二分法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定式思维产生的原因。它一定是带有某种片面性的。真实的世界是什么

法治思维的类型 【范文十篇】
法治思维的类型
范文一:思维的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职业的不同思维也存在着差异,如理论家、思想和艺术家的思维不同,在学生的学习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如有的善于学文,有的则善长学理等等。心理研究发现,思维存在着不同特征层次的思维类型。
根据思过程凭借物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三种。
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如汽车故障修理、电器电路故障检查等活动,因此直观动作思维又叫实践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不一定是直观的,但一定是具体的,如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思维进行的。
形象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概括而产生的,从其发展水平可区分三种形态: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般的属性,而不是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这种形象思维水平主要表现在学龄前儿童身上。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这种形象思维水平表现在一般成人身上。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的形象过程,它是人思维的高级和复杂形式之一。
抽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基本上是抽
象的。抽象思维需借助语言。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进行数学运算和推导;科学家发现客观规律等都需要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抽象思维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因为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抽象思维有两种类型:经验型和理论型。
根据思维活动探索活动目标的不同方向,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也称为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活动。如,学生在解题时寻找问题的一种答案,就是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求异和创新。如,学生在学习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发散思维。
范文二: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
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成人在解决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参与思维活动,如进行科学实验时,既需要高度的科学概括,又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还需要在动手操作中探索问题症结所在。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例如,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理论家运用理论思维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师利用理论思维传授科学理论,学生运用理论思维学习理性知识。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作出疾病的诊断;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现场情况,迅速对案情作出判断;学生在解题中未经逐步分析,就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猜想等的思维。 2.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
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工程建设中把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等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的思维。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不可缺少的思维,都带有创造的成分,而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学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练习题和作业题,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等。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所用到的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等。
范文三:人有哪几种思维类型
思维是智慧的光芒,是智慧的双手。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你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
一、惟妙惟肖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形象的语言、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形象思维遵循描述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直观性与具体性的特点,它同形象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先产生的一种思维,诗人、作家、音乐家、美术家、雕塑家以及其它艺术家都具有很高的形象思维能力。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
形象思维直接通过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比如:我们去桂林旅游,站在游船的甲板上,清澈的漓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岸的“凤尾树”,郁郁葱葱,竹笋一样的翠绿山峰迎面走来,真是一番人间仙境呀!这时,你也许文思涌动,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构思起艺术形象来。可能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或者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还可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或许是一曲“莺啼婉转”的田园交响曲。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看到的景物就是形象,而你在大脑中将景物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则是形象思维。
二、无比神奇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概念进行判断、利用判断进行推理,利用推理进行论证的思维。抽象思维遵循推理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抽象性、推理性、论证性的特点,同抽象概念、命题或人工符号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抽象思维的产生比形象思维晚得多,从人类思维发展史来看,最多不超过一万年,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10岁左右才形成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通过概念、命题或人工符号语言进行思维的。其表现形式是论文、科学著作、哲学著作以及其它理论学说。比如:解数学题就是使用的这一类思维,数学中的公式、概念和定理,是通过一些最基本的公理,利用命题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哲学中的认识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现代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量子力学等,都是应用抽象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科学。
人类为什么发展起
抽象思维呢?这是由于人类发明的语言,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符号,而语言所表述的东西,并不是那个具体的实物,这就产生了脱离实物的、语言化的、符号化的、数字化的东西。抽象化的事物,是一些人为的规则,约定,这样更便于知识传播,我们可以将大自然壮丽景色装进书本里。
另外,抽象化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我们的感觉,用一种公认的“尺度”,来定义事物的本质。抽象化脱离了我们的情感干扰,以它自身的规律为基础,这样就保证了抽象思维的严密性。抽象思维必须从一些最基本的公理出发,利用命题的方法推导出相关的定理、定义、概念和公式,这样就确定了它的逻辑性。相比之下,
形象思维则不具有这些特性。抽象思维是大脑进化和科技知识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进行科学活动的需要。
三、惊人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分析、推理认识过程的直接迅速领悟认识对象的思维。直觉思维是对整体情境的把握,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具有问题解决意义的答案过程,是人的心理智能高度发展的表现。
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
斯特劳斯常陪女高音演员到外地演出,两人在密切合作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而杰蒂在家里总是尽心尽力地料理家务,替丈夫分担忧愁,使他能够安心创作。
有一次,斯特劳斯又要和女高音演员出外演出,他们准备乘船沿多瑙河而下,到一个城市去。杰蒂为了让丈夫在旅途中好好休息,不再写曲,便偷偷从行装中取出了五线谱纸。这还不算,杰蒂在丈夫出发前的晚上,急急忙忙跑到女高音演员家里,请她在旅途中多多照顾斯特
劳斯的生活和身体。
第二天,当灿烂的霞光照耀着多瑙河的时候,女高音演员站在岸边动员斯特劳斯回家去。她说:“还是让我一个人去吧,你应该留在维也纳和亲爱的妻子在一起!” 斯特劳斯在她的再三劝说下只好留下,他凝望着女友乘船消失在远方……他被妻子深情的爱和朋友的友情激动着,在岸边来回徘徊。他突然停住脚,往多瑙河望去。啊,那闪闪的波光多像妻子温柔明亮的眼睛!那轻轻的涛声多像妻子娓娓的私语!蓝色的多瑙河啊,你流淌的是爱和友情!于是,在音乐家的胸中立时回荡着一支深情优美的旋律。他想把它写下来,糟糕!没有谱纸。他赶紧在白衬衫的衣袖上划出五条横线,那充满激情的、蝌蚪模样的音符便欢快地跳到衣袖上……
妻子深情的爱和朋友的友情激发了斯特劳斯创作灵感,那波光闪闪、涛声轻轻的多瑙河撞击了斯特劳斯的直觉思维,此情此景为世人谱写了一首美妙动人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直觉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全部心理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知识、经历、环境影响、个体特征等),在短时间内的整体显示。直觉思维与灵感相同,她们是智能宝库里的一对璀璨的明珠,是先天遗传获得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其发生、发展,与一个人的潜意识活动密切相关,由于我们对人类的潜意识活动了解的还很少,所以,对直觉思维与灵感的了解就更少了。
四、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是产生创造力的一种特殊思维,创造性成果是人类成就的巅峰。
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所指的产品,是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个体的创造力通常是通过进行创造活动、产生创造产品体现出来的,因此,根据产品来判断个体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合理的。我们之所以强
调创造力是一种智力品质,主要是把创造力视为一种思维品质,视为思维能力个体差异的智力品质。创造力是由已知信息,建立起新的系统和新组合的能力,是把已知的关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一个人的创造力可呈现出:⑴内隐:是指创造力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⑵外显:是指当个体创造出产品时,内隐的创造力外化为物质形式,从而外显。
五、思维与智慧教育
形象思维:为智慧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能够用形象、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架构,能够直截了当的看到智慧的原形,我们可以通过形象思维,建立起丰富的联想、想象,让智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可以利用形象思维的这种联想和想象,进行最直观的智慧教育,把人的智慧活动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让人们对智慧活动获得更直观和更具体的感受。
抽象思维:为智慧赋予了精确的概念、并应用这些精确的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推理,最终找到问题的所在,找到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系统的理论。我们可以从抽象思维所获得的具体数据中,构建起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组成具有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再由这些信息系统构成程序,而后再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在这个理性的世界里,智慧活动是一组数据、信息、程序,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某些具体操作,将智慧教育展现在人们面前,把深奥的智能活动,转化为一些具体的实际操作,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抽象思维。
创造性思维:对于普通人来说,创造活动是那样的遥远,或者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大胆的尝试。
智慧教育就是要突破这一点,让人们进行大胆的尝试,以游戏的方式,让人们进行异想天开的联想和想象。在自由自在的智慧活动中,放弃一切科学概念的束缚,抛弃习惯性思维的枷锁,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阻碍,进行妙趣横生的思维创造。 直觉思维与灵感:直觉思维与灵感是人类智慧的
最高境界,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人类获得了极为庞大的系统性信息资源,并通过遗传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些信息资源,实际上就是人类在进化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智慧,它们存在于人的潜意识区,平常不能被我们所意识。智慧教育要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把一些问题存储在潜意识区,让潜意识慢慢地酝酿、选择,从而诱发我们的直觉思维、灵感。
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鲁纳把直觉思维看成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他认为直觉思维包含了“机警的预测、丰富的假设和各种探索性结论”。爱因斯坦曾经说:“研究真正可贵的品质是直觉……物理学按其本质是一种直觉的科学。物理学家靠直觉提出假设,导出结论,然后加以论证”。数学家彭加勒说过:“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就是说,在创造性活动中,直觉思维对于在陌生情景前迅速反应和准确预见,从而确定创新研究的大方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对直觉思维的探讨
某些长期在我们意识里,经过反复思考、专心致志研究的问题,会转入我们的潜意识区,进行深层加工处理。我们真正获得直觉思维与灵感,往往不是在我们苦思冥想的时候,而是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突然领悟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激发了直觉思维与灵感。
我认为:产生直觉思维与灵感关键在于:
⑴我们首先必须达到一定层次的智慧水平。
⑵具有一定层次的实际经验。
⑶这样我们才具有提出这一层次问题的能力。
⑷才具有探索这一层次问题的能力。
⑸只有达到这样的能力,才能触发这一层次潜意识区的智慧。
⑹从而迸发出直觉思维与灵感。
直觉思维与灵感,是显意识智慧的升华,是潜意识智慧的显现,是显意识智慧与潜意识智慧的高度统一,是两者精妙的结合,是两者结合所迸发出来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能量,是任何一种单一智慧能量的几何倍数,犹如巨大的核裂变,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智慧能量。
我认为:获得直觉思维与灵感,必须具备下面9个方面的能力:
⑴必须达到一定层次的智慧水平。
⑵具有一定层次的实际经验。
⑶具有提出这一层次问题的能力。
⑷具有探索这一层次问题的能力。
⑸具有忘我的探索科学与研究科学的精神。
⑹具有专心致志的思维能力。
⑺具有对科学认识的整体统摄能力。
⑻具有对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
⑼具有对智慧的通达领悟能力。
列宾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劳动所获得的奖赏。”因此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很好地研究哲学、心理学、脑科学、智慧科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达到这一层次,获得直觉思维与灵感智慧。
灵感到来的时候往往不是我们苦思冥想的时候,她好像是一个捉弄人的梦中女神,在我们感觉几乎是“山穷水尽”想要放弃的时候,忽然出来了“柳暗花明”的奇迹。灵感多数情况下是在放松时,比如说:散步、听音乐、或者做一些与此无关的事。忽然被什么事所激发,顿时彻悟,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范文四:测试你自己的思维类型
阅读每一组词语,并选择两个对你来说描写得最恰当的词:
1、a、富于想象力的
8、a、理智的 b、喜欢调查研究的
d、善于分析的
2、a、有条理的
9、a、阅读者 b、适应性强的
b、大众人物 c、批判性强的
d、好询问的
3、a、辩论
b、抓住要点
4、a、个人的
5、a、正确的
c、有系统的
d、有创造性的
6、a、分享的
c、感觉得到的
7、a、竞争者
b、完美主义者
d、重逻辑的人
b、解决问题的人 、计划者 、a、回忆 、交往
、思考直到得出结论、发明 、a、改革者 、判断者 、发起者 、想得到指示的 、a、交流 、发现 、细心的 、推理 、a、挑战 、实践 、关心 、检验 、a、完成工作 、发现可能性 、想到主意 、解释 、a、做 、感觉
在下面的几列中,圈出每一个序列中你所选择的词语的字母。在Ⅰ、Ⅱ、Ⅲ、 Ⅳ几列下加出你的总数,再把每一列的总数乘以4,最大的数字边上的文字描述了你大多数时间通常是如何加工信息的。
具体而有序的CS
抽象而有序的AS
) 抽象而随机的AR
具体而随机的CR ╂
具体而有序型:(CS)
是以现实为基础,他们以有条理的、有序的、线性的方式加工信息。现实是由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能感觉道德东西组成的,他们很容易地发现并回忆细节,轻松地记住具体的信息、公式和规则,愿意‘亲自动手’的学习方式,,思维者可以依靠自身的组织能力,为自己提供一些细节,把方案拆成几个步骤,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抽象而有序型:(AS)
该思维者喜爱理论和抽象思维的世界,他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东西上,注意关键点和重要的细节。其思维加工是逻辑的、理性的、理智的。通常偏爱阅读,当有一个项目需要研究时,他们会一丝不苟,喜欢单独工作,而不是在群体里。通过逻辑思维的练习,增进自己的智力,它将自己引向高度结构化的环境。
抽象而随机型:(AR)
对于该类型的思维者来说,真正的世界是感觉和情绪的世界,他们的头脑通过吸收和组织、信息和观念。在一个严密的环境中,他们会感到受压抑, 运用你天生的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清楚地认识到强烈的情绪是如何影响你的注意力的,通过合作发展你的学习能力。注意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通过大量的提示来做事,把彩色的标签贴在你能看见的地方。
具体而随机型:(CR)
这类思维者经常有直觉的思维跳跃,他们有强烈的发现、选择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动的需要,相信从不止一个角度看事物会很有用,接受自己要求变化的需要,做事需要一个最后的限度。
范文五:(未经本人许可,本文禁止转载)
其实辩题到底有哪些类型,我也没有认真去研究。以前曾经看过一位网友列出的十五种辩题类型,不过思考之后,觉得其中有部分类型可以合并,于是自作主张对其进行了修改,结果形成了以下七种类型。这里提出一些解决它们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你只要知道“整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然后拿“1”去与“整数”的特征作对比。如果“1”符合了“整数”的特征,那么“1”就是“整数”,否则“1”不是“整数”。
在离婚率上升这个辩题中,怎么样才算是社会文明的表现?社会文明的表现有哪些特征,然后再分析清楚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拿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一分析,OK,一切都解决了!
2、比较辩题
将二者做比较的辩题,如:事业比爱情更重要。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有很多人都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强调事业有多么重要就可以了。但事业重要,就能说明爱情不重要吗?当然,有些人还天真地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说爱情不重要,我们是说事业比爱情更重要……”对啊,我们正是要你论证事业更重要的,可是你怎么就只会说事业重要,却对爱情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哪?
这种类型的辩题,难点在于你不知道如何比较它们。如果能有一个比较的标准,那辩题就会明白许多。如果是我,我愿意把标准定为“谁更能帮助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标准明确之后,先弄清楚爱情与事业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再分析人生意义有哪些类型,一类一类地去思考,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
3、可否辩题
即能力可不可及的辩题,如: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解题思路:见过很多新手,在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都大叫“没有思路啊……”其实这类辩题没什么难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可不可以消灭一条鸡腿?为什么?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我肚子饿,吃鸡腿不会撑着;第二,鸡腿是熟的,可以吃;第三,我衣袋里有卡,卡上有钱,我买得起;第四,我不忌讳荤腥,而且它对我健康无害。
就像吃鸡腿一样,我们要明白儒家思想的功能,以及西方歪风的特征、类型。之后,只要我们
把儒家思想的功能与西方歪风的类型作一下对比,看看是不是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当然,如果我们能提出一个解决西方歪风的方法,然后再看儒家思想能不能达到这种方法的需求,这样也是可以的。
4、可能辩题
即可能与不可能的辩题,如:生态危机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解题思路:这类辩题其实是一种很扯淡的辩题,世界上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可辩的。要是碰到这类辩题,持不可能的一方,只能使用诡辩的方式,尽量把水搅浑。要是从平常的思路出发,恐怕这一方是根本无法说服自己的。
诡辩虽然是一种不好的辩风,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诡辩者往往需要大量的专业资料,在说明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坚实的资料基础来一步步推进。
当然,也有一种比较出奇的辩论方式,即将可能前面那个对象给消灭掉。以这个辩题为例,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态危机给消灭掉,那么生态危机还怎么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这种方式也是需要我们作大量的调查的,至少要弄清楚生态危机的状况及发展态势,然后提出人类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做出的成果等。总之一句话:千方百计,论证生态危机必然被消灭!
对付这类辩题,对方很可能会抛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这样一种论调。建议大家如此对付:“如果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那么马克思那句话是不是绝对正确的呢?”但要注意,提出这种观点的时候,万不可说自己不赞成马克思的观点,要不然自己会丢分许多。对方如果追问的话,可以再驳:“我们并没有反对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只是想请对方辩友自己作出判断。”
5、前提辩题
即谁是谁的前提类辩题,如:经济发展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
解题思路:先要弄明白辩题中的概念,如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教育发展包括哪些方面?这种类型的辩题,在辩论往往会陷入一种死循环,即你说经济发展是前提,我说没有教育发展你怎么发展经济;我说教育发展是前提,你说没有经济发展教育怎么发展……这样弄到最后,大家都得不了好处。
在这种辩题中抢得先机的人,往往是那种能够及时跳出死循环的人。在这个辩题中,我会先去找最早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看看在存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教育发展存不存在,或者教育发展存在的时候,经济发展存在不存在。就在这样一种寻找中,我就可以轻易地跳出这个死循环。
跳出死循环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指出一方的前提是第三者。如教育发展的前提,我可以提出它的前提是社会道德的发展
,如果有很多人愿意去西部当教师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工资。如果他们考虑自己的收入,他们就会留在东部。再者,一个国家的资金调配,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并没有发展,而他们改变了资金调配方式,加大了教育投资,这样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所以,碰到这种辩题的时候,先想想如何跳出死循环吧。就像鸡生蛋蛋生鸡,如果有人说那蛋是恐龙蛋,那这个循环就算是成功地跳出来了。
6、先后辩题
即判断谁先谁后的辩题,如:企业用人以德/才为先。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中,辩手也往往会走入误区,有不少辩手会认为以谁为先,等同于谁更重要。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放在前面的不一定是阳重要的,但一定是必须放在前面的。如果企业用人的时候,把德放在前面,那么你再怎么强调才的重要性,也是没什么作用的。
这种辩题与比较型的辩题有点类似,也需要先制定出一个标准来,只是这种辩题更注重于现实,所以标准在使用的时候,显得不是很突出。最关键的,还是手中要有大量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确立的标准。
千万记住:这种辩题最容易走入谁更重要的误区!!!!!!!!!!!!!
7、轻重辩题
判断谁轻谁重的辩题,如:人类社会应该重义轻利。
解题思路:其实这种辩题,应该归入比较类型的,但由于它的解题思路比较特殊,所以我们把它单独地列出来。在这种辩题中,应该导入一个第三者,即我们轻谁重谁的目的是什么?就拿这个辩题来说,重义轻利或者重利轻义可能导致相应的后果,但它们产生的后果,谁对我们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一些?
曾经看过南京大学与四川联大关于义利的一场比赛,结果你说是利的地方,我说是义;你说是义的地方,我偏说是利。那场比赛是我最烦的比赛之一,老实说,我现在最讨厌的大学就是南京大学,这与南京大学胡搅蛮缠的作风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类辩题中的两个方面,经常会有相互转化,所以对于两个方面的概念,一定要作一个清晰的界定,这样在辩论场上,才可以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被对方所利用。
如发现了其他类别的辩题,也欢迎发到这里来,大家共同研究解决方法
范文六:(本文作者系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队——南京大学队的教练)
辩题可以有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按辩题的表现形式分类,从辩题的表现形式出发,可将辩题分为绝对型辩题、判断型辩题、比较型辩题、利弊型辩题等。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而具有交叉情况。在审题时,不能将辩题仅仅定位于某一类型,而应该是类型的交叉。
(一)根据辩题所叙述的是事实还是人们的需要意愿、价值取向,可分为事实型辩题与价值型辩题。
1、事实型辩题
这类辩题是从现实出发,根据一定的现实背景,以现实为依据展开讨论。这类的辩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所以入手这类辩题时,应当先进行适当的背景分析,侧重点一定要基于社会现实基础,从事实出发。例如“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电脑是否给人类带来福音”等。就后者而言,它的当今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帮助越来越大,人们对电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我们在分析辩题时,就应当立足于现实,看看电脑究竟是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事实命题,要求论述的是该命题与客观事实是否相符。比如:“善心是真善/善行是真善”
【对于这个题目,我个人稍有异议,因为事实辩题的判断事项(对于这个题目来说就是“真善”)是不得争议的,比如“必要条件”、“客观存在”、“主观感受”等判断事项词都是固定含义,或者基本确定含义的,然而“真善”二字本身值得讨论,故“将什么视作,,真善"”就构成了这个辩题的争议点。而这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牵涉个人的价值取向,故而,个人倾向于将其视作“价值辩题”】、“逆境有利人才成长/逆境不利于人才成长”、“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等。
2、价值型辩题
有一些辩题,主要是从一个问题的价值取向上来看,然后在价值层面上展开讨论的。这类辩题讨论的往往是“应不应该”的问题,比如“人是否生而平等”、“医学的发展有没有伦理界线”等。拿第一个辩题来说,反方可能会较多的从现实出发,用事实讲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可以找到很多的论据;而作为正方,要论证的是人生而平等,在事实论据不够强有力的条件下,可以试着换一条思路,从价值层面来分析,即论证人应该生而平等,这样,就会容易许多。
价值命题,谈论的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价值取向。比如:“乱世应用重典/乱世不应用重典”、“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 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等。
【此二分法与通常我所接受并且宣传的三分法不同,在这个二分法里的“事实辩题”包含三分法里的“事实辩题”和“价值辩题”两部分——如“A对于B利大于弊”这一辩题在二分法里属于“事实辩题”而在三分法里属于“价值辩题”。同时,二分法里的“价值辩题”中的一部分即三分法里的“政策辩题”或者“准政策辩题”】
【对辩题进行分类,是为了从一个比较恰当和经常的角度来“审视”一个辩题,往往有“趋向”,但非“绝对的指向”,在实战中将“事实辩题”当作价值辩题来打,或者将“价值辩题”当作“事实辩题”来论述也有实例。
但是,对于这两种辩题的区别和须注意点提出如下:
1、事实辩题的事项词无须争辩;
故而,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检验方法”尤为重要。
而价值辩题的事项词需要争辩;
故而,对于概念的争辩对于事实辩题而言,是第一个枝节。
2、事实辩题诉诸客观证据;
所以,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为标准,证据推理是胜负的关键。
价值辩题诉诸主观渲染;
因此,抓住观众的心最为关键,
即使不利的东西,只要观众接受,那就是对的。】
(二)根据是对事物情况直接作出断定还是在两者之间加以比较,辩题可分为是非型辩题与比较型辩题。
1、是非型辩题
该类型变体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个命题进行是或非的判断,例如“恶贯满盈的人是否值得同情”、“人类是否有天敌”等。对于这样的辩题,首先要分析其特征,然后建立起逻辑框架和理论与事实的依据。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这类辩题,辩论双方的立场都应是十分明确的,不存在相互含糊的成分。是或不是,都必须作为肯定的观点呈现出来。
比如:“钱是万恶之源/钱不是万恶之源”、“人生是一个快乐旅程/人生不是一个快乐的旅程”等。
2、比较型辩题
该类型辩题在内容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在证明本方立场的同时,也必须证明对方立场的部分合理性。该类辩题在形式上,可分为“轻重之辩”,“主次之辩”,“大小之辩”,其关键词为“更”,“主要”等。比如“谁比谁更重要”,“主要靠什么”,“谁比谁更有利”。等等。在具体辩论中,应该以本方的“更”为实,为对方的“也”为虚,做到虚实相间。但是,在具体的辩论中,双方为了拉开阵式,常常不自觉地将辩题更改为“我重要你不重要”,“靠这不靠那”,“我有利你不利”。这在立论中应该引起重视。
比如:“诚信主要靠自律/诚信主要靠他律”、“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生命诚可贵价更高/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等。
2.1、利弊型辩题
实际上,利弊型辩题也是比较型的,只是这种比较强调的不是两利相较权其重,而是利弊并存孰大孰小的问题。在具体辩论中,跟上面一样,也存在着将利弊截然分开的情况。利弊型辩题其实主要是对一件事情利大还是弊大而进行的讨论,同比较型辩题类似的是,也得做出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即并非只讨论有利还是有弊,而是要讨论在既有利又有弊的情况下,利大还是弊大。这类辩题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需要双方首先论证,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现象针对不同的主体如何评价利和弊。在辩论赛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类的辩题,例如“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外来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就前者来说,先要认识到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是既有利又有弊的,在对利和弊进行严格的比较,然后再判断那个多哪个少。
这类辩题比较忌讳过于主观和武断,只承认有利或有弊,然后得出利大还是弊大的结论。我们有时能在辩论场上看到这样的局面,以防列举了很多的弊端,对于缺点绝口不提甚至完全否决,最后得出结论:弊大于利。这样的辩论是不客观的,从逻辑上看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对于这类辩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先肯定利弊兼有,这样给大家的感觉很客观,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好感。
比如:“艺术商品化利多于弊/艺术商品化弊多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等。
【是非型和比较型辩题的划分,是为了划分出“是否需要承认对方观点”以及“承认程度多少”的程度。
一般来说,是非型辩题可以承认与辩题不直接相关的所有证据,但是对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实、推理部分,则一般不予承认,但对于比较型命题而言,一般的事实都予以承认。
这是因为,事实型辩题的每一个证据都具有杀伤力,都是武器;而价值型辩题的证据往往是用来做“铺垫”,往往承认其并无大碍。】
(三)根据正反双方辩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对立型辩题与矛盾型辩题
1、对立型辩题【即正反双方辩题为“反对关系”】
对立性辩题的基本特征是:双方的观点处于平等的对立状态,例如“爱滋病主要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就其辩题内容而言,不是上述的那种简单的只需证明“是”还是“不是”的问题,它要求在论证本方观点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证明对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在语言表述上为“……是……还是……”,即“是A还是B”(A与B对立)。由于双方并非完全矛盾,所以,对于正方,仅仅证明本方观点还不够,还须证明对方观点的不能成立。即边破边立。
比如,“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知道,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不完全矛盾,所以,作为正方来说,仅仅论证爱滋病是医学问题是不够的 ,还要证明它不是社会问题,这样才是比较全面的论证,要边破边立,两方面兼顾。
如,“愚公应该移山(愚公应该搬家)”,即对立型辩题,因为在正反双方之间还有第三种情况:不移山也不搬家,而是开发山区。
2、矛盾型辩题【即正反双方辩题为“矛盾关系”】
矛盾型辩题是指辩论双方所持的观点是完全矛盾的,双方论点截然相反,非此既彼。这样的辩题在语言表述上通常为“……是(不是)……”、“……应该(不应该)……”、“……会(不会)……”、“……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等。这类辩题,一方只需对本方观点给予充分的证明与阐述即可,而无须论证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对于这种类型的辩题,在论证本方观点的同时就是对对方观点的有力反驳。拿“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这个辩题来说,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与不是泡沫经济是完全相背的,肯定一方无异于否定另一方。
如,“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两者之间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不存在中间状态。
(四)根据辩题是否包含“必然”、“可能”等,可分为模态型辩题与非模态型辩题。
模态型辩题
又称预测型辩题,顾名思义,是对将来的一种的预测的争议,他一般是对“必然性”或“或然性”的论证。必然性就是对事物的发展有最终的定位,得出“……必然……”结论:例如“电脑是否必定取代书本”;而或然性辩题则是对可能型的论证,例如:“生态危机有没有可能毁灭人类“。正是因为这一类的辩题是在预测未来的可能发展,所以就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为对于现在尚不存在的事和尚未实现的目标,人们不可能用现实存在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可能、合理,而只能尽可能的在理论上做出严密的推理,用已知的事情发展历程来推断它的发展趋势。
比如:“仁者无敌/仁者未必无敌”、“效率必然牺牲平等/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真正的爱情一定是天长地久的/真正的爱情不一定是天长地久的”等,但由于此类辩题在实际实际很难把握,故一般比赛很少使用。
范文七:思维类型的测试
阅读下列每一组词语,并选择两个对你来说描写得最恰当的词:
A.富于想象力的
B.喜欢调查研究的
D。善于分析的
A.有条理的
B.适应性强的
C.批判性强的
D.好询问的
B.抓住要点
C.有系统的
D.有创造性的
C.感觉得到的
B.完美主义者
D.重逻辑的人
B.大众人物
C.解决问题的人
10.A.回忆
C。思考直到得出结论
11.A.改革者
D.想得指示的人
12.A.交流
13.A.挑战
14.A.完成工作
B.发现可能性
C.想到主意
完成上述题目后,请你继续完成下列题目。
在下面的几列中,
圈出每一个序列中你所选择的词语的字母。在I,Ⅱ,III,Ⅳ几列下加出你的总数,再把每一列的总数乘以4,最大的数字边上的文字描述了你在大多数时间通常是如何思维的。
(?)具体而有序的(CS)
) ×4= (?)抽象而有序的(AS)
(?)抽象而随机的(AR)
×4= (?)具体而随机的(CR)
现在你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了吧!
(1) 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
他们以现实为基础以有条理的、有序的、线性的方式加工信息。对他们来说,现实是由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能感觉到的东西组成的。他们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并回忆起细节,轻松地记住具体的信息、公式和规则。对这些人来说,“亲自动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2) 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
他们是实验者,像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一样,他们以现实为基础,但是更愿意采取试错法。他们经常有直觉的跳跃,这对于真正创造性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他们有强烈的发现、选择并按自己的方式行动的需要。如果你是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那么运用你的分散思维能力,相信从止一个角度看事物会很有用。使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给自己最后期限。
(3) 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
这类人通过深思组织信息,并能在自由的、注重人的环境更好地发展。对于这类人来说,真正的世界是感觉和情绪的世界。他们的头脑通过深思来吸收和组织思想、信息和观念。如果信息是拟人化的,他们记得最牢。当他们处于一个组织严密的环境中时,他们会感到受压抑。如果你是一个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那么运用你天生的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清楚地认识到强烈的情绪是如何影响你的注意力的,通过合作发展你的学习能力。先看一下总的情况,注意要允许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提醒你自己通过大量可见的提示来做事,例如把彩色的标签贴在你能看见的地方。
(4) 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
这类人喜爱理论和抽象思维的世界,喜欢用要领思维并且用它来分析信息。他们的思维加工是逻辑的、理性的、理智的,他们可以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和研究科学的人。对他们来说,
他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东西上,例如关键点和重要的细节。抽象而有序的人所偏爱的活动是阅读,当有一个项目需要研究时,他们会一丝不苟地做。通常,他们喜欢单独工作,而不是在群体里。如果你是一个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给你自己一个逻辑方面的练习,增进你的智力,把你自己引向高度结构化的环境。
范文八:创新并非少数天才的专利,一个纪律严明的团队,再加上有效的系统方法,就能更好地实施创新,并取得超越当今全球标准10倍乃至20倍的业绩。德布林咨询公司在研究了近2000个最佳创新案例后,发现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十种基本创新类型的某种组合,并由此开发出“创新的十种类型”框架,引领企业向更有序、更可靠的创新迈进了一大步。   盈利模式创新   盈利模式创新指的是公司寻找全新的方式将产品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转变为现金。这种创新常常会挑战一个行业关于生产什么产品、确定怎样的价格、如何实现收入等问题的传统观念。溢价和竞拍是赢利模式创新的典型例子。   网络创新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里,没有哪家公司能够独自完成所有事情。网络创新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公司的流程、技术、产品、渠道和品牌。悬赏或众包等开放式创新方式是网络创新的典型例子。   结构创新   结构创新是通过采用独特的方式组织公司的资产(包括硬件、人力或无形资产)来创造价值。它可能涉及从人才管理系统到重型固定设备配置等方方面面。结构创新的例子包括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朝某个特定目标努力,实现资产标准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复杂性,甚至创建企业大学以提供持续的高端培训。   流程创新   涉及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各项生产活动和运营。这类创新需要彻底改变以往的业务经营方式,使得公司具备独特的能力,高效运转,迅速适应新环境,并获得领先市场的利润率。流程创新常常构成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性能创新   产品性能创新指的是公司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特性和质量方面进行的创新。这类创新既涉及全新的产品,也包括能带来巨大增值的产品升级和产品线延伸。产品性能创新常常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效仿的一类。   产品系统创新   产品系统创新是将单个产品和服务联系或捆绑起来创造出一个可扩展的强大系统。产品系统创新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能够吸引并取悦顾客的生态环境,并且抵御竞争者的侵袭。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保证并提高了产品的功用、性能和价值。它能使一个产品更容易被试用和享用;它为顾客展现了他们可能会忽视的产品特性和功用;它能够解决顾客遇到的问题并弥补产品体验中的不愉快。   渠道创新   渠道创新包含了将产品与顾客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的所有手段。虽然电子商务在近年来成为了主导力量,诸如实体店等传统渠道还是很重要――特别是在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方面。这方面的创新老手常常能发掘出多种互补方式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给顾客。   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有助于保证顾客和用户能够识别、记住你的产品,并在面对你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替代品时选择你的产品。好的品牌创新能够提炼一种“承诺”,吸引买主并传递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感。   顾客契合创新   顾客契合创新是要理解顾客和用户的深层愿望,并利用这些了解来发展顾客与公司之间富有意义的联系。顾客契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难忘、富有成效并充满喜悦。   只选择一两种创新类型的简单创新不足以获得持久的成功,尤其是单纯的产品性能创新,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企业需要综合应用上述多种创新类型,才能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玉茗
范文九:作者:赵爱群妈咪宝贝:孕0~3岁版 2009年05期  规则型宝贝  爱丽丝是个秩序感非常强的孩子,她喜欢妈咪为她准备的各种收纳盒,每次玩完,她都会顺利地把它们收回去。乱糟糟的环境会使她感到心烦意乱,有时在杂乱的环境中她甚至会哭闹,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她都是一个乖巧的孩子,愿意按照成人的指令完成任务。她的动手能力很强,而且做起事来很有点儿认真的劲头。只是在妈咪眼里,她有些胆小,规避风险的意识很强。像爱丽丝这样就是典型的规则型宝贝,什么样的环境和方法更有利于他们成长呢?  兰纳·内肯教授对规则型宝贝的教养建议  1
帮宝贝制定时间表  规则型宝贝时间观念很强,他们喜欢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所以妈咪最好事先让宝贝知道日程的安排和计划。另外,宝贝也喜欢比较规律的日常安排。  2
给宝贝留个小角落  给规则型的宝贝留一个属于他的地盘,他会很开心,他会把一切维护得井井有条,他也喜欢收拾东西,把玩具萝卜捡在筐里,把小毛巾叠好放在小篮子里,这些简单的游戏都是他的最爱。  3 营造规则的环境氛围  家里物品的摆放最好整洁而有序,同一样东西,不要今天放在这儿,明天放在那儿,混乱的环境对规则型宝贝是最不利的,因为他没法通过环境发挥自己记忆力好和秩序感强的特长。如果这类宝贝能在干净整洁的家里长大,他未来在学校或职场都会有出色的表现。  4
别给宝贝过多的玩具  很多的玩具反而会让他不知所措,他需要少而精的玩具,一件有意思的玩具他就会摆弄上半天,进行深入的探究。  协调型宝贝  珍妮从小就会察言观色,她总能敏锐地透过肢体语言和眼神来察觉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她也是个热情的宝贝,喜欢知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并且愿意模仿周围小朋友的表情、神态和动作,她觉得这样很好玩,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如果你让她自己玩玩具,她连一会儿也坚持不了,因为她是个不喜欢孤单的小家伙;如果让她把小饼干与小朋友们分享,她会很愿意,她有着慷慨的性情。她有时像个垃圾王,喜欢把石头、树枝都带回家;她也是个有同情心的宝贝,会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  兰纳·内肯教授对协调型宝贝的教养建议  1
做事多多提醒  协调型宝贝做事爱走神,所以你可不要以为凡事告诉他一遍就可以了。有时,他会没有时间观念,所以你要用“一只眼睛”留意着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醒:“还有5分钟宝贝”,这样对他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  2
经常陪伴宝贝  这类宝贝,如果没有人在场他做起事来会心神不宁,所以即使是让他独立完成一件事,你也最好陪伴在他能看到的地方;如果想让他把玩完的玩具收拾起来,他可不会像规则型宝贝那么痛快,此时,跟他一起来做,麻烦会小得多。  3
给宝贝彩色的环境  协调型宝贝喜欢彩色的东西,所以对于彩色的玩具会非常喜爱,如果把他的房间布置成彩色的世界,他也会觉得身心愉快,他也喜欢用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来装饰房间,比如漂亮的海贝、彩色的羽毛、可爱的照片和美丽的植物,他喜欢能体现他个性化特点和爱好的布置。  4
鼓励宝贝干活  这类宝贝非常愿意帮助成人干活,有时就像小“跟屁虫”,这时可别把他支开,分给他一个小笤帚帮你扫地或给他一块小抹布帮你擦凳子。这样,他不但得到了内心的满足,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发现型宝贝  乔治是个像小野马一样无拘无束的宝贝,他总是精力充沛地四处探索,他最不喜欢遵守妈咪给他定的那些规矩:什么饭前洗手、睡前刷牙、不能动这、不能碰那……他是一个不怎么听话、胆大妄为,喜欢冒险又善于发现的小家伙,这可让带他的人累得够呛。  兰纳·内肯教授对发现型宝贝的教养建议  1
别跟宝贝较真儿  发现型的宝贝注定了是“粗线条”的人,如果你非要拧着他,把周围的一切细节搞得井然有序,只能是自找麻烦。对于这类宝贝要多鼓励但不要强制,找出一些好的方法,对他会有帮助。  2
多进行户外运动  如果过多的时间在室内,你会发现宝贝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还意犹未尽。多带宝贝去户外宽阔的地方跑跑跳跳,是消耗他精力的好办法,更何况他也喜欢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和发现。  3
鼓励宝贝与众不同的思路  在游乐场玩时,你会发现宝贝总是别出心裁,比如把跷跷板当成了平衡木或头朝下从滑梯上滑下来。你可不要总是轻易地就制止他,这会与宝贝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多监护宝贝的安全,让他试试自己的想法会更好地发展他的潜能。  4
多给宝贝制造接触艺术的机会  发现型宝贝的内心世界极为活跃,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艺术的天赋,多让他们接触艺术环境,会对他们的发展大有好处。  分析型宝贝  弗兰克有时会显示出攻击性来,他会从小朋友手中抢过自己喜欢的玩具,却不愿意与人分享他的玩具;他喜欢做引人注目的事情,如果能成为焦点人物,他会非常开心;他很聪明,学什么都快,尤其对数字及空间概念比较敏感;他喜欢听到妈咪的表扬,但不愿意听到妈咪的指挥;他可是个有主意的小家伙,如果他想怎么做,两头小牛都拉不回来。  兰纳·内肯教授对分析型宝贝的教养建议  1
给宝贝选择的机会  分析型宝贝最愿意自己做决定,所以给他一些做选择的机会,比如:“你要穿哪双鞋,蓝的还是白的?”或“你想去公园呢还是游乐场?”宝贝自己很清楚内心的需求。  2
多采取夸奖和鼓励的教育  分析型宝贝喜欢成为事情的焦点或喜欢引人注目,都是因为他愿意听到别人的夸奖,他会在你的夸奖声中做得更加努力。所以,让他取得好成绩的简单办法就是多多鼓励。  3
多与宝贝交流和讨论  分析型宝贝思维活跃,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讨论的游戏他们愿意参与。对于讲过的故事或日常的事情,都可以与宝贝进行讨论,这会很好地发展他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4
不要“逼”宝贝睡午觉  你会发现,许多分析型的宝贝到了3岁以上,甚至2岁多的时候,就非常不愿意睡午觉了,相反他喜欢大量的活动,如赛跑、捉迷藏。如果宝贝的精力足够充沛,就不要勉强他睡午觉。分析型的宝贝会自己找到想做的事情并专心地去做。  测一测你的宝贝属于哪种思维类型  1
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他会:  a是团队中普通的一员  b愿意围绕在老师身边成为小助手  c喜欢去探索新的玩法  d总是有目标的玩游戏  2
对他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是  a专心做自己手头的事  b身边的人  c新的挑战和游戏  d不断进步获得表扬  3
他的活力  a会受到规则的约束  b常常感染周围的人  c在集体中十分突出  d不轻易表露  4
他做事的动机常常是  a遵守规则  b得到别人的赞扬  c自由的展开想象  d实现设定的目标  5
如果发生了令他生气的事,让他消气的好办法是  a教给他恰当的行事规则  b和气地安慰他,转移他的注意力  c开个玩笑,轻松地和他聊聊心里的感受  d认真听他想说的东西,跟他一起来讲道理  6
有时,你会对他感到头疼,是因为:  a他总是很固执,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  b他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  c他总是到处乱动乱跑从不停歇  d他总想自己说了算,让大家都听他的  7
面对新的环境,他会:  a视而不见,和在其他环境中一样  b充满了担心,哭或发脾气  c跟着调整自己,发生相应变化  d不动声色,仔细观察新的环境  8
他在幼儿园最大的特点是:  a听老师的话  b小朋友们都喜欢他  c他的主意总是很多  d他很聪明,遇事有自己的想法  9他愿意和小朋友们分享玩具是因为:  a大人规定了他要这么做才是乖孩子  b他喜欢小朋友们  c他觉得和其他人一起玩有更多的乐趣  d他给别人玩玩具,别人就会听他的  10
如果让他画一幅画,他会:  a按照别人教的方法去画  b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画  c他总能画出让人感觉很新奇的形状  d他总能很合理地解释他的画  写下答案中a、b、c、d各有几个,如果:  a的数目大于等于6个,你的宝贝属于规则型  b的数目大于等于6个,你的宝贝属于协调型  c的数目大于等于6个,你的宝贝属于发现型  d的数目大于等于6个,你的宝贝属于分析型
法治的两种类型
http://www./
在当代世界,民族国家和市场经济几乎成为普遍的国家组织模式和经济运行模式。民族国家消解了奉行各类价值和规范的自治共同体,把所有的人们置于一个主权之下。市场经济斩断了人们的天然联系。在现代社会中,神圣权威失去了往日的灵光,统一的道德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统治的合法性除了法治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凭借的权威;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最好保障也似乎非法治莫属。于是,在充满冲突的价值世界,实行法治似是人们共识的仅有领地;在人际孤立疏离的陌生人社会,法律几成人们协作往来的唯一纽带。
如同世界之多样化,法治模式亦多种多样,例如有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和伊斯兰法治等。在每一大类大,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类,甚至形成了有多少个主权国家就有多少种法治模式的局面。法治模式的多样性,源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差异,其原因之复杂,实难一一尽述。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众多的法治模式在价值上呈现出两种主要倾向。这就有可能通过类型的分类法,把法治归为几种类型。本研究拟主要把法治分为两大类,即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
二、两种法治类型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法治,都旨在建立一种理性的法律秩序。两者都区别于依靠明君或先知才能的人治和借助宗教的“神治”以及尊奉道德的德治等治略。但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有明显不同。首先,形式法治强调的是“依法治国”(rule by law),对法治的工具式使用。实质法治强调的是“法的统治”(rule of law),把法治作为一种价值。前者隐含“有人在法律之上用法律统治他人”,即有人所谓“人治之下的法治”;后者则意指“人人在法律之下”,即有人所谓“人治之下的法治”;后者则意指“人人在法律之下”,即英人戴雪所言法律至上思想。形式法治因容忍某些个人、机构或集团处于法律之上和之外,即便在实行民主制的条件
下,仍有蜕变成专制的危险。例如,近代德国的“法治国”(Rechtsstaat)和日本明治维新所建构的法治就属形式法治一类,两者后来都未能幸免于法西斯专政。因此,韦伯曾经颇为赞许的作为“形式合理性”的形式法治,二战以来在西方法学界被深深地反省和检讨。
第二,形式法治强调秩序,偏重自上而下的管理,使民众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实质法治虽也重视民众守法,但其重点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即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和规范政府行为,严格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以防其滥用权力。因此,在实行形式法治的场合,清廉政府可能堕落为腐败政府,人民“公仆”可能异化成人民“主人”。
第三,形式法治重视法律的普遍性、稳定性和逻辑一致性等形式要件,对于法律的内容和精神价值并不关心,甚至排斥道德和伦理等考虑;要求法官在司法中遵循法律的字面和逻辑含义,反对根据实质正义的某些原则进行自由裁量。因而它有法律形式主义之称。形式法治注重规则的一致适用,但没有解决法律规则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因此,这种法治会容忍害人的“恶法”和谋私的“黑”法。希特勒时期施行的法西斯法律便是例证。实质法治强调法律内容和适用必须以保护人权和自由为归宿,任何个人或机构都不能制定剥夺基本人权和自由的法律。相反,法律为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实质法治中,不容忍任何“恶法”,实在法受更高层次价值的检测。
第四,形式法治关注的重点是效率。它旨在通过“形式合理性”的法律,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具有可计算性和行为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从而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和由此带来的风险。它所追求的只是形式的平等。实质法治含有道德等方面的考虑,试图通过社会立法和司法中的自由裁量等纠正因竞争等造成的社会不公。它不以形式平等为满足,重视事实上的平等,为此常超越法律的一般性和其他形式主义的界限,对于社会弱者、处于不利地位的性别或少数团体给予特别关照。实质法治要求政府履行“扶弱济贫”的“施善”行为。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形式法治。
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上述区别,系从“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出发。实际的情形要复杂得多。这两种类型并非彼此截然对立,水火不容。从来就没有纯粹的某种类型。任何属于形式法治的类型中,都包含有某些实质法治成分;而实质法治类型均是以形式法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从动态的角度看,实质法治是形式法治的继续,是形式法治的高级阶段。它扬弃了形式法治本身的某些固有缺陷,通过采取实质合理性补救措施而使形式合理性的法律免于导致实质非理性的结果。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紧张关系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效率与公平
以及恪守规则与自由裁量(区别于非法治条件下的自由裁量)之间的紧张关系。特定国家采取形式法治还是实质法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某个时期的特定条件和特殊需要。换言之,是特定的现实与历史条件选定法治类型,而不是相反。但并不能由此否认,深思熟虑的理论自觉会有助于识别并抑制形式法治的消极因素,于时机成熟时,促成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变。
三、机遇与努力方向
中国历史曾有过人治与法治的争论。主张法治的主要代表是法家。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不是旨在保护民众的权利和自由,而是旨在维护和强化王权。因而,法律成为压制的工具,法治很大程度上是“人主”的“治民”方术的一种。奉行这种法治的秦朝虽“作法明制”,凡事“皆有法式”,甚至“事皆决于法”,但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几乎空前绝后。在秦以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各朝的统治虽都在一定程度诉诸法治,但法治始终没有超出工具式使用的范围。清末民初以后,倡行法治者虽不管其人,但由于外患内乱,所有努力收效甚微。
新中国成立以后,法治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法治取得了重大进展。立法体系初步形成,司法制度不断完善,公民法律意识日益提高。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法治再次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们的法治具有较强的形式法治导向,所谓“法律的手段”、法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等提法和“依法治X”的口号,都有着把法治作为一种工具的倾向;一些行政领导对守法的过分强调,使法治具有“治民”的导向。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国法治的导向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出现了向实质法治转化的契机。其重要标志是在新制定和个性法律中,在法院的庭审改革中,在法学研究中,日益重视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对行政行为的限制和规范。法治的发展一般历程是,先有形式法治得到充分发展,然后才在条件成熟时由形式法治转化为实质法治。这就决定了中国法治的发展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形式法治;另一方面需要从价值导向上把形式法治转化为实质法治。为此,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 确保法律至上。有人认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要实行民主,就能确保作为人民意志体现的法律具有至高权威。实际上,这只是空泛的逻辑推导。在当代世界,几乎所有民族国家都代取代议制的民主参与方式和官僚制(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行政管理形式,民选代表能否真正代表民意普遍受到怀疑。即便他们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在法律内容越来越涉及专业技术知识的今天,真正有发言权的不是议员或人民代表,而是技
术官僚或有关方面的专家。为确保法律的最高权威,防止任何个人或机构超越法律之上,现实的选择只能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当政府中任何一个部门的权力都不能绝对大于其他部门,法律便有可能成为所有部门证明自己权力存在和行使方式具有合法性的依据。由此法律便可能获得超越各权力机构的至高权威。同时,当势均力敌的各政府机构诉诸法律权威。同时,当势均力敌的各政府机构诉诸法律权威,受到某项法律不利影响的部门就会考虑该项法律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就有可能求诸实在法之上的更高等级的法律(即道德伦理、实质正义等)。从而便可能确保实在法本身均为“良法”。
第二,确保法律自治。根据昂格乐的观点,法律自治是法治即形式法治的必备要件之一。官包括内容、机构、方法和职业四个方面的自治。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法律职业自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如同体育竞赛规则,司法者如同裁判。裁判不能保持中立,裁判结果便不会公正;司法者不能独立司法,司法公正就没有保障。在司法者缺乏独立性、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应对司法者的自由裁量权予以严格限制。近年来,审判程序、庭审方式和审判组织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中关注的焦点。只要解放思想,真正使司法独立,上述改革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加强权利保护。中国有着轻权利重义务的历史传统,公民的权利意识较为薄弱,权利保护机制也是很不完善。公民权利经常受到侵犯而常又得不到适当的救济。仅以遍布全国屡禁不止的农民不合理负担问题,就可说明侵犯权利问题的普遍程序和严重程度。因此,中国法治的发展应进一步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上加大对公民权利保护的力度。
第四,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应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顾及公平。如将“物竞天演”的规则引入于市场经济而不加以限制,人们之间实际的不平等就会加剧。当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尚通过社会福利立法和累进税制度抑制贫富差别悬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把贫富差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物对人的奴役和人对人压迫。因此,政府有责任通过有关社会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形式法治强调规则及程序的普遍性、一致性和确定性,强调法律的自治性,它是构成现代法治的外在要件。但它的形式主义的导向和工具主义的特性,在保障实质正义上无能为力,有时竟可能演变成为专制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引入实质法治的概念,对形式法治予以矫正。通过将法治划分为两种类型,我们可以更清晰明辩法治的两种价值导向,从而可
以为这两种类型法治的统合提供理论基础。
在当代西方的所谓“后工业社会”,形式法治受到实质法治的严重挑战,针对个别主体的行政立法大量涌现,具有裁判权的行政机构日益增多,司法裁量权逐渐扩大,法律与政策日趋融合,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界限模糊不清。这些趋向对作为形式法治要件的法律自治和法律规则与程序的普遍性、一致性和确定性造成了威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一些西方法学家指出西方的法律传统或法治已经发生危机。对此,本研究不想过多评论。但西方法治的发展历程无疑可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当代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实质法治的许多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形式法治很不完善的状态下采取力度过强的实质法治的做法,可能兼受两者弊端之害。因此,中国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换主要是内在精神价值的转换。中国法治前景在于形式法治的形式要件与实质法治的精神价值之间的统合。
法治是一种理想。但法治从来就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即便理想的法治,也不过是现代社会迫不得已而法语诸的社会治理型式。法治能够“防恶”和“治恶”,而不能使人“为善”(尽管对“善”“恶”有不同理解)。它有助于通过权利义务的界定和冲突的解决使人们备有戒心地和平共处,但无助于人的内在精神和谐和互助友爱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追求法治理想的同时,保持适度的冷静,以免眼下希望过高,未来失望过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维定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