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焊接裂纹产生现象热裂纹和冷裂纹的产生原因,磁痕特征是什么?

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焊接时冷裂纹和热裂纹的产生
来源:网络
关键字: 裂纹 产生
更新时间:
延伸:本文除了聚合《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免费提供的有关裂纹 产生和焊接时冷裂纹和热裂纹的产生的内容之一,已有不少的网友认为此答案对自己有帮助!获取更多与《》相关的知识。
网友0的回答
1)热裂纹的特征 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网友1的回答
1)热裂纹的特征 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网友2的回答
防止铸造热裂缺陷的措施为使树脂砂铸造,尤其呋喃树脂砂铸造避免或减少热裂, 网友1的回答
热裂纹是高温下在焊缝金属和焊缝热影响区中产生的一种沿晶裂纹。冷裂纹是由于材料在室温附近温度下脆化而形网友0的回答
冷裂纹又称氢致裂纹,主要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淬硬区,有事也发生在焊缝金属更多关于冷裂纹的知识 &网友1的回答
冷裂纹产生的三大原因:淬硬;氢;拘束应力。网友2的回答
最满意的回答
猜你感兴趣
回答问题赢iPhone 6磁痕特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以后出现裂纹的原因。  我们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以后,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叫做焊接裂纹。  根据焊接生产中采用的钢种和结构类型的不同,可能遇到各种裂纹。裂纹发生的区域:焊缝上(焊缝表面,焊缝内部)热影响区上(热影响区表面和热影响区内部)焊缝和热影响区上(贯穿焊缝和热影响区)。有微观裂纹和宏观裂纹。有的裂纹焊后立即出现 ,有的憨厚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根据裂纹的本质和特征,常见的有: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  热裂纹  热裂纹在高温下产生且都是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热裂纹又分为:结晶裂纹,液化裂纹,多边化裂纹。  结晶裂纹:结晶裂纹的形成时期在焊缝金属结晶过程中且温度在固相线附近的高温阶段,基础在焊缝金属的凝固末期固液共存的阶段,产生原因:由于凝固金属收缩时,残余液相不足,知识沿晶界开裂,故称结晶裂纹。  结晶裂纹的一般特征:结晶裂纹存在焊缝上。从宏观上看,最常见的情况是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上开裂,即纵向裂纹。其断口有较明显的氧化色彩的特征,表面无光泽,这是结晶裂纹在高温下形成的一个证据。从微观上看,结晶裂纹具有沿枝晶间或柱状晶间发展的特征,沿着晶粒边界分布,属于沿晶裂纹的性质,裂纹的走向与低熔共晶沿沿一次结晶晶界分布,具有完全一至的特征。由于裂纹发生在高温下,裂纹端部圆钝,并不平直扩展。结晶裂纹沿一次结晶晶界分布,是判断结晶裂纹的依据。  液化裂纹
焊接过程中,在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作用下,在母材近焊缝区与多层焊的层间金属中,由于低熔点共晶被加热熔化,在一定收缩应力作用下沿奥氏体晶界产生的开裂,即为液化裂纹。液化裂纹的一般特征如下;  液化裂纹产生的部位:一般是在母材近缝区中紧靠熔合线的地方,或多层焊焊缝的层间金属中。  裂纹的走向:在母材近缝区中裂纹沿过热奥氏体晶界发展;在多次焊焊缝金属中裂纹沿原始柱状结晶发展,也可是纵向的;并且在多层焊焊缝金属中,液化裂纹可以贯穿层间;在近缝区中的液化裂纹可以穿越熔合线进入焊缝金属中。  液化裂纹的敏感温度区间是在固相线以下稍低的温度,及从低熔的晶间第二相开始熔化的温度到它全部熔化的且部分晶间金属也开始熔化的温度。  从被焊接材料上看液化裂纹主要发生在含有铬镍的高强度钢、奥氏体钢以及某些镍基合金等材料。  多边化裂纹
焊接时,焊缝或进焊缝区在固相线以下的高温区域,由于刚凝固的金属存在很多晶格缺陷和严重的物理及化学部均匀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力作用下,由于晶格缺陷的移动和聚集,便形成了二次边界,即所谓的多边化边界,这个边界上堆积了大量的晶格缺陷,所以它的组织疏松,高温时的强度和塑性都降低,只要在此时受到少量的拉伸变形,就会沿多变化的边界裂开即为多边化裂纹。多边化裂纹的特征如下:  在焊缝金属中,多边化裂纹虽然是沿晶界发生和发展,但它是沿着新生的二次晶界分布的,或沿迁移后的晶界,或沿再结晶晶界,而不是沿一次晶界分布。因此,裂纹的发展方向与一次结晶晶界毫无关系。这是多边化裂纹的重要标志。  裂纹多发生在受高温的金属中,其部位并不都紧靠熔合线。这说明裂纹的产生和晶界液化并无关系。  裂纹附近常伴有再结晶晶粒的出现。  产生多变裂纹的敏感温度区间是在固相线以下的再结晶温度,即多变裂纹的产生,与冷却过程中由于一定收缩应变速率的作用导致产生的“第二脆性温度”区有关。  这类裂纹多发生在纯金属,或单相奥氏体合金钢的焊缝中或热影响区。这类裂纹虽归属热裂纹,但与结晶裂纹和液化裂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及多变裂纹的产生与液膜无关,并而是由于空位、位错的移动和聚集,并沿多边化边界产生的裂纹  冷裂纹  焊接接头在较低的温度下时产生的裂纹统称为冷裂纹。在有焊接裂纹所引起的事故中,有冷裂纹所造成的事故约占90%。  冷裂纹的特征:从冷裂纹的产生条件及形成原因看,它与其它焊接裂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构成了冷裂纹的主要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判别裂纹性质的主要依据。冷裂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冷裂纹的形成温度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钢材来说冷裂纹形成的温度大体在100~-100°C之间,具体温度随母材与焊接条件不同而异  2、产生冷裂纹的材料冷裂纹多产生于有淬硬倾向的低合金高强度和中、高碳钢的焊接接头。裂纹大都在热影响区,通常发源于熔合区,有时也出现高强度钢或钛合金的焊缝中。  3、冷裂纹的断口特征
宏观上冷裂纹的断口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表面有金属光泽,呈人之形态发展。从微观上看,裂纹多起源于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晶界交错处。与热裂纹单一的沿晶界断裂不同冷裂纹可以沿晶界扩展,也可以穿晶扩展,常常是晶间与晶内断裂的混合。  4、冷裂纹产生的时间
冷裂纹有些出现在焊接过程中,但较多的是在焊后延续一段时间的采产生。延迟的时间可能是几小时,几天或者十几天,一般把有延迟现象的裂纹称为延迟裂纹。  5、冷裂纹的分布
根据裂纹的分布特点的不同可归纳分为四种类型。焊道下裂纹、焊趾裂纹、焊跟裂纹、横向裂纹。  焊趾裂纹
这种裂纹起源于焊缝和母材的交界处,并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的地方,焊缝的取向经常与焊缝的纵向的相同,一般有焊趾的表面开始 ,向母材深处延伸。  焊道下裂纹
这种裂纹经常发生在淬硬性较大,含氢量较高的钢种的焊接热影响区,一般情况下裂纹的取向与熔合线平行。  焊跟裂纹
沿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所形成的焊接冷裂纹,称为焊跟裂纹,主要发生在含氢量较高、预热不足的条件下。  横向裂纹
横向裂纹起源于熔合线,沿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扩展到焊缝和热影响区。横向多发生在多层焊表层下金属中。在为扩散至表面是只能在焊接接头的横截面上扩展。  冷裂纹主要产生在高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或中合金高强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但是有些金属,如某些合金成分较高的超高强钢、钛及钛合金等有时冷裂纹也也产生在焊缝金属上。  消除应力裂纹  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再次加热时,由于高温及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晶间裂纹,称为消除应力裂纹,又叫再热裂纹。  为防止残余应力造成结构的低应力脆性破坏,一些重要结构焊后要求进行消除应力处理。对某些材料焊后并未发现裂纹,而在消除应力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裂纹。随着许多因消除应力裂纹造成的事故的发生,此种裂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消除应力裂纹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产生于焊后再次加热的条件,对于消除应力裂纹敏感性的钢,都存在一个最易产生消除应力裂纹的温度区间。如沉淀强化的低合金钢为500~700°C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裂纹率最高而且开裂所需时间最短。不同材料产生消除应力裂纹的温度范围不同  2、消除应力裂纹大都产生在近缝区的粗晶区,至细晶区即止裂,近缝区的粗晶区是再热裂纹最敏感的部位。裂纹大多是沿熔合线方向在奥氏体粗晶粒边界发展,并有典型的晶间断裂性质。在通常情况下,咋消除应力裂纹起于焊趾、焊跟等应力集中处  3、消除应力裂纹时以大的残余应力为决定条件的,因此消除应力裂纹常见于拘束较大的大型产品上应力集中的部位,应力集中系数K越大,开裂所需的临界应力δcr越低。  4、与母材的化学成分有关,含有
Cr、Mo、V等能起沉淀强化作用元素的钢,对消除应力裂纹的敏感性较高,此外,如沉淀硬化型的耐热合金,抗蠕变铁素体钢、沉淀硬化奥氏体钢的报告、也都有消除应力裂纹倾向  再热裂纹多发生在低合金高强度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镍基合金等有沉淀强化元素的钢种的焊接接头中。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钢或合金都有再热裂纹的敏感性,只有那些合金元素含量较多而又能使晶内发生沉淀硬化的材料,才具有明显的再热开裂倾向。  【中国焊丝交易网】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热应力裂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热应力裂纹是指介质温度变化使管壁产生热应力而造成的裂纹,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沿管件圆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参考答案
(1)一般来说,所检修的管道都已运行很时间,材质可能以发生变化
(2)查裂纹或蠕变等材料损伤的范围,利用现有......2.问答题 参考答案
(1)运行时的温度
(2)运行时间
(3)运行时钢材所受应力
(4)钢的化学成分
(5)钢的原始组织。
3.问答题 参考答案
珠光体球化是珠光体钢中原来的珠光体里的片层状渗碳体在高温下长期运行,逐步改变自己的形状成为球状的现象。
4.问答题 参考答案
有集中母管制系统切换母管制系统单元制系统扩大单元制系统。
5.问答题 参考答案
因为再热式机组机炉之间联系紧密,管路复杂,不宜于并列运行因此,再热式机组必须采用单元制系统。中国最专业,功能最全面的教育网络平台!
热门搜索:
您当前位置: >>
>> 焊接工艺问答(无损探伤)
焊接工艺问答(无损探伤)
本文来源:天才网
点击量:365
发布日期: 0:00:00
16.试述常用无损检验方法的种类及其选择。
不损坏被检查材料或成品的性能和完整性而检测其缺陷的方法称为无损(探伤)检验。常用的无损检验方法有超 声、射线(X、γ)照相、磁粉、渗透(荧光、着色)和涡流探伤等。其中超声探伤和射线探伤适于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则用于焊缝表面质量检验。每一种无损探伤方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各种方法对缺陷的检出机率既不会有100%,也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应根据焊缝材质、结构及探伤方法的特点、验收标准等来进行选择。
不同焊缝材质探伤方法的选择见表8。
17.试述射线探伤的原理及焊接缺陷的影像特征。
射线探伤可分别采用X、γ两种射线,其探伤原理见图3。当射线通过金属材料时,部分能量被吸收,使射线发生衰减。如果透过金属材料的厚度不同(裂纹、气孔、未焊透等缺陷,该处发生空穴,使材料变薄)或体积质量不同(夹渣),产生的衰减也不同。透过较厚或体积质量较大的物体时衰减大,因此射到底片上的强度就较弱,底片的感光度就较小,经过显影后得到的黑度就浅;反之,黑度就深。根据底片上黑度深浅不同的影像,就能将缺陷清楚地显示出来。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比X射线强,适合于透视厚度大于50mm的焊件。
射线探伤常见焊接缺陷的影像特征见表9。
表9& 射线探伤焊接缺陷影像特征
缺 陷 影 像 特 征
产& &&生 &&&原 &&&因
& 多数为圆形、椭圆形黑点,其中心处黑度较大,也有针状、柱状气孔。其分布情况不一,有密集的,单个和链状的
1)焊条受潮
2)焊接处有锈、油污等
3)焊接速度太快或电弧过长
4)母材坡口处存在夹层
5)自动焊产生明弧现象
& 形状不规则,有点、条块等,黑度不均匀。一般条状夹渣都与焊缝平行,或与未焊透未熔合混合出现
1)运条不当,焊接电流过小,坡口角度过小
2)焊件上留有锈及焊条药皮的性能不当等
3)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
& 在底片上呈现规则的,甚至直线状的黑色线条,常伴有气孔或夹渣。在V、比V形坡口的焊缝中,根部未焊透都出现在焊缝中间,K形坡口则偏离焊缝中心
1)间隙太小
2)焊接电流和电压不当
3)焊接速度过快
4)坡口不正常等
& 坡口未熔合影像一般一侧平直另一侧有弯曲,黑度淡而均匀,时常伴有夹渣。层间未熔合影像不规则,且不易分辨
1)坡口不够清洁
2)坡口几何尺寸不当
3)焊接电流电压小
4)焊条直径或种类不对
& 一般呈直线或略带锯齿状的细纹,轮廓分明,两端尖细,中部稍宽,有时呈现树枝状影像
1)母材与焊接材料成分不当
2)焊接热处理不当
3)应力太大或应力集中
4)焊接工艺不正确
& 在底片上呈现圆形或不规则的亮斑点,且轮廓清晰
& 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时,钨极爆裂或熔化的钨粒进入焊缝金属
18.试述射线探伤的质量标准。
根据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的规定,射线探伤的质量标准分为照相质量等级和焊缝质量等级两部分。
根据采用的射源种类及其能量的高低、胶片的种类、增感方式、底片的黑度、射源与胶片间的距离等参数,照相质量等级分为A、AB和B三级,质量级别顺次增高。即后者比前者分辨相同尺寸的缺陷时,透照的厚度大。锅炉压力容器的缝照相质量为AB级。
焊缝质量等级共分四级,Ⅰ级焊缝内缺陷最少,质量最高;Ⅱ、Ⅲ级焊缝内的缺陷依次增多,质量逐次下降,缺陷数量超过Ⅲ级者为Ⅳ级,Ⅳ级最差。缺陷数量的规定:Ⅰ级焊缝内不准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状夹渣(允许有少量气孔和点状夹渣 );Ⅱ、Ⅲ级焊缝内不准有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允许有一定数量的气孔、条状夹渣和不加垫板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19.试述超声波探伤的原理及质量标准。
利用超声波探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验法称超声波探伤。超声探伤的原理,是利用焊缝中的缺陷与正常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阻抗(材料体积质量与声速的乘积)和声波在不同声阻抗的异质界面上,通过超声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来发现缺陷的。探伤时由探头中的压电换能器发射脉冲超声波。通过声耦合介质(水、油、甘油或浆糊等)传播到焊件中,遇到缺陷后产生反射波,然后再用另一个类似的探头或同一个探头接收反射的声波,经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放大后显示在荧光屏上或打印在纸带上。根据探头位置和声波的传播时间(荧光屏上回波位置)可求得缺陷位置;反射波的幅度可以近似地评估缺陷的大小,见图4。
质量标准:超声波探测焊缝的方向愈多,波束垂直于缺陷平面的机率愈大,缺陷的检出率也愈高,其评定结果也愈准确。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中规定,根据对焊缝探测方向的多少,把超声波伤划分为A、B、C三个检验等级,检验的完善程度逐级升高,其中B级适合于受压容器。
焊缝质量等级分类见表10。表中数字为允许最大波幅长度。
20.试比较射线探伤和超声探伤各自的技术特性。
射线探伤和超声探伤的技术特性比较见表11。
表11& 射线探伤和超声探伤的技术特性比较
检& 测& 方& 法
射线照相法探伤
& 方法的原理
& 脉冲反射法
& 物理能量
& 缺陷部位的表现形式
& 完好部件与缺陷部位的穿透剂量有差异。其差异程度与这两部分的材质、射线透过的方向以及缺陷的尺寸有关。
& 在完好部位没有反射波,而在缺陷部位发生反射波。其反射程度与完好部位和缺陷部位的材质有关。
& 信息显示
& 射线底片
& 显示的内容
& 完好部位与缺陷部位的底片黑度差
& 缺陷反射波的位置和幅度
& 易于检测的缺陷方向
& 与射线方向平行的方向
& 与超声波束垂直的方向
& 易于检测的缺陷形状
& 在射线方向上有深度的缺陷
& 与超声波束成垂直方向扩展的缺陷
注:◎-很合适;○-合适;△-有附加条件时合适;×-不合适。
21.试述磁粉探伤的原理及质量标准。
利用在强磁场中,铁磁性材料表层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吸引磁粉的现象,而进行的无损检验法称为磁粉探伤。
磁粉探伤原理:首先将被检焊缝局部充磁,焊缝中便有磁力线通过。对于断面尺寸相同、内部材料均匀的焊缝、磁力线的分布均匀的。当焊缝表面或内部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时,磁力线将绕过磁阻较大的缺陷,产生弯曲见图5a。此时在焊缝表面撒上磁粉,磁力线将穿过表面缺陷上的磁粉,形成“漏磁”,磁粉就被吸附在缺陷上见图5b,根据被吸附磁粉的形状、多少、厚薄程度,便可判断缺陷的大小和位置。内部缺陷由于离焊缝表面较远,磁力线在其上不会形成漏磁,磁粉不能被吸住,无堆积现象,所以缺陷无法显露。
常用磁粉是四氧化三铁(Fe3O4)和三氧化二铁(Fe2O3)。
缺陷磁痕按形状可分为三种:
(1)线状缺陷磁痕& 其显示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
(2)圆型缺陷磁痕& 除线状缺陷磁痕以外的缺陷磁痕。
(3)分散缺陷磁痕& 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存在几个缺陷的磁痕。
质量标准:根据ZBJ04006-87标准的规定,缺陷磁痕的等级分7级分别见表12、表13。
表12& 线状缺陷磁痕和圆状缺陷磁痕的等级分类&& &(L)
缺陷磁痕的长度L
缺陷磁痕的长度L
表13& 分散缺陷磁痕的等级分类
缺陷磁痕长度总和L
缺陷磁痕长度总和L
64<L≤128
22.试述渗透探伤的原理及质量标准。
采用带有萤光染料(萤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的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示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称为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原理:将含有染料的渗透液涂敷在被检焊件表面,利用液体的毛细作用,使其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然后去除表面多余渗透液,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焊件表面上来,通过观察缺陷显示迹痕来进行焊接结构表面开口缺陷的质量评定。其基本步骤见图6。
各种焊接缺陷痕迹的显示特征见表14。
表14& 各种焊接缺陷的显示特征
缺& 陷& 种& 类
显& 示& 迹& 痕& 特& 征
焊& 接& 气& 孔
&&& 显示呈圆形、椭圆形或长圆条形,显示比较均匀边缘减淡
&&& 显示一般略带曲折的波浪状或锯齿状的细条纹
&&& 显示一般呈直线细条纹
&&& 显示呈星状或锯齿状条纹
呈一条连续或断续直线条纹
&&& 呈直线状或椭圆形条纹
&&& 缺陷显示不规则,形状多样且深浅不一
质量评定:焊缝质量根据缺陷痕迹的类型、迹痕的尺寸、显示迹痕的分布及间距、缺陷性质等进行评定。按照JBJ59、T《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的规定,分为四个质量等级,Ⅰ级的质量最高,Ⅳ级最低,见表15。
23.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包括哪些内容?
(1)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包括全焊缝拉伸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焊接接头(焊缝)的强度(抗拉强度σb,屈服点σs)和塑性(伸长度δ,断面收缩率φ),并且可以发现断口上的某些缺陷(如白点)。
试验可按GB2651-89《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进行。
(2)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焊接接头的塑性,并同时可反映出各区域的塑性差别、暴露焊接缺陷和考核熔合线的质量。
弯曲试验分面弯、背弯和侧弯三种,试验可按GB2653-89《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进行。
(3)焊接接头的冲击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焊接接头的冲击韧度和缺口敏感性,作为评定材料断裂韧性和冷作时效敏感性的一个指标。
试验可按GB2650-89《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进行。
(4)焊接接头的硬度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测量焊缝热影响区金属材料的硬度,并可间接判断材料的焊接性。
试验可按GB2654-89《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进行。
(5)焊接接头(管子对接)的压扁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管子焊接对接接头的塑性。
试验可按GB2653-89《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进行。
(6)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的疲劳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测量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的疲劳极限(σ-1) 。
试验可按GB2656-81《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进行。
24.试述焊接接头金相试验的方法及内容。
焊接接头的金相试验包括宏观金相试验和微观金相试验两部分。
(1)宏观金相试验 直接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进行检查。
1)宏观(粗晶)分析 试验时在试件上截取横断面,然后经过打磨、腐蚀再进行观察。宏观(粗晶)分析可以了解焊缝一次结晶组织的粗细程度和方向性;熔池形状、尺寸;焊缝接头各区域的界限和尺寸;各种焊接缺陷的存在情况。
2)断口检查& 在焊缝表面沿焊波方向车一条沟槽,槽深约为焊缝厚度的1/3,用拉力机将试样拉断,用肉眼或5~10倍放大镜观察断口处可能存在的缺陷种类和大小。断口检查对“未熔合”或“熔合不良”这种缺陷十分敏感,常用于管子对接接头中。
3)钻孔检验& 用磨成90°角、直径较焊缝宽度大2~3mm的钻头在焊缝上钻孔、钻孔深度为焊件厚度的2/3,然后用10%硝酸水溶液浸蚀孔壁,可检查焊缝内部的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检查完毕钻孔处应予以补焊。钻孔检验目前用得较少。
(2)微观金相试验& 用倍金相显微镜观察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缺陷(如微裂纹),可作为质量分析及试验研究的手段。
25.试述焊接容器耐压检验的目的及常用方法。
将水、油、气等充入容器内徐徐加压,以检查其泄漏、耐压、破坏等的试验称为耐压检验。耐压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受压容器焊接接头的穿透性缺陷和结构的强度,并附有降低焊接应力的作用。
常用的耐压检验方法是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其中以水压试验用得最多。
(1)水压试验& 试验时将容器内充满水,然后缓慢加压,待压力升至容器工作压力时,暂停升压(管子无需),进行初步检查。若无漏水或无异常现象,再升压到试验压力,并在该压力下保持5min(管子试验时允许保持10~20s)。然后降至工作压力,并用10~15kg的圆头小锤,在距焊缝15~20mm处沿焊缝方向进行轻轻敲打,仔细检查。检查时,压力应保持不变。检查结果,如容器壁和焊缝上没有水珠和水雾,则认为水压试验合格。
(2)气压试验& 用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作为介质充入容器内进行试验。试验时,应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持5~10min,进行初步检查。然后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的50%,如无异常现象,其后按每级为规定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到试验压力,保持10~30min,经肥皂液或其它检漏检查无漏气、无可见的异常变形即为合格。气压试验上仍一定危险性,仅用于不能向压力容器内安全充灌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
耐压检验的试验压力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选用。
26.试述焊接容器常用致密性检验的方法。
焊接容器常用致密性检验的方法是气密性检验和密封性检验。
(1)气密性检验& 将压缩空气(或氨、氟里昂、氦、卤素气体等)压入焊接容器,利用容器内、外气体的压力差检查有无泄漏的试验法称为气密性检验。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氟、氢氰酸、氟化氢、氯等)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检验。
1)充气检查& 在受压容器内部充以一定压力的气体,外部根据部位涂上肥皂水,如有气泡出现,说明该处致密性不好,有泄漏。
2)沉水检查& 将受压元件沉入水中,内部充以压缩空气,如水中有气泡出现,说明受压元件的致密性不好,有泄漏。
3)氨气检查& 在受压元件内充入混有1%氨气的压缩空气,将在5%硝酸汞水溶液中浸过的纸条或硼带贴在焊缝外部(也可贴浸过酚酞试剂的白纸条)。如有泄漏,在纸条或硼带的相应位置上,将呈现黑色斑纹(用酚酞纸时为红斑点),这种方法比较准确,效率高,适用于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检查焊缝的致密性。
(2)密封性检验  检查有无漏水、漏气和渗油、漏油等现象的试验称为密封性检验。常用的密封性检验方法是煤油试验,试验时在焊缝的一侧涂石灰水,干燥后再于焊缝另一侧涂煤油,由于煤油表面张力小,具有穿透极小孔隙的能力,当焊缝有穿透性缺陷时,煤油即渗过去,在石灰粉上出现油斑或带条。为正确地确定缺陷大小和位置,涂上煤油后应立即进行观察,最初出现油斑或带条的位置即为缺陷的位置,观察时间为15~30min,在规定时间内不出现油痕即认为焊缝合格。
27.试述不锈钢耐腐蚀试验方法的种类和试验步骤。
根据国家标准,不锈钢耐腐蚀试验方法可分为下列几种:
(1)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GB)& 适用于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筛选试验方法,试样在10%草酸溶液中电解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浸蚀表面的金相组织,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硫酸-硫酸铁、65%硝酸、硝酸-氢氟酸以及硫酸-硫酸铜等长时间热酸试验。必要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无损检验方法。
试验步骤:
1)将100g草酸溶解于9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0%草酸溶液。对含钼钢种可将100g过硫酸铵溶解于900ml蒸馏水或支离子水中,制成10%过硫酸铵溶液,代替10%草酸溶液。
2)把浸蚀试样作为阳极,倒入10%草酸溶液,以不锈钢板或不锈钢片作为阴极,接通电路。电流密度为1A/cm2,浸蚀时间90s,浸蚀溶液温度20~50℃。用10%过硫酸铵溶液浸蚀时,电流密度为1A/cm2,浸蚀时间5~10min。
3)试样浸蚀后,用流水洗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的全部浸蚀表面,放大倍数为200~500倍,根据其组织特征确定是否进行其它耐腐蚀试验。
(2)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GB)& 适用于将奥氏体不锈钢在硫酸-硫酸铁溶液中煮沸试验后,以腐蚀率评定晶间腐蚀倾向的一种试验方法。
试验步骤:
1)将硫酸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成50±0.3%(质量百分比)的硫酸溶液,然后取该溶液600ml加入25g硫酸铁加热溶解配制成试验溶液。
2)测量试样尺寸,计算试样面积(取三位有效数字)。
3)试验前后称质量(准确到1mg)。
4)溶液量按试样表面积计算,其量不小于20ml/cm2。每次试验用新的溶液。
5)试样放在试验溶液中用玻璃支架保持于溶液中部,连续沸煮沸120h。每一容器内只放一个试样。
6)试验后取出试样,在流水中用软刷子刷掉表面的腐蚀产物,洗净、干燥、称重。
试验结果以腐蚀率评定为
&&&&&&&&&&&&&&&&&&&&&&&& W前-W后
&&&&&&&&&&&&&& 腐蚀率=────── (g/m2.h)
&&&&&&&&&&&&&&&&&&&&&&&&&&&& St
式中&&& W前──试验前试样的质量(g);
&&&&&&& W后──试验后试样的质量(g);
&&&&&&&&& S──试样的表面积;
t──试验时间(h) 。
(3)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GB)& 适用于将奥氏体不锈钢在65%硝酸溶液中煮沸试验后,以腐蚀率评定晶间腐蚀倾向的试验方法。
试验步骤:
1)试验溶液的配制& 将硝酸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成65±0.2%(质量百分比)的硫酸溶液。
2)、3)、4)同硫酸-硫酸铁试验方法。
5)每周期连续煮沸48h,试验五个周期。
试验结果以腐蚀率评定,同硫酸-硫酸铁试验方法。
焊接试样发现刀状腐蚀即为具有晶间腐蚀倾向,性质可疑时,可用金相法判定。
(4)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GB)& 适用于检验含钼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用在70℃、10%硝酸-3%氢氟酸溶液中的腐蚀率的比值来判定晶间腐蚀倾向。
试验步骤:
1)试验溶液:将硝酸和氢氟酸试剂,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3%的氢氟酸试验溶液。
2)、3)同硫酸-硫酸铁试验方法。
4)将支架放入容器中,溶液量按试样表面积计算,其量不少于10ml/cm2。
5)装有试验溶液的容器放入恒温水槽中,试验溶液的温度加热到70±0.5℃时再将试样放入容器内的支架上,使试样处于溶液中部,连续保持2h。每一容器内只放一个试样。
6)同硫酸-硫酸铁试验方法。
7)试验两个周期,每周期为2h。每周期必须使用新的溶液。
试验结果以腐蚀率评定,同硫酸-硫酸铁试验方法。
将两周期的腐蚀率相加,然后按下式求腐蚀率的比值,取两位小数:
对于一般含碳量的钢种为
&&&&&&&&&&&&&&&&&&&&&&&&&& 交货状态试样的腐蚀率
&&&&&&&& 腐蚀率的比值=──────────────
&&&&&&&&&&&&&&&&&&&&&&&& 再固溶处理后试样的腐蚀率
对于超低碳钢种(也用于焊接的非超低碳钢种)为
&&&&&&&&&&&&&&&&&&&&&&&& &敏化处理后试样的腐蚀率
&&&&&&&& 腐蚀率的比值=──────────────
&&&&&&&&&&&&&&&&&&&&&&&&&& 交货状态试样的腐蚀率
(5)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试验方法(GB)& 适用于检验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在加有铜屑的硫酸-硫酸铜溶液中的晶间腐蚀倾向。
试验步骤:
1)试验溶液配制时将100g硫酸铜溶解于7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00ml硫酸,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配制成硫酸-硫酸铜溶液。
2)试验前将试样用适当的溶剂或洗涤剂(非氯化物)去油并干燥。
3)在烧瓶底部铺一层铜屑,然后放置试样。保证每个试样与铜屑接触的情况下,同一烧瓶中允许放几层同一钢种的试样,但是,试样之间要互不接触。
4)试验溶液应高出最上层试样20mm以上,每次试验都应使用新的试验溶液。
5)将烧瓶放在加热装置上,通以冷却水,加热试验溶液,使之保持微沸状态,连续加热16h。
6)试验后取出试样、洗净、干燥、弯曲。
试验结果评定:焊接件试样弯曲角度为180°,沿熔合线进行弯曲。当试样厚度不大于1mm时,压头直径为1mm;当试样厚度大于1mm时,压头直径为5mm。弯曲后的试样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弯曲试样外表面,有无因晶间腐蚀而产生的裂纹。
(6)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GB4334.6-84)& 适用于测定含钼奥氏体系不锈钢在沸腾5%硫酸溶液中的腐蚀失重,以试验不锈钢耐均匀腐蚀性能。
(7)不锈钢三氯化铁腐蚀试验方法(GB4334.7-84) &适用于测定不锈在35或50的6^三氯化铁溶液中的腐蚀率,以试验不锈钢耐点蚀性能。
(8)不锈钢42%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GB4334.8-84) &适用于试验不锈钢在沸腾42%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裂纹敏感性的方法。
(9)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GB) &适用于动电位法测量不锈钢在中性3.5%氯化钠溶液中的点蚀电位。
上一篇: 下一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愿意分享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12345678910
电话热线:广州(020) 东莞(3
邮箱: 天才网学习群:
网络实名:天才培训网 2006 天才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焊接热裂纹产生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