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的意思·咏梅作者

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这首词和毛-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相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不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陆词下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虚怀若谷。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D.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古诗词鉴赏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共同之处: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赞颂梅花始终不变的高尚品格;④两位诗人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陪衬、拟人的手法。2.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词低沉孤高。3.B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古诗词鉴赏”。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当前位置:&>&&>&&>&
千年陈梅开新花一一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鉴赏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毛泽东写下了一首意味隽永的、可以说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一块瑰宝的词&&《卜算子&咏梅》。词的全文是这样的: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翻译成白话就是:风风雨雨将春天送走了,纷飞的大雪又恰恰迎接春的来到(这也就是雪莱所说的&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悬崖上已经冻结了百丈长的冰柱,但仍有花枝在斗寒绽放,分外丽俏。 她虽然丽俏但并不是为了争占春光,只是报告春天就要来到。等到万紫千红春烂漫的时候,她却躲在百花丛中,欣慰地微笑。
  毛泽东在小序中写着:&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并在词后附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陆游的词是这样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词翻成白话是:驿馆外断桥边,一树花孤独寂寞地开着无人欣赏也无人保护。已经是黄昏她独自愁苦,还经受着风和雨。 她并不想苦苦地去争占春光,却招忌那些百花那就任凭她们去中伤嫉妒。花瓣飘落地上变成了泥土又被碾作尘末,但那淡淡的清香依然如故。
  拿毛泽东的&咏梅&词与陆游的&咏梅&词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毛泽东的梅花傲霜斗雪,陆游的梅花备受摧残。你看毛泽东的梅花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而陆游的梅花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二,毛泽东的梅花和陆游的梅花虽然都不为了&争春&(这与梅花本身的特性有关,梅花只在冬天开放,离春天还有一段时间),但毛泽东的梅花是&只把春来报&,而陆游的梅花却是虽然自己不去&争春&,但还是引来&群芳妒&。
  三,等到冬去春来,梅花凋落了,毛泽东的梅花看到春天的烂漫山花,她躲在百花丛中,欣慰地在笑;而陆游的梅花到那时虽然已经被碾作尘土,但她认为自己的香气却依然如故。
  这么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梅花与陆游的梅花在品格上有着截然的不同:一个傲霜斗雪,斗志昂扬,一个风摧雨残,独自愁苦;一个不为&争春&,只为&报春&,一个苦苦&争春&,招致嫉妒;一个全不在乎自己,春天到后含笑而退,一个孤芳自赏,就是粉身碎骨也还觉得一缕清香永驻。
  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在这里用的都是拟人化的手法,借物言志,花人合一。各自的&梅品&,也就是他们各自的&人品&。陆游的咏梅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全是消极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标格。他的梅花与文人雅士笔下的&雪滿山中高士卧&的形象还是很不一样的。这是因为陆游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积极用世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身处南宋前期,面对外来侵略者侵占自己国家大片的国土,他滿腔愤怒,满腔热血,积极主战抗金,收复国土。在他留下的一万余首诗词中,&国雠(同'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之类的诗句比比皆是。就在他临终前,还写下这样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抗金复国并不是出于&忠君&,而主要是为了天下沧生。他在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霄垂泪痕!&
  但是,陆游的抗金收复国土的主张,基本上得不到偏安一隅的皇帝的支持,更遭到那些主和派也就是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他最后被彻底罢职,闲居故里。他虽有壮志却壮志难酬,他虽有美好的、宏大的願望但这个願望根本就实现不了。然而,他始终不肯随波逐流,始终抱定着自己的志向。因此,他不能不感到孤独寂寞,不能不独自愁苦,不能不倍受打击,也不能不孤芳自赏一一虽然被打压得成了泥土,但他的香气还在!因此,他基本上是苦闷消极的,反映在他的这首词中,除了清高,就是消极。毛泽东对这首《咏梅》词曾有过这样的评论:&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作此词。&
  毛泽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反其意而用之&,变消极为积极。毛泽东当时也是在极严峻的形势下,写下自己的《咏梅》词。上世纪进入六十年代,以苏联为首的现代修正主义掀起层层恶浪,他们全面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中国共产党多次进行围攻,并进一步将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逼我还债,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并攻击我党所进行的原则斗争是什么&为了争夺国际共运的领导权&等等。了解毛泽东写这首词一些内情的郭沫若说:&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这也就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的时候。&
  但是毛泽东是无产阶级的英勇的战士,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当然不会因为这巨大的打击和压力而悲观失望,更不会屈膝变节。他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他在任何艰难的局面下都能看到光明的前途。他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一一而这,陆游是不可能具备的。这也就是面对严寒的冬天,毛泽东的梅花傲霜斗雪,迎风开放,而陆游的梅花只是风摧雨残,孤独寂寞的根本原因所在。
  毛泽东是代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在1941年就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无产阶级的一切奋斗,都不是为了自己,而只是为了阶级,为了人民一一这一点,陆游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性,也是不可能具备的。这也就是当春天来到,毛泽东的梅花是&在丛中笑&,而陆游的梅花却自诩&香如故&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斗争精神,一个崇高品格。正是在这两点上,毛泽东使千年陈梅开出了新花。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典范。古代的所有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继承,从中吸取对今天有用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陆游的《咏梅》,也就没有毛泽东的《咏梅》。但是,这个继承必须是批判的继承。这里的关键,是要有两&性&:阶级性,时代性。秉持这两&性&,才能继承得好,才能真正推出新的好的东西。
  但是,在今天的中国,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的态度,已经几乎荡然无存。首先,他们将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统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打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有这种统一的&传统文化&、统一的&中国精神&吗?陈胜、吴广的&精神&与秦二世、赵高们的&精神&完全一样吗?太平天国将士的&精神&与清王朝达官贵人、曾国藩们的&精神&完全一样吗?&锄禾日当午&的农夫与把盏摇扇的公子哥们的&精神&完全一样吗?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统一的、抽象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阶级社会中,??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我们今天要继承的,首先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不错,这些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较难在历史上流传下来,一个社会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其实基本上都是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价值观&是从统治阶级的&社会存在&中产生的,又是为他们的&社会存在&服务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实行&彻底决裂&并不等于彻底抛弃。对于能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切有用的优秀成果,我们还是应该继承的(尽管相对于全部传统观念只是少数)。这就是我们早就实行了的方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是,当今中国最高领导说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和根基&,&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养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他这么说,那请问,被他们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雷锋究竟&筑&了多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受了多少&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培养&?他读过&四书五经&吗?读过《孝经》《子弟规》《三字经》这些吗?史料俱在,他根本就没读过这些,他读的主要就是巜毛泽东选集&&。事实无可辨驳地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是构筑社会主义道德的&根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成为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才能成为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的人!那些时至今日还要尊孔复古的人,他们秉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吗?他们到底要将中国引向何方?当然,除此之外,那些厚古簿今,借古讽今,歪曲历史,虚无历史,否定历史等等,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态度,就更风马牛不相及,或者背道而驰了。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作品简介】
  《卜算子?咏梅》由陆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以梅喻人,人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驿yi 去声):驿站。(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处境。作者所歌咏的梅,不是游人云集的园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驿外断桥边”,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驿”是驿站。驿站本来就已经远离繁华的城市,而这株梅树还不属于这个驿站,她生长在驿站之外的一个断桥旁边。桥断而没有修,可见那里的荒凉偏僻了。自然,她只能“寂寞开无主”。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养护。这里使用了“寂寞”这个形容人的感觉的词语,就是把梅当作人来描写的。“无主”是没有人过问的意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zhuó]”,加上的意思。黄昏的降临和自己的无依无靠,已经使她陷于愁苦之中。然而,她的苦况并不是到此为止,她又遭到了风吹雨打的摧残。花而知愁,自然也是拟人。“已是”和“更著”两个词,透露了作者对于这株梅花悲惨遭遇的深厚同情。  环境是这样险恶,遭遇是这样不幸,那么,这株令人同情的梅花,究竟怎样?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一切的呢?词的下片作出了回答。“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无意”,是不打算、无心的意思。“苦”,这里是说千方百计、煞费苦心。“争春”,是在春光中争妍斗艳。看来,有些花是在那里费尽心机地卖弄姿色,希图在装点大地的春色中争一席之短长。而这株梅花却全然没有这样的心计和打算。她无意去争春,对于来自百花的庸俗猜忌,也不屑一顾而听之任之。这两句词,从对比中突出了这株梅花纯洁自爱、不同流俗的高贵品质。作者虽然完全没有从梅花的外貌来刻画,读者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到她的无比美丽。如若不然,又何以谈得上“争春”和遭妒呢?  在作者的笔下,这株梅花的可贵,不仅表现在她盛开于枝头的时候,同样,也表现在她雕落于地面以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是说梅花雕谢坠落。“碾[niǎn]”,滚轧。这株梅花就是雕落在地,被轧成了泥粉,她美丽的形体再也不存在了,但她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仍将久久不散,就象她过去盛开时那样。这饱受摧残、孤芳自赏、化粉犹香的梅花,实际上是陆游的自我写照。他出于爱国热忱,坚决主张武装抗金、收复河山,却一再受到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主和派的排斥打击。但他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直到八十五岁高龄临死之前,还写了《示儿》诗,要他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结合陆游的身世再读这首词,就会感到更加亲切。那冷落、昏暗、风雨交加的环境,不就是陆游处身其中的政治环境吗?那无意争春、听任群花忌妒的风度,不正体现了陆游爱国无私、光明磊落、不屑于与投降误国的昏庸官僚们为伍的精神吗?那化粉犹香的品格,不正是陆游坚贞不屈、至死不移的崇高的爱国信念的写照吗?  当然,他有些孤芳自赏。对于几百年前的地主阶级诗人来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寄托的咏物词的成功,取决于写物的传神、比拟的贴切和寓意的深远。陆游这首《咏梅》,在这几方面是当之无愧的。
  原载:《唐宋词选讲》&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腚斜狈ィ腚惺О芎蟊晃芟荨N颐嵌了馐状剩邓恼卧庥觯梢钥闯鏊撬纳硎赖乃跤啊4手兴吹拿坊ㄊ撬呓嗟钠犯竦幕怼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原载:《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_毛泽东古诗_古诗文网
卜算子·咏梅
(19525人评分) 8.6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③犹:还,仍然。④俏:
风雨送春归,Windy rain had sent spring away,飞雪迎春到。Flying snow has welcomed spring back.已是悬崖百丈冰,Cliffs have frozen for thousands feet deep,犹有花枝俏。Jude have sq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俗之
猜您喜欢的诗文:
(朗诵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卜算子咏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