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经济地理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51套总数:5854247套专访:3278部会员:381265位
当前位置:
& (教师参考)高一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1)
(教师参考)高一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1)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04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土壤 水 岩石 生物 (植被) 大气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植被)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干旱 发育差 肥力低 风蚀地貌 河流少 内流河 牵一发而动全身 少数耐旱植物 东北森林的例子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补充土壤有机质 森林面积锐减 多人工林或天然次生林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浮尘、扬沙天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化加速 水土流失加剧 腐殖质减少 “厄尔尼诺”将会对大气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导致气候变化: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 茂盛的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又称水荷花、俗名水浮莲,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外来物种,被列为世界10大害草之一,排位第二,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引入,在我国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的名单中榜上有名。它最大特点就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由于水葫芦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在我国条件适宜的江苏、浙江、上海、云南、福建等地区,1株水葫芦在90天内就可繁殖25万株。大量繁殖的水葫芦把库面、河道盖得严严实实,犹如盖上了一床厚厚的绿被子,淤塞河道、影响通航,破坏生态环境。由于被水浮莲覆盖,长期得不到阳光照耀,一库活水就成了一潭死水,水下生物面临灭顶之灾。所以人们又叫它“生态杀手”、"紫色水妖"、“绿魔”。为了治理水葫芦,每年政府部门都要出动大量的人员、设备进行打捞,真是劳民又伤财。
  水葫芦花 太和嶂对面的凤凰山、南岗山多个山头的树木已被这些可怕的植物覆盖。向下俯瞰,金钟藤顺着山谷向上攀爬蔓延,大片大片地宛如一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山林之上。而被缠绕的树木多半已经干枯,而活着的尽是树叶剥落凋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金钟藤居然能轻松地爬上陡峭的崖壁,直逼海拔397米的太和嶂山顶。调查中发现,广州龙洞附近多数山林都已在金钟藤的笼罩之下,形势万分危急!所幸的是,在纬度较高的位于广州北部的王子山森林公园并未发现这一“森林杀手”。专家分析,这可能与附近气温较低、热带植物金钟藤不能适应有关。
气候变暖致“森林杀手”入侵? 植物学家们意外地发现,给当地山林带来“灭顶之灾”的有害缠绕植物除了金钟藤外,还包括旋花科植物月光花和五爪金龙,形势十分严峻。高级工程师陈炳辉介绍,月光花和五爪金龙都是外来种,对次生林的危害酷似金钟藤,而3种植物中以金钟藤的危害最大。 科学家透露,这是金钟藤在广东境内第一次被发现,而过去的记载,金钟藤只生长在热带地区,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广西、云南和越南、老挝等国海拔120~680米的疏林润湿处或次生杂木林区。
现场观测表明,金钟藤侧枝一年可以长出8~12米,又多是顺着树木攀爬缠绕,10多米高的树木也不能幸免,被攀爬的树木因缺少阳光、养分和水分而“窒息”死亡,其危害程度比先前报道过的外来种微甘菊危害更大,特别对未长成大树的次生林危害最大。经过20多天的初步调查,叶万辉发现在广东的金钟藤没有病虫害现象,又具备有性和无性繁殖特征,光合作用强,种子极易传播,又具杂交优势。
1995年,为了对付这一蔓延迅速的植物,曾经喷洒过除草药物,但不见任何效果。如今,已有20多公顷、近4万株树木遭它残杀。
如何抑制金钟藤   金钟藤[Merremiaboisiana(Gagnep.)Oostr.]又叫“多花山猪菜”。
  对于如何处理金钟藤,专家们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据说,在海南、广西等金钟藤的原产地,平衡的生物链使它成为一种普通的植物,但在广东,由于金钟藤没有和它竞争的植被环境,没有制约它大量繁殖的昆虫天敌,因此能迅速蔓延。
  有专家提出,从它的原产地海南引入天敌。但陈炳辉指出,引入天敌来消灭金钟藤只是其中一种办法,倘若引入外来的花草虫鸟,如果其在广东也没有制约它们的天敌,那么整个生态链就很可能又陷入另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对引入外来物种应该慎之又慎。
亚热带植物 热带植物入侵 亚热带气候 气候变暖 攀爬缠绕 亚热带植物 亚热带植物 死亡 森林面积锐减 ? …… 泥沙减少 减轻 水位上升 种类增多 湿度增加,温差变小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读课本85页,思考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实现的? 2.什么是生物循环?其过程是怎样的?具有怎样的意义?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P86活动题: (1)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
(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
(3)太阳能因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生物循环的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生物循环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1)对大气圈的影响 早期大气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 植物光合作用 氧 生物作用(一部分) 氮 (2)对水圈的影响 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3)对岩石圈的影响 岩石形成、土壤形成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读课本86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产功能?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平衡功能?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其性质如何?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 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 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藏羚羊的例子 环
境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藏 羚 羊 存活率上升 数量增加 环
境 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藏 羚 羊 存活率下降 数量锐减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广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东南沿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河网稠密,水量丰富 肥沃的冲积平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气候 水文 地貌 植被 土壤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深居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流水地貌少见,风力地貌发育 荒漠植被 荒漠土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其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
水 土 流 失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植被退化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其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高原(
) 土壤肥力(
)地貌 人类破 坏植被 黄河下游(
) 形成了(
)地貌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流水侵蚀 下降 沟谷 泥沙沉积 淤高 改道 泛滥平原
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地形:湖泊变成了陆地 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 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土壤:逐渐由湿变干 水文:湖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P88活动题: 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怎样变化? 毁林开荒 沙尘暴频发 A.径流加剧 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蚀 D.气侯趋向干旱 D A C B 旱涝灾害 频发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考纲
玄夜以墨15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 水圈 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岩石圈 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进土壤的形成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 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者有所有的考纲,做个参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进土壤的形成 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 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自然地理部分
地图能力测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
1、地图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国家是________,地形区为________。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空间范围最小的是________(以图中城市字母代表)。
2、地球运动知识能力测试题
崇拜太阳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承文化。某河流漂流探险队,希望能在90天的时间里都有太阳神的保佑进行漂流,即正午时分都在无日影的环境下漂流。他们应在本题中哪条河流进行漂流(河流名称)?漂流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请简述理由。
3、大气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飓风”在《地理词典》中注释为:“泛指其有狂风的任何热带气旋及风力达到十二级的任何大风”。在本题提供的“飓风移动路径”图示中,飓风登陆时,陆地沿海吹什么风向的风?在本题提供的另两幅地图所示地区是否也具有此现象?
4、陆水环境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河口,中间有一狭长岛屿把河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水深0-2米,南支水深5-7米。专家预测若无人为力量干预.该岛将可能与北岸陆地相连。
请说出该岛屿的名称及成因,并解释南支比北支的河水深的原因。
南支河水已经很深了,为什么年年还需要进行人工疏浚?请说明理由。
S市所在地区河口水文站的计量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该河输沙量较历史水文资料有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原因。
5、自然资源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所在地区的东南海域有该国最大的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灾害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日,人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8.8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泄漏,S市一位投资海水养殖的朋友打电话咨询,担心海水污染会影响到S市海域。我们应用哪些海洋知识可以帮助他打消顾虑,放心把海洋养殖事业搞下去?
人文地理部分
7、人口、民族及文化景观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所在国家的主要居民为________(民族)人,该民族属于________色人种,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大洲的区位)。
试分析Y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8、聚落及城市化知识能力测试题
读图分析Y市和S市港口的区位有何不同?近年来S市港区逐渐向河口及南部海湾中的岛屿迁移,其他国家的这类港口也有同样的发展趋势。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9、工农业生产知识能力测试题
S市郊区是传统的棉花产区。早在七百多年前,这里的松江府就成为该国的棉纺织中心,到了近现代S市发展成为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1952年该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达216.5万亩,而1990年仅为19.4万亩。试分析S市郊区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及该地区种植优质棉花的不利气候因素。
10、地域联系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境内一运河是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间的海上航运捷径。请在下图(左上图)中描出该运河并加注该运河的名称;在世界地图上绘出由黑海航经土耳其海峡、该运河、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至日本的海上航线。
11、旅游地理知识能力测试题
旅游业是Y市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请你举例说明该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条件。
台湾游客赴S市相邻地区旅游,多数人都要去拜谒________,请你说出他们前往的理由。
12、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知识能力测试题
Y市国家的长绒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产区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这里土壤肥力在下降;沿河土地盐渍化加重;河口的海岸线后退,最大的后退距离达1-2千米;河口近海地区的鱼类资源也在减少。试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长江上游山丘区水土流失加剧。图为长江上游降水侵蚀力分布图。材料二: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能彻底清除不适宜的自然植被和清理空间,是目前手段最简单,最迅速,最经济的营林措施。炼山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发展不炼山造林的技术非常重要。材料三: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树冠大、高度较矮、树叶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林地拦截雨滴击溅的作用大,能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水土流失量较小。材料四:下面是南方某坡地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7块不同林地的试验径流小区,有年连续统计的观测资料分析和侵蚀模数计算(下表)。不同经济林树种径流小区随树龄变化的水土流失特征,为红壤地区人工植被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抚育管理提供借鉴。? 各径流小区年侵蚀模数??????????????? t(km2.年)监测年限1#小区2#小区3#小区4#小区5#小区6#小区7#小区毛竹林灌混交杉木稀柑密柑茶叶松树第1年13801003260953162810314第2年8390502242729390第3年3576135755第4年121006212第5年260001778第6年8510021123第7年1600036732第8年3000026234第9年9000044766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上游降水侵蚀力分布图中,降水侵蚀力最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A、盆地地区?????????????????????????? B、年降水量最大地区?? C、地形起伏最大地区?????????????????? D、山区与平原交接地区(2)根据材料请例举炼山造林的优缺点。(10分) (3)据表分析前5小区与6、7小区年侵蚀模数的变化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4)根据材料,请给长江上游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阅读有关拉丁美洲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读拉丁美洲某国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据图说明该国人口的分布特征。图中A地区人中密度比周围小得多,简述其原因。 (2)图中所示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对       河流域的开发,严重影响了该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违背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哪些原则? (3)图中流经B海域的洋流是     ,若下图为B海域放大示意图,依据图例,在方框中画出流经的洋流和两条等温线,以正确表达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
材料一 “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人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将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部分同整体相连。这是一个宏伟的设想,既然美洲有着共同的经历、语言、风俗和宗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把各地联合起来!” “我们的座右铭是:南美的联合!” ——西蒙·玻利瓦尔 材料二 普雷维什认为,近代国际贸易已使世界形成为“中心-外围”的国际经济结构,作为“外围”的不发达国家是从属于“中心”即西方工业大国而运转的,只有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拉美国家才能发展。实现工业化是摆脱“外围”地位的唯一途径。首先&& 要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进口替代战略”实行10年之后,拉美各国普遍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问题,这成为工业化的障碍。于是,普雷维什等积极呼吁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主张联合为一个广阔市场,用集体的力量与“中心”国家抗衡。从1960年以来,拉美国家先后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 市场、亚马逊合作条约组织等经济一体化组织。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根据材料一概括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是怎样实践上述思想主张? (5)根据材料二,归纳雷维什在寻求拉美现代化方面提出的重要主张。结合材料一、二,分析1960年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2008年似乎是中国商界的拉美年,众多企业家将拉美作为“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大陆。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拉双边贸易实现高速增长,双边贸易额达到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46.2%。拉丁美洲成为各大洲与中国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出口515亿美元,双方进出口贸易总体平衡,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关系取得新进展。 (6)分析说明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关系取得新进展的经济意义。 (7)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发展中国和拉美贸易关系的依据。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 &&&&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 &&&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资源问题的重要性有何认识?   左图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右图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4)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0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5)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 材料三&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7)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举措。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37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课本85页,思考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课本85页,思考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实现的?2.什么是生物循环?其过程是怎样的?具有怎样的意义?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一、地理要素间进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相关文档专题docpptdocdocdocdocpptdoc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