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评说丨罗尔求助式求助引发的思考

“网善”如何帮到“焦渴”之人?——“罗尔事件”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深圳12月3日新媒体专电题:“网善”如何帮到“焦渴”之人?——“罗尔事件”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网事”记者孙飞 欧甸丘 周科
向社会公开道歉、全部“打赏资金”原路退回……一场源自感动、千万人参与的网络捐助,在舆论关注之下,仍未平息。但深圳“罗尔事件”之后,又有人开始自发捐赠。当前网络捐助正在加速兴起,此类纷争日益增多,“罗尔事件”折射的现象和引发的思考,不应被放过。
网络募捐性质如何认定?
在深圳罗尔网络捐赠事件中,仅依靠个人和一家没有慈善资质的公司发布的两篇微信文章,就在几天内募集到200多万元捐赠款。这让人见识到国内网络捐助的蓬勃力量。
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个人捐赠达到169.30亿元,其中,个人小额捐赠(单笔金额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的总额从2014年的58.6亿元上升到75亿元。而国内主要网络捐赠平台共筹款9.66亿元,较2014年增长127.29%。
然而,快速增长的网络慈善却常常“遇人不淑”。去年6、7月间,4岁南京重病女孩柯某获648万余元捐款,但其父母却被质疑滥用捐款,有数十名网友以涉嫌“诈捐”的名义报案,要求返还善款。
公众号、朋友圈等社交圈中,时常会遇到各类求助信息,有的是患病求医疗费、有的是贫困求学费……感动之下,动手转发或解囊相助的很多,但当事人如此募捐是否合法?信息发布方是否需要具有相关资质?
“按照慈善法的规定,个人进行公开慈善募捐,应当与慈善组织合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说,个人和不具有慈善资质的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布具体个人的求助信息属于“个人求助”,而非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法律并不禁止个人求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则认为,个人求助是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私人行为,但是通过互联网公众号转发就带有了公共性,而“罗尔事件”中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并非慈善组织,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该公司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要由执法部门根据事实来认定。
募捐信息披露怎样避免“鱼目混珠”?
“罗尔事件”之所以遭遇舆论围剿,是由于部分重要信息未向公众披露。互联网时代,网络慈善最怕信息失实失真。记者梳理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多个网络募捐热点事件发现,舆论都在聚焦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披露不充分。比如“罗尔事件”中,罗尔只提及女儿的遭遇、妻子长期没有工作、父亲得重病等信息内容,而未披露其家庭有房有车,以及白血病女儿的治疗费用情况。
——无中生有说假话。去年8月,广西防城港市一女子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谎称家人遇难,不仅骗取了数千网民同情,还诈骗近10万元捐款。
——部分真实但“借鸡生蛋”。去年10月,安徽利辛女子李某自称下班路上为救女童而被恶犬咬成重伤,收到数十万善款。后经调查,李娟其实是在男友的狗场被咬伤的。从“见义勇为”到“骗捐善款”,舆论哗然。
家有难事向社会求助无可非议,但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广东融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胜柱说,“罗尔事件”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等问题,实则暴露了现有募捐体系缺乏必要的信息证实机制,仍待规范。
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认为,网络募捐突破了传统募捐的时空限制,传播快、影响大、互动强、效率高,可及时有效地为受助者排忧解难。但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募捐信息真假难辨,这就需要提供空间服务的网络平台具有较高的甄别募捐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信息发布前进行核实验证,让受捐者尽量披露更多的个人真实信息资料,并及时公布资金的使用情况。
吕胜柱表示,根据国家网信办2015年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平台要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如果网络平台出现诈骗、诽谤等事故,平台如未能提供溯源用户的实名信息,要承担相应责任。随着网络募捐的普及与社会慈善需求的扩大,募捐平台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多。对于网络募捐平台的管理,宜从事前逐步发展到事中事后监管,比如对于网络募捐的信息公开与操作规范制定硬性要求,对接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监管如何平息“花错钱”焦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4%的受访者曾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过捐款,仅28.5%的受访者信任网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62.4%的受访者担忧网络募捐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
今年慈善法实行后,民政部通过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联网募捐平台。在不少法律界专家看来,13家“正规军”之外,不少带有慈善筹款性质的网络互助平台,以及利用微信朋友圈、网络论坛等形式发起的“个人求助”行为等,均面临资金监管公信力缺乏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类似案例共同点是“个人求助”者发布信息后,常利用个人账户接收善款,在缺乏第三方监督制约的情况下,即使求助的情况如病情属实,也可能面临质疑。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互助平台也面临这样的尴尬:资金善款流向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监管。在当前行业仍缺乏监管细则的情况下,不少网络互助平台的资金监管常受到网友质疑。保监会于11月发布消息称,网络互助平台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及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其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容易诱发金融风险。
蚂蚁互助创始人廖晓平说,网络互助平台多处于经营灰色地带和监管真空地带,希望监管部门推进设定行业行为准则,制定相关监管规则,对潜在风险进行管控。
“网络募捐是个新生事物,希望这次事件成为相关制度完善和成长的契机,更好监督和管理网络募捐资金的使用。”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兰金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罗尔这样的有钱人求助,说得出口吗?
作者:张田勘&&&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最近刷爆了朋友圈。当事人罗一笑的父亲等人发出声明,深表歉意。12月1日下午,腾讯公司与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先生、刘侠风先生以及腾讯方面四方沟通,决定将共计元的捐款原路退给赞赏者。
  认识到这件事做得不好,并且道歉,剧情似乎走完了第一季。具有同情心的,当然还会在今后义无反顾地给予困难者以帮助,相反,感到受到愚弄的,就可能不会再行善举了。此事的影响有多深远,需要未来检验。不过,剧情好像还是结束不了。一是罗尔表示,自己有三套房还为女儿募捐的原因:深圳的房子是要留给儿子的;东莞其中一套是现在的老婆名下的;另一套是以后养老要用的;写下救女儿的文章,是将来留给女儿看的。
  同时,也有一些人在不屈不挠地为罗尔辩护,其中一个典型的说法是,一个拥有“三房一车”的中产群体,也有权利进行个人求助,若善举只有在受困者穷困潦倒时,才配得上享受,这种基于“比谁更惨”的排序,就谈不上道德和正义,善举也就找不到交易的坐标。
  意思是,富人和穷人都有寻求个人求助的权利,如果否认富人的求助权利并谴责他们,就是不公不正和不道德。这个前提和结论还真是有点大义凛然,让人难以回应。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人否认罗尔等人与他人一样拥有求助的权利,但无论穷人与富人求助,都必须具体和客观地说明自己个人和家庭的真实情况,甚至不怕所有人的围观,例如,是否有房有车有公司。
  如果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加以掩饰,甚至连孩子有医保,能保销80%的医疗费都不透露,只是一味地哭穷、“炫贫”和展示“揭不开锅”。这样的行为就不只是不要脸面了,这样的求助也已变酸变腐了。正如特朗普也可以求助一样,但要说清楚他的个人财产和家庭经济是什么状况,才可以心安理得地求助。只是特朗普知道像他这样的人求助,甚至连比尔?盖茨也不会捐钱给他,并且,如果他这样的人也要求助,更是在加剧“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才是不公不正。正是为了公正和公平,还有强烈的自尊和知足,特朗普这样的人才不敢也不屑于求助,反过来还要帮助他人。
  说到底,这样的求助其实都违背了幼儿园才在教的认知常识,是除了人世间的打肿脸充胖子外的另一种世相,打折腿充残疾,以乞钱财。这样的乞讨,既是吃相难看,更是“乞相难看”。
  求助的本质是,当一件事自己无力和无能完成时,才不得不寻求他人的援手。这是幼儿园的常识,另外相辅相成的常识是,自己比别人有能力时,要帮助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别推给别人;有困难时,首先自己想办法,轻易不要向他人开口求助。
  无论是家有患儿,还是其他灾难,没有能力度过指的是山穷水尽,或者更严重的是已经没有一分钱或半分钱维持生存,除非乞讨。在这一事件中,当事人并非如此,虽然可能不是富人,但却是高净值家庭,指的是除了一家所居房屋之外还有相当可观的可支配财富,一般公认的数值是家庭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家庭。
  有三套房、多个公司、一或二辆车的一个家庭,怎么计算,在中国都是高净值家庭。并且,说出来之后让人人都羡慕的是,有高达80%的医保,让人都恨不得跑到深圳去谋生。即便是今后孩子的医疗费再有天文数字般高,医保也在兜大底,个人需要支付的只是小头。这对于一个高净值家庭并非是趟不过去的河。况且有医保垫底,根本用不着卖房。怎么就付不了孩子的医药费呢?
  而且,事情可能还不只是这样。有作者调查称,在11月25日,罗尔在发表《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之前,就已经发了16篇文章,其赞赏应该在十五六万元左右。支付除医保后的个人支出3万多元,也绰绰有余了。可为何还要一再利用女儿的病情来获取赞赏呢?
  诈捐不诈捐先不说,至少是“乞相难看”。这一点,当事者也意识到了:和趴在马路上、摊开自己的断腿、敲着不锈钢饭碗乞怜,有什么两样呢?岂止没有两样,而是有过之无不及,马路上的断腿者是真的腿断腿,但哭穷者却未必腿断,只是演了一出苦肉计,假装腿断。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膝下有黄金!作为男人,隐瞒自己真相去求助和乞讨,一开始就应当是,说不出口的呵!自己能解决的事,却要求助于他人;虽不是大富,但也还有能力帮助他人,却要乞求他人帮助,不只是没有自尊,也违背幼儿都知道的基本常识。并且,按无论中外的常理还是认知,求助这个事就像一个人的心理支撑一样,是从亲属、朋友、同事熟人到陌生人(社会)这种圈子依次递进的。
  亲朋好友与你多多少少有亲缘或无法摘掉的关系,你的求助是他们无法推辞也是必尽的义务,因此如果不愿卖房,首先是向他们求助,而且由于你与他们有关系,他们的救助在实际价格上不会增值,还会减免。例如,妹妹向哥哥借5万元,哥哥还好意思要妹妹还吗?
  但是,向陌生人(社会)求助,情况就很不相同了。你获得的这些钱都有巨大的附加值,尽管捐赠者并不需要你还,但你欠下的是对每个人大大的人情或恩情,未来甚至需要做牛做马来报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也许是一念之差让当事人走上了利用孩子的病求赏的路,让男人高贵的膝跪了下去。现在意识到了问题,除了道歉,更要站立起来。不要求所有男人顶天立地,但站直了生活,也并非难事。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在线评论:关注罗尔救助白血病女儿事件 我们的爱心何处安放-正午30分-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在线评论:关注罗尔救助白血病女儿事件 我们的爱心何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带血的营销”揭罗一笑事件内幕始末 罗尔诈骗捐款背后引发的人性思考
“带血的营销”揭罗一笑事件内幕始末 罗尔诈骗捐款背后引发的人性思考
2016年12月 编辑:三三酱 |
【重磅推荐】
专题移动版“罗尔事件”谢幕,反思不止-罗尔,罗刘二,刘侠风,罗一笑,事态,舆论,侥幸,赞赏,诚恳,罗某笑,-东方评论-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罗尔事件”谢幕,反思不止
  关于“罗某笑事件”的赞赏资金,经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先生、刘侠风先生以及腾讯方面四方沟通,由罗先生、刘先生提议,达成如下一致意见: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将元的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12月1日《人民日报》)  罗尔和刘侠风终于低头认错,并发表声明,将全部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态度诚恳,也使事态紧急刹车,舆论争议就此打住,笔者认为,对罗刘二人所闯的祸可以原谅,而且,对于罗一笑重病的残酷事实,不因这起“闹剧”而漠视,并给予必要的同情,也是人性的体现,因此,在事态已经彻底明朗的前提下,愿意关心罗一笑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奉献爱心,仍要点赞。  不论“罗尔事件”因何而起,这件事能够重新回到原点,不只是舆论不依不饶,还在于罗刘二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猛然醒悟,猛回头,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来二人或许并非坊间猜测的那样心怀狡黠,刻意为之,而是不知道事态发展会如此跌宕,完全超出了能力控制;二来就算二人事先怀着一丝侥幸,但是,事情的结局说明二人良知尚未泯灭,并终于冷静下来,做出了比较干脆的抉择,没有拖泥带水,给事态画上了一个较好的句号,值得肯定。  这是罗刘二人的教训,也是全社会的教训。这就是舆论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掌控的力量。所以,面舆论质疑,任何人都不要心存侥幸,以为隐瞒真相,吃掉一些诚意,不会被人发现,甚至认为凭自己的聪明可以度过危机,那么这才是更大危机的开始,也是愚蠢的开始,最终必将为自己的侥幸吞咽更多苦果。因此,面对舆论危机,最有效的“公关”办法是态度诚恳,勇于承认错误,并诚心改正错误。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当一个人被曝光在公众面前,如果想隐瞒真相,想逃脱舆论的谴责,或者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注定是失败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对个人而言,其诚信始终会遭到公众质疑,对社会组织包括政府而言,其公信力就会遭到严重质疑,甚至陷入塔西陀陷阱,凝聚力折损大半,这是非常危险的。  “罗尔事件”让人见证了公众对“诈捐”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任何不诚信的个人求助或募捐都为公众所不能接受,所以,这警醒每个人,千万不要随便染指慈善和爱心活动,否则,最终会摔得很惨。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罗尔事件”谢幕,反思不止
日 09:22 来源:东方网
  关于“罗某笑事件”的赞赏资金,经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先生、刘侠风先生以及腾讯方面四方沟通,由罗先生、刘先生提议,达成如下一致意见: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将元的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12月1日《人民日报》)  罗尔和刘侠风终于低头认错,并发表声明,将全部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态度诚恳,也使事态紧急刹车,舆论争议就此打住,笔者认为,对罗刘二人所闯的祸可以原谅,而且,对于罗一笑重病的残酷事实,不因这起“闹剧”而漠视,并给予必要的同情,也是人性的体现,因此,在事态已经彻底明朗的前提下,愿意关心罗一笑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奉献爱心,仍要点赞。  不论“罗尔事件”因何而起,这件事能够重新回到原点,不只是舆论不依不饶,还在于罗刘二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猛然醒悟,猛回头,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来二人或许并非坊间猜测的那样心怀狡黠,刻意为之,而是不知道事态发展会如此跌宕,完全超出了能力控制;二来就算二人事先怀着一丝侥幸,但是,事情的结局说明二人良知尚未泯灭,并终于冷静下来,做出了比较干脆的抉择,没有拖泥带水,给事态画上了一个较好的句号,值得肯定。  这是罗刘二人的教训,也是全社会的教训。这就是舆论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掌控的力量。所以,面舆论质疑,任何人都不要心存侥幸,以为隐瞒真相,吃掉一些诚意,不会被人发现,甚至认为凭自己的聪明可以度过危机,那么这才是更大危机的开始,也是愚蠢的开始,最终必将为自己的侥幸吞咽更多苦果。因此,面对舆论危机,最有效的“公关”办法是态度诚恳,勇于承认错误,并诚心改正错误。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当一个人被曝光在公众面前,如果想隐瞒真相,想逃脱舆论的谴责,或者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注定是失败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对个人而言,其诚信始终会遭到公众质疑,对社会组织包括政府而言,其公信力就会遭到严重质疑,甚至陷入塔西陀陷阱,凝聚力折损大半,这是非常危险的。  “罗尔事件”让人见证了公众对“诈捐”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任何不诚信的个人求助或募捐都为公众所不能接受,所以,这警醒每个人,千万不要随便染指慈善和爱心活动,否则,最终会摔得很惨。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尔就捐款门致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