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各学科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 小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关键字:&&nbsp
德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定要从一年级抓起,并贯穿于各科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握好如下两点特别重要。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思想品德的素材。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一年级的小朋友.从进学校起,就要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准备课&中,学生通过认识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鲜艳的五星红旗,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在内心会激起爱国的情感。&欢迎新同学&五个大字显示着集体的温暖,使孩子们懂得了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才是有力量的集体。同时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等小学生必有的良好品质,也都可以从上课、作业和各种活动中得到培养。例如:开始学习&序数&时。可举上车要排队的例子。让老爷爷排第一,小朋友排第二,不言而喻,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就融入教学了。
二要紧紧把握时机,使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自然、适时、适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挖掘出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若不经过量化加工,或是向学生传递的不适时,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牵强附会,甚至走入误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适度、自然而又适时呢?其一,衔接自然。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导语是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每年都要对少年儿童进行疾病防疫保健。接着说明这是一幅医生为小朋友注射防疫针剂的图,之后就结合图示转入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其二,创设时机。有些学科知识是平淡枯燥的,教学时要多选富有德育意义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例子,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其三,引入量适度。教学中有时需要把与教学知识相关又十分必要的事件、史实、数据做适量的注解、补充。以强化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达到德育之目的。但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把握引入相关的德育内容要适度,否则,学科教学就会受到影响,学生既学不好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也不如人意。
正在读取...
一名普通的职业教师。
王玉珍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3篇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一: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1507字)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二: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846字)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视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在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的可以着为德育渗透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地阅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就不断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学科教学中,我对每篇文章都注意德育渗透。  第一单元:主要有《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学习,激发注意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热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第二单元:主要有《翠鸟》、《燕子专列》、《一个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要热爱动物、植物,同时留心周围的环境,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主要有《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单元:主要有《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
感受童年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纯朴、勤俭、热爱劳动、努力向上、不怕困难的好品质  第五单元:主要有《可贵的沉默》、《他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间真情,感受父母疼爱;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同时懂得关爱他人,当有人遇到困难时能给予真诚的帮助。  
第六单元:主要有《太阳》、《月球之谜》、《我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果园机器人》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以及有那些科学成果。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注意观察留心科学技术新发展。  第七单元通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无星红旗》、《中国国际队真棒》等课文的学习,体会世界充满信任,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第八单元的《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古老的、生动的神话故事中,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
篇三:小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1771字)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影响。因此,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贯穿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册实验教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依据数学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数学教材上的插图,用数学知识和一些数目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如,小学数学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太阳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的,既具体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受到了爱祖国受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外部动力,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这样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因为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所以,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学习时间单位的认识时,先向学生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如对军事家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对教育家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对医学家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农民来说,时间就是粮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对各种人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学习,又如,在用数学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必须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3、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
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四、本册实验教材的德育渗透措施: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在本册实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例如,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等量代换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同时这些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大柳滩中心小学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
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大柳滩中心小学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
  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三维”目标具体体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的质量观,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协调健康的发展。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知道文化知识是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根基,以知识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为此,为进一步做好学科德育渗透工作,现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我校各学科教学德育目标:
  一、德育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
  (一)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
  所谓德育就是把教育者按照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人品德,使他们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们精神面貌、道德情操的关键环节。要把德育渗透与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必然性:原国家教委在198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是运用学科特点进行德育工作的途径。从学生在校的情况看,学生每天有六个小时左右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结果忽视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就要受到威胁。因此,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以便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产生良好的影响。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相结合:在各类学科知识中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教育中,会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各类学科知识的结晶都蕴含着科学家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顽强意志力,当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科学家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展示给学生,就能使学生受到这方面的教育。总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与他们在各学科当中的知识学习、智力发展、意志和情感的培养等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中。例如在语文学科中了解祖国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在历史学科中阐述祖国的光辉历史,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在自然学科中了解科学家们的重大发明创造,在体育、音乐艺术学科中了解运动员和艺术家们为国争光的形象等等,都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
  2、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
  学生们学习的各学科知识都是前人不懈追求的结果,其中无不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忠诚,将他们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各个学科中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无论是在数学、劳动、科学,还是在语文、音乐、美术、思品社会和体育、艺术学科中,都渗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在传授学科知识的时候,渗透这些认识将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4、良好习惯的教育
  学习各科知识都应当具有严格、准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读书、做作业、表述等操练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行为习惯。
  5、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各学科的发展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劳动的结晶。劳动人民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在进行各学科知识教育的时候,都要涉及同劳动人民的关系的教育。满腔热情地讴歌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将有助于形成学生热爱人民的观念。
  6、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法纪观念的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内容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民主、法制内容的学习,能够树立起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意识,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与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直接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7、良好意志力的教育
  学习知识都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因此,掌握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意志力培养的过程,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中都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能培养学生顽强的精神。
  8、审美情趣的教育
  在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都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教材都选择了我国优秀作家以生动、精练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及运用各种不同的体裁,描绘大自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物思想的美的篇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生活的美,从而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9、环境伦境价值观的教育
  当前,学校的教育不再是封闭的知识教育,它要面向社会问题。如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灾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引发学生去思考如何去对待自然,由此引发出环境伦理的问题。环境伦理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这些教育渗透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它将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批判我们周围的问题,并善待自然,善待地球。
  (三)学科德育具体的目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积极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语文的重要作用,德育立足于:
  1、通过“阅读”“写作”中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教学,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高尚形象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通过“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包括认真书写、认真倾听、善于观察和思考、乐于表达和交流、勇于参与和合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内的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品质,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德育应落实在:
  1、通过实践与综合运用进行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
  2、通过从实际问题和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实践论教育;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克服困难、建立自信的意志品质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讲求严谨与精确、主动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与创造的精神;
  3、通过我国数学发展史和大量数据资料,以及祖国数学科学灿烂、悠久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
  4、通过介绍、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事迹和优秀品格,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德育应落实在:
  1、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祖国意识;
  2、通过课文内容和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国际视野;
  3、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树立成就感和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身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德育:
  1、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启发创造精神;
  2、使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3、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以及爱劳动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初步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简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造精神。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1、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音乐教学,进行真善美理想境界教育,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功能和价值的教育,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群体音乐活动,进行群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相互尊重、人际交流、关心社会音乐生活的素养;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
  4、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的教育,拓宽审美视野,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小学美术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1、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教学活动,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
  2、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进行创作态度教育,发扬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创作精神,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
  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目标:
  1、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记录的有力数据和相关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
  2、进行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教育,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进行对自我、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4、通过体育锻炼,进行终身健体思想教育,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坚持锻炼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社会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培养正确观察的能力;
  2、进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3、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从小尊重人,关心人,体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初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目标:
  1、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发展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2、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和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
  3、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4、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增强他们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
  小学科学学科、综合实践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周围世界有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乐于与人合作、尊重自然环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探究、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使他们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祖国科技的新发展。
  二、各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
  1、紧扣教学内容渗透
  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附着于知识讲授当中,使德育和学科知识教学水乳交融。例如教授某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某个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结晶。教师在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就可以介绍一下这个科学家对知识追求的精神。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应,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但无形中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所以,学科德育渗透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也就是说,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德育,而不要生拉硬扯。
  2、课外活动中渗透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各学科都组织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德育也是一个很有力的途径。例如,化学活动组进行某些方面的试验,在做试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元素做了上千次试验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有一种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又如,对自然和地理活动小组,教师组织学生到野外活动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活动讲解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如徐霞客、李四光等科学家如何研究和发现自然规律等。再如历史小组,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学生通过这些丰富的课余生活,不仅扩展了知识视野,发展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以及探索真理的精神。这些活动显然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3、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
  各学科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各学科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学科内容的德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研究哪些内容跟德育有关,哪些章节能结合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德育的目的。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科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才能使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来。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一要紧扣学科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切忌生拉硬扯,相互脱节。二要结合学科特点。把握本学科性质,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德育的生动性。不能把学科渗透德育与思品课、班会课混为一谈。三要寻求结合佳点。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是在课堂讲授、教学活动中渗透。各科教学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既要弄清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科教学时,要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二是在课堂训练、作业试题中渗透。各科教师在选编课内外作业、练习和试卷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要注意思想性的呈现方式,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三是在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内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要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在课堂教学的管理过程中渗透。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并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影响教育学生,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风气、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德育对各科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树立强烈的德育意识
  1、成才之前先成人
  在培养学生的教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需要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因此,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将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放在第一位,各学科的教师在教育中首先要树立这一思想。
  2、传授知识是为了育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习惯。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虽然教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但是学生要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说,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才。
  (二)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知识
  1、德育的基本知识
  各学科教师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要掌握德育的基本知识,德育基本知识包括德育的任务,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德育与学生品德发展的关系,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学生品德形成的机制,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德育的组织形式,中外德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
  2、教育学生的心理学知识
  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工作,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各学科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包括: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学生心理需要与品德发展的关系,遗传、环境、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的形成过程,各年龄阶段的感知发展特点、注意力发展特点、记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特点、想像发展特点、意志力发展特点、情感发展特点、能力发展特点、男女生心理差异等等。
  四、学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学校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保障其实施;学校要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到教师年终考核之中,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在教师思想意识中增强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使教师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要在教学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各学科、各年级德育要求的任务,使学科渗透德育做到层次化、系列化。要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经常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加强听课、评课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定期总结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渗透德育中的作用。要为建立良好的学科渗透德育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的学科渗透德育的各项活动,提供必需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
  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元,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对新的形势要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真正具有实效,通过每位老师的辛勤工作,努力把全体学生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