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在数学课中动起来

您的位置: &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
优质期刊推荐当前位置: >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中国网-中国视窗
| 发布时间 10:49:46
盐亭县外国语学校 &黄玉萍
郭沫若曾言:“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培养出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益。尽可能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题推给学生,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动手,让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老师从繁重的备讲改辅任务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讲和机械的重复练习中解放出来。
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已有二十余年,基本是一直教大班,同时还要当班主任。记得刚参工那几年,凭着满腔热忱和身体好精力好,课堂上事无大小,总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讲解,生怕漏讲或没讲到家学生听不懂。对每个知识点总是一一设计练习并检查辅导,力求人人过关。而学生通常是被动地听被动地练。虽然每年也能考个好成绩,但几年下来,颇感力不从心疲惫不堪。繁重的备讲改辅任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而更糟糕的是感觉学生也越来越不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后来通过对新课标和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我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改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坚持自已说的少一点,学生讲的多一点;自已的表现少一点,学生的展现多一点;自已的掌控弱一点,学生的自主强一点;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我很多时候是退居幕后,当一个高明的导演。这样一来,我的数学课变了,教师轻松了,学生主动了更重要的是快乐了
。而且每次考试学生成绩也更好了。经过本人实践总结,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起来。
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人民币元角分一课的时候,我灵机一动设计了跳蚤会活动,提前安排同学们把家里不玩了的小玩具,自己不想用了的学习用具带到班上来开办跳蚤会,把自己的东西标上价在跳蚤会摆卖,然后用卖得的钱去同学那儿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就在教室里走走转转,有时候帮着估估价,有时候帮着兑换点零钞。一节课学生卖的卖,买的买,讨价还价,兴高采烈,热火朝天,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其后检测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学生无一失分!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讲得很少。学生动得最多。课堂上学生老师轻松愉快地就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建立稳定的师徒互助合作学习小组。以优带弱,互助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后辅导督查中动起来。
我现在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每个班都有五十好几人以上。弱差生的辅导督查工作量相当大。我把每个班的学生按成绩分成A.B.C三个组,再把三个组的学生按上中下成绩搭配成固定的六人学习小组。老师辅导督查A1A2同学,A1A2同学辅导督查B1B2同学,B1B2同学辅导督查C1C2同学,依此类推,组员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表杨。
才开始有A、B组的同学不愿当小老师,嫌麻烦,我适时引导,教育他们:这个社会是服务型社会,人人为我服务,我也必须为人人服务,你不当小老师为同学服务,老师怎么为你服务。思想通了,服务意识树立起来了,学习小组也愉快地动起来了。例如在教学加减乘除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和进位退位的要求,A组的同学掌握相对容易些,老师轻松地督查辅导即完事。C组的同学就困难些。我充分利用三人互助小组的互动活动来完成辅导和检查任务。在自习作业的时候,每个三人组内A教B,B教C,互相教,互相学。有些互助学习小组内,小老师辅导检查完不放心,甚至主动给小组内的学生另外设计练习题来检测,很有责任心。竖式计算的法则全班同学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小老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着同学们主动学习积极帮助同学,同学间互相帮助的温暖也感染着C组的同学要奋起直追,学习互助小组让全班同学都学会了主动学习,互助合作,共同进步。这可是我最欢的结果。
三、营造气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一个成功的课堂,并非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表演得有多精彩,而在于学生的感受与反应是否精彩。数学课上,我总是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乐于说。我总是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有机会动口说,有机会动手操作,有机会动脑思考。例如在教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拿起尺子测量书本课桌门窗教室的长度,同学间相互帮助测量身高以及手臂长,手掌长等等,并带上恰当的单位,测量结果相互汇报。在教面积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分小组用米尺在地板上画出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进行比较。只要教师多动点脑筋,好法子总是会想出来的。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也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在课堂上手脑眼口动起来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自己也轻松自在。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感悟。只想让我们的数学教师不再讲得那么劳累,只想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上不再那么兴趣索然,只想让师生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解放,我权且抛砖引玉。当然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还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提问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能快乐主动地去学习每节课,让每节课都带给学生新奇有趣的感受,用数学独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一定会自觉的爱上数学,迷上数学,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这样,数学课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解放。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责任编辑:张有志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王宏伟 律师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7007 | 对外服务: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 阅读: 次
让 数 学 课 堂 动 起 来
动――是生命的体现。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知识。课堂舞台的主角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有生命的价值。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多一些精巧的构思,多一些鼓励。更多一些动感,就让孩子们&
一、巧设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动起来。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提问,不仅应是师生交流的粘合剂,而且还是思维灵感的催化剂。在提出数学问题时,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思维方式、方法的巧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想动的愿望。如:我们探讨“包装的学问”。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包装”这一问题,并自然揭示课题及本节课所探究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包装”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产生质疑“您的包装到底要用多少包装纸啊?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而包装的又美丽呢?……….当抛出这些问题时就为主动探究包装的学问作好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样能使学生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让学生在受到数学美的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动起来。
二、架设探究的坡度,使学生在探究的坡度中动起来。
死的课堂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学生懒的动,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懒得动的原因是不会动,不知道如何动。要使学生会动,教师就要找准学生的起点,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如果教学的内容或你设计的问题过难,学生没法探究,花了很多时间,还是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要为学生降低难度,为学生的探究做一些基础的铺垫,要注重层层深入;如果教学内容或你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对即将认识的新知失去神秘感,认为没什么好学的,也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所谓探究的坡度,就是要架设具有挑战性的又能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向成功的桥梁,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记得曾听过一节关于《认识物体》的课。教师就安排了“了解起点”这一教学环节:你见过这些物体吗?你对这些物体知道些什么?你还见过其他像这样的物体吗?这个环节通过了解学生对这些物体的了解,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一节课,才是我们教师的最终目的。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动起来。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满动感。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探索并总结露在外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此操作性强,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因此,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首先,我把准备好的学具、教具分给各组同学,让学生分组进行,看一看放在墙角的几个正方体,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我让学生边玩、边观察、思考。学生兴趣盎然,讨论得十分激烈。20分种后,我要求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首先请平时比较腼腆的万建斌回答。我给予自信的眼光,万建斌小声说:“我看到了9各面露在外面,我从上面看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面有3个,侧面有3个,所以有9各面露在外面”。“回答得真好,你的进步真大”,朱国栋大胆的评价。话音刚落,陈丹大声说“我们发现将小正方体沿平面单排摆放,还有规律呢,如第一排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5个,第二排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8个,第三排小正方体楼在外面的面是11个…….即从第2排开始,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则露在外面的面增加3个,如写成公式,n个露在外面的面是5+3*(n-1),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答案吗?这位数学大王吴佳侃侃而谈:“老师,假如我们把小正方体单排叠撂在一个平面上,那就变了,我们发现:第一摞小正方体楼在外面的面是5个,第二摞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是9个,第三摞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是13个……即从第2摞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则楼早外面的面增加4个,如写成公式是5+4*(n-1)”。回答完了,她长舒一口气。如此精辟的回答,让我暗自高兴,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思维敏捷,如此流利的回答都让我拍案叫绝。一向沉稳的王露慢吞吞的说:“我们组还发现了判断几个相同正方体单排拼接在一起,拼接处正方形的方法:两个正方体拼接在一起,有一个拼接点,一个拼接点有两个面拼接在一起,三个正方体拼接在一起有两个拼接点,有四个面拼接在一起,依此类推,写成公式2*(n-1)”。同学们投入赞许羡慕的眼神。
我不禁连声说:好、好,大家说得都很好,发现这么多有价值的规律,老师为你们骄傲。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空间,学生有了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思考中充满动感,逐渐成长。
四、让学生在生活数学化、数学简单化中体会动感。
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比如在第二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学习中,给我感悟最深的是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简单化,也就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以往的教材中我总感觉正比例、反比例在教学中是个难点,比较抽象,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理解较差,是通过死记概念来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在判断中容易出错,而且也无法说出理由。而北师大教材中,对于正比例,反比例的教学中则以生活中的“变化的量”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图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关联的量,学生通过生活情景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比如在教学正比例中首先为学生提供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通过表格、图像表达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同时学生初步感知“在变化的过程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为认识正比例做好铺垫,同时又借助图形直观、动态地体现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的过程。同时在学习比例尺时也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结合平面图理解比例尺的含义,通过测量绘图理解如何根据比例尺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总之在这部分的探究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简单化,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中的动感!
总之,生动的课堂会让数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更得到创新!让我们孩子在充满动感的数学课堂中不断成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让课堂动起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