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用地图的能力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地​理​阅​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2期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摘要】:正地图汇集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地理学习上主要反映在图文分家,死记硬背,费时多、效率低。忽视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致使学习扰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55【正文快照】:
地图汇集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地理学习上主要反映在图文分家,死记硬背,费时多、效率低。忽视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致使学习扰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战江;;[J];青年科学;2008年09期
周仁永;;[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3期
刘娟;;[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蔡双林;;[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马进香,陈成彪;[J];江苏教育;2001年06期
张迎春;;[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04期
卢志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7期
魏登岳;;[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0期
李泽玉;;[J];小学教学研究;1989年09期
李贵和;;[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安定;;[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卞学毛;周正南;;[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田建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李清祥;;[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童美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张俊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罗菊美;;[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宋丽;;[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董玲玲;唐绍敏;;[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陈婧;王静爱;刘目兴;;[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省沂源县土门中学
陈静;[N];学知报;2011年
武都区职业中学教师
王龙风;[N];陇南日报;2009年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刘兆伟;[N];学知报;2010年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曹桂兵;[N];学知报;2011年
江苏邳州市徐楼中学
刘平;[N];学知报;2011年
贵州安顺市第九中学地理教师
王春霞;[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陈宏斌;[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鄢陵县一高
吴俊芳;[N];学知报;2011年
南阳市第四中学
王忠康;[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宪生;[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白易;[D];武汉大学;2011年
李勤超;[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曾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符海芳;[D];中南大学;2003年
王晓理;[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韩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陈大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韩金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杨长保;[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李晓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顾晓春;[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刘艳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王晓娟;[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马丽娟;[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初海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艳静;[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宏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卢小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导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文关键词:读图能力,培养,提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学会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着眼长远,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地图能力和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阶段七、八年级的地理教学。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仔细分析了近年来部分省、市的地理中考试卷,我认为读图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现就初中年级地理教材有关地图的教学作出部分归纳,以便于和广大地理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几种常见的地图
  1.经纬网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P5-8页&纬线和经线&这一框题,主要讲述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经纬网的有关知识。在上课过程中,讲授这节内容时,经常觉得学生难以接受,仿佛有一种看&天书&的感觉。课后我和同事交流探讨,认为学地理犹如有一道&高门槛&。那么如何上好这节课,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我就结合图1.10和图1.11这两幅图,重点分析经线和纬线的排列变化方向;记住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它们是分别取英文东(East)、南(South)、西(West)、北(North)的首字母。然后结合地球仪详细讲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同时利用经纬网图解决实际问题。并借助经纬网图的有关练习来训练学生,以便于更好的掌握。
  近年来部分省、市地理中考试卷,发现每年都有这方面的试题出现在试卷上,而且分值也较大。可见有关经纬线知识的掌握和训练不可小看。
  2、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
  七年级地理P49-56页讲授的是&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师可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百叶箱、雨量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让学生注意观察连续的气温情况,每个小组只要求关注一天的气温情况,最后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老师发的表格中。
  上课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记录的气温变化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右图(图1),在这几天内里,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图1
  在什么时候,最低大概什么时候、这几天气温有没有变化。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完毕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时,可以结合图,再结合实际生活,联系部分地区的干旱、洪涝发生,让学生自己归纳降水的时间差异和地区差异。通过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以及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最后分析总结一下一个地区的气候。
  3、地形图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表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地表形态和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①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
  ②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材暂不作要求,则要求学生记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根据这一个规律掌握地形的陡缓。
  (2)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的,它表示沿地表某方向垂直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如八年级上P22页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七年级下P6页6.7&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和6.8&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等地形剖面。
  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的?(如图2),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 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通过这个剖面示意图(图3),就能够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4、景观图
  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地理景观图片较多。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则是十分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西双版纳地区景观图、北京旅游景观图、黄土高原的窑洞、七年级下册图8.11&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图9.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等。通过这些大量图片的展示小学教育论文,更加直观形象、一目了然。通过这些图片,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5、结构图
  这种图形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也比较多。如八年级下图6.28&台湾省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图7.3&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5&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8.13&延安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等。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就可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6、区域地图
  区域地图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几乎每一节区域地理都有区域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地图,充分利用地图获得大量地理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区域的内容,掌握本区域的知识要点。
  二、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图文结合
  所谓&图文结合&,即地图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地图图像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可以引起学生对图像内容的好奇心,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印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三、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图图结合
  所谓&图图结合&,即教学挂图。地图册和教材中的地图、插图相结合。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无图不成课
  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如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着捞不着边&。
  五、加强地图知识应用的指导&&地图随我行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尤其地图的应用更为普遍。据调查,我所教的学生中90G以上的学生家里都有地球仪,很多学生家里都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少数学生家里除了学校发给的地图外再没有别的地图。看来地图是绝大多数家庭必备的文化用品。当拿到一幅地图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读懂,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有图且会读图,可是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运用地图呢?据一次问卷调查,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有36%的学生要查阅地图,而54%的学生则是问别人怎么走,还有10%的学生跟着别人走。可见,能在平时自觉使用地图的学生还不够多,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应用地图的指导。当学生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时,53%的初一学生和82%的初二学生能知道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位置,其余的学生则只知道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区市的位置。地图就在家里,怎么不查查呢?看来向学生提出这项要求是很必要的。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当然,要做好它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还有许多方法,教师还要做出很多努力。。以上是个人浅薄的认识,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仁指教。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3.10。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地图能力的考核和地图教学》,李峻峰、石高俊:人教网。
4.《试论地图学习能力的结构与评价》,蔡国霞:广州教研网。
5.《中学地理教学探索》,金正杨:上海教育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小学教育论文
最新小学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教育论文
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