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液流失主要原因是大分子持水能力下降引起的吗

冷却猪肉汁液流失及控制技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冷却猪肉汁液流失及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PSE肉的发生率、PSE肉理化特性及其与汁液流失关系的研究来确定引起PSE肉发生的主要原因,由此确立冷却肉汁液流失综合控制技术,并将新的工艺流程进行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分述如下:
1、收购季节的不同影响着PSE肉的发生率,在被检生猪11780头良杂猪中,检出PSE肉652例,平均检出率为5.54%;PSE肉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第2、3季度)发生率较多,其中第3季度PSE肉检出率最高,达7.1%,第1季度最低,为4.25%。
2、不同的猪品种产生PSE肉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良种猪、良种杂交猪较本地土猪及土杂猪易产生PSE肉。土猪与土杂猪PSE肉的发生率为3.32~3.88%,而良种猪与良种杂交猪的发生率达7.07~7.32%。此外,增重快和肌肉发达的猪种易产生PSE肉。
3、生猪屠宰15-20h后,正常肉的比率为80.99%;PSE肉总发生率为18.05%,其中轻度占12.93%,中度占3.31%,重度占1.81%;DFD(Dark,Firm and Dry)肉的发生率很小,仅为0.96%。
4、PSE发生范围多发生在pH5.6以下,但这种对应关系也与猪种和宰前静养状况有关。在屠宰结束后的0~24h中,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肱二头肌和颈背肌的pH值下降幅度不同,其中背最长肌pH值下降幅度最大,从7.3下降至5.4,股二头肌下降幅度较小。在屠宰后的1~21d时间段内,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肱二头肌和颈背肌的pH值的变化幅度相对平缓,各肌肉的最终pH值在5.5~6.5之间。
5、DFD肉的系水力最高,失水率为16.61%,而重度PSE肉的系水力急剧下降,失水率高达32.24%。
6、轻度和中度PSE肉的红度值与正常肉没有区别,但肉质的亮度(白度)增加,从而导致在视觉表现上出现发白发灰现象;而重度PSE肉的亮度最高,红度最低,肉质表现为最为发白;DFD肉的红度和亮度都很低,视觉表现为发黑发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TS251【目录】:
ABSTRACT6-8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3
1.1 动物因素对肌肉滴水损失的影响10-13
1.2 饲养管理13-17
1.3 运输时间和方式17
1.4 应激处理17-18
1.5 屠宰因素对肌肉滴水损失的影响18-19
1.6 宰后因素对肌肉滴水损失的影响19-22
1.7 小结22-23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3-26
2.1 实验材料23
2.2 方法23-25
2.2.1 细菌总数测定23
2.2.2 PSE 肉调查方法23-24
2.2.3 系水性测定24
2.2.4 颜色测定及肉色评分24
2.2.5 pH 值测定24
2.2.6 温度对背最长肌汁液流失影响研究方法24-25
2.3 材料处理25-26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26-44
3.1 PSE 肉发生率研究26-28
3.1.1 PSE 肉的发生率与严重度研究26
3.1.2 收购季节对PSE 肉发生率的影响26-27
3.1.3 不同猪品种对PSE 肉发生率的影响27
3.1.4 背最长肌PSE 肉发生率调查27-28
3.2 PSE 肉理化特性及其与汁液流失关系研究28-33
3.2.1 背最长肌pH 值的变化28-29
3.2.2 不同部位猪肉pH 值的变化情况分析29-31
3.2.3 宰后各部位肌肉汁液流失率比较31
3.2.4 PSE 肉系水力比较研究31-32
3.2.5 PSE 肉颜色比较研究32-33
3.2.6 病理变化33
3.3 冷却肉汁液流失综合控制技术研究33-39
3.3.1 生猪屠宰控制系统的制定与实施33-35
3.3.2 宰前处理对PSE 肉发生率及严重度的影响35-37
3.3.3 宰后胴体冷却工艺对汁液流失率的影响37-39
3.4 冷却肉工艺流程产业化应用效果39-44
3.4.1 肌肉持水性39-40
3.4.2 预冷损耗40
3.4.3 肉色40
3.4.4 pH 值40-41
3.4.5 体表微生物(细菌总数)41
3.4.6 取样方法的确定41-42
3.4.7 不同恒温条件对背最长肌出水率的影响42
3.4.8 温度波动对背最长肌出水率的影响42-44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44-47
4.1 结论44-45
4.2 讨论45-47
参考文献47-55
作者简介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琳;张家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07期
晓晨;;[J];食品与健康;2001年06期
邱宏强;宋照军;刘玺;;[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刘芳坊;苗敬;刘毅;戴瑞彤;;[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7期
葛畅;胡月英;李从发;陈文学;;[J];食品科学;2011年16期
李建雄;谢晶;潘迎捷;刘丽媛;杨胜平;;[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黄玉玲;;[J];中国调味品;2011年07期
;[J];农业知识;2011年18期
姚成强;郑俏然;;[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孙志昶;李永鹏;赵会平;余群力;孙宝忠;;[J];肉类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燕;刘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姚艳玲;贺稚非;李洪军;袁先群;蒋丽施;李燕利;付军杰;全拓;;[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段静芸;徐幸莲;周光宏;;[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黄伟林;王崇林;徐晖;王宝国;孟繁胜;吴振岭;戴跃;董霞;;[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孔保华;刘柳;;[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郑明锋;王则金;陈丽娇;;[A];2005福建省冷藏技术研讨会论文资料集[C];2005年
王根才;陈绍军;白艳红;李莉;王梅英;;[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肖虹;谢晶;;[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戴瑞彤;南庆贤;;[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姚艳玲;贺稚非;李洪军;袁先群;蒋丽施;李燕利;付军杰;全拓;;[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赛 刘冬明;[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刘国信;[N];中国质量报;2003年
筱涛;[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本报特约记者
辜国材;[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专家
马爱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本报特约记者聂春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位天军;[N];农民日报;2001年
;[N];科技日报;2006年
牛春安;[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孙宝忠;[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玉庭;[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林朝朋;[D];中南大学;2009年
陈韬;[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奕杰;[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谢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张莉莉;[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赵建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周玄;[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肖虹;[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段静芸;[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贺红军;[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蔡淑伟;[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马坚毅;[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烹饪化学_第二章_水资料.ppt7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三)分散作用水可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以胶体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如上浆、勾芡,受热时均匀糊化各种调味品(盐、味精、料酒、食醋、酱油等)以水为介质分散到菜肴中(四)浸润作用水分子较小且及性强,能充分的浸润到食物的组织内部,使各种食物成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牢固的组织结构冷水和面—水对蛋白质颗粒的浸润使蛋白质充分溶胀,再通过揉搓使蛋白质形成网络结构,所以面团筋性好,韧性强,延伸性强,色白。能制作面条,馄钝,水饺,春卷等热水和面—水对淀粉的浸润,使蛋白质变性,面筋质被破坏,淀粉遇热与大量水溶合,膨胀形成糊状,粘性增强。能制作锅贴,春饼,炸盒子,炸糕,烧卖等(五)传热作用水的沸点高、导热性好,是良好的传热介质,通过水的传热可以杀菌,使原料成熟,蛋白质适度变形、淀粉糊化二、食物原料在烹调中水分的变化与控制(一)水分变化对原料品质的影响对于食物的新鲜度、硬度、脆度、粘度、韧度、和表面的光滑度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如:瓜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奶油及人造奶油(二)食物在烹饪中水分的变化1.蛋白质脱水2.渗透出水3.水分挥发4.脱水收缩三、烹饪原料中水分的控制(一)合理进行低温烹饪目的:防止蛋白质变性如白斩鸡的制作“卤浸”法(二)焯水冷水锅焯水热水锅焯水目的:1.2.(三)上浆挂糊运用蛋、粉、水等原料在菜肴上裹上一层糊,经过热处理后(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变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内部水分流出(四)勾芡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芡放入菜中,使菜肴汁液浓稠,粘附于菜肴上作用:1.2.(五)原料吃水自由水向渗透压高的一方流动(六)旺火速成通过高温,使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汁液流失主要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