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压实度标准不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土方路基压实不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土方路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土方路基压实不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路基的沉陷有哪几种?如何防治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路基的沉陷有哪几种?如何防治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路堤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而堤身沉陷;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不足而产生地基下沉.
处治方法:   1.原地面为软弱土层,路堤高度较低时,应挖除软弱土层换上良好的填料,按原高度填平夯实;路基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砂桩、木桩、石灰桩等处治。   2.选用渗水良好的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或带草、树根的土,铺筑时应分层填筑、夯实,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   3.因填料和铺筑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沉落,应及时清除原有填料,按规定重新铺筑、压实,同时要做好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   4.填石路堤应从下而上,用从大到小的石块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及天然砂砾石填满空隙。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路基的沉陷主要有地基本身承载力不够,使用时荷载较大,地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回填土未夯实等原因。防治的方法:规划时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做好地基承载力的检查,回填时夯实牢固,限制使用荷载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路基填筑施工标准和质量措施
1、路基填筑过程中如何控制中线偏位
路基填筑过程中容易产生中线的偏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导线点受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的频率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应进行导线复测,并加固导线点,一直保护至交工验收。
(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和路中心填挖高度。
(3)、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测定路基标高和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度。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挖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处理措施:校核导线点,重新恢复中线,按“规范”要求保护设立的控制桩。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
2、路基填前清表如何控制
路基填前清表不彻底,潜伏着滑坡、差异沉降等隐患。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管。
(2)、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3)、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后,应整平压实达到规定要求,重新测量地面标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3、土路堤适宜的填筑方法和控制要点
(1)水平分层填筑法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不论使用哪类土填筑,均应按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以利排水与填筑层密实稳定。不同类型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以避免因填土杂乱导致出现“水囊”与滑动现象。
(2)、开蹬填筑法
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横坡为1:10~1:5时,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以及淤泥和腐埴土,并翻松表土再行填筑;横坡陡于1:5时,除进行填前清表外,还应开蹬(将原地面斜坡挖成台阶宽度不小于1.5m,高度一般为0.6m左右的阶梯)填筑。
(3)横向填筑法
填筑陡坡路堤时,往往受地形限制,运土车难以通行,需要从横向直接卸土于路堤基底,然后逐渐沿纵向向前伸展。此法填筑层较厚不易压实,应尽可能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并选择高效能压实机械碾压。
(4)、联合填筑法
此法亦称混合填筑法,即在陡坡路段,下部采用横向填筑方式,至一定高度厚,上部改用水平分层填筑法。
(5)、单侧加宽法
为使新、旧路基结合紧密,形成一体,加宽前需将旧路加宽一侧开蹬(台价宽不小于1.5m,高度一般为0.6m左右),然后分层填筑、碾压至规定密实度。
(6)、双侧加宽法
旧路基双侧加宽时,应将路基双侧边坡均开蹬,然后分层填筑、碾压至密实,以利新旧路堤结合牢固。
(7)、加宽加高法
当原路基既要加宽又要加高时,除应将加宽一侧旧路边坡开蹬,然后分层填筑外,待加宽部分达到旧路堤原有高度时,加高部分应按断面全宽分层填筑、压实。
(8)、填筑层设置横坡法
新填路堤或旧路堤加高,填筑过程种每一填筑层必须留有2%-4%的横坡,预防雨水积聚侵湿,并随时挖好排水沟,确保纵、横向排水畅通。
(9)填筑层次衔接法(层间咬合法、阶梯法或分层搭接法)
①层间咬合法
路堤填筑分段纵向衔接必须采取层间相互咬合、错缝搭接的做法,避免层间出现通缝,以利于路堤稳固。
②阶梯法(或分层搭接法)
在路段划分较长,多个作业班组同时填筑时,由于进度不一,采用层间咬合法不能同步进行时,可采用阶梯法(即:一作业段完工后,继续填筑上一层前,在作业段端头预留空白段,使填筑层间呈阶梯状,便于另一作业段随时衔接)。纵向衔接的梯级也可做成斜坡。
(10)、机械作业法
①施工布置
机械施工时,应根据地形、路基横断面形状和土方调配图等,合理的规定运行路线。土方集中的施工点,应有全面、详细的运行作业图据以指导施工。
②机械堆填
两侧取土、填高在3m以内的路堤可用推土机从两侧分层堆填,并配合平地机分层整平,分层碾压;土的含水量不够时,用洒水车洒水补充。可用平地机配合少量人工整修边坡、路基顶面及路拱拱度。
③挖推填压
在山坡上作半填半挖路基时,应从高处开始用推土机挖切,顺路中线逐渐向下,将土向下推到半填部位,并从填土最低处开始填筑碾压。此时可根据现场作业面,运用压路机或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
④多机配套铲运联合作业
取土场运距在1km范围内时,可用铲运机运送土,配合推土机开道、翻松硬土、平整取土地段、清除障碍和助推等;取土场运距超过1km范围时,可用松土机翻松,用挖土机、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土,用平地机平整填土,压路机配合洒水车碾压。挖掘机、装载机与自卸车配合运输时,要合理布置取土场地的汽车运输路线,设置必要的标志。汽车配备数量,应根据运距远近和车型确定,其原则是满足挖装设备施工能力的需要。
⑤因地制宜组织土石运输
土石方的运输应视当地条件、运距、设备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运输机具如推土机、铲运机、胶带运输机、自卸车、绞车牵引的索道等;当装卸范围内有一定高差,而汽车等受到地形和其它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架空索道运输,其规模视工程数量、运距、地形、设备条件而定;夜间施工,应具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4、路基压实度不够如何防治
在施工中,路基压实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主要原因包括:压实遍数不够;压路机质量偏小;填土松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的混填;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
采取的预防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2)选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4)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
(5)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施工;
(6)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基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多雨潮湿地区当采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作本工程路床的填料时,应采取晾晒、掺加石灰粉等措施,使压实度达到表2所列标准;
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控制表&&&&&&&&&&&&&&&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
堤&上路床(0—30cm)&8.0&10
&下路床(30—80cm)&5.0&10
&上路堤(80—150cm)&4.0&15
&下路堤(>150cm)&3.0&15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8.0&10
土质路基压实标准&&&&&&&&&&&&&
填挖类型&路面底面计起深度范围(cm)&压实度(%)
堤&上路床&0—30&≥95
&下路床&30—80&≥95
&上路堤&80—150&≥93
&下路堤&>150&≥90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
(7)不同类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6m;
(8)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
5、如何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当填料含水量不均匀时,压实度也不均匀,会导致路基填筑层局部翻浆或碾压不实。
(2)原因分析
&填料含水量不匀,或洒水量控制不严。
(3)预防措施
①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不论采用何种压实机械,均匀在该种土的最佳含水量±2%以内压实。当土的实际含水量没有位于上述范围内,应均匀加水或将土摊开、晾晒,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②当需要对土采用人工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所需的加水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
m=(w—w0)Q/(1+ w0)
式中:m——所需加水量(kg)
w0——土原来的含水量(以小数计);
w——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以小数计);
Q——需要加水的土的质量(kg)。
需要加水,宜在取土的前一天浇洒在取土坑内的表面,使其均匀渗入土中,也可将水运至施工现场,用水车均匀、适量的浇洒在土中,并用拌和设备拌和均匀。
(4)处理措施
①翻浆处晾晒、换填适宜的填料或加生石灰粉调整含水量。
②当填料过干时,应计算确定含水量,拌和均匀后方可碾压。
6、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但路基边缘带压实度不够。
(2)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3)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③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④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4)处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措施和碾压遍数。
7、对于不同土质,如何保证填筑的质量?
(1)质量问题及现象
不同土质填筑,路基出现裂缝或局部翻浆,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2)原因分析
①取土源在深度上不同土质交错分层,混杂运输,填筑时也未采取措施;
②取土源土质相同而含水量差异很大;
③不同土质填筑时,没有根据填料的性质(强度、透水性等)差异合理确定填筑方案。
(3)预防措施
①取土源遇有土质交错分层时,可分层挖土,分堆存放,分别使用;对于含水量大的土通常采用晾晒的办法疏干水分,工程紧迫时可采用掺加一定剂量的生石灰或水泥稳定土等。
②填料土质不同时,填筑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以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并做成4%的双向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b.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在填方区内形成“水囊”。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c.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改变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4)处理措施
&路基填筑过程出现翻浆可参照本节“第20问”处置;出现裂缝则应返工,换填适宜的填料。
8、怎样保证零填方地段的压实度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零填方是指路基设计标高与清表后的地面标高相同的部位,易出现因压实度不均,导致填挖交界处产生较大差异沉降的现象。
(2)原因分析
路基零填方概念不清,层位和施工范围确定有误,压实不均,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不当。
(3)预防措施
①路基工程零填方经常出现,精心施工是关键。如零填方的左或右、前或后均为填方段,则该段应留出与毗连的挖方段有足够的纵向碾压长度或横向碾压宽度;相应的挖方段应开蹬碾压,该碾压段应与填方段处于同一标高的碾压段内,即填挖交界同期同时碾压,可保证零填方处的压实度,有效的避免差异沉降。
②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应符合表1的规定。
③当路堑、零填路基的路床表面30cm内为换填土,其土质符合表3填料要求时,应进行压实,其压实度须符合表1的规定;换填超过30cm时,应按表列数值90%的标准执行。
④当路堑、零填路基的路床表面以下30cm内的原状土土质应符合表3填料要求,但干密度不符合表1的规定时,因将路床表层原状土翻松后进行压实,其压实度须符合表1的规定。
(4)处理措施
对已出现差异沉降的路段进行返工处理,弄清概念,正确确定施工层位和范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9、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施工,如何保证其稳定性?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半填半挖(横断面)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并以裂缝为界产生轻微沉陷、侧移。
(2)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半填半挖(横断面)路段处治不符合规范要求。
(3)预防措施
①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当横坡为1:10~1:5时,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以及淤泥和腐殖土,并翻松表土,再进行填筑。
②当横坡陡与1:5时,除清除草木等杂物、淤泥和腐殖土外,还应将原地面斜坡挖成稍向内倾斜的台阶,阶梯(台阶)宽度一般≥1.0m。
③对于倾斜度过陡的山坡,以致无法填筑或占地太宽,填方数量甚大,则可视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废石方,包括叠砌、护墙、护脚、挡土墙、栈道、栈桥等多种形式的修筑支撑或路基。
(4)处理措施
对出现沉陷、侧移的路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于路基侧移发展方向前修筑挡土墙),必要时返工。
10、路基压实度“超密”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检验过程中有时出现压实度值超过100%的现象,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压实情况。
(2)原因分析
①不同种类的填料混填;
②标准击实所用土样与路基填筑用土不同;
③压实设备类型与击实标准不匹配;
④现场检测压实度时,取样层位偏上或偏下,而路基填筑层在铺筑、碾压、成型过程中不同层位往往存在施水偏差,即使是同一个取样试坑,不同层位的含水量也有偏差,甚至相差悬殊,这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取样层位很关键,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超百”的假象;
⑤试验误差所致。
(3)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中不同种类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不可混填;
②标准击实所用土样与路基填筑用土一致,当取土坑土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适宜的最大干密度;
③采用的压实设备类型应与击实标准类型相匹配,可参照表2选用压实设备。
④施工中检验填筑层压实度时,应注意试坑不同部位的含水量的偏差,选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测试其含水量,确定其压实度;
⑤校准、标定检验试验仪器;审核检验试验人员资格;严格按试验检验规程操作,正确确定测试层位,消除检验、试验及操作误差。
(4)处理措施
校核试验仪器,核查填料类型,增加检验试验频度,如仍查找不到明显原因,则重做“标准击实”试验,并用“试验路”验证。
11、路基压实超过规定遍数,压实度仍然不够,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压实超过现场压实试验提供的控制遍数,压实度仍然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2)原因分析
①填筑层超厚或填料的含水量不当;
②碾压速度太快,轮迹重叠宽度太小,层间搭接长度太短;
③压实设备类型与击实标准不匹配;
④碾压工艺不合理;
⑤路基土实际颗粒组成与标准击实试验样品不一致;
⑥路基当前压实作业段前层存在软土地基或未消除的“弹簧”、翻浆等病害。
(3)预防措施
①压实应根据现场“试验路”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层厚或改换压实机具类型,可参照表2选用。
②各种压路机的碾压行使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对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前后相临两区段纵向宜重叠1.0-1.5m。
使用夯锤压实时,首遍各夯位宜紧靠,如有间隙,则不得大于15cm,次遍夯位应在首遍夯位的缝隙上,如此连续夯实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③标准击实试验样品应与路基实际用土颗粒组成等技术指标相一致,否则,应视现场取样重新做击实试验。
④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
⑤路基某层施工时,应在前层软基、“弹簧”、翻浆等病害彻底处治合格后开工。
12、路基有效宽度不足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整修路基时,出现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工后潜伏着滑坡隐患。
(2)原因分析
①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
②路基碾压宽度不足;
③路基施工过程种防护措施不利、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
④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检查不严。
(3)预防措施
①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
②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碾压密实;
③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止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
④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
⑤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严格检查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
(4)处理措施
①路基边坡局部亏坡,可用人工夯实补足;
②路基边坡亏损严重且段落较长,应开挖台阶并逐层填筑压实。
13、路基弯沉值超限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回弹弯沉值主要反映的是土基垂直变形回弹能力。在填筑达到设计标高并经过一段时间固结后,进行路基施工质量检验,路基实测弯沉值大于规定容许弯沉值。
(2)原因分析
回弹弯沉与路基相对湿度关系很大,各点的回弹弯沉值又与其填筑高度及土的相对密度有关,其原因可能是:
①填筑层超厚,其底部压实度不够,层间形成薄弱夹层;
②同一水平填筑层,两作业段交接处衔接不符合要求;
③填前清表不彻底、基底强度低或填前碾压不符合要求,压实度不合格;
④路基排水不畅,积水;
⑤填料水稳定性差;
⑥路基填料强度低;
⑦超粒径填料偏多,压实均匀度差;
⑧填料粒径梯度小,不能形成良好的级配。
(3)预防措施
①填前清表要彻底,填前压实度、强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当前层填筑;
②彻底处治“弹簧”、翻浆等病害,保证填筑层强度;
③用强度较低的填料填筑路基时,应用石灰、水泥等结合料稳定;
④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少于2.0m;
⑤更换水稳性不良的填料,采取措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路基顶面无积水,边沟积水不超过规定范围;
⑥严格按表3控制填料强度和粒径;
⑦选用粒径梯度合理、级配良好的填料;
⑧参照表2合理选择夯实机具,控制最佳含水量和松铺厚度,确保填筑层压实度。
(4)处理措施
当路基实测弯沉值大于规定容许弯沉值(季节性因素除外),可参照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①填土高度小于1.0m时,可用石灰土封层;
②填土高度小于2.0m时与天然地基有关,可采用注浆法处理;
③填土高度大于4.0m时,可采用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加强路面基层。
14、路基填筑过程中翻浆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填筑过程中发生翻浆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所谓翻浆就是填筑过程中紧前层或当前层填料含水量偏大,碾压时出现严重“弹簧”、鼓包、车辙,挤出泥浆,这种现象就叫翻浆。有的是局部一块,有的是一个段落,此刻填筑层无法碾压密实。
(2)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时,以下场合易出现翻浆:
①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
②近地表下1~3m处有淤泥层;
③坑塘、水池排水后的淤泥含水量大,填土无法排除;
④低位段填土后横向阻水,填筑层遭水浸后再填筑,下层易产生翻浆;
⑤所填土中粘性土和非粘性土混填,粘性土含水量大,碾压中粘性土呈泥饼状,形成局部翻浆;
⑥透水性差的土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且透水性好的土壤含水量大,形成“水囊”。
(3)预防措施
①对于施工中发生的路基翻浆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小面积的可挖开晾晒后重压;
②深度大于0~60cm的翻浆可掺加生石灰粉处理;
③翻浆面积不太大而严重段,可抛石处理;
④对于属于天然地基问题产生的翻浆,可布设土工格栅、土工布(用以分布荷载、排除多余水分),尔后填干土碾压施工;
⑤对于地表下4~6m存在淤泥层导致的翻浆,可采用压力注浆办法处理;
⑥注意,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15、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雨厚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不能迅速排除,影响施工。
(2)原因分析
①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凸凹不平,排水不畅;
②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横坡太小甚至出现倒坡;
③路床开挖后,没做好排水盲沟,或排水盲沟淤塞,路槽水无法排至边沟;
④路床标高低于周围地面标高,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致路床水无法排除。
(3)预防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表面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
②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应根据土质类型和气候情况设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但严禁出现反坡;
③路槽开挖后,应开设盲沟,并同边沟连同;
④路基开工前应挖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
(4)处理措施
①恢复或设置排水设施;
②排除路床、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对过湿土采用晾晒、掺加生石灰粉或外加剂重新压实。
16、路基出现纵向开裂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交工后出现纵向裂缝,甚至形成错台。
(2)原因分析
①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故河道处;
②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③路基压实不匀;
④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⑤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⑥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纵向分幅填筑;
⑦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3)预防措施
①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②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③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
④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
⑤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⑥若遇有软弱层或故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⑦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4)处理措施
路面结构层出现纵向裂缝,可采用聚合物、高强水泥胶液压力灌缝;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可采用开槽灌沥青胶防水处理;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可采取边坡加设护坡道的措施。
17、路基边坡严重冲刷、浪窝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雨后路基边坡冲刷严重,甚至形成浪窝,影响荷载的传递和公路安全运营。
(2)原因分析
①过早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赶上;
②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③每次雨水冲刷后未能及时修补路基;
④边坡没有植被防护;
⑤路基亏坡,整修时采用“贴补法”,致使边坡不密实,两层皮,整体性差;
⑥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太近;
⑦路基施工没按超宽填筑、超宽压实的要求做,致使亏坡。
(3)预防措施
①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②应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③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
④路基施工应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一般较设计宽度每侧富裕不少于30cm,以确保边坡密实;
⑤路基亏坡,整修时开蹬,分层填筑压实,严禁贴补,确保路基整体性和边坡密实;
⑥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少于2m;
⑦种植灌木、草皮,强化边坡植被防护。
18、路基滑坡、坍塌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山区公路地处鸡爪式地形的半填半挖段或路线跨越深沟、峡谷的填方段以及爆破施工的挖方段的临空断面上的路基,若是土质边坡,则容易发生边坡坍塌、路基沉陷及滑移现象。
(2)原因分析
①路基滑坡的原因为:
a.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b.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c.换填时清淤不彻底;
d.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e.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f.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g.纵坡大于12%的路段未分层填筑;
h.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i.路基顶面、边坡植被不良;
j.为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k.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②路基坍塌的原因为:
a.地形:险峻陡峭的山坡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
b.岩性:节理发达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均可形成崩塌;
c.构造:当岩层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滑动面;
d.气候:温差大、降水多、风大风多、冻融作用及干湿变化强烈;
e.渗水: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就更加促进崩塌的产生;
f.冲刷:水流冲刷坡脚,削弱了坡体支撑能力,使山坡上部失去稳定;
g.地震:地震会使土石松动,引起大规模的崩塌;
h.人为因素:如在山坡上部增加荷重,切割了山坡下部,大爆破的振动等;
i.填料:取土区沥涝、地下水位高,土壤本身含水量大;路基填料未经严格筛选,粒料光面多,填筑一定高度后,因内摩阻力小而向两侧或一侧下滑使路堤坍塌。
(3)预防措施
①路基滑坡预防措施为:
a.路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路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
b.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理;
c.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d.采用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填土速率应酌情控制;
e.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f.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g.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h.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i.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作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j.重视路基表层植被,减少雨水的侵入,提高土体的抗冲刷能力;
k.填方处的斜坡应先开蹬后填筑;填方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并确保层层稳定;若所填为块石,则应分层砌筑,层间不重缝;若所填为砂砾,其边坡角应大于自然休止角,以防滑坡;对于长高边坡的填方段,其坡角应作处理,以防在岩土作用下因坡角滑动导致滑坡;
l.购置小型专用压实机具进行施工,以满足窄狭作业场所的需要,确保压实度;
m.准确判断原地岩土,对工程可能构成的危害进行预估和处理(如膨胀岩不能进水等);
n.路基所处的原地面斜坡面(横断面)陡于1:5时,原地面应开反坡蹬。
②路基坍塌预防措施为:
a.路线遇中型崩塌地段,一般应尽量避绕;无避绕可能时,可采用明洞、棚洞或悬臂式棚洞等遮挡建筑物;
b.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尽量采取全部清除的办法;如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来源丰富,则宜采用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等拦截构造物;
c.路基上方的危岩及危石应尽量清除,以防后患;
d.由软弱结构面而引起崩塌的高边坡,可根据情况采用支挡墙或支护墙等措施,以支撑边坡,并防止软弱结构面的张开和扩大;
e.由软硬岩分层所组成的高边坡路段,对坡面上容易风化的软弱岩层,可用沥青、砂浆或浆砌片石护面;对高边坡上的岩层裂缝应用砂浆填实,以防止裂缝继续加深扩大;
f.在松散堆积物的山坡上开挖深路堑时,应适当放缓边坡或采用分级的边坡,以免导致崩塌;
g.对边坡坡脚因受河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者,河岸要做防护工程;
h.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对位于公路上下边坡及其附近的排、灌沟渠,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沟渠发生大量渗漏而导致崩塌;
i.取土区避免选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淋涝地带;如无法避开,应将土“码方堆放”,淋水后再用,以防填料过湿;
j.慎重选择填料,禁用光面多、内摩擦力小的填料。
19、台背填土下沉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桥涵或其他构筑物回填土顶面与其构筑物顶面出现高差,形成错台。
(2)原因分析
①台背填土是公路施工的薄弱环节,施工工作面窄,适合的机械少,多数台背回填为民工配合电夯回填,这是台背填土下沉的重要因素;就台背回填而言,缺乏专门认真的工艺研究;
②填土范围控制不当,台背填土与路基衔接面太陡;
③填料不符合要求,也没有采取技术措施;
④铺筑层超厚,压实度不够;
⑤挖基处理不当;
⑥桥头部位的路基边坡失稳。
& (3)预防措施
①台背回填应根据施工作业面窄小的特点,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或其它适宜的压实机具。分层填筑,控制最佳含水量和铺筑层厚,确保压实度符合标准要求。
②填料优先选用砂类土或透水性土,当采用非透水性土时应适当增加石灰、水泥等稳定剂,改善处理。
③按“规范”要求确定填土范围(桥涵填土的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0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0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少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少于2倍孔径长度),避免台背填土与路基衔接面陡峭。
④中小桥宜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挡土构筑物的工艺;
⑤台背回填前基底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夯实;配合小型机具对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死角、与构筑物的结合部进行夯实;
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⑦对于高填方台背,路基填筑完毕,可在其顶部进行强夯追密;⑧用土工格栅在土中分层铺筑并与台背混凝土锚固;
⑨在台背回填土下放置支承桩基(桩长小于6m),对防止超限沉降具有良好的成效。
&& (4)处理措施
对已经出现下沉苗头的台背,可采用粉喷桩法或灌浆法等措施进行治理。
20、填石路堤压实度不足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填石路堤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2)原因分析
①分层松铺厚度超厚;
②填料最大粒径超标;
③人工铺填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④压实机具选择不合理;
⑤填料粒径梯度较小,形不成良好级配,空隙较大,不利压实;
(3)预防措施
①采用开山石料填筑的路堤称为填石路基。填石路堤所用石料的强度不应小于15MPa,用于护坡的不应少于20Mpa。强风化的软岩不得用于填筑路基,也不得作为填缝料。易风化的软岩不得用于路堤上部或路堤的浸水部分;
②填石路堤分层松铺厚度要求:高速公路不宜大于50cm;其它公路不宜大于100cm;二级及二级以下且铺设低级路面的公路在陡峭山坡路段施工特别困难时,可采用“倾填”方式,但倾填路堤在路床底面下不少于1.0m范围内仍应分层填筑压实;
③填石路堤倾填之前,应用较大石块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少于2m的路堤边坡;
④填石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⑤填石路堤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的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铺填块径25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⑥一级以上公路填石路堤的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应填筑砂类土或砾石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0cm。其它公路填筑砂类土厚度应为路床顶面以下30cm,最大粒径应为15cm;
⑦填石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6.0m时,其边坡应于填筑同时用硬质石料码砌,厚度不少于1.0m;当高度大于6.0m时,厚度不少于2.0m,且码砌宽度不可在路基有效宽度内;
⑧填石路堤的填料如来自不同的路堑或隧道,且其岩性相差较大,则应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分层或分段填筑。入路堑或隧道基岩为不同岩种互层,亦可使用挖出的混合石料填筑路堤,但石料强度、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⑨填石路堤碾压应优先选用25~50t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凸块式振动压路机压实;
⑩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将石渣、石屑、中、粗砂扫入每层表面的空隙里,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21、如何控制土石混填路堤的密实度?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级配不良的碎石与含量少于15%的细粒土混合填筑路堤称作土石混。由于材料级配不定,填筑层压实度难于控制。
(2)原因分析
土石路堤是指利用砾石土、块石土天然土石混合材料填筑而成的路堤。该结构的控制要点是其工后沉降量,为此施工时应防止碎(砾)石“搭桥”和同一粒径形成分布,严格控制一次铺筑厚度和控制最大粒径,经过合理压实可获得较高的相对密度。由于粒径大,重型击实桶直径少于3倍最大粒径的要求,故而压实密度不易检验。于是:①填前清表不彻底;②分层松铺厚度超厚;③填料最大粒径超标;④铺填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⑤压实机具选择不合理;⑥填料粒径梯度较小,形不成良好级配,空隙较大,不利于压实等不适宜的施工行为就成了土石混填路堤密实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预防措施
①土石路堤施工,应控制填前清表(可参照本节“第4问”执行)和填前碾压。
②土石混填路堤。天然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超过应打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土石混填路堤的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其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其它公路填筑砂类土厚度应为30cm,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
③土石混填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均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铺填厚度应视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模定,但不得超过40cm。
④压实后渗水性较大的土石混合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一般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性良好的土石混合填料填筑于路堤两侧,以利排水。
⑤当所用土石混合填料来自不同路段,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较大时,一般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如不能分层或分段填筑,应将硬质石块的混合料填筑在填层的下面,并不使石块过分集中或重叠,其上再铺软质石料混合料,进行整平压实;
⑥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朝下,设置平稳,再铺小块面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少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
⑦土石混填路堤碾压应优先选用25~50t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凸块式振动压路机和质量较大的三轮光轮压路机压实。
(4)密实度控制
土石混填路堤施工现场密实度控制一般采用“试验路法”。第一种做法是: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将石块粒度控制在层厚的2/3,碾压密实后测其容重,根据碾压遍数指导施工;第二种做法是:人工摊平石块,以小石块、石屑填充空隙,碾压密实(达到难以挖掘或碾轮下放石块不能压入时为止),以此碾压遍数指导、控制施工。
22、高路堤施工时该注意什么问题?
(1)质量问题及现象
不均匀沉降与边坡变形是高路堤施工的主要质量问题。
(2)原因分析
①基底处理不彻底,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②基底处于山坡或谷底时,未按“先处置谷底,后挖台阶处理坡面”的程序施工。
(3)预防措施
①高填方路堤的基底应按“规范”进行场地清理,并按设计要求的基底承压强度进行压实,设计无要求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0%(小于此值不做加固处理就会导致填方后的不均匀沉降)。当地基松软,仅依靠原土承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基底改善加固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
②高填方路堤的基底处于陡峭
山坡上或谷底时,应按先处置谷底,后挖台阶处理坡面,并严格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场地狭窄时,压实工作宜采用小型的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进行;当场地较宽时宜采用自行式自重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③高填方的边坡加设护坡道,上下边坡采用不同的边坡比,必要时设路堤挡墙。
④路堤填土的压实不能代替土体的固结,而土体固结过程中沉降是随时间递减的,因此高路堤(高度大于20m)填筑不宜一次完成,应留有固结沉降期。
(4)处理措施
①采用“预压法”,待其稳定后,整修路基顶面;
②采用“粉喷桩”或“灌浆法”遏制沉降发展,再对路基顶面整修;
23、土石混填路堤平整度差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土石混合料自身配比变化很大,铺筑过程中易发生填料离析现象(填料大、小颗粒集中或成层分布),致使路基填筑层平整度部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①铺筑层厚、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
②施工工艺、铺筑方法选择不当。
(3)预防措施
①天然石混合料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打碎;
②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土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其他公路填筑砂类土厚度应为30c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③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施工方法应按本节21—(3)—⑥执行。
24、填石路堤平整度差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填石路堤应填料粒度影响,铺筑层呈波浪状,致使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①铺筑层下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当前填筑层厚度不均,影响平整度;
②同层作业段搭接处未按规范要求处理;
③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
④铺筑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3)预防措施
①填石路堤当前层填筑前,应对下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超限时,应采取措施处治合格后再填筑当前层;
②严格控制同一水平层相临作业段搭接处高差,提高平整度;
③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2/3,且表面用小料嵌缝;
④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或小于)70%时,可参照本节33—(3)—⑥执行。
24、填石路堤工后超限沉降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填石路堤沉降不是一年能完成的,交工验收后出现明显沉降,与正常路段或桥涵构造物相接处形成沉降错台。
(2)原因分析
路基沉降分为土的固结沉降、填石自重沉降、排水压缩沉降。沉降是路基的历史过程,超标沉降是施工工序和工艺不严格的结果。填石路堤多为人工操作,铺料顺序混乱,不能按照层厚与最大粒径关系选料,同一铺筑层石料尺寸、厚度不一,分层松铺厚度超厚;上下层石料码砌通缝,未能按照大面朝下,小料填充间隙原则施工。边坡石料风化,边坡过陡以及基底松软等都可能使填石路堤产生超过10mm/d的沉降。
(3)预防措施
①填石路堤分层松铺厚度:高速公路不宜大于50cm;其它公路不宜大于100cm。
②填石路堤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的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铺填块径25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③填石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其它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宜填筑符合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4)处理措施
已发生沉降的填石路堤,可采取加设边坡挡墙、打抗滑桩和高压注浆等加固方法。
25、路基填料的CBR值如何保证?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CBR值是评价路基顶面承载力指标。但施工中往往出现填筑层压实度合格,CBR值不能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现象。
(2)原因分析
路基填料强度低,施工工艺、填筑方法不当。
(3)预防措施
①采用冲击压实法可成倍地提高路基的CBR值,冲击压实过程中注意随时洒水,以保证填筑层表面不产生浮土,是提高CBR值的关键;&&&&&&&&&&&&&&
②按公路等级和路基填筑层位试验确定路基填料,当路基填土法(换用砂、砂砾、碎石等CBR值较高的材料)或掺加无机结合料(石灰粉、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填料的CBR值达到“规范”要求,确保路基强度。
(4)处理措施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填筑方案;用强度较高的填料换填强度较低的填料或掺加无机结合料,提高路基CBR值。
二、挖方路基施工标准和质量措施
1、路堑开挖前应做好哪些工作?
①场地清理。场地清理包含公路使用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的砍伐,地表垃圾、有机物残渣、草皮、农作物根系、表层腐殖土的挖除并堆放于指定的弃土场内,以免在移挖作填时,土中混入这类腐质、杂物而影响填方路基的质量。
②做好沿线土质、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及相关试验工作、测量、放样、机械配备等分层开挖准备;
③做好开挖方案(石方应做好爆破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土石方调运计划,做到开挖移运,填挖、借、弃科学合理;
④依据地形、山势的走向,并与设计上的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做好临时排水工作,保持整修期间排水通畅、边坡稳定;
⑤对于地下管线、地下电缆、文物古迹等再做进一步的摸查和保护;
⑥选择好弃土弃渣的指定地点、位置及防护方案。
2、如何防止填、挖交界处路基产生差异沉降?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在新修建的公路上,经常发现填方地段与挖方地段发生错台,整个路段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路面也随之发生破坏。
(2)原因分析
①在山区公路施工中,路基填方与挖方结合处的填方一般处于一个“倒三角”的地形,这种地形填方时底部机械难以展开工作面,一般先采用倾填,到机械能及的位置后才进行碾压,倾填的部位由于大石料集中、填料的空隙率大,极不稳定。尤其是基底未经过处理,基底的承载能力不均匀也导致了变形过大;而挖方地段基础处于天然密实状态,即使有沉降也是均匀的。
②高填方地段的工后沉降量大于挖方地段;
③填方时,填挖衔接处没有按要求挖台阶处理或者处理的宽度及高度不满足质量要求。
(3)预防措施
①填方前对基底处理,清除淤泥、腐殖土、杂草树根;
②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③高填方路基倾填前边坡应用较大石块码砌高度不少于2m,厚度不少于1m;控制倾填料粒径,避免大石料过于集中;采用大吨位机械振动压实,避免出现过大的工后沉降;
④填方前,按规范要求挖好横向连接台阶,分层压实;
⑤做好挖方段的地表及地下排水工作,避免水对新填路基的危害。
(4)处理措施
①分析产生的原因,观察沉降的发展情况,设计处理措施方案;
②错台差异不大的地方,对开裂的路面使用沥青砂或者水泥浆进行灌缝处理,避免路面水浸入面影响路面基层强度,或者路基的整体强度;
③如果沉降已经稳定,视差异高度加铺一层路面结构或者重新填筑。
3、路基开挖时,当遇到地质有变化时怎样处理
公路修建点多线长,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质发生变化是常有的事情。由于设计文件中对地质勘察资料的掌握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土质变化难以预测,那么在遇到土质出现变化时,应如何处理呢?
首先,应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如土质的类型、性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开挖现场,通过目测观察,能大体上分辨出土质分界线和数量来。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由于土质的形成条件基本相同,开挖时,在1~2.0m的范围内,除了层次颗粒之外,土质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异,可根据开挖出的土质情况来决定是利用还是弃方。砂性土是修筑路基的最好材料,粘性土次之,粉性土是不良材料,容易引起湿软、翻浆等水稳定性病害。
山区公路在石方开挖时,由于沿线的岩层厚度、节理发育程度、岩石种类、风化程度的变化,需要根据岩层的上述性质来确定开挖(爆破)方案及临时排水设置。以挖作填时,可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来划分,岩性相差较大的石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填石路堤所用石料的强度一般不应小于15Mpa,强风化的软岩不得用于填筑路堤,也不得作为填缝料,易风化的软岩不得用于路堤上部或路堤浸水部分。
当遇到不同的土质、石质时,可根据土质(石质)的稳定性、边坡高度、湿度、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参照下表1、表2确定路堑的坡度。
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石性质和稳定性要求,开挖成折线或台阶边坡。在台阶层式边坡的中部,高度每隔6~10m或变坡点处设一道边坡平台,平台宽度1~3m,并设置平台排水沟。
4、石方开挖段的路槽如何修整?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土质挖方边坡坡度&&&&&&&&&&&&&&&&&
密实程度&边坡高度(m)
&<20&20-30
胶结&1:0.3-1:0.5&1:0.5-1:0.75
密实、中密&1:0.5-1:1.25&1:0.75-1:1.5
较松&1:1.0-1:1.5&1:1.5-1:1.75
岩石边坡坡度&&&&&&&&&&&&&&&&&&&&&
岩石种类&风化程度&边坡高度(m)
&&<20&20-30
各类岩浆岩、硬质灰岩、砾岩、砂岩、片麻岩、石英岩&微风化弱风化&1:0.1-1:0.3&1:0.2-1:0.5
&强风化全风化&1:0.5-1&1:0.5-1:0.25
各类页岩、泥岩、千枚岩、片岩等软质岩石&微风化弱风化&1:0.25-1:0.75&1:0.5-1:1.0
&强风化全风化&1:0.5-1:1.25&1:0.75-1:1.5
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挖方边坡应采用较缓的边坡坡度。
在石方开挖路基施工中,往往由于超爆破致使路槽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或者由于开炸不彻底使路槽高于设计标高并且不适宜再做一次开炸,如果在上面直接做路面结构层会产生诸如厚度不均匀、压实度不均或达不到要求、半刚性基层不能形成板体结构而影响基层整体质量等,那么就需要对路槽进行整修。
(2)处理措施
①石质路堑路床底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后的路床在基岩面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应在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
②路槽整修时,应根据路基石质的强度及底基层的结构来确定用于找平层材料和结构类型。一般情况下,以就地利用石方开挖下来的石料,适当加工轧制成碎石,按一定级配结构进行铺筑;或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稳定找平,在路面基层和路基之间不应存有杂土及软弱夹层;当高差大于15cm(或一层的压实厚度),可根据情况,采用填隙碎石的做法进行找平。
③石质路床超挖大于10cm的坑洼,当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边沟排除,渗沟宽不宜小于10cm,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宜小于6%,使可能出现的裂隙水或地表渗水能由低洼渗出,并直接排入边沟;如渗沟底低于边沟底,则应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应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宽不宜小于60vm,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内填碎石,外设反滤层,并与路床同时碾压成型。
三、特殊路基施工标准和质量措施
1、怎样保证砂砾排水垫层的密实度?
(1)质量问题及现象
①当砂砾排水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其上填筑路基时难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②用砂砾排水垫层处理的软土地基段,在路基施工完成并经过雨季后,路基出现明显的变形,经检查垫层排水良好且地基有明显下沉发生。
(2)原因分析
砂砾排水垫层一般设计为50~60cm,分2~3层施工,由于砂砾不易碾压密实,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雨季,地基中的水进入垫层,在水排除到路基以外的过程中,砂砾中的细小颗粒随水流走,垫层中的各种粒径颗粒,在水和其上路基土方压力作用下,形态、位置发生变化,重新组合以达到本身和垫层最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垫层稳定密实。在此变化过程中,致使路基发生变形。
(3)预防措施
①在填料选择时,一定选择粒径均匀且无植物、杂质和细小颗粒的砂砾,砂砾最大的粒径不应大于5cm,且含泥量不大于5%,砾石强度不低于四级;
②尽量采用分层填筑碾压的方法施工,而不采用水压法、夯实法等;
③碾压时的含水量一定要大于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进行;
④分层施工,摊铺砂砾料无粗细料分离现象。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并且在压实好的层次上进行下一曾的填筑时,应采用推进、整平、进料的方式填筑。不允许运输车辆进入到碾压好的层面上;
⑤严格检查压实度,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四、公路防护和排水施工标准和质量措施
1、如何预防砌石防护工程中强面不平,线形不畅?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砌石防护工程出现强面不平整,线形不顺畅,表面粗糙凸凹不平。
(2)原因分析
①放线不准,挂线不牢,疏于检查;
②标准杆间距过大;
③未按规范施工,石料采集不当;
(3)预防措施
①认真放样,立牢标准杆,挂线稳定,有专人全天候负责检查标准杆牢固情况;
②根据工程情况,确定恰当的标准杆距离,特别注意小半径弯道处的标准杆距,以防出现折角等问题;
③把好材料关,选用好的石料,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石质坚硬,镶面石要平整,尺寸较大者要适当调整;块石厚度在20~30cm之间,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平整,镶面石加以必要的修整,使表面平整规则;
④每位砌石工配备一把2m长直尺,随砌筑随检查,保证大面平整度不超限。
2、如何预防砌石防护工程中勾缝脱落,勾缝不美观?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砌石防护工程出现勾缝脱落,勾缝不协调,不美观。
(2)原因分析
①勾缝前缝间湿润不足;
②勾缝未嵌入一定深度;
③砂浆强度不足,养生不良;
④勾缝过宽过厚,相邻构造物勾缝不一致,不协调。
(3)预防措施
①认真清理砌筑缝,并在勾缝前湿润砌筑缝;
②勾缝砂浆要嵌入砌缝内2cm以上,缝面平整、缝内密实;
③勾缝要及时压面修整,勾缝砂浆要采用砂浆机拌合,计量准确,要采用覆盖并洒水养生;
④片石缝勾自然缝(通常称为云彩缝或虎皮缝),个别拐角过处可用假缝,一般缝宽不超过4cm,块石缝宽一般不超过3cm,缝厚一般1.0~1.5cm为宜,块石砌筑质量较好适宜采用凹缝。
3、如何预防砌筑不严谨,产生通缝?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砌石工程上下层间产生纵向通缝。
(2)原因分析
①材料选择不当;
②砌筑不严谨。
(3)预防措施
①选择符合规定的石料进行砌筑,较大石料要适当进行修整;
②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找平,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0mm。块石应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一致,要丁顺相间或两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0m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少于80mm。
4、如何预防重力式挡土墙滑移?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重力式抗滑挡墙应受力过大产生推移。
(2)原因分析
挡墙截面不合适,位置不恰当。
(3)预防措施
设计时充分考虑抗滑挡墙的受力特点。抗滑挡墙所受的是滑坡推力,比一般挡墙按库仑或兰金理论计算的土压力大得多,滑坡推力作用在抗滑挡墙的方向平行于紧埃墙背的一段较长的滑动面,与墙背形状、倾角和粗糙情况无关,滑坡推力在墙背的分布图近似于矩形,合力作用点比一般挡墙所受土压力作用点高。
滑坡推力大,作用点高,应严格对土体压实。抗滑挡土墙要采用胸坡平缓、矮而宽的形式,胸坡一般用1:0.3~1:0.5甚至1:0.75~1:1。挡墙设置位置,中小型滑坡一般设置于滑坡前缘,滑坡中下部有稳定岩层锁口者,设于锁口处。滑坡如为多级滑动或总推力太大,要采用多级支挡方案。
5、砌石护坡发生鼓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1)质量问题及原因
砌石护坡表面不平整,发生鼓胀。
(2)原因分析
砌石工程坡度较陡,内部土体压实很重要,压实达不到要求,遇水产生移动拥挤鼓胀;干砌石料咬扣不紧,产生移动拥挤鼓胀。
(3)预防措施
路基施工中,保证土体边坡内的严格压实,保证边坡坡度。砌体施工中,浆砌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密实,干砌咬扣必须紧密、错缝,严格通缝叠砌和浮塞。砌体顶部要做好排水系统,严防雨水等渗入砌体下。根据需要和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泄水孔。
6、如何保证边沟排水通畅?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边沟排水不畅。
(2)原因分析
边沟坡度小,断面小,边沟堵塞。
(3)预防措施
在边沟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坡度和宽度施工,防止因断面不足引起的排水不畅。当边坡坡度无法满足排水要求时,可采用砂浆抹面等措施,减少水流阻力。
对边沟要加强养护,及时清理杂草等障碍物,边沟涵涵底标高要满足设计要求。
加强路政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将各种垃圾倾倒进边沟内。
7、浆砌边沟渗水原因及处理措施是什么?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浆砌边沟渗水。
(2)原因分析
砌筑质量差,勾缝脱落,抹面开裂,边沟断面不整齐。
(3)预防措施
在浆砌边沟施工中,浆砌片石工程所用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试验规定,砌体咬扣紧密,前方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脱落。要加强养生,防止砂浆与石料分离产生孔隙。边沟断面要开挖整齐,基底没有松散、洞穴。
(4)处理措施
若已发生渗水时,可进行砂浆抹面,抹面应平整光滑。抹面厚度以2cm为宜,要加强养生,防止抹面开裂。
8、如何预防砌石工程中泄水孔排水不畅?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砌石防护工程墙后排水不畅
(2)原因分析
泄水孔堵塞
(3)预防措施
泄水孔应向墙面倾斜3%-5%,可在挡墙内埋入直径为5-10cm的塑料圆管作为泄水孔,在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夯实。在进水口周围,要覆盖具有反虑作用的粗颗粒材料,在近墙身及身后粒径由大到小覆盖。泄水孔为砌石孔时,在背后回填前应逐一检查,对孔内杂物及多余砂浆等进行清理,以保证泄水不会造成向墙内渗透。泄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或高出常水位0.3m。
9、山区施工中,挖方坡脚渗水如何排除?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坍塌和滑移。
(2)原因分析
山体中存在裂隙水。
(3)处理措施
山区公路施工中,挖方坡脚渗水,为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可在地面下设置渗沟。渗沟尽量靠近路基,尽量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沟宽不宜小于0.6m,一般间隔100~300m,设横向排水管将水排走。渗沟迎水面一侧设反滤层,背水面一侧设隔离层。
填石渗沟最小纵坡不小于1%,管式及洞式不小于0.5%,管式渗沟水泥混凝土圆管直径不小于20cm,带孔塑料管直径8~15cm,渗水孔径1.5~2.0cm,管壁用渗水土工织物形成反滤层。
10、如何预防盲沟堵塞?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盲沟堵塞,排水不畅。
(2)原因分析
施工方法欠妥,材料控制不严。
(3)预防措施
盲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盲沟所用各类材料应洁净、无杂质,含泥量应小于2%;
②各层的填料要求层次分明、填筑密实;
③盲沟施工时,当日下管填料要一次完成,盲沟长时要分段施工;
④渗水管盲沟,渗水管基座要用混凝土浇筑,并与渗水管密贴,纵坡不小于0.5%,纵坡均匀无反向坡;
⑤填石盲沟颗粒均匀无杂物,纵坡不小于1%;
⑥渗水管盲沟施工完毕,要将管内砂浆残渣、杂物清除干净;
⑦盲沟进水口要设反滤层。
11、排水垫层如何才能满足透水和反滤要求?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排水垫层达不到透水及反滤要求,效果不明显。
(2)原因分析
材料级配不合理。
(3)预防措施
①为满足透水要求,垫层宜选用开级配集料,集料在筛分通过率为15%时的粒径不小于路基土在通过率为15%时的粒径的5倍。
②为满足反滤要求,选用开级配集料(砂或砂砾石),集料在筛分通过率为15%时的粒径不大于路基土在通过率为85%时的粒径的5倍,集料在筛分通过率为50%时的粒径不大于路基土在通过率为50%时的粒径的25倍。集料的不均匀系数不大于20(筛分通过率为60%的粒径与通过率为10%的粒径的比值)。
12、截水沟在坡面凹处时应如何处理?
(1)质量问题及措施
截水沟排水不畅或溢水。
(2)原因分析
截水沟在坡面凹处。
(3)预防措施
截水沟施工时,如遇坡面凹处,应尽量绕避,必须设在坡面凹处时,应将凹处按填方要求分层填筑、压实,直至填平,然后再开挖截水沟。
13、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透水性隔离层如何防止淤塞?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隔离层淤塞。
(2)原因分析
构造不合理。
(3)预防措施
透水性隔离层的底部应高出地表积水位20cm以上,隔离层厚度一般为20cm,用碎石、粗砾等铺成。为防淤塞,可在其上、下反铺草皮或土工布织物,隔离层上、下面设3%~4%的横坡以利排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