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剖析呢?

商业与经济
大学生就业难十大原因揭秘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
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中 80%是青年人,多数属应届及往届大学毕业生,我们从2000年开始,每年对2000名大学生和1000家企业进行二次跟踪调查,在分析中感到造成就业难有七大成因。
一、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沈阳地区 1990年至2004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上海, 2003年高校中60%的本科生在机械类、电工类、土建类、经济学类和管理工程类等10个专业,而生物制药、城市发展、现代物流、汽车与成套设备、新材料、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大量人才缺口,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又跟不上。紧缺的13大类101个职业岗位需大于供。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农业人才需求错位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的最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 0.023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而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的达45%&65%。(2003年底统计)
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调整结构性矛盾,政府要在就业政策制定、就业环境创造、缩小经济区域差距之外,教育本身也是核心所在。解决这个问题,也要从&三教&(教材、教学、教师)入手,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从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高校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师资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二、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 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 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在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不如应届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上过时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鉴别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哪些是当今世界前沿知识),敢于抛弃知识(筛掉过时知识、垃圾知识),善于转化知识(把握知识点,形成量到质的转变),用智慧统帅知识才能在现实社会中靠自己的实力生活,用自己的能力赢得胜利。
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就业率在统计过程中,应多元化确定其概念,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以市场化视角来认识,并鼓励支持多元化就业。如:非单位就业、非组织就业、隐形就业,随着产权多元化、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评价大学生就业的指标体系也应不断创新和完善,改变培养与就业信息对不称的统计方法。
三、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状况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 D&E&Super)讲:&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是人生自青春期到退休所有有酬给或无酬给职位的综合;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中国也有俗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图3)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反思-1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大 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分析,为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和新视角,尝试提出解决中国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路,以便为相关...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大学生 “就业难”的问题已日趋严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解决途...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_自我管理与提升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首先 第二 第三 1.75 米以上” 。这样的岗位和...
“高不成,低不就” ,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 ...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 加,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及分析_社会民生_生活休闲。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及分析 山东艺术学院 张学星 摘要: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带有战略性的民生问题。 分析目前大学...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剖析【摘要】据统计,200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现在知识化的时代,...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得茫然无措,对自己...
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第一章 2010 年大学生就业现状...而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有的毕业生采取了&先就业后择业...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 有过四分之...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抢饭碗”现象,受金融危机影响,这些现象尤为明显 ...三?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对当前严峻的...
起了“啃老族”或是“校 漂族”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会议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的形势和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温家宝总理说:他最担心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
  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这一次,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专题部署,会议出台七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帮扶力度之大也是第一次。
政府表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另一方面,大学生们的心态也已相当务实,“先择业后就业”,薪酬预期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零工资”求职现象。那么,就业为何还这难呢?
  推荐文章:[][]
国务院常务会议7项措施做好大学生就业
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北航校长李未说,现在学校想了一个办法:北航年度经费超过十个亿,能不能让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两三年内,采取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留在学校,一方面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减少对社会负担和压力。如果允许,至少能够留下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毕业生。现在有一个问题,财政部需要同意学校用年度经费雇佣毕业生,并给他们入社会保险。
  但这终归是特殊时期的缓解之策,而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之策。因为其一,学校所能雇用的毕业生毕竟有限,不可能每年都能留下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其二,即便能留在学校暂时工作,两三年后他们依然要走向社会,到时会不会与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抢饭碗,还是个问号。所以让学校从年度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创造就业机会的做法
媒体上都在说今年找工作很难,可究竟有多难,这里面有多少委屈和苦楚,又有多少直面金融危机的勇气和责任,局外人并不清楚。希望借助网络,让大学生们晒晒自己的感受,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他们… []
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五年选聘十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2002年左右,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颠覆了大学生三个字的传统定义。相当一批毕业生在同辈们拼命留在城市的潮流中,却逆向走进乡村。… []
   到2005年为止,中国在校的大学生数量达到2300万,绝对人数全球第一,但是别忘了我们的总人口也是全球第一,按照每万人大学生数量的标准来看,美国为520人,加拿大为580人,韩国为571人,而中国仅为120人。
很明显,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去甚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完成现代化进程,希望仍只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
   20%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下调薪酬期望值,其中本科毕业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因为这一群体离“寒潮”最近,而且他们对薪酬期望值的跨度和弹性也较大。更多学生持“随机应变”态度,约占60%。他们表示,将在求职中努力寻求薪资、福利、发展机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硕士生主要表现出两种就业意愿:一部分热门专业、掌握高新技术的学生…
  在昨天招聘现场,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招聘家政护理师、经理人的现场也一直是应聘者络绎不绝。该家政服务公司的现场负责人称,“很多人看不起做保姆的,但我们觉得它是一项可以做大的产业,相信选择的同学自己也会考虑这个。”前来应聘的女生小张也表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己愿意试一试当作积累经验。
  给愿意到基层、艰苦地方去的毕业生以薪酬和生活补贴,算是有效方法之一。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基层、去农村,就因为那里不仅艰苦,而且待遇太低、太落后。“基层工作并没有什么,关键社会不公平,越是艰苦的地方待遇应该越好才对啊,可事实上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没有发展。”一位湖南网友如是说。河南一位大学生村官则现身说法:“在基层工作…
  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就不止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
由于我们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而这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金融危机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从长远来说,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解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
  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白领”岗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源向公权机构过度集中,市场相对失衡扭曲、发育滞后,使得原本应该成为最大就业领域的市场企业,反倒成为大学生退居其次的就业选择。年复一年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即是明证。
  要应对大学生就业紧张的严峻局面,除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等急务之外,也应从长计议,改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这些结构性因素。高等教育是嵌入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无论是全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供求反映,还是作为高等教育输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都不能仅仅在高教系统内部单独求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为什么我们经济增长10%还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制造业上而长期忽视服务业,使得我们国家的服务业在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中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我们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40%,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连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中国的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有50%。服务业长期的落后和政府的管制有着长期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难,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经济危机的影响
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脱节
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转变
中国产业结构的原因
你觉得本专题如何
很好,会继续关注腾讯今日话题
还可以,看后有一些收获
无聊,浪费我的时间
很烂,看后就想痛扁编辑
对本专题批评、指正、交流――
或直接发邮件到下面地址给责任编辑
本期责编:张谦
Tel:010―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对一切侵犯版权的行为,腾讯网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方面,要应对大学生就业紧张的严峻局面,除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等急务之外,也应从长计议,改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这些结构性因素。
一项本意为对付无良富人的举动,为何却让穷人很受罪呢?
险资入侵资本市场,站在各大公司门前,是符合市场逻辑的。
杀人这件事,不必追求效率。
出品:  本期责编: 张谦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援自“福达教育”微信号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 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幅减少、就业紧张。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脸上有光。然而,随着近几年这些大城市为解决“大城市病”而推出的控制人口规模等政策,毕业后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其实,这种状况在去年毕业季时就已经有明显的倾向。2015年年初,不少签约央企国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网上发声,称自己因“超龄”被告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面临解约。去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一组数据曾引起舆论哗然。数据显示,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接连3年突破50%。当然,这其中有学生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企以及其他生活成本昂贵等原因自动放弃在北京就业等因素,但北京日益收紧的人口政策也是毕业生选择离开北京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来,大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落户以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意图也愈发明显。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提前是“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就业难缓解渠道:应届生创业成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6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今年创业应届生占1.3%。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高校学子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2007年这一数值为1.2%,至2014年,该数值已翻倍增长至2.9%。其中,餐饮行业、零售、个体服务业等行业已经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最集中的行业,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创业所占的比例。报告认为,“成本低是重要原因,互联网背景下很多传统行业也都借助了互联网的因素”。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图通过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建立有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创新,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与此同时,各高校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举措和休学创业的规定也逐步落实。日前,清华大学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修订方案,展现出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研究生创业,可以停学三年。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与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十倍的差距。就业难根源:经济下行的压力,集中在传统和能源行业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恰逢史上数量最庞大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这一就业季,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创下1990年以来的25年新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28个季度的新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013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140万至160万人。按照这样的测算,今年若解决掉1500万人的新增年轻人就业,需要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要高于7.2%。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说:“这个时候再遇上765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总计1500万的青年就业人员,肯定是最难就业季。”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关于高就业率:水分很大就业率真的说明问题吗?似乎成了定律,最近10年来,每年的毕业季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但与此同时,各类就业率数据则描绘出一幅乐观美好的毕业生就业图景。今年还没到应届生毕业离校之时,已有不少学校已经晒出了近百的就业率,这不禁让人疑惑,最难就业季是不是只是媒体的“噱头”?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认为,高就业率本身值得揣度。他说:“一部分就业率通过研究生考试来解决,还有一部分是虚假就业证明,有些学校强行要求学生签三方协议,这种水分是存在的。再一个,毕业半年就业率能到90%以上,多是赶上了下一届学生的就业季。”“应届生就业怎么样,光拿就业合同和三方协定来统计肯定不准确,但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特别是在毕业的一年以后,有隐性失业,也有隐形就业,我们对应届生就业率的跟踪统计很难进行,想要更准确反映就业情况,对毕业生的跟踪统计还是要建立起来。”即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如各方数据展现的那么高,市场提供的工作也通常远不能满足这些意气风发的毕业生们的**。在张冀看来,单一的就业率无法还原就业情况。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作肯定能找着,关键在工作是否与毕业生学业水平和能力相匹配。就业好坏是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半年一年后的离职率、专业相关性等等。”&【国家很关注:大学生就业难】****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总理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专访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任占忠记者:就业竞争加剧,您怎么看待今年的就业情况,您认为哪些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任占忠: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作为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他是会受到影响的。但换个角度来看受到影响的实际上是一部分人,有相当一些人影响并不大。就业压力或是就业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会有的。即使在过去高度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下,有一些学生就业也难。我觉得应该确立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无论总体就业多难,但是有实力的毕业生也能找到工作,或者创业。任占忠: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因素是定位。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太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却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小编片外语,说的不赖)个人将来的发展并不是由现在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测评就决定了今后一生。有少部分人从小确定自己的方向,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取得成功,这不是多数,多数人实际上他是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也能取得成功。这部分实际上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指导方面,过早的给学生一个具体职业,这既有有利的方面,但是不利的方面实际往往会大于有利的方面。所以说在这方面,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的发展没有必要过早的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具体职业上,找一个唯一的适合我的职业,这是一种误导,是一种误区,不能对学生这么来引导。什么叫就某一个具体职业最适合你,在当今职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尽快提升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在职业规划课当中,也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这定位的问题是很关键的,我们学生客观地对待外边的环境,客观地对待自己未来的发展,必须得让事实来表明学生的发展,不像我们课堂上书本上所讲的。在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好多事儿,即使我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但是到了具体工作当中,你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的加班加点儿的工作,工资不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情不喜欢,如果你对这些事情做不好,你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你就堵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功它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实际上,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这个阶段它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工作当中,有时候人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我对这件事情可能觉得兴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是你做一段时间以后,你自己用心在做事,认真在琢磨事,当他把工作努力地干好以后,觉得领导对他是比较满意,同事的关系也处的比较融洽,他的事又有点小成就,这样的话,他就由没兴趣就变成有兴趣了。实际上兴趣它是养成培养起来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这个兴趣点来决定人的一生的发展目标,这种就忽略了人的动态的变化,就把人的这种适应万物的能力,这个重要因素给忽略了。任占忠:再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我觉得是能力。任占忠:第二个因素是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孔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愁的是你没有从事这个职位的能力。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能力。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纲要”当中就是这么提出来的,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所以说能力是很关键的。任占忠:第三个因素是心态。心态主要反映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我们学生到一个单位去面试,去那聊天时发现面试者有北大的有清华的,都是知名高校,而他是独立学院的,这样他的心理上就会败下阵来,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实际上有时候这种求职环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面试成败的。再者,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一些问题,经常会遇到自己不会答或是答不好的问题出现,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他怕答错了对方就否定他了,整个的思维情绪可能就乱了,这些时候心态心理也直接影响他的求职面试结果。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任占忠:对于就业也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如简历的书面表达等等。定位、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像面试,求职心态及求职方法等等是在校期间需要锻炼学**的,要在实战当中多锻炼,在课堂上有些东西是学**实践不到的。多从实践实战中取得经验,同时要学会总结。记者:您怎么看待企业、高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各方该作何努力去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任占忠:从这三方面来说,我们应该从供需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上帝,它是用人的,是买方,学校、学生属于供方。所以在无论企业提出了什么条件,我们学生都要端正好心态。学校要从企业用人的基本点方面来思考问题,我怎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我们去年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家在问题关注点上存在着错位。我们曾经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关注度的排序上,企业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第一位是学**能力,第二是责任感、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结果把责任意识、责任感降到了第八位。这就明显的存在错位,这样学生在面试环节和工作当中就会暴露出不适应的矛盾,企业关心的你却不加关注,那么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矛盾,做事浮躁,应付了事等等。我们必须得解决这些认识上的错位问题。还比如现在的很多学生对外语水平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并非把英语看的很重,有些职位是不需要那么专业的水平,那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精力投放在这个方面,到单位以后却发现用不到,这也是错位的表现。记者: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您觉得就业前该考虑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成功就业呢?任占忠:我觉得一是把自己找工作定位的问题好好考虑考虑,首先是考虑一下是跟专业比较接近的,还是远离专业的。因为远离专业它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学生的竞争能力除了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实践活动。在和岗位契合度上要考虑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把这种专业的知识作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考虑进去比较现实一点。另外一点是在定位上,我觉得定位不能太具体,就是说只要从大的方向上基本吻合就可以了,不要局限在某一个职业点上。很多学生在求职时候把自己的定位设置了条条框框,这样就把自己给局限住了。比如的学生可能从小、从家庭、环境、从个人角度想想做某一件事,比如想当医生或者律师,那么在这方面,你如果已经思考很久了,或者从家庭各方面环境都是让你这样,那么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只要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基本就业方向的单位及岗位,那不妨可以考虑签约,然后在工作当中来继续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工作当中来继续锻炼和培养自己。我觉得这样的话比较现实,千万不要去寻找唯一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把思路拓宽一点,求职面就会很广泛了。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