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学生各国对志愿军的评价者论文

义工与大学生
学生姓名:苏玉婷
专业班级:英语专业本科三班
指导教师:胡珊
义工与大学生成长
一、何为义工
近些年来,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关注不断加强。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北京奥运会等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展示了志愿者无私博爱的精神。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他们对社会的爱与责任感。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始蓬勃发展大学已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作为社会的高素质群体,他们充满活力与激情处处可见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忙碌的身影,学生干部更是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在我看来志愿者和义工是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而已。社会多元化的发发展必将产生多元化的需求。义工是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
什么是义工?义工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本质是服务社会,核心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义工的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义工服务的发展程度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义工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义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的人和人群。做义工不仅仅是义务劳动,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寻找生命价值的工作。
义务工作是一种表达爱心、关怀、分享的积极行动。在人人平等参与地原则下,互相引发潜能,挥所长及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共同贡献社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协助反映社会问题及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丰富人力资源,协助加强及改善服务的质素。义工可作桥梁,协助加强福利机构与社区的沟通。
义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服务对象来说,义工时关怀者、分享者、协助者、资源的提供者;对服务机构来说,义工是伙伴、桥梁、服务的执行者及开拓者;对社区及社会来说,义工时社区的建设者、社会者、策动者和改进者。
二、大学生对义工的看法
大学生对义工活动的看法,统计结果如下:有11.6%的同学认为没有意义,打发时间,有23.3%的同学认为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有23.3%的同学认为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方式提倡公益,有41.9%的同学认为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机制。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从事义工活动是有意义的,如锻炼个人能力、
体现社会责任感等等。所以从事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价
值,主要体现在:
1、提升个人精神境界
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关并
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
单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
活动当中得到体现,从中学会自觉地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精神境
界得到升华。
2、充实业余时间,丰富个人经历
青年志愿者利用空暇余时间,参与不同形式的、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工作和活
动;在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可认识更多的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年龄
的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彼此可以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了自己的社
交生活圈子,亦可以让自己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同时,志愿者更可通过
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和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和事,加深对
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必定有帮助
3、提供学习机会。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增加个人的课外知识,服务时可接触未
知的事物,学习未知的东西。此外,除了可以帮助他人,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
协调、交际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还可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
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利于价值观的改变,使个人能充分认识如何发挥自身
的价值。掌握协同工作的方法,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和解决冲突的办法。此外,
志愿者将参与志愿活动时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可用来解
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精
4、促进自身发展
在开展志愿者各项活动过程中,志愿者可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
不足,并可以善加利用,取长补短,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但这一点往往被部分青
年志愿者所忽视或错误理解,更有一部分青年志愿者抱着错误的心态和认识,对
于志愿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或抱有过多的功利主义,从而影响了志愿
工作的开展及顺利进行,也影响着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延续,更影响了志愿者事业的良性的发展,使青年志愿者自身和志愿服务活动均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 青志活动对于志愿者的价值意义主要通过培训、服务、交流、管理等活动去实现,必须加以重视,使得志愿者在整个青志活动过程中,有付出也有收获。
三、义工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义工活动普遍来说是持积极态度的。有80%的同学表示愿意积极参与义工活动,72% 的同学有这方面的经历.参加的活动有很多类型,服务弱势群体、支农支教、公益宣传服务、爱心捐助、大型赛会活动服务、环保宣传等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义工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无法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较。在义工发展取得 大进步的同时,这里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对义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资料与调查结果显示,义工现状存在下列问题:
1、服务缺乏专业性,随意性较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社会群体,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比较令人满意。但涉及到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时,大学生一般很难满足服务需要。某些活动需要具备专业素质才能保证质量,如看望安抚老人服务。调查中参与过此类活动的学生约占25%,是参与人员比较多的服务之一。它需要具备有关老人方面的专业技能。提供服务过程中许多志愿者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在为老人们做心理辅导、身心健康、心理机能等方面的评估时,他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同学去照顾老人时,只好陪老人坐着,与老人沟通也有困难
2、很多同学在开展服务时并没有考虑服务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以至于不能进行良好的服务。对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除此之外,一些组织招收志愿者也比较随意,有的只是进行简单的面试,并没有专业能力要求;有的虽然进行相关培训但不够系统。一般服务时间不固定,主要集中在2~4小时。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也不固定,缺乏连续性。
3、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主要是出于自愿,但是在志愿服务中的各项权利保障还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提供。例如提供安全保障,相关的服务证明,补贴基本费用
4、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然而其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对志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热门搜索:           
>>查看论文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
更新日期:
| 点击:次 |
  摘 要: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不但有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提高道德等方面的素养。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及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社区服务 思考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志愿者社区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及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指依据个人的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面向特殊困难家庭和居民开展服务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社区服务是拓展社会实践的载体,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实施对弱势人群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可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互助关怀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强化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可以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锻炼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同时,在为他人服务时,大学生也能获得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机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更易于成为较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但推动了社区建设,而且是社区建设成果最突出的表现,因为正是志愿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建设和谐社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确实解决了社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一种非利己的,有利于社会团结、社会和谐的奉献行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给予社区居民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从全新的视角为公民确立了服务他人、服务公益的价值理念和实践途径。同时,大学生进入社区也给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注入了活力和新鲜的血液。
  (三)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志愿服务能够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致力于服务弱势群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作出积极贡献。“志愿人员的工作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为人们之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机会,促进社会融合”(丁元竹,2005)。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架起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的桥梁。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内容单一,活动主体的自我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没有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机会,活动范围局限在学校及周边地区,活动辐射面比较窄。
  其次,志愿工作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服务性工作上。志愿者很难在活动中找到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随着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不断加大,许多经济组织也看准了社区服务的巨大潜力与潜在的回报,民政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等参与社区服务内容的也日益增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他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有较大的投入,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受经费的限制,只能停留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等传统内容上,比如,组织去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清洁社区环境等,服务内容单一,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后,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志愿者流失现象。
  (二)服务方式落后,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
  整个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工作目前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大多还停留在基本的服务手段上。从单一社区来看,大学生志愿服务力量相对集中,但从整体来看则显得较为分散。同时,由于缺乏技术手段的支持,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零散无序,分割封闭,服务方式较为落后。
  另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都是在一些重大纪念日或节日开展服务,比如每年的三月份“志愿者月”轰轰烈烈地搞一下,出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考虑再搞一下,其他时间就偃旗息鼓了,志愿服务出现“一阵风”的现象,连续性较差,工作缺少持久性。虽然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空间很大,但有关组织机制也存在问题,如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走过场,缺乏长效机制。再者,大学生志愿服务不能很好地切合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需求。因此,往往会出现志愿服务工作衔接不好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服务动力不足,缺乏评价体质和社会支持。
  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调动志愿者行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它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作为支撑。然而,大部分高校志愿者尚缺乏一套专门的志愿者评定机制,还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评定标准。另外,虽然有的学校有志愿者的评选活动,但学生对“优秀志愿者”这样的称号并不是特别重视;志愿活动与就业、优秀学生干部的选拔、学生入党推荐不挂钩;学校对志愿者行为的鼓励和志愿者文化的培育措施还不到位,这些都是学生缺乏社区志愿服务的动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基本是从共青团工作和社会实践角度来组织开展的,地方政府或其他社会单位的支持还不够。开展的社区志愿活动一般是由学校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企业对志愿活动的资助也不明显,偶尔有也是处于自身的广告效应,并且资助力度非常小。社会大众,尤其是新闻媒体没有对志愿服务活动作深入报道,使得社区居民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行为不能理解。
  三、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校社联动,共建志愿文化,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意识。
  学校应主动与社区加强沟通联系,建立良性互动,共建志愿文化,架起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的桥梁。学校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更高层次需要。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与社区管理部门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赛、安全、消防、健康等各类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深入融合,丰富学校学生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层次,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意识。
  (二)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志愿者服务是一种无偿的、无私的奉献,但这并不是说对志愿服务者不应该有任何回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必须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对踏踏实实参与服务、卓有成效的个人和集体要及时进行表彰。如高校和社区可考虑每年进行一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考核、评比,引导优秀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志愿活动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对志愿者服务的回报主要不是直接的物质回报,而是多种形式的综合性、间接性和长期性回报。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为社会与他人提供服务,其目的就不是为了物质激励。但是,社会给予的精神激励、荣誉激励能够使志愿者感受到奉献社会的满足感,参与社会的学习机会,以及一种被人需要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因此,适当地表彰对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但具有非常大的激励效应,而且是社会对志愿服务行动的一种肯定。
  (三)创新内容,创建服务品牌,形成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体系。
  要根据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需要,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体现三个“结合”,即与专业相结合,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与项目相结合,在运行模式上进行创新。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服务项目,并为每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服务计划,以尽可能充分发掘高校内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创建服务品牌,建立项目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活动,从而实现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见图1)。
  图1 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模式图
  搞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校学生的奉献意识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工作,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培养志愿服务人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夏辛萍,胡莹.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及其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贺红霞.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3]罗峰.社区志愿活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06,(01).
  [4]罗国忠.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教育浅探[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3).
  [5]王静.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出自:http://www.1k2k.net/gaodengjiaoyu/16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看看论文网 版权所有高校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公共管理硕士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标签:
高校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第5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四章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研究任务基本完成,文章通过比较研究和建议,勾勒出作者想要研究的激励视角下的大学生生志愿者管理模型。
  5.1 研究结论。
  文章希望将激励理念融入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设计中,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建议将志愿服务纳入教学实践计划,建议完善大学生志愿活动后的认证工作,进一步强调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系统的重要性,还希望引入科学的志愿服务退出机制,这样实现志愿者内部管理环境的优化;文章建议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力度,开展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德育合作、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表彰制度、培育健康高效、科学持久的组织文化、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支持平台等手段,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系统内部的志愿精神培育;文章还强调要优化社会环境,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法律保障,给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充分的社会关注和认可,加强大学生志愿活动必要的资金扶持,实现管理系统外部环境优化,营造出激励大学生踊跃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良好外界氛围。
  总之,通过上述三方面举措,完善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激励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保障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时的基本权益,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5.2 研究展望。
  志愿服务是我国青年参与最广的群众性公益活动,利用自己的时间、技术、资源,传递正能量,为他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通知,也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提高。
  本文只是从志愿者管理制度完善、志愿精神培育和社会志愿环境优化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文章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且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完善途径远不止这三个,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完善途径和发展趋势,将是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S].北京,2013.
  [2] 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3] 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 任剑涛。道德理想。组织力量与志愿行动[M].开放时代,2001(11)。
  [5] 郑朝静。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韩淼。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
  [8] 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9]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0] 谭建光。志愿中国:亲历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 郑传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3] 王琦琦。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14] 梁春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科学,2011(1) .
  [15] 羊晓莹。浅谈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问题[J].科教文汇,2010(5)。
  [16] 吴信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7] 江汛清。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
  [18] 余逸群。论青年志愿者行动与精神[J].青年探索,2003 (1)。
  [19] 张耀灿。关于弘扬志愿精神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
  [20] 丁元竹。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的精髓[J].人民论坛,2008(15) .
  [21] 董瑞丰。走向人的全面发展[J].嘹望,2008(50) .
  [22] 余蓝。大学生志愿文化及其德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9(7)。
  [23] 陈雷。论志愿者工作队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J].江淮论坛,2011(4)。
  [24] 傅辰渊。关于志愿者保障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8(10) .
  [25] 冯友梅。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
  [26] 敬菊华等。新时期高效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6(8) .
  [27] 胡德平。志愿失灵:组织理念视角的分析与治理[J].理念与现代化,2007(2) .
  [28] 袁亮。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J].学习月刊,2007(2)。
  [29] 蒋新红。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11(14)。
  [30] 陶倩、刘云海。志愿精神的德性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2008(1) .
  [31] 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青年研究,2003(1) .
  [32] 杨恕。美国志愿者运动述评[J].国际论坛,2002(1) .
  [33] 黄志坚、张丽霞。中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比较[J].青年探索,2000(3)。
  [34] 王亚科。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6) .
  [35] 刘珊。高校志愿服务的动机、类型及问题[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59. .
  [36] 吴鲁平。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结构[J].青年研究,2007(5) .
  [37] 罗数明,杨春华。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哲学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42.
  [38] 桑运川。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6(3):27~28.
  [39] 许慧霞。浅析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1~84
  [40] 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70~72.
  [41] 赵爱燕。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42] 缪仲妮。论我国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完善[J].南京社会科学,2006(7):92~94.
  [43] 陈兆平、温江。社区志愿服务引入科学退出机制[N]. 成都日报, 2007.6.
  [44] 马思宇。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4.
  [45] 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1)
  [46] 曹殊。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要满足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J] .中国高校研究,2001(7) .
  [47] 北京志愿者协会。丰碑:志愿者的&二次方&效应[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
  [48] 习近平:青年一代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N].新华社,.
  [49] 温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关于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探讨[N],2007.4.
  [50] Cuskeuy,Harrington.Volunteers and Leisure:evidence of marginal and careervoluntarism in sport.World Leisure and ecreation,1997(3):11-18.
  [51] Parker.Volunteering-altruism,markets,causes and leisure.World Leisure andRecreation,1997(3):4-5.
  [52] Sharon Kemp. The Hidden Workforce: Volunteers' Learning in the Olympics. School of Management,2002(6)。
  [53] Ancona D G, Nadler D A. Top Hats and Executive Tales:Designing the Senior Team. Sloan Management Revies,1989(1)。
  对志愿者管理的兴趣让我选择了这个题目,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导师金胜勇教授不断鼓励、帮助我,本文从选题到大纲再到论文内容、细节的推敲都经过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在此,我向金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
  金老师不仅在治学上严谨求真、实事求是,教给我做学问的方法,在为人处事方面也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教导!再次衷心地感谢金老师!
  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河北大学 MPA 中心的老师以及在河大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几年来的教导和关怀,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
  在公共管理硕士学习过程中,我还得到了 MPA 中心谷彦芳老师、武晨静同学、李庄园同学和孙媛萌同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感谢河北大学 2010 级 MPA 班的同学们,很荣幸有和你们一起的同窗时光。感谢我的同事张春霞,感谢她在论文英文翻译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感谢文中所有被引用文献的作者,没有这些专家、学者的成果和心血的铺垫,本论文将难以顺利完成!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3篇_心得体会范文
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3篇
学习啦【心得体会范文】 编辑:刘园
  志愿者在现代社会的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志愿者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范文1:
  在高中的时候,有听说过&志愿者&这个名词,但对它真正的含义并不是很理解。进入大学以后,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各个高校都有志愿者这个队伍。大一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到志愿者那儿报名参加,有点儿遗憾。随着对志愿者的深入了解,我对自己说,怎们样也得在大学四年当一下志愿者,为社会服务。于是,在大一开学初,我就去报了名。
  我知道志愿者所表述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志愿者所做的,其实会在我们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志愿者好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志愿者就是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它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与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
  志愿者所传递的那份爱心,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它提供了社交和互助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我们系志愿队每周四下午都会利用没上课的时间去看望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帮她整理整理东西,打打水,聊聊天等。这一次,我也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来到前进社区一幢居民楼,打开一扇大门,走了进来,我跟着熟门熟路的领队走了进去。领队敲响老人的门,过了好一会儿都没人应门,我们怕老人出现什么问题,就在门外一直喊,过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了脚步声。那扇我期待已久的小门终于打开了,出来一位走路蹒跚的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年纪已经很大了,不过,令人比欣慰的是老人看过去身体还算,不过可能是每个老人都会有的,就是耳朵很不好使,所以刚才一直没听到我们的敲门声。领队给我们分了工,老人忙着挪出几张椅子过来,打算给我每个剩余的人坐,她拉住我们的手,示意我们坐下。她似乎有好多好多话要跟我们述说,她似乎特别喜欢我们,给我的感觉是她好像每周都在盼望我们每个人的到来。
  老人拉着我们的手滔滔不绝地述说开来。她讲了她的生活,她的家庭。从谈话中我模糊地知道老人在这六十年里,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她的儿女抛弃了她,她住的房间还是政府借给他的,每月靠的是政府给予的补贴来维持生计的。老人一直在不停的表达着对我们的感谢,她说要不是我们,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我知道老人最需要的还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帮助,老人很孤单,需要有一个倾听的对象,能够听听她的心里话、能听听她的唠叨、听听她述说生活上的一些琐碎的事情,这样她就非常满足了。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老人都是非常高兴的,除了谈到她的家庭。
  倾听是心灵之花,倾听能折射出纯洁的热情的光芒。倾听时一缕清风,它能吹撒笼罩在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时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
  所以,当我么在倾听老人的述说的过程中,老人多她的孤单找到了一种寄托,有了生活下来的力量。衷心地祝福老人健健康康的,我们一届届的大学生志愿者给她带去欢乐。
  这是我对这次活动最大的感触。我也相信,我们每个人肯迈出一小步,我发现,志愿者所有的精神就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的手中传递,同时也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范文2:
  广西十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于这个寒假进行了。
  1月24号我们全体志愿者在乡政府参加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供活动的相关培训,同时就志愿者服务工作对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会议上提出了:
  (1)履行志愿者服务的承诺;
  (2)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3)自愿者要维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从会上我得知了:志愿者服务是通过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的特征。
  会议结束后,当天下午,我们团53个成员随着乡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各自不一的拿着扫把,铁铲在街上进行大扫除,为乡里做着有意义的事,看着我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我感到欣慰,看到了团队的努力成果,我们好高兴!
  次日我们分好组,进行了采访任务,我被分到了第十七组,主要任务是采访乡镇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可是就我们乡镇比较贫穷,唯一有的是农村信用社,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团长就另外安排我跟其他组进行合作去采访,
  1月26,我们按正常来到乡政府,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政府工作人员挂灯笼,挂彩旗迎新春,一切工作都是那么顺心。同时还有任务是未能完成采访的,继续在这几天进行采访。
  到了1月30号,乡里举办了文艺演出和政策宣讲活动,白天我们在跟工作人员布置舞台现场,到了晚上七点,我们准时参加了晚会的演出!
  2月4号,乡举办春节篮球赛开始了,我们也以志愿者作为期中的一队,没参加的球员,有任务就是配合政府工作,充当计时员、记分员,为球赛的圆满举办努力工作,经过3天的时间,篮球赛圆满的举办了!我们队以一赢一输的战绩无缘前三,很遗憾。但是我们却玩得开心,也履行了我们的义务。
  此次活动中,我觉得还有一些令人不足:因为是第一届,我们对流程不是很熟悉,导致做起事情来没有流畅,对一些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缺少的是对整体的规划和部署,没有计划性的安排,通知事情没有时间表,导致很多通知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志愿者目的不明确,没有真正的把志愿者那种奉献表现出来,没有志愿者需要的忍耐和无私奉献,给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阻碍工作的进程。同时志愿者的劳动力严重缺乏,特别是球赛期间,知道是春节期间,每个人都忙,所以在工作中很多志愿者没有到场工作。这是我从活动中觉察到的。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志愿者不仅在于助人,还能学到许多东西,因为接触到各种人,各种事,关键我们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挺身而出,融会和渗透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深入基层,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在实践中受教育,作贡献,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够参加此次寒假志愿者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能够为家乡服务感到很光荣。
  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这个团队积极地配合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对接好各项工作,志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密切配合,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了。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身系国家的兴衰荣辱,参加到十万大学生寒假实践活动中,正是给我们一个关注社会基层,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只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参与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学会踏实做事,作为大学生&三下乡&深入基层,体验基层,服务基层,我们即能感同身受的了解基层情况,有能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为基层民众和家乡人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丰富充实了假期生活,也能为家乡的建设和谐发展出点力量。
  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范文3:
  至7月1日沪宁城际高铁开通以来,已有一些时日。我们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服务于高铁专用候车室以及158候车室。我们耐心热情的服务和专业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旅客们的认可与称赞!
  由于沪宁城际高铁今年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南京站又采用了新技术服务于这条具有大容量、高密度、无拥堵、公交化的客运专线,为了方便旅客们能更快捷有序的进出站。我们志愿者们在闸机处耐心地告诉旅客该如何使用这些新机器,在讲解的同时,对高铁好奇的旅客会向我们咨询一些问题,例如现行高铁与以往开行的动车组在速度、车型以及车内构造上的区别等。由于在正式上岗前,南京站团委已经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就高铁专题给我们做了培训,重点介绍了沪宁高铁的有关情况,因此我们每一个志愿者对高铁的基本常识以及先进设施的使用都有一定的了解,能给旅客们以满意的答案。通过我们的讲解,旅客们对沪宁高铁以及中国铁路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沪宁城际高铁刚开通时,从南京到上海,全程用时在75分钟以内的列车仅2对,其余列车均在沿途站点停靠,与原有动车相比,提速效果不明显。7月11日,沪宁城际高铁全面启用新时刻表,并增开了13辆直达车,自此,南京站至上海(上海虹桥)站从早8时至晚7时,各整点均有直达动车组列车双向对发,共75对。其中,有6对安排在上海站至南京站间开行,车次为G7001至G7012次,分别在每天的8、10、12、14、16、18时整点对发,运行时间75分钟;有9对(其中3对为高峰日开行)安排在上海虹桥站至南京站间开行,车次为G7101至G7118次,分别在每天的9、11、13、15、17、19时和9:30、13:30、15:30对发,运行时间为73分钟。
  7月10日,南京站就摆出了7月11日正式实施的沪宁城际高铁动车组的列车时刻表,前去查询的旅客不少,我们志愿者每次工作前都会前去了解一些,以便我们能够更准确的引导晚点旅客改签下一班,也更加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记得7月11日的夜,下着整整一夜的大雨。喜欢下雨的夜,睡的很香。第二天,5:30闹铃就响了,外面天昏沉沉的,雨还在下着,湿漉漉的。此时在寝室睡个懒觉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那天才是我当班的第五天,怎么可以松懈呢?我为自己加油着,6:20准时到达了集合地点,出乎意料的是,同伴们早早的都到了,并且一个个精神都满满的。
  记得7月18日那天,刚下班准备回去,碰到了一个坐轮椅的老大爷和他的女儿来做高铁去上海看病,但他们似乎无法上楼梯去四号候车室。于是我灵机一动,引导他们去158候车室,那里有自动升降机,还可以提前进站。我们一起帮老大爷送到了站台,离开时,看着他们那种感激的眼神,我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突然觉得自己好有价值。在158候车室,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双双寻求帮助的眼睛,多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帮他们。在158候车室的志愿者们,为重点旅客提供送站、导购、帮扶等服务,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听到一声声会心的谢谢,我们都为能做本次志愿者而感到骄傲!
  在高铁专用候车室以及158候车室,志愿者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旅客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我们用激情抒写着青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遵守活动准则,履行工作义务,服从安排,积极主动,不怕吃苦,为铁路运输服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次&大学生志愿者与沪宁高铁同行&的活动中,我们42名志愿者组成了一个团队,在这个&献爱互进&志愿蜜蜂团队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工作一起交流。我们指引旅客去正确的候车室候车,为重点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缓解旅客焦急的候车情绪,指导旅客正确使用闸机。在积极主动的服务于本次志愿活动之余,我们会一起谈谈心事,交流感受,畅谈理想,感觉像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大家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促进了友谊,我们相信志愿者是最棒的,我们努力着,加油着,奉献着,感动着!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实习,首先在于其时间之长,其次表现在我们这个团队的日常管理之正规,再次为我们在此次活动中的经历,即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对我们每个人看来说,它都是一份宝贵的 人生财富。
  作为负责人之一的我,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除了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如果说作为一个负责人,在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你又担当起了一份责任,除了应有的责任心,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该比较强,应该更有主见,考虑问题应该全面。每次,在安排好志愿者的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关心体贴每一位志愿者。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既要保证志愿者的安全,又要维护车站、学校的形象。
  如果说有一种东西能让你超脱皮肉的痛苦,金钱的诱惑,友情、亲情、爱情的束缚的话,我想,那应该就是梦想了吧。在158候车室,有这样一位阿姨,她将自己的青春全都奉献给了铁路。一些人常常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老实说,我不是很清楚。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人生又将是怎样?记得大一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下未来五至十年的人生,还清楚地记得以前的我,一直努力着,每天忙忙碌碌的。经过了一年,经历了一些事,我不知道还应不应该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我变得迷茫,休息的时候,与一位长者交谈,他说:&小姑娘,你要知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以一颗平淡的心去面对这个社会,就什么都想开了。&是的,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些人,都在为生活而忙碌着。肯定,我们会有,也会有失败,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不可以没有梦想,不可以没有追求,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我们执着着。我不应该放弃梦想,即使有泰山压顶的艰难时刻,也不要停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这一人生境界的渴望。
看过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志愿者心得体会论文3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5286人看了觉得好
7704人看了觉得好
10274人看了觉得好
【心得体会范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佛里特对志愿军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