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穷游值不值得骄傲该不该骄傲” 这个辩题

关于&“穷游该不该骄傲”&这个辩题
作为一个基本不怎么看电视节目的人,我到最近才知道 &奇葩说&
这个节目,真是有点out了。这节目办的很棒,我很喜欢,这个是我四年之内唯一从头看到尾的节目了。
但是这一季倒数第二节这个辩题我真的非常不喜欢,我更无法接受的是邱晨切入的观点,我对这种观点能被不少现场观众认可感到很伤心。
而且,我在此郑重声明,作为一个有着四年“非自驾自由行”经验的人,我喜爱这种旅游方式,我会继续这样旅游,并且我会向更多的人推荐。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在于让大家对这种旅游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留于片面。
先说说辩题。
什么叫“穷游”,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很穷的旅游”,说明这样的旅游非常的廉价,或者说好听点,叫省钱。那么我花5000块跟团从北方到香港,游港五日算不算“穷游”?这就是我家长辈今年春的一次旅游,期间没有任何额外的附加消费。在同样情况下,有几个所谓“穷游”能花的钱比这个更少?
用“穷游”这个词来定义这种旅行方式本身就是错的。这种旅游方式,准确点来讲应该叫“非自驾自由行”。事实上由于这种旅游方式在国内兴起的晚又很小众,现在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名词来定义它。
那么“穷游”这个词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它最初出现在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中,他们效仿当地学生的旅游方式,而后这种方式慢慢传入国内并受到一些旅游爱好者的效仿。那为什么被定义为“穷”呢,因为在最开始,欧洲的留学生通常并不那么富裕(富裕的学生大多选择学费比较高的英国美国澳洲),而他们所效仿的旅游是欧洲学生间流行的“青旅游”:住在青年旅馆,全程借助公交系统,找其他城市的朋友借个住之类的。所以一开始人们认为这种方式便宜省钱,后来被称之为“穷游”。
但这并不代表此定义合适,发展至今,这种旅游已经不是“最”经济实惠的了。国内人民富裕程度提高,更多的人有实力自己出去玩而不用跟团,旅游行业受到冲击,很多旅行社都开始走便宜路线以吸引顾客,所以跟带团游相比自由行不一定更“富”但真的不“穷”啊!
最重要的是,“穷”这根本就不是对这种旅游的本质定义。这种旅游区别其他旅游方式的本质在于“自由行”,若再加个限定词,那是“非自驾”。为什么呢?因为“自由行”定义了它的根本:全程由游者自己做主,不受其他人的限制;而“非自驾”定义了他的出行方式要完全借助公交系统,排除了租车住房车搭帐篷的可能(自驾和非自驾要考虑的行程制定和花费不一样)。
“沙发客”
在自由行里,“沙发客”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盛行,也没那么廉价。首先,在欧洲,人们很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分享房间给陌生人(空房出租的不少,欧洲人假期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空房出租,补贴旅游经费);其次,愿意提供给陌生人住宿的往往都有其他目的,类似于锻炼外语了解他国文化之类的,毕竟欧洲国家多语言多嘛。所以如果你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招沙发客,那一定要往下看看,是不是只是一个西班牙人想找个会西班牙语的德国人来交流德语。这种“沙发客”契约的达成往往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谁都可以的,换句话讲,你花费了自身的价值,来“租”这个房。ps:即使有条件,本人都不建议在欧洲体验沙发客。除非你不太在意卫生问题,或者确定房东没那么开放也没有在家开过party,不然你很难确定在那个沙发上发生过什么。
关于蹭吃蹭喝这个问题,假如你成为“沙发客”,主人家不会顿顿饭都管的,通常是在你到的第一天,主人家提供一顿饭(有可能是外卖或者AA制出去吃,不要想的太美好),当然也可能一顿都不供。没有哪个主人会天天给客人天天做丰盛的三餐。而在国内,沙发客双方基本都是文艺青年,这次你来我家下次我去你那儿,没有农民伯伯什么事情。景区附近的农民伯伯开的都是“农家乐”,要么在山里买山货,人家是要靠山挣钱的。不要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大家不要把“蹭票”这种错误的概念加在自由行身上,更不要以此来认知留学生群体。
自由行里几乎没有人逃票,自由行里几乎没有人逃票,自由行里几乎没有人逃票。
我不否认哪种群体里都有败类,但是自由行的旅者真的很少很少会逃票。之所以自由行要提前做大量的功课,其中一方面是我们需要提前三个月甚至半年来买减价票,出门之前一般交通票都已经买好。另外,对于在外的留学生,信用记录问题是很严重的,如果你想找个好的工作,拿到多年居留证,那么逃票的记录是很不良的影响。留学生对信用相当看重。偶而发生,一方面是因为刚学会自由行,大家人生地不熟,有时候语言不通,看不懂怎么买票;有时候乌龙坐错车(旅游次数多积累经验就好了,而且一般外国人对这种小错误都很宽容,大家只要认真跟检票员解释就好);当然还有一些只呆半年一年的交换生,他们不在乎信用问题,想怎么玩怎么玩,这种人是极少数,素质非常低下,素质非常低下,素质非常低下。
所以当初看到邱晨投票最多最终入选,我是很伤心的,这从某方面讲,是大家对她观点的一种认可。邱晨的辩论技巧很棒,但他这个观点从根本上是很偏颇的甚至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诋毁。自由行没有给别人添麻烦,自由行没有逃票,自由行大多是AA制的,自由行没有走捷径,我们比别人花了更多时间和经历在这上面,只是为了享受这样一个自由的旅行过程,自由行是积极的道德的。(穷游网的精华帖也没有教导大家怎么逃票,只是告诉你什么时候怎样买票更便宜,而且很多人会劝导大家不要逃票。)我不希望因为这段话,有观众潜意识里对自由行形成偏见。
但是,就个人观点而言,我并没有觉得自由行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它就是出去玩,就是个有些新奇的娱乐方式而已。拿来从骄不骄傲讨论,看似抬高了它的地位,事实上把它跟普通的旅游分离开了。就像讨论关于同性恋的话题一样,为什么我们要单单提同性恋,而对异性恋就不需要重点戳,因为它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啊。
“自由行”值得尝试
这也是我要在这儿宣传“自由行”的原因。自由行是一种值得越来越多人尝试的旅游方式,无论是青年还是中年(老人未成年因为身体,安全因素要谨慎选择),这不是说你要借住蹭饭(这种把自由行限定在“穷”上的定义非常狭隘),而是自己全程掌控出行。路线,目的地,食宿都由自己做主,偶而空闲时间多,遇到个很棒的小镇,停下来打个工,跟当地人聊聊天,美景边租个房子,呆上两三周,这是非常享受的事,比宅在家两三周更能放松愉悦身心。到当地的图书馆或者是网上找找景区资料,自己选想去的地方,自己了解景区的历史由来,远比听导游干讲记忆深刻有意义的多了。
当然,自由行花费随你。可想省钱,远不用到蹭吃蹭喝逃票的地步。爱玩的办张快捷酒店的会员卡,去哪儿开房都不贵;想出国的事先在airbnb之类房源网上租好房。住宿远比你想象的要便宜。而交通,在欧洲,政策是有优惠的,大家可以买各种通票,跨国火车飞机都是可以凭通票直接乘坐的,对年轻人通票还会半价或是六折。大多景区是没有门票的,有门票的部分对不大于26岁的年轻人有减价。在国内,也可以从网上买到打折景区票。而且,国外也有类似大众点评之类的app,大家是可以半价去吃美食。国内飞机票提前买也会便宜,还有一些提供便宜机票的中介机构,信用卡积分可以换机票。
这些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只是需要你提前几个月计划,等计划定好票买好,就不需要再操什么心了。自由行远没有大家想的麻烦,每天下班回家少玩半个小时dota就可以。对于热爱旅游的人,自由行在其中的青年群体里已经很常见了。
但是,通过这期节目,我发现可能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太多时间,爱旅游的人比例很小,所以大家对自由行的认识很浅薄也很有偏见,这也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这种旅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还仅仅停留在“穷”这个概念上,它值得每一个人尝试,而且我也希望它能成为趋势,让更多的导游停留在地导,而不是随团。这样我们也能更好的去体味一地的风景,而不是每一个人到相同的地方看的都是一样的,去了洛阳就看龙门石窟,去了西安就看兵马俑,去了北京就是长城。
关于“穷游网”
另外,对于“穷游网”,我强烈期待着这个网站改名的那一天。我几乎同时知道它和马蜂窝,猫途鹰。但是尽管他是中文网里旅游信息平台做的最大的,我却最后才开始用它(好用嘛,没办法)。因为我非常讨厌它的名字。我是自由行,我游得没有那么穷,谁说自己出去玩就穷了。现在穷游网做的这么大,他的名字传播的很广,可能很多人没有“穷游”过但是知道“穷游网”,这会给一些“外行人”错误的观念,觉得自由行就是“穷”,所以不愿意“穷游”,从小处讲,可能会影响网站的效益,更大的问题是他会让很多人由于片面的认知不愿意加入到这个行列来。如此一个可以玩的精打细算,又可以玩的有钱任性的旅游方式,请不要让它因为一个偏颇的定义而蒙尘。
最后,感谢节目组出了这个题目,让我有了这篇文章的灵感。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篇文章,能对自由行有更多认识,也能在觉得有理情况下把这篇文章传给更多的人。
小人见识浅,如有疏漏还请指证,但求轻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葩说穷游值得骄傲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