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代表作知性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中年的妙趣——梁实秋
中年的妙趣
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
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
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 ----梁实秋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菁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
  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井,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炉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时候楞头楞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我的更多文章:
( 12:37:41)( 12:36:01)( 12:23:13)( 14:02:18)( 09:16:39)( 08:46:36)( 08:49:0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6、“新月派”的发起人是徐志摩;7、前期新月派最突出的特征是追求新诗的格律化;8、后期“新月派”的特征是面对“内心世界”,强调;9、“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是指1932年;理解与辨析:;1、简述《手推车》的时
6、 “新月派”的发起人是徐志摩。
7、 前期新月派最突出的特征是追求新诗的格律化。
8、 后期“新月派”的特征是面对“内心世界”,强调诗歌的抒情性,但出现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9、 “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
22、 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 冯至的《十四行集》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 “九叶诗人”是20世纪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出现了“新歌谣”。 贺敬之和郭小川被认为是“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 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称号。 艾青被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泰斗”。 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手推车》是艾青的名作之一。 《致橡树》表现了一种以精神独立为诉求的新的爱情观。 《致橡树》诗中的橡树象征着男性――抒情主体的“爱人”;木棉象征着女性――抒情主体“自身”。 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其代表作为《烙印》《罪恶的黑手》。 “后朦胧”诗人以海子、王家新、西川等为代表。 新诗派”。
理解与辨析:
1、 简述《手推车》的时代意义。
2、 简述《手推车》的艺术手法。
3、 简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思想意蕴。
4、 简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抒情与语言特色。
5、 简述舒婷《致橡树》象征手法的运用。
6、 简述“三美理论”的具体内容。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一、现当代散文概述
(一)现当代散文的基本式样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是指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散文创作。
现当代散文范畴广,概念比较繁杂,无法严格界定,只能将期大致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三种类型。议论性散文主要包括随感录、闲话、随笔、杂文等;抒情性散文主要包括美文、小品文、絮语散文等;叙事性散文主要包括游记、报告文学等。
现代文学时期,还兴起了一种篇幅短小、更多地省略了叙事因素、同时又具有较多诗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诗。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这类创作首次较大的结集。鲁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诗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二)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现代散文就划分为两大风格:一种是借散文议论社会思想和文化,比较看重散文表达的知性内容;另一种是侧重个人性情的展现,这类散文多用娓语对话的方式,描摹生活细节,呈现出冲淡平和、清新自然的风致。前一种风格延续了古代散文的政论传统,杂以现代人的启蒙视角;后一种风格则是古代文学独抒性灵主张的时代再现,又处处透出现代人的趣味。
《新青年》杂志的“随感录”,《小说月报》《语丝》《晨报副刊》等刊物是第一个文学十年()集中发表散文作品的地方。《新青年》从1918年1月开始,就全部采用白话文。同年4月,“随感录”专栏设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开始用“随感录”的形式针砭现实,讨论文化现象。他们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上发表了不少有感染力的散文。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专门探讨现代散文,强调“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行文,并将此看作是现代散文最重要的特点。1924年,《语丝》周刊创立,周氏兄弟和林语堂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借散文继续着文化评论的努力。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以“语丝体”的名号。
整个20世纪20年代,现代散文的收获异常丰富,流派纷呈:周作人的《苦雨》《北京的茶食》以简单的涩味、冲淡的风格精心勾勒出闲适的趣味;冰心的《笑》《寄小读者》以委婉的笔调展现出清新的韵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将琐碎的生活网罗成哲理的篇会;徐志摩的散文华丽繁复,其《我所知道的康桥》挥洒自如,才情华赡;创作社的作家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散文直抒胸臆,侧重书写个人的漂泊生涯;庐隐、苏雪林等女作家供散文抒发心中的苦闷,展现个人与时代的冲突。其他名家作品还有陈源的《西滢闲话》、钟敬文的《荔枝小品》、孙伏园的《伏园游记》等。可以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就远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第二个文学十年(),现代散文继续取得丰硕的成果;周作人的散文由启蒙主题转为开掘民俗和传统文化。林语堂大力提倡幽默小品文,以《人世间》《论语》等刊物为园地,吸引了不少作者。夏丐尊的《白马湖之东》、叶圣陶的《未厌居习作》、丰子恺的《车厢社会》等散文,叙议结合,平实如话,也颇有特色。
在北方,出现了“京派”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是京派作家理论的先导,沈从文强调“文学艺术只有美和不美”,重视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达。朱清潜则直言散文中“最上乘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次是向许多人说话”,把现代散文界定为个人传情达意的文体。在他们的影响下,何其芳、李广田、吴伯萧、萧乾等年轻的“京派”作家发表了不少散文佳作。
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出现了《太白》《芒种》《新语林》等左翼小品文刊物,集合了瞿秋白、茅盾、唐|、徐懋庸等作家的作品。他们强调杂文的社会功用,格外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效果。这些杂文往往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的结合之作,时代色彩浓烈。30年代以后,经由左翼作家的提倡,报告文学也逐渐成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夏衍的《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可为代表。在抗战初期,表现时代的纪实性报千文学一度居于散文创作的主导地位。
到了第三个文学十年(),散文方面能够成为流派的,只有左翼作家坚持的“鲁迅风”杂文,散文作家创刊了《野草》杂志,集中了聂绀弩、夏衍、秦似、孟超等杂文作家;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则有唐|、巴人、柯灵等作家,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们的民主主张;在昆明,闻一多、朱自清等作家继续散文写作,特别是王力的《龙虫并雕斋琐语》、钱钟书的《写在人生的边上》等散文,妙趣横生,富有知性。其他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还包括冯至的《山水》、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张爱玲的《流言》等。在延安,为配合政治需要,开展了对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等杂文作品的批评,解放区散文作品的内容随之转为正面的表现与歌颂。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有:
鲁迅是文化批评的杂文作家。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散文最重要的收获之一,《热风》里的随感录和短评侧重于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领域,《坟》里的杂文对现实思想文化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可以看作是鲁迅杂文的开创期。从《华盖集》到《而已集》是鲁迅杂文的发展期,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在体裁上也多了对话体、日记体等形式。《三闲集》到《南腔北调集》比较多的是纵意而变的杂感,批评各种文学与社会现象;《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这些集子,或讥评时政,或揭示文坛丑陋,或思考人生。鲁迅的杂文涉猎广泛,选材上从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分析与议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启蒙色彩突出。鲁迅的杂文注重形象化和理趣化的议论,将寓言、归谬、例证、漫画化、双关、反语等多种手段交织使用,创造出峻烈和深沉的杂文风格。其记叙性散文以《朝花夕拾》为代表,多记人怀事。散文诗集《野草》,作品多采用象征的手法,集中展示了作者内心 的矛盾、艳望但又不放弃挣扎的灵魂,对梦境、夜色、墓碑、死火等意象的形容带有鲜明的哲学意蕴。
周作人是名士风格的隐士。他的散文用亲切的絮语,巧妙的解脱,冲淡平和的文学,造成一种平淡悠远的趣味。《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乌篷船》都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他的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为现代散文创造出一个很有影响的流派,俞平伯、废名、钟敬文等人都从属其中。(简述周作人散文成就。)
郁达夫是混杂者悲哀的行者。他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之一,早期的散文多写漂泊生活的艰辛,富自叙传的色彩。他的《零余者》《感伤的旅行》,表达了悲愤与无奈的情绪。他的另一类散文是游记,《屐痕处处》《闽游滴沥》都是名作。他的游记从容洒脱,传神写意,是古代山水文学的现代表达。
林语堂是性灵幽默的大师。林语堂和周氏兄弟同是《语丝》的主要作家,至了20世纪30年代,他主张用幽默的艺术揭示生活中的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笔墨轻松,情感真挚,呈娓语式笔调。林语堂的散文有意超离现实,其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幽默的兴味给现代散文增加了新的风格。
冰心是清澈透明的美文家。冰心散文的特点是:第一,多写理想化的爱的哲学,獐的天真、人生的意义和母爱是她散文最主要的内容。第二,在白话语言的基础上,又多文言词语、古典诗词和古文句式,体现出文白杂糅、委婉典丽的风格。第三,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作为散文的切入点,多“海”“风”“花”等意象,女性色彩显著。
沈从文是关注湘西的“乡下人”。沈从文的散文除了《记丁玲》这样的怀人散文外,主要还有:《湘行散记》,写于1934年当他沿沅水回到故乡时,他的笔墨列多放在了这条河上普通民众(水手、土匪、士兵、挖煤的汉子等)人身上,他们承担着各自的生活和命运,处处透出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湘西》,写于1938年,主要记载了湘西的景物风俗。
(三)当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创作主要继承解放区散文创作的传统,讴歌时代,表现重大社会主题,报告新时代的生活现象,成为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都是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实作品。一段时间里,散文与特写往往并举,特别是大批革命回忆录纷纷出现,个人抒情性质的散文则全面萎缩,只有老作家很少的几篇作品。
20世纪60年代初,散文主要有三种模式:杨朔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宏大的社会主题,作品往往开头设置悬念,结尾言志。他的《海市》《樱花雨》《荔枝蜜》等在构思上和写作技巧上还是值得借鉴的。刘白
羽常采用现实生活和战争记忆交织的叙写方式,重在抒发现实中的豪迈情感。他的《红玛瑙》是1960年重回延安时日记的摘录,面对延安的新气象,回忆起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将现实生活比喻成一颗晶莹透明的红玛瑙。秦牧的散文往往在纪实中空手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借典故或传说,在夹叙夹议中增加知性的内容。他的《花城》叙述了南国春节花市的特点和盛况,穿插介绍了传统花市的历史,在情景交融的抒写中洋溢着南国的气息。
杂文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报纸上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长短录》等,邓拓、吴晗等人用以古论今的方式,通过历史知识的介绍,针砭现实,关切时政,尖锐地讽刺了自作聪明风愎自风的幻想家和主观主义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直到“文革”结束,侧重个人情感的散文创作才真正恢复起来。一方面,老作家们写作回忆性散文,如孙犁的《晚华集》和《无为集》、陈白尘的《云断梦忆》、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等,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反思过去经历的生活。巴金的《随想录》回顾了自己在“文革”中的苦难经历,强调“讲自己心里的,自己相信的、思考过的话”,不仅解剖所憎恶的社会现象,而且自我反省,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诗人流沙河的散文集《锯齿啮痕录》,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20世纪80年代,散文这一文体逐渐将报告文学和专注议论的杂文剥离出去,重新提出了美文概念。这一时期的学者散文主要包括:张中行的《负暄琐话》等系列忆旧散文,金克木的《天竺旧事》《文化的解脱》,王佐良的《一次动情的旅行》等。整体上看,80年代散文创作的成绩并不很突出,多是现代文学时期散文风格的恢复与重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兴起,散文以其轻巧多变,迅速成为主要的文体之一:《散文》《随笔》《天涯》等刊物畅销一时;现代文学时期提倡闲适情调的散文小品被大量重新翻印;港台散文作品被大量介绍到大陆来。这一时期的散文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等。这些作品突出文化信息,引入人生和哲理的思想,被冠以“文化散文”的名目,吸引了大批读者。这类作品还包括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与“爱”》、周国平的《人与永恒》、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等。当代的散文家也更喜欢用“随笔”这样的名称。欧阳江河的《纸手铐:一部没有拍摄的影片和它的43个变奏》、刘亮和的《一个人的村庄》、陈丹青的《多余的素材》、沈宏非的《写食主义》等散文也以各自的特色引起人们注意,散文越来越个人化、民间化。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有:
贾平凹是民间风俗的展示者。他早期的散文《月迹》《一棵桃树》等,专写儿童眼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有意展现散文中的诗意。20世纪80年代来,他的散文作品开始集中描写商洛山区,《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作品,挥洒自如地展现陕南乡村的风景、文化和生活情态,传奇色彩浓重,可称为贾平凹散文的经典时期。其后,他的散文创作又潜心描述当代世俗生活中的世态人情,建构出一种“闲适”风格,他的《说话》《四十岁说》等散文集,对闲人、看人、弈人等都市角落晨的芸芸众生描其形,部其心,生动传神,饶有滋味。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于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有一种“虚”和“静”的境界。
余秋雨是历史文化的哀情者。他有多部戏剧理论著作,但他为当代读者所熟悉的却是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和《文明的碎片》。他在记述自己对某一名胜古迹的游历和感受的同时 ,也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并传达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从而将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形成对人文山水的关注。这些人文山水浸染着历史的风霜,蕴涵着民族文化的讯息,埋藏着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漂泊颠沛的文化人苦难的灵魂。他的散文有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或在历史回溯中感叹文化和山水的兴衰,或在对古代文化足迹的探询中思考知识分子的使命与命运。余秋雨的散文追求文雅,行文常常直抒胸臆,在汉语文化圈有广泛的影响。
二、现当代散文选
(一)朱自清《松堂游记》
1.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省绍兴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朱自清的散文小品在新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多有写景抒情的名篇。他的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功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属于此类文章。朱自清还
擅长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深沉情感,《背影》《儿女》《给亡妇》等皆属于絮语散文的典范之作。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主要收录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随笔,这些随笔文笔从容,质朴自然,知识性较强。
学习要点1、景物描写。2、语言特色。
(二)茅盾《卖豆腐的哨子》
1. 茅盾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代表性散文有《香市》《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等。此外,还有大量小说。文学论文集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等。
学习要点1、了解写作背景(题解)2、 作者的思绪。3. 艺术表现手法。
(三)梁实秋《中年》
1. 梁实秋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学习要点:1、恬淡而积极的人生态度。2. 诙谐幽默的语言.
(四)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8年《灭亡》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开始署名“巴金”。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海底梦》、《雪》、《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小说,尤其是反映旧家庭婚恋悲剧和青年一代觉醒的《家》,颇受当时青年读者钟爱,再版数十次,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他40年代的《寒夜》(1946)和《憩园》(1944)是他后期小说的代表作,其风格也从早期激情澎湃的情感宣泄而转入深沉忧伤的中年的人生体悟。“文革”后因47万字的《随想录》(共五集150篇)的写作和真诚的忏悔,令读者感到其人格的力量和勇气,被称为“世纪的良心”。
学习要点:1、这篇散文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2.“长宜子孙”的含义.3、结构线索。
(五)孙犁《黄鹂――病期琐事》
1.孙犁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孙犁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散文集有《津门小集》《晚华集》《陋巷集》等多部。《白洋淀纪事》为其散文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他的作品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学习要点1、思想意义。2.艺术手法。
(六)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王小波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学习要点1、思想意义。2.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
理解与辨析:结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谈谈王小波作品的反讽风格。
(七)张洁《拣麦穗》
1. 张洁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张洁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矛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学习要点1、思想意义。2、 艺术手法。
第九章练习部分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大学语文考前辅导10等内容。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学语文》考前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对“吾未尝以此自多”一句中“多”的解释准确的是...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第一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诗经》、《楚辞》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本特点、成就;掌握作品选 的基本内容、艺术...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第一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诗经》、《楚辞》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本特点、成就;掌握作品选的基本 内容、艺术...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学语文考前资料整理一、选择题 。A. 邶风 B. 郑风 C. 齐风 D. 秦风 1.《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的( D ) ...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学语文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考试方式与时间、题型】 一、考试方式:闭卷。 二、考试时间:90分钟。 三、试题类型、数...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对“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一句解释准确的是( )。 A 号称物的数量有万种,人是其中一种...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一、填空题 1.孔子是 儒家 2.孟子反对 3.庄子和老子同属 兼并 道家 记传体 。 《论语》 《孟子...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大学语文》入学考试辅导资料一、填空题 1.孔子是 儒家 2.孟子反对 3.庄子和老子同属 兼并 道家 记传体 。 《论语》 《孟子...  2011年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辅导试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1 年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辅导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请选择出来...2015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实秋代表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