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古诗十九首之五第一句句带、邨建、共40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给我一段赞美村的句子,不是诗句.要有50个字,紧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乡村的田野里,映入眼帘的不是黄色,就是绿色,黄色是广阔的麦田.春天,它们绿油油的,有点像可爱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绿的服装;夏天,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可爱极了.那绿色就在蔬菜上了.你看:卷心菜、萝卜、土豆、油菜花、玉米……它们都在你的眼前.田野中间还有个稻草人在吓唬偷吃粮食的鸟!红色、紫色就在田野边上的花朵中.瞧,有几只小蜜蜂正兴高采烈得在花芯中嗡嗡地采蜂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对岸》一诗中,“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儿、女孩儿,都要 诧异 地望着我”,句中的“诧异”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充分表现了一个儿童能在同伴们的关注下,自由渡来渡去时那种喜悦、得意和神气的心情。(意对即可)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家乡的花生香又醇》获“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日前,我社收到“中国散文网”和“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邮来的“获奖喜报”,散文《家乡的花生香又醇》获得“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喜报写道:为庆祝这一文化盛事,组委会决定于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颁奖大会。颁奖典礼将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由中央部委老领导、评委专家向与会获奖作家颁奖。
喜报认为:作品《家乡的花生香又醇》(编号:14238),以较高的文学水准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日前,主题为“弘扬生态文化,共建美丽中国”,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美丽中国网主办的“第二届美丽中国大赛”揭晓,池州市三作者榜上有名。文学类作品《山神》(作者:吴来虎)、《生态东至我的家》(作者:张峪铭)获得三等奖,《五谷之首的另一类美学》(作者:阮德胜)获优秀奖。
大赛自日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作品2600余件,综合网络评选和专家评选,评出文学类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若干以及摄影类奖项共计87件。
据悉,大赛主办方将把获奖作品编辑出版,为公众营造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为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共创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胡恩国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行色》出版
&&&&&池州作家胡恩国(笔名:二胡)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行色》,近日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池州新华书店等上架。
&全书34万字,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许健言在漂泊中历尽艰辛而不懈奋斗的人生,以及小清新、莲、樱、小郭等平凡人物的快乐和悲伤、纯真和小小的阴谋的行走着的职场经历。半自传的人生体验,在这部小说里被描述得真实而生动。书里几个主要人物在人生的旅途中行色匆匆,有的还生活着,而有的已经逝去,表现了平凡人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这部长篇小说,作者融入了大量池州元素和乡土文化气息。不仅主人公具有池州特质,而且环境和情节,如茶区和林区风情、外来采茶妹的生活和情感、大量充满原生态池州或者石台的生活气息,同时融入老池州、老徽州的方言和口语,让作品更增添了真实感和可读性。这也是池州市石台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
&作家胡恩国是土生土长的石台人,安徽省作协会员,石台县作协副主席、池州市优秀教师。16岁辍学当了六年农民,伐木、扛树、拉板车。后在中学任语文代课教师,入读大学中文系。1999年辞去公职,在合肥、南通、广州等地民办学校任教,2006年回乡创办教育培训机构,先后在《安徽》、《清明》、《青年文学家》等刊物发表作品400多篇。
&&&据悉,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村》正在创作当中。
胡恩国接受池州电视台记者采访
&&&12月25日,池州的天空清爽而温馨,圣诞的喜悦飘荡在每一张笑脸和每一串音符里。池州电视台两名帅气年轻的记者,采访胡恩国老师和他的长篇小说《行色》,约几位读者谈谈感受,很是惴惴。乡野无名无能,对文学一知半解甚至是门外汉,又恐却之不恭,就当抛砖引玉吧。
大千众生,行色匆匆,平凡或者伟大着。静心细读,《行色》仿佛千年牯牛降里一股幽幽的山泉,又似焕新的清溪河粼粼的波光,缓缓的渗入心田,跳跃在我的脑海。小说的主人公许健言,莲、樱、小郭等,这些平凡的人物,艰辛却奋斗不止的生活着;没有波澜壮阔、惊天动地,有着普通人的快乐和悲伤、纯真和“阴谋”。他们活着,真实的活着,或者有的逝去。
&这部半自传体小说带给我诸多对“平凡的人生”的思考,平凡的人,漂泊闯荡,成功或者失败,这本质上说就是平凡人生的美,也是奋斗的美,尽管形形色色,或者匆匆忙忙。或许这就是作者,也许也是你、我,或者他。这可以理解为把自然的“我”与文学的“我”融为一体吗?!这由你来决定了。
谁没有故乡?尽管有文学的故乡和自然的故乡差别。故乡是漂泊流浪的根,也是这部长篇小说的源。人是依赖环境的,或者说小说要依赖文学的“环境”。那耳熟能详,或者似曾相识的环境,渲染或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茶区、林区和山区景致细腻娴熟的描绘,会让你走进原滋原味里,感受那一份独到的情怀、池州的情怀。那老池州、老徽州方言,又让你感叹池州本土方言文化的魅力,这是作者的家乡,或许也是你的家乡、我的家乡。
&胡老师是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又是员工,还做着文学梦,自然很忙。写作与他,或是责任,或是爱好,也印证了他的安徽省作协会员、石台县作协副主席的光环,姑且这样说吧。但对我这个仅仅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真的带来敬佩和感动。敬佩他的执着,感动他的这份文学情怀,或者说为我树立了标杆。
恩国文友,文学老兄,感谢您为我提供了这份精神大餐——《行色》!
池州“迎国庆
金秋诗会暨《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池州卷》赠书仪式”举行
&9月日上午,安徽天方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池州杏花村诗社、秋浦书院主办的“迎国庆金秋诗会暨《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池州卷》赠书仪式”在秋浦书院池州分院举行。池州市文联领导,天方茶叶董事长郑孝和,以及来自杏花村诗社及各县区分社的多人欢聚一堂。多位本土诗人吟诗诵词,歌颂祖国、歌唱池州、献情金秋,现场朗诵自己的原创诗词佳作。黄梅戏票友和爱好者、石台民歌手、罗成民歌手还献唱了经典或自创的歌曲,并为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和秋浦书院等图书馆室赠送了《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池州卷》。
《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池州卷》(又名《杏花红雨》)是一部浩瀚诗词集,集中发表了全市多位诗人的原创作品,这些诗词作品突出了热爱祖国、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主旋律,想象丰富,寓意深长,体现了“诗城”池州的创作成就。
&&&池州杏花村诗社社长程志和在《欢聚金秋》的欢迎词中说:“是诗,就要尽情吟诵;是歌,就要放声歌唱;是热,就要发光;是光,就要释放正能量。”诗人张华在《七绝轱辘体》中吟到“改革春风荡宇穹,和谐发展世皆崇。中华民族复兴日,祖国山河一片红。”诗人陈秀在现代诗中:“清溪河,秋浦河,我的父亲在这里。我爱的少年在这里。我童年的秘密在小小的野花上,藏在她羞涩的蕊心里。”表达一位幼儿园园长对池州、对幼儿事业的热爱。
&多次获奖的黄梅戏票友吕新珍、黄梅戏爱好者叶春苗、江琼和陈玉菲,罗成民歌手钱秀华、石台民歌手王小六、胡俭玉,或演唱经典曲目,或自伴奏自演原创,或原生态演唱,为诗会增添了戏曲大餐。
&原池州市级老干部、已出版三部诗词集的特邀嘉宾李祝安,在畅谈自己的诗词创作经验时说,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写古典诗词,既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提高人文素养;他鼓励诗人们要多创作,大力开展诗歌创作活动,用诗歌反应现实生活;要尊重诗歌的创作规律又不墨守成规,相互学习和交流,为池州的文化建设多作贡献。
安徽民俗学会池州分会成立
&7月日上午,安徽民俗学会池州分会隆重成立。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欧阳发,池州市政协副主席周珍花,池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何根海,池州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原市政协副主席吴召元,中国著名漫画家吕士民,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贤友以及副秘书长姚文学、王广力、办公室主任丁柏明等出席。会议由池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谭幼平主持。来自安徽民俗学会及池州社会各界多人参加会议。
&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产生了池州民俗分会的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宣读了安徽省民俗学会同意成立池州分会的批复,省民俗学会会长欧阳发和池州市政协副主席周珍花共同为池州民俗分会揭牌并授牌。大会特邀吕士民为顾问,何根海为顾问;谭幼平、郑孝和、纪永贵、焦得水、罗强虎五人为名誉会长。九华玉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奇胜当选会长,副总经理陶发友当选常务副会长,何修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程志和、尹文汉、都昌盛、何俊峰、汪礼江当选副会长。大会还产生副秘书长人、常务理事人、理事人。大会公布了九华山莲花峰生态园有限公司、池州百荷大酒店、中冠置业有限公司、九华山陵园有限公司、九华山酒业有限公司、九华红丝绸发展有限公司家为第一批理事单位。
&大会确定季刊《池州记忆》为池州分会会刊,以挖掘、整理、记录和推介池州民俗文化为宗旨,并欢迎民俗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乡野)
池州民俗分会成立现场
中国著名漫画家吕士民到会
吕士民赠送漫画作品
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池州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吴召元赠送书法作品
著名散文家许俊文即席诵文
邢梅虹散文
&&&&父亲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畔。冬至时,恍惚中,我又来到父亲墓前。那松柏更加枝繁叶茂,青翠欲滴,我欣喜地发现老树周围长出许多小树,小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增添了这片公墓的绿色,构成一道醒目的风景。
&&&&我缓缓走近父亲的墓边,父亲的身影逾发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仿佛站在云端,看着今天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父亲少年时,祖父母养育七个子女,先后夭折四个,只剩下父亲与两位伯伯,家贫,无钱供读,父亲上山砍柴,田边放牛,什么苦都吃过。有一天放牛回家,路过私塾先生门前,父亲被读书声吸引了,站在窗外听先生讲课,用树枝在地面上写字,一连好几天,被先生发现,先生让父亲读给他听,写给他看,由于父亲聪慧,先生喜爱,就免费让父亲上学,父亲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中学,先生一直资助父亲求学。先生晚年时,父亲经常去看他,先生去世时,父亲悲痛欲绝,以子女的身份为先生安葬。后来父亲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这时的父亲就开始半工半读了,夜晚在一家邮政部门做工,常常到十二点以后下班。清晨四、五点起来上学,尤其是冬天,父亲在河边敲开冰冻洗脸,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
&&&&父亲毕业以后,一生从教,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从他存留的学生像册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鲜活的面孔,他们一批批地走出校门,犹如一棵棵小树,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父亲任职的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留有父亲的脚印,校园的每一个教室都洒下了父亲辛勤的汗水,三尺讲台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寸粉笔染白了他的双鬓,昼夜长明的灯火伴着他备课、批改作业。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他不幸患了眼疾,眼镜换了一副又一副,但仍然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工作。父亲教几何,不用圆规,熟练到用粉笔可在黑板上随手划圆,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秀。
&&&&父亲爱生如子,一天我得了肺炎发高烧,父亲正准备带我去医院就诊,就在这时父亲得知他的一位学生突发急诊,父亲嘱咐我几句,就立即背起他的学生去医院看病。父亲说:“学生的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就是学生的父母,学生就是老师的子女”。当时的我懵懂,还流着眼泪。
大荒年时,家中无米下炊,常以野菜充饥。当时父亲掌管学生的伙食。有一天,一位学生多交了十斤粮票,那是一碗稀饭就能救活一条人命的时代啊,何况十斤粮食呢!父亲拿着粮票,心里非常着急,立刻找到那个学生,把粮票还给了他,当时有人说父亲痴,我觉得父亲痴的有价值,心洁无瑕。
在“四人帮”横行时,父亲也没有逃脱厄运,被打成臭老九、反革命,下放到农场劳动,红卫兵把百来斤重的麻袋压在父亲的背上,但父亲没有被压垮,毅然挺起了脊梁,仿佛一棵松树,不怕霜打雪压,依然傲立。父亲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给学生答疑解惑,因此遭到一次又一次批斗,但父亲没有屈服,依然如故,艰难的一路走来,终于迎来了曙光。
&&&&父亲的晚年,常常拉着二胡,唱着京剧,品茶、读书、看报、散步,终在1987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此刻,我站在父亲的墓前,微风吹过,纸烟扬起,而青翠的松柏更加挺拔、茁壮,我觉得父亲的身体虽然像这青烟一样升上了天空,但他的精神却像松柏一样长青,永远站在我们心中!
&今年八十三岁的老母亲生病住院,全家人心急如焚,经过二十多天的全力抢救,还是没有挽救她远去的生命,唯余老母亲的慈爱永远在心中。
母亲从小就读于上海伯特利教会学校,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英语写文章。以后考取池州师范学校,毕业后教书育人,与厦门大学毕业的老父亲相遇,养育了六个子女。当时母亲的工资不够付保姆费,母亲为了抚养我们毅然辞职,离开了她心爱的工作岗位。历经风霜,过于沉重的担子压得母亲渐渐弯了腰,一双粗糙的手缝补着日子。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爱;一双满是老茧的脚为我们踏平了多少坎坷的路!
历历在目。记得“四人帮”横行时,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在农场劳动改造,我们一家都受了连累,就连放牛的小孩都欺负我们,骂我们是小反革命。我们去井边汲水,有人说我们在井里投毒,只有母亲呵护着我们。长长的黑夜,母亲的眼睛是明亮的,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温暖着我们,照耀着我们向前,向前……
在那些无米下锅的日子里,母亲煮着野菜给我们充饥,而自己忍饥挨饿,在我们面前谎称自己不饿,或者吃过了。那时我们不懂事,哪知道母亲是想让我们多吃一口呢!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农场回来,母亲煮马铃薯汤给他吃,还放了点油,馋得我们直咽口水,母亲含着泪支走我们,让父亲吃;最后剩下的一点汤留给我们喝,自己却咽着泪。从此,母亲一天天的瘦弱下去,身体像能被风吹走。她就用这瘦弱的身体撑起我们这个家,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我们上学读书,教我们写字,学写“人”字。她说:人字简单,但做大写的人字难。她教我们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当时我们似懂非懂,至今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就这样,母亲把我们子女一个个培养成人。
一直爱花的母亲,晚年更爱花。有一次,我送一盆花给她养,母亲为了让花能有露水滋润,把花放到院子里,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爬不起来,直到路过的人听到母亲的呼喊声才把她扶起、送回家。此后,我就送鲜花,放在水中养着。她知道我们没时间陪她,她说看到这些花就好像看到了我们。一直爱好看书读报的母亲,年迈视力不济,不能经常看书,感到孤独,她说像孤雁一样。我给她买了轮椅,想推她出来走走,可是很遗憾,没时间经常推她。如今看到别人推着老人,我就心酸,有一种无言的痛……
每年我都给她过母亲节。这个母亲节,我却在山东采风,没有陪她,谁知道这是最后一个母亲节。时光呀,你能倒转多好呢,这样才能弥补我心中的遗憾。
让我能多陪母亲一会,让母亲再一次喊着我的乳名,抚摸着我的头,叙说着儿时的故事……如今我捧着鲜花,默默地站在母亲的墓前:母亲,你看到我了吗?
走出一路精彩
人生的路坎坷不平,有崎岖泥泞的小路,也有阴暗的沼泽……所谓平坦大道只是相对而言。我们走好脚下的一步路,回眸走过的每一步路,无怨无悔,才是走出一路的精彩……
一个深夜,突然电话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犯罪嫌疑人高&&脱逃,立即调出他的所有档案。”我冲出家门,直奔档案室调档,公安人员根据档案的原始资料,分析高&&可能逃至何方,布下天罗地网,终于将高&&抓获归案。
我走出办公室,周围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闪烁,我艰难地走着路,但我心里却很轻松,我想:犯罪嫌疑人高&&脱逃,选择的是一条漫漫的黑暗之路,一条人生迷惘之路;我们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查档,侦察等各种途径,把他从死胡同里拉回来,给他指明一条光明的路,就像这星光一样,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司法工作人员都倾尽所有心血,唤醒犯罪嫌疑人黄梁美梦,使他们在真正的人生道路上迈进。
前不久,一封信从&&劳改农场寄来,我拆开一看,是高&&写给我的。展读之余,高&&的声音总在我耳畔回响:“司法部门的领导干部仔细地给我分析了犯罪的根由、危害性,通过他们对我的教育和真诚的关心,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以前所走的是一条死亡之路。当我走到这条路的边缘之时,是你们伸出强有力的手,阻止了我的犯罪脚步,使我未步入死亡的深渊,我深深地感谢你们,但我不知今后的路怎样走?”从这纸上忏悔的泪痕,我看到他那无限悔恨的目光,看到他那忏悔的心灵在震颤。我抬头朝窗外望去,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我的眼睛也有些潮湿了,为他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而欣慰,为他能走上悔过自新的路而高兴……
出于挽救、指导、关心,我和他经常书信来往,寄去我对他的希望,他也给我寄来了在自新的道路上撒下的滴滴汗水和深深的足印……他写信告诉我,他有效地阻止了一次越狱行动,因此受到司法干部的表扬,并减了刑。他还给我寄来了一篇文章《我的自新之路》,诉说他在管教干部的关心教育下,用真诚的汗水彻底地改造世界观,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走上了一条自新的道路。我看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肩上的担子好像轻了许多,觉得这个封冻的灵魂终于复活了,灵魂深处闪耀着希望的光亮,照在他所走的自新之路上……
不一样的月
&&&&&偶尔从尘嚣里抬头望月,被温柔的手指抚摸,与我一起享受这份温情是世间万物……如此,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童年的我爱看月亮,听着大人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月宫的世界是怎样的,嫦娥在月宫里是怎样生活的等等。特别是爱看中秋的月亮。月在大地上撒下清辉,大人们在院中放好月饼、石榴等“供月”,我趴在窗前盼望着月姑娘驾着云快快的来到,看着月姑娘品尝着月饼,所以睁大着眼睛,不敢眨一下,害怕错过这一美好的镜头,留下遗憾,可是等呀,等呀,月姑娘就是不来。久了,我悄悄地趴在窗前,做着梦,梦见月姑娘翩翩飘来,品尝着我们的供品。我追了过去,月姑娘微笑着飘飘飞起,我够不着她的飘带,着急的喊着“月姑娘、月姑娘……”,醒来了,我看了看供品没动,心中生疑,怎么没吃呢?大人们告诉我“月姑娘只是吃心意”。我不太懂的重复着“吃心意……?”心里对月姑娘的敬意油然而生。
&&&&带着懵懂的童年对月的情结,走到青年,看着那弯新月,像姑娘弯弯的眉毛,冲着你在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们盼着月亮快升起来,牵着恋人的手,走进沐浴着月光的小树林,依偎低语,月亮也害羞地藏进云层;我们追逐嬉笑,月亮给我们光亮,像是在大自然的浴池和我们一起游泳,又像是在大自然的舞厅,和我们一起任意舞蹈。我心中甜甜的,“明月来相照,我们心向月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时月缺了,我独自在月光中饮酒,望着月亮频频举杯,似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妆泪疑化成诗”。盼着青鸟捎音讯,相思无处寄!在“落梅”曲中,翩翩起舞,月亮也伴着我如影随行,以慰我凄楚之心……
&&&&人到中年的我看着月亮,不仅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感慨,还常常思念着亲人,牵挂着海内同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吟诵着苏轼怀念兄弟苏辙的水调歌头,在月光中,我仿佛也看到亲人的面容,聆听着台湾人民的心声。总之,一个心愿:“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情,看到的月亮有不同的感觉,但愿不管在何时,我们心中都有一轮明月!
&&&&谷雨过后的江南,空气里弥漫着茶香,撩拔着人们喝茶的欲望。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应同学邀请,又品了一回茶。
&&&&素来独钟茶,龙井、碧螺春、毛峰、铁观音、云雾、祁红皆喜欢,但更重要的是喝茶的心情。文友、同学小聚,叙述知心话,把社会上的名利等抛置脑后,有暂时出世之感,寻回久违的静逸和舒心。但我这点嗜好,被失眠剥夺了,医生嘱咐不要喝茶,我象是思念恋人那样,有时只嗅一嗅茶香,不敢饮,以慰我相思之苦。等病好了以后,就更爱茶了,几乎近于痴情,沉醉……今天同学邀约,便加快了脚步。
&&&&她的书房是我常去小坐的地方,刚到客厅就听到流淌着《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同学一边让坐,一边说是友人送的九华佛茶中的极品黄石溪毛峰,她用茶匙取一点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色泽翠绿,外形纤细完整稍卷曲,白毫显露,香味清逸持久,同学取绿茶投入透明玻璃杯中,冲入沸水,茶叶有的徐徐下沉,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像舞蹈的女孩,舒展着身体,在水中醒来,再一次绽放在杯中的春天里,她内心有那么多守望要荡漾,有那么多独白要形成合唱……茶汤黄绿碧清,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云蒸霞蔚,嗅一嗅香气,令人心旷神怡,闭上眼睛啜一口……有所感悟,其实人生就是一片茶叶,在春天里发芽、长叶,闪耀着青春的光彩,又制成茶,经过在水中艰苦的沉浮,在痛苦中磨砺,迎来了生命的又一个春天,像人生的中年,芳香四溢……
&&&&饮到杯中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时,同学又加开水。饮之,齿颊留香,身心舒畅,余味无穷,真是象茶中亚圣卢仝所写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在这春天里,品着茶,伴着知心好友,心情也像春花一样灿烂……
&&&&这时同学把音乐调成《采茶舞曲》“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如流水一样流进心田,同学和着旋律翩翩起舞,心中展现出特有的好风光,这歌声、舞姿、佳茗,让我有些醉感,即兴附诗一首《品茗》
&&&&馨香袅袅翠光柔,石上清泉盏里悠。笑问人生何所似,一杯仙茗更无求。
时间不觉已黄昏,晚霞投在茶杯里,我们饮着茶,饮着晚霞,真的醉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柳条丝丝缕缕挥动着绿色的手臂,向你招手;燕子双双在绿影里穿梭,那潭春水,睁着会说话的绿色大眼睛,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绿在不停地与你亲近,渐渐融入你的生命!
放眼望去,绿色连绵到天边,是谁在吟唱“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是被一川烟草牵动的绿色的旧梦……
谷雨,这个多雨的季节,细雨绵绵,雨丝仿佛也是绿的,亲吻着花朵与绿叶,绿叶默默地衬托着姹紫嫣红的花朵,竞相绽放。有绿叶的衬托更鲜艳……,由此想到体育界的那些陪练的运动员们,那些甘做绿叶陪衬的人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可爱的绿叶,多么让人尊敬!
在那火热的夏季,像火烤一样,汗流浃背,送上一杯绿茶,荡漾着绿意,沁心解渴,滋润着你的心田,缕缕馨香弥漫你的空间,心灵由然而生一片绿……
在那冷雨潇潇的雨巷独步,落红一地,身心都被雨淋湿,突然在头顶上有一把绿伞撑开,遮住了凄风苦雨,心生暖意,身心都笼罩在绿色之中。绿呀,是多么珍贵!一个人一生中能经历多少次这样的风雨侵袭,再坚强的人,也会被击垮。生命中能有这把绿色的雨伞,让人多么地感动!&
在那冰天雪地里,冷风刺骨,四周白茫茫的一片,那青松,昂首挺胸屹立在天地之间,一片翠绿映入你眼帘,带给你生机;这绿庄严而美丽,散发春的气息……
一年四季心湖里都驻着一片绿色,默默地洗去心灵的尘垢,恢复纯真无瑕,让你沉思、感悟,人间是美好的,忘记一切忧伤,咀嚼人生万斛愁苦中的那一点甘甜,不再弹奏凄凄惨惨戚戚哀怨的心弦,心湖里有盈盈的绿色,足矣!
又&见&落&红
春风拂面,鲜花绽放,飞香走红满天春。无奈风吹雨打,花朵只能是划过天边的流星,瞬间的耀眼,惊鸿一样的短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地的花雨,撒在人们身上,依恋着春光;留在枝头的一片花瓣,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不愿离开枝头;地上的落红,淋上雨水,花瓣上的水珠,像是花朵不忍离去的眼泪。我无法解读花语,无法读懂花的心思。或许有林妹妹唱着《葬花吟》,来收拾一地的残红,以示心灵的慰藉。
无情的风雨摧残着花朵,每一朵飘逝的花,像投入我心潭的石子,激起心中万朵波澜,眼前逝去的花朵像绿珠,又似虞姬……
曾记得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金谷园》:“繁华事撒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那落花分明是绿珠不堪作为权贵们玩物的坠楼,纵身一跳,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她不能自主的命运同落花一样令人惋惜!
楚霸王项羽面对虞姬酌酒悲歌《垓下歌》,虞姬苍然拔剑起舞和之“江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为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翼胜利的突围,一朵虞美人花凋零了,留下了虞美人的词牌子永久纪念。
历史上这些凋零的花朵,离开了绽放的枝头,零落成泥,已然香如故,她们的离去,让人感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走在香径上,已然感觉到她们的芳魂不舍离去,让人感到应做一朵傲霜迎雪的梅花,“凌寒独自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不管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里,都能绽放笑靥,笑对人生风雨,做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慈母迷路
七月的一天,太阳火一样烤着大地,知了一阵紧一阵地鸣叫“热呀、热呀”,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姐姐的声音“老母亲走丢了”,我慌忙挂上电话,就往外跑,两眼如棱地巡视着大街小巷的每个行人,寻找着老母亲的身影。
当教师的老母亲八十多岁了,虽然不能与岳母、孟母相比,但她为了抚育我们几个孩子成人,提前退职回家。老母亲瘦弱的身躯,日渐弯曲的脊背,躬成一座山,驮着太阳,驮着好大一片天空;老母亲粗糙的手,是为我们缝补日子,编织毛衣弄的,她把一丝一缕的爱都织了进去,我们怎能忘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老母亲的脚涂满了岁月的老茧,这是坎坷的路磨砺出来的;老母亲的脸写满了沧桑,是饱经风雨的见证;老母亲的那双眼睛始终明亮,是我们黑夜里的灯,把牵挂留在她的身边,在盼望着我们的每一个笑靥……想着,想着,我眼泪流了下来,现在老母亲不知道在哪,这样热的天,再找不到,她那瘦弱的身躯,就要被热浪吞没,我一边找一边问路人,汗水湿透了衣服。突然我的手机响了,传来一个和蔼的声音:“你好,你母亲迷路,遇到我,问了你母亲住址,手机号码,就把她送了回来”。我赶回家,握住那人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她摇摇头,笑笑说:“我家也有老母亲”,摆摆手就走了。我看着那远去瘦小的身影,似乎越来越高大……
是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文明古国传统的美德,这时我想起有一次我正穿着法官服走在下班的路上,一位老人焦急的问我,&&路怎么走?她迷路了,我一边安慰着老人,一边叫来三轮车,把老人送回家。当她的家人感谢我时,我也象那位送我母亲回家的大姐一样,觉得是很平常的小事,不足言谢。这件小事深深感动着我,让我再次体会到只有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中,爱才能得到升华……
我喜欢今天的小院,她阳光明媚,桃红柳绿,温馨而绵长。
清晨,她在小鸟的叫声中醒来。晨练的、读书的、还有在石凳上坐着喝茶的、下棋的,你看邻居老王与老李一边品茶,一边对弈,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惠风吹来,花瓣掉入茶杯中,品尝到了春的味道。祥和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小院中扎下根来。&
昔日,小院阴雨霏霏,嘈杂声,叫骂声,混成一片,尤其是老王与老李房屋相邻,为院墙滴水问题闹矛盾,斥责声一声高似一声,互相谩骂之后,继而大打出手,造成双方身体多处受伤,诉至法院。法官一次次调解,双方还是争执不休,法官正一筹莫展时,一天,路遇一位迷路的老人,送他回家,正好是老王的父亲,老王眼含着泪水,握紧法官的双手,一连声地说“谢谢”。法官就此机会调解案件,向双方动情地讲起了那个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双方当事人深受感动,终于握手言和。法律就是一缕明丽的阳光,驱散了人们心空中的阴霾。
&后来,老死不相往来的老王和老李,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儿女大喜的那天,人们惊喜的发现,喜宴上的主宾席上,坐的不是双方单位的领导;不是双方亲友中的尊长;也不是儿女婚事的媒人,而是当年苦口婆心劝解的法官。婚礼就在小院举行,一院的人都是这爱与和谐的见证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更爱美,当娇艳如花的容颜不再时,用美容化妆等手段企图留住青春,留住容颜,都是徒劳;美丽的容颜如电如露,瞬间就会憔悴,只有一声长叹,岁月无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说到女人化妆有三层次,其中第三层的化妆就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等。培养独特的书卷气质,能使女人永远美丽,书是女人美丽一生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说我书卷气浓是戴眼镜而来的,她也想戴副眼镜,使自己身上也有书卷气,我微微笑了一下。高尔基曾经说过“学问改变气质”,长年累月待在书卷堆里,浑身自然就有翰墨的味道,身上淡淡的书香就会萦绕着;日积月累,日渐馨香,足以相伴一生。
读书的女人,有内涵,像一坛陈年佳酿,越品越香甜。
“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内在修为对外在容貌有不可轻视的影响,读书的女人知情达理,善良、温婉优雅,总是可亲可爱,这都是书香熏陶出来的。
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女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生风雨,有书作伴,她就能从容的度过,眼前必然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致,她不管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有没有人欣赏没有关系,她可以伴着书香芬芳一生,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著名作家张抗抗说“读书的女人终究是幸福的”,她们自信、坦然,知识过滤了尘俗的痛苦,抵御了物质的诱惑,内心强大丰富。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要抓紧时间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自己的气质、品位,常和书卷约会,永远貌美如花。
桃源在人间
我有幸一览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其中的景点“世外桃源”,使我仿佛见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车驶至桂林市外50多公里的白沙镇,来到燕子湖边,驾着小船,在岸边少数民族少女的歌舞声中,穿过一座古桥,在桥下许下一个心愿。
来到燕子岩,进入曲曲折折的燕子洞,光线幽暗,我正在唏嘘感叹时,一缕光线从洞口斜射进来,沿着光线驶出了洞口,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的景物使人一震,岸边怒放的桃花,似一片片云霞,染红了湖水。现已是秋天,这里的桃花如此鲜艳,询问导游,才知道这是一种稀有的观赏桃花,除每年的12月份不开花外,其余每个月都开花。岸上有少数民族的人用不同的语言欢迎着我们,我用刚从导游那学来的少数民族语言向他们问好,小船悠悠地行驶着,左岸是凤尾竹,右岸有悠闲的农人锄地,有农妇浣衣,小孩一边嬉笑一边剥着莲蓬,牛不时地甩着尾巴吃草,牛背上的八哥不停地梳理着羽毛,远处是青青的山,山脚下有田园村舍,真是一幅和谐的农耕图画。绿树红墙景色娇,桃源四季画难描。夕阳牛背无童笛,自在八哥梳羽毛。此时又让我想起南宋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有多少家这样的农人自在悠闲地生活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掩映在桃花丛中的青年男女,仿佛是诗经里走出来的。这种质朴和谐的生活,是生活在嘈杂纷乱的世人所向往的,是萦绕在人们心间不能忘怀的情结。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是众多和睦的小家庭组成的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正如余光中先生所写“桃源本来在人间”。相比之下,尘世间人与人的纷争,唇枪舌箭;国与国之间的争端,炮声隆隆,多么需要桃花源这样的清境来净化尘埃。我们由衷希望整个世界都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人都诗意的生活着!
我们每一寸土地都成桃花源,我们每个人都是武陵人,那该多好……
穿新衣的人
那位穿新衣的人,别人不认识你是谁,但我认识你。
只不过多了一个马甲,多了一个道具而已,编造着各种台词,面对不同的人,上演一场场戏。尽管你装饰得十分漂亮,那每一件新衣,那质地、那缝合的线,都是老掉牙的东西,看久了,就露出骨髓的流向,心脏的颜色……
尽管你口吐莲花,我还是离你远些,戳穿了,大家会觉得很无聊。
今天,我认识了你,明天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你的。
一件件新衣,将会成为一件件旧衣,被扔进岁月的垃圾桶里,还原你的肉体,你的灵魂……
&这个春天的小院色彩斑斓,飘荡着无限柔情,抚摸着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温馨而绵长……
我不是画家,不能用丹青描绘你,我不是诗人,不能用诗句歌咏你,唯有拿一枝秃笔书写你---我可爱的小院。我怕我的文字太轻,不堪负载你的美,反而坏了你优美的韵致……
清晨,你在小鸟的鸣叫中醒来,一树的桃花,一树的彤云红霞,缀在绿柳丛中。碧绿的丝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无数双手臂轻抚着花朵的张张笑脸,像是骚人墨客在解花语,切切的私语,低低的问候……在树荫下,有人在院里散步、打太极拳、舞木兰扇,累了,坐在院里石凳上小憩,石桌上放着氤氲的茶,风吹来,有花瓣落下,会掉入茶杯中,不仅可以品尝到香茗,还会品尝到春的味道,怎不叫人心醉!绿色的草地上,有的小孩打着滚,零距离地亲近着大自然,有的小孩追逐着蝴蝶,那翻飞的彩裙分明就是蝶翼!时不时有小麻雀的叽叽喳喳,蹦跳着参加这个春的舞会……
傍晚,人们踏进小院,融入温馨的心灵家园,歌声响起来了,黄梅小调飘荡在小院上空,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在石桌上对弈的人们,正在忙于楚河汉界的博弈;携手在花丛中的青年男女,品尝着浓浓的春情,甜蜜的爱意;草坪上的人们,或坐或卧,有读书的,有看报的,也有看天空白云的,感受着生活的温馨。是谁家的少年,站在青松旁吹着笛曲,俨然是另一棵生机勃勃的青松在成长!那一对老人在石桌旁对饮,发出爽朗的笑声,他们饮的不是酒,分明是晚霞,红光满面,是花映红了面容?还是霞光映红了面容?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
小院的优美、和谐,抚平了人们内心的浮躁。踏进流淌着诗韵小院,像是走进了一幅春的画轴……
洒向人间是清辉
——读马凯的词“山坡羊·明月”有感
“星空银厦,粼波倒塔,小桥倩影谁描画?皓无瑕,素无华,悄悄来去静无价。只把清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星空银厦,粼波倒塔,小桥倩影谁描画?”读到此处,眼前象渐次展开的一幅图画,在银厦,波光粼粼的水里倒影着宝塔、小桥、倩影。波光粼粼、倒影是动态的美,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倩影”融入了伊人,“谁描画?”这是自然的杰作,人的生活与大自然合而为一。象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然行至“东篱下”,偶然“采菊”,偶然“见南山”,自然而然,无所用心。又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
“皓无瑕,素无华,悄悄来去静无价。只把清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这幅画又展现在眼前,画是人格的表现。写物即写其心,对物的认识也就是心的探讨,皎洁的月光,洁白无瑕,悄悄的来去给人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平淡,无私的奉献,看是写物,写明月,实是歌颂人的品格,将物与心融成一片,将心放在物的中间,物即心,心即物。后面一句“只把清辉留天下”,&要把洁白如月光的品格留在天地间,使我们想到古人包公,人称包青天,这种皓如明月的品格与日月共存在人间,直到现在仍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激励着一代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进,象现代的孔繁森、焦裕禄等,他们的思想品格象月光一样皎洁,爱祖国、爱人民、大爱无疆,奉献自己的一切和生命,是一种灵魂在闪光,它的这样品格融入自然,与日月同辉。
另外,这阙词的音乐美,象是首和谐的歌曲。这阙词给人视觉,听觉上的美,是真、善、美和谐绝佳的结合。
&乐做一枝梅
&&&&&一场冬雪覆盖了大地,玉树琼枝,晶莹剔透。树枝上稀疏的叶子,有的承受不了雪的重压,低垂着,有的压断了,伴着如絮的雪花,飘飘洒洒。白茫茫的世界,难得从山的缝隙中,亮出一点松、竹的绿色。这时百花凋残,只有梅花迎着雪花,绽开笑靥在枝头怒放着。那抹红,点缀着这个世界。一缕暗香沁入心脾,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抚慰了浮躁的内心,带来了春的丝丝气息……&我的名子叫“梅虹”,当教师的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时,意在让我做人要像梅一样,傲霜斗雪,不怕严寒。在这寒冷的冬天,无人欣赏时,也能吐着芬芳,成为一道风景,活出自我,活出“梅”的风骨来。正如我“咏梅”诗中所写:“雪里横斜蕊若燃,于无求处傲严寒。狂蜂不识暗香动,闲蝶何缘疏影叹。独爱冰肌甘寂寞,谁堪冷月照孤单。风情远胜桃梨杏,嫁与东风不屑兰”。记得在那冰天雪地的严冬,岁月的寒风带走了我所有的温热;我绝望,我悲啼,直到像杜鹃一样,啼出血……身上落满了岁月的尘埃,时光之雪染白了我的头发,太多的寒冷,渗入我的骨髓。一次次受伤,无休止的疼痛,像陆游诗里的梅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战栗过,囚禁起自己的灵魂,只在文字的枝头摇曳,用文字作为自己的取暖器。我笔耕不辍,在省级和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诗、词、文,一百多首(篇),诗、词、文在全国、省、市、县各级多次获奖,出版了《邢梅虹诗词集》一本,成了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我这朵梅迎着霜雪开放了。
在这大雪纷飞的冬季,大片的梅花绽放之时,我也是其中一小朵吧,正如毛泽东的“咏梅”词那样“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觉得人的一生,做一枝梅足矣。
我是一枝梅,聊寄一段春!&&
一波才动万波随
&&&&&&&&&&&——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一文随想
&&&&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新规如春风扑面,从最高层刮到基层,使改进会风成了一种大趋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一文中写到“会风事关作风、文风,过去冗长的会议,累赘的讲话,絮絮叨叨的发言,没完没了的‘强调’、‘补充’等,要改变以前落后的文化,浪费别人宝贵时间的害人文化”。对此,我们也深有体会,也曾深受其害。文章中讲到山西太原市中院冯院长的脱稿讲话别具一格,即兴发挥,通俗、活泼、风趣、字字句句融文学、语法、逻辑于一体,语言很有魅力,契合中央政治局对会议讲话的要求。冯院长在讲话中说:“没有文化不可怕,就怕见了文化人不叫师傅”,还说:“拒绝阳光就是拥抱黑暗”。我们说冯院长的第一句话“没有文化不可怕,就怕见了文化人不叫师傅”,告诉我们是怕不尊敬文化人,不虚心向文化人学习,不思进取。没有文化的社会,是没有阳光的社会,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是愚蠢的人,如今的社会,没有文化,就没有立足之地。冯院长阐明了自己的思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领会其意境,就象画家画花时只画一枝,而不是全部,留有空白,让人品味其意。第二句:“拒绝阳光就是拥抱黑暗”,就象是诗的语言,寥寥数字,就将一幅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用“阳光”来比喻“真、善、美”;用“黑暗”来比喻“假、恶、丑”。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让人听的明白,给人的印象深刻,像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这是智慧的灵光,是语言的精华,能有这诗样的语言艺术魅力,应该来自于他平时的博学、深思,也就是韩锡璋先生所说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时丰富的阅读和创作,哪能有触绪发挥,皆是妙义,如诗的语言脱口而出,给人极深的感受和启迪,这样的感发有“一波才动万波随”的效应。如果领导的讲话语言都有这样的诗意,这样的效应,就不会再白白浪费别人的宝贵时间了。&愿这样的语言魅力像朵奇葩,开遍祖国大地,像一股清风,从高层一直吹到基层,吹拂的人们神清气爽,使人们听领导讲话像是品一杯浓郁甘冽的泉水,让人心醉神迷……
&时下宠物越来越多,每每看见路上有人牵着穿衣宠物狗散步,我就想起了我家的小黄。&&&
&小黄是狗,但它不是宠物,它是我的好朋友。在那个年代,厦门大学毕业的父亲被打成了反革命,到农场劳动改造,母亲生病在床,我们吃了上顿无下顿,清苦的日子还能忍受,最难受的是,放牛的小孩不谙事,我在放学的路上,他们就围住我,骂我是“小反革命”,唾我口水,我常常哭着回家,这时小黄就摇着尾巴迎着我,我抱着它流泪,它会伸出舌头舔我的脸,舔我的手,我感到温暖。有一次放牛的小孩还到我家门口围住我,骂我,小黄跳了起来,冲出去,大声叫着,把那放牛的小孩都吓跑了,救了我。于是我更喜欢小黄了,它时常伴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到井边汲水,小黄也跟着我一起蹦跳着去了,可是别人说我是反革命的子女,是到井里投毒的,把我的水桶打翻,不让我打水,一边骂我,一边推我,小黄一个健步窜上去,就咬住那人的衣,使劲拖住那人,那人害怕了,就放下了我,我抱住小黄哭了,小黄温柔地舔着我的眼泪,也舔着我流血的心灵…….那些日子小黄与我形影不离,小黄陪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它帮助我,温暖我,我不是把它看着是一条犬,而看着是我最好的朋友。那些日子是小黄保护我,而我却不能保护它。记得有一次几个人带着套狗绳冲进我家,要套我们家小黄,小黄依偎着我,我求他们别打小黄,他们哪听我的,说:“反革命家的狗,是狗腿子,一定要除掉”。小黄大概也知道我保护不了它,一声呼叫,箭一般冲出人群,跑得无影无踪。打小黄的人只好悻悻地走了。这天我站在门口,呼唤着小黄的名字,一直到天黑,小黄又奔跑着回家了,我高兴地抱着它哭着说:“小黄真棒!”小黄也似乎懂我的意思,摇着尾巴,发出轻轻的声音,任我摸着它。可就平静了几天,那些打狗的人又来了,这次他们带了钢丝套子,气势汹汹地站到我的面前,我拍着小黄,让它再逃走。在小黄奔跑时,不幸被钢丝套子套住,小黄望着我流下了眼泪,我哭喊着让他们放了小黄,他们却把钢丝套子越勒越紧,拖着小黄就走,我追着,哭着,小黄的叫声越来越小,就这样我悲痛地失去了一位忠实的好朋友……&在那个年月,反革命家的人都是罪犯,连家里的狗也是有罪,不让它活,要把它弄死。我想着小黄陪我的那段时光,就感到温暖;想到在那疯狂的年代,有些人没有人性,连我家小黄都不如……虽然小黄已离我远去多年了,但它永远活在我心中……
有道是:雪落无声。雪哪来的声音呢?雪花飘飞,“拥红炉、洒窗间,闻霰雪”,宋张元干的《夜游宫》词在耳边响起,古人拥着红火炉听雪,我想今人在这浮躁的生命里,还会有这种雅兴吗?正想着,手机响了,是同学“竹”邀我去听雪品茗。我愕然了,雪有声吗?我穿上羽绒大衣,就出门了,雪花飘飘洒洒亲吻着我的脸,霰粒敲打周身,发出高高低低的声音,像是音符,可惜这种天赖的声音。我填不好适当的词,不然就是一首悠美的歌词了。正在懊恼之间,就看见雪花落在街道旁的常青树叶上,像万千飞吻扑向绿叶,感觉有轻轻的“啵、啵、啵”的声音,这是一种爱的声音。上苍爱着人间的万物,派天使亲吻生灵,我想田间的麦苗,也有这种感受吧!此时,我才知道,原来雪也是有声音的。天使飘向人间,给麦苗盖上厚厚的棉被,仿佛听到麦苗在雪下甜甜的酣声,这大概就是来年丰收的喜乐声吧。正走着想着,来到同学的家门口,同学扑打着我身上的雪,让我进去,我们坐在靠窗的桌子边,香茗吱吱有声,清香阵阵。我们一边烤火,一边品茗,一边看着窗外的雪,正是“柳絮因风起”啊!靠窗边的院子里腊梅花正在开放,雪覆盖其上,黄白相融,晶莹剔透;仿佛那绽放的花朵,是一张张笑脸,正迎着白雪,发出了“咯、咯、咯”的笑声。同学家院子里还有“松、竹”,在雪中仿佛发现了生长声,我笑着问同学“竹”,我这“梅”来了,还有同学“松”怎么没来?“竹”笑着说马上到。正说着,同学“松”来了。我们一起举杯品着茶,嗅着梅香,望着窗外雪中的岁寒三友,再看看交往多年的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不也是岁寒三友吗?想到这,心空雪花纷飞,就像正在弹奏一首交响曲……
春眠不觉晓,风雨打落花多少,滴滴答答,在窗玻璃上像泪滴在无眠的人心上,像一根根针,密密麻麻的扎……傍晚思之最甚。平常日暮即归,若不归,思情愈厚。那雨声像是熟悉的脚步声,敲打着门扉。起床开门而视,漆黑的夜空,只有那昏黄的路灯像瞌睡人的眼睛,于是用手机拨打着夜空,一遍又一遍,仍然没有回声,只有雨声和心跳声……&默默情怀寄瑶琴,琴声,雨声,掩泣声,泪珠多如雨,绢帕怎够用?“咋暖还寒,最难将息”,感到寒意刺骨,怎样调息自己的心绪?做不到苏轼“定风波”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更做不到蒋捷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洒脱。和泪浅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晚来风寒?”沈腰潘鬓,人比黄花瘦。&常说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可漫漫长夜,天空像流泪的眼睛,淅淅沥沥,滴滴答答,无休无止,总不见彩虹,一任雨声喧哗着我的世界,低吟闲眠,还是雨声,脚步声,缠绕着我的无眠。辗转反侧,听到雨声中有鸟鸣,拉开窗帘,天亮了,双燕在雨中低飞,呢喃,春景你是多么美好,为什么我就握不住你的手?我的心灵一直响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我们随着音乐声漫步湖边,心襟荡漾。在四面青山的环绕下,如明镜般的湖水,映着白云蓝天,对对鸳鸯有的在戏水,有的双双在湖面上飞舞。湖边上一对对情侣携手漫步,真是“春风十里柔情”。正如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沿着湖边向前,耳边响起司马相如的古琴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顽兮共翱翔……”寻声而去,见到一个雕塑上刻着翩翩若飞的凤凰,让人想起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凤凰于飞”,“鸾凤和鸣”。放眼望去,湖面上的鸳鸯,一只飞去,另一只又飞过来,总是双双对对。湖边上的一对情侣,小伙子正把花环戴在小女孩的头上,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象诗经里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再移步向前,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梦中的婚礼》,是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下雨时我是雨飘下来,不惊扰你的发呆,风吹时我是风吹过来,不让你感到孤单,玫瑰花瓣,铺成爱的红色的地毯……让我KISS&&GOUR&&EYES,刻下我一生的真爱……”看到旁边的石雕上有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简介,让人想起又一个爱情故事,正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们沿湖边缓缓走过,耳边响起一段段音乐,依次看到如白娘子与许仙,孟姜女、孔雀东南飞等一个个爱情故事的记载,湖面上的鸳鸯更是在翩翩起舞……&我们正感受着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春风起,吹皱一湖春水,在我们心里泛起了涟漪,看到湖面上的鸳鸯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看到现在的爱情,像快餐,今天共餐,明天同居,后天又分开,就像这鸳鸯鸟一样,看起来表面上是成双成对出现,但它这一分钟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对,总不是前一分钟的那一对,如此的变幻,让人目不暇接,感慨颇多…
难 老 泉
一泉难老历千秋,哺育生灵贵似油。
四季恒温如碧玉,叮咚绝响誉全球。
“难老泉”位于山西太原悬瓮山晋祠内,是“晋祠三绝”之一,是晋祠景区的主要的景点。国内外游客来此游览者,络绎不绝。
这是一首描写难老泉古老、独特、美丽的写景述事诗。
“一泉难老历千秋”:起首四字,“一泉难老”,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历千秋”是说它历史久远,已经经历了一千余年。难老泉源于悬瓮山断岩层,形成年代难以考证,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悬瓮之水,晋水出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永锡难老”的诗句,取名“难老泉”,以取名年代计算,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哺育生灵贵似油”:难老泉水几千年来生生不息,长年不断,天旱也不绝流,晋地人民饮用、灌溉,受益无穷,比油还要贵重。据《晋水志》记载:“难老泉可灌溉良田四万亩。著名的晋祠大米也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宋代范仲淹作诗赞颂说:
千家灌禾稻,满目江乡田;
皆如晋祠水,生民无旱年。
民间还流传有一个关于难老泉的美丽故事:古时离晋祠不远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嫁至晋祠附近人家,古时这里没有水源,婆母虐待她,要她每日去远处挑水,劳累不堪,她坚持忍受。一次挑水途遇白衣大士,向她乞水饮马,并送她一支马鞭,嘱其放在水缸内,水即从缸内不断流出,从此不再挑水受苦。一日婆母将马鞭抽出缸外,水势溢缸而泻,难以控制。柳氏回家,忙用坐垫坐在缸口,制止了水势蔓延。“柳氏坐瓮,饮马抽鞭”成为这里的历史典故。人们为了纪念和称赞柳氏姑娘,称她为“水母”,在晋祠内建“水母楼”,楼为两层,上层供奉柳氏坐像,下层供奉柳氏铜像,供人瞻仰。
“四季恒温如碧玉”:是描写难老泉奇特的自然景观。难老泉水四季恒温,终年保持在摄氏18度左右;且涝而不溢,旱而不减。北宋天保年间,难老泉上建有一八角亭,使得这景色更加别致。亭下是水潭,泉水由地下从潭壁的龙口中涌出,晶莹透亮,清澈见底,一种碧绿的水草,叶子圆圆厚厚,生长在潭底,翠色欲滴,四季常青,美如碧玉。潭中有“不系舟”,潭旁有“真趣亭”,供游客观赏,真是其乐无穷!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诗赞颂说: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叮咚绝响誉全球”:是描写难老泉的泉水,流淌而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远方……”。把全诗由静态一下子跳跃动态的意境中,给人以欢快雀跃的感觉。“誉全球”是对全诗的总结:“不去晋祠,枉到太原”,而晋祠的难老泉,更是誉满全球,是中外游客理想的最佳境地。
这首诗的精辟之处,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里古老的人文景观和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色。非细致、深刻的构思是很难写成的。
宋&&塑&&侍&&女&&像
漫舞轻歌拥邑姜,千姿百态尽芬芳。
一颦一笑情无限,精美绝伦环宇扬。
宋塑侍女像是山西太原悬瓮山晋祠圣母殿内42尊侍女塑像,这些侍女都是侍奉周武王皇后圣母邑姜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侍女们在圣母面前,所表现各种形态动作的记事诗。
“漫舞轻歌拥邑姜”:“漫舞轻歌”,仿佛使人看到舞女们在翩翩起舞,听见歌女们嘹亮动听的歌声。在此美好的环境中,圣母像是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一样,感到无比欢欣和快乐。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她的塑像供奉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穿戴凤冠蟒袍,霞帔珠璎,仪容端庄,显示出尊贵和奢华。殿内的布置,也一如宫中的情景。侍从们对称的分列在神龛的两侧。
圣母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姜子牙姓吕名尚,人称“太公望”,晚年尝在渭河垂钓。时任“西伯”(西方诸候首领)的周文王(姬昌),亲自去渭河请吕尚帮助他辅助朝政,讨商伐纣,被封为太师。在吕尚的谋划下,伐纣进展很快。但未等灭纣成功,周文王逝世,儿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吕尚继续辅助武王,公元前1027年商国灭亡,成立西周,吕尚女儿邑姜嫁武王为皇后。武王逝世后,由子(姬诵)继位,称成王,成王封其弟姬虞为康国(太原)候。后人为了纪念姬虞,就在悬瓮山下建姬虞祠(即晋祠),因为姬虞是皇叔,故又称唐叔虞祠。为了纪念其母亲邑姜,又在祠内建圣母殿。这就是晋祠和圣母殿的由来。一般人不知道圣母是谁?郭沫若曾写诗说:“圣母原来是邑姜”。
“千姿百态尽芬芳”:是描绘侍女们栩栩如生的生动姿态。这42尊侍女像中,除宦者像5尊、男服女官像4尊,其余33尊侍女像,最为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她们的手中各有所执,有的是为帝后供奉文印翰墨,有的洒扫梳妆、有的奉饮食、侍起居,有的是奏乐歌舞等。她们的身材比例适度,服饰艳丽,衣纹随身体动作而流动,其身段或丰满或俊俏,面庞或圆润或清秀,都富有变化,表现出了我国雕塑的伟大艺术天才。
“一颦一笑情无限”:这些侍女们,她们看上去年龄各不相同,神态各不相同,服饰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也没有一个相同,但个个标致俊俏,天真乐观。似乎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想法,活画出古代宫中侍女们的生活情景。“一颦一笑情无限”,写得恰到好处。我国雕塑艺术家刘开渠看了这些侍女塑像后,赞叹她们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品。
“精美绝伦环宇扬”:是对晋祠和圣母殿的赞誉。晋祠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至今也有1100余年历史。大殿前廊上方悬立着一巨型匾额,是宋代遗物,额上“显灵昭济圣母”六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辨。我国古代民间匠师竟能把侍女塑造得如此传神,精妙绝伦,真实地反映出宋供官闱的生活现实,是宋代彩塑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成就,被称之是我国现存的宋代建筑中的瑰宝,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和建筑专家的密切关注和赞扬。
卧龙长啸上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
撑起满身枝并叶,浓荫蔽日世人骄。
周柏是山西太原悬瓮山晋祠内圣母殿前右侧的一株古树,始植于西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故名“周柏”。由于年代的久远、古老,稀世少有,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这首诗是介绍周柏现状的一首写景诗。
“卧龙长啸上云霄”:是描写周柏的高大与特征。树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上云霄”是个比喻,是说:“树干高得上了云霄!”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夸张写法,但恰到好处。因为这么高的古树,在全国的一些景点中,是比较少见的。
“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借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再次描绘周柏的高度。“借用”是写作手法之一,不为抄袭。借用的好,会使作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作家冰心在写《尼罗河上的春天》的文章,就曾借用《三国演义》第49回七里坛的一句话,冰心说:“我把它偷到我的文章了”。本诗作者借用毛泽东的词句,也可说是巧夺天功,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撑起满身枝并叶”:是记述周柏的形态,给人有铺天盖地的感觉。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意境苍老,神态超逸。肤纹细密呈铁黑色,质地坚硬如金石。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对此树作诗赞颂说:“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诗人、金石篆刻大师傅山()在周柏旁立一石碑,亲写篆刻“晋阳之柏第一章”七个大字。这里既是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成为珍贵的人文景观,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纷纷来此游览观赏。
“浓荫蔽日世人骄”:晋阳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的古树,在这里长兴不衰。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么大的古树,浓荫蔽日,凉风习习,炎热的夏天,人们在此纳凉,是多么愉快和惬意啊!这棵古树,真乃无价之宝,世人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
本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在构思上,前两句是从耸的方面,向高度延伸;后两句是从纵的方面,向广度铺设,把周柏的雄伟、高大的英姿,完整、美好的展现在游客的眼前,这就是诗的艺术性。诗作者在看到这棵古树,看到世人的愉悦情景,为之动情,写诗赞颂,其高尚品德、大爱精神,流露于诗,这就是诗的思想性。
蒙 山 大 佛
莲台高坐耸云天,历尽风霜数百年。
善目慈眉观世象,佛光普照佑人间。
蒙山大佛(古时又称“晋阳西山大佛”)位于山西太原西南15公里处。公元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大岩为大佛,历时24年始建成。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这首诗就是全面记述蒙山大佛的叙事诗。
“莲台高坐耸云天”:是记述大佛的高度,意思是:“大佛打坐莲台上,高和天空的白云相连接。”据说大佛在唐代时,曾经测量高度为二百尺,约合现代为63米。低于四川乐山大佛8米;早于乐山大佛162年,就目前所知为世界凿成年代最早、体重最大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整座大佛,高大巍峨,气势磅礴,正所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全国第二大佛。
“历尽风霜数百年”:是指大佛建成以后,曾经历经风霜,被冷落了几百年,直到唐代时才开始兴盛。据《北齐书》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一夜燃油百盆,光照宫内。”可见初凿时场面之宏大。盛世佛兴,到了唐代李渊、李治、李世民、武则天几代帝王,都来瞻仰,顶礼膜拜,日趋兴盛,成为佛教净土中早期道场。至今还留下许多帝王和佛教的历史古迹,如御驾桥、铁佛寺、连理塔等。
“善目慈眉观世象”:是描写大佛的庄严、端正、慈善可亲。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趺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身体颇显雄壮,观看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和人世间善男信女、芸芸众生。
“佛光普照佑人间”:是赞颂蒙山大佛景区的美好现实。蒙山是个美丽的好地方,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犹如“佛光普照”,让人们都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2007年,晋源区领导以“佛教文化,山水生态,农家休闲”为主题,打造蒙山大佛景区,如今,开发新建景区,以其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宜人的生态环境,成为太原地区新的观光礼佛、静心养生的理想境地!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有了改革开放的“佛光普照”,才使蒙山大佛景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佛光普照”比喻党的惠民政策是多么的美妙啊!
乔 家 大 院
灯笼依旧满廊红,游客纷纷说致庸。
明月静观时代变,繁华今古不相同。
五年前全国各地普遍放映45集《乔家大院》大型电视连续剧,轰动一时。时隔久远,对故事情节,业已淡忘,现在我们读了邢梅虹《乔家大院》诗,对电视中如此古老、庞大的民宅建筑情景,有着似曾相识的喜悦感觉。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晋商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大院为全封闭、城堡式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约十六亩),建筑面积为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规模之庞大在全国民宅中是绝无仅有。被誉为是“北方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美誉。
诗的第一句“灯笼依旧满廊红”,重点突出乔家大院的高贵、庄严的独特风格。走进乔家大院看到的第一印象是灯笼:大红灯笼依旧高高地挂在各个廊坊里。听到的第一个谈话内容还是灯笼:我国著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在这里拍的外景。作者用“灯笼”作为诗的开首,使我们对乔家大院有了深层次、多角度、更加深刻的认识。联想到:乔家大院曾经先后为《晋昌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余部电视电影的拍摄场地。这里已经成为我国著名“影视场地城”,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艺术精品的生产基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均不可限量。民宅的充分利用,从而使山西地区成为“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资源之著”的风水宝地。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古老的民宅不仅仅是座“老房子”,而是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诗的第二句进入主题“游客纷纷说致庸”,介绍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乔致庸(1818——1907),出生于山西祁县的商贾世家,年幼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养长大。兄长逝世后,他弃学从商,掌管乔氏家族的生意,日趋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在全国拥有金融企业200多家,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乔致庸也被人称为是“亮财主”。乔致庸为人,勤劳、智慧、善良,待人随和,以诚信为本,以德经商,做了许多爱国、爱民的善事、好事。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朝腐败,割地赔款,大量白银外流。晚年乔致庸,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乔家大院,用实际行动制止白银的外流。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这些都有口皆碑,传为美谈。乔致庸晚年由他的三子乔景俨掌管家业,一直兴盛不衰。
诗的第三句“明月静观时代变”,是指乔家大院经历了时代的大变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乔家大院没有变,而人的精神面貌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乔致庸生长在封建的旧社会,朝廷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虽有家产万贯,既不愿与政府官员同流合污,又难以拯救苦难苍生,时代的局限,迫使他整日醉生梦死,过着腐朽堕落的生活。进入新社会,乔家子孙从此过上正常的幸福生活。这些,死去的乔致庸是无法知晓的。《昔时贤文》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静观时代变”这句诗写得非常贴切。社会的大变革,唯有明月能见证乔家大院的世事沧桑。
最后一句“繁华今古不相同”,是记述乔家大院在改革开放以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乔家大院的繁华景象大不相同。1985年山西祁县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陈列有5000多件以风情民俗为主题的珍贵文物,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以来曾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优秀景点和景区,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接待中外游客800多万人次。乔家大院变化之大,真是“天翻地覆概而慷”。
这首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似与人促膝交谈,娓娓道来,在絮说乔家大院美丽的传奇故事,那么优美动听。
如霞似火绽丹枫,历尽寒霜啸北风。
片片深情何处寄?相思染就血般红。
诗人邢梅虹的诗作被《东至论坛》誉为精品。这是邀请她去该处永济村红叶景区观赏红叶而写的一首诗。
诗的第一句“如霞似火绽丹枫”是描写红叶的美丽。它像彩霞一样红色艳艳,如火焰般彤红一片。满山遍野都绽放出红色的花朵,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古往今来,诗人描写秋天的景色,总是与红叶联系在一起,红叶是诗人描写秋天的特殊题材。如宋代诗人程颢《秋月》诗云:“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青天、白云、清泉都透露不出秋天的气息,惟有红叶飘空,才能显示秋色的幽静可佳。离开了红叶,也就很难体现出秋色的美丽。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著名诗句,也是给人们对于秋天的清新感受:深秋的枫叶,红得如春天的花儿一样美丽。宋代诗人刘翰《立秋》诗云:“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想寻找秋天吗?就去找红叶吧!唐诗有“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之句,也是这个意思。本诗一开始,也看不出描写秋天,其实一个“绽”字,却很巧妙地点出了季节,因为只有秋天红叶才能绽放。
诗的第二句“历尽寒霜啸北风”,是描写红叶的特征。秋风萧瑟,万木凋零,树木经过风吹霜打,树叶枯萎飘落,很快与泥土打成一片。而枫叶,经寒霜,历风雨,仍然生机盎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给大地、给人间带来了秋天的美丽。它虽是一片树叶,却与梅花、菊花一样珍贵,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美丽秋天的象征。
诗的第三句“片片深情何处寄”?这是作者在思考的问题。红叶给大地以美丽,给人间以温馨,红叶是个“有情之物”,把红叶的深情寄予谁呢?《流红记》书中记载有“红叶题诗”的故事:唐僖宗时,学士于佑在御沟旁散步,见水面飘浮一片很大的红叶,拾取一看,发现叶上题有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署名“宫女韩氏”。于是,他也找来一片红叶,在上面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诗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在皇沟上游的流水中,流入宫中,恰巧被宫女韩氏拾得。韩氏是个才女,她拾得红叶后,题诗一首:“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她暗自决心:离开皇宫,就嫁给这个红叶题诗的人。红叶题诗,给两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宫中放三千宫女外出嫁人。经太监韩泳介绍,韩氏嫁于佑为妻。结婚后,两人发现各自的书箱里均有红叶题诗,无限感慨。韩氏笑着说:“我们的结合是老天的恩赐。”高兴的又写七绝诗一首:“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的诗句。因此红叶也被人们称之为“相思之物”。
诗的第四句“相思染就血般红”,是诗人在观赏满山红叶时发出的感慨。红叶为什么这般红?是情人的血泪染成的。真是“枫树生南国,春来绿满枝;秋季红一片,此物最相思。”这满山遍野的红叶,都是情人的血泪染成的。红叶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片深重的感情!
最后引用诗人邢梅虹的另一首《红叶》诗,以表达对永济村红叶景区的谢意。
枫林似火映朝霞,万岭千山处处花;片片红云张笑脸,喜迎游客到仙家。
龙 王 潭
流水潺湲入海洋,鹭鸥起落任翱翔。
游鱼吹浪争嬉戏,满眼风光引兴长。
龙王潭位于张家界龙王洞洞口右下方87米处,潭面有400多平方米,四周是陡峭石壁,深不可测。龙王潭有众多的无法解释的神秘和美丽传说,被人誉为“奇潭”,这首诗就是记述龙王潭奇特景观的写景诗。
第一句“流水潺湲入海洋”,是描写龙王潭的第一奇观——潭底深不可测。龙王潭的深度至今还是个迷,无法测量,也无人探知,人们预测可能通向大海。
第二句“鹭鸥起落任翱翔”,是记述潭面的第二大景观——潭面飞禽翱翔。龙王潭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在季节、气候变化中,仍然如此,给水禽的繁殖和栖息创造了优越条件。潭面野鸭戏水,海鸥追逐,白鸽起落,在云雾中观赏,让人感觉如梦如幻,如同仙境一般。
第三句“游鱼吹浪争嬉戏”,是描写潭内的第三大景观——潭里游鱼嬉戏。潭中早晚雾气朦胧,时而隐约可见游鱼在潭中,自由游弋,使人联想到其间深处,会有众多虾兵蟹将,手持刀枪箭戟,守护在海龙王的两旁,把你带领到神奇般的海洋世界。这个潭起名“龙王潭”的原因也就在此。
第四句“满眼风光引兴长”,是游览后而引起的许多意味深长的兴趣。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山川秀丽,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有些景观的奥妙,尚未被人类所探知。龙王潭便是其中之一。如诗中所述:它的深度究竟是多少?水面为什么一年四季水位不变……等,这些奇特现象,让人难以知晓。据专家考证,龙王潭的水不光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研究天文的价值。它的奥妙,值得专家学者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观赏景色的写景诗,从科学的角度看,它更是一首对龙王潭作深度研究、探索、利用,具有参考价值的优秀诗篇,值得一读。
三 清 山
人语半空天外应,鸟飞平地觉心惊。
虚名重利无需羡,山水徜徉好寄情。
三清山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总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全山有十大风景区组成,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上石峰,千姿百态,景观类似黄山,又因为与黄山毗邻,所以又有黄山姐妹山之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第一句“人语半空天外应”,是描写山的高度。人在半空中说话,天外有人呼应,人们似乎在仙人的境界遨游。三清山自古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誉。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虽然有着如此艰难的高度,但是沿山设有盘旋在悬崖峭壁间的高空栈道,为游客观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必翻山越岭,你可以信步于群山之间。“人语半空天外应”描写得十分贴切。
第二句“鸟飞平地觉心惊”,是描写登山时向下俯瞰时的恐惧心情。看到山下的飞鸟,在平地上飞,会觉得心惊肉跳。为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山太高;二是因为山太陡,悬崖峭壁;三是山势险峻。这是三清山的一大特色!
第三句“虚名重利无需羡”,是记述游览三清山的心理感概,它内在的涵义是对三清山景色的无限羡慕。大意是:你看到三清山这美丽的景色,会把世俗的名利看得极其淡薄。这里不仅是天下无双的福地,更是人间第一的仙境,其间并称为自然四绝的有: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就云雾而言,一年中大约有200多个雾天,云雾使千山万壑,浓淡明灭,变幻莫测。尤其是在日出时,更是群峰竞秀,气象万千。人们进入这个境界,会忘记一切,什么名利奢求也会抛弃得一干二净。
第四句“山水徜徉可寄情”,是继续述说自己的感慨。这里的山山水水,徜徉其间,是人生的最大愉乐。1997年8月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尔等访华团慕名来三清山考察后惊叹地说:“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2008年7月,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清山成为中国第七个、江南第一个世界遗产。
读了这首诗我们感觉到,奇特美丽的三清山,有着多么大的诱惑和魅力。是人们最向往的好地方!
升金湖晚眺
夕照青山映水中,微风起处皱青铜。
渔歌唱晚群鸥舞,未必瑶池此境同。
这是晚眺升金湖景色的写景诗。升金湖位于安徽省东至县与贵池交界处的滨江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极少受到污染的浅水湖泊,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编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是珍禽白头鹤和东方白鹳等在我国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到秋冬季节,联合国、欧美等国家专家学者尝来这里实地考察、参观。
第一句“夕照青山映水中”,点出了诗的主题——“升金湖晚眺”。升金湖的景色非常奇特,因季节、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晚眺”不是夜晚,而是“夕照”的黄昏时间。只有在这个时间,才能看到“夕照青山映水中”这个美妙景色。升金湖总面积为3421公顷,浩瀚无际,水面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巍峨的青山,倒映在铜镜般的湖水中,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美好风光。
第二句“微风起处皱青铜”,是描写升金湖的独特景观。由于升金湖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水体无污染,周围自然植被繁茂,造就了她的独特优势:一年四季,没有风浪,平静得如同一面青铜古镜。偶尔吹起阵阵微风,湖面出现微波涟漪,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者运用“青铜”这个典故,为本诗的第一句“夕照青山映水中”起了烘托作用。“青铜”是指古代的镜子,大都是青铜制成,所以古代称镜子为“青铜”。升金湖,这面铜镜,倒映出美丽的青山,倒映出光彩的夕阳,绚丽的晚霞,连岸上正在行走的游客身影,也倒映在湖中。此时此刻,你会惊奇的发现:升金湖,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怎么不令人为之心旷神怡,身心陶醉?
第三句“渔歌唱晚群鸥舞”,是描写“升金湖晚眺”的自然风光。一艘艘装满鱼虾的渔船,驰向岸边;一首首动听的渔歌,四处飞扬;湖面上的各种水禽,翩翩起舞。这个景色只有在夕阳西下特定的时间才能出现。“群鸥”是水禽的共词,不单指鸥类一种。升金湖是我国东部大型珍奇水禽动物(如白头鹤、东方白颧等)主要越冬和迁徙的栖息之地。据统计:各类珍稀鸟类达140余种,受到世界水禽研究专家的关注。1991年2月,世界鹤类基金会副主席吉姆,哈里斯先生来升金湖考察,惊喜的发现:升金湖各种珍稀鹤鹳禽类达数百种之多,连声叫好,称赞不已!据说:当时,哈里先生高兴的跳起来,连呼:“OK!OK!”升金湖的黄昏,人在欢唱,鸟在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好、人与自然交融、和谐共乐的画面啊!它将永远铭刻在游客的记忆中!
第四句“未必瑶池此境同”,是对升金湖景色的赞美。瑶池,是周穆王与西王母相见筵宴的地方,被称为仙境.周穆王是一个喜欢玩耍、到处巡游的天子,传说他驾着八匹骏马拉的车,来到了西方极远的崦嵫山,拜见了西王母,设筵与她共饮于瑶池之上,二人赋诗唱和,建立了深厚感情。作者引用这个典故作比喻,说明瑶池仙境,未必有升金湖这么美丽!
本诗引用的历史典故十分贴切;把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语相融,结合得恰到好处。
平天湖泛舟
柳绿花红明镜里,游人与鹭共云天。
扁舟载得春光满,疑是桃源幻化间。
这是一首旅游活动的写景诗。旅游地点是平天湖,活动内容是泛舟。平天湖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市区东南部,是一个融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总面积为42.9平方公里,水面积为12公方公里,山面积为3平方公里。地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平天湖时曾写有一首千古绝句:“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天平。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第一句“柳绿花红明镜里”,是描写“泛舟游湖”的第一景观,看到“柳绿花红”的景色倒映在湖中,特别美丽。这和当年李白游湖时“看花上酒船”的情景是何等的相似!看来“泛舟看花”是平湖自古以来所共有的一道独特景观。现在平天湖“泛舟看花”的条件非常优越,沿湖开辟了环湖路、观湖路、平天湖堤道路、环齐山道路……等。环湖两侧栽植了桃、杏、桂等树1400多亩,约10万株花类灌木;培植垂柳3000余株。处处花红柳绿、万紫千红,倒映湖中,真是一座满野遍布、花卉茂盛的大海洋!
第二句“游人与鹭共云天”,是描写“泛舟游湖”的第二景观,人与水禽鸟类,共载一个云天,同游于平天湖上。鸟儿见了人船也不惊骇,人们见了鸟儿也不惊扰,各自相互悠闲自得,和谐共游。如此优美的环境,是靠人的善良品德,共同培养而成。自然规律就是这样:谁爱护和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谁就能共享这大自然的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真、善、美”的美好景色!
第三句“扁舟载得春光满”,是描写“泛舟游湖”的感受。“乘船看花”是游览平天湖主要活动内容之一。作者乘坐的是“一叶扁舟”,就是自驾的小木船或自驾艇。平天湖水面开阔,是天然水上运动场,平天湖旅游度假区,对水上运动,增添了许多设施,创造了良好环境。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在这里举办国际摩托艇大赛,现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湖上建立了游艇码头、咖啡吧、音乐小广场、亲水沙滩以及观湖亭等;水上运动的游乐项目有水上快艇、水上步行球、水上摩托、香焦飞船、自划橡皮艇、自划小木船及自驾艇等。自驾着一叶扁舟,行驶在平静的湖面上,一边眺望花红柳绿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赋诗,引亢高歌,何等惬意和快乐!“扁舟载得春光满”形容得如此贴切!
第四句“疑是桃源幻化间”,是描写“泛舟游湖”的称赞,怀疑这平天湖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幻化而来。桃花源里,有山有水,有村落、有人家,男女劳作,怡然自乐。平天湖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人类社会的相融和谐,人们精神上的欢悦和快乐。这个“桃花源”式的理想乐园,终于在改革开放的今日得以实现。平天湖“泛舟游湖”的快乐情景,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谁不为幸逢盛世而欢呼雀跃?
这首诗的特点:主题突出,主题就是“平天湖泛舟”。围绕这一主题,细致述说,在写作构思上,是一首完美的好诗篇!
看 世 博
炎炎烈日人潮涌,盛况能与奥运同。
博馆绝奇观者叹,浦江独厚展才雄。
2010年诗人有幸观看第41届上海世博会,这是人生难得的奇遇,每一个观看者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诗人也是如此,特写下一首小诗,以志纪念。
“炎炎烈日人潮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于日——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这句诗记述了两个特点:一是举行的时间正是炎热的夏季,这年又特别热;二是参加的人特别多。可以想象,世博会在我国历史上从未举行过,这是首届,是人生难以经历的大喜事,一开馆就举世瞩目,盛况空前。
“盛况能与奥运同”:世博会的盛况空前,与世界奥运会一样人潮如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显示,与历届世博会相比,有两大超越:一是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二是参加人数超越7000万,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而且首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不须亲往即可观看,是历届世博会所没有的。诗人把世博与奥运相比的目的,不单是盛况也包涵了成绩,两者的相同之处,还在于创造了诸多世界记录,为中国人露了脸、争了光,世博与奥运都是中国人的骄傲!
“博馆绝奇观者叹”看世博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立足上海,观看世界。展馆规模之大、内容之丰,观者称绝。是世界各国人民相聚的一次伟大盛会,吸引了约有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吸引了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其中中国馆最受欢迎,外国馆热门依次是:瑞士、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英国、韩国、美国。观者赞叹说:“喜看世博会,如同漫游了全世界,真是大开了眼界”!
“浦江独厚展才雄”:上海举办世博会,浦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发挥它的雄才大略。世博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包括浦东、浦西两部分,围栏区域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会议提出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为创造上海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等方面,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必将促进上海的大发展、大繁荣。
解读这首诗,令人心情振奋,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上海金茂大厦
电梯神速上高楼,天宇云飞行似舟。
博馆明珠齐耀彩,雄伟矗立冠全球。
上海金茂大厦,又称金茂大楼,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994年开工兴建,1998年建成。是集现代化办公楼、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娱乐、商场设施于一体,融汇塔型风格与西方建筑技术的多功能的一座摩天大厦。
第一句“电梯神速上高楼”,是形容金茂大厦的高度。金茂大厦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楼层高。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米,楼面面积为29万平方米,目前是中国大陆第3高楼,世界第8高楼。有130部电梯,上下楼全部电梯化,日夜不停的在快速运行。
第二句“天宇云飞行似舟”,是描写乘坐电梯至大厦最高层的感受。由于大厦太高,使用的电梯速度为9.1米/秒高速,45秒钟即可将宾客从1层直送观光层。登上高层,仰视窗外,身心与云天相接,云彩在身边游动,蓝天在向你亲近。此时你会感觉到:你像是乘坐着宇宙飞船,离开地面,飞上了太空。
第三句“博馆明珠齐耀彩”,是记述金茂大厦的周围的建筑景观。“博馆”是指上海世界博览会展馆,“明珠”是指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两大建筑,都聚集在金茂大厦附近,齐耀于黄浦江畔,成为浦东新区现代化建筑三姊妹,一道最为耀眼、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句“雄伟矗立冠全球”,是对金茂大厦的赞誉。“冠全球”除了指高度为世界第8高楼以外,还有不少设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凡是游览过上海金茂大厦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说好的。&
谒“独秀园”
寒露风中松柏青,长河历史最公平。
浪花朵朵翩跹舞,捧出星光闪烁明。
独秀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郊,在原陈独秀墓园基础上扩大建成,占地面积1.37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内分生态密林区、独秀园区、生态旅游区三大功能区。这是一首拜谒“独秀园”的写景抒情诗。
第一句“寒露风中松柏青”,是描写“生态密林区”的景色。这里森林茂盛,古树参天。虽然已经是寒冷的严冬,但松柏仍然是青葱挺拔。象征着埋葬在这里的革命先烈们无私无畏的精神。其中墓园区有牌楼、墓道、陈独秀雕像、纪念广场、墓冢,四周是浓郁绿化的森林,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纪念气氛,表达了人们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第二句“长河历史最公平”,是指独秀园有如此改观,墓地前众人敬仰,人们感觉到无限的安慰。陈独秀,最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早年留学日本,主编《青年杂志》(后改《新青年》),又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是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被选为中央局总书记,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五大都被选为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建党和主持党中央工作中功不可没。后因在政策上的失误,不再担任总书记职务,被开除党籍。他的历史功绩,从此也就被湮没、消失。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独秀的业绩,终于被世人所公认,他的品德也受到人们敬仰。一代伟人的在天之灵,定会得到安慰,含笑九泉。
第三句“浪花朵朵翩跹舞”,象征着陈独秀的功绩和其家人为革命牺牲的精神。陈独秀在建党和早期斗争中,发动和领导了第一次大革命,并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作出了贡献;他的家人更是做出了巨大牺牲。长子陈延年,早年留法,曾任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第五次党代会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后补委员,任江苏省委书记时被捕,牺牲于上海龙华。次子陈乔年,留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大时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国民党杀害。他们用鲜血和躯体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是革命大潮中的朵朵浪花,翩跹起舞,绚丽夺目。
第四句“捧出星光闪烁明”,是指独秀园设施,概括了陈独秀对革命的贡献。陈独秀是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的闪光之处,有优秀的光荣传统。独秀园内特地为之设立了青少年革命教育园和红领巾广场,让光荣的革命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陈独秀早年从事新文化运动,鼓吹文学革命,长期坚持研究文字学,园区内还为此设立新文化活动纪念园,通过浮雕墙陈列当年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和全过程。凸显其历史文化的功绩。陈独秀晚年生活穷困,他拒绝国民党政府委以他的高官厚禄,从不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接济,其崇高品德可见一斑。独秀园为此设立了陈独秀博物馆,以作为陈独秀思想的研究基地,让新文化活动继续传播与弘扬。独秀园按照陈独秀一生经历的特点,分别作出各具特色的陈设,别具匠心,恰到好处。整个独秀园就是一部教科书,瞻仰就是对陈独秀一生经历的解读;其中字、句、段,如同星光闪烁,使我们每一个参观的人,都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大明湖赏荷
夏雨清风动小荷,珍珠万粒聚银窝。
芙蓉恰似何仙美,引致君王一路歌。
这是诗人游览大明湖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名叫“夏雨荷”。是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紫微死去的母亲,一个大明湖畔历史上的不幸女人。
第一、二两句“夏雨清风动小荷,珍珠万粒聚银窝。”是记述夏日雨天大明湖的荷花景色。大明湖是山东省济南市著名风景区,清代刘凤诰写诗描绘:“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夏日大明湖以观赏荷花的景色最为著称,每到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要到这里来观赏荷花。2012年5月,诗人随青阳作家采风组至济南采风,来大明湖畔赏荷。这日,天不作美,观赏时下起雨来,雨点像千万粒珍珠,洒落在银色的湖面上,小荷也随着清风的吹拂而摇摆,像是向游客表示欢迎。诗人在这个巧遇的特定景色面前,夏天,下雨,赏荷,她联想到了在她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的、可怜的女人——夏雨荷。
第三、四两句“芙蓉恰似何仙美,引致君王一路歌。”是记述乾隆皇帝(弘历)微服私访,在大明湖与紫微相见。大明湖有座“历下亭”,亭周碧波荡漾,绿柳垂丝,是湖上观景的最好地方。亭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济南时,弘上亭正重建刚完工。他登临此亭,听说亭子的名字叫“历下”,很是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0年同学聚会感言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