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何资格来破坏

精选作文: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世界名胜于一体;;圆明园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天下的奇珍异宝都集聚;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走的;这帮犯下了滔天大罪的强盗,侮辱了中国人用辛勤劳动;清朝的梁启超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不能联系实际,感受不深刻;篇一:不忘
精选作文: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00字作文
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世界名胜于一体;它,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它,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有仿造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的建筑;它,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它就是圆明园!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的心里只有愤怒和惋惜这两个词。
圆明园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天下的奇珍异宝都集聚在园内,中外各地的名胜都在圆明园里,天下的瑰宝都云集在这里。
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走的不只是历史文物还是中国人民的辉煌历史。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作灰烬。这把火把耻辱落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落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眼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这帮犯下了滔天大罪的强盗,侮辱了中国人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成就。“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祖国”。听,圆明园里;荒野的风鸣声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断壁痛苦的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贫穷就要受欺侮,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万众一心,使国家强威、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清朝的梁启超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于地球则国胜于地球!”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好好读书,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他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他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们要刻苦学习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永不垂下!
不能联系实际,感受不深刻
篇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破坏?圆明园建成了整整两代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圆明园扩建以后全园占地5200余亩,有100多处景物与1000多个殿堂,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东西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
他们在园内过着幸福的生活,最后竟然抢走了圆明园里的东西。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侵略者这些野蛮、贪婪的行为让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正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圆明园在毁灭的时候不敢站出来反抗,而是把当时外国送我们的洋枪火炮放在地下室,逃散各处。
古话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正是中国以前显得落后,才换来的圆明园的毁灭。现在,中国正在繁荣昌盛,缓缓强大,不让外国人瞧不起,再来侵略,占领。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福建省东铺头中心小学五年级:黄桂棋
篇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疼惜。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毁掉呢?
圆明园的建造花费了整整两代人民的汗水与心血,甚至是他们只会的洁净与璨璨的文明,就这样毁于一切。
英法联军的横行霸道,正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兵器落后我恨!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我恨!恨当时的中国人不团结!我恨!恨当时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大门时,看见了那些除了咸丰留下的人,其余都逃到别处去了。而且没有哪一个人敢站出来反抗英法联军!这更让我体会到了当时中国多软弱啊!这帮可恶的魔鬼虽然把圆明园占了!也毁了!但是,他们无论怎样放大火烧三天三夜!也会不掉他们自己的罪恶!
古人说得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地下室的洋抢土炮没人加工,显得就要挨打!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就应该记住。记住!别再让侵略者们有机可乘六年级:卢佳雯
篇三: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辽阔的土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人民。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
大家一定都记得《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吧,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耻辱,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无以伦比的,而在1860年被3千多名侵略者毁灭,他们夺去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最后还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现在的圆明园,只有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耻辱,贫穷就要受压迫,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万众一心,历史大悲剧才不会重演。
阜新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李思玟
篇四: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那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哪里去了?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殿堂、亭台楼阁哪里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山乡村野哪里去了?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里去了?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知道了,那是被狼狈为奸的英国和法国夺走的。
圆明园凝结了好几代中国人民的心血,这个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年才修建而成。可是,这个工程引来了英国与法国的野心。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一些无法带走的东西被他们破坏,为了毁掉证据,他们还火烧了圆明园,大火三昼夜不熄。如今,圆明园只剩下在西洋楼的几根石头做的柱子保留着。
为什么他们这帮强盗敢到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因为那时的中国太弱、太弱,眼睁睁地看着圆明园被破坏、被夺走、被烧毁,却无力去反抗,只能任由别人摆布。
圆明园已经永远消失了,但为了不让中国再受欺负,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现,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让中国更加强大。要牢记一句话: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了中国不受欺凌,为了中国更加强大,为了祖国不再被人侵略。我们能创造出下一个更好的“圆明园”,“圆明园”永远不会消失!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中一直激荡着一个声音――“落后就要吃亏”!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瑰丽多姿。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山乡村野的秀丽风光!而且圆明园中还收藏着无数的瑰宝。
可是,正因为圆明园中收藏着无数的瑰宝,所以,在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实在拿不动的就肆意毁坏。为了消毁罪恶的证据,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3天,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殿堂就这样在几天之内化成了一片灰烬。读了这篇课文,我又在电脑上查找了圆明园的图片,当我看到那横七竖八残留的石柱时,觉得它们仿佛在哭泣,在向我诉说着当年英法联军毁灭它们的情形。想到那情景,我的心中就不由得燃烧起满腔怒火。我想:圆明园的毁灭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使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把它毁灭了。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学习文化知识,赶上并超过别人。我们要有抱负,不要不如别人,这样才能振兴中华!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本学期,王老师带我们学习了很多课文。有的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烈士,有的描写了人物对读书的渴望,还有的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秀丽的河山。但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深发感慨的还是《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了。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揭开了英法联军的残暴面目。课文讲述了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闯入了圆明园,破坏圆明园的美丽容貌,他们进入圆明园后,抢的抢,拿的拿,带不走的,就任意的破坏,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最后还放火给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这只小羊羔就这样被一群狼给宰杀了,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了。
读后,我的心中犹如烈火焚烧一样难受,复国之情也随着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而变得更加强烈。我们祖先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雄伟建筑。瞧!昔日的圆明园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小岛中央有一座座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似块翡翠,群山托着翡翠,湖水映着怪石丛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然而,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圆明园,却让这群外国人,让这群土匪给毁了,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奇耻大辱。俗话说的好:一个人的耻辱是一时的,但一个民族的耻辱却足以铭记千年。如果在今天,英法联军还敢侵犯我们?掠夺我们的文化遗物吗?不!绝不可能!因此,我们趁着现在,要赶紧多学一点知识,将来镇守边疆,不忘国耻,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振兴而发奋读书。“少年强则国强”,趁着少年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
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也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将永远激励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向上。
从古至今上下一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耻辱,那就是――火烧圆明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掷地有声的说。是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我国的圆明园会被毁灭呢?那是因为那时的清朝政府太腐败无能了,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心中没有他人才会导致我国的圆明园被毁灭,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虽然我们没有周恩来那么远大的志向,但我们可以为我们幸福安康的生活而读书,为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而读书,长大以后用我们的双手去改造、去创造我们的新中国。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十分美丽。可是在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
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就这样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毁灭了,之后只剩下几根残柱。
这篇课文,使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的命令,把洋人当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黑暗的清政府。但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把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万人正准备揭竿而起,他们却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它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它的毁灭在我国文化史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敢来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不让祖国再受蹂躏,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因此,我们要铭记这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愤怒、悲伤、惋惜,各种情感涌上心头。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国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怎能平静?我要说的是“历史为鉴,振兴中华”!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艺术之宝,建筑精华,是一座皇家园林。建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这里建筑着亭台楼阁,名胜风景,田园风光,用了150年的时间建造,而且圆明园中还收藏着从先秦到清朝最珍贵的文物、书画、珠宝、青铜器等等。圆明园是世界上最美的建筑,最大的博物馆。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外国侵略者对我国虎视眈眈,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无力抵抗,被迫签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批侵略者进入北京,烧杀抢夺,在日,英法联军抢走了圆明园的宝贝,能搬走的搬走,搬不走的就肆意毁灭。为了销毁罪证,他们放火烧园,烧了3天,把圆明园毁灭了。
看到这里,我热血沸腾,无比气愤,我惋惜我们中国人的宝贝被别的国家抢走,我气愤清政府软弱无能,这些可恶的侵略者毁坏了我们中国的文物,更毁掉了中国的智慧,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有不计其数的宝贝在外国,他们的博物馆里有一大半都是我们中国的,在世界“拍卖会”上有大批的宝贝是我们圆明园丢失的,我们还要出高价给买回来,这本来就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落后就要被挨打,软弱就要被欺凌,我们只有让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悲剧才不会重演。“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中国更强大,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今天,我们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贺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万人正准备揭竿而起,他们却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上,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他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它的毁灭在我国文化史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不让祖国再受蹂躏,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因此,我们要铭记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圆明园化为灰烬,那火烧圆明园的的一刻,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
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以后我们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为这深入骨髓的仇恨而报仇!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感到一阵的愤怒,好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往湖里丢石头,久久不能平静;又好像心中燃烧着熊熊烈火,水怎么也扑不掉。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园中有很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建造圆明园用了150多年,总面积达为347公顷。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三天三夜后,圆明园就只剩下几个残柱了!
这令人气愤!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美不胜收、巧夺天工的圆明园,就这样消失在这帮可耻的强盗手里。这群强盗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破环了璀璨的文明!
我愤怒,我气愤!日军太可恶了,他们光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不择手段去杀害无辜,去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愤怒,因为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毁灭了,我无奈,因为中国政府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能力来反抗;我不解,同样是女娲创造的人类,为什么要自相残杀?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三,读后感,1000字,圆明园37等内容。 
 高三,读后感,1000字,生活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高三,读后感,1000字,生活 精选作文:读《祝福》后感 1000 字作文 新年的喜气还在爆竹燃放后的烟雾中弥漫,...  高三,读后感,1000字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高三,读后感,1000字 精选作文:简爱读后感 1000 字作文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  高三,读后感,1000字,责任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高三,读后感,1000字,责任 精选作文:《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1000 字作文 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  精选作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1200 字作文 今天,我们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 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  高三,读后感,1000字,雷锋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高三,读后感,1000字,雷锋 精选作文:《雷锋的故事》读后感(5)1000 字作文 未读《雷锋故事》之前,我一直...  高三,读后感,1200字,生活,选择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高三,读后感,1200...不能联系实际,感受不深刻 篇一:高中 1000 字读后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高三,读后感,1200字,生活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高三,读后感,1200字,生活 精选作文:读《做一个书生校长》有感 1200 字作文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程老师写道...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 这部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 高中的时候在家曾看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 9页 免费
圆明园观后感 4页 免费
圆明园读后感 6页...《圆明园》读后感
zhangying0030C
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圆明园的建成花费了整整两代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圆明园扩建后全园占地5200余亩,有100多处景物与1000多个殿堂,有些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以1:1的比例建造的,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这些东西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了。英法联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地撬开中国的大门,正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兵器落后,所以让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我恨,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我恨,恨当时外国送给中国的洋枪土炮竟被藏在圆明园的地下室里,却不拿去反击英法联军!我恨,恨当时那些英法混蛋、英法强盗,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用他们先进的武器攻打中国,还破坏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艺术瑰宝——圆明园!我恨,恨当时的中国人不团结,自顾自,所以中国当时被侵略者压倒!
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大门,看见那些除了咸丰留下的几十个太监外,其他地方空无一人,那些人竟跟着咸丰逃到避暑山庄去了,而且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去反抗英法联军,这更让我体会到了当时腐败的咸丰是多么脆弱!他们过着那种迷乱的生活,吸鸦片,脑子也糊里糊涂的,吃了迷魂药似的。英法联军不顾这些太监,在圆明园里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后来开始偷东西,当他们离开圆明园时竟放火焚烧了这座由两代人民的汗水和心血建起的世界文化财产,可惜啊!中华人民的汗水白费了,有些人为了建造圆明园而失去了生命!两代人民的劳动成果就这样,在仅仅三天时间化为了灰烬!
古话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地下室的洋枪土炮没人去加工,显得落后,人们又过着那么糜烂的日子,就会挨打!现在全球都不和平,战争频发,我们中国应该觉醒,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发生战争,应该努力发展经济、科技,不让外国人瞧不起! 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就应该记住圆明园的毁灭,记住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记住那场鸦片战争,记住中国的一切耻辱,共同发展共同创新!别再让侵略者们“有机可乘”。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PowerCDN/2.) sr29不要以为圆明园被毁都是英法联军所为、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05,440贴子:
不要以为圆明园被毁都是英法联军所为、
“健康随e保”可保障儿童41种重大疾病。150元起/年,给孩子45万高额保障。
靠卖物料过日子  原本是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处,这一组建筑群具有相当规模,除宫门外,尚有东西罩门,东西配殿,门前有一对石狮,南边建有红色照壁一座,门东边建有膳房,门内东西各有配房,门前石路两侧有百余株。在1900年的庚子之役时,由会首局用武力保护,拆匪的阴谋没有得逞,所以这一处是经过1860年和1900年两次劫难后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建筑。  民国后,计划修建时用低价从事务所的润手中,将整组建筑买下,全部拆走,门前的大也被砍光。这一时期,颐和园事务所的一大部分收入,就是靠卖的残余物资过日子。空车进去,自己随便装满一车,出门交一块钱。有些有势力的人,任意选取,根本不给钱。  为了尽力防止无休止的从夺走物料的行为,三位大臣绍英、耆寿和宝熙于1922年9月向北京的京畿卫戍总司令强调禁止从夺走任何一物。王怀庆承诺会给圆明园遗址做最好的保护,但讽刺的是他自己就曾经派出数百个工人手持尖锄、斧头和铲子潜入圆明园,拆下环绕的坚固围墙,拆除“”的大墙,还拆毁的砖墙,以便用这些石材兴建自己的私人花园——达园。  他不仅公开拉运,而且由副将亲自督办。时任北京市地方长官“京兆尹”的刘梦庚,则在的庇护下,从、强行拉走623车、云片石104车。而步军统领,原本是负责保护遗址的,却也派人从长春园拉走太湖石352车。因贿选总统而臭名昭著的,在担任期间,为了修建自己位于的巡阅使署花园,从拉走太湖石数十车到装上火车,并由卫兵负责押运保护。  1924年,东北军阀控制了北京,他从搬走了大量汉白玉,运到辽宁去建造自己的墓地。与此同时,一名富裕的德国军火商从圆明园搬走不同种类的建材,来建造他的翠华花园。就在这样肆无忌惮的拆毁中,圆明园的城墙迅速消失。  城墙被拆掉之后,人们就打园里土地的主意。当于1923年开始新的学年时,校长正式要求清室提供遗址的部分地皮,以扩充大学的用地。这位校长相信把圆明园的土地给予清华大学,将是保存古迹的最好方法。曹云祥拿不出太多的现金来购买土地,于是他建议特别对满洲籍的学生提供大约26万元的奖学金作为对清室的补偿。这项建议看来颇具吸引力,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一个满洲籍的学生进入这一所崇高的学府。不过,溥仪把这项建议束之案头,不做明确的回应,因为他不愿意出让任何一寸土地,他担心一旦这样做的话,圆明园的遗址就将会永远地消失无踪。
指标性遗物被移走  圆明园的整体性虽然暂时得到维持,但在1924年的一整年中,园内的物料仍然不断地被人搬走。北洋政府的秘书长王兰亭直截了当地向内务府通报,要求从圆明园内的假山运走一百车的山石去建造他的私人庭园,而清室无力阻止这些举动。同年年底,一连骑兵在没有知会内务府的情况下,就驻扎在圆明园的遗址里。掌管的外国牧师们,在1925年踏进圆明园,把安佑宫的石柱和工艺品搬运到燕京大学的校园内。当清室要求警察详细询问这些牧师,所得到的答复是,这些石柱放在校内保存会更安全。在北京市内的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董事会,也认为把那些倾圮石块留在园内,并不安全,所以他们建议溥仪把残余的石料运到他们的公园内,做妥善的保存。类似的要求,陆续不断,但溥仪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另觅新址是处理圆明园遗物的最好办法。  1928年,北洋政府垮台,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圆明园后,遗址又遭到了更加有组织的损毁。为了修筑高粱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北平市政府先后下令拆毁了圆明三园的4800米南墙和长春园东侧的全部虎皮石墙,砸成碎石以补石碴之不足。同时还组建了“清理圆明园园产事务所”,并将园内所谓的“废旧砖石”变价拍卖,大宫门外的影壁也被招商投标卖掉;西洋楼石门左右的石柱连顶,则被卖给商人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当局甚至明文规定:圆明园内所有虎皮石可一律出售;西洋楼故址的大理石、青条石,凡雕花粗镂者亦可出售。  溥仪关于为圆明园遗物另觅新址的想法也未被尊重,一些具有指标性的遗物仍然被移走。好几尊外表优美的青铜兽和山石于较早时就被挪移到颐和园里;在万春园入口的新宫门有不少厢房、影壁墙、拱门和石狮子,被前清的贝勒卖给一个慈善机构作为中学的校舍;江朝宗(北京步兵统领)修建北京中央公园时,移走了圆明园“坐石临流”的“兰亭八柱”和“石屏风”,以及万春园的仙人承露台的石座与长春园的太湖石;建校时,通过颐和园事务所购得圆明园“安佑宫”的望柱4根,龙凤丹陛石一块,汉白玉雕成的石麒麟一对,植树碑一座,西洋式线发桥一座,喷水石座2具,“谐奇趣”前面的喷水石鱼,以及福海沿岸的大量花岗岩石料和太湖石;  1930年,建北京图书馆时,也在圆明园取了不少材料,除了“安佑宫”的一对华表外,还有长春园大东门外的石狮子一对(现仍安放在文津街北京图书馆外),文源阁石碑两块、福海西岸“望瀛洲”昆仑石一块、黄色太湖石两块和带有汉白玉石座的象皮青太湖石一块。北京颐和园东宫门丹陛台阶石,则是取自“安佑宫”大殿前;现在“仁寿殿”前铜麒麟一只,取自长春园的二宫门。最近经专家鉴定确认,南京中山陵附近的谭延闿墓周围的汉白玉祭台、牌坊、华表、石狮、花盆和牡丹花坛都是北京圆明园的遗物。  大量笨重的物料被挪走之外,被前清太监、旗民和当地居民偷窃的许多小东西,更是难以计算。凡是能作建筑材料的,如方砖、屋瓦、墙砖、石条、石柱、紫铜管道,甚至碾米作坊奸商向大米中掺假用的白沙粒等等,无不从圆明园废墟上搜刮。从民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每年都有上百辆大车装满圆明园残料拉走。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居民几乎每天都目击有人从圆明园运走石雕、青铜铭文、太湖石、砖块、瓦片,和其他各种大量建材。当时连附近农民家里的猪圈都是用圆明园的砖石砌筑的。  英国作家丹比于20世纪30年代观察到,“在北京许多简陋的石匠店铺里,可以买到精美的、刻在石头或大理石上的双花环、花朵和外国主题的雕像,这些石雕取自欧式建筑的宫殿,一两块钱就可以买到”。  自此之后,人为的抢掠、火灾和气候的侵袭,使圆明园沦为不见人烟的荒野。1931年3月,中国建筑协会为了唤醒大众保存历史文物的意识,趁纪念宋代建筑师李明仲(诫)逝世821周年的机会,主持圆明园的历史与遗址公开展览会,向民众展示地图、模型、手册、山石、碑文、文件、诗作和书籍等物品。这场展览会虽然引起极大的注意和吸引大批的民众参观,但是在当时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之下,对历史文物的保存知易行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京(当时叫北平)附近的饥饿农民、前清太监和前清的满洲旗民,来到圆明园的旧址上挖地,把这里变成了农场。结果是山丘被夷为平地,湖泽被填为耕地或作为鱼池。圆明园遗址首次遭遇到从地表消失的威胁。  到1949年北平解放前,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已被掠夺破坏净尽,几乎变成了一片荒凉的野地。只剩下西洋楼若干石柱,孤零地矗立在丛灌之中。
建国后:“废物”利用再破坏  文|袁新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昔日的皇家园林,如今的一片荒墟,回到了人民手中。据王威教授当时对圆明园遗址的调查证实,“在这一片废墟里,我们可以看到的遗迹是不多的”。园中最大的人工湖——“福海”,它的范围大约有颐和园内的昆明湖的一半大小。当时南岸的花岗岩在1953年时还在,但此时已经倒塌。“福海”中央的“蓬岛瑶台”,只有巨大的石基和破砖碎瓦,上面的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了。  当年宫廷区里的庄严巍峨的“大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九州清晏”、“上下天光”、“杏花春馆”、“万方安和”、“安佑宫”、“紫碧山房”、“舍卫城”等处遗址,所留下来的多半只是当年的石基和墙砖。  全园以“西洋楼”一带的残迹较多,其中“远瀛观”正面与“大水法”的巨大的汉白玉“石门”尚屹立着,雕刻得极为精细。1860年以后,西洋楼是非常完好的,楼房四壁后来被恶霸和军阀拆去。现在残留的是一些石门柱一类的东西,这些不是因为太大移动不了,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得以保留下来。  在一片废墟里,偶而也可以看到一些断墙残壁和几个不完整的拱形石桥,其中三孔桥较为完整,房屋一栋未见。全园的大小宫门也差不多全部被毁。1953年还残留下“运料门”一座。此外,在1953年时花神庙处尚遗留一棵高达六七丈的马尾松。圆明三园周围的虎皮石围墙,还残存的不少。此外,圆明三园硕果仅存的古建筑“正觉寺”,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教职工宿舍。  从1860年到1949年九十年间,圆明园虽然历经劫难,但因它基础雄厚,始终没有像阿房宫一样被湮灭。作为一代名园的遗址,它不仅在我国造园史上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是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见证,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圆明园遗址。
周总理指示要保护圆明园遗址  50年代初期,为了使圆明园遗址受到保护,周恩来总理曾对梁思成先生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帝国主义把它烧毁,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当时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发出“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指示。但由于园内有着700户约3500口农民,他们占用了园中近2000亩(约133公顷)的土地。这些农户为了生产和生活,仍不断挖山填湖,占地建房,扩充耕地,因而遗址仍然受到破坏。  那时,圆明园遗址还没有专门管理机构,仍有人继续盗运建筑材料,1951年上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两次行文,指令北京市公园管理委员会严肃处理两起砸运圆明园太湖石、石块事件,并且发出通报。1953年,周总理又及时制止了中央党校拟在圆明园选址建房方案,并对主持党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杨献珍说:“圆明园这地方,总有一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勿忘,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彭真市长对圆明园遗址和遗物也多次特别关照,曾明令:“今后任何机关,不得移用圆明园石块。”正是由于这些高层领导的高瞻远瞩,在首都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圆明园遗址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同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向市政府请示在圆明园遗址开辟60亩苗地,很多人赞成这个方案,因为考虑到这个地方水丰而土泽,地形多样,小气候条件好,建筑基地占地比重也不大,可用面积很大,而且文物、历史、科学、艺术互相之间衬托,可以相得益彰,不是相克,而是相生。因为那时在城市规划上,一直把圆明园遗址定为全市性公园绿地,并未做过详细研究,对建植物园的方案没有批准。  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把植物园定在这里,对遗址还能起到保护作用,或许不致造成后来的继续破坏。从1956年至1960年,北京市园林局征购了园内除稻田以外的全部耕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绿化,到1961年秋,园内共植树72万余株,绿化面积达1300余亩,初步改变了遗址的荒凉景象。但是由于稻田没有征购,没有解决农民造田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六、七十年代:连地基里的石材也不放过  上世纪60年代,到了三年困难时期,生产队又把征购了的土地要了回去。历年植树和已征用土地暂时移交当地生产大队管理使用。从那时起,人口也迅猛地流入园内。于是农民便大规模地进行平山、填湖、造地、砍树、拆遗址、盖房子活动。更有甚者,公社一级的马场、猪厂、鸡场、鸭厂、大型的面包厂、机械修造厂、区供销社的土产部、区级印刷装钉厂、打靶场……都在这块无人管理的土地上发展起来,居然成了一个自由王国,各自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地去改造这个遗址。例如万春园西南部,有两个水中岛屿,一处是“绿满轩”、一处是“畅和堂”。由于园中农民造田,生产队队长指挥参加劳动的北京大学的几十名教师,用大绳和撬棍,把大量的山石拉下水中,然后再把岛上土山挖平填入水中,最后造出了面积并不大的农田来。  1962年5月,圆明园遗址已征用的土地,全部由市园林局移交给海淀区人民政府,而区人民政府又将土地交给园内生产单位使用和管理。为了发展生产,加上园内农民对保护圆明园遗址缺乏认识,忽视了对遗址的保护,仍继续砍伐树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遗址新的破坏。  十年动乱期间,历史文物被当成“四旧”横扫。圆明园文化遗址再度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又一次遭到严重毁坏。金鉴是这次毁坏的目击者和参与者,他在《圆明园最后一次毁坏》一文中回忆:  事情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正在北大附中上初中。因为中苏关系极为紧张,毛泽东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响应。各单位主要的任务是挖好防空洞或防空壕。学校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班、年级,都按连队编制,我们班被编为69连1排。  挖防空洞或防空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学校就发动学生去拣砖头。有人说圆明园有碎砖头,有些连队便组织人去打探,回来说圆明园确有砖头。就这样,全校齐响应,各连(年级)各排(班),纷纷组织开赴圆明园,圆明园便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毁坏。  当时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没有围墙,附近许多单位、学校都去圆明园拣砖头。我们基本上是在靠近公路的万春园、长春园附近拣砖头,这样便于集中和运输,在西洋楼地区拣的砖头也比较多。西洋楼地区一般都是西洋式的汉白玉构件,像样儿的整砖早已被人拣去,许多同学拣不到砖头,就找来锹镐挖掘建筑的地基,获得不少完整的城砖。西洋楼海宴堂水法(喷泉)的锡海底座(土台),下边的地基被有些单位挖了很深的地沟,城砖基本上被挖干净了。靠公路附近的遗址,砖头都被拣得很干净,要想有收获,就不得不深入到园子的内部去。我们拉着小车,拿着工具走得很远,在一个觉得很偏僻的地方发现一座亭子的地基,地面上的方砖还保留着,我们便拿镐锹撬。看着很完整的方砖,经过一撬,有些便碎了,但是我们依然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北大附中的南边有一个屠宰猪的工厂,它的南边就是皇庄中关村南北大街。在拣砖的日子里,我们天天可以在圆明园里见到隔壁屠宰场那辆嘣蹦响的三轮汽车,他们从圆明园运的不是砖头,而是一米来长的汉白玉或是青石材料。圆明园一般成材的石料,民国时期已经被官僚政客洗劫一空,但是建筑地基还有竖立着的墙基,他们看到合适的材料,便用倒链将材料从土里拉出来装到车里,一米左右这样的材料,一次可以拉上两三根。那个时期,几乎每天上下学都可以看到这辆汽车往返拉圆明园的石料,可以想象,他们的防御工事应该是非常坚固的。后来,这个地方盖起了楼群,不知建楼挖地基时是否挖出地下用圆明园石料建筑的坚固的防御工事。  据统计,仅1967年到1971年六年间,就有216处土山被破坏,100多处建筑遗址被拆毁,2万多株树木被砍伐,10多公顷绿化带被侵占,甚至出现一次拆毁原有围墙800米(原来仅存1200米),一次运走圆明园石件582车等严重事件。圆明园内遗址,10多个企业单位先后进人,占地约23公顷,大小20多个居民点相继形成,其中大部分都座落在遗址的中心地带,有的还建在著名景观区旧址之上。  清华大学的单身教职工宿舍——园内唯一遗存的古建筑“正觉寺”,一直到60年代,依然保持的很完好。后来清华大学退出,海淀机械修造厂乘机进入。特别是从这两三年中,该厂大量修造厂房及生活区,乱拆乱建,致使百分之九十被毁光,并且砍光了近百株的松柏树林。至此,一处仅存的完整的圆明园之遗存古建筑,宣告消灭。
成立圆明园管理处  圆明园中有7个生产队、700多个劳动力农户,在园内搞农业生产,他们为了发展生产,每年每季,都不断有人在挖山、平地、填湖。聚居在园内的小村落不断增加人口,添建新房。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圆明园的遗址将不断遭受破坏。最终,现存的山形水系及古建筑遗迹将像阿房宫一样完全消失。而圆明园将变成无迹可寻的一片村落及农田。  许多有识之士见此情况非常痛心,为了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应该保护和整修圆明园遗址。为此,他们到处奔走呼号,根据人民的要求,为了加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管理,1976年底,在北京市园林、文物部门的关心下,经北京市建委批准,海淀区成立遗址专管机构——圆明园管理处,遗址保护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圆明园专家赵光华先生在《圆明园及其属园的后期破坏例举》一文中,针对1860年以来圆明园遭受的历次劫难,提出了“火劫”、“金劫”、“木劫”、“石劫”、“土劫”的概念。1860年英法联军以掠夺珍宝与焚烧圆明园建筑为主要罪行、以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为目的,这被称为“火”、“金”之劫;1900年八国联军、驻防圆明园的八旗兵对园内大、小树木、残存建筑、木桥的彻底破坏,以发国难财为目的,称为“木劫”;辛亥革命以后,以官方、一些社会团体对圆明园内的石料、石雕、太湖石、砖瓦的偷盗为主,因其数量相当巨大,所以称之为“石劫”;建国以后,直到“文革”时期,针对挖山、填湖、造田为主要内容的毁园行为,以增加粮食生产为目的,所以称之为“土劫”。  无疑,这五劫对圆明园来说都是致命的劫难。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从此,圆明园漫长的劫难开始了,在人们的贪婪、愚昧甚至是敌意中,它受伤的躯体化为尘泥,慢慢地消失,消失……
当时不是清庭把那个代表团扣了还杀了不少人估计也毁不到这么干净   ——this is professor JINKELA,from America Santiago
同治重修:残迹的彻底破坏  英法联军破坏圆明三园,本想将其夷为平地,但终因三园的范围太大,未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有不少建筑还是侥幸地存留下来,特别是北部,免于灾难的就更多。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冬天,内务府大臣明善堂郎中贵宝的调查报告称:圆明园尚存有十三处建筑,计“庄严法界”、“双鹤斋”、“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村”、“文昌阁”、“魁星楼”。  其实圆明园所残留的宫殿,不仅仅是这十三处,报告中遗漏很多。如“蓬岛瑶台”、“林渊锦镜”、“藏舟坞”及长春园内的“海岳开襟”、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此外尚存留着不少的附属建筑。只要翻开雷氏重修的图样里,常见粘有“现存”二字,就可以证明贵宝所报的并不是焚后的全貌。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以贺寿为由修复  同治继位时,年纪很小,由他的母亲——东、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在表面上看,两个太后都有权过问政治,实际上,大权掌握在西太后慈禧一人手里。当时与太平军的作战日益吃紧,西方列强也阴谋再举进犯以便达到其瓜分中国的目的,形势对清廷十分不利。  这种局势未引起统治者的足够认识。他们反而惋惜自己生活的突变——由于圆明园及其附属园苑的焚毁,同治年间不得不改变清廷历代园居的生活习惯,呆板地住在皇宫里。统治者们感到紫禁城内的殿阁结构太谨严,生活很不习惯,曾发出“红墙绿瓦黑阴沟”之幽叹,魂牵梦绕着圆明园中的美丽风景。  1873 年是慈禧的四十整寿,此时同治帝已经成人,觉得该有点举动,才能算是庆祝母亲寿辰,于是奏请两宫太后,提出修复圆明园。他要对两位太后表达孝心,让她们能在一个安静的宫苑环境里好好颐养。  实际上慈禧也想重修圆明园,她过惯了奢侈的生活,不愿在禁宫里居住。  这一次的修理计划,共有三千多间。包括圆明园大宫门、二宫门、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九州岛清晏、上下天光、杏花春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紫碧山房、鱼跃鸢飞、绮春园天地一家春等21个景区,还有围墙、道路、桥梁、船坞、码头、船只等杂项。  现存的修缮蓝图显示,整修工程并无意要准确地恢复原状。在重建的过程当中,在这里增加一点或在那里添置一些新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弹性,甚至有个别的建筑做了大幅度的更动,意在使新的比旧的更好。
财政吃紧被迫停工  重修工程经常受到预算问题的困扰,这不是皇上的权力或太后的热情所能解决,所以营建工程常常因为财务吃紧,缺乏必需的建材,尤其是缺少大根的原木,而被迫延宕。没有多久,大量的城墙、道路、桥梁、水闸、庭院和游船等都无法完工,许多重要地点的营建工程,包括“清夏斋”、“鸿慈永祜”、“上下天光”、“万方安和”、“鱼跃鸢飞”等,都无法开工。在修建工程停止前,只有少数个别的建筑得以完成。无数未使用的建材堆放在还没完工的空地上,整个营建地点只用木栏杆围起来作为保护而已。  在财政的压力下,同治帝同意把原来万春园内为了供两位太后颐养而修复3000间厢房的工程减少至1420间,减幅超过50%。同治皇帝显然十分焦急,想要及时完成部分工程来庆祝他母亲即将来临的四十岁生日。
  内务府的记录显示,经常是工程将开,而经费尚无着落。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要求私人奉纳和捐献,但到日为止,也仅仅筹集了30万两白银,而工程经费估计高达几千万两白银。尽管捐献总金额无足轻重,官员们还是感到不胜痛苦,兵部主事王家璧就指出,捐献已经让许多官员的家庭破产。王家璧因此建议同治皇帝寻找更多可行的财源,例如从海关征收鸦片税,或放缓重修圆明园的进度。  当时不仅缺钱,也缺乏建筑材料。在工程进行中,他们拆掉园内的藏舟坞和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处的旧材,来补救一时的急需。但旧材不足全部工程所需的十分之一。于是又将近春园与熙春园、器皿库与灯笼库等地的木材、石料、瓦片都计算在内。同治帝需要至少三千根重木,他曾多次向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和四川等生产林木的省府官员寻求协助。  清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享受,几乎动员了全国力量。清廷内务府的经济来源,除了婚、丧、万寿大典由户部供应外;其他的经常费用,在同治十年后,每年由户部拨给六十万两,作为补助;此外尚有各省的关余和盐款,也是主要收入。在雍正、乾隆两朝的所谓全盛时期,因收入丰盈,国库每月都有盈余,最高峰时盈余相当于两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虽然频年大兴土木,也从不动用户部的钱款。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清政府的财力十分枯竭,同治时内务府的财源也几乎濒于绝境的地步。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重修圆明园,自然不会顺利,也不可能完成。  同治帝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工程暂缓的决定,仅在紫禁城附近适度翻修三海,即北海、中海和南海,以供两位太后颐养。当修复工程正式结束的时候,已经耗费掉481万两白银。尚未使用的木材和石材只好储存起来,挂在“鸿慈永枯”屋顶上的大梁也被拆下来保管。  从此以后,清朝统治者十多年没有大兴土木。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失败,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慈禧动用了海军造舰费,修复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这就影响了海军的后备力量的补充,成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慈禧太后极为欣赏有大湖与翠山环绕的颐和园,似乎把已经沦为废墟的圆明园忘掉了。  同治年间这些重修之举,仅仅为了慈禧等几个人的欢欣,却对圆明园遗址造成了重修性的破坏。涉及遗存山水、花木、屋宇、桥涵、路径等园林要素的位置、布局、体量等项的改变,彻底抹掉了部分实物,破坏了初始阶段遗址的部分原真形态。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振铎打比方说:“这就好比一个人脸部被打伤了,却盲目地做了整容手术,毁坏了被打伤的证据”。  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虽然破败、萧条和屈辱,但它是历史的真实显现,见证了岁月的风雨沧桑,盲目的重修是对历史施加新的扭曲和伤害。  (参考资料:《园明沧桑》,文化艺术出版社;《圆明园风云录》,穆景元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庚子再劫:八旗兵趁乱势洗劫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与新兴的日本帝国签订了1840年以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侵占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调和。中外矛盾迅速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局势下,19世纪的最后五年间,义和团迅速发展,并于1900年控制了京津地区。  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意在中国大地上驱逐外来势力,恢复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后,各国以保护公使馆为名,派兵进入北京,以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为中心,与义和团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战。为了解救在京被困的西方外交官与教会信众、各国侨民,英、法、德、俄、奥、意、日、美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八国联军于8月16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于前一天仓皇逃走,北京再一次落入外国入侵者的手里。  拆园最烈者为八旗兵  1900年的入侵者比1860年的人数更多而且更为凶残。他们又一次展开抢掠和纵火,范围更广,持续更久。抢掠的地点包括有钱人和满洲贵族的家,掠夺者不仅仅是军队,外交人员与传教士亦参与其中。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抢掠现场看到,那些掠夺者的争抢场面只能用“暴动”来形容,许多中国俘虏遭到残暴的虐待和无情的枪杀。当时一位美国作家感觉“这些中国人遭受的对待就像罗马暴君尼禄在位时期的基督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战争发动的一年前,这八国列强全都加入了1899年的海牙公约,明文禁止战时抢夺和恣意杀戮。  这一时期,新建成的颐和园和残破的圆明园也遭到了摧残。八国联军入京后,董福祥率战败的甘军北逃出京,德国马步队追击董军直至南口,此时董军已逃至怀来,德军追赶不及而返。德军部队一部分驻朗润园,英军驻颐和园,意军驻玉泉山。当冬天来临时,盘踞朗润园的德国侵略兵,窜到正觉寺拆走大殿的门窗当柴烧,砍坏佛像的鼻子,抢走寺内珍存的大量西藏进贡的锦边彩画佛像及青铜梵文大钟。与1860年的浩劫有着同样的丑行,入侵者为了分赃而成立了一个奖金委员会,并在英国的使馆举行拍卖会。  但也有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经进入圆明园进行劫掠,在这一时期真正让圆明园遭受劫难的是当时清政府驻守西郊的八旗兵、太监以及地痞流氓。据王威所著《圆明园》一书记载:“城外的驻军与恶霸们活动得更凶,他们乘机大肆洗劫西郊各园的陈设,圆明园也不例外。他们将殿座亭榭及宫门和铜狮等一齐拆下来出卖,连砖瓦、石料都不肯放过。”  外国军队撤离时,京城暂时处于无政府状态,驻守西郊的散兵游勇、太监以及恶霸蜂拥闯进圆明园,再次劫掠院内陈设,大肆拆毁园内的殿堂、亭榭,盗运园内的砖瓦、木料等。其最甚者为本地土著的各旗营,曾经调驻城内,此时却都逃出城来。他们手中操着斜五排快枪,回到家中化兵为匪,自由结合,聚众大拆圆明园宫殿、砍伐树木。只一个月时间,整个圆明园内的树木及原来残存之建筑荡然无存。圆明园的西路毁于精捷营,北路毁于河北黄营,长春园毁于白旗大小营,其拆园最烈者为厢白旗小营与精捷营的八大恶棍首领。  守园太监与拆匪激烈枪战  长春园中环形的“海岳开襟”原是建在湖中双层汉白玉石园坛上的一座金碧辉煌、宏伟高大的建筑,由于船只被焚,无船可渡,在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幸免于难。光绪年间,慈禧还专门到此游幸,因此修葺一新,并由湖西岸上之“榴香渚”方亭至此添修长木板桥一道,桥侧安装红色栏杆。由于八旗拆匪扬言要拆此处,该处太监首领杨四率领四名太监,园户头目周德海也率领园户十名,日夜共同驻守。精捷营正白、正黄两旗头目扬言将于九月初七夜拆“海岳开襟”。  于是杨四、周德海等人将木桥拆毁一段,堆积树枝与沙袋,修成工事,又从熙春园请来六名枪手,帮助防守,其他太监与园役也架上大抬杆枪埋伏在沙袋后面。当天夜里,近百名旗民,携带斧锯绳杠由西岸上木桥,发现桥被拆断,八大匪首喊话,责令杨四、周德海搭上桥板,否则如攻上去难逃一死。周德海一声令下,众枪齐发,当场击毙10余人,落水六七人,拆匪被迫退回西岸逃走。  至10月初,“海岳开襟”仍十分完整。后来,守方意见不一,又恐天寒结冰,无法防守,更怕敌方拆匪的报复,于是,守方人员纷纷辞职回原籍。此消息被厢白旗小营知道,该旗匪头目,常作绑票勒赎的勾当,他们已从圆明园中掠到不少财物,现在知道周、杨二人撤出,便于10月14日率60名旗民,将“海岳开襟”全部占领,撬开大量陈设箱子,将珠宝奇珍一夜抢光。硬木桌椅一类的笨重之物,又抢运了三昼夜。最后将殿宇柱子锯断,用马车运走可使用的木材,砍掉园内巨大的松树和柏树来卖钱。  事实上,这种肆意的破坏让圆明园内的殿堂楼阁完全消失,那些被偷来的木材,从柱子到窗框全都拿到附近的清河镇,堆积成一座“小山”,等着变卖。即使从园内拿走的小木片和树枝都可以在市集上找到,并被人当做烧火的木柴来使用。至此,一组水中楼阁建筑群,便只剩下废墟。另外还有全部铜铸品,也是在这时被洗劫的。  万春园的西南角,有东庙和西庙,二庙相连。东庙为“敕建河神庙”,祭祀本园的河神,西庙为“惠济祠”,祭祀运河龙神。两庙前各有两根旗杆,周围有黄柏林木数百株。这两座庙与大片柏林,在1860年之役中免于火劫,保存相当完整。事后,每年二月初九与八月初四春秋大祭,均由河工大臣与圆明园总管致祭。在这次庚子劫难中,旗民蜂拥而至准备拆除发财,他们甚至为“争拆”发生冲突,进行了枪战,双方各死十余人。后经中人调停,改为合作共同拆售,售出之价由双方平分。至此二庙与大片柏林均夷为平地。  万春园中的“庄严法界”,也是英法联军毁园时的幸存者,其位置在“鉴碧亭”的北岸,入内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东边还有“蔚藻堂”,为南向5间,建于太湖石的高台上,也都在这次被毁。
清廷无力执掌圆明园  圆明三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洗劫之后,一直还是作为皇家的禁园,由老太监守园看护。对圆明园一直念念不忘的慈禧太后,在她即将从西安返回北京的前夕,日在西安颁发了一道懿旨:命令正与各国公使谈判的全权大臣奕劻,在议订和约,将颐和园、圆明园一带收回清廷后,要派得力官兵小心守护,“毋稍疏虞”。  但是,动乱后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清廷的财务压力。1904年,清朝政府正式下令裁减圆明园部分官员,撤销圆明园的总管机构,使圆明园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尽管圆明园到1909年时仍然有16718人之多,“但他们大部分是以前园户的成员,包括妇女和孩童,而对圆明园来说,他们是破坏者而非保护者。  经过这次严重破坏,园内一些地方已变成芦苇连片,麦垅相望,如同田野一般。虽河湖水系依然,但因一些桥涵被破坏已部分不能度跨。除园墙、万春园宫门、正觉寺等极少处圆明园遗址原真性的景区外,其余皆已失去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罪行的真实物证。  1911年,清政府为把废园管理起来,决定将它附属于颐和园,由清廷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等进行管理。  (参考资料:《圆明园风云录》,穆景元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民国时期:取之不尽的建料场  日,溥仪退位,结束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民国政府给予溥仪许多优待条件:清帝仍保留其皇帝尊号,允许继续住在紫禁城内,由国民政府每年供给400万元的费用;对清帝及皇族原有的私产加以保护。这样,原属皇家所有的园林,包括圆明园、颐和园等,自然仍归清室所有。  尽管圆明园形式上继续由逊清的内务府监管,但动荡不安的民国政府无法履行诺言,没有防卫能力的皇室很容易沦为腐败政客和粗暴军阀的牺牲品。这一时期,不少清室的陵墓被炸开盗窃,大军阀孙殿英就指挥军队炸开清东陵的乾隆、慈禧等墓,盗走大量陪葬珍宝。此时的圆明园虽已残破不堪,却因其显赫名声而成为许多贪心人的目标。太监、军阀、官僚、地痞、奸商等对园内的残余物资肆意掠夺,大批的砖瓦、木材、石料等继续被盗卖,无数精美的汉白玉石雕、石碑以及假山太湖石等被盗走后,用去装饰和修建私人宅院和墓地。  1913年,李大钊同友人凭吊圆明园遗址时,写下了“吊圆明园故址”的诗,序言中写道:“夕阳影里,笳鼓声中,同友人陟高冈,望圆明园故址,只余破壁颓垣,残峙于荒烟蔓草之中,唏嘘凭吊,感慨系之。”百感交集之际,慨然赋诗写下了“玉厥琼楼委碧埃,兽蹄鸟迹走荒台。残碑没尽宫人老,空向蒿莱拨劫灰”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圆明园的悲惨状况。  卫兵亦是盗贼  初期的北洋政府当局公然向紫禁城内落魄的清朝宫廷索求圆明园的物件。1915年,为了装饰在北京繁华商业区新翻修完成的正阳门,内务部总长要求内务府批准,从圆明园西北角落附近的安逸堂里,搬走两只石麒麟。同一年,北京的军方将领提出要取圆明园内的假山湖石。不管多么不情愿,内务府没办法拒绝这些索求,只好答应。有一次内务府在溥仪的同意下,自愿帮助民国政府从圆明园挑选并运送51块太湖石。  随着“总统”袁世凯去世,政局变得更坏,圆明园的保护工作更为困难,事实上这座荒芜的园林已经成为盗贼唾手可得的猎物。溥仪从太监总管王和喜那里接到有盗贼闯入圆明园的报告,他除了寻求北京政府的帮助根本没有其他办法。警察捉到至少三个盗贼,他们承认在圆明园里偷走了数百块石材。可是,过了没多久那些警察甚至士兵自己都变成了盗贼。在1919年秋季的一天,数十名士兵放肆地在文源阁遗址上运走几十辆马车的太湖石。清室向北京的步军统领提出强烈的抗议,但毫无用处。  同年,驻扎在西苑的边防军炮三营高副官和十几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圆明园,并用三辆大车拉运砖块。溥仪被激怒了,他向陆军部抗议,重申圆明园完全是他的私人财产并得到政府当局所给予的保护,可是当卫兵变成盗贼之后,合法的保护变得毫无意义。民国政府的朝野人士不断地侵犯圆明园的完整。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件发生在1921年,有两营属于十六师的军人殴打婉言拦阻他们的园内仆役,强行进入圆明园掠夺,他们拆毁舍卫城的城墙,搬走许多太湖石,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来掠夺。这期间,没有一个人敢拦阻他们。  民国政府的文职单位同样对圆明园投以贪婪的目光。1921年,北京龙泉孤儿院逼迫溥仪将圆明园的西墙砖块和园内的湖石捐赠给他们,作为扩充院址的建筑材料,并且辩称这些废弃的物料应该用在公益上。1922年,燕京大学的传教士管理者为了在校内建筑莫根园,要求在邻近的圆明园拉运大量的石材。这两项用途也许还可以说是用作公益,但其他人就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同年,京师警察总监薛之珩想从圆明园的遗址“借用”一些建材为己所用。薛之珩不是唯一一个提出这样要求的具有影响力的官员,其他官员也曾到圆明园押运载满数十辆大车的太湖石,不理会皇室驻守圆明园总管王和喜的抗议。
抢皇上的东西,不抢白不抢。
那也是酋长自己引狼入室,房子都保不住啦!
呵呵,我们这里的反日游行都是枪东西,劳力士什么的被抢了好多。。。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