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晴空一鹤排云上上,何当共剪西窗烛扩写50字左右

古诗文填空.小题1:黄鹤一去不复返. . (崔颢)小题2: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小题3: 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小题4: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有约不来过夜半. 写的是相约未至的落寞,“ .浅草才能没马蹄 绘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何当共剪西窗烛. 吐露是秋雨里缠绵的思念,“安得广厦千万间. 表现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古诗文填空。(9分)小题1: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小题2:&&&&&&&&&&&&&&&&&&&&&&&&,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3: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小题4: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有约不来过夜半,&&&&&&&&&&&&”写的是相约未至的落寞;“&&&&&&&&&&&&&&,浅草才能没马蹄”绘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何当共剪西窗烛,&&&&&&&&&&&”吐露是秋雨里缠绵的思念;“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小题5: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
小题1:白云千载空悠悠小题1:野芳发而幽香小题1:便引诗情到碧霄小题1:闲敲棋子落灯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却话巴山夜雨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小题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歌鉴赏。(5分)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小题1:诗的头两句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种美的?(3分)小题2: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小题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小题2: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小题3: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小题4:《陋室铭》中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小题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要辞官还乡,但仍思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6: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小题7: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填空(10分)小题1:________________&&&&&&&&&_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小题2: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小题4:僵卧孤村不自哀,&&&&&&&&&&&&&&&&&& 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小题5:______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梅尧臣《鲁山山行》)小题6: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小题7:《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8: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小题1: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分)小题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小题1:&&&&&&&&&&&&,君子好逑。(《关雎》)小题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小题3:&&&&&&&&&&&,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小题4: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小题5: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写出连续两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8分)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小题1:两首诗中“留客”一词,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2:赏析诗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中“弄”字的表达效果。(2分)小题3:分析下列诗句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4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次北固山下(5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题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题目中的“次”,原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小题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游子)&&&&&&&&&&&&&&&&&&&&&的感情。(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小题1:提到奉献精神,人们自然会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句。小题2:皓月当空,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则发小题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的名山大川常会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大漠孤烟直,&&&&&&&&&&&&&&”;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出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感慨。一览众山小”。 小题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这与孟子在《&孟子&两章》中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 A (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nɡl&nɡ。听斜风细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ndi&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因为是“ch&ndi&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来源:Z。xx。<]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动词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唐僧。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
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分)
【参考答案】&&&&&&&&&&&&&&&&&&&&&&
因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只。晚会结束后立即归还。
&&&&&&&&&&&&&&&&&&&&&&&&&&&&&&&&&&&&&&&&
&&&&&&&&&&学生会
&&&&&&&&&&&&&&&&&&&&&&&&&&&&&&&&&&&&&&&&&&&&&&&&&
【试题解析】要注意应用文的一般格式。“借条”是一种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性文书。“借”嘛,至少要写清楚“借”的事物及其特征、数量,归还的约定(时间、方式等),严格地说还有违约责任、处理方式等。当然,落款(含借东西的人姓名、借款日期)必不可少。另外,语言要简洁、准确,不得有歧义。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span&论语&八则》)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艰难,勇于开拓。
(6)范仲淹《岳阳楼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参考答案】(1)不亦乐乎&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
)犹有花枝俏&
(5)山重水复疑无
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解析】古诗文名句默写主要考查识记和书写,切忌记忆混淆和书写潦草。本题中要注意“不亦乐乎”和“山重水复”不要和其他词句混淆;题中易错字较少,要注意“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字。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9312;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9313;已息,几杖复何铭&#9314;。
【注】&#9312;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9313;机:心意,心愿。
&#9314;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2分)
【参考答案】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试题解析】“心绪”即心思、心情。其实是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答题时要仔细推敲。同时,要注意“独吟”“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清琴”“已息”等词的内涵,还要对刘禹锡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昼居池上亭独吟》应该抒写的是作者对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参考答案】与第(2)联鹤的形象相似。“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白居易笔下的“池鹤”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试题解析】这一题是前一题的延伸。首先我们要知道“闲想鹤仪形”中的“鹤”是怎样的形象:品德高
尚、卓然不群、志趣高雅的君子形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而“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和无奈。比照诗歌“独吟”“静”“闲”“息”“清琴”等词的语境,“闲想鹤仪形”应该与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更接近、更相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9312;,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9313;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
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9314;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9315;,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9312;楹:间。&#9313;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9314;玉笥(si):山名。&#9315;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则 寄 其 趣 于 烟
波 洲 岛 之 间
【参考答案】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试题解析】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的技巧和方法很多,简言之,不破句,即不破坏句子意思表达的结构。如“寄其趣”是一个动宾短语,“于烟波洲岛之间”是一个介宾短语,不宜断开。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若小舟然&&&&&&&&&&&&&&&&&&&&&
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计: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泊于玉笥之下&&&&&&
&&&&&&&&&泊: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参考答案】(1)……的样子& (2)想着、盘算着& (3)停泊& (4)景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词义的理解。字词解释重在积累,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类比分析,注意词义的变化(尤其是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一般来说,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释。如,“泊于玉笥之下”是一个动补结构,“泊”必须是动词(解释为“停泊”);“烟云日月之伟观”前面的“之”可
解释为助词“的”,因此,“观”必然是名次;“自计”是主谓结构,所以“计”是谓语动词,可参考“计之曰”(《黔之驴》);“然”在“若……然”的句式中基本都是“……的样子”。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参考答案】(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试题解析】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即准确、流畅、优美。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和句式特点(有时体现在标点符号上),直译为主,必要时添上句子在原来的语境中省去的内容。“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一句中“安”“果”“非”几个字比较重要,同时,句子用的是感叹号,是一个有着否定句句式、反问语气得感叹句。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931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
【参考答案】甚隘而深& 若小舟然
【试题解析】用原文内容填空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根据“名之曰烟艇”可判定。
(2)第&#9313;节“穷达异矣”中“穷”指“___________”,“达”指“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一叶之舟、万钟之禄
【试题解析】《孟子·尽心上·忘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往往指不得志、仕途不通,“达”往往指得志、仕途通达。因为要求“用原文内容回答”,在“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句中,可分别用“一叶之舟”“万钟之禄”指代。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来源:学科网]
(1)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2)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参考答案】(1)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遇而无奈的感叹。(2)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
【试题解析】“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表面上写的是“醉”与“乐”,但陆游的“乐”必不仅在此,他的“乐”主要还是“铁马冰河”、收复失地,因此他的“醉”必不仅因为“酒”,“扣舷为吴歌”实为愤慨。因此,也可想见第二句旷达胸襟的深层无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6题。(17分)
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
算机和无线传播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人类的生活。今天,几乎人人随身携带手机,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和转
发海量信息,也发送自己对一切事情的主张和每一分钟的心情。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距今不久,却仿佛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9313;我突然想,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就是大自然。可是,自从人类的互联网兴旺发达后,人们就很少去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9314;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一直在通过它向人类传递丰富的信息。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释迦牟尼、摩西、耶稣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宗教;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哲学;荷马、莎士比亚、李白、苏东坡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文学。[来源:学,科,网]
&#9315;天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然而,人的灵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大自然的灵气的凝聚,它必须和万物保持天然的联系,那凝聚的灵气才不会飘散和枯竭。不在高原上、大海边、森林里住几个月,我们不会懂得什么是神圣。不曾独自一人在空旷处仰望星空,我们会误以为哲学只是晦涩的学术。因为看不见壮丽的山川和辽阔的草原,我们就常在富人的散发着铜臭的庭院里寻找美。
&#9316;你今天上网了吗?一个庸俗的问题。我问的是,你有多久没上上帝的互联网?如果你只是沉溺于人类的互联网,就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在人类的互联网上,许多人是在用眼睛、耳朵、食指、无聊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上网,接收到的是过眼烟云的新闻、八卦和凡人琐事。在大自然中,你的灵魂苏醒了,和天地万物交谈,你有了哲学家的头脑,你有了诗人的心灵,你的灵魂中充溢着造物主的感情。
&#9317;爱默生说:科学的动机原本是要拓展人类生活的空间,从而能够与世间万象心心相印,而现在却走上了相反的方向。他以博物学家为例打比方说:博物学家把蛇类和蜥蜴装进了他的药瓶,而科学也如此对待他,把他装进了一只瓶内。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倘若我们用人类的互联网排挤掉上帝的互联网,其结果就是我们都被装进了一只瓶内——也就是说,被装进了一只手机内。请想一想,不论手机里传播着多少信息,和大自然相比,它不是一只小小的瓶又是什么呢?
(选自《新读写》,有删改)
13.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参考答案】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人类应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信息。
【试题解析】作者提醒我们在上互联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要上“上帝的互联网”(也就是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否则,就如同作茧自缚,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小小的瓶”里,“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特别提醒,论点一般应为肯定陈述句。
14.第&#9314;节末尾使用了句号,有人认为此处最好用省略号,你认为该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使用省略号。本段论述心智敏锐的人善于接收大自然的信息。作者以人类拥有宗教、哲学和文学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用省略号更好。
【试题解析】“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接着作者列举了几个先贤,自然不应该用句号,因为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15.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文末画线句。(4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大自然的信息远远多于手机传播的信息,引导人们应该亲近大自然,用反问的句式作结,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试题解析】“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自然要先找修辞方法:“和大自然相比,它……”——对比,“它不是一只小小的瓶又是什么呢?”——反问。对比和反问各起什么作用?结合对比和反问各自的特点,便可以“赏析”划线句了。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上帝的互联网”与“人类的互联网”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再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感悟。(6分)
我问的是,你有多久没上上帝的互联网了?如果你只是沉湎于人类的互联网,就永远接收不到一切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
【参考答案】上帝的互联网是指上帝通过大自然传递信息,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人类的互联网是现实生活中的互联网,是通过手机等媒介接收信息。上帝的互联网使人亲近自然,获得精神生命,人类的互联网接收到的是过眼烟云的新闻、八卦和凡人琐事。人类要亲近自然,从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试题解析】把握词句含义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单看“下面这段文字”,是难以准确答出两个“互联网”的含义的。“理解与感悟”自然要求我们比较这两个“网”,要反映作者的观点,毕竟这是一篇议论文。同时,谈“理解与感悟”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22分)
大& 印& 象
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9313;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
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9314;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9315;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9316;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9317;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
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9318;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9319;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9320;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9321;老街人提起大印象
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7.浏览全文,依次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4分)
【参考答案】&#9312;大印象上门为大石桥段家老爷子画遗像,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9313;在环卫工人韦老头退休时,为他溺水死去的女儿妮子画了一幅像。&#9314;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大印象便把他们画了出来。&#9315;大印象用画像帮助警察破了案,但自己的眼睛被歹徒所伤。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内容一般先找出或划分事件段落(题目要求四件事,应该有四大部分),再提炼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表达上一般以主人公作为陈述对象),最后看看有没有字数要求,当然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达得重要标准。本文层次清晰、事件“分明”,不再赘述。
18.体会第&#9315;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承接上文大印象“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等,同时用“为人也正直实诚”启下,引出下文对大印象“正直实诚”美好品质的叙写。
【试题解析】一个句子主要用两大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只考查“结构上的作用”,
那就要看它在“结构”中的哪一个环节,即哪一个位置、哪一个段落,因为,在开头、文中、文尾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第&#9315;节中,段落上前三后六,自然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为要“体会”一下,自然应该分析一下“承了什么‘上’”,有“启了哪些‘下’”。
19.本文第&#9316;节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写韦老头的目的是为下文大印象为他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从侧面衬托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试题解析】本题不是考查“为什么要写韦老头”,而是“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实则因为韦老头的女儿早已溺亡,所以,“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大印象正是从韦老头的絮絮叨叨中准确把握了人物特征,并给韦老头的女儿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像。作用:&#9312;可以更自然、更清晰地交代韦老头的女儿的外貌特征,&#9313;为下文大印象为韦老头溺死的女儿妮子画像做铺垫,&#9314;更好地突出了大印象的技艺精湛,&#9315;也更巧妙地衬托了大印象为人的正直实诚。
20.请将本文第&#9314;节和第&#9321;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6分)
(1)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
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参考答案】从描写内容上看,本文第&#9314;节和第&#9321;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突出了大印象的脸部特征,刻画了他的眼睛,突出了“特有精神”;而对于勒的描写不但突出了脸上和手上的皱纹,而且强调了他的愁苦和不堪。从情感上看,本文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印象深刻,表现了人们对大印象的喜爱和敬意;而从对于勒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生活的艰辛,写出了作者对人物的同情和对“我”父母亲的不满。
【试题解析】从“描写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找“不同点”。“描写内容”就是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等,人物不同,这些方面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如写于勒,就抓住他的“手”和“脸”,“手”是“满是皱痕”,“脸”是“满脸皱纹”“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写他的“狼狈不堪”。至于“情感表达”嘛,则需要我们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21.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南通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做到极致,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与他的人品是分不开的,要想技艺精湛,做人很重要。我们也要做“正直实诚”的人,在磨炼中提升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和“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试题解析】“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启示”已经规定或提供了答题的思路和内容。大印象手艺精绝,……“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有什么“启示”呢?关键是“南通人……国礼”一句起什么作用呢?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大印象手艺精绝,为人正直实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工艺水平,将南通悠久的民间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931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9313;不少于600字;&#931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931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解析】审题上,“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要求“分享”的是“成长”过程中的某一次或某几次“分享”。因为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所以,我们要注意与谁“分享”,尤其是“分享”了什么(其实是“分”了什么,又“享”了什么),是什么为“成长”“添一抹亮色”,因此构思与写作的重点不在于“分”,而在于“享”,在于“成长”与“亮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云楼宾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