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濠江区哪里在补习四年级的作文

【原题呈现】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擦肩而过,意思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现实生活中,成功、快乐、幸福、荣誉……这些美好的事物,常常因为我们没有抓住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了。请以“我与……擦肩而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命题分析】一、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采用“提示语+题干+写作要求”的形式命制,与近两年的广东中考作文题命题形式相近,体现“模拟”的特点。二、价值取向正向价值取向,引导考生思索该如何对待机会,创造正确的人生价值。三、命题特点1、通过提示语有效地降低审题难度。“擦肩而过”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应该还有一些考生无法准确理解。命题者在提示语中对该词做了明确的解释,帮助考生把握关键词的意思。而且对可写的内容进行了简洁的列举,水平低些的考生可以从中选择写作角度,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根据提示举一反三选择更有新意的写作角度,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2、从文体上来看,文题可能相对比较适合写记叙文。这也符合初中作文教学以记叙文写作为主的特点。【写法分析】一、审题(一)审题干:请以“我与……擦肩而过”为题写一篇文章。1、关于题目:半命题,必须把题目补充后才能作文,“要求”中有明确提示。2、关键词:我、擦肩而过(1)我:第一人称叙述,一般要求写自己的经历,写自己的体验与思考。(2)擦肩而过:扣题写作的关键点,是作文的关键内容。一般要写清楚:①为什么会擦肩而过?②怎样擦肩而过?③擦肩而过后有什么结果与后续情节?④对这次擦肩而过有什么感悟?3、关于“我与……”“我与……”是关系式并列短语,作文内容写的就是“我与……”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可以填写的对象很多,但提示语中有明确的限制:美好的事物。(二)审提示语从本题看来,如果没有提示语的提示,考生的审题难度是比较高的。提示语对关键词的解释,对写作内容的提示和限制很明确,对考生有很大的帮助。1、对题目关键词(难词)的解释:“擦肩而过,意思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解释了“擦肩而过”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描述“擦肩而过”的具体体现;引申义明确“擦肩而过”就是“没有抓住机会”。(1)挨着肩而溜走。①“挨着肩”要求写出机会之近。②“溜走”的情形要设想得比较合理。(2)指没有抓住机会。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进行分析:因为……,我没有抓住……的机会。2、对写作对象的提示:“现实生活中,成功、快乐、幸福、荣誉……这些美好的事物”。(1)“成功、快乐、幸福、荣誉……”列举例子,提示可写对象。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写;也可以模仿例子举一反三,找到更多、更新的可写内容,然后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②最好要细化,如“……的成功”“……的快乐”“……的幸福”“……的荣誉”。这样可以找到更小、更多的写作角度,也更容易联系到自己熟悉的素材。选小才能写透,才能写出好作文。(2)对写作对象的限制:①现实生活中;②美好的事物。不符合这2个要求的不能写。【警惕】这一限制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在提示语中才出现,如果学生不审提示语,或对提示语不重视,写作就有可能离题。3、对关键内容与中心立意的提示:这些美好的事物,常常因为我们没有抓住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了。(1)对关键内容的明示①要写明这些事物的“美好”;②必写内容:美好的XX(具体事物),……的来到我身边,因为……,我没有抓住……的机会,XX从我身边……地溜走了,我感到……【提示】把上面这个句子具体化,应该就知道怎样写了。(2)对中心立意的暗示①美好的事物:对美好的事物应该怎样?②没有抓住机会:因为没有抓住机会,才被美好的事物溜走,我们应该怎样做?【提示】这2个问题想一想,中心基本就能出来了。(三)审写作要求本题的写作要求,除字数要求外,其他同省卷的一样,老师和学生应该都很熟悉,不用赘述。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比一般要求提高了100字,体现了命卷者的良苦用心。特别是对中下层学生有很大的作用,中考作文500字或是600字,分数是有差距的。600字,再多写两行,差不多就700字了,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分数。二、写法审题之后,进行小结,我们可以明白,这道作文题该这样写:(一)写作内容1、基本内容:我没有抓住机会,与XX美好事物擦肩而过。2、扣题构思:何时何地,获得XX(美好事物)的机会来到我的身边,我因为……没有抓住机会,让机会溜走了,这让我感到很……,以后我要……3、写作内容限制:我、现实生活、美好事物、失去机会(二)写作角度1、从“美好事物”找写作角度(1)具体化“美好事物”。如“……的成功”“……的快乐”“……的幸福”“……的荣誉”……(2)进一步细化到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美好事物”。如:在……的时候(地点),我与……的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2、从“失去机会”的原因与方式找写作角度用这样的句式,细化、罗列可能得写作角度:我因……,让XX的机会……的溜走了。(三)中心立意1、从事件的结果“失去机会”反思立意:要珍惜……2、从“失去机会”的原因反思立意:不能……,必须……,才能抓住机会,拥有……。(四)写作方法:第一人称叙述。(五)写作思路1、直写感悟式:错失机会①具体生动地叙事:详写“我与……擦肩而过”的过程;②心理描写:在失去机会的后悔、失落中反思;③主旨句+议论抒情:获得启迪,突出中心。【说明】这种写法是最容易把握的,只要详略处理恰当,内容不要过度老套,书写文面和语言表达不要太差,一般都能获得较好成绩。2、逆向求新式:故意让机会溜走①具体生动地叙事:详写“我故意与……擦肩而过”的过程;②心理描写:在别人的疑惑(或赞赏)中反思;③主旨句+议论抒情:获得启迪,突出中心。【说明】这种写法能写出新意,不过“故意”要写得合情合理,而且要体现出正向的价值取向,譬如:为了成全,为了正当竞争……3、对比突出式:“失去机会”与“抓住机会”对比(1)纵向对比①详写:我与……擦肩而过的过程,注意交代清楚失去机会的原因;②心理描写:反思失去机会的原因,寻思改进的方法;③略写:我后来抓住了机会,与“擦肩而过”形成对比;④主旨句+议论抒情:获得启迪,突出中心。(2)横向对比①详写:我与……擦肩而过的过程(可安排竞争对手);②穿插对比内容:竞争对手抓住机会,或联想其他人抓住机会的故事;③心理描写:反思失去机会的原因;④主旨句+议论抒情:获得启迪,突出中心。【说明】对比突出式写法显得比较有技巧,也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但是详略处理的要求较高,要特别注意。汕头市初中语文微课堂(stsczywwkt)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stsczywwkt教学资源共享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tsczywwkt教学资源共享}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