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些有用的帮助大熊猫英文ppt的办法的英文

苹果/安卓/wp
积分 28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设置帖子权限, 隐身,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千斤顶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上火签到天数: 649 天连续签到: 2 天[LV.9]以坛为家II
原文地址:作者:
英文投稿的一点经验【转载】1. 首先一定要注意杂志的发表范围, 超出范围的千万别投,要不就是浪费时间;另外,每个杂志都有他们的具体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论文写好,免得浪费时间,前些时候,我的一个同事向一个著名的英文杂志投稿,由于格式问题,人家过两个星期就退回来了,而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投稿前首先就应该看清楚他们的格式要求;
2. 论文写作一定要言简意赅,特别是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特别是摘要和结论不能重复,发现有很多论文这两部分没有差别, 个人认为, 摘要是引人入胜的&药引子&,要留悬念;而结论是你论文得出的有证据的东西,要简单明了(很多人写了一大堆,把推测的结果都写上,这种论文质量很差); 另外,很多人认为数据越多, 发表的可能性越大,但经过读一些论文, 发现很多人的论文很烂, 感觉就是数据的简单堆积,所以,论文的重点应该在观点上,保证一篇论文一个新观点,已经足够了.
3. 投稿时,一定要找和你做研究内容相近领域的专家作评阅人,最好是国外的,不是说国内的不好,但就怕有人和你(或你老板)有过节,而且国内的很多所谓专家水平一般,且小心眼;
4. cover letter要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的创新性,这样便于论文的快速发表, 当然也应该客气几句,让编辑感到心里舒服,主要是夸杂志好之类的话; 有人写coverletter,就是写上题目、然后说很荣幸投稿之类地话,也有人干脆把摘要全写上,这样个人认为不好,一定用两到三句话说明你论文“新”在哪,这个非常重要。
5. 前些时候看到论坛上很多人说不能写信催编辑,个人认为没关系,必要催信能够让人重视你的论文,一定要让人感到,你的论文在这发不了,好多地方在等着发呢(但很多牛杂志,可不吃这套哟,人家不缺稿,嘿嘿). 当然写信的时候要客气,说一些快速发表对于学术讨论和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性之类的话;
6. 能写英文,就不投中文稿, 特别是不投中文杂志英文版, 好不容易憋了篇英文,还投到低水平的杂志,很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国内杂志要钱,而国外很多不要。自从国内某杂志告诉我他们之所以收我很高的版面费是为了他们的生存时,我发誓包括以后我的学生就不再投中文杂志了(如果要投,对做材料的人,个人认为金属学报不错,目前收费低);
7. 坚持就是胜利, 按照审稿人的建议好好改你的论文, 只要坚持投稿, 就一定能够被接收的, 如果论文被某杂志拒稿, 但不提倡降低杂志质量再投(应该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后找合适的杂志);有人认为低影响因子的杂志一定中的几率高, 我也这么认为,但一般低影响因子的杂志论文出稿比较慢!
8. 英语不好没关系,是人都知道我们英语没英国和美国人地道,但只要能表达清楚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好了,而且等审稿人提出来时,一定要从头到尾改一遍,你会发现,这样多次发论文后,你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一天天提高,拿两年前的论文过来,自己都感觉写得很烂。哈哈。(有好几次,一些审稿人总说我英语不好,这肯定是母语为英语的审稿人,但回信中,我只能说俺英语不好,地球人都知道,但个人认为英语在科技论文里主要是能让人懂我们的思想就够了,而且我也没有太多的钱去让某些改论文的公司帮我做这些事)。
再加两封催稿信!英语不好,但意思表达到了。
第一封,客气点!
Dear Prof. Dr. Editor ***
I submitted our latest work to your journal *** last November. I want to know the review process. If there are some reponses from the reviewers.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results so that I can deal with it as early as possible? Please understand me that fast publication of our work is important for me.
I appreciate your contribution 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papers.
Kind thanks to you for your care.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第二封, 很不客气了,他们刚开始说他们的审稿周期很短,但近四个月了,也没消息,所以打算投别的地方.
Dear Dr. Prof. ***
I am sorry to make you in trouble. It takes too long for reviewing my manuscript (***) which was submitted to Journal &***&. Generally, only about two months are necessary for the reviewing process on my usual submissions to other Journals. Hence, I decide to withdraw this submission.
I am sorry to make this decision. Please understand my condition because the rapid publication of my work is important for me and our group.
I hope that I have chance to get a rapid publication in this Journal in future.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kind help.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from:1、对于我们工科的学生,要想写出论文来,必须有充足的数据及结论作为支撑,这里所说的数据不一定要很多,主要看你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证明你论文中的结论。
2、在写论文时,不要把实验数据或图表往论文上面一放,只有描述而没有解释,这是编辑或审稿人最不想看到的文章,如果论文属于这一类,评论信中多半会说这样的论文为实验报告,其实编辑和审稿人他们有时也想知道你是如何做出来的,为什么,也在学习。
3、在做实验前,就要考虑写论文了,不要等到作了很多试验,到头来全是:无用!那就惨了。我的经验就是,在试验前,你要考虑为什么要做这试验(实验背景及目的),怎么来做(实验步骤),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结论),通过这样考虑之后,一篇论文的结构基本上出来了,就等着看结果到底如何了,如果和自己猜想的一样,自然可以写论文按照预先设好的步骤。一旦结果不一样,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你更深入的研究,可能还会有更大地创新内容。
4、对于写文章,文笔也相当重要,有很好的数据结论但是表达不清楚也不行,应为编辑和审稿人必须为他们的杂志前途着想,他们想让更多的人来读他们的杂志从而提高影响力,所以表达必须很清楚,能够让专业人士和相关学科的人都能够看明白你的论文意思。如果你的文笔不是很好,那就先看一看和你论文类似的文章,档次越高越好,看看别人如何表达的,相似的地方可以模仿。
5、在论文经过自己几次修改后,放他一两天,再回过头来看看,如果自己觉得没有问题,那就给自己课题组有经验的老师或同学看看,看他们给你提出的意见(自己要判断是否可取了)。
6、选择期刊很重要,要不然你投出去后,好消息的就几天退回,怀消息就是几个月退回说不符合杂志范围。选择期刊要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是否和期刊的作者指南相符,此时你最好选者几个不同档次的期刊,从高到低排列,预备被退稿。选择好期刊后,严格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会被编辑退回(这样的论文不在少数),然后大胆地投出去,不管它中不中。
7、等待,特别是第一篇,等待是一个难熬的日子,总是希望投稿后很快就能够收到消息,我曾经也经历过,这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8、收到消息有三种情况,一、接收,恭喜!二、拒绝,不要气馁,你可以认为编辑或审稿人不识货,当然要认真看拒绝信,看编辑或审稿人给你的评论,这就是你论文向能够发表前进了一步(一定要坚持,成为“拒无霸”就差不多了),修改后投向预先选好的档次低一点的杂志,命中率就提高了。三、修改后再看,这就是一种无定性条件,这种情况一定要认真对待,认真修改,有条件叫有经验的老师帮助。
9、如果你的论文曾经被一个期刊发表过,接下来所作的工作继续投向这个期刊,命中率就大多了。
我写出来我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处理。
1. 对于影响因子。有的影响因子(IF)很高,50/60.比《Science》和《Nature》的还要高。可能有一下原因:
1)排名靠前的,一般都是综述类期刊被引用率当然高。多为一些学会的年度报告什么的,大多是一些综述性文章,一年也就一期,一期也就几十篇
2)“综合类”的排名一般比“专业类”的高。
3)有些“不要钱”的比要钱的高,像《Science》和《Nature》上的文章一般30美元/一篇。而很多其他国家、政府和其他机构给于经济支持的都不要钱。但并不是说要钱的都不是好文章。
2. 如何选择期刊。是不是只看影响因子高的?
& &个人认为肯定不是,上面说了。“综合类”的一般比“专业类”的IF高。所以,即使你投的专业类的IF没有综合的高,但是这个综合类的杂志在“业内”人士心中比较高。所以可以选择你所做领域的“权威级”刊物。
& &发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你的工作,所有一定要发到跟你的研究方向最吻合的杂志。
3. 一般美国的杂志对语言要求最低,文风很自由.,你只要没有什么太大的语法错误,一般审稿人都不会说什么.对语言要求最苛刻的就是英国德国
4. 很多好杂志是不要版面费的,就算要版面费,好像学校有规定可以报销,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投。不要因为版面费的问题而顾虑。并不说要版面费的都是差的杂志,但有的可以申请减免。
5. 一定要选对杂志!每个杂志都要他的侧重点和内容要求。比如:有的相似的两种杂志,有的侧重“理论”像美国的《PHYTOPATHOLOGY》,而有的侧重于“应用”和其他方面。如《PLANT DIS》.
& && &其次还有格式,每个杂志都它自己的格式(包括图表什么样,图片什么样),要看清楚投稿须知。
6.&&一些误区:
&&a)是不是国外的杂志都是SCI,这点肯定不是,有很多人见到一篇英文的文章就以为是SCI,还有写杂志的中文版是被SCI收录的。有人把《Science》杂志认为是SCI。有人拿本重大学报上的问我影响因子是多少?我真的无法回答。好像我国某个部门好像也在给个杂志算什么影响因子,都是时候把我都搞晕了。好像各个学报在国内是有个什么影响因子。对于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
&&b)SCI是不是高不可攀。这个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差距确实很大,有的就非常好发这个没办法。只怪我们选错行了。就我这个方向来说没有那么难。
& & 一般高水平的文章需要有些创新。最好是方法学的创新,但是方法学的创新没有那么容易。一般可以改进一下。其次,中国是一个大国,别人要发文章一般要看国内外研究现状,也需要中国的研究现状,就需要我们的论文发出去。所以,如果你没法进行方法学的创新那就在实验材料上占优势,
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很可能别人收集的实验材料没有你齐全,所以你再材料上就有了优势,就做了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就极有可能发高水平的论文。
& & 再次.写论文其实就相当讲故事,你如何讲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讲的趣味昂然.一定要把自己的卖点突出来。
& & 所以大家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做的不错都可以试试往好的杂志投。
7 大胆投稿的好处
& &不管你写的好不好(当然不能太差,错误一大堆),一定要大胆的投稿。老外审稿都是非常认真的,一般你打一些小的拼写错位都会帮你指出来。需要补做那些实验,还有很多好的建议。他们会一一给你指出来。所以即使你的论文没有被接收,也会得到大量的修改和建议。这样你的就可以接着补做实验,而且文章也变的更好了。说不定论文就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可以投更高水平的杂志。
& &当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补做实验,或者做实验不划算,赶时间毕业,混文凭......就把自己的论文降一个档次。投在了较低的刊物上。感觉不可取。
8 如何安排写论文的时间。
& &一般SCI从提交稿件到审结束大概要1~2个月,所以一般大多数人都是做完实验之后再写的,而我们刚开始写英文的论文时很慢,一般要一两个月,这样周期就长了。所以我们可以一般做实验一般写论文。因为论文有的部分是固定的,一旦你的实验技术路线出来了你的材料与方法,前面的引言中的国外内外研究现状、背景,所用的方法部分,都可以写了,然后出来一个什么结果就可以像“填空“一样往里面加,最后讨论,摘要,编排格式。
& & 『注意』:论文的讨论部分很重要,不要说空话。平时做实验室就要留心,多想想出现的现象,问题应该怎么解释。
载入中......
总评分:&经验 + 10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103, 订阅: 126
& |主题: 91, 订阅: 90
& |主题: 1627, 订阅: 415
本人开通了“河南统计数据库∪重大文件”文库,请大家多多订阅!谢谢
9 参考文献。
& &如果你参考的文章很多,到时候可能找你的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可能都要一个月,而又不能胡乱写,老外是很看重这个的,他通常会抽取一篇你的参考文献,看看你是不是引用的上面的,有没有引用错误等等。所以在你读文先的时候,可以做读书笔记,把好的,你认为有用的部分摘抄下来或者用电脑粘贴复制下来,注好是那篇文章、那些作者。这样就会节约很多时间。
& & 『注意』:不要乱写参考文献,只要引用的都要要注明,没有引用的不要往里面写。把有价值的东西做好“读书笔记”,节约写论文中编排参考文献的时间。
& & 『注意』:a 参考文献最好有1/3甚至1/2以上是近5年内的文献,这样的论文会让人感觉有水平些。b 其次,最好找一手的文献,不要那种二手的文献。
10.如何应对和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
& &对于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回答,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要注意措辞,做到“不卑不亢”!就行,把你的观点论据陈述好。
a.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b.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c.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d.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 &再就是格式上要些清楚:
1.& && && &&&2.
Q:......& & Q:......
A:......& & A:......
& & 要一目了然,让评审看的舒服。不要吧所有的问题混在一块回答。自己看的都烦,不知道回答的是哪个。
& && &下面几楼还有本人收集的一些资料,大家共享下。(由于来源比较杂,各个网络没法列出出处,见谅)
11. 对于选杂志
& & 对于选杂志确实比较困难,首先要选“对口的杂志”,对于影响因子暂不提。杂志从接受手稿到发表的周期很重要。很多你做的工作别人也在同时进行着。很可能你的工作先完成的,而你投的杂志周期很长,别人后完成的,但是投的杂志周期很短,可能会先于你的发表。这就很郁闷的。所以选杂志要注意周期。至于怎么选确实很困难。
&&首先:你可以看看发表的论文从接收到正式出版要多少时间。&&其次:那就是问问投过那些杂志的人。可以问下和你做相似实验,并且投过你感兴趣的那些杂志的师兄师姐们。也可以在网上求助和搜集信息。&&总之,选择杂志是很很复杂的事情,要综合考虑。
12. 写论文时,首先:不要一味的贬低别人的论文的价值,不要动不动就拿自己的“优点”与他人的“缺点”比。要对别人的工作做“客观的评价”。
& & 其次:忌讳用最高级,什么最先进、原创....除非你实实在在的、从根本上是原创的。
如果你希望你的会议论文被EI收录,请参照以下经验:
一、会议论文出版社:会议EI收录其实与主办方关系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关系,第一要素主要处决于论文会议集的出版单位,根据经验,例举全球著名出版社如下:
1、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100%EI收录
2、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社(ASME):100%EI收录
3、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出版社(ASCE):100%EI收录
4、美国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学会出版社(IEEE CS):99%EI收录
5、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出版社(IEEE):90%EI收录
6、英国工程技术出版社(IET):90%EI收录
7、法国Atlantis Press:70%
二、在确定第一要素后,请考察会议主席的诚信度
1、国际一级学会发起:如IFAC、IEEE等。如果IEEE发起的会议IEEE要占51%的注册费,因此,该类会议注册费均在500美元以上。请注意中国2007年只有一个是IEEE发起的,即ICMA2007,其他均不是,2008年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会议是IEEE发起。
2、国家一级学会发起:如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通讯学会等,如WCICA、CCC等
3、各大学校级领导:中国大学校级领导作为主席办国际会议具有中国特色(如ICTE等)。
4、国际一级学会技术支持:如IEEE CS、IEEE、IET、ASME、ASCE等。如ICIC、ICNC)
5、其他学者
三、掌握以上两点后,请注意你的论文格式与英文摘要的书写,
四、EI自然OK!
1、我仅仅讨论的是EI收录的技巧,不是讨论会议的水平。会议仅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像期刊,每个都有一个影响因子。
2、ICMA2007确实是2007年唯一在中国由IEEE发起的会议。另外,它不是由IEEE CS出版,而是由IEEE出版,区别于其他会议有三点(1)会议常规注费费高500美元,因IEEE要占大头。(2)设有IEEE会员注册费,这是IEEE会员的权利,因为他们每年交纳500-1000元的会费。(3)EI收录快,两个月全部搞定,这是组织方与IEEE的约定。
3、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确实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出版社,尽管LNCS被SCI淘汰,但在国外,还是得到同行的认可。LNCS仍然被EI和ISTP双收录,收录的时间处决于出版商论文集递交的时间与EI对论文进行加工时间。由于LNCS出版量太大,且这两年大部分集中在东亚,由于担心被EI也淘汰,所以在大量减少出版量的同时,现在开始延迟递交,获取一个每年的EI收录的平衡,不至于全部集中有年,另外他们也希望在2009年重返SCI。所以LNCS出版的论文EI收录肯定没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国内知名大学学报均想向斯普林格出版社靠拢,如武汉大学学报英文版和中南大学英文版均改由斯普林格出版,已从EI中国收录期刊中消失,不过他们已成功被SCI收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斯普林格出版社的影响力。
3、如果你只是希望论文能被EI,建议你不要投欧美国家的会议,因为他们对EI检索根本不重视,因此,有些会开完后论文集根本不送EI总部,或者拖得很迟。作者曾参加23次国际会议,其中的21次被SCI/EI/ISTP收录,唯一的两次没有被收录的恰恰是2004年美国举办的两个知名国际会议,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论文被收录,没必要舍近求远,况且欧美国家的会议注册费在500-800美元间,特贵。
4、英国的IET出版的能EI,一般9个月左右,我06年曾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只发表了论文摘要,居然也被收录了,成了我最短的EI收录论文,仅仅约500字。
5、上面只是我的经验,当然你们无法考证,我发表的5篇斯普林格出版社全部EI、ISTP收录,其中3篇SCI收录。发表在IEEE CS上的6篇全部EI、ISTP收录,发表在IEEE上的5篇中全部ISTP收录,4篇EI收录,一篇没被EI收录是2003年的ICNNSP。发表在IET上的两篇全部EI、ISTP收录。发表在ASCE上的两篇全部EI、ISTP收录。我同学发表在ASME上的3篇全部EI、ISTP收录。
6、国际一级学会发起的会议诚信度应该不需要说明。
7、国家一级学会成员主席一般都是院士,他们的诚信度也应该不需要说明。
8、各大学校级领导做主席,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因此,发布的会议信息可靠信更高。
本人开通了“河南统计数据库∪重大文件”文库,请大家多多订阅!谢谢
楼主所说的情况可能有些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不太实用。这方面的文章一般很长,除非英文特别好,不然很难直接写出达标的英文文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雷子2008 发表于
楼主所说的情况可能有些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不太实用。这方面的文章一般很长,除非英文特别好,不然很难 ...我觉得只要有恒心,国内社会科学学者一样可以写出好的英文书籍和长篇文章,特别是我看到胡适先生写的英文书,确实写的太好了。
钻牛角尖,应该是as soon as possible,early感觉很不地道英文。呵呵
量子奥秘 发表于
我觉得只要有恒心,国内社会科学学者一样可以写出好的英文书籍和长篇文章,特别是我看到胡适先生写的英文 ...呵呵,说的在理,但国内学术气氛不好,比如博士毕业要求、评职称等,逼迫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出成果。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雷子2008 发表于
呵呵,说的在理,但国内学术气氛不好,比如博士毕业要求、评职称等,逼迫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出成果。嗯,学术环境很重要
确实啊 ,氛围太重要了
谢谢分享!!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数学考140,英语考70的感悟超级考验经验〉转贴
数学考140,英语考70的感悟----《超级考验经验〉转贴l&& 解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这样一个名字有点诗意,但并非故弄玄虚。我将竭力规避玄虚、卖弄和轻浮,或许仍然不能完全做到,请相信我之本意:从考研之初的彷徨、选择、追求、复习、思考到写下这些文字,只想全面的给您提供一个参考,希望能给您一点帮助。题名实是:从选择考研到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样的一个历经“多方准备”(五岳看山)的过程后,发现一切即似是皆大欢喜终成正果,一切又似是归于一途:不为考研始努力,求索时时皆原点。生活的实质仍然照旧,并没有因为考研发生太多改变。我们仍然都要努力。&& 我或许认为:从选择考研开始,就不要认为自己选择了多么艰辛或高尚或上进或神圣的一条路,实际上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一个阶段,个人的一段历史。网上、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甚至中央电视台每天19:00雷打不动的新闻联播都会以极大的热情报道和讨论研究生考试的相关消息和内容。不必如此。对于国家,这样的报道只能是印证了中国这种教育体制的弊端,我不多说,这不是我们的主题,我们还必须在这个社会中活下去。除非改变规则,否则就顺从规则;对于个人,考研仅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选择,一段历程,一个方向,也许还可以说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您:考研要有动力,也能找到动力,但决不能唯研决定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对于一些应届的和我这样毕业五年决定辞职考研的一些人,在实际的准备、复习等过程中实在是有些放不下。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即会有动力,也能心态平和一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中国研究生考试的体制,能够更为有效的复习。这是提出一个心态上的最原始问题,尤其对于辞职考研的人来说。&& 对于考研的这些想法,未必会在开始的准备阶段想到,这么多的总结和想法实际上多是在复习中总结的。&& 政治科目的学习和复习,我没有多大收获,但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观念绝对是真理!但请注意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计划,可以借鉴别人的但决不能照搬。本文也是如此。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或许只适合我,但是不断思考自己的考研事业如何能更有效、更有滋味、更有意义,是我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您的。多思考吧,这能让我们的生活多些内容和意义!l&& 思考思考累吗?有人会说没必要这么看待考研吧,整的象爱因斯坦似的。当然本文只是我的看法。实际上,我们的人生必须要不断思考。举个例子:中央台的新闻报道说一只野外的大熊猫在大雪天又饥又病被人发现了,正当人们要抓住它以便帮助它时,它纵身一跃,跑了。人们会想,这只大熊猫多么好玩啊,又多么可怜啊!!错!想一下吧,平时我看到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好好的大熊猫都无一能“纵身一跃”。何况“又饿又病”的呢!晚上我就等在电视机前看重播,果然那只大熊猫不是“纵身一跃”,实际是“连滚带爬”跑了!这样的夸张手法未免太离谱。同时我想,多想想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好的:大脑越用越好。l&& 选择在辞职考研的社会考生和应届毕业生准备考研时面临同一问题:考研为什么?只有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深造。不过由于我也是仅仅才考上研究生,故不能太深入探讨,或许待我博士毕业后再写这样类似的一个文章纪念研究生生活,那时能聊的多一些。有选择必有放弃。有放弃也会有所得。取与舍要果断,选择了就决不后悔。实践一旦证明选择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总结教训,但绝不须后悔。辞职考研尤其如此。很多选择辞职考研的人,最初对考研的艰辛准备不足,认识不足,等到复习深入时,心理承受的压力愈加沉重,对当初放弃工作的选择徒生悔意;对上研的期望过高,等到拿到通知书后或研究生开学后却发现上研也就那么回事,一下子心理和最初的期望落差太大,对读研也就不复重视,反而在读研这个该努力时不努力了。明确目的,树立目标。我当初放弃工作就想回学校深入系统学习一下,而后从事科研工作,做一些待到老时值得回忆的工作,做一些对社会更为有意义的事情。是的,大家对社会都会有所贡献,除了贪官污吏。但我想做的稍微大一些。这里不多说。我们也可以是对现实生存状态不满,希望通过读研来改善自己得处境等等目标,只要目标明确就好。我竟然发现,有些人只是随波逐流,见大家都考也就考了。那样盲目,对前景的规划不够,就亏了。选择就是衡量得与失。取与舍要果断,选择了就决不后悔。l&& 准备考研是个系统工程,包含心理准备、身体锻炼、计划安排、时间控制、方法总结等等。有人或许认为没那么复杂,考就考了,也没想这么多。实际上最聪明的人也会不知不觉牵涉到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是自己没有想而已。不过对考研的认识越准确就越主动,也就越易成功。当然也不必想的过于复杂。这与我们人生中的任何一事没有什么区别。您完全可以只看本文后面的方法和计划,而不理这前面的分析和聒噪。对于考研,重而不惧。心理准备相当重要,只要心态平和,而取胜的愿望强烈,就成功了一半。在我看来,初期的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几件事: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根据你开始的时间,有效科学的分配时间,根据各科情况制定计划;通过上网、找上届成功的同学取经、报纸等渠道总结适合自己的各科学习方法和经验教训;获取推荐复习书籍。l&& 目标首先要选择好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最好把老师也选好。这很重要,一旦选定,你就不必为这些事烦恼。目标明确,也就没有什么可想的,踏实复习吧。选择学校当然是首推名校。不要为网上的什么武书连之流的高校排名迷惑,基本上还是老牌名校好。当然还可考虑就业意向城市、专业难易等因素。报考名校的好处之一就是将来一旦考试发挥不好,名校分数线未上还可调剂,而且普通院校的分数与名校的分数差不太多,普通院校硕导数量一般不多,可能形成僧多粥少之局面,竞争反而更激烈。报考何处的学校可就得自己选择。跨专业难,难在与非跨专业的人比较起跑线不一样,同时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重要的环节-------复试。但是努力也可为之。喜欢另一个专业,或其他专业就业前景好等理由使得跨专业报考也不是不可为。总之要慎重,一旦决定跨专业就要付出比非跨专业人士更为艰辛的努力。一个好的导师在一定(仅是一定程度)程度上比好专业等因素更重要。目前由于扩招过速,学生太多,而且有些老师自己水平相当高而管理和组织水平不怎样,很多老师就经常放羊。导师不导的现象很常见。然而学生没有导师的指导就不可想象了。国外的老师认为学生许多东西不知道,就常“导”;而国内的导师认为学生很少东西不知道,就不常“导”。故一个好的导师很重要。怎样评价导师?一个学术很高的导师未必是好导师,但绝对会有活干(这是目前工科院校的一个怪现象之一,很多人以教授的活多少评价之);但一个好导师能让人学到更多东西。总之评价一个导师要多方面,最好人好、品清、活多、要求严、名望高。这样的导师不多了。选老师慎重一些较好,可以通过了解内情的人士、学校老师的介绍(不是完全可信)等渠道了解。还有一个目标,有些人或许以为不宜考虑:目标分数!在我复习准备之前,我做梦也希望自己的考试分数能过400。我认为,自己一定要考到400分,过400才能证明自己就是优秀的人;过400公费基本没有问题;过400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过400就能说明自己放下学业5年后还能学出来……但是刚开始的两个月不宜计划太具体的分数,只是希望上400分。在10月6日,重新制定的《进度控制和调整》时,我给自己定了目标:专业135,数学130,英语70,政治80,总分415。在12月10日考前的一个月,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及对2003年试题的把握,我又重新修订目标:数学140,英语65,政治60,专业140,总分405。后又将政治改为70,总分为415。在日,调整目标为:数学130,政治65,英语65,专业130,总分390。考完后,网上极多答案,分数线的猜测也很多,根据自己的估计:政治65,数学140,英语60,专业课135,总分400分。结果出来总分还真差不多。只不过专业课低了10分。写这么多数字只是认为:分数的目标不是痴人说梦不可寻,自己定的高一些,利于激发潜能。当自己想象得到400分,心情一定非常愉快,斗志也就油然而生,效率会提高的。比如,我在做毕金献英语题时,有一套题仅得55分,未达60分的目标,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总结提高。这是个人切身体会,不曾有半点虚假。另外这几年的试题难度基本稳定,也可以做些预测。当然,这些预测是基于踏实复习的基础上的。l&& 信心信心非常重要。有信心才会在遇到困难和迷茫时,能尽一切所能去克服,去寻找希望,有了这些才有毅力、方法、自律。信心的树立自不需多说,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方法。我只说一个方面:多看网上研友的一些文章,真诚而奋进,无一不是励志佳作。另外在信心有点不足时(这时往往是状态不好、心理不佳时),找个往届的尤其是考的好点的聊一聊会好一些吧。最主要的是自己信心和心理素质的平稳和高涨。l&& 计划制订计划异常重要。计划、信心、方法、毅力,考研四大要素。制订计划实是综合了各种要素的一个东西。方法、各科特点、统筹安排、心理因素、个人特点等等,最好都牵涉到,这样的计划有实效,更易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制订计划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来制定。有3个月时间复习和有5个月时间复习,制订的计划应该是不一样的。同样,对于在校的应届生,考到420分以上的人,80%以上是提前7个月以上的时间准备的,计划又不一样。不是说应届生怎样,相对于往届的社会考生,他们的精力或许还要分些给别的事情。这是计划的时间原则,同样也不能照搬别人的计划。我最初的计划想法来源于看到黑的一些东西。但他们的计划非常粗,这里提到黑的东西只是想说计划的重要,他们其余的东西不值一瞥。不要浪费金钱和时间在上面。制订计划要分科、统筹、分段制订。时间充足,如5个月,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次复习,深入复习,提高阶段,冲刺阶段。最后我将分而述之。时间不足 ,如三个月,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以教材为主,结合大纲,狠抓基本考点),提高阶段(以大纲和考试分析为主,注意笔记总结提高,适当结合一些模拟题和真题),冲刺整理阶段(真题和模拟题为主,临考前2周在回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上来,翻笔记)。制订计划不止是时间计划,对于自己在某个阶段要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应也可以做出具体要求,同时还要包括自己的心理要求和意志力要求。不断总结自己的心志所得,或许经过考研自己会收获很多其他的东西。注意总结吧。制订计划要大阶段计划套小计划,如初次复习阶段有3个月时间,那么这三个月的每个月也要制订各自的计划。&& 制订计划要滚动制订,而且最好两个计划之间间隔短一点,如一个月。首先制订一个全部复习期间的计划,然后着手制订分阶段计划,再制订每个月的计划。第一个月过后,及时回顾第一个月计划执行情况,然后修订第二个月的计划,审视以后的所有计划,该修改处要修改,循环往复,如是而已。&& 不要怕制订计划占用时间和麻烦。我开始用了三天时间制订全部计划,生怕制订的不合理。几天后明白:再严谨的计划也需要定时修改。因而每到月末我都会用晚上1.5--2个小时的时间修订计划,甚至更多的时间。&& 制订计划,要遵循分科综合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各科的情况及各科的特点,分别制订计划,然后综合到一张计划表上,如有冲突再思考解决。&& 制订计划要在收集了各科复习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制订,这样才能充分复习,提高效率。比方说数学,在某一阶段,做套题。上午8:00---11:00做套题,做完了,不能说下一个小时是英语记忆单词时间就把刚做过的数学放一边了,最好是下一个小时进行数学套题总结提高,这是数学复习的一种方法,不能对完答案,似乎明白错题之错误之处就完了,还要总结和提高,力求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最好老老实实做总结,用笔记写下来。&& 制订计划前最好明白在复习中会用那些资料,这也很重要。比如在第二阶段会用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导,先看其内容多少,这样就可以根据第二阶段的时间长度来合理规划使用陈文灯复习资料的进度,不致混乱和慌乱。l&& 执行计划制订了就要执行,很多研友在执行上友一些困惑。我开始时也有问题。首先是自制力的问题-----也就是毅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而且也只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也有很多所谓的方法,但我认为这主要是主观问题,而每个人的原因不尽相同,自己可以总结办法,当然网上也有很多;其次,开始时对自己的学习及理解能力的认识了解不足,制订计划时在一定时间的任务过多,而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仅是基于对考研的科目的学习和理解力)还不到自己制订计划时对自己的定位,这样很可能完不成计划,需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实际水平,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任务;再次,在初、中期不能因为计划完不成老是减少任务,尽量让计划任务稍多于自己能完成的任务,这样较好,但是这得看自己的调节了,不过那种正好的状态和调节能力或许是不存在的,有些差异不奇怪,不必担心,只要有一定要按照计划执行这样的信念,就不会有多大问题;我一般要求自己一定完成月计划、阶段计划,至于每天的计划,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动,这没办法,某天的一件事足可以改变计划;在后期尤其是考前两周,我的计划一般少于我能力计划,这让我较为轻松,利于调整状态;抵制各种诱惑,我抵制不了体育的诱惑,就规定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内干脆看体育节目得了,但最好是抵制那些如打游戏盲目上网灌水的节目;我一般是数学、英语的任务完成不了就挤压政治、专业课的时间,所以在我制订计划时有意的适当加大政治、专业课的时间。计划有点小问题不算问题,我们是学习,不是那种分秒必算的工作,您说呢?只要有计划努力地做好就不会有大的问题。就如笔记,实际上做笔记的最大好处是让我们思考!!!只要形成勤思考的习惯,笔记做的怎样都没关系的。l&& 上网我一般一周上半天的网,主要上和其他的一些网站,从上面了解到:一些复习经验和方法,讨论一些问题,好的复习资料及相关评价,励志佳作共勉,考研动态等。不赞成埋头苦读,不上网,盲目买资料(我也犯过的错误),不了解外界事情的做法。考研是辛苦,可还不必到苦行僧的地步。多在网上向大家学习很重要,毕竟比结交一两位研友都强。多在网上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多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计划来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收益无穷。当然上网时间和网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信我,没错的。l&& 休闲我有段日子每天中午12:00收看当时cctv-8重播的《我爱我家》;每天晚18:00看体育新闻;19:00,女友做好饭,边吃饭边收看新闻联播;晚上12:00准时收看中央台的午夜新闻;周日收看意甲,晚上两点看西甲;有时看看NBA;中央台晚上1点有段时间放了《新白娘子传奇》,我也过了把瘾;看了《粉红女郎》;临考前2周,晚上看了《梅花档案》。我以前从不看电视连续剧,觉得无聊的紧,不过考研复习那段时间让我转变了态度。只有一点,我忍住没打游戏。我是个体育迷。锻炼身体,因人而异,我身体一向不错,没怎样锻炼。我一般睡到早晨8:30,我的计划后来也就改成了8:30晨读。要有一定的娱乐和休闲。l&& 教训在考试英语和政治的间隙,中午无法休息。在网上听说下午考英语前喝红牛可以提神清脑,我就喝了。不幸的是,考完英语出来后,飘着雪花,找个饭馆,和女友及一个研友准备吃饭时,忽然脸色苍白,虚汗淋漓,坐都坐不住了,只好慌乱找个厕所吐了。当时连站立的力气也没了,靠着厕所的墙,让大汗肆意流淌,浑身湿透。最后在女友的搀扶下才回到住处。我们当时地第一想法是:完了,复习全部废了,付出得不到回报。想来想去,也不可能是紧张的原因,我从来不晕考场,从不惧考试,而且我考完英语出考场时还无事。只是感到喉咙和肚子里还有红牛的那种味道。红牛没能消化,应该是红牛的原因。实际上红牛好象在法国喝倒过人,一些国家禁了。所以考前吃东西要慎重,不要乱来。万幸第二天还能考试,不过明显受到第一天的影响,脑子木了,有些不太灵光。数学考试还剩30分钟时,竟然还有40分的大题未做,而且大题每题第一次的做法做不下去,必涂掉。全乱了。我只好告诉自己要冷静。停了3 分钟,最后在25分钟内还真做完了40分的题,事后真是后怕!希望大家有所借鉴。l&& 重复重复就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好的资料,如教材和真题等,决不能看一遍就算了,要反复的研读。好的资料每次的研读总会让你有新的收获和提高。重视重复吧!重复不是机械的反复,每一次的重复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所得的心得的质量就会成几何级数的提高。每次再来一遍时,采用不同色的笔写下心得。一定要对经典和好的资料反复研读,这样胜于再多看三本书。但是要注意,目前市面上资料泛滥,那些所谓的教授们70%都是唯利是图,资料质量也参差不齐,注意选择。l&& 笔记做笔记对于考研来说,我觉得有几点好处:激发我们的持续学习的毅力;整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帮助我们记忆;加深我们的理解和推理等能力等等。我同意做笔记的好处,但是我只是坚持了数学。专门做笔记耗时耗力,但是我坚持了数学,而英语和政治、专业课都没能做好。我找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既有笔记之效,又省事。英语等三科,我就在书上写,只要想到了什么就写下来,注明时间和问题。看我用过的书都满面“创痍”。但是这样每当翻书时就一下子想到了以前思考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在书上做笔记,注意方法,形成自己的习惯。有条理、快速、明了、有助思考等功效是原则。象政治,有黑的书,号称可以当作笔记,而每个问题都“写了”几页纸,足有几千字,考试时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写吗?我们记忆得了那么多吗!实际是抄书不眨眼!这样的“笔记”也要抵制。做笔记就是为了以后再看方面、快捷、易记易懂、利于总结用的,搞的复杂了就失去其本意了。l&& 考研班我看英语、数学考研班没太大必要上。很多老教授们都是吹、蒙、骗、哄等手段齐上,使得班不如书,书不如己的现象。政治考研班,如果不想考太高的分数,上个冲刺班和点精班可以了。不过如果还是不放心,也可以上班。如果发现班的质量不佳,效果不好就退。建议上“大师”们的班吧。大师们虽然极富,当然也不知有无逃税,班的价钱可依然很高。大师们毕竟每年都研究考研,还是有些值得学的东西。上班的重点在于找到一种学习思路,就是怎样去复习,复习哪些内容(实际上大纲和考试分析已经告诉我们了)的思路,不是通过听课让老师给我们讲知识。我没怎么上班,不敢多说。建议在上班开始就要不断考虑上班之道在何处,上考研班的精华在何处。l&& 书目很多人关心复习资料的选择,这里我先列出常见的资料及个人评价,同时我给出推荐书目,不过只是我个人看法,请注意并非人人适用。我先介绍教材和必备书吧,教材、大纲、考试分析和真题基本上是必备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很多书基本上都有错误,我到后来成了找错专家,也颇有成就感。同时不要相信所谓的命中率的说法,纯属无用之谈,可理解为商家的销售之道。下面写了这么多书,实际是想提供一些参考,在后面的示例(计划)中我会提供我的用书供参考。教材、真题、大纲和考试分析数学:《线性代数》清华大学出版社,居余马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教出版社,浙大,盛骤等编。《高等数学》高教出版社,同济4版或5版。这些买旧书最好。《数学考试大纲》,真题〈〈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分析〉〉,如果含大纲,则只须买〈〈分析〉〉即可英语:《考试大纲》及《考试分析》,《真题》(不推荐谁编的,自己选择),听力样带建议购置。政治:教材就罢了,不需要买。买一本大块头就可以了,谁编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新,要跟上大纲变化。无非是人大的《应试精华》、任汝芬的系列、人大的《政治理论复习指导》、《红宝书》(我没觉得怎样最后弃之,不知今年是否跟上大纲变化),这些只须买一本即可,千万不要多买了,没必要。但《考试分析》要买,而且其一般含考试大纲。真题较重要,但不及数学英语的真题那样重要。政治复习资料一定要在大纲和考试分析出来后再购买,而且要严格对照大纲购买,目前很多黑心的所谓名家胡乱出书,不顾广大考生的利益,在大纲未出来前就叫卖资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我们考研时间紧张,最好买严格对照大纲的资料,去年所谓的红宝书(实际是炒作的,只不过其作者官方背景浓厚一点,不过我猜想必定有秘书替他们写书)也出现和大纲不一致的现象,让人厌恶。人大出版的老钱等的指导,也是紧紧张张的出了个补遗,还收费,更讨人厌。数学:很多书的一些题目都是一样的,不过正好可以达到反复的目的。很多书答案错误多,要注意。不过重要程度和大家使用的次序有关。以下是按照我的使用次序和习惯而给出的,如果您另有使用次序,评价会不一样,如先使用陈的《题型集粹》,后使用指导,评价可能会变。星号代表评价高低,越多越好。我的看法而已,非托非枪。﹡﹡﹡﹡《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等:题目有一定难度,而选题多为考研或国外数学习题集的题目,将一些东西归纳整理,要反复多读总结。题型和编写思路和考研有一定差异,有些脱离基本能力,但是我主要用来锻炼自己的数学推理、计算的能力了。后面的习题可以不做。我看了三遍。﹡﹡﹡﹡〈数学考研典型题〉龚冬宝等,好习题集。不过要充分利用,注意做一题总结一题。这本书的好处就是适合中期使用,答案简单,但我更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可以逼迫自己多思考多总结。例子讲解好。多体会几遍。﹡﹡﹡﹡〈模拟经典400题〉李永乐等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今年不知是哪家出版社),题型经典,计算量大,有一定难度,难过考研。适合中期提高使用,一般得分在规定时间内不会到130,而且其中有些题不怎样,但是对于锻炼数学的计算和推理等能力还不错。但如数一的第六套第17题等,无聊的很!﹡﹡﹡〈数学考研模拟题〉,龚冬宝等,题目还不错,不是凑数量之作,龚冬宝是个厉害人。﹡﹡﹡〈数学最后冲刺试卷〉,恩波,检测自己水平,最后练手都可以,难度适中。建议购买。﹡﹡〈最后三套题〉文都,最后找点信心和保持状态及稳定心理用不错。如试卷二的第23题有第二类错误的内容,有些超纲。﹡﹡〈考研命题预测试卷数一〉,东方飞龙,胡金德等。时间充足可以使用,第10—20套每套还增加了一题以增加题量,对假设检验重视,如第五套第23 题,还不错。 ﹡﹡〈考前60题〉,文都,练手之作。﹡〈数学冲刺超越135分〉,李永乐。时间充足可以看看,不看也决定不了什么。﹡〈最后4套题〉胡金德等,检测自己水平。对假设检验重视,或许今年回有这类题吧。﹡〈题型集粹〉陈文灯等编,一般,没有多大意思。如果不买第一本,这一本可以考虑,第一本买了,这本就算了吧。﹡〈临考演习〉陈文灯等编,买不买〈指导〉,这一本都可以放弃。题目与〈指导〉多有重复。2004版第一套20题,实际上,当λ=1时,原方程组是无解的!这种烂题都上来了。第15套第17题还可以。〈模拟题8套〉,考试虫;黑博士等,不提也罢!!英语:﹡﹡﹡〈模拟题〉毕金献,虽然题目有些怪异,有些牵强附会之说,骂声一片,不过还是值得一用。而且其书印刷良好,答案详细,虽然题目有些晦涩附会,但其思考方法与考研对路,听力语速慢较简单,可以作听写使用。适合中期使用,基本上其分数加上8分既为考研之分数。使用时不必觉得难就大骂老毕,网上骂的很多,我认为作为一种资料,老毕还是很负责的。注意不要连续使用,结合真题交叉使用较好。阅读难,写作好,翻译一般,听力易,完型的难度有些不稳。关注其元旦左右网上答疑。﹡﹡﹡〈模拟最后5套题〉考研命题研究组,题目不错。听力还可以,不管他自称是命题组一些考研未用之备用题的真假,我觉得难度适中。﹡﹡﹡〈阅读100篇〉吴永鳞,老人家去世了,不止还会不会出新版了!只做初中级就可以了。前面的方法不错。﹡﹡﹡〈中级听力〉,锻炼听力的好东西,难度大了一些。﹡﹡﹡〈星火词汇〉,马德高,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让人觉得记忆词汇如此之易!当然易记则易忘,要多看几遍。他的配套磁带不佳,慎重购买其磁带,也不知今年怎样。﹡﹡〈复习指导〉及〈模拟题〉,朱太祺,难度小了点,不过用来打基础还可。适合初期使用,但其题目的思路值得商榷,总有隔了一层纸的感觉。他的作文冲刺班可以上,框架作文有些用。﹡﹡〈白洁听力〉,要忍受一个发音极度恶心的中国女人!!语速较快,锻炼耳朵和考试的感觉吧。﹡﹡〈新概念3〉,用于听写来锻炼听力的。相对于考研,如果用来作为阅读用书就太易了。﹡﹡〈新东方作文〉,我主要看的这个,还不错。有一些有一定作用的附录。﹡〈220篇〉石春祯,其题目设置的角度、难度和思维方式与考研有不小的差距,似乎不太适合了,不过时间充足的话可看看。做一些难句分析和翻译,认识一些生词(不过似乎有很多专门的书可以很好完成这些功能)也可以的。﹡〈阅读手记〉,考试虫。我是用来做真题阅读了,阅读真题较全(80年代以来的)。上面的方法一点未看,不敢用啊。﹡〈难句分析〉考试虫,看了40页,还可以,时间充足可以考虑,完全可以代替老石那本书的一些功能。其选材多为《大学英语精读》和近年考研及一些资料上的句子,考作文时,我就使用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句子类型。〈万能作文〉,我没用,不敢评价。〈模拟考场〉,罢了。政治:一本厚书+考试分析+任汝芬模拟题(系列)可以了。我厌恶政治,费了很大力气也没考好,不敢多说。网上有很多这样推荐书的,不管怎样,自己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被托骗了。同样对于我提到的书,您一定要看好了。l&& 数学我考的是数学一。我最喜欢数学。仅总结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就有一个笔记本,另外,总结的自己做错的题及经典好题又有两个笔记本,书上也写满了。可能很多人认为时间不允许这样做,可是一看你记笔记是否合理,二坚持下来后实际更省时间。这里不讨论具体的知识,有几个方面:一、&& 选好书。经典的书,适合自己的书,就是好书。书不在多,重要的是管用。我看大家公认的书值得期待。其实数学资料只要能让我们获得四大能力的充分锻炼就是好书。二、&& 数学重要的观念。我们的公费就是根据数学和英语的成绩来的,政治不算。英语提高一分有难度,而数学一道大题就12分!英语往往起到控制上线人数的作用,而数学则是控制人数和提高录取可能的科目。三、&& 数学也是包含几科,但是采用分阶段不同策略的复习方法较好。不象英语,写作一般在较后面的时间进行。一般数学初期将教材抓扎实,根据大纲将基本知识点牢牢记住。这很重要,如果记忆不牢,记忆不明,等到中后期提高冲刺时就有点麻烦,可根据一本复习资料归纳总结一下;中期就是做一些题集,不过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冲刺要做套题,估计自己的分数,查找自己的薄弱之处,寻找遗漏知识点。四、&& 数学最好做一些笔记,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易犯的错误和解题方法。我还做了一些:自己设计一两道题,将书上错误之处整理出来,自己总结一些解题的规律。五、&& 重复。这个原则前面提到了,但是我将继续强调。很多经典的书我一般都看两遍以上。每翻一遍就会有新的收获,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第一遍最慢,以后就越来越快,因为每读一遍,对于这本书的精华之处就加深了一些理解,要看只看精华部分,以致到后来一本书我可以一上午翻完。六、&& 重视教材。教材不仅是告诉我们知识点,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比如,定理的证明过程最值得期待;课后习题尽管简单,只是为了印证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还是值得老老实实去做一下。近年的考题,很多是从上面改来的,尽管这不能对于考试带来直接的好处,但间接的好处很多。尤其是线代和概率论,习题很好。还有很多好处,自己总结吧。七、&& 许多复习资料重复的题目极多,估计老教授们也是天下文章一通抄。所以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烦,这也说明不需要买太多的资料。八、&& 重视真题。把真题做两遍就知道了:所有的习题集都不如真题好。九、&& 做题不总结不如不做题。做错一道要总结,但是碰到一道好题,更别忘了总结。什么样的题是好题呢?与考研题近的,构思巧妙的,考察知识综合的,计算量大的(考试对计算量要求较高),多种方法能解的;跨科目综合的;实际应用的,考察角度独特的等等。做题形成规范的习惯。最好不要随便找个地方随便划一下得出答案就算了,形成每道题规范答题、规范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不会乱。十、&& 每阶段的计划完成后最好总结和修改计划,同时注意总结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做题状态。十一、&& 复习完理论等方面相近的知识章节后,要多做纵横向的贯通和总结,象导数和积分、假设和检验等等。很有趣的。………………下面把数学我在八月开始时的最初阶段制订的复习计划和某阶段的几个心得总结简单的抄下来,有所节略,供参考,详细的解题心得不写。l&& 初期计划:8月份:全面复习教材,做课后习题,记牢知识点,将对知识点的一些深入理解记下来;做龚冬宝的典型题,注意总结,思考解题规律,同时对好题进行总结,记笔记;加强运算推理能力。9月份:真题第一遍: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认真书写,总结规律,体会出题趋势;列出自己的弱点,将记忆模糊和不熟练之处记下来,查证教材;复习陈文灯《指导》,细看、总结;抵制做题的诱惑。10月份:陈文灯复习指导第二遍,每题自己先做一遍,随后对照答案,薄弱之处查教材;李永乐《400题》套题和文灯的复习指导交叉使用,不可只做套题。11月份:对照大纲逐一过知识点(四天),加深记忆和理解;做真题,每套两小时;再过陈文灯指导和李永乐的题,不需逐一做题,只作做以前标记为好题和自己易犯错的题。12月份:做一些套题,如文都的最后三道题、恩波的八套题,根据情况定;间隙翻笔记,再将98、99、、2003的真题做一遍。在12月25---31 日在根据大纲过一遍教材。1月份:做98、99、01、00年的试题的综合大题;6、7、8、9四天过教材和笔记;总结答题注意事项。注:当然这个计划只是一个初期的计划,在九月以后还有调整。l&& 调节在复习中,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和心理状态的关注和调节,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这里我节选不同时间段笔记里的几点心得和总结,供参考:“……目前做题追求快,数学题在任何时候都不宜盲目地追求快。如真题等,就算做8遍,也不能凭记忆机械地去做题,得出结果。这样就陷入了经验主义、机械主义的怪圈,是危险的,极易故步自封,原地踏步,也就不再有进步和提高……”“……对于做过的题再做时要注意解题方法、考察的知识点、计算能力、易犯的错误、命题规律等方面的培养和再造,重视规律和方法。重复本身就是寻找规律、深入思考的过程。……”“……对于要不家思索的能给出真题答案的说法要辨证的看,这是希望多做真题,对题的类型和方法达到固化的程度和深度。但决不是只追求速度。要思考,这样,我宁愿做真题更慢一点,这样能多思考……”“……这个阶段老是急于做完题就对答案、得出分数,对于更重要的心态和总结有些忽视。必须再做完后写每套题的总体总结和错题好题的总结归纳以解决这个问题……”l&& 例子这里仅举两个写入笔记或值得总结的东西的两个例子。如;李永乐400题2004版数二第十二套第16题,求长短半轴的长度,答案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较繁。我用正交变换的方法求之,只需求出椭圆周相应二次型的矩阵的特征值,这很简单,就可求出。因为正交变换不改变曲线的形状!我描述的复杂,实际做起来很简单。这就比较深刻了。再如:二元函数极值点判断的充分条件定理的记忆,记不住怎么办?举例辅助记忆!!如f(x,y)= x ²+y ²,从常识就知道f(x,y)有最小值0,而对x 的二阶导数A=f¹¹=2,对Y的二阶导数C=2,混合二阶导数B=0,可知B²-AC=-4&0时有极小值。记住了这一点,其他的也就易于分清了。这样就省了很多事。&& 等等。多总结多省事。l&& 英语有段插曲。考前12月27日,带着感冒参加了6级考试热热身,考研成绩出来前六级成绩是59.5,这让我很是不悦了一段日子。因为自己的考研答案没抄下来,记不清怎样了,只是觉得考研可能也就50分了。实际上考研和六级不太一样,出题的思路等有差异。这里英语也列一部分东西:一、&& 英语的复习首先要有时间控制的概念,尤其在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套题时更重要。二、&& 词汇是基本,词汇开始一定要早。我是八月就开始了。三、&& 选好词汇书就尽量不换,我用的星火,到后来已经被我写得划得不成样子,只好包个书皮。四、&& 词汇做好背诵规划,每天都要给出时间背诵,直至考试。五、&& 词汇的多义多通过例句来记忆。六、&& 词汇的记忆最好的方法是滚动反复。还有其他方法,但根本的是反复。绝顶聪明的除外。七、&& 边读边写边记忆最好。八、&& 多做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等的比较分析,很有用。九、&& 听力早动手,每天给他半小时。十、&& 听写虽慢但很管用。找本合适的书做听写练习。十一、&& 英语美音、英音都要听一听。十二、&& 听时集中注意力,我觉得那种随时听的办法对于我这样很久不听英语的人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十三、&& 多体会真题的听力,那种感觉别的资料没有。十四、&& 托福听力可以听听。十五、&& 阅读要注意控制时间,掌握一定的方法,实际上如果你读英文资料多了也就有方法了。我在近期看了两本原版英文书,感觉不错,如果没有时间,我当时看了吴永麟的阅读100篇上的方法。十六、&& 阅读做至少三遍:第一遍在规定时间做题,第二遍分析文章结构和分析难句结构,查找生词;第三遍朗读,体会解题的一些规律等。十七、&& 阅读题型及解题要点的归纳整理对于解题有好处。十八、&& 写作:句式多变换(课翻翻难句分析上的几个类型),用词有难度,结构要完整,要有长句子,不要出现低级错误,用几个短语,书写要干净,别陷入中国思维怪圈等等。…………l&& 初期计划:8月份:中级听力半小时;星火词汇第一遍每天20页,尽量细致,多查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 9月份:中级听力半小时;星火词汇第二遍每天20页;吴永麟阅读四篇(40 分钟)、朱太祺阅读四篇、其他资料四篇:精度,长难句分析,生词查找,布局谋篇,好句摘抄,短语摘抄,朗读。10月份:托福听力或中级听力半小时。精听,不求速度;星火词汇第三遍,每天30页;考试虫的阅读手记做阅读不考虑其上的方法(真题阅读);大纲词汇翻看;朱太其的完型。11月份:白洁听力,听写一部分试题;做英语真题和毕金献的模拟题并总结;大纲词汇翻看;星火词汇背诵,将难的划出来。12月份:做考研命题组的套题及其他套题;白洁听力,听写毕金献的听力材料;背诵单词,看新东方作文;再看以前做过的题及阅读。1月份:英语真题两套;托福听力;背诵单词,朗读作文范文。这个计划也是初期制作的。l&& 政治除了大纲和考试分析之外,选择什么样的复习用书,不是特别重要。但我觉得,一定要符合几个原则:紧扣大纲知识点;编者最好多年研究考研(这样的人很多);答案要根据示范教材(一般都是抄袭示范教材的);自己感觉能看得下去,比较舒服。一旦选定了就不需频频更换,有时可能会感觉别的书更好!其实大家得书都差不多,有的连题集上的题都一大抄。政治开始不宜太晚。10月份开始刚好,材料及复习资料基本完备了,时间较为充分。我一般是每天看点,就当作料了。理解后的记忆最好。还是要记忆一些的,理解了但一些材料及内容答题时组织不好也不行的。非常厌恶目前中国的一些虚伪政治,也就不易接受书上的一些观点,这些带到了复习中,这很不好。很多人都是心理大骂,脑子里还得记忆!其实换个角度,政治嘛就是统治阶级得政治,别得国家也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我更接受别的一些思想罢了。比如马克思主义里有些类似中庸的辩证法等东西,也还看似有些道理。先接受假装接受,不要心理大骂记忆起来会好些。我使用的资料:《应试精华》+《考试分析》+《任汝芬的模拟题系列》(含时事等内容),后来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都没用。将《应试精华》翻了两遍,《考试分析》看了三遍,任的系列看两遍。实际上最后也没背诵什么大题。也不能说千万别上考研班,因为说不定哪一年考研班又冒天下之大不韪搞到题了呢。不过2004年是考研班都失败的一年,据说命题组也是被逼的临阵换将,考前不久换人了,以防漏题。沉陷亏(不写具体的名字了)彻底被骂的没脸了,拍着胸脯打包票的无一被人诅咒。研友门大可不必这样,首先在思想上就要有正确的观点:根本上说上考研班是帮助我们复习的,他们挣钱,我们获得有用的东西,不是给我们考试命题的。也不一定能搞到原题。哎,中国考试的问题太多了,中国的教育………现在政治偷到题的可能较小。只有自己准备好了才能万无一失。其实认真复习了,政治一般就不会有问题,指望四处搞到考试题,真是划不来。参加一下点睛班,有些信息能得到。网上有很多方法,大家可以总结一些自己用。我考的较差,不能多说。l&& 专业专业课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我开始时间较晚,基本上在11月中旬开始,每天2小时,而且很多相关的知识经过五年的工作忘光了。最重要的原则:买到专业课指定教材;如果有考试范围一定要问到;如果有专业课辅导班一定要上;专业课最好找个研友共同复习,大家要无私的共享知识,一定不能藏什么私心,那样的话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相信我;买到前几年的试题;命题老师一般不太回接受你的“专访”,提到这点或许对你也有点用;适当的时间开始复习,不要太晚,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刚开始,我根本看不下去,因为都不会都不懂。后来我想是毅力起了作用,不懂的章节就反复研读。同时买来相应的一本习题集参阅。经过一个月的攻坚,第一遍才看完。专业课有个好处,第一遍看完就可以知道重点和常考知识点,您复习后差不多也会有同感的吧。以后在看第二、三遍就快了,慢慢有了类似数学学习的冲动,有点对题目进行研究的感觉了。这时也就解决了问题。但是没有考好,有些相关的知识还是影响了点。 l&& 示例下面我把自己在当时10月份时重新将前面制订的10月份老的计划进行修订后的计划写下来,这样做只是想将我的计划方式提交大家参考。(括弧里的是我在11月份对10月份的情况的总结):7:30-8:00:《中级听力》听力及《新概念3》听力练习。精听为主,泛听为辅;不懂之处反复听;中听和新概念交叉隔天使用;新概念用来听写;注意爆破、连读、失音、弱读,总结听的心理和心得;还可使用《托福听力》来练习做题,注意英音和美音的感觉和不同。(总结:早晨起不来;坚持的不太好;对听写重视不够;急于赶进度,实际没有必要赶速度,听多少就是多少,要注重质量)8:00-9:30《星火词汇》及《大纲》,20页/天,或更快的速度,但脑子必须集中精力。细记,强行记忆,主攻重点词、次常见词、生词、多义词和搭配、短语、词间的一些联系、对比、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要参阅大纲。前15天以大纲(310页)为主,参阅星火,至16日完成;然后星火(400多页)为主参阅大纲,用20天至11月5 日完成,这样反复。(总结:完成)9:30-11:30:真题阅读及朱太其的复习指导。每天4-5篇,四个问题的(以前的考研题)5篇,五个问题的四篇。阅读方式:阅读做至少三遍:第一遍在规定时间做题(40-58分钟),第二遍分析文章结构和分析难句结构,查找生词等;第三遍朗读,体会解题的一些规律等;充分利用真题,这个过程要慢,不断总结和调整阅读的方法,从86年的开始做,到94年开始精读其中两篇!按照……的方法(略)做,一步做不到不准过关。(总结: 完成,较满意)11:30-12:00:完型填空(朱泰祺)。采用三遍法;先用十五分钟做题,再对照答案,总结。三遍法:第一遍做简单的空,通读文章;第二遍,根据第一遍的理解的全文、上下文等从全文的角度来填剩余的空;第三遍,通读检查。(总结:完成。不过考试时未必能做到三遍,可能会两遍解决战斗,要注意速度)12:00-14:30:午饭+午休14:30-18:00:前5天过陈文灯指导第三遍,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大纲逐个知识点过。后25 天做李永乐套题:三小时完成,后半小时总结,若总结不充分晚上继续。(完成)19:30-21:00:政治。应试精华。(要求等略)(完成)l&& 用书下面将个阶段用书分开列出来,仅供参考。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书。阶段&& 科目&& 用书第一阶段(8月、9月)&& 英语&& 星火词汇、中级听力&& 数学&& 教材、大纲、龚冬宝典型题&& 政治&& 无&& 专业课&& 无第二阶段(9月、10月)&& 英语&& 星火词汇、中级听力、托福听力、吴永麟阅读、阅读手记、难句分析等&& 数学&& 真题、陈文灯指导、李永乐400题&& 政治&& 应试精华&& 专业课&& 无第三阶段(10月、11月)&& 英语&& 毕金献模拟、大纲词汇及星火词汇、白洁听力、新概念3听力、真题&& 数学&& 教材、文灯指导、龚冬宝典型题第二遍等&& 政治&& 应试精华、考试分析及大纲&& 专业课&& 教材及习题集第四阶段(12月、1月的十天)&& 英语&& 考研命题研究组五套题、新东方作文、托福听力、新概念3、白洁听力、星火词汇+大纲、以前德阅读&& 数学&& 真题、笔记、恩波八套题、胡金德预测、文都三套、教材+大纲&& 政治&& 模拟题、考试分析、应试精华&& 专业课&& 教材、习题集好了,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以便有所信度,使您能有一定的兴趣看下去。98年毕业,03年8月辞职,为了今后做自己想做之事辞职考研;未参加数学考研班,只参加政治冲刺班(2天+4小时)、英语冲刺班(2天);成绩:数学一142,英语68,政治69,专业课125,总分404。分数不算高,我也很有自知之明,但主要是5年彻底没有看书而考取这样一个我自己还算满意的分数,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人并非聪明,或许是方法+毅力+信心+计划,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但由于本人近期没有时间,就暂不写复试和思考的东西了,也许到我毕业时再写会更有内容。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本来应以续的形式给出后续部分,也没想再反复含盖部分前面的内容,但是还是有些新东西再里面,包括改正了几个错别字,故合到了一起。谢谢!!如要转载请给本人发邮件确认。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align=middle border=0>----------------------------------------------“我不知道光荣和梦想离我还有多远,我只知道每一只毛虫都有脱茧成蝶的那一天”
> 本站内容系网友提交或本网编辑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500frb/tt/002.htm 马云:豪气冲天要考北大 数学成绩就1分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内篇·逍遥游& 笔者常常听到许多考生参加完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后摇头叹息:“明明我看懂了全文也仔细斟酌了题问和选项,可阅读理解为什么还是错的一遢糊涂?”有的甚至仰天长叹:“ ...
作 者: 金圣才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413000 版 次: 1 页 数: 270 印刷时间: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0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在20天时间内实现考博英语重难点词汇全面突破的冲刺辅导资料.它以&l ...
类型:中科院.清华.北大.浙江大学.人大.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电子版(PDF/DOC格式) 考试科目:英语 报考专业:非英语专业 -------------------------------------------------------
简要目录如下: ------------------- ...
从准备软考到软考结束,差点儿相同三个月的时间.尽管我们学计算机的时间已经不短,可是大规模.系统性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的知识的时候,当从组成原理到编译原理,从数据库到操作系统,从面向对象技术到设计模式,尽管之前大都都接触过,可是当全部理论性的知识,排着长队,等着你一一检阅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自己肚子里的墨水,真的少的可怜.
在准备软考的日子里,我 ...
昨天雅思成绩出来了,我的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分数分别是5.5,5.5,5,6.这样算下来总分是5.5.可能对于大多人而言这个成绩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却不容易(至少在一年前我想考到这样的分数绝对是不可能).这个分数也满足了我这次考雅思的目的,因为如果要去澳洲出差拿457签证的一个新要求是雅思成绩必须达到听说读写每门成绩5分以上.现在签证流程已经在走了,估 ...
上午刚刚结束的推荐免试研究生考的一塌糊涂,自己都没脸看最后的成绩了,都是4年大学没有好好学习英语的缘故,不怪别的,就怪自己没有下苦功夫.经过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的英语复习(其实也就是学习,背单词)我现在也觉得学英语挺好的,可惜太迟了,这次推荐免试的英语将决定是否能最终报送上研,我看了一下,真的没戏了,英语太次了,没办法,虽然成绩没出来,但是我看真的是不用再想报送 ...
/product.aspx?product_id=&ref=search-1-A
读者评论: (1)是在&英语学习&的广告上看到这本书的,看介绍很不错才决定购买了这本书.书的质量不错,排版也很新颖,我很喜欢它每个单元前面的“开卷自问”和后面的“掩卷自测”,让人感觉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熊猫外交的意义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