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o2o教育培训训的O2O难做

文 / 崔晓男
- “讨论市场尤其教育市场这种事情还是不容易的。”
- “教育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的白热化程度了。”
这是我扭动钥匙打开家里那扇被贴满各种公安局备案正规开锁小贴纸和塞满教育培训班广告单页的门时,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说“不容易”,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工(代)程(码)师和设(画)计(图)师......,讨论一个与自己不太相关的市场专业领域的东西有点不自量力。说“阶段性”,是因为从平面看,目前教育机构间有限的市场手段和行为约束下的竞争大多是纯粹“量”的竞争,确实挺白热化的;但从市场深度来看这个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五年教育机构的从业经历中,很幸运接触并管理过一段时间的一线市场工作,直接的感受就是教育市场不容易做,从开始接触市场就一直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 教育市场为啥难做?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教育市场从业者心中的困惑,斗胆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简单思考抛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先从教育这个消费细分品类中跳出来,看看整个消费模式的变化。来自日本的社会文化与消费观察者三浦展在其著作《第4消费时代》中这样描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会购买商品,但其消费也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的。有时候自己的价值观或爱好产生变化,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变化的背景里,有年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未婚或已婚、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收入,等等,每个人身上都有数不清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所表现出的结果,就是购买了某个商品或不购买某商品的行为。
三浦展先生根据自己对消费时代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将日本消费经济发展分为四个消费时代。简单来说,第一消费时代(1912年-1941年)是社会经济时代,消费属于私有主义,并以国家为主体,少量消费品的大量生产,例如我国早期使用票据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物质从数量到类别都很单一,这时人们的消费底线是生存,能够吃饱喝好就成。
第二消费时代(1945年-1974年)是家庭经济时代,消费依然属于私有主义,并且消费主体从国家社会转移到家庭,依然是少量物品的大量生产,但物品的种类依照家庭单位的需求已经增加了很多。大量物品的大量生产,例如很多人记忆中自行车、彩电、洗衣机的三件套,这时人们的消费追求已经摆脱了生存而开始追求参与社会活动,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依然没有摆脱群体消费特征,那时大家需求和能购买的东西都很有限且类似,甚至上街穿的衣服从款式到颜色都差不多。
第三消费时代(1975年-2004年)是个体经济时代,消费达到私有主义的最高峰,以个人为中心,提倡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并且开始有了明确的品牌倾向,这时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生存和生活本身,个体意识的崛起希望通过消费把自身与他人区分开来,出现了少量消费品的少量生产,但消费频次增加和消费周期缩短得到体现,类似iPhone、奢侈品包包、限量Tee、明星名字命名的篮球鞋都是带有强烈群体ID的消费品。
第四消费时代(2005年-2034年)是共享经济时代,消费再次回归社会本体,但从私有主义转向共享主义。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出现无品牌、朴素、休闲倾向,人们逐渐意识到单一物品的不断升级迭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而是通过共享、协同来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解决问题。
虽然这是对于日本消费群体的研究,但综合日本与中国的政治、历史、地理位置、经济模式与发展路线,甚至出现过的经济问题,都有极大的相似点,而这样划分出来的四个消费时代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印证,所以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借鉴来映射中国的消费时代变迁与阶层变化。
说了这么多,教育市场为什么难做?
从消费群体演变来说,日本从第一消费时代到目前的第四消费时代,也就是1912年到2015年,花费了整整103年的时间,而中国从战乱中修养生气,真正的开始与市场接轨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后,就算从1949年算起,也只用了66年,如果从1992年改革开放算起,才短短的23年,中国已经在部分地区实现了发达国家百年才能达到的经济体量和消费时代。最邪门的是,这样的高速发展导致地域广大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且同时横跨四个消费时代,这里既有亚洲首富,也有连饭都吃不上的孩子,我们既有亚洲最富庶的城市,也有最贫困的山区,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世界第一人口,这样的外部环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即便我们都作为消费者生活在同一个中国,也是处于不同的消费时代,即使我们处于同一座城市,也有消费层级和意识的不同,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就保证了处于每一个消费时代里每一个不同的消费阶层背后都有足够的消费者数量去支撑。
我们需要时间去消耗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消费意识与消费模式严重不符,这就是经常看到了素质与财富不符的情况。作为教育这样一个横跨所有消费时代和面对所有消费者的“基层”产品,面对来自不同消费时代的消费者,就需要采取不一样的策略。所以我绝对不同意教育培训三宝-海报、单页、讲座已经过时的说法,因为这三样东西所对应的消费人群还存在,我也绝对鼓励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因为其对应的消费人群也已经大量成长并出现。但对于教育机构来说,难就难在按照传统的方式很难去全面覆盖消费群体。我跟看好互联网与教育、与教育市场的结合,绝对不是因为互联网是目前的热点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是因为它天生的连接的属性、信息传递效率和工作思维方法可以把教育行业里比较混乱的部分理清,使其有序,搞清楚处于不同消费时代的消费者群体、位置、属性,并把与其对应的产品通过市场行为有效传递过去。
举个例子,教育产品的广告出现在城市的繁华路段,出现在高档餐厅里,出现在超市里,出现在公交站里,对于刷品牌存在感与加深印象无疑是有作用的,但真的对于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有积极意义么?我去餐厅是为了吃饭,去公交站是为了坐车,去逛街是为了放松买东西,为什么我在这些场景里看到教育培训的广告就想去报班上课呢?这显然是脱离了场景的典型应用,即便如此,我也坚持这样的传统市场方式是有效的,就像上面提到的,逛街的人群里一定有这样的广告方式可以击中的目标群体,只是我们不知道数量和位置罢了,但这样的方式由于覆盖面单一所以必然导致市场效果越来越差。但于此形成对应的是,在一些教育行业应该出现的场景里,却并没有看到对应的市场行为,如何判断哪一些是教育行业应该出现的场景?很简单,当用户脑子里如果出现“我如果好好学习英语就好了..” “我真希望自己能把xx学好..” 类似这样的学习需求场景里,教育机构以及教育产品应该以各种虚拟或实体、抽象或具象,并且合理的方式出现在用户面前或者思维中就可以了,当然做到这一步不容易,现在的网络化是把这个行业在向这个方面推,这个力道很大,但方向需要教育机构的市场自己去把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意识的变化,教育这个行业本身与用户接近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与娱乐不同,教育不是一个主动驱动的行为,不能快速的带来愉悦,而过程往往都是枯燥无趣的,人们往往是由于生活、就业的压力而学习,其实是有违人性的,小孩在没有接受到压力之前,大多数都喜欢玩而不是学习,尤其是在中国。而这其中好的教育机构与教师就是要消除或者缩短这个痛苦的过程,培养人的个体意识、社会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好每一个个体,创建更好的群体。但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教育培训行业显然已经有点走偏了,当提供的产品和人们的需求产生偏差的时候,就一定会出问题。
从教育产品本身来说,这个品类应该是属于横跨四个消费时代,但需求逐渐递增凸显在第三与第四消费时代的位置。它不牵扯生存问题,即便不受教育,个体也可以通过吃饭存活(第一消费时代),也可以参与社会活动(第二消费时代),从第三消费时代开始,教育成为凸显个体区别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并成为通往第四消费时代的阶梯。如果说第一第二消费时代解决的是基本物质层面上的问题,那么第三第四消费时代更多的是意识层面的问题。教育产品与日常用品不同,如果生活都不能保障,个体都不能存活,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物质基础稳固的前提下教育产品才会出现在人们的消费列表上,这就已经将教育产品定位在了影响人思想意识层面的这样比较高的地位,所以自然不像在街边卖早餐那样立个摊子,只要位置合适,就能吸引人流,教育是一种“有条件的刚需”,难做是必须的。
不同消费时代,人对教育于自身影响的感知是不同的,早期在个体意识并不凸显的时代,传统的市场行为很容易的就能达到群体影响效应。但在个体崛起,传统群体分裂又形成新的社群的时代,一成不变的桁架、单页、讲座、海报就显得很单薄了,并不是无效,而是能以市场行为打击到的有效群体数量减少了,效果变差了。教育市场,绝对不是过去那样简单的发发单页、贴贴海报、做做讲座,也绝对不是现在这样发发朋友圈、贴个网站新闻、做个电视广告,没有对背后消费群体和教育本身的深刻理解,是很难与目前多层次、多频次的消费者建立市场沟通渠道的。
从市场思路来说,有一点已经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的意思。一方面,教育机构确实需要专业的市场人员来进行专业规范的市场操作,但往往专业的市场人员会特别的专注在“市场”本身,而忽略了自己做的是教育,这在以前,是没有问题的,各司其职,做好本质工作,利用管理机制去协同不同的职位和思想,在面对还处于分裂前期的消费群体是管用的,尤其是我们特别喜欢借鉴国外的市场创意和思路,而忽略的中国特有的消费市场和国情,往往导致的结果是在特定区域或范围的人群中是有效的。互联网进入教育,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大幅度提升教育自身的水平,而是让消费者个体觉醒,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市场人员也得多进行跨界思维,就像阿凡达电影里面要想驾驭各种动物乱跑,就得先与他们的思维同步,把思路从专业的框框里伸出来,然后回头看看,弄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就显得比搞清楚自己如何做的更专业更为重要,这是对教育行业市场人员的新的需求,也是基本需求。教育这样的社会基础层。市场是一个各行各业都需要的东西,但需要基于行业背景去建立和积累才有意义,这其实是一个最基本的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其中又加入了一个互联网让大家有点混乱了。
再用汽车举例,解决机动车污染是不是一定要大力发展电动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的,电力清洁无污染,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但汽油车全部更换为电动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车位、拥堵等难题,难道全部换成电动车西安南二环早高峰就不堵车了?这显然不可能,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提高现有车辆的利用率的方式来实现。Uber、滴滴就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时典型的第四消费时代的共享经济思维模式,通过提高车辆利用率来解决城市出行问题,降低个体买车需求。来自麦肯锡的Stefan Heck与美国能源部的Matt Rogers在其合著作品《Resource Revolution》中明确提到,一辆车从购买到报废,这其中平均95%的时间是停在车位上的,而又有2%~3%的时间是堵在路上的,这其中有多么大的想象空间啊?如果说前两次工业革命是劳动革命、资本革命,那么这一次会是资源革命,我个人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的,即便当前很多人会反对说,“下一次会是互联网革命!!!” 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互联网目前正在做的和颠覆的事情不就是通过有效连接提高了原有模式和资源的利用率么?如果一座城市原来需要400万辆车解决居住在这里人们的出行需求,通过这样的资源革命只需要100万辆车就可以满足,通过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车位、拥堵、废气排放,增加绿地、公园面积,那么即使都是汽油车也没有问题,当然石油代表的新能源危机是另一个话题,不做延伸讨论。
教育市场为什么难做?简单来说,因为教育产品本身的层级就高,教育机构的进化与消费者的演化阶段不匹配,目前的市场行为已经消耗光了所对应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又不能激发已经裂变后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而其自身也在消费时代的演变过程中被不断的撕扯出了伤口,还没找到可以止血的创可贴。看看手中的单页,想想接触的客户,忆忆做过的活动,望望社会大踏步奔跑向前的滚滚红尘,想明白社会经济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最后,坚守做教育的初心。
忘记市场,记着人。
(本文为投稿,作者崔晓男,程序员、设计师。从事过手机游戏、CRM、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工作,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西安学校信息管理部&市场部总监。现为西安壹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主要工作与研究方向为教育中间件。)多知网(duozhiwa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2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7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26.47万元,同比增长60.90%。新开普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唯一一家一卡通上市公司,为超过1000所高校题提供一卡通服务,在国内高校一卡通市场占比40%。智课教育CEO韦晓亮介绍,智课教育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to C业务,在to B业务方面,智课研发了智课教育云,整合了原先的“极智批改网”。此次计划,淘宝教育初步选择100家进行合作。据介绍,淘宝教育已入驻五万家中小型教育机构,同时,每年有2000万的学生在淘宝平台上进行购课,2015年淘宝教育达50亿以上的交易额。民办教育促进法正案草案三审将主要影响小学、初中阶段的民办教育学校。据vipabc方面介绍,留学互动1对1课程采用双语名师教学,老师来自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知名高校。从2014年7月正式挂牌新三板到现在,华图教育已经连续发布了2014年报、2015年报、2016年半年报。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从2015年开始,华图教育的营收与净利润均呈现较高的增长。“不营利不代表不收费,也不代表就是低收费,区分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关键看学校创办者有没有参与分红。”作为一家从陕西起家的中高考培训机构,龙门教育在今年正在逐步从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转变。在日,北京万科第一家社区成长中心假日风景校区正式开业,经过一年时间发展,北京万科社区教育业务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发展思路是什么?报告披露,和晶科技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澳润信息并表、环宇万维扩大市场份额及智慧树平台业务增长。截至2016年9月,智慧树已发展合作幼儿园73000家,用户总量近1100万,日均活跃用户190万。从现在情况来看,基础服务免费,拓展服务收费是一起作业变现的大方向。在这个方向上,背靠近四千万的用户基数和高频次的互动,一起作业的变现之路会顺利吗?本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的动态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产品和资本市场也有不少新动态,多家公司发布季度报。近年来,国家政策环境鼓励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市场中也客观存在这相当的合作需求,就看谁能抓住机遇了。迈格森成立于2011年,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沈阳、重庆、成都6个城市有18家教学中心,在2016财年,迈格森收入达到1亿元。本次修法的核心是,民办教育机构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刚刚过去的一周几乎天天都有重磅消息,启迪巨人、顺顺留学分别发生了人事变动,51Talk与VIPKID同一天宣布在美战略,此外还有其他投融资和新品发布的新闻,本周并不平静。所谓国际教育光鲜的外表下,却是越来越难以生存的业态,或许这就是留学行业的现状。报告显示,47%小留学生认为在国外上学期间会感到经常焦虑,43%小留学生会偶尔焦虑。一年过去了,教育培训行业又有了新的变化,新的选手,市场也变得更大。今年的地图,会有更多的变化和新鲜感。据介绍,此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运营等方面。同时,慧科集团成立教育生态创投平台“慧科资本”,其管理的首期基金规模为5亿元,由慧科和华软金宏等教育投资机构共同出资成立。财报显示,新东方2017财年Q1总营收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净利润为1.41亿美元,同比增长9.7%。微博自身在增加不同形式的内容生产工具,提供不同的内容展现形式,包括九宫格,140字,短视频,直播,话题等;提供营销培训;根据用户的上网习惯,进行身份鉴别,帮助培训机构了解、找到自己的用户。针对大型品牌教育机构,淘宝教育提供全渠道服务。针对中小机构和老师,提供创业支持。好未来还宣布任命为张凯夫和刘亚超为好未来董事会成员,王伟和Joseph Kauffman先生从好未来董事职位辞职,自日起生效。合资公司拟定业务经营范围:教育咨询服务、教育软件开发、应用服务、教育信息化。报告期内,全通教育EdSaaS业务营业收入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06%;家校互动升级业务营业收入1.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44%。全通教育投资布局的继续教育业务营业收入1.64亿元。财报显示,紫光学大第三季度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9461.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407.18万元,同比扩大。财报显示,好未来2017财年Q2总营收2.71亿美元,同比增长56.4%,净利润5574万美元,同比下降12.2%;2017财年上半年总营收4.66亿美元,同比增长54.0%;净利润6898万美元,同比下降16.3%。据介绍,小学数学的产品速算盒子已产生100亿条数据,速算盒子的下载用户750万、作业盒子下载用户150万,两款产品的总日活数90万。在新的环境中,运营的思维要深入公司的骨髓里。并且需要运营人员懂产品(服务),懂市场,看数据,有极强协调能力。这一点,留学行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夏加儿美术教育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成立分公司,开办更多直营实体学校,研发互联网美术教育产品,以及产业相关项目。此次推出“校园+应用开放平台”除了拓维自研应用以外,还将接入能产生高价值学习相关信息数据、老师在工作中高频使用、能够带动家长持续高活跃等的校园应用,丰富拓维云校园的功能和服务。好未来宣布张杨辞任顺顺留学CEO,担任家长帮事业部总经理,兼任顺顺留学董事长;同时,顺顺留学任命原顺顺留学COO何亮担任顺顺留学第三任CEO,负责顺顺留学的管理工作。清大世纪自身的资源是有多年的课程研发经验、4000多家线下加盟商渠道,中小培训机构课程研发实力弱,营销、招生缺乏方式方法,通过推出新媒体,整合清大世纪现有线上、线下资源在帮助中小机构的基础上获利。演讲中,他总结了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三个动荡”;并分析在线教育的“四个赛道”及K12教育领域里面的“三个机会”等。VIPKID北美研究院的成立是VIPKID继获得Learn Capital和科比的风投基金投资之后,在国际化的战略上迈出的又一步。好未来方面对多知网的回复是“将调任回集团总部另有安排”。多知网联系到李正堂,其本人回应:“集团暂时没有公布未来负责的业务。”两家直接竞争对手,在宣传上再次“有意或无意”的撞车。学前在线教育需要这样一个家庭大学来链接各类内容、商品、服务以及母婴专家、大咖,带动整个学前领域产品升级,同时提升一代人的精神生活。据介绍,此次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内容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在获客流量成本持续上涨,并且流量越来越分散的情况下,培训机构们纷纷踏上了寻找新流量的路途。其中,入驻美团点评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成为培训机构的选择之一。据介绍,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掌心宝贝项目、产品服务以及对人才团队的搭建。据介绍,此轮融资是爱贝睿从安人心智集团中正式分拆出来后首次融资,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儿童教育内容产品开发与儿童教育盒子开发。未来双方将在留学服务领域展开合作,提供留学及海外生活服务产品。改革后的高考英语从考核内容及方式等在逐渐向托福雅思等国际英语语言考试看齐,那么到底与国际专业测评体系相比,拉近了多少距离?此次合作,博览网除了平台自身教师资源和内容建设的需要外,看中沪江平台的互联网教育产品、运营的经验及品牌和平台渠道资源带来的流量。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民办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提出了要求。duozhiwang专注于报道培训教育领域,有意思,有价值,有细节,有深度热门文章最新文章duozhiwang专注于报道培训教育领域,有意思,有价值,有细节,有深度一课—为什么说教育培训的O2O难做?
来自资本的反馈让教育培训行业在2013年回暖,热钱涌入市场,让许多2012年徘徊在生死线上的培训机构重拾希望。
然而,伴随行业发展良好势头的是巨头企业风光黯淡、教育政策不断向减负倾斜,而资本大多青睐在线教育,构成了教育培训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
一个共识是,O2O将是教育培训行业破局的必由之路;但无法达成共识的是,应当如何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特点设计O2O。
尽管人人都在谈O2O,但很少有人说得清怎么做教育O2O,甚至还未理清O2O的概念。看着零售业O2O做得风生水起,教育培训业者不由感叹:做教育O2O有哪些困难?
一、线下教育缺乏线上基因
做O2O对于线下教育机构是否就是挂一个网站这么简单?猿题库市场总监帅科曾说,用传统互联网思维做教育或传统教育思维去做互联网很难取得突破。
让传统的内容提供商做线上,在技术层面并不难实现,困难的是在线教育这个烧钱玩意有多少机构玩得起。
提起在线教育,业内喜欢以美国举例。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美国有大量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教育创新公司出现,但目前还没有一家成规模的案例,也没有一个能够被验证为成熟的发展模式。
成熟的在线教育不仅需要内容支撑,还要有与之配套的支付系统、评价系统,以及最重要的网民黏性,尤其是网站的推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也是为什么在线教育被认为是烧钱。
线上教育即使是烧钱也依然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线下机构缺乏线上基因。
“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的思维是两种思维”,俞敏洪说:“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都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
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的钱,你有那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的人才。”他把新东方定义为内容提供商,并为其寻找平台,此前传出的阿里巴巴插手新东方传闻或许可作为佐证。
俞敏洪告诉业内同行,教育网络化不会像电商网络化那么疾风骤雨,而是一个慢转型的过程。
二、线上教育缺乏体验渠道
尼尔森的《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在线教育用户中只有不到一成的用户表示“非常满意”,无法和老师互动交流答疑(47.9%)及没有课堂气氛(38.7%)成为在线教育课程使用中最突出的问题。
在线教育有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正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的。
即使是国外做MOOC做得最好的在线课程,真正完成的学生也不足5%。
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指出,互动问题、中国人接受教育习惯的问题、互联网免费概念的误区等都可能是在线教育会面临的问题。
“教育跟其他不一样,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好用不好用大家有一个评价。教育是软性的,所以更难以把握用户体验”。清大世纪教育集团董事长张辉说。
线上教育想开辟线下渠道做体验更不现实,渠道代理商大多不懂在线教育,做惯了传统线下教育,他们很难拿出一套针对线上教育的营销方案。
而对于想要发展直营的在线教育机构,摆在他们面前的将是更高昂的房租和更紧缺的在地师资。
三、互联网巨头缺乏内容积累
互联网巨头想利用自身优势做教育O2O,但实现起来也困难重重。
网易公开课标榜不追求盈利,但实际是找不到商业化的路径,与国内教育环境脱节的内容让其利润空间变得微乎其微。语音软件YY也推出了在线教育,然而因其原有用户多为游戏玩家,流量难以转化。
阿里巴巴也涉足了教育市场,高调推出淘宝同学,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淘宝”。
擅长做平台的阿里巴巴宣称淘宝同学坚决不做内容,而把传统教育机构作为供应商。
从8月正式上线到目前,收录课程不足千堂,积累内容仍需时间。而积累起内容后,平台还必须按照教育思维开发产品、按照消费需要设计课程,互联网企业还需跨过这条行业的门槛。
有人这样评价互联网涉足在线教育的难处:最出利润的教材、考试、授课等都是传统业者的天下,而互联网企业所做的渠道、产品等都是典型的“苦脏累”。
传统教育机构做线上教育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毕竟消费者选择教育培训,认的还是品牌,而传统教育行业多年品牌力的积累是互联网企业望尘莫及的。
俞敏洪在“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将未来教育分成三大模式:地面教育、平台提供商、内容提供商。
“未来在网络教育方面,未来最大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平台提供商。而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五到十年左右。”
张辉认同这一时限:“纯粹的在线教育实现的一大难点来自于目前的小初高家长主要为80后、70后、60后,他们有一定的网龄,对于网络的接受程度尚可,但不可能完全让孩子接受纯在线教育。所以想要普及在线教育,还需要等85后、90后的孩子成长起来。(文章来源:新领军)
但是这些在一课平台,通通不是问题:
能够为您解决的
线上教育缺乏线下基因
1.一课平台与教育、培训、互联网相关行业媒体积极合作,实现品牌软实力植入、包装、宣传;
2.行业动态、机构新闻、营销活动宣传;
3.品牌新媒体内容策划及传播;
4.校园流量渠道品牌、产品相关内容投放;
线下教育缺乏体验渠道
1、免费教育管理系统,覆盖培训各环节(师资、课程、招生等);
2、课程试听,增进用户体验;
3、机构拥有独立操作后台,可随时更新热门课程以及进行信息统计;
互联网巨头缺乏内容积累
1、一课拥有全国三分之二以上高校市场的校园网络端口流量资源;
2、日均推广内容展现200余万次;
3、高校学生获取信息资源服务的一手渠道;
IT行业、语言、考研辅导、学历教育、资格证考试五大类教育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展现方式灵活,宣传精准数据权威,是教育培训机构入驻、宣传、获客的最佳选择。
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课Edu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培训o2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