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新生大学写作课的李笑来如何,成就高不高啊?

李笑来: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百家号
摘要:作者:李笑来,摘自李笑来为《演讲的力量》作的序言
作者:李笑来,摘自李笑来为《演讲的力量》作的序言&人们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找到合适的沟通对象不容易。我说什么你听得懂,你说什么我听得懂……这太幸福了,因为平时遇到的人大多并不是如此的,大家各自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别说分歧了,处理误解就要耗费大量精力。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看起来在同一个频道上的人,再一高兴,喝点酒,两个人的频道分辨多少有些失灵,至少没那么精确,于是更开心了,我说什么都当你能听得懂,你说什么也都当我能听得懂——已经顾不上对方是否真的听得懂了……所以,一杯不够,十杯还是不够,就让频道分辨模糊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一千杯算什么?!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所谓的有效沟通。真正的有效沟通指的究竟是什么?经常觉得自己愚笨,因为有效沟通的真正准确定义,等我琢磨清楚之后,已经43 岁了——2015 年年底的某一个深夜。有效沟通是指一方能让另一方轻松弄明白他原来并不明白的东西。也就是说,双方互相说的和听的,若原本就是各自都了解的东西,那真的谈不上是有效沟通,那只不过是基本交流。双方各自拿出自己懂的,对方也懂的东西,各自展示,又由于自己懂的对方也懂,对方懂的自己也懂,然后就很开心,因为即便是基本交流能够成功达成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所以恨不得喝酒庆祝。如果你有本事通过语言文字,让对方能理解他原本不懂的东西,那才算厉害,因为这才算是完成有效沟通。这也是为什么在众多的语言修辞方式中,我个人特别偏爱类比的根本原因。类比的使用机理是这样的:为了让对方明白他现在不明白的X,找一个他原本就熟悉的A;然后告诉他在某方面来看,X 就约等于A;再把A 与X相像的地方讲清楚;最后X的那一方面就不言自明了……往往,在告诉对方X 在哪方面很像A 的那一瞬间,由于A 确实是对方真正了解的东西,于是对方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啊,原来是这样的啊!好的类比,精准的类比,本质作用就是在已知与未知的鸿沟之上搭建一座虚拟的桥,帮助思考完成穿越。很多时候,类比甚至可能是唯一完成搭桥的方式。很多人没有专门研究而已,可一旦提醒,就会回想过来:绝大多数被评价为沟通能力强的人,都特别擅长使用类比。在《演讲的力量》一书中,“类比”这个词前后出现过26 次——尽管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类比专题。这算作我为这本书的读者提供的一个暗门吧:在认真阅读的过程中,每次遇到“类比”这个词,就用记号笔标记下来,最后数一数,若是26 个还好,若是不到26 个,就说明你阅读不仔细。了解了有效沟通的精确定义之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在有效沟通方面做得多差——常常是一整天下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真正的有效沟通。还有很多人以放弃有效沟通为荣,他们是这么说的:“听得懂的自然听得懂,听不懂的你费劲说也没用……”听着有道理吗?也许吧,只是也许。反正有另外一群人不是这么生活的——TED 上的每一个讲者讨论的都是令人兴奋的话题,他们都是榜样,他们以有效沟通为荣。顺着有效沟通的定义继续思考下去,就会发现演讲与写作的核心就在于有效沟通,并且是高效沟通。为什么呢?若是一个演讲、一篇文章并没有让你了解一些你过去不了解的东西,并没有让你学会一些你过去不知道的东西,你不会爽的,你也不会觉得那有什么可兴奋的,因为花了时间的你,之前与之后并没有任何变化……进而你会觉得自己的时间被浪费掉了——免费都没用,因为就算没花钱,却花费了更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时间,浪费了生命啊!所以,好的演讲,好的文章,必然是因为完成了有效沟通才算好的。进而演讲与写作都是高效沟通,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对多的——甚至是一对无限多的。你看,在这一点上,写作可能比演讲更为高效,当然,演讲可能总是更有感染力。仅仅通过对“有效沟通”“高效沟通”的准确定义,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关于演讲、写作的书籍没用了——它们都打错靶子了。并不是它们没有准星,它们中的一些不仅有,校准功课也做得不错,只可惜瞄错了靶子。TED 的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不仅打造了一个伟大的平台,也在过去的十五六年里目睹了无数优秀演讲者的神奇表现。他给出的四条基本建议是这样的:1. 聚焦于一个主意。(Focus on one major idea.)想法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你要对你的内容做减法,突出重点,只关注一个主要思想,也就是你最富有热情的观点,利用机会,好好地阐述它完善地阐释它。你要言之有物、分享例子、让它活灵活现;所以,找一个观点,将它作为贯穿你整个演讲的主线,这么一来,你讲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回到这一点。2. 给听众关注的理由。(Give your listeners reasons to care.)如果你想在观众大脑里建造高楼大厦,你必须先得到他们的进入许可,让他们的大脑愿意欢迎接纳你。那么,实现这一点的主要工具是什么呢?好奇心。激发听众的好奇心,运用一些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问题,来点明为什么有些事情不合理以及需要说明;如果你可以点出某人世界观里的一处断点,他们就会觉得有必要补上这块知识。一旦你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欲望,再开始打造观点就会变得容易得多。3. 用听众熟悉的概念表述你的主意。(Build your idea with&familiar concepts.)一步步地构建你的观点,在听众原本就懂得的概念之上,运用语言的力量把早已存于听众内心的观点编织在一块儿——不是用你的语言,而是要用他们的语言,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演讲者常常会忘了,许多自己十分熟悉的术语和概念,对于观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也就是“知识的诅咒”)。这时候,比喻就极为重要了,基于听众现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比喻能体现各部分的联系、形象地展现整体结构。4. 让你的主意值得分享。(Make your idea worth sharing.)也就是问你自己:“这个想法会使谁受益?”我希望大家能诚实地对待这个答案。如果这个理念只对你或者你的组织适用,那么,很抱歉,这个点子可能不值得传播,观众会立马看穿你。但如果你相信这个点子有潜力,会给别人带来灵感,或是改善别人的观点,又或者启发他人尝试新的改变,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真正伟大演讲的核心特质,它将是一份给听众以及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学会有效沟通,做自己,分享有意义的思想。人生就应该这样,也就应该这么简单。推荐李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已经有超过7.8万人付费订阅了,这个人数超过了『李翔商业内参』。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是《放弃无效的社交》(又名《人脉的逻辑》),也特别喜欢他的书《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他的经历很传奇,新东方名师和天使投资人,新生大学和学习学习再学习创始人,因为一本托福书畅销百万册而实现财富自由,后来又成为比特币首富,快来订阅他的专栏,一起实现财富自由和精神自由。节目列表(5)快速注册成为生意地用户
请输入密码
生意地会员登录
请输入密码
新生大学李笑来: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
新生大学李笑来: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
&&&&上高中的时候,物理书里(应该是高一第一册),有个重要的概念,“逃逸速度”(EscapeVelocity),又叫做第二宇宙速度(SecondCosmicVelocity)。这个概念太迷人了,让我无法不浮想联翩,直到今天(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它都是我最喜欢的概念之一。 &&&&运用之前对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圆周率等等这些基础概念,我们可以清楚地计算出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s——用这个起始速度发射,航天器可以环绕地球飞行;若是起始速度超过11.2km/s,即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那么航天器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可以让航天器飞离太阳系,第四宇宙速度,大约应该是52.5km/s,能飞离银河系…… &&&&上学的时候,我的书看起来一直都是新的,因为我习惯了开学拿回来新书之后,先把每一章的概念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下来,而后就把书扔在那里,偶尔听听课,偶尔跟着做做题就完事儿了——如此看来,学校实在是太好混了。那时候,我看同学们拿回新书第一件事儿是给它包个书皮就觉得好笑,也很自得,因为觉得自己暗藏了一门保护书籍的秘籍。 &&&&可这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看着那几个数字就觉得神奇,忍不住一定要搞明白整个计算过程;几天时间不知不觉就一晃而过,我已经把整本书彻底翻完。那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高速学习”的经历,虽然囫囵吞枣,但也感觉一路披荆斩棘。这次的学习过程成就感太强——恍然间觉得自己的“保护书籍”的方法论,其实一直一来就使得我的学习速度超越了“第一宇宙速度”,而这一次的高密度学习过程,让我感受到了“逃逸速度”…… &&&&那时候,小朋友们还不知道有“脑洞大开”这么个说法,身边真的没有谁可以交流这个神奇的过程与奇妙的感受。尝试着跟同桌说了一回,发现再说下去有被仇恨的危险,于是就闭嘴了。 &&&&过了好多好多年,看到周星驰在《功夫》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真心不觉得这话装逼捣蛋,知道确实是那么个理儿。 &&&&我很早就想办法赚钱,而且也确实能想到办法。还在大三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长春火车站附近有个新建但尚未完工的华正批发市场正在招商,我就跑去找华正的总经理,说,我可以回老家帮你们招商,你们给我多少提成呢?那个身材高大的女经理愣了一下,说,你年纪这么小,行吗?不过,要是你能做到,我们签个合同,给你10%的提成。拿着合同我就请假回老家延吉了,借钱在延边日报上发了个广告,然后在市内最好的宾馆里租了个房间,开始“招商”。一周前后的时间里,我卖了二十多万,拿到两万多提成,我没要现金,换了个位置不错的小柜台出来——那是1994年。罗永浩同学当时辍学在家,见证了整个过程,好像那报纸上的广告就是他跑去找了个人发的。 &&&&那时候我就跟朋友说,赚钱一定要快,不是因为我们贪,是因为我们懂道理,物理书上说的,想要摆脱地心引力飞出去,得超过第二宇宙速度……我赚钱的速度一直很快,帮华正批发市场招商,让我第一次赚到了“万元”以上级别的钱,还是在前后十天之内;后来做过很多事情,也都很多也都很快…… &&&&虽然这个类比倒是不错,可实际上,赚钱速度要多快才能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是没办法像物理书里那样有公式可以计算出来的。而且,事实上,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远远超出一个年轻人的想象。 &&&&一九九七年前后的时候,我已经赚到百万级别的现金——那时候我已经是金鹰板卡的东北区总代……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让我的积蓄迅速归零——我父亲病倒了。这个过程中,我对医疗商业化这个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见证了很多人真的在生了病之后因为没钱治疗而不得不回家等死……到了二〇〇〇年前后,我已经彻底“青皮”(东北话,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的意思),于是只好想办法去找一份高收入切稳定的“工作”——后来去了新东方呆了七年,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打工的经历。 &&&&其实,在一九九五年的时候,我遇到过另一场“灾难”——我们几个朋友在华正经营服装批发赚来的钱“消失”了。因为涉及到朋友,这事儿即便是在今天,我也不愿意公开说出细节,反正结果就是十来万块钱消失了……一年多白干。不仅白干,还有负债。这直接导致了大学毕业之后的我不可能去“找个工作”。那时候在银行工作,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几百块钱,靠那点薪水,我一辈子都别想还清债务。压力是可以转换为动力的,没有这些压力,我可能真的去找工作了,可有了这种压力,找工作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只好想办法去做生意——那时候人们不用“创业”这个词——辗转了几下,跑去沈阳的三好街,从卖光盘开始…… &&&&父亲病倒之后,我卖掉了在沈阳三好街的柜台、档口和公司,回老家。在那三年里,我在延吉开过电脑公司,办过网吧……反正就是想办法赚钱,心里想着,这都不是我的错,这是“自然灾害”、“不可抗力”而已。最终,我还是有办法比别人更快地赚钱。我在网上读到一片英文文章,一晚上弄明白了如何搭建无盘网(RPL、PXE现在已经是没几个人知道的概念了),搭建一个网吧的成本比别人低出一大块,于是利润当然高了一大块……可好景不长,先是遇到一个叫邹连军的骗子(人被骗之后是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详细的受骗过程的),再后来遇到一个赵姓的警察,禁止我再搭建无盘网,原因不详。我再次彻底归零,并再次负债。这是一九九九年年底…… &&&&所以,在新东方的七年,是我安心休整的七年。无论在新东方我遇到过多少恶心事儿,我都一直感激我的前老板俞敏洪,因为那点事儿跟我在外面遇到的比起来真的“屁都不是”。新东方虽然课酬很高(相对于整个培训行业),但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于是我开始琢磨不受“重力加速度”限制的事情——写书。如果不是在新东方那样的环境里,我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再后面的事儿,我的长期读者都知道,因为差不多从2002年开始,我算是在网上完全公开工作的——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从来不在网上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 &&&&所以,形象点地讲,赚钱慢是一种罪,原罪。因为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相对来看太狠了,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你赚钱少,你赚钱慢,你就永远“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有一年崔健发了首歌,最后一句歌词是“我飞不起来了”,听到那句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 &&&&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林林总总包括很多,主要包括: &&&&无继承资产 &&&&务与利息 &&&&欺骗与背叛 &&&&间或一定发生的灾难 &&&&税务与保险 &&&&必需品开支 &&&&航天飞行器怎么飞起来的呢?科学家们要考虑的是这么几件事情,航天飞行器的重量、起始的速度、可携带的燃料数量——要命的是燃料箱本身也有重量……所以,科学家们想出来的办法是,飞到一定高度之后,把一节燃料箱丢弃掉(jettison),降低飞行器的重量;再飞高一段距离只后,还要再丢掉另外一节燃料箱…… &&&&这是个多么有启发的方法论啊!12
注:本站所有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生意地立场,如侵犯贵方权益可通过邮件反馈
【来源】微众圈
已有0条评论
您可以输入150个字符
发布成功,请等待审核...
教育行业资讯
教育最新消息尚七网-有你的态度!(原37教育网)!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 >
新生大学李笑来: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3)
来源: 网络
作者: 尚玉
& & & &&训练投资经理的时候,我会扔给他一百多份商业计划,告诉他,先看,觉得哪个好,就挑出来,写写笔记,写清楚为什么好?
& & & &&一个月后,我会去问他,看完了吗?他说,看完了;然后我才会告诉他衡量商业计划的核心标准。
& & & &&既然商业计划就是赚钱计划,这样朴素的描述,使得衡量商业计划的标准特别简单:
& & & &&你可能赚到多少钱?
& & & &&你最快多久可能赚到那么多钱?
& & & &&注意措辞:是&可能&,不是必然,不是必须。另外,快不是一个单独的变量,数量和速度放在一起才有意义。
& & & &&然后我再问他,之前看的时候,是不是很多商业计划你觉得很好?是不是有一些令你觉得惊讶?令你觉得震惊?甚至令你觉得自卑?
& & & &&所有的答案当然是点头。然后我会接着告诉他,那些都是幻觉。只要我们所使用的定义与陈述足够朴素,你就能反应过来那些都是幻觉。这些 BP 全都是垃圾,即便其中的一些已经拿到了 VC 的投资(那根本不说明问题)&& 不能很快地赚到很多钱的商业计划就是垃圾。
& & & &&尤其是那些伸手向投资人要钱,却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能赚到多少钱,更不知道究竟能多快赚到那些钱的家伙,根本就是耍流氓。投资人很冷静,要的是&可能&(可能的意思是说,也可能失败),结果,这帮人完全没概念,那怎么玩下去啊?
& & & &&嗯,好了,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 & & &&下一阶段是什么呢?我会给他们讲我自己过去创业也好投资也罢,过程中犯的那些错误,总结起来最终都是一样的:
& & & &&那时候自己太笨,乃至于在创业、投资的时候竟然没有把赚钱的数量和速度放在第一位&& 愧对投资人不说,更愧对的是自己啊!
& & & &&说了这么多,也差不多了。
& & & &&不过,问题在于,若是我朴素地告诉你,我获得经济自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靠朴素的思考、朴素的行动、朴素的方法论 && 不朴素的东西我也真的不会 && 你真的相信吗?或者说,你真的敢相信吗?
责任编辑:尚玉
尚七网运营中心版本所有- 津ICP备号-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大学app李笑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