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牛bb文章网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所属栏目: &
摘 要:本文从师生沟通、创造环境、优化课堂结构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词:新课标、沟通、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兴趣。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孔老先生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这句话对我们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很适用。可以这样说,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语文学习获得成功的法宝。正像于漪老师所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架起师生沟通之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我们做教师的都听学生这样说过,我们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上哪个老师的课,喜欢上哪门课,那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古人说得好:“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丰富的知识才能,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有很大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由此可见,融洽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这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用渊博的知识去教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优良的授课方法去引导学生,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激励学生,用严格的要求去约束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影响人的心理,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经常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在主题班会、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通过故事会、诗朗诵、演讲会、歌咏比赛、作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在课外阅读、看报和参加文体活动中开阔视野、搜集素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外还定期地进行语文知识趣味测试,在测试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阅卷。三、优化课堂结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第一、优化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材运用直接介绍法、题目分析法、温故知新法、创设情景法、故事引入法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课文时,我们运用了创设情景法,达到以景激情,以情激趣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导入的,我用录音机放出如泣如诉的哀乐,伴着乐声,我用低沉而凝重的语调说:“岁月的风雨,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碾去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我们面对高山,面对大地,面对森林,面对大海,面对北京天安门,深情地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接着同学们满怀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朗读诗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教育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了六个“改变”。 1、变全盘讲授为选择教学,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面面俱到,一讲到底,“包办”过多,效率不高的现象,做到有选择的教学。针对每一单元的三类课文,我们精讲讲读课,帮助学生学习课内自读课,完全放手课外自读课,给学生留下更多钻研的机会。2、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上课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指导学生们阅读有巨大的作用。3、变教师解惑为学生讨论,把说的权利留给学生。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敢于表现。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能力形成。4、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指导学法。5、变课本为课内外相结合。“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只教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变课本为课内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语文素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6、变“满堂灌”为给学生留下自习时间。学习知识犹如牛吃草,需要进行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因此语文教学竭力克服“满堂灌”现象,争取每节都给学生留下5-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考揣摩,消化知识,总结方法或教师个别指导。课堂上一段看似无用的“空白”对学生来说却有巨大的收获。第三、优化课堂总结,做到回味无穷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的“压轴戏”。尽管接近“尾声”,但也必须精心组织,精彩表演。在课堂总结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衔接过渡式、联系媒体式、延伸探究式。如教学《背影》时,我是这样总结的:“本文主要回忆了车站买橘时父亲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文中抓住买橘这一细节进行了细致描绘,&背影”就显得尤为传神、感人。这样以小见大,升华感情,突出中心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下去以后,大家运用细节刻画的方法,以《妈妈的背》为题进行细节描写,看谁写得好。&就这样结束了这篇课文的学习。以上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从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发现,主动的去培养,就可以形成习惯,增添语文的学习动力。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陈萍 亳州市谯城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现代教学对教师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情况,对学生是否产生学习兴趣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并使学生主体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所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本文主要对如何通过新课标的正确引导而使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冀望为初中语文的高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
俗话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仅是强制性,而是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心理学中把兴趣定义成人们对于周围现象与对象所具备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倾向,其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生通往学习乐园的直接向导,正确的引导人们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乐园中;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对知识进行获取。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并不是简单的造笑料与讲笑话,而是要求教师充分的对好教材以及学生因素进行利用,以此使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一直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一、以教师当榜样,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由于语文教师需要每天引导组织学生学习语文,所以教师所具备的良好品性、兴趣、语文素养以及爱好等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中阐述的逻辑严密、朗读的声情并茂、板书的精致美观、嗓音的甜美自然、表达的热情洋溢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等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以此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效仿与仰慕之情,从而使学生更加的喜欢语文课,并产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与快乐的想法。
二、优化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对人文教育目标进行了明确,其主要倡导教学应该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主体,大力的推进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健康的成长。以往的教学一直把教师当做中心角色,而学生的主动地位与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体现。而唯有实现把学生当做核心的主体地位,才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并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激发,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可以生动活泼与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教学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预留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先自行解决问题,而如果学生可以自行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不仅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适当的把时间与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三、培养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让学生信服,并认为教师是在学习生涯中遇到的值得崇拜与钦敬的。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围绕在教师的身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对最大程度的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发掘,从而使语文教学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并使教学质量有效的得到提高、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还是学生的益友,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既可以有效的传递知识,还伴随着心灵的碰触以及情感的交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并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预期目标,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创造成功机会,培养学习兴趣
所有的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此种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们则能够持着愉快的情绪学习。曾有这样一句名言:请记住,成功带来的欢乐是庞大的情绪力量,其可以让人们产生时刻学习的愿望,而无论怎样都不要让此内在力量消失,而如果缺乏该力量,则教育中的所有措施都是没有作用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并不断的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引导。
例如,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挥,积极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诗句中的直字体现了王维的正直不阿,而圆字暗指古代社会官场中很多人的圆滑世故;有的学生认为大漠中的孤烟主要形容王维由于其性格的刚正而受排挤时的孤立无援,但却不改初衷的节操;有的学生认为长河里的落日主要比喻腐朽势力已经夕阳近黄昏了,即腐朽势力已经接近衰颓败落。这样的话教师则能更好的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以便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
五、善于鼓励表扬,增强学习兴趣
荣誉感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所有的学生都有荣誉感与自尊心,当自己在学习中获得进步时,都希望得到表扬与肯定。教师需要在平时,尽量细心的对所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留意,找准机会,进行表扬,使学生可以切实的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关注。很多学生因为存在羞怯心理,不敢在课堂上开口提问或者是回答问题。因此,教师提问题时应该注视着每个同学,并通过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有时无意间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一句表扬的话都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而对于后进生更要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不大声呵斥后进生,而是在课后对他们学习不好的具体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症下药,在加强辅导的前提下,按照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有弹性的鼓励。只有学生有些微的进步,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表扬是教师热爱学生与热爱本职工作的具体体现,还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手段。因此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称得上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心灵交流与知识甘泉涌流的园地,更是学生提高技能与训练思维的实验田。教师应用新鲜活泼的课堂教学手段有助于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尽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只要教师可以正视学生实际,并从语文教育具有的特色出发,积极的对教学捷径进行探索,并努力的对有利因素进行发掘,则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并获得学习语文的信心与乐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并使其真正的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
[2]张治中.浅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3]黄丽洁.浅谈语文教学对人性美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4]李成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
[5]张永忠.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试论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清雨的blog
试论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
15:31:00 | By: 清雨 ]
试论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 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思维是根本。如何通过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探讨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做到善问、巧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思维& 兴趣& 创新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正所谓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满堂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那么,怎样增强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现从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全面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准确、全面而深入认识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1、课堂有效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愿望;
2、课堂有效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态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习感受间的交流,促进人际交往活动;
3、课堂有效提问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支持行为,可以提示语文知识重点,组织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拓展语文学习视野,诊断或解答语文学习中的疑难;
4、课堂有效提问是师生语文学习活动绩效的强化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分析其弱点,检查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5、课堂有效提问是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启迪行为,能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提高学生的思考层次;
6、课堂有效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护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语文教学上来。
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其主旨在于提高语文综合效益,因此,语文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应充分考虑认识、情感、行为等要素,转变以往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提问数量要少而精,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适时地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重浪,势必从不同层面和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实现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与本质,尽可能设计精当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人教版第十册的《鲁本的秘密》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小鲁本费尽心思,辛辛苦苦积攒下5美元买下一枚胸针作为给母亲的“母亲节”礼物。文章篇幅较长,笔调优美,情感浓郁。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逐一提问以指导阅读的做法,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应该为课文中那枚胸针标价多少?为什么?”随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细读课文后,一致认为其价值远远超过5美元,甚至可以说是无价之宝!理由包括:鲁本花费的时间,走过的路程,流下的汗水,忍受的委屈,向他人的恳求,带给母亲的感动……可见,教师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对文本作出了富有个性的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与思考都有成效,教师所提问题的价值得以体现。
教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以后,要有勇气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少教师提问后总是急于让学生回答,结果学生要么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语句罗罗嗦嗦,颠三倒四。究其原因,症结是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在这一方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为我们作出了典范。他在教学《火烧赤壁》时,曾针对文中“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处提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丰富,需要学生仔细读书,认真思考,联系背景来回答。孙老师给了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甚至在不少学生举手后还劝他们再想想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事实证明,教师的等待非常有效,学生的回答极为精彩。
教师的少而精当的有效提问,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问题不断,但所提的问题直白、浅显,甚至无疑强问,学生答得快速,轻松。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这样的提问,其有效性是可想而知的。
三、“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让学生在思考中习得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
2、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可以为问题设计的难度控制提供数量依据。难度PH=1―P/W(W表示班级学生人数,P表示回答问题的正确人数),PH在0―1之间。当PH为0或接近0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问题太容易;PH为1或接近1时,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则问题太难。比较适宜的PH值应在之间,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能做出正确回答。
3、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不同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往往是有效的提问。
四、问题切入点控制要求切中要害,让学生悟有所得。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知识的性质,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结合不同课型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汉语拼音教学,要围绕掌握发音、拼读等要点来设计问题;识字(词)教学要从识记字形、理解字(词)义、灵活运用等不同角度设计问题;阅读教学要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朗读技巧,准确把握情感等方面设计问题;作文教学要从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有感而发等方面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有效而创新的思考。
在一次全国性的语文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执教《西门豹》时所设置的两个问题就符合以上要求,效果明显,令观者耳目一新。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后知道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此时,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西门豹一起进行调查,并且填写一份《关于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位教师以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让学生依据课文调查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因此,这个问题生活化的呈现形式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答,这一问题的实效性也得以体现。然而,教师的提问艺术尚不止此。在进行第二课时教学时,正值师生对话交流,教师适时提问:西门豹不是权力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正所谓“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一个个重新研读文本,得出了富有个性化的体会。正是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才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引向深入。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长相思》时的提问也收到了突出的效果,显示出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提问技巧。在学生熟读课文后,王老师独辟蹊径,提出了两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他的“心”又在哪里?学生通过深入研读,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体会到作者“身在征途”与“心在故园”的“身心分离”的无限愁苦!至此,学生的感情被充分激发,融情入境,情感氛围异常浓厚!学生对词的理解、感悟、诵读等都迎刃而解,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两位老师的提问都切中了课文的要害,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在研读、讨论、交流中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逐渐加深。教师提问之功于此可见一斑。
总之,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能技巧。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实际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教学反思习惯,提高对课堂提问等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问题的展开序列等方面的审视、分析与评估,进而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2]《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王方林)
[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顾向阳)
[4]《漫话“满堂灌”》(陈桂生)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