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旬盘盈盘亏是什么意思思

每旬是什么意思
每旬是什么意思
09-06-10 &匿名提问
意思是:每10天,一旬是10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每月有上中下三旬,每旬十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当前位置:&&&&&&&&&
7月15日起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基数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来源:证券时报网&|& 12:49&编辑:邱川芷
导语: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7月15日起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基数。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昨日傍晚,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自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同时,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缴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实际上在去年9月,央行就发布公告称,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彼时所谓的平均法,是指在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为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举例来说,一般银行都是每旬(10天)上缴一次存款准备金。因此,未改革之前,银行根据每旬末这一时点的存款总额计算需至少缴纳的准备金金额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旬末存款总额),然后在5日后向央行足额缴纳存款准备金A,且在此后新的一旬内,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都不得低于A。而去年改革之后,银行不需每日都保证存款准备金不低于A,只要在新的一旬内,日均达到A即可,允许存在某一日存款准备金不足A的情况。但同时,央行又要求,某一日存款准备金不足的下限,是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之内。
然而,最新的改革升级版对平均法的考核更为宽松。根据上述公式,去年改革后的存款基数仍是时点概念,即以&每旬末这一时点的存款总额&确定下一旬需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本次改革后,存款基数也由时点法变为平均法,即每旬内一般存款日余额的算数平均数。
时点法改为平均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的波动。在去年改革时,央行方面就表示,对存款准备金实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时,辅以日终透支上限管理,目的主要是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而不是增强透支能力。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平衡好资金运用效率和流动性安全的关系,督促其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对于本次改革的升级版,考核基数也改为平均法后,尤其是对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也实施平均法,这有利于防止银行在考核期末的异常资金波动。方正中期研究员季天鹤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个政策对在岸银行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去年的改革已经对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式有了很大的灵活度,由于各家银行目前存款基数旬度变化不大,不论是时点法还是平均法相差不多。
&现在银行每月存款增速大约只有1%,更何况存款准备金是10天左右就缴纳一次,因此这10天内的存款基数平均值和期末时点值相差的就更少。&季天鹤说。
不过,季天鹤认为,对于离岸银行来说,影响就会大一些。此前一些离岸银行发生过为了避免自己在境内参加行的存款,因需缴纳准备金而被冻结,因此,离岸银行就会在考核时点前想法设法抛出资金头寸或拆借资金,这甚至导致过离岸人民币市场出现负利率的情况。本次改革后,离岸银行的这种做法就会得到一定的抑制。
中金公司方面也评论称,存款准备金基数的调整有助于银行降低资金备付率、提高超额准备金的利率效率。对于离岸人民币市场,此举有助于熨平缴准前后离岸人民币资金利率的大幅波动。但从整体规模而言,新一轮改革带来的影响有限。
知识普及:
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存款准备金解读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般意义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
存款准备金有什么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缺陷:
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了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是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深窗立场。
深窗公众平台
$(function(){
$("#gt").css('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盈盘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