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成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成

中文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横写”的?
中文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横写”的?
中文书啥时开始“变横”的?
<font color="#14-08-20 / 作者:陈事美 / 上海观察
【书展趣谈】2014年“上海书展”的一周里,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书”。当我们手执书卷,静心阅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咱中国人读书,自古以来一直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地读。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文书的版式变成了横向的从左至右呢?这恐怕要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众所周知,古人是竖着写字,从右往左排序,看的书也是从右往左的竖排版。有人说,这种习惯的起源和竹简刻字有关,细条状的竹简拿在手里,呈竖向,左手执简,右手刻字,长久养成了文字竖排的书写习惯。
但有考古专家发现,早于竹简的很多文字也是竖排,竹简起源说便有漏洞。至于文字的书写顺序为何从右,有人说左为上、左为大,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不能从左往右。这种说法很搞笑,如果是这样,那从右往左岂不是犯上的表现,而且是“步步紧逼”。
有种说法是从右往左书写是舶来传统,因为希伯来文就是如此。古代人将希伯来文刻到石头上,通常会用左手执铁钎,右手拿铁锤。但如此一来,人的姿势必然是向右侧倾斜,显然更适合从左往右刻字,最起码不会让刻好的字遮挡视线。
不管是何渊源,从右往左竖排的中文读写习惯存在了几千年。直到近代,国门打开后,中国人惊讶地发现,英文是从左往右横排书写。更要命的是,英文中的很多人名、地名,现代科学中的名词与公式都像蜈蚣一样,好长好长。如果放到中文的竖排文章里,感觉就会很别扭。
中西文化的碰撞,也让中外知识分子互相挪揄。外国人说,你看我们文字横排书写,脑袋左右摆动,说明我们敢于摇头说“NO”;你们中国文字竖排书写,上下点头,所以只会唯唯诺诺说“YES”,是极权下的奴性体现。中国人不以为然,说我们点头,是习惯赞美别人的一种体现。再者,我们也有横排啊,比如对联的横批。
话虽如此,但有些人还是没有底气。
五四运动唤醒新思潮。1915年1月,新创刊的《科学》杂志第一个吃螃蟹,采用从左往右的横排方式。创刊词这样说,“本杂志印法,旁行上左,并用西文句读点之,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序,非故生好奇,读者谅之”。这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与国际接轨,不是故意得瑟。
与此同时,力主白话文,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的钱玄同也向陈独秀大发牢骚,说文字竖排不符合眼睛的生理设计。陈独秀对此也非常赞同。一些新潮的杂志纷纷改向横排版,也有的杂志横排一部分,竖排一部分。民国期间的杂志排版,横排竖排混合,一片横倒竖卧。
钱玄同的意思是,人的眼睛是横着长的,所以横排更适合阅读。后来郭沫若也持同样看法,不仅如此,他还精确计算出了角度。1952年,郭沫若在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人的横向视野是250度角,远大于竖向视野120度角。
到底是横向阅读快,还是竖向阅读块呢?有好事者做了科学实验。1925年,心理学家沈有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眼动阅读实验,发现竖向阅读的视觉广度大于横向阅读。也就是说,竖向阅读比横向阅读快。实验结果让很多崇尚文字横排的小伙伴彻底惊呆了。
君子报仇,六十年不晚。六十年后,有人又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却截然相反。1985年,上海孙复川教授实验发现,不仅横向阅读的视觉广度比竖向阅读大,而且注视时间更少,说明横向阅读更快。
其实,两次实验都不是各自的胜利,而纯粹是习惯使然。1925年的人更习惯阅读竖排书,1985年的人身边则都是横排书。
1949年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把文字彻底放倒,由竖排全部改为横排。这其中,对横排大力鼓与呼的便是人民出版社的第一副社长叶籁士。说起来,他是有“前科”的人,因为在1937年由他主编的《语文》杂志就是横排版。进入人民出版社后,仍不遗余力推广他的横排格式。当时,很多人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反对改变中国人自古形成的竖向阅读习惯。叶籁士则横竖不吃,横下一条心推广横排。
此时的《光明日报》则成为了第一个横排的报纸。1955年元旦,横排版《光明日报》横空出世,并刊登告示,说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这一改不要紧,从记者到编辑,到印刷工人,再到读者,多数感觉不习惯。
突然的改变,让大家手足无措。而那些写诗写书法的人更悲催,不知道咋玩了。后来,横排版报纸开始横行,就连《人民日报》也不再坚守。最后,被硬生生横扫的各界大众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并逐渐成为习惯。
与中国大陆相比,港澳台地区与日本、韩国等地,汉字的变化总是“滞后”的。港澳台地区仍然保留着繁体字,排版方式也是横排、竖排都有。即使同一张报纸,同一篇文章,可能标题是横排,内容却是竖排,而且还是从右往左。
为了适当保留读者的阅读习惯,香港《明报》虽然全部改为从左往右的横排,但在版口设计上,仍采用开口在左、往右翻的方法。在日本,竖排出版物也远多于横排,横排多为外语与现代科学类书籍,方便引用各种公式符号。有意思的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各种日语读物反而是横排为主。韩国从竖排改为横排也晚于中国。
各国的华人媒体从上世纪90年代起也纷纷改竖排为横排,甚至开始使用简体字。美国《侨报》率先与中国大陆接轨,采用简体字横排。2002年2月,美国《星岛日报》变竖为横,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也开始“耍横”。
随后,欧洲、澳洲、南美洲等地的华人报纸也纷纷响应。台湾的“立法部门”也坐不住了,于2004年开始全面推广横排格式。一年内,台湾政府机关全部使用横排公文。很多希望固守中华文化传统的“老顽固”们,尽管横挡竖挡,终难挡潮流。
横排能够“横行霸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电脑的横行。美国人发明的电脑根本没有给中国人留下一点竖排的空间,华人圈不得不自己开发竖排系统,像台湾就有自己的竖排文字处理软件。就在这一点来说,幸亏中国大陆横排改得早,当电脑横行的时候,我们已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如今,在中国大陆,除了个别艺术类书籍与古籍外,出版物全部是横排的天下。大街上的各种商家牌匾,仍然是横七竖八,只有党政机关的牌匾,全部呈竖立状,文字自然也是竖排,而且还是从右往左。字体全是宋体,党委用红字,政府用黑字。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鞥横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eng heng拟声词 无实际意义常用来表示无所谓,无趣或表示答应、不满。有时也表示不在乎,轻视。
“你把这里收拾喽。”(祈使语气,命令式。)
“鞥横。”——1-eng heng语气低落,短音轻声。意思是‘知道了’,表示无所谓或不满但无奈接受。
伴随动作--拿起扫帚懒洋洋的扫起地来。
2-eng heng(二声)语气不满,短音。意思‘凭什么’,表示不满。
伴随动作--用扫帚狠狠的扫起地来,并故意弄出很大的灰。
3-eng heng (四声)不满且气愤,heng音拉长。意思‘凭什么是我,你怎么不干。’,表示愤慨。
伴随动作--扔掉扫帚,动作夸张的大步走开。
企业信用信息,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是描写的山,说的更具体点是描写的庐山。
如果帮到你请给我好评~谢谢
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现代诗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
这件事使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大家还关注
《平衡之美---读王雪莹诗集<另一种声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