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培养料的碳氮比多少适合羊肚菌的微生物生长碳氮比呢?

想学养殖?想学种植?来创业技术网吧,这里几乎是全中国最齐全的养殖、种植技术教学视频网。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种植
羊肚菌优质高产专用肥及其制作方法
作者:&&&&来源:网络&&&&增加时间:&&&&人气:481&&&&推荐:
&-----------------------------------------------------------------------------------------------------------------------------------------------------------------&&&
&&& 食用菌,尤其是羊肚菌,其子实体个体发育与培养基的养分值、碳氮比关系极大,特别是在羊肚菌子实体形成之后,很短暂的幼菇生长阶段,子实体生长所需营养,依赖于菌丝体来提供,菌丝体的养分储备是从基质中转化而来的。只要是不能及时而有效地输送出养分,足量地提供给羊肚菌生长所需求,那么,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在大自然中,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羊肚菌个体发育矮小,产品质量不高,数量也较少。目前,在人工、半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羊肚菌,由于基质的配方及制作方法不尽合理,尤其培养料中缺少羊肚菌生长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甚至尚未出现制作培养基质的成熟技术,致使羊肚菌无法获得优质和高产。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M系食用菌专用肥及其制作方法,制作出适宜于羊肚菌生长的基质,按比例加进及追施M系食用菌专用肥,以此突破羊肚菌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可以使得羊肚菌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
&&& 具体实施方式:
&&&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一种M系食用菌专用肥及其制作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M系食用菌专用月巴及其制作方法,根据羊肚菌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制出一号肥、二号肥和三号肥三种M系羊肚菌专用肥。
&&& 一号肥,也称为缓效肥,用于培养料制作时的添加剂,其用量为1.3%一一2.6%。所说一号肥的配方是:富含有机质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发酵物50-60%、草炭土5一10%.数皮10-20%、石膏粉1一2%、羊肚菌渣0.1-0.5%、磷酸二氢钾0.5一1%、油脂乳化物1-3%、复合维生素B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的稀释液、酵素0.05 %--0.1%,其余是作为填充物的营养土。制作工艺流程为:将配料充分混合,调控好水分含量,适度进行自然发酵后,机械操作下形成颗粒状物,干燥后计量,按500克袋的规格装袋。
&&& 二号肥,也称为速效肥,用于菌丝体生理成熟期的追肥,并结合浇水进行,其用量为0.5%-1.3%。二号肥的配方是:土壤浸出液300-400m1,磷酸二氢钾0.5一1 .0%、葡萄糖100-300倍液、羊肚菌菌丝体提取液100-300m1和赤霉素800-2001)倍稀释液。按500克袋的规格装袋。
&&& 三号肥,也称为浓缩型或者高效型专用肥,用于羊肚菌幼小子实体伸长期,必须打孔施在基质中,不得将肥液滴在幼小的子实体上,结合浇水进行。其用量为0.3%-1.0%,可分为2-3次施入。三号肥的配方是:营养土浸出液200-400m1、豆浆100m1 200m1,磷酸二氢钾0.5一1.0%,葡萄糖100-200倍液、复合维生素B 0.001-0.005 %、羊肚菌子实体浸出液100m1-200m1、草木灰和草炭土混合液100ml-200m1、谷氨酸钠3-3克、30烷醉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之十的稀释液。其制作方法为:将以上材料混合均匀后,按500克/袋的规格装袋即可。
&&& 本发明所说M系食用菌专用肥所涉及的一号肥、二号肥和三号肥,它们的特点在于:一号月5鱼过堆积发酵过程,不但产生出了嗜温型霉菌和固氮菌,还形成了一种植物生长激素,能促进羊肚菌的生长。二号肥中所提供的养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羊肚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繁殖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三号肥属于速效和高效肥液,促生作用明显。
&&& 一、林下栽培羊肚菌施用M系食用菌专用肥对照:
&&& 同等条件下进行管理,栽培羊肚菌按折纯面积计算,平均亩产42kg,施用M系羊肚菌专用肥的亩产量为55.7kg。增产幅度在10%一15%0&&& 二、采用室内培养菌丝体,室外进行保护地栽培,即人工床栽培对比增产效果:同等条件下进行管理,栽培羊肚菌按折纯面积计算,平均亩产46kg,施用了M系食用菌专用肥的,亩产量为59.8吨,平均亩产增幅在10%一18%0&&& 三、采用室内培养菌丝体,羊肚菌与桑树苗套作对比效果:同等条件下进行管理,栽培羊肚菌按折纯面积计算,平均亩产44kg,施用了M系食用菌专用肥的,栽培羊肚菌按折纯面积计算,亩产55.9kg,增幅在11%至15%。&&& 四、采用室内培养菌丝体,小麦与羊肚菌间作对比效果:同等条件下进行管理,栽培羊肚菌按折纯面积计算,平均亩产40kg,施用了M系羊肚菌专用肥的,栽培羊肚菌按折纯面积计算,亩产48.4kg,增幅在8%至15%。&&& 本发明所述的M系食用菌专用肥,是针对羊肚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自然习性而设计和组配的,符合羊肚菌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实际需要。所以使用本发明所述M系食用菌专用月巴普植羊肚菌,生长周期短,增产明显,质量显著提高。配制适宜于羊肚菌生长的基质,按比例加进及追施本发明所述的lul系食用菌专用肥,以此突破羊肚菌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可以使得羊肚菌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
&羊肚菌相关种植技术:卓文图书销售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羊肚菌生长条件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羊肚菌生长条件(图1)
电&&&&&&话:
开&&&&&&本:
页&&&&&&数:
字&&&&&&数:
I&&S&&B&&N:0
售&&&&&&价:198.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浏览文章
食用菌栽培满袋后为什么不出菇?
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致富早班车 &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利用的主要原料均为农作物、林业生产的废弃物,如适合栽培平菇、香菇等各类木腐菌的原料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轴、麸皮、米糠、玉米面等;适合栽培双孢菇等草腐菌的原料有:稻草、麦秸、棉秆、牛马粪、鸡粪等。
12、主持人:王老师,菌袋菌丝生长旺盛,但满袋后就是迟迟不出菇,经2~3个月仍不见菇蕾,这又是为什么?
专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培养料的碳氮比不适宜,氮素过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菌丝徒长,甚至浓密成一团,结成菌皮,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推迟出菇。麸皮、米糠、豆饼、玉米粉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添加时应掌握适量,严格按培养料配方进行配制,不要随意多加。二是菌丝长满后,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厚菌膜,使菇蕾不能分化。遇到这种情况,可用铁丝在菌袋两端戳一个洞,再用小钉耙挠去表面干菌膜,将菌袋适当补水后重新排放架上,给予通风、光照和温差刺激,增加菇棚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很快就会出菇。
13、主持人:为什么有些料袋中间也会出现大量菇蕾?
专家:料袋中间现蕾的主要原因有:装料不紧实,料与袋之间有空隙;灭菌时压力过大,胀破袋或使料袋鼓起;装料过程中料袋被刺破;发菌期倒袋时造成的机械刺激(如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环境不适宜,如温差过大,光照过强,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等,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
解决方法:装料要边装、边压实,外紧内松,料与袋壁紧密接触,不留空隙;装料搬运要小心,避免料袋破损,蒸料后要缓缓放气;发菌期间培养室应遮光,保持温度恒定,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有的食用菌品种如杏鲍菇、金针菇等可采取原位发菌、原位出菇来避免机械刺激造成的侧壁出菇。
14、主持人:有的农民朋友反映,袋栽会出现烧菌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避免呢?
专家:烧菌是菌袋内温度过高,超过了菌丝生活力范围而造成的菌丝死亡现象。大部分的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当培养料内温度超过35℃时,菌丝生命力将出现减退,超过40℃就会发生烧菌。
为避免发生烧菌现象,发菌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料温不超过30℃。若温度较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培养料内温度一般比室温高3~5℃,在发菌控温时应特别注意。
15、主持人:为什么会出现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的情况呢?
专家:可能的原因有:料保存时间过长,已发霉、变质,孳生大量杂菌,播种后菌种受杂菌包围;菌种转管次数过多,培养条件不良,保存时间过久或多次组织分离,造成菌龄太老,生命力降低;接种箱内施用消毒药过多,熏蒸时间过长,损伤了菌种;培养料中含水量不适当,过干、过湿;装料过紧、过实,满足不了菌丝呼吸对氧的要求;接种量小,播种后气温过高,菌种受损伤不能恢复等等,都可以造成这种现象。
16、主持人:有的朋友问,发菌期如菌丝生长缓慢该怎样处理呢?
专家:发菌期造成菌丝生长缓慢的原因有:一是菇棚温度过低,如10℃以下。由于多数食用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可通过增温来加快发菌速度。二是菌袋内缺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如菌袋太大、装料太实、水分偏大均可导致这种现象。可采用刺孔增氧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操作为:取一锥形物,如针、牙签甚至钉子等,经灼烧或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后,在菌丝生长菌落以内(离菌丝生长圈2-3厘米左右)垂直刺深2厘米左右的孔,每袋刺孔5-10个左右。但注意杂菌污染区不能刺孔,菌丝长不到的地方不能刺孔。含水量多的菌袋可多刺孔。每次刺孔后会造成菌丝快速生长,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发菌室内温度上升,因此要加强通风换气,或经常翻堆,使室内温度不超过30℃,以免烧菌。每次刺孔后最好往室内空气中喷洒一次消毒药液,并经常灌入新鲜空气,以避免杂菌污染。
17、主持人:为什么有的菌袋菌丝只生长了1/3或2/3时,就开始现蕾、出菇?
专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宜,如培养料过干或过湿;装料时压得太紧;培养料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较大,酸碱度不适宜等;或因菌龄太老,菌丝生活力减退。
解决方法: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包括配料、含水量、酸碱度、温度、光照等,都要适合食用菌营养生长要求;选择优质、生活力强的菌种。
18、主持人:王老师您接着给我们分析一下,如何才能降低熟料袋栽的污染率?
专家:熟料袋栽食用菌虽然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好项目。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杂菌污染问题。降低熟料袋栽的污染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菌种要适龄。菌种以45-55天的菌龄生活力最强。接种后菌丝萌发早,在杂菌尚未萌发以前,菌丝就以强势先封住料面,杂菌失去了生存环境,污染的机会就自然减少。因此,菌龄不足和超龄菌种应禁止使用。
(2)培养料水分要适宜,宜少不宜多。一般控制在55%-60%左右。
(3)菌袋装料宜紧不宜松。装料紧密硬实的菌袋,手抓或搬动不变形。袋内、外的空气就不会因此而对流交换,污染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为此,不管是手工装袋还是机器装袋,一定要装紧装实,当然也不宜太紧。
(4)装锅灭菌宜少不宜多。菌袋进锅灭菌装入量以八成满为度。四周还要留出空隙,以利蒸气流畅,不出现死角,确保灭菌彻底。不宜贪多求满。只追求灭菌数量而引起消毒、灭菌不彻底。
19、主持人:王老师,熟料袋栽的污染是不是也和接种操作以及培养环境有关系?
专家:是的。熟料袋栽污染接种环节不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是造成菌袋污染的最重要原因。生产上,菇农为了抢时间,多进行开放式接种操作,即在菇棚内完成接种,应该讲这是不科学的。在低温、杂菌少的环境下这样操作可能污染率也不高;但一旦发现高污染损失就造成了。所以,要想减少污染,最好用接种箱或接种室完成接种。使用前,认真做好熏蒸消毒,严格无菌操作。
另外,接种结束后,保持清洁、通风、干燥的培养环境也是减少污染的重要环节。当气温超过30℃时,还要将菌袋排开,以利散热。如培养室温度过高,除加强通风外,还可在室内堆放生石灰,以吸收过多的空气的水分,同时还兼有杀菌效果。
20、主持人:对发菌期污染的菌袋该怎样处理呢?
专家:对杂菌污染菌袋处理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将污染的菌袋和未污染的菌袋分开管理;二是对污染较轻的菌袋可采用局部注射处理的方法予以补救。可通过注射70%酒精、浓石灰水、克霉灵等消毒药剂予以处理。对严重污染菌袋的处理方法就是移到发菌室外,集中埋掉或烧掉。切不可放在发菌室一边,也不可扔到发菌室外了事,应认识到这是一污染源,一旦菌袋破裂会释放无数杂菌孢子,严重危害食用菌生产环境。
21、主持人:王老师,有的听众朋友打电话咨询,给菌袋注水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菌袋注水是食用菌的一项增产措施。栽培周期较长的食用菌品种如滑菇、香菇等,转色完成、出菇之前就要补水。一般补到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即可。另外,多数食用菌品种再出完第一或第二潮菇后,由于水分消耗较大,料内缺水也需要及时补水。这种情况下补水,补水前首先通过加大通风、降低湿度,同时适当提高菇棚温度,让菌丝长壮些再补水,补水量原则上不超过原菌袋的重量,控制在原菌袋重量的80%-90%最好。下列情况的菌袋不宜补水:料内菌丝生长稀疏、长势细弱、菌丝发黄、生活力下降或自然温度降至5℃以下或料内已发生病虫害等,均不宜补水。另外,夏季高温季节一般也不宜直接补水,易导致整体污染。此外,补水的同时,也可同时补充营养液,常见为0.5%尿素、0.5%的葡萄糖或白糖、0.02%磷酸氢二钾。
原文: > :食用菌栽培满袋后为什么不出菇?
网址:/mogu/.html
扩展阅读:
(栏目:)  银耳是食用菌的主栽品种,普通农户利用30~40平方米的房间,每次栽培袋,按每批银耳生产周期35~40天计算,一年可以栽培5~6批。希望通过本片能让您学到科学栽培银耳的方法,并为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银耳专业栽培房规格以长9米、宽4米、高4米为宜,农户也可以利用住房、草房等作栽培房。...
(栏目:)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实现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探索更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模式,提高生产场地和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实现珍稀食用菌的周年高效栽培,成为邹平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当地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优势,在生产品种、栽培原料配方及栽培技术上...
(栏目:)  发酵料栽培是食用菌生产中成本低、工序少、技术性较强的一项栽培技术,秸秆是最基本的原料,禽粪的种类很多,它们的特点也不同。猪粪速效性养分多,出菇快,菇密且小,牛粪透气性差,但菇粗壮,开伞迟且丛生菇少,马粪升温快,堆温高,腐熟好。马粪和牛粪可单独使用,猪粪最好与牛马粪混合使用。现在介绍具有代表性...
图片文章:中华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华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园林网联系。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酸菌培养基碳氮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