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能边学习舞蹈,边工作的。帮忙打杂或者照看场地都行。 有个朋友从云南来的,傣族的小姑娘,今年19

BCDEGHJLMNPRSTWYZ
自助游邮轮景点门票自驾游当地参团当地玩乐酒店
国内目的地推荐
出境目的地推荐
免签/落地签
湿身那片海
&&傣寨跟团旅游
满意度100%已关注人数: 13人
纯玩无购物
有自由活动
五星级/豪华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span class="main-tit" title="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昆明?九乡?西双版纳?五星国宾三飞6日游&三飞
特色景点 细节服务
纯玩无购物有自由活动
多城市出发
| 无自费,伴手礼,无购物,五星酒店,高性价比,接送机
包含景点:8个景点,澜沧江,曼掌村,总佛寺,九乡风景区,傣寨,九乡溶洞,西双版纳野象谷,勐仑植物园
产品品牌:春雪旅游总社
上一页1下一页
对不起,您最多只可以添加三个产品,请先删除对比栏中的一些产品后再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产品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产品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产品
清空购票夹
扫描下载途牛APP
最新预订:
9天前用户***900367预订动车往返,减少6小时旅途劳累,含知青旧居、南泥湾、陕北风cosplay,忆苦思甜&&&&
9天前用户***161707预订宿乌镇乌村酒店 家庭出游首选 高品质体验游&&&&
9天前用户***161707预订宿乌镇乌村酒店 双人出游首选 高品质体验游&&&&
9天前用户***161707预订宿乌镇乌村酒店 家庭出游首选 高品质体验游&&&&
14天前用户***预订[国庆]2日成都自由活动,乐山进景区观大佛,游金顶看云海吞吐,全程0购物&&&&
15天前用户***195826预订[国庆]一寨一古镇,0购物,明星导游团队,9000人选择,观多彩贵州风表演,国庆游荔波,9月部分团期游织金洞&&&&
15天前用户***293867预订多种古城门票可选
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防景区无法使用&&&&
15天前用户***预订宿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 梦想尽在迪士尼 可选婴儿车租赁服务&&&&
15天前用户***293867预订宿驿捷台儿庄
含双人营养早餐
坐乌篷船看夜景
品小桥流水的温柔&&&&
15天前用户***预订宿上海柏思特酒店
高品质酒店
适合亲子游&&&&篱落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篱落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f1ab0b5_115f5825',userId:,blogListLength:26};三毛学生意
核心提示:关于三毛学生意的百科信息,收集三毛学生意相关的知识,为您解答你想了解的内容。谁能告诉我一下以下几部滑稽戏详细的剧情介绍第
&&&&&&关于三毛学生意的百科信息,收集三毛学生意相关的知识,为您解答你想了解的内容。谁能告诉我一下以下几部滑稽戏详细的剧情介绍&&&&&&第一部没看过,后面三部都有电影。 《七十二家房客》、《三毛学生意》都是老上海,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 《七十二》是群生相,讲述七十二家房客在苦难生活中苦中作乐的故事。 《三毛学生意》是讲述三毛逃难到上海,在理发馆学生意而闹出的许多笑话,后来又和瞎子算命先生斗智斗勇,获得爱情的故事。 《小小得月楼》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老字号“得月楼”改革、创新的故事各地的春节特点和戏曲&&&&&&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图332、图333、图334、图335)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图336、图337)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图338、图339、图340)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图341、图342、图343)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图344、图345)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斩子》、《杜十娘》等。(图346、图347)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图348、图349)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杀驿》等。(图350、图351)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图352)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图353)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图354)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等。(图355、356)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包公赔情》等。(图357)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图358、图359)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图360、图361)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图362)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图363)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图364)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图365、图366)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图367)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图368)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图369)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图370、图371)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图372)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图373)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图374)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郎织女》、《女驸马》等。(图375、图376)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宴》等。(图377、图378)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图379)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图380)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图381)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图382、图383)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图384)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图385)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图386)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图387)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图388、图389)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图390)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会》、《芦林会》等。(图391)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图392)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图393)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图394)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图395、图396)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图397、图398)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图399、图400)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图401)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图402、图403)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求助求助。。。。主持词&&&&&&歌舞今宵,难忘今宵,伴着今夜眷美的月色,听,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下面请欣赏_____带来的独角戏《欢声笑语》 欢声笑语还未断绝,倒让我联想起燕山胡骑鸣啾啾的豪迈,花木兰,使多少人心中不灭的女中豪杰,听,戏曲独唱《花木兰》,演绎了什么样的扑朔迷离?前有欢声笑语,后有木兰从军,不知道大家乐够了没有看够了没有?有没有?没有啊,小面为大家献上的_______带来的小品《三毛学生意》,让你乐翻天 随着三毛退场,我想大家都笑得有点累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静心欣赏____给我们带来的二胡独奏,《喜送公粮》,感受那丝丝扣人心弦的乐章二胡声未断,越剧《打金枝》又将上场,让我们在这浓浓月色下,沉浸于中国古典的秀美 今天的表演实在让人目不暇接,让我不得不感慨一下同学们的多才多艺,可是下面这一位,更加让我是叹服不已,大家敬请期待独脚戏《学讲闲话》(什么叫排舞?当作街舞串了)千百年来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不得不为之折服,可是作为现代人的你我,往往被现代的节奏所吸引,正所谓博古通今,下面是___给我带来的《美丽人生》,看他们怎样带你我来一次从刚刚依旧回荡的古乐曲到现代时尚节奏的穿越前两天在电视上看见的,一个穿白色长款袖子很宽的,短头发女歌手唱着戏曲风格的歌曲,很好听&&&&&&有很多种可能自己看看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求!经典的国产喜剧片&&&&&&给你来个绝对经典的真正的国内喜剧电影吧!三毛学生意(滑稽界的老前辈演的,绝对经典)大李小李和老李(绝对经典哦1)如此爹娘(杨华生和他的妹妹主演,都是滑稽界的老前辈哦!)林世荣(香港的,洪金宝主演)杂家小子败家子霹雳大喇叭五福星系列(7部,奇谋妙计五福星,夏日福星、五福星撞鬼、运财五福星等等)开心鬼系列洪福齐天人吓人人吓鬼鬼咬鬼僵尸叔叔音乐僵尸哗鬼旅行团猛鬼大厦音乐僵尸举起手来1蛇形刁手A计划摩登保镖猛鬼学堂僵尸先生新僵尸先生一眉道长电视剧:欢喜来逗阵(原版台剧,绝对搞笑哦!)李卫当官九五至尊穿越时空的爱恋宫锁心玉中国戏曲种类有哪些?&&&&&&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谁能告诉我一下以下几部滑稽戏详细的剧情介绍&&&&&&第一部没看过,后面三部都有电影。 《七十二家房客》、《三毛学生意》都是老上海,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 《七十二》是群生相,讲述七十二家房客在苦难生活中苦中作乐的故事。 《三毛学生意》是讲述三毛逃难到上海,在理发馆学生意而闹出的许多笑话,后来又和瞎子算命先生斗智斗勇,获得爱情的故事。 《小小得月楼》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老字号“得月楼”改革、创新的故事我国各地的代表性戏曲有哪些?&&&&&&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查找旧电影&&&&&&电影名:三毛学生意 导 演:黄佐临
主 演:文彬彬
张雁 上 映:1958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片
三毛学生意 (1958)故事梗概 解放前,穷孩子三毛因父母双亡,无 法在农村生活下去,便到上海来找远 房亲戚谋一职业。不料远房亲戚是个 流氓老大,他教三毛学扒手,以偷东 西为业。善良的三毛因不愿坑害别人 ,终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后来摆 剃头摊的师父收留了他。当时物价飞 涨,师娘心情不好,经常拿三毛出气 ,三毛手艺未学成, 又被转送给算 命卜卦的吴瞎子。他和一个同样遭遇 的小姑娘小英日夜伺候瞎子,但瞎子 心狠手辣,常常虐待三毛和小英。三 毛不愿忍气吞声,便设法报复,终使 瞎子也受到应有的惩罚。此后他和小 英双双逃走,去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电视剧《三毛流浪记》1996版主题曲叫啥名,谁作曲的,谢谢&&&&&&中外合拍电影《三毛》(2008年)
游戏《三毛流浪记》(2008年)
特奥会吉祥物阳光三毛(2007年)
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2007年)
动画片《三毛流浪记》(2006年)
新媒体卡通戏剧《三毛从军记》(2005年)
虚拟导游三毛(2005年)
电影《三毛救孤记》(2004年)
舞台剧《三毛太空漫游》(2000年,香港)
电视系列短剧《三毛新传》(1999年)
舞台剧《三毛流浪记》(1997年,香港)
电视连续剧《三毛流浪记》(年)
电影《三毛从军记》(1992年)
舞剧《三毛流浪记》(1990年)
动画片《三毛流浪记》(1984年)
电影《三毛学生意》(1958年)
片《三毛流浪记》(1958年)
电影《三毛流浪记》(1949年)
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刊登在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早期的三毛滑稽幽默,调皮捣,闹出种种笑话,是上海普通人家的小顽童。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的20多家报刊画报先后刊登了二百多幅三毛漫画,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三毛在当时就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漫画明星。
文史学家魏绍昌先生回忆:当时“除了张乐平的三毛,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鲁少飞的改造博士,梁又铭的弗先生,高龙生的阿斗,黄尧的牛鼻子,梁白波的蜜蜂小姐等等,这样的长篇连载漫画也有十几种之多,不过画得最成功和影响最大的,要数王先生和三毛这一老一小的一对。总的说来,30年代是中国新文艺运动史上的一座高峰,三毛,就是在这样的文艺盛世之下应运而生的。”
抗日战争刚开始,张乐平担任救亡漫画宣传队副领队。1938年在武汉时,张乐平画过几幅宣传抗日的三毛漫画,后由于工作繁忙,三毛创作停止了八年。1939年春,漫画队兵分两路,张乐平毅然担任奔赴前线的漫画队队长。抗战期间,张乐平率队战斗在沪、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诸地,这段经历成了张乐平在战后创作《三毛从军记》的丰富源泉。这部作品是张乐平先生奠定自己大师级地位的作品。
1946年4月,三毛漫画形象匿迹八年后出现在《文汇半月画报》创刊号上,内容讽刺辛辣,针砭时弊。同年5月12日,传世之作《三毛从军记》问世于《申报》。这部作品以精致独到的笔触,扎实的生活素材,合理又不失夸张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反响很大。
《三毛从军记》既揭露了当时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一面,又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一面,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后来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海峡两岸由于各自的原因,均把该书打入另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分别“解冻”。当《三毛从军记》终于能够再次面世时,又一次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和挚爱,内地的印数在短短的几年里很快就达到百万册。
199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三毛从军记》,该片赢得国内外多项大奖。2005年,中国戏曲学院、山东省话剧院联合创作、演出了舞台剧《三毛从军记》。
张乐平先生于1946年又创作了一部连环漫画《三毛外传》,日至日在《申报》上连载,至今已出版了多种单行本。《三毛外传》风格接近于早期的三毛,艺术上更为成熟。主角三毛又成了城市寻常市民家的顽童,有趣和可笑的生活情景,却又耐人寻味。
1947年年初,张乐平先生目睹路边冻死的骨瘦如柴的流浪儿,内心在悲泣呼号:“这是什么世道!”经过痛苦的思索后,张乐平先生开始以眼泪和着笔墨创作《三毛流浪记》。不朽的流浪儿形象三毛终于向人们走来了……
《三毛流浪记》自日至日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日和4月4日又发表了最后2幅。
经典漫画名著《三毛流浪记》的核心体现的是人道主义。这部巨作无情地鞭挞了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无靠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流浪儿三毛迅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随着报纸上的每日连载,大人小孩都为三毛的经历时而忧愁,时而惊喜,时而伤心,三毛的命运竟成了当时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大事。广大人民的关心,社会的巨大反响,激励着张乐平先生不顾身患肺病,不顾收到的匿名恐吓信,坚持创作下去。
1949年初春,宋庆龄先生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了三毛生活展览会和建立三毛乐园会,救济了数以千计的贫苦儿童。漫画人物三毛,为许多真实生活中的“三毛”提供了庇护和生存的机会。 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由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成为我国的经典电影之一,影响深远。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毛流浪记》以多种版本发行,总量数以千万册计,而且以几种外文版本在国外发行。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三毛流浪记》是我国印数最多、最畅的儿童读物之一,中国的孩子们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十年浩劫后,曾经被批判为“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漫画书《三毛流浪记》于1978年再度出现时,人们争相购买,供不应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畅销书排行榜”,《三毛流浪记》多次名列文艺类或少儿类榜首。
漫画《三毛流浪记》曾经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除了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之外,还有195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木偶电影《三毛流浪记》, 1996年和199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三毛流浪记》,2004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三毛救孤记》、200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总公司出品的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三毛流浪记》还于1986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长篇系列故事广播,1990年被河南省歌舞团改编成大型舞剧,1997被香港明日剧团改编成舞台剧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乐平先生满腔热情地使三毛进入了新的生活。《三毛的控诉》于日起在《大公报》上连续刊登。长篇连环漫画《三毛翻身记》也于日起在《解放日报》上连载。后来,作者改为不定期发表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三毛组画,其中《三毛日记》于日开始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刊登。《三毛日记》单行本则是组合了画家自1950年至1992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类似范围的三毛作品。
新三毛由原先瘦骨嶙峋的形象变成饱满而健壮,伴着他的欢笑,做好事,爱科学,勤劳动,成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好伙伴。
《三毛今昔》于日开始在《解放日报》陆续刊登。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今昔》单行本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三毛——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后改名为《三毛迎解放》)于日起在《解放日报》上连载,《三毛迎解放》出版过好几种单行本,累计印数超过一百万册。
十年浩劫开始,历史被颠倒了,三毛自然也逃脱不了厄运。阔别十年,三毛才重新露面。日《解放日报》首先刊登了《三毛学雷锋》的几个组画。那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三毛重又跃然于报上。
张乐平先生满怀激情创作了一系列三毛连环漫画:《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这些作品顾名思义,就能看出大师对孩子的一颗赤诚之心。大师呼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渴望祖国的强盛。
《三毛爱科学》最早发表于1978年的《儿童时代》刊物上。《三毛与体育》自日起在《体育报》陆续刊登。《三毛旅游记》在1980年第5期的《旅游》上开始刊登。
1983年起,张乐平先生患了帕金森氏症,双手颤抖,可是仍以坚强的毅力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三毛没有停止生命。张先生表示“要让三毛脚步紧跟祖国前进。”
20世纪80年代初,时常能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见到单幅三毛漫画。张乐平先生深感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还不丰富,努力想用三毛漫画来引导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日,张先生的最后一部三毛系列连环漫画《三毛学法》问世,自《民主与法制》画报创刊号起开始连载。
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一幅“三毛迎新图”,标志着三毛跨进了90年代。1991年的支援灾区活动中,出现了三毛义卖画。
张乐平先生生前发表的最后一幅三毛作品,是作为《少年文史报》等单位主办的“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史知识竞赛的赛杯,于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签名。
日,平民画家、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与世长辞。但是,他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大师去世后,国内外出版各种版本的原著《三毛》漫画书就已经高达60多种,新改编的《三毛》出版物也达10多种。三毛还以新的姿态出现,成了舞台人物、卡通人物、网络虚拟人物。三毛在当代依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表现出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活力。据有关部门评估,三毛的无形资产达5.9亿元人民币,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从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人们喜欢三毛,因为他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社会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三毛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精神上的鼓舞,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在中国人心目中,三毛不仅仅是那个只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更是一种民族形象。
三毛,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笔下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那寥寥几笔、那三根活泼的头发,讲述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讲述着世人对人生、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20世纪30年代顽皮的三毛,40年代从军、流浪的三毛,以及后来获得新生活的三毛,就如同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引得无数人与其一起品味世态炎凉,共同寻找和创造新的生活。
正直善良,自强不息,聪明机智,富有童趣的小三毛,将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动画片《三毛流浪记》荣获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美术片奖、最佳美术片制作奖两项大奖 。(2006.10报导)
纪念“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逝世14周年,《青年报》等划“2006年中国城市风情三毛”这一主题,邀请上海四大散文高手进行阐释。(2006.9月报导)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馆藏连环画展,陈列珍品500余件,其中1948年版《三毛流浪记》等书籍引得不少观众驻足细细观看。(2006.9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三毛(四种)》精美纪念版套书,包括《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解放记》和《三毛新生记》,分别为彩色版和黑白版。(2006.7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张乐平怀旧经典作品集》套书,收集了《1935年的三毛》、《三毛今昔》、《三毛日记》、《三毛新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翻身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外传》和《绘画百喻经》共十种书。(2006.7报导)
6月29日至7月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开。展馆入口处巨大的显示屏播放着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位于展厅门口的中央电视台的《三毛》大型展区十分醒目。(2006.7报导)
6月28日至7月3日,“SAF2006卡通总动员”活动在上海东亚隆重登场。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展区,带来最新的三毛形象和相关的衍生产品,并举办了“三毛回家”等活动。(2006.7报导)
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在杭州市举办。动画片《三毛》展区占中央电视台主展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另有8个展柜、140平方米的衍生产品展销区,并发送手提袋40000件,引人注目。(2006.5报导)
《永远的三毛》一书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张乐平夫人冯雏音女士主编。(2006.4报导)
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于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12点,19点和次日8点播放)(2006.1报导)
由吉林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的动画版《三毛流浪记》丛书,在全国范围内上市销售,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产动画图书。(2006.1报导)
曾经出版了二十多种经典“三毛”图书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书城举办“三毛陪我过寒假”活动。(2006.1报导)
正在开发三毛网络游戏的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05年成都数字娱乐4项大奖:年度最具潜力企业;年度最受期待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年度最佳3D网络游戏研发平台;年度风云人物徐伟。(2006.1报导)
据统计,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尚未播出,衍生产品签约就已达近两千万元人民币,这种情况在国内尚无先例。(2006.1报导)
104集大型系列动画片《三毛》第一部《三毛流浪记》的首播首发式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仪式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吉林出版集团共同主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吉林美术出版社承办。(2006.1报导)
电影版图书《三毛流浪记》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6.1报导)
据统计,2005年全年,五家出版社在国内出版发行的三毛漫画书已突过百万册,共达1,174,100册。(2006.1报导)
在北京新建立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里,有19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全身蜡像,其中就有王龙基扮演的流浪儿三毛。(2005.12报导)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文汇报社联合举办,评选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王龙基主演的三毛是其中之一。(2005.12报导)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每周广播电视报》、新浪网共同主办,由10万多名观众参与评选出了“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均榜上有名。(2005.12报导)
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新媒体卡通剧《三毛从军记》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导演奖、舞美设计奖、灯光奖及演员三个表演奖,共计七个奖项。(2005.12报导)
由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入选第二批“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2005.11报导)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回顾单元”,介绍了《三毛流浪记》等10部中国老电影。(2005.9报导)
三毛故事集锦——《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分为彩图注音读物和黑白本读物)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5.9报导)
“永远的三毛——纪念三毛形象诞生七十周年”座谈会8月8日在上海召开,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主办。(2005.8报导)
《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5.8报导)
《三毛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三毛之父张乐平》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承制。(2005.7报导)
“三毛诞辰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大型3D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发布会、多媒体视听音乐会”于7月29日在成都举行,70人阵容的四川交响乐团为游戏现场配乐。(2005.7报导)
《三毛形象诞生70周年纪念》地纪念卡由上海地营有限公司发行。(2005.7报导)
为纪念三毛诞生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7月28日19:00特别播出了正在摄制的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一集样片。(2005.7报导)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山东省文化厅主办,新媒体卡通戏剧《三毛从军记》(中国戏曲学院和山东省话剧院联合制作)在北京天桥剧场公演。(2005年.7报导)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其“上海神奇之旅”虚拟厅中,策划发掘上海独特形象资源,设计了新三毛导游形象,引入城市景观演示。(2005年.7报导)
“影响过我们的漫画《三毛》”(共4集)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5.7报导)
“南北湖杯”新三毛动漫创意大赛结果揭晓。(2005.6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其品牌书《三毛流浪记全集》、《三毛流浪记全集(彩图注音读物)》、《三毛从军记全集》、《三毛从军记全集(彩图注音读物)》,重新进行包装后出版。(2005.5报导)
《三毛剪纸》、《三毛撕纸》、《三毛蒙纸学画》、《三毛巧学计算》、《三毛贴纸着色画》等三毛}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