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开县德阳中学学校园说明文

金色的草地 备课参考资料|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作者简介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备课中心 /teacher/wz1/5138.htm
&&金色的草地
您现在的位置: → [] → 金色的草地 共『47』篇文摘
『』『』『』
&[]&[阅读次数:127]&[]&[阅读次数:96]&[]&[阅读次数:145]&[]&[阅读次数:3888]&[]&[阅读次数:311]&[]&[阅读次数:224]&[]&[阅读次数:926]&[]&[阅读次数:2786]&[]&[阅读次数:931]&[]&[阅读次数:1274]&[]&[阅读次数:456]&[]&[阅读次数:479]&[]&[阅读次数:1541]&[]&[阅读次数:1214]&[]&[阅读次数:899]&[]&[阅读次数:1883]&[]&[阅读次数:1028]&[]&[阅读次数:880]&[]&[阅读次数:360]&[]&[阅读次数:1560]&[]&[阅读次数:926]&[]&[阅读次数:268]&[]&[阅读次数:691]&[]&[阅读次数:527]&[]&[阅读次数:490]&[]&[阅读次数:387]&[]&[阅读次数:436]&[]&[阅读次数:576]&[]&[阅读次数:4210]&[]&[阅读次数:2035]&[]&[阅读次数:2056]&[]&[阅读次数:3005]&[]&[阅读次数:409]&[]&[阅读次数:1231]&[]&[阅读次数:1310]&[]&[阅读次数:2038]&[]&[阅读次数:1090]&[]&[阅读次数:902]&[]&[阅读次数:515]&[]&[阅读次数:477]&[]&[阅读次数:260]&[]&[阅读次数:9034]&[]&[阅读次数:943]&[]&[阅读次数:860]&[]&[阅读次数:1011]&[]&[阅读次数:2747]&[]&[阅读次数:52358]
『』『』『』您所在的位置: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学联盟]重庆市开县德阳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学联盟]重庆市开县德阳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日求职频道头条
[] [] [] []
[] [] [] []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7:38:00)?&&( 17:29:15)?&&( 17:23:59)?&&( 17:21:54)?&&( 17:16:53)?&&( 17:14:12)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魏书生与作文教学创新
魏书生与作文教学创新
重庆市开县德阳中学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这一重要目标。闻名中外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无疑就是一个榜样。毫不为过的说,他是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最为成功的先驱。因此,对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进行总结研究,将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魏书生的作文教学创新看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1、服务学生的“学生主体”观。魏老师确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是阅读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写作的主体。魏老师说:“我们当教师的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习奴隶们得到解放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班级学习的主人越来越多,从而也就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放。”(《魏书生文选》第一卷P150,下文简称《文选一》)他放手让学生给自己留作业,自己出考题,学生互批作文,学生办《班级日报》等。这样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写作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中超越出来,站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理解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写父母亲情、师生感情、同学友谊;写生活的变化,身边的小事,自己的心路历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学生喜欢那些自我教育的日记题目,喜欢那些谈学习方法的题目,喜欢那些谈处理人际关系的题目,因为需要才喜欢。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文选一》P79)
&&&&2、民主互助的师生观。“我不是站在学生对面的指挥、命令学生的长官,而是深入学生内心,辅助、帮助、协助他要求学习上进的那部分脑细胞成长、壮大、扩大范围的服务员。…‘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我提高教育能力。”魏老师在《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如是说。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给学生,定框架、定基调、限制太多。这种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陷入套用某种公式或范文的尴尬境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失去了灵性,久而久之,学生头脑僵化、思维阻塞、文思枯竭,创造性精神被消磨掉,创造性思维被扼杀。而魏老师却是提倡学生自由练笔,自己选材,自己命题,鼓励思想与个性的自由发展,并努力给他们开拓创造性学习的活动空间,激发他们强烈的自主追求和创作的冲动,最终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惟其如此,他的学生往往文如泉涌,写得兴奋不已。
&&&&3、面向全体观。魏书生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创作主人。创作并不神秘,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专门搞文学的人或作家们,只要是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见解、观点、主张、设想,以及个性化的段落、句子、词语都应属于创作的范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把一个个可爱的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有潜力的人,有创造力的人,终究要发展的人。“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文选二》P241)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写作的悟性、灵性,激发其创造力,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文选二》P241)也惟其如此,才会处处是创作之地,天天是创作之时,人人是创作之才。
&&&&二、业务素质
&&&&1、要知识渊博。魏书生老师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在念初中的时候就开始自学《哲学讲义》、《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论共产主义》;从沈阳下乡到盘锦,除了艰苦的体力劳动外,他又坚持读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有关论著;成名后会多、信件多、演讲多,在百忙中仍自学了几种版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我除了学习《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世界通史》、《社会主义史》等著作外,也看一些中文专业方面的书籍,以及中外教育家的著作。”(《文选二》P21)。魏老师还订阅《国外科技动态》20多年。可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使魏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还奠定了他教学创新的坚实基础。
&&&&2、要博采众长。魏老师说:“教育是古老的事业,语文是古老的学科。就这一点而言,前人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理论,这是十分宝贵的。”因此,他总是广泛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既看凯洛夫的教育学,也看巴班斯基、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和著作。既看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又看批判他这一理论的文章。既思考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也分析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三中心’学说。”(《文选二》P22),并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分析,内化成自己的理论素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擅长教研。魏书生老师每学期都坚持写几篇文章,有的是经验总结,有的是调查报告,有的是科研论文。写这些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研的过程,时间一长,就有了很强的科研能力。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广采博览,笔耕不断;教书育人,科研不辍,见诸于世的文章100多篇,主编、撰写出版了15本书,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这不但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写作上的榜样,给学生以强大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而且真正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创新的能力。“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我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观察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怀。由于自新,便会感觉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江河山川新,人工作起来才有乐趣,有意义,工作热情才会高,才会有创造性。”’&(《文选二》P256)
&&&&★魏书生的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指导学生观察,接通作文创新的源泉
&&&&社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学生的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在他们的视野中,每一次日升日落,月出月伏都是新的,每一声蝉鸣鸟啼都是美的,每结识一张新面孔,都可能成为朋友。这一切都会使他们砰然心动,而要变成文字,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观察。观察是一切创作的发端,是扩大视野、解决题材来源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魏老师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到准、深、新。
所谓“准”,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如果能找出两片叶子,两个人之间的区别,那么你的观察就具备了准确性。魏老师指导学生写《五双眼睛》,请五位同学当模特让大家观察,同学们观察的结果是:他们的眼睛“各有特色,有的确实大,有的小而圆,有的是眯缝眼,有的是三角眼,还有的细而长。就眼珠而言,有黑白分明的,有不甚分明的,有黑眼珠稍大的,有稍小一点的,还有黑中透黄的眼珠。眉毛呢?也不全浓,有浓的,有淡的,有粗的,有细的,有正八字眉,有倒八字眉。’’(《文选一》P55)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特征。
所谓“深”,就是要全面细致,透过表象洞察实质。我们说全面,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注意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又要看到事物的现在;既要看到事物的本身,又要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如果只从一个侧面去看,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说细致,就是要注意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以及事物构成的某个部分的细致的隐蔽的特征。心理学上把对象外部的、显著的部分或特性称为对象的强成分,而把那些隐蔽的细节称为对象的弱成分。观察的细致就表现为能够准确地抓住对象的弱成分。我们说透过表象洞察实质,就是通过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去伪存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揭示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魏老师指导学生写《春到双台河》,曾两度带领学生到河边观察;指导学生写春夏秋冬的农作物,就带领学生开荒种地;指导学生写雪景,便和学生在冰封的河上跑接力,打雪仗;指导学生写同学,要求大家至少观察一学期,还要求学生“不仅观察人的外貌,也观察人的内心。“不仅观察人的某一方面的稳定品质,也观察人的变化。”“我们又由对人的观察延伸到对集体,对社会的观察。”(《文选一》P56、57)
所谓“新”,即观察角度要新,角度新就要角度选得好,既可观察事物的全貌,又可把握各个局部,然后获得别人所没有的独特感受、观点,从而在认识上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这样引导,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增加了学生有目地的观察自我、观察自然、观察世界的实践机会。观察实践机会的增多与观察习惯的培养,自然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增强,又提高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炼写作素材的能力。实际美的生活,好的写作素材,不仅存在于惊天动地的事业,铁马金戈的战场,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普普通通的行业、平平凡凡的小事之中。学会爱普通、爱平凡,才会到处都有爱,时时都有爱,才会时时处处都有美。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作品也才有更普遍的意义。”(《文选一》P56--57)是的,学生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能嗅到生活中新的气息,能善于发现,这就象接通了源头活水,其写作素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写作创新就视野无碍,灵感无穷。
&&&&二、指导学生积累,丰富作文创新的信息。
&&&&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调动”的过程,调动思想、调动经验、调动材料等所有的储备。如果可供调动的东西多,文章就会充实、言之有物、言之出新;如果没有什么可供调动,文章就会贫乏,内容单薄,立意苍白。可供调动之物从何而来呢?来自于平时积累。魏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其主要方法和途径如下:
&&&&第一,抄录格言、警句、谚语、名诗。“那些经过几百、几千年历史波涛的冲刷,到今天仍旧存留下来,并放射着夺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文选一》P242)魏老师先是自己每天为学生抄,后来是学生轮流每天摘抄一则。学生为给大家抄就得去读,为了抄得好,就得选择。这样就在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些哲学家的格言、思想家的警句、各国的谚语、名诗人的名篇佳句;就在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引起强烈共鸣,在思想中打上很深的印记,并获得牢固而丰富的积累。
&&&&第二,指导学生读课外书。“要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最好途径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文选一》P264)。魏老师经过与学生商量,制订了每学年每人至少读5000页课外书的计划,指导学生按各自不同的爱好读小说、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如指导学生读《国外科技动态》杂志,不但弥补了教材因受出版周期限制而离现代社会较远的不足,而且使学生深深被人类科学的巨大成就所鼓舞,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女生读《居
里夫人传》,不但收获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使她们都深深被居里夫人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增强了自信,成绩也显著提高了。这样,随着阅读面的增扩,学生既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悟到了深刻的哲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用于写作的信息。
&&.&第三,指导学生写日记,魏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每人平均平均每年写6万字,有的甚至达l0万字,这6万字里蕴含了多少知识,&储存了多少信息,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此处不再赘述,后文将作为魏老师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而详细探讨)。
&&&&&第四,课堂一分钟竞赛。魏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朗读比赛、一分钟速读竞赛、一分钟跳读比赛、一分钟听力比赛。这些竞赛不但能积累知识,而且能训练学生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快速而大量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愈强、获取的信息就愈多,积累的知识也愈多。
&&&&三、指导学生想象,放飞作文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作文教学也一样,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纵观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他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具创新特点。
&&&&第一,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贮备,夯实创新基础。
&&&&学生的想象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用表象作材料。学生想象水平的高低,想象的丰富性、合理性和是否有意义,是随着大脑储备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为转移的。可以说,没有知识的想象往往是空想、胡思乱想;有了知识的想象,才能展开翱翔的翅膀,进发出耀眼的火花。魏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积累(对此,前文有详细论述,不再重复),就是要求学生有厚实的生活基础、知识基础,在大脑中贮备丰富的表象信息。茅盾说过:“没有类似的经验基础,要想象也难以想象。北方人有一生一世没到过南方的,如果有人告诉他江南一带河道之多,前门是河,后门又是河,甚至拿一个水桶也可以在后门吊水,他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的。勉强要他‘想象’出来,一定弄成四不象。”所以,生活基础越厚实,大脑中贮备的表象越丰富,才可能从眼前的事想到更远更多更深的东西。
&&&&&&第二,拓展阅读空间,运用语言环境,激发再造想象。
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过:“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的学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最有力的手段。”魏老师擅长在教学中以教材中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把课文内容变成图像,变成立体可感的空间。学《白杨礼赞》则想象我们到了黄土高原,乘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由远而近地看那枝枝叶叶靠紧团结的白杨树。学《岳阳楼记》则想象自己站在岳阳楼上,放眼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雄伟景象。”(《文选一》P64)魏老师海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想象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抓住其想象点,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造想象,推测想象。“如学习《故乡》,请学生讲一讲,假设水生的儿子长大了,他回到故乡,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家乡的人又怎样评价当年的闰土、杨二嫂和‘我’。……学《桃花源记》,则请学生讲一讲,若确有桃花源这一地方,在今天的时代,哪里的人们又将如何,当那里的人知道了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时候,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又如何评价生活于世外桃源中的人民?”&(《文选一》P235)这样多方面拓展想象空间,学生就能创造出新的思维火花,激发出奇特的想象力。
第三,打造实践阵地,开展创新活动,发展创造想象力。
学生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离不开创造想象,而一切创造性想象也离不开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客观实践的要求下才能产生创造新事物的动机和兴趣,推动他们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才能发展创造想象。魏老师常常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一是指导学生写童话。魏老师给学生讲如何修改病句后,“引导同学们假设这样一个环境:森林学校的学员百灵鸟,因为有病,少上了一天学,这天讲的是修改病句。百灵鸟平时说话恰巧又病句多,于是她主动到八哥老师家去请教如何改病句。八哥老师就和百灵鸟开始对话,讲的是怎样修改病句的问题。”&《文选一》P65)确实,写这样的文章,既提高了学生写作实践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二是指导学生写科学幻想文章。魏老师常把学生的思绪引向未来:“我请同学们写过《35年后的班会》这篇作文,那一年同学们平均年龄约15岁,再过35年,大家50岁,正是在事业上做出成就的时候。”魏老师海引导学生&&穿越时间遂道,回到遥远的古代,去处理古代的问题:“如果我们去给诸葛亮当参谋,那么隆中对策能有几多修改?几多补充?如果我们是岳飞的部下,我们将怎样协助元帅完成收复旧山河的大业?”魏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跨越时间的限制,还引导学生从广阔的空间范畴展开想象:让学生写过《站在月球上想到的》;也让学生写过《飞碟发射之前》这篇文章,要求学生这样展开思路:“宇宙中某一个星体上的高理性动物,发现了地球上生存着人类,于是他们便想访问地球,凭着他们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他们制造了飞碟。在飞碟发射之前,这一星球的领导人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他们对飞碟到达地球后的情况做了种种设想,并分别设计了对策。他们做了哪些设想?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又准备了哪些对策?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好这篇文章。”学生创造想象力一旦被激发,便欲罢不能、异彩纷呈、一个平时写作水平中等的同学,可以一气呵成写6000字。
&&&&只有在平时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出现纵横捭阖,倚马可待的速度,才能出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局面,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进溅出创新的灵光。
&&&&四、指导学生写日记,培养作文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果让我谈最重要的一句话,那就是坚持写日记,写命题日记。”(《文选一》P77)魏老师用几十年的作文教学证明了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是一种最好的作文训练方式。日记在内容、形式上的自由,无拘束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激发了学生“我要写’’的热情,更激活了学生有效的、创新的思维,写作能力由此得以较大增强,写作创新水平因而得以较快提高,魏老师的学生中那些优秀的作文就是这样源源涌现出来的。那么,魏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昵?
&&&&1、激发兴趣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的确,兴趣是探究某项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强大动力。要激发、保持、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日记训练取得成效的关键。魏老师让学生写“放胆文”,他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最大程度的自由,不作任何形式的限制(只要求格式正确)。“先让学生放开胆子,随随便便地写作文,少批评,少讲一些规矩要求。”让学生“由着自己的思路,用实实在在的话,写实实在在的事,讲实实在在的心理。”(《文选一》P78)这些日记即使出现了片面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观点,或者接触到某些“禁忌”的话题,也决不能横加指责,更不随意公开。而应从他们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更要为学生的隐私保密。当然这决不是听之任之,而应同时辅以热情的关怀、委婉的批评、平等的探讨,以求提高认识,分清是非,辨明正误。让写日记如同与挚友促膝谈心,与亲人交流感情那样轻松、自然、融洽。使日记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反映真实的生活风貌、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和创新的才能,进而使日记的写作成为学生心灵倾诉的畅通渠道,成为精神生活中难以抑制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需求。学生们“把日记比作自己的良师、伙伴、最知心的朋友、心理咨询老师……有了欢乐告诉日记,欢乐便增加了一倍。有了苦水向日记倾诉,日记劝说自己,心中便没有了苦恼。”(《文选一》P80)由此可见,魏老师使写日记成为了学生自身强烈需要,从而真正地彻底地完成了“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真正地彻底地完成了由“勤写”向“乐写”、“爱写”的转化。
&&&&2、多途径训练是拓展
&&&&日记写作内容宽泛,形式灵活,笔调各异,因此教师应切忌以自身的好恶作为评定的标准,也不必求全责备、而应以最大的热情去寻找、去发现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与肯定。这闪光点,可以是篇章结构,立意取材方面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是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的运用之妙;还可以是文中流露出来的如爱父母、爱同学、爱学校、爱祖国等美好而真挚的感情;甚至是工整的书写、漂亮的插图。总而言之,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掘出学生日
记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成绩、看到希望、看到笔耕的成果,看到自己成熟成长的足迹。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多途径、多形式的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日记写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魏老师的训练形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一,仿写,改写。中学生毕竟在认知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写作思维上还很不成熟,因此必要的仿写、改写,也是给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在仿写改写训练中要求出新,否则会误入抄剽的歧途。仿写要“活”,即在仿写中融入自己的观点、体验,以“活”求新;改写要有“突破”,突破原作的风格,突破原作的思维方式,突破原作的思想境界,以“破”求新。仿写重在“神似”,绝不能只停留于“形似”,从“形似”走向“神似”,才能由模仿走向创新;改写重在“重构”,绝不同于修改文章,在重新构思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第二,办《班级日报》。这可以算是魏老师的独创,学生每天都要办《班级日报》,以反映本班同学的学习生活为主,其中有新闻,有评论,有建议,有记人,有叙事,有摘录。每个学生要办好它,必须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去阅读、去理解;去写作、去排版,其语文的综合素养,其写作能力能不提高吗?难怪乎魏老师要骄傲地说:“翻开一期期日报,会感受到学生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在闪耀,不要说栩栩如生的画面,不要说五彩缤纷的构图,不要说异彩纷呈的栏目内容,也不要说千变万化的报头题字与位置安排,单是版面设计,就不能不使人佩服同学们的创造力。”(《文选二》P187)
&&&&第三,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这也是魏老师的独创。学生犯了错误,要写心理活动说明书,魏老师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边怎样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文选二》P206)有的学生还要进一步分析自己的坏毛病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深入到自己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心理病历有五个部分的内容: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整个过程,既是学生的自我观照的过程,又是写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心理变化的过程,有利于使学生跳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适当指导写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语文是工具学科,不仅是学生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文选一》P94)其他学科的教材,都是说明文。魏老师请学生写说明文《谈浮力》、《谈压强》,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这些物理知识写得清楚明白,趣味无穷;请学生写《化学学习病历》,意在让学生找出自己化学学习方面的知识漏洞、分析漏洞产生的原因,制订出补救措施。由于这些命题日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真实地体验到写作对生活的实际用处,并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3、专项突破是整合提鬲
&&&&让学生写“放胆文”,只是消除怕写文章的心理;让学生写日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是积累。而最终的目的是写符合规范的文章,因此,魏老师便适时进行“专项突破”训练,他把写作知识归纳为五个方面,21点要求。中心3点:明确、集中、正确。选材5点:围绕中心、真实、典型、新颖、生动。结构3点: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过渡自然。表达5点: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运用适当,符合文体要求。语言5点:通顺、简练、准确、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文选一》P81)每次作文重点指导一两项。学生通过这种整合训练后,其写作层次将不断提高到新的境界。
&&&&4、学会修改文章是成功的保障
关于修改文章,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文学家有过很多论述,诸如:“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白居易说:“好句时时改。”宋代吕本中说:“文章频改,功夫自出”。诗人李沂说:“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曹雪芹写《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孔尚任写《桃花扇》15年三易其稿,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历经19年,几经修改。唯有修改,才能使文章内容更符合客观实际;唯有修改,才能使文章在表现形式上进一步达意;唯有修改,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推陈出新,呈现创新佳作。
&&&&魏老师最高明处是指导学生学会互相批改,逐渐要求学生从以下十个方面写出具体评语: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⑥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⑦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⑧看文章结构是否层次段落清晰、过渡自然、首尾照应;⑨看表达方式;⑩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文选一》P84、85)
&&&&魏老师10几年来基本上不改学生的作文,但效果却特别好,他总结学生互相批改的好处是:①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②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这样学生的思想就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③每次每人只批改一篇,负担不重。每次都换人,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④教师只看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当然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教研教改,进而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文选一》P87)
&&&&纵观魏老师的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全过程,在大力鼓励、积极引导中将日记训练持之以恒,并不断提高到新的层次,让学生体验到不断登攀、不断开拓新境、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完成从“勤写”到“爱写”的根本转化。观察、分析、积累、感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激趣、实践、规范、修改,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才能够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才能够脱颖而出,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五、指导学生做人,开启作文创新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在说明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始终是作文教学的核心问题题,做人促进作文,作文升华做人。魏书生老师对此感受颇深:“一次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把作文教学和雕塑学生心灵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一篇篇情真词切、充满新意的文章”。(《文选一》P290)
&&&&1、热爱生活、体验感悟、引发创新真情
&&&&学生写不出优美的作文,勉强成文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是作文教学多年的痼疾了。症结何在?“一心只读应试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使之然也。魏老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在鲜活的生活中,去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从而加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魏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对外国先进的科教感兴趣,看不起自己的国家,觉得自己的国家落后。因此,他让每个学生在假期完成两篇调查报告,一篇是《社会上五年的变化》,一篇是《家庭中五年的变化》,学生通过写这两篇调查报告,掌握了许多翔实的数据,仅仅城市建筑情况、市场供应情况、家庭收入、家俱增长这几项数据,就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承认我们的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从而激发起了他们崇高的爱国热情。这些年来党风不正,时有腐败现象曝光,对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魏老师便努力引导学生学好样、干好事。让学生写《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蜜蜂也有苍蝇,我们不应该让自己心灵中的摄像机摄满了苍蝇的照片,而应当摄蜜蜂、学蜜蜂。学生据此深入生活,写出了《新风》、《清洁工赞》、《三伏天的炼纲工人》等作文,使他们发现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表达了自己和祖国共命运、同忧乐的思想感情。从这样的思想感情出发,学生不再对社会上的阴暗面发牢骚,而是感到自己应该为祖国多尽责任,为早日消灭阴暗面,弘扬正气做出应有的贡献。魏老师让学生写《亲人的嘱咐》、《为妈妈分忧解愁》、《我自豪的一件事》等作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洗衣做饭,或栽秧割谷,或为父母排忧解难,或为他人着想献一份爱心,从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生投身于生活的激流,经过爱国情、责任感、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真情实感的反复感染熏陶,其笔端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富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2、敞开心扉、认识自我、张扬创新的个性。
&&&&“写作文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文选一》P290)。魏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他们解放自己的思想,从而也解放自己的感官、想象和情感,既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真实,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灵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让学生勇于实事求是地独立思考,并在写作中把这种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具体落实。初一学生刚入学,对集体就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关心或不关心。魏老师让学生写《两个自我》、《新我的胜利》、《理智与感情》等作文;有的差生自卑感重,魏老师就让他写《上进心和自卑感的对话》、《得于失》、《在心灵的原野上》等作文。学生很愿意写这类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的文章,思想先进的同学发现了自己潜在的后进因素,后进的同学也发现了自己上进的幼苗,使许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学生通过自我观照、深刻反省,真正获得了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感受和思绪。言为心声、个性凸显:或壮怀激烈、仰天长啸;或精鹜八极,文思飘逸;或有妙手偶得的“狂言”,或有不甘平庸的“妙语”……有了真切的个性,作文就有了艳丽夺目的生命力。
&&&&3、砥砺磨练,自信热情,打造创新品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强调的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往往忽视开发学生的意志、毅力、勤奋、严谨、认真等诸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起决定与反决定的作用。试想,一个人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缺乏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不懈的勤奋、工作的严谨、思想的认真等素质,他不可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魏老师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磨练学生的意志、毅力。写一篇容易、写一周容易、坚持一年甚至三年就难了。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再坚持写日记就更难。而一旦坚持住了,便产生了心理惯性,便磨炼出“不管干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的意志与毅力。魏老师把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并把它与一年四季坚持长跑锻炼类比,长跑锻炼让学生身体健康、强壮、有力,“道德长跑”能使学生心灵健康、强壮、开阔,即能培养学生勤奋、严谨、认真、兴趣、情感、性格等诸方面的综合品质。一届学生一写就是3年,每生1000篇以上,少的50多万字,多的70多万字。在这50--70万字中,能不使学生作文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吗?能不使学生的做人得到升华吗?
&&&&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作文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打造生活的信心、生命的意志、心灵的健康;做人促进作文,作文升华做人。情动于中,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作文与做人融为一体。
&&&&★魏书生作文教学创新的启示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须的作文能力,如何迅速改变作文教学中那种“视茫茫、气奄奄、心惶惶”的现状,魏老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无疑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文,应该是学生对他们的实际生活客观而真实的反映。尽管学生作文是一种并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文章,但同样也应当学习着去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要能达此目的,则至少具备这样六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必要的文化修养。没有文化,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客观事物,现实生活到了笔下就会走样。二是相应的思想基础。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不具备相应的思想方法,反映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就容易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毛病,就不容易透过现象而洞察事物或生活的本质。三是相当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经历、阅历和经验,文章无法反应现实生活、反映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四是一定的作文技巧。作文是用来交流沟通的,如果别人不爱看、不愿看或看不懂,作文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五是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文章就不可能写好。六是一定的创新能力。文章如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发现、提出、解决别人尚未发现、提出、解决的问题,或是发现、提出、解决的问题比别人更为重要,更有价值。那么,这样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文章。
&&&&纵观魏老师的作文教学创新的策略,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作文的综合素养:作文与做人、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感悟、作文与创新、作文与阅读、作文与技巧、作文与表达、作文与修改,都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融为一体,不偏废、不割裂,全面着力、全面发展。
&&&&一、优化感知力
&&&&文章怎样去反应现实生活,反映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呢?就作文的过程而言,首先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感知生活。感知是感性认识过程。认识事物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实现,故感知力十分重要,必须尽力使之优化。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积累、贮存,在头脑中能够形成许多客观事物的表象。但只有这一步还不够,还应对头脑中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一番整理、加工,包括必要的选择、大脑的组装、合理的搭配。这就要指导学生动用眼、耳、鼻、舌、身以及自身的平衡感觉、内脏感觉加以“观察”,使大脑这一“仓库”货源充足,然后通过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通过联想、想象等,象“加工厂”一样,在头脑中形成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客观事物又高于客观事物,因而能够从本质上反映现实生活及客观事物的观点、形象或有关的观念,这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感悟和归纳综合的理性认识过程。这就是在不断追求中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文章要给人以收获,或真的启迪,或善的感化,或美的熏陶。所谓真,即社会、自然、思维中的新情况,别人未发现的规律;所谓善,即有益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所谓美,即在真善的基础上,人类的自由创造、非凡智慧的独特表现。有了如此敏锐、深刻、广泛的生活感知,就可避免学生作文的空洞、胡编乱造,从而做到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写出有生气、有新意的文章来。
&&&&二、强化主体意识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生产劳动,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种行为运作状态过程。行为运作得靠“动力”,没有写作主体的“内动力”,“生产劳动”就难以顺利进行,当然就谈不上有好的“产品”。学生之所以“畏写”、“厌写”,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内动力”,没有写作动机和兴趣,甚至把写作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作文教学中树立主体性的教育思想,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感知和分析感悟生活,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主动地表达出来。
&&&&学生作文的过程,应是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和个性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立足个体成长中的实际,以我之笔抒我之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文。因此,教师要以开放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以民主宽容的理念高扬民主精神,不用枷锁拘囿学生的思维,不用唯一的标准衡量学生作文。不必非要这些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在作文中高举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旗去弘扬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只要是他
们自身的一种需要,只要是用真情去与读者交流,教师就应高度赞扬,大加鼓励。也不必要求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或情感的表露方式尽善尽美,毫无偏差。成长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所以青少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某些偏差是不足为怪的,有些真实的东西包括不太“正确”的情感在作文中有所反映也是正常的,教师决不能以言治罪,只能平等探讨、真诚交流。更不必要求这些小作者们写作时四平八稳,先写什么、次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教师要旗帜旗明地告诉学生,拿来与读者交流的应是自己的真情,使用的语言应是私人的而不是社会公众的,在作文中拿空话、套话、成人话,以矫情、假情、空泛情去与别人交流是对本人个性的丢弃,是对本人主体的侵犯。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写作教学中真正做到撞击学生的心灵,开启他们的心智,将作文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有话可说”变成“有话要说”,从把头脑中的思想“挤”
出来化成文字,变成用我手抒写我心灵的颤动和思想的轨迹:乐观者写放达文,忧郁者写哀怨文,幽默者写风趣文;勤于观察者写出生活味,善于思考者写出思辨性,博览群书者写出书卷气……
&&&&三、淡化技巧、文体、篇章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深刻、广泛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优化学生的感知力,这是写作的第一个飞跃;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了学生写作的内在需要,激起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这是写作的第二个飞跃。如果学生能达到这两个飞跃,作文教学就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去指导学生的这两个飞跃。
但时下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这两个飞跃,而在写作技巧、文体训练、篇章结构上花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力气。学生虽然知道不少的写作方法,能背出许多名词术语,但一提起笔来,仍感到茫然,无从下笔,不知写啥。魏书生老师说:“我赞成鲁迅的观点,写小说要少看小说写法之类的文章。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文章作法之类的书看多了,反倒无从下手了。”如此说来,是不是就不讲写作技巧了呢?魏书生老师还说:“就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而言,我更重视的是写作实践。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讲一点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也就可以了。”魏老师的这番话,深刻地论述了写作实践与写作技巧之间的辩证关系。&&&
&&&&至于文体,其划分本就是粗线条的,很多文章本就难以明确地界定它是什么文体。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兜圈子,总是要求学生按常用文体的模式去作文,陷于机械、僵化的训练之中。指导学生的文体训练,只能适当、不能过之。而应把重点放在表情达意的五种方式上,即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上海著名语文教师方仁工老师说:&“要学生学会作文,能不能首先让学生在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上多花一些
力气而不必在常用文体的写作上多花功夫呢?……所以,我主张学生的作文,要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让学生用鲜活的思想,不拘一格地自然地去表露!”这是方老师集几十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去发展、去完善。
&&&&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要强调成篇。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以随笔式的日记训练来代替作文训练,从内容上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知,零零星星的思想火花,时时刻刻的发现,都可以三言两语形诸于文字。而一强调成篇,就会过多地去考虑篇章结构,开头结尾,这不但需要足够的时间,而且在表达上往往会限制了畅所欲言,甚至会留下矫情做作的痕迹。从形式上看,多做一些分解的训练,诸如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积累,如何进行想象,如何进行选材、组材,如何进行叙述、描写……不但操作性强,而且有利于学生基本功的扎实增强。如果老是强调成篇,很难达到如是目的。作文的不强调成篇,正是为了更好地成篇。因而在此基础上,适时适当地作些篇章训练,其效果将会更好。
&&&&四、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所以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说。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读写有机结合却做得不够或做得不好。在不少的时候,阅读只是为了阅读,写作只是为了写作,读与写“油水分离”,“各人自扫门前雪”。如果在读的时候不忘写,写的时候联系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那么读写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双赢的效果。
&&&&读,其本质是“吸收”;写,其本质是“运用”。读写结合,事实上就是一种学与用的结合。因此,“写”应当充分用好“读”的这一“资源”:阅读时写些眉批、总批,这是一种写;做读书笔记,制作卡片,这也是一种写;对课文进行分析,回答一些“思考和练习”的题目,写成文字,这还是一种写;对课文人物形象、写作技巧、时代意义等进行赏析、评价,写成文字,这更是一种写。至于写读后感,对课文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那就更接近于通常所理解的写了,而且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写作训练。
&&&&读,除教材外,还要引导学生延伸到课外,读时文、读名著、读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读物,甚至连中外的哲学、历史、经济、教育、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读物也应涉猎。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营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方式上,或结合所读文章给一些思辩性题目,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提出一些自然或社会的现象,引导他们去分析思考,然后将看法与认识写成文章,锻炼其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五、强化思维力,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要创新,首先思维要创新。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力,如想象思维、多向思维、集中思维、求异思维、逆反思维……;强化思维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开阔性、准确性和深刻性。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认为在信息社会最珍贵的就是想象力,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创新,产生新的意象、新的思想,才能写出佳作。想象是创造思维的翅膀,翅膀越矫健有力,创造性思维才飞得越高越远。想象是激情奔驰的骏马,是智慧腾飞的羽冀,是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出有激情、有深度的生动活泼的文章,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艺术地描写事物,生动地表达思想,形象地抒发感情。想象的空间无边无际,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的角度无所不至,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强化思维力、激发想象力的目的在于提高创造力。文章是人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统一体。其创造力就在于将深刻而新颖的观念渗透于组织到巧妙的题材中去,打破传统的作文模式,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抒写、表达真实感受和真实的情意。提高这种创造力,是作文教学及作文教学改革的核心。
&&&&六、做人促进作文,作文升华做人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学生有美的心灵,方能创造美的文章。因此通过作文教学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就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首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人性、关注人格,以正气、正义、正直等正态效应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感召力、辐射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爱心。第二,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诗文、名人名言的宣传功能和熏陶感染力,发展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勤奋好学的品质。第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本人要以宽厚、博爱、仁慈的心去感染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评判学生,以自己的和蔼、热情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温暖,进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无比的信心。第四,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发现和捕捉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自我激励、自我内化、自我内省、自我体验,最终再造和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实践证明,在鲜活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作文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品质教育。学生有了高尚的情操,博大的爱心,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积极向上的优秀心理品质(学生的信心、恒心、细心、专心、注意力、迁移力、表现力都包含在这些心理品质之中),必将促使学生作文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因此,在写作教学上,不能畏难退却,也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守珠待兔,也不能拔苗助长。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和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思想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阔,学养不断丰富,积累不断增多,表情达意的功力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我们的指引,包括作文的命题,写作的要求,情景的创设等,又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文化水平,不要去搞一些学生无法写好,不感兴趣,写不出什么内容的训练。将以上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将指导学生作文与教育学生做人统一起来,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和正确的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才可能有肥沃的土壤和畅通的渠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市开县德阳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