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脊肌萎缩缩是传男不传女的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_MLPA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DMD/BMD、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疾风资料库
单基因遗传病_MLPA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DMD/BMD、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12:24&&&&发布人:
MLPA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DMD/BMD、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基因诊断产前诊断高效液相色谱摘要:目的神经肌肉疾病包括100多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而致病,即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以肌肉组织萎缩、肌无力为主,可分为肌源性肌病和神经源性肌病两类疾病中发病率、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脊肌萎缩症SMA,分别为x-连锁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尚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只有通过产前诊断才能达到防止患儿出生的优生目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这两种疾病致病基因的不同特点,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及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准确、快速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优质、快速的遗传咨询服务,减少患儿的出生方法针对DMD基因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基因检测DMD对33例DMDBMD患者来自30个遗传不相关家系,其中27个为本课题进行过程中接诊,3个为实验室曾经收诊的非缺失型家系,联合应用多重PCRmPCR、DHPLC筛查及测序对DM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同时采用跨越整个DMD基因的11个多态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明确家系中女性成员是否携带者,并进行产前诊断11例结果在27个新收集家系中,应用mPCR,在16个家系18个患者检测到DMD基因缺失热区中的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对未检测到缺失的1411+3个家系,应用DHPLC进行DMD基因全部外显子的点突变的筛查,针对有阳性改变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共检测到5个点突变2个未见报道以及2个位于热区之外的的缺失突变对检测到点突变家系中的女性成员,直接应用DHPLC检测相应位点,迅速判断是否携带者在新收集27个家系30例患者中,突变检出率由59.3%1627上升到77.8%2127在另外3例实验室曾经基因诊断非缺失型患者中检测到1例点突变和1例缺失突变通过全面的单体型分析在3个家系发现DMD基因内部的交换重组,并为5个家系中的育龄女性成员排除了携带者身份联合应用三种方法,共进行DMD基因产前诊断11例,胎儿明确为患者5例,正常男性胎儿3例,女性携带者胎儿1例,非携带者女性胎儿2例在SMA患者中,4例患者检测到SMNl基因7、8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1例为SMNl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患者未检测到缺失突变4例产前诊断中,3例为正常胎儿,1例为SMNl基因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型患者在30例正常对照者中,发现1例为SMN2基因的7号和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1.针对DMD这个巨大基因,DHPLC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高通量的筛查手段,不仅可以检测未知点突变,而且可以检测出缺失热区之外的缺失突变,使突变检出率由点突变检测前的59.3%提高到点突变检测后的77.8%,可针对性用于未检测到缺失突变患者的基因诊断对于检测到点突变的家系,可直接用于家系中女性成员携带者的检测和产前诊断,与测序比较,更加简便、快速而且经济应用11个多态位点对DMD基因进行全面的单体型分析,能够有效观察到基因内部的交换重组,准确分析家系中女性成员的携带者身份,为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信息联合DHPLC、mPCR以及单体型分析技术建立了DMD/BMD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2.应用DHPLC技术,为SMA患者建立了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相对于传统的PCR-酶切方法,DttPLC方法更加准确、快速,有利于提高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效率3.针对DMD和SMN基因所建立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可有效检测到大多数类型的致病突变,随着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将为DMD/BMD和SMA患者和家庭提供快速、全面的遗传咨询和优生服务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基因诊断产前诊断高效液相色谱摘要:目的神经肌肉疾病包括100多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而致病,即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以肌肉组织萎缩、肌无力为主,可分为肌源性肌病和神经源性肌病两类疾病中发病率、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脊肌萎缩症SMA,分别为x-连锁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尚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只有通过产前诊断才能达到防止患儿出生的优生目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这两种疾病致病基因的不同特点,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及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准确、快速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优质、快速的遗传咨询服务,减少患儿的出生方法针对DMD基因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基因检测DMD对33例DMDBMD患者来自30个遗传不相关家系,其中27个为本课题进行过程中接诊,3个为实验室曾经收诊的非缺失型家系,联合应用多重PCRmPCR、DHPLC筛查及测序对DM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同时采用跨越整个DMD基因的11个多态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明确家系中女性成员是否携带者,并进行产前诊断11例结果在27个新收集家系中,应用mPCR,在16个家系18个患者检测到DMD基因缺失热区中的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对未检测到缺失的1411+3个家系,应用DHPLC进行DMD基因全部外显子的点突变的筛查,针对有阳性改变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共检测到5个点突变2个未见报道以及2个位于热区之外的的缺失突变对检测到点突变家系中的女性成员,直接应用DHPLC检测相应位点,迅速判断是否携带者在新收集27个家系30例患者中,突变检出率由59.3%1627上升到7(]7.8%2127在另外3例实验室曾经基因诊断非缺失型患者中检测到1例点突变和1例缺失突变通过全面的单体型分析在3个家系发现DMD基因内部的交换重组,并为5个家系中的育龄女性成员排除了携带者身份联合应用三种方法,共进行DMD基因产前诊断11例,胎儿明确为患者5例,正常男性胎儿3例,女性携带者胎儿1例,非携带者女性胎儿2例在SMA患者中,4例患者检测到SMNl基因7、8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1例为SMNl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患者未检测到缺失突变4例产前诊断中,3例为正常胎儿,1例为SMNl基因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型患者在30例正常对照者中,发现1例为SMN2基因的7号和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1.针对DMD这个巨大基因,DHPLC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高通量的筛查手段,不仅可以检测未知点突变,而且可以检测出缺失热区之外的缺失突变,使突变检出率由点突变检测前的59.3%提高到点突变检测后的77.8%,可针对性用于未检测到缺失突变患者的基因诊断对于检测到点突变的家系,可直接用于家系中女性成员携带者的检测和产前诊断,与测序比较,更加简便、快速而且经济应用11个多态位点对DMD基因进行全面的单体型分析,能够有效观察到基因内部的交换重组,准确分析家系中女性成员的携带者身份,为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信息联合DHPLC、mPCR以及单体型分析技术建立了DMD/BMD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2.应用DHPLC技术,为SMA患者建立了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相对于传统的PCR-酶切方法,DttPLC方法更加准确、快速,有利于提高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效率3.针对DMD和SMN基因所建立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体系和流程,可有效检测到大多数类型的致病突变,随着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将为DMD/BMD和SMA患者和家庭提供快速、全面的遗传咨询和优生服务
MLPA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DMD/BMD、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胡晓 【摘要】:背景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都是常见的的致死性单基因遗传病,目前暂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检测患者致病基因,开展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以避免患儿的出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DMD/BMD基因诊断方法有缺失热区21个外显子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遗传连锁分析。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1个外显子PCR检测不能筛查杂合缺失和重复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虽能定量分析基因拷贝数,但DMD基因较大,其检测范围难以覆盖所有位点,所以一般只在已知患者突变位点时对女性亲属相应位点进行分析,又由于操作量大,在临床上没有广泛应用;连锁分析筛查携带者依赖于患者信息,且无法区分新发生突变而误诊携带者。传统的SMA基因诊断方法为PCR-酶切法,仅限于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未能检出携带者。基于上述方法的缺陷和临床需要,我们急需建立高效、准确、灵敏并适用于临床大样本检测、不依赖患者信息的携带者筛查平台,完善DMD/BMD、SMA基因诊断体系。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①有患者参与诊断的DMD家系18个,无患者信息的家系11个。18位患者已检测了突变热区21个外显子的缺失情况,诊断率为66.7%(12/18),且通过STR遗传连锁分析均可确定X风险染色体。应用MLPA技术对29个DMD家系中5位已知缺失突变的患者、28位女性疑似携带者及1例胎儿行基因诊断。产前诊断通过SRY基因检测确定性别。对缺失/重复型DMD携带者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②应用MLPA检测8个SMA家系的4位SMA患者,12位疑似携带者。4位SMA患者已经PCR-酶切法筛查,结果提示SMN1的7号外显子均为纯合缺失。结果DMD:①MLPA检测到5位患者已知位点及其相邻位点存在缺失突变。说明MLPA检测范围广,结果准确可靠。②18位DMD患者进行了缺失热区21个外显子的检测,诊断率为66.7%(12/18),应用MLPA技术后,在3个未筛查到缺失突变的DMD家系中发现了重复突变,DMD患者诊断率提高到83.3%(15/18)。联合应用MLPA检测、缺失热区突变筛查和遗传连锁分析可为18个有患者参与诊断的DMD家系提供信息,诊断率达100%(18/18)。③连锁分析需在有患者参与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携带者的筛查,而MLPA不依赖患者参与,即可对疑似携带者的致病基因行直接诊断。本研究应用MLPA筛查到11位DMD女性携带者(其中5位来自无患者信息的家系),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无误。携带者诊断率为50%(11/22)。④一例产前诊断胎儿SRY检测为阴性,其未遗传到母亲的缺陷基因,排除携带者身份。⑤5个家系(家系6-10)经遗传连锁分析提示,患者X致病染色体均遗传自其母亲。应用MLPA发现这5个家系DMD患者母亲基因型正常,推知患者的缺失突变系新发生突变,突变新发生率为35.7%(5/14)。仅依靠连锁分析筛查携带者有可能发生误诊,故生育指导时,仍需对疑似携带者行直接基因诊断。SMA:①4位SMA患者MLPA检测结果:1号患者SMN1纯合缺失;2号患者一拷贝SMN1缺失,另一拷贝转变为SMN2;3、4号患者基因型均表现为一拷贝SMN1装变为SMN2,另一拷贝仅7号外显子转变为SMN2外显子7。MLPA可判断SMN1是发生了缺失还是转换,检测结果比PCR-酶切法更详细。②PCR-酶切法不能筛查携带者,MLPA对12位SMA疑似携带者的SMN1/2基因拷贝数进行了相对定量,确定了携带者身份,为其再生育提供了有利信息,携带者诊断率为100%(12/12)。③本课题发现了8种SMN基因型。结论MLPA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性价比较高的DMD/BMD、SMA分子诊断新方法。MLPA的应用不依赖患者信息,可有效对DMD/BMD、SMA致病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出遗传缺陷携带者和提高患者诊断率。
(2012江苏)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
(2012江苏)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①I-2的基因型为;II-5的基因型为。②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③如果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④如果II-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2)①HhXTXtHHXTY或HhXTY&#&#00&#[来源:中教网]【解析】(1)根据系谱图中正常的Ⅰ-1和Ⅰ-2的后代中有一个女患者为Ⅱ-2,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的Ⅰ-3和Ⅰ-4的后代中有一个患者Ⅱ-9,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的4个乙病患者都为男性,没有女患者,从发病率上看男性大于女性,所以乙病最有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2)①Ⅱ-2患甲病,所以可以推出Ⅰ-1和Ⅰ-2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Ⅰ-3无乙致病基因,所以乙病确定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Ⅱ-1的致病基因是由其母Ⅰ-2遗传的,所以Ⅰ-2有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TXt。综合以上内容,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关于Ⅱ-5的基因型,根据系谱可以看出,Ⅰ-1和Ⅰ-2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这样,Ⅱ-5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或Hh。而Ⅱ-5不患乙病,所以有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TY。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②Ⅱ-6的基因型为HXTX-,Ⅱ-5的基因型为HXTY。如果Ⅱ-5和Ⅱ-6结婚,后代患甲病,则Ⅱ-5和Ⅱ-6的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应为2/3Hh和2/3Hh,这样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如果后代患乙病,则Ⅱ-5和Ⅱ-6的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应为XTY和1/2XTXt,所生的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综合以上内容,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9&1/4=1/36。③Ⅱ-7的基因型可能为1/3HH或2/3Hh。根据题意在正常人群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10-4,此值就是Ⅱ-8基因型为Hh的概率。所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2/3&10-4&1/4=1/60000。④Ⅱ-5的基因型为1/3HH或2/3Hh(只涉及甲病),与之婚配的是携带者,基因型为Hh。两者的后代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3&1/4=5/6。而出现携带者Hh的概率为1/3&1/2+2/3&1/2=1/2。这样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1/2)/(5/6)=3/5。【试题点评】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影材料,考察有关遗传规律的综合运用,尤其侧重概率计算。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此类型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几乎年年均有出现。希望引起备考的学生重视,应注意熟练掌握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基因型的推导、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以下高中生物经典资料,欢迎下载:高中生物易错题精选270题分章节汇总高中生物常见科学研究方法全集汇编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概念辨析总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背诵精选集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高考直考教材-汇总...高中生物计算类知识点复习精编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填空式测验题全集高考生物新课标审题技巧与答题经验高中生物科学家和科学史填空式检测题高考生物热点归纳-解释叙述类-精萃高中生物口诀与联想记忆法例谈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自测题库全集...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适考原文汇总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形成因素,单基因遗传病-疾病特征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66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形成因素人类受精卵继承来自双亲的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传递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遗传信息。这些DNA片单基因遗传病DNA段构成了基因,已知是由10万个基因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基因可在细胞复制时发生差错,也可因外界因素作用产生突变。突变的基因可以有害,或为中性,少数也可能有益。80年代后期已将人类4550余种性状与特定的基因联系起来,90%与疾病有关,少数性状属于正常变异,如ABO血型。其中真正危及人类健康的遗传病约1300余种。遗传因素的作用包括主要基因、特异性基因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基因突变频率增高,人群中致病基因增加。已知的4000多种遗传病中,其遗传方式大多已阐明。应注意一些表现相似的疾病,其病因和遗传方式可能各异,因而其预防、再发风险和预后也不相同。遇到问题时,应注意进行完整的谱系分析和有关的特殊检查。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疾病特征单基因遗传病遗传图谱据有关医学研究证明,80年代统计,人类单基因病有3300多种,其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符合Mandel规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个等位基因中,如有1个突变,这个突变基因的异常效应就能显示发病。这类疾病已达17OO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多指、并指等。其遗传系谱特点是;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有一方为患者。若双亲无病,子女一般不发病;患者常为杂合型,苦与正常人婚配,其子女患病概率为50%;常见连续几代的遗传。显性致病基因有时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杂合子个体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并不表达,即不完全外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外显率为60%-9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当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能发病。即隐性遗传病患者,大多是由2个携带者所生的后代。已确定这类疾病约1200多种,如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单基因遗传病杂合型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本身不表达相应的性状,但可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谱系特点: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与性别无关;双亲为无病携带者,子女发病概率为25%;常是越代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大为增高。如苯丙酮尿症在人群中随机婚配时,发病率为1:14500;表兄妹婚配则为1:1700。全身性白化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40000;表兄妹婚配则为1:3600。性连锁遗传病多为隐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女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已确定这类疾病近200种。致病基因一般是父传女,母传子,即所谓交叉遗传,患者可隔代出现,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较女性患者为多。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就可以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nonpenetrance)。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irrequlardominance)。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dominance)。单基因遗传病⊙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临床表现:贫血。3、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因:息肉大小不等,可有蒂,也可以是广底的,分布在下段结肠或全部结肠。临床表现:便血,常有腹痛、腹泻。4、多囊肾。病因:肾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多为双侧。临床表现:腹痛,血尿,腹部有肿块,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5、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病因: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形成障碍,软骨内成骨变粗,影响骨的长度,但骨膜下成骨不受影响。临床表现:四肢粗短,躯干相对长,垂手不过髋关节,手指短粗,各指平齐,头围较大,前额前突出,马鞍型鼻梁,下颏前突,腰椎明显前突,臀部后凸。6、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以骨骼易折、巩膜蓝色、耳聋为主要特点。7、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视力消失,瞳孔呈黄白色,发展可引起青光眼,眼球突出。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一基因、1个酶”(onegeneoneenzyme)或“1个顺反子、1个多肽”(onecistrononepolypeptide)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常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1、白化病。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2、苯丙酮尿症。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3、半乳糖血症。病因:由于α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4、粘多糖病。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六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男性患者病情重,他的全部女儿都将患病。⊙常见X伴性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抗维生素D佝偻病。病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常见X伴性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血友病A。病因: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AHG即第Ⅷ因子凝血时间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创伤即出血不止,不出血时与常人无异。2、血友病B。病因:血浆中缺乏凝血酶成份PTC,即第Ⅸ因子。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3、色盲。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Y连锁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传递给儿子,女性不发病。因Y染色体上主要有男性决定因子方面的基因,其他基因很少,故Y连锁遗传病极少见。已经知道的Y伴性遗传的性状或遗传病比较少,肯定的有H-Y抗原基因、外耳道多毛基因和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等。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相关词条二尖瓣狭窄急性肾炎眼病早产儿牙齿松动更年期综合症酒精肝月经不调支气管炎牙髓炎高血压口腔疾病小儿脑瘫中暑牙痛肝病流产小儿感冒儿童腹痛口臭风疹男性不育症小儿腹痛小儿肥胖慢性肾衰妇科病肾病先天性心脏病异常勃起室性心动过速单基因遗传病_单基因遗传病 -参考资料[1]有问必答:/question//3447206.htm[2]龙源期刊网:/Article/hbyy/hbyy200802/hbyy.html[3]医源世界:/cooperate/qk/practicalmedication/5-08-03-86967.shtml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什么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只能活到四十岁左右_百度知道青岛基因检测平台将建成 能揪出30多种遗传病
来源:城市信报
&&& 人体基因被称为世上最神秘的东西,在众多疾病背后很多都是基因在“捣乱”。12月13日 ,记者探访岛城基因神秘基地――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了解了一些基因背后的故事:每个人体内都有隐藏的致病基因,有的基因传男不传女 、有的基因让人“防不胜防”,明明父母都很正常 ,到了孩子身上却发生了突变等 。作为山东半岛唯一一家基因检测中心,市妇儿中心从今年2月份率先开设耳聋患者检测点,今年年底将建成全市基因检测平台,可以揪出30多种先天性遗传病基因,提前预防或提供治疗方案。 有的基因在“潜伏” &&&&病例:新生宝宝13天离世只因父母体内藏有“隐性致病基因” &&&&记者从市妇儿中心了解了几个有关基因背后的故事。新新(化名)出生那天,全家人都守在病房外焦急而充满期望地等待,终于盼到孩子抱出来了 ,大家却越看越觉得奇怪:孩子反应有点慢,四肢张力也不够,而且医生检查发现,新新的肌张力竟然不断在下降。 &&&&全家人慌了 ,孩子的这些异常表现也引起了新生儿科冯主任的注意,经验丰富的他看完后脑子里瞬间出现了一个病症:“难道是脊肌萎缩症?” &&&&脊肌萎缩症,起病于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其特征是由脊髓前角细胞与脑干内运动核进行性变性引起的骨骼肌萎缩。新新的血液样本被紧急送入医院遗传科主任俞冬熠手中,通过基因检测结果确认就是这种遗传病。 &&&&父母都很正常,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基因遗传病呢?之后孩子的父母也接受检测发现,原来他们体内同时带着这种“隐性致病基因”,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结合在一起,成为造成孩子疾病的有害基因。 &&&&脊肌萎缩症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会让全身越来越软,器官越来越衰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内突变基因将身体一点点侵蚀。从出生到去世,新新只坚持了 13天。 &&&&俞主任说,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再想生宝宝的话,还有1/4的几率会遗传到这种基因,所以下一个孩子还得提前做好检查。 有的基因“重男轻女” &&&&病例:从脚软到头,他只能慢慢等待死亡 &&&&人体体内有3万多个基因,这些基因们各有各的性格,比如有的基因“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喜欢传男不传女,不过,这个基因可不是什么好基因。 &&&&前段时间,俞主任见到了患者小兵(化名),虽然已经6岁,但小兵还是不会走路,只能由爸爸背着来到医院。不是小兵不努力,只因为他得了一种“怪病”。小兵的父亲向医生描述:小时候孩子好好的,学走路学得也快,去年的一天,自己爬楼梯,走着走着忽然摔倒了,扶起来再走又摔倒了,孩子当时说脚没劲。小兵父亲当时也没多想,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孩子这病却越来越厉害了 。“刚开始是脚没劲,后来到了小腿 、后来又到大腿,到现在几乎已经走不了了,说实在用不上劲。”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特点就是这样,先从下肢开始无力,再慢慢上移,最终整个人只能坐在轮椅上了。”俞主任解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是一种基因遗传病,主要是由于 X染色体基因突变所致,也就是说,小兵的妈妈肯定是这种基因的携带者,她将基因传到了儿子身上 。 &&&&“这种基因有个特点是传男不传女,男孩患病几率为50% ,女孩染色体有病变但大多不患病。但这种基因也让人很无奈,没有好的治疗手段,一般患者在20岁左右就会因呼吸衰竭死亡。”俞主任解释。 有的基因很“脆弱” &&&&病例:喜欢被爸爸高高抛起,听力却越来越差 &&&&孩子们都爱被爸爸高高地抛起,再被有力地接住,因为爸爸的力量大,被他用手高高抛起后感觉特别开心。但3岁的西西(化名)命运却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也喜欢被爸爸高高抛起,但自己的听力却越来越差。父母跟他说什么,他得反应好半天,因为他实在听不清,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这是聋了 。俞主任从孩子体内查出有“一巴掌致聋”基因。 &&&&“这种基因的特点是很脆弱,说话声音太大或者受到什么撞击,都有可能让它出现,造成耳聋。”俞主任详细介绍说:“‘一巴掌致聋基因’临床表现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一旦患者头部受到撞击,或感冒、发烧,都将诱发耳聋,具体地说,在幼儿时期被大人高高抛起或被打一巴掌、受到大分贝声音刺激,这类人都可能耳聋。” 有的基因让人“防不胜防” &&&&病例:父母基因都正常,到了孩子身上却突变了 &&&&基因,可不是你想掌控就能掌控的,有时候它也会发发脾气,明明很正常却非要变得不正常,这种“变态”基因出现在了 12岁的男孩小海(化名)身上 。 &&&&小海今年12岁,非常聪明、学习也很好,但他却是个侏儒症孩子,四肢就是不发育,和几岁的小朋友一样。小海的妈妈想再生一个孩子,去医院做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当时查出父母完全正常,只是因为在精子、卵子结合或者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位点上发生了突变,小海就变成这样了 。”俞主任说,但若小海将来要生宝宝,他身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就会有1/2的几率传给下一代,所以到时小海一定得做好筛查才行。 数字 体内基因你了解多少 &&&&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前一代相似的性状。可能很多人觉得一出生就患有的病才是遗传病,其实不然。有些基因造成的遗传病会随着人体增长 、年龄增大慢慢呈现出来。 &&&&3万:人体内共有3万个基因,通过复制 、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 &&&&8个: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有3000多种,每个正常人身上都隐藏着八九个有害基因,如果在特定情况下,这种有害基因会出现给人体带来疾病,所以说“人无完人”这个词是有道理的。 &&&&1/50:脊肌萎缩症(也称软瘫),因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其实它的人体携带率很高,达到了1/50。 &&&&7%:为什么现在先天性耳聋发病率这么高,其实最重要的是先天性耳聋的基因携带率太高了,达到7%,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7个人身上携带着这种基因。如果带有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就给了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就有可能生出耳聋宝宝。
调查 现能诊断6种遗传病但检查的人不多 &&&&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从2007年开展基因检测项目,目前能诊断出6种基因遗传病。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家对基因检测的意识依然不够强,专门开展的耳聋基因检测去的人也不是很多。 被检测聋儿中6成有致病基因 &&&&耳聋是残疾病种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岛城的耳聋宝宝人数居高不下,但现在通过专门的耳聋基因检测芯片,既能确诊患者又能筛查出携带者,确实能有效阻止更多耳聋宝宝的出生。为此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专门开设了耳聋患者检测点,开展耳聋患者基因检测项目。既可以对聋人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是属于哪种致病基因,并提出治疗指导意见,也可以在耳聋父母怀孕前对他们体内基因进行筛查,通过筛查从而避免很多耳聋宝宝的出生。 &&&&记者从市妇儿中心了解到,目前来做耳聋基因检测的不多,到目前为止仅有100多例,其中一半是10岁以下的耳聋患儿。不过即便在这50名耳聋患儿中,也有六成患儿被查出体内带有耳聋致病基因。“虽然做检测的人数不多,但这个比例已经让人非常吃惊了。如果更多人能来做检测,这个数据还会更多。”俞主任介绍。 &&&&据了解,目前发现导致耳聋的基因有三种:先天性耳聋基因、“一针致聋”基因和“一巴掌致聋”基因,只要能提前筛查或者及时检测就能避免耳聋宝宝的出生或者避免疾病出现。 &&&&今年,北京市曾对当地20839名听力残疾人做基因筛查,结果显示,近15%聋人因先天基因致聋,其中60%的耳聋由父母遗传导致,70%至80%可通过检测发现致聋基因突变。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北京、江苏省将于明年正式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这项筛查将更大力度对所掌握监控地区耳聋发病情况,提前发现、提前预防,降低耳聋发病率。提到青岛市目前的耳聋情况,专家也都期盼着,什么时候也能开展这样的大型筛查,从源头切断基因遗传。 大多数人没有基因检测意识 &&&&除了耳聋基因外,脊肌萎缩症、智力低下、软骨发育不全、男子少精弱精还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是目前市妇儿中心遗传科能诊断的6种遗传疾病。但从2007年正式开展基因检测项目到现在,真正来做诊断的人却不多。 &&&&“多数情况是,前一个出生的孩子查出有遗传疾病,为了放心,再要二胎时他们就会来做筛查、检测。这时候的基因检测相当于一个‘保卫者’,为生一个健康宝宝保驾护航。”俞主任说,有的人在检测中发现孩子没有再出现这样的基因问题就彻底放心了,有的确实提前发现后采取了果断措施,避免了先天性遗传病宝宝的出生。 &&&&但仍有很多人对基因检测的意识还是不到位。俞主任无奈地告诉记者:“做基因检测的人少,一来是因为大家的基因检测意识还不够,只做症状诊断,而没有采取基因诊断。另外有些医护人员也不知道青岛也能做基因诊断,有的患者专门跑到北京、上海等别的地方做。” &&&&对于耳聋基因的检测和预防,这方面岛城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果在每个阶段,市民能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识,就能避免更多耳聋宝宝的出生。如果市民家中有聋人,这几方面一定要做好了,最好去做个检查。 &&&&耳聋父母怀孕前。不管双方都是耳聋人还是其中一方是,在准备要宝宝前,先去做个基因检测,看看体内是否“潜伏”着致病基因。 &&&&妊娠期查基因。在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推测胎儿听力是否正常,减少聋儿的出生概率。 &&&&给孩子做听力基因筛查。有些孩子开始是正常的,但体内可能会隐藏着“一针致聋”或者“一巴掌致聋”基因,通过检测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基因,就可以避开危险因素。 基因检测平台能测出30多种基因遗传病 &&&&“多数疾病诊断目前只能停留在临床表现阶段,其实很多疑难杂症真正的原因出现在基因上。”俞主任说,今年年底前医院将进一步引进基因分析仪等设备,调试完毕后初步建成全市规模化基因检测平台。届时能被诊断出的疾病将增加到30多种,血友病、脆骨症、视网膜母细胞瘤、苯丙酮尿症等疑难杂症都逃不过。 &&&&同时,不仅能将遗传疾病诊断出来,还能筛查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提前预防。另外,目前基因检测尚未全面开展,检测的价格也比较高,俞主任说:“下一步对价格这方面看看能否有所调整,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都能有这种意识,提前来做基因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建成这个规模化的全市基因检测平台后,不仅能为有遗传病患者的家庭提供便利,正常人也能去做基因筛查。“比如说可以通过筛查看看体内是不是有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基因,如果有就得提前注意,防止疾病发生。”俞主任说。 &&&&不过,因为每个人体内都含有隐性致病基因,如果查到双方都带有高携带率隐性基因,那就得提前做检测,避免那1/4的几率发生,从而避免生出遗传病宝宝,也可以避免两个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人在一起。 揭秘 “三部曲”揪出致病基因 &&&&人体中有 3万多个基因,怎样从众多基因中快速找出那个致病基因?遗传科主管技师李朔简单介绍,其实揪出这些致病基因有三部曲,两天时间就够了。 &&&&“先从血液中提取出基因组,这时里面藏了3万多个基因,根据前期检查找到怀疑致病的基因条。但这部分的基因量太少了,想要做分析研究根本不够。我们可以对这一部分基因进行复制,从两边慢慢扩增到发病点。这样,有了足够的基因就能对他们进行分析了。分析基因主要看它们的序列,对照着正常的基因序列,看看它们的排序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短了还是长了,之后确定这种情况是属于自身基因突变还是属于遗传来的致病基因。如果是遗传的因素,那就得对他们的父母进行筛查,确保下一个宝宝会正常。” &&&&据了解,揪出致病基因的时间一般为两天,有的可能会三天左右。从时间上看,还是很快的。 相关链接 有些基因其实很有意思 &&&&随着人类对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有人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基因。 &&&&特殊基因决定睡眠时间:爱睡懒觉的人要有好借口了,因为睡懒觉可能和遗传有关。据媒体报道,欧洲一项研究发现,体内有一种名为“ABCC9”基因的人每天需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多睡半小时。总计有1万多人参加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比对他们的睡眠时间以及血液样本的DNA分析报告后发现,人对于睡眠的需求差异很大。 &&&&基因决定你的压力大小:研究人员基林?费尔南德斯教授发现,携带压力基因的人,他们大脑中负责调解情感的“原始”区域变得异常活跃。来自欧洲神经系统科学团体年会上的消息称,大约一半的人携带“压力基因”,那意味着很多人害怕出乱子,容易感受到压力。 &&&&文/图&&记者 宫岩
编辑:孙雯丽
点击查看《》
发表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青岛大众网? 立足青岛服务大众QINGDAO.DZWWW.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肌萎缩症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