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测微器上的0-0.315mm是多少目什么意思

第一篇:地大物理实验基础知识与训练
第一部分 实验物理教学规定
一、 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上课方式,内容及相关规定 三、 物理实验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四、 成绩的评定方法
一、 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 1.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 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 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 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 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 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 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上课方式,内容及相关规定 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 (13:20-15:50,16:00-18:30) 网上预约本学期所要做的实验题目和时间 网址:http://202.204.97.69:8282/ 请仔细阅读: 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规定
2 3 4 5 6 7 8 9 10
静电场的模拟描迹 光电效应 直流电桥测电阻 物体密度的测定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读数显微镜观察盐类结晶过程 数码摄影 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的组装
3 3 3 3 3 3 3 3 3
402 403 412 413 414 415 416 420 423
分光计的调节
本学期共8个实验,基础实验1个,平时6 个,考试实验1个。
三 实 验 教 学 流 程 介 绍
自主预习: 1、课前写出预习报告:题目、目的、仪器、实验原 理(公式、光路/电路)、所做实验内容、自拟数据 记录表格 2、熟悉实验仪器 3、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实验操作: 1、独立操作完成实验任务;遵守制度,注意安全, 数据正确,仪器还原 2、原始数据记录(全部保留,教师签字) 数据处理(当堂完成) 1、重新列表:重新整理原始记录 2、数据处理与计算 3、讨论、分析和心得体会(必做)
四、成绩的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 80% :实验成绩按 10分制,预习 2 分、 操作5分、 报告3分; 旷课、抄袭该次实验记为0分,旷课可以补做; 补做及格的为 6 分 ( 直接找任课教师 ) ,不及格按实 际成绩。迟到15分钟以内扣分,超过 15 分钟,视为旷课, 病假须有病假条。期末考试成绩占20%
本学期期末考试为操作加笔试
主要内容:有关误差和不确定度的知识
平时和期末成绩都必须及格,总成绩有效!
第二部分 物理实验基本操作
§1、物理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2、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
§3、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与操作技术
§4、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1、物理实验的基本实验方 法
? 一、比较法
1、直接比较法:卡尺 2 、补偿平衡比较法: 天平、电桥等 3、替代比较法
二、放大法
1、机械放大法 如:螺旋测微器 2、积累(或累计)放大法 如:秒表测周期 3、光学放大法 如:显微镜,放大镜 4、电子学放大法 如:三极管
三、转换测量法
1、参量换测法 2、能量换测法 (1)热电换测 (2)压电换测 (3)光电换测 (4)磁电换测
四、模拟法
静电场的模拟描迹
§2 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
只介绍我们常用的两种
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直接测量量(原始数据)的读数应反映仪器 的精度。
游标类器具
(游标卡尺、 分光计度盘、 大气压计等) 读至游标最小 分度的整数倍, 即不需估读。
直接测量量(原始数据)的读数应反映仪器 的精确度
数显仪表及有 十进步式标度 盘的仪表(电
阻箱、数字电压 表、电桥、电位 差计等)一般应 直接读取仪表的 示值。
直接测量量(原始数据)的读数应反映仪器 的精确度
指针式仪表及 其它器具,读
数时估读到仪器 最小分度的 1/2~1/10,或使 估读间隔不大于 仪器基本误差限 的1/5~1/3。
注意指针指 在整刻度线 上时读数的 有效位数。
§3、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与操作技术
一、零位校准:电表的零位校准器、千分尺的初读数 二、水平、铅直调整:悬锤、气泡水平仪 三、消除视差 四、共轴调节
五、逐次逼近法:如天平平衡的调节
六、先定性、后定量原则
§4、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表格内容应包括:表格名称、物理量名称、单位、数 据。表中数据要用有效数字。单位只在物理量名称栏 内标明,不要重复写在各个数据上。
例表:测定电阻的温度系数
次序 1 2 40.0 3 50.0 4 60.0 5 70.1 6 79.8 7 90.0 8 9 T(℃) 30.0 100.2 110.0
R(?) 40.30 40.39 40.51 40.60 40.71 40.78 40.91 41.01 41.10
? 列表 准备对任选物体进行长度测量(10次),请 列出合理的表格,注意列表要求 (表格名称、物理量名称、单位、数据)
作图时要先整理出数据表格,并要用坐标纸作图。
2、 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作图步骤:实验数据列表如下.
表1: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数据
U (V ) I (mA) 0.74 2.00 1.52 4.01 2.33 6.22 3.08 8.20
3.66 4.49 5.24 5.98 6.76 7.50 9.75 12.00 13.99 15.92 18.00 20.01
1.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度值,确定坐标纸的大小
坐标分度值的选取应能反映测量值的有效位数,一般以 1~2mm对 应于测量仪表的仪器误差。根据表1数据U 轴可选1mm对应于0.10V,I 轴可选1mm对应于 0.20mA,并可定坐标纸的大小(略大于坐标范围、数据范围) 约为 130mm×130mm。
2. 标明坐标轴:
用粗实线画坐标轴, 用箭头标轴方向,标坐标 轴的名称或符号、单位, 再按顺序标出坐标轴整分 格上的量值。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3.标实验点:
实验点可用“ ”、 “ ”、“ ”等符号标 出(同一坐标系下不同曲 线用不同的符号)。
4. 连成图线:
用直尺、曲线板等把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U (V) 点连成直线、光滑曲线。一般不强求直线或曲线通 过每个实验点,应使图线两边的实验点与图线最为接近且分布大体均匀。图 线正穿过实验点时可以在点处断开。
5.标出图线特征:
在图上空白位置标明 实验条件或从图上得出的 某些参数。如利用所绘直 线可给出被测电阻R大小: 从所绘直线上读取两点 A、 B 的坐标就可求出 R 值。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B(7.00,18.58)
由图上A、B两点可得被测电阻R为: U ? U A 7.00 ? 1.00 R? B ? ? 0.379( k?) I B ? I A 18.58 ? 2.76
6.标出图名:
在图线下方或空白位 置写出图线的名称及某些 必要的说明。
A(1.00,2.76)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至此一张图才算完成
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不当图例展示:
曲线太粗,不 均匀,不光滑。
应该用直尺、曲 线板等工具把实 验点连成光滑、 均匀的细实线。
玻璃材料色散曲线图
1.0 1.0 1.0 400.0
玻璃材料色散曲线图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横轴坐标分度选取 不当。横轴以3 cm 代
表1 V,使作图和读图都 很困难。实际在选择坐标 分度值时,应既满足有效 数字的要求又便于作图和 读图,一般以1 mm 代
表的量值是10的整数 次幂或是其2倍或5倍。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P(×105Pa)
图纸使用不当。实际作图时, 坐标原点的读 数可以不从零 开始。
20.00 4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定容气体压强~温度曲线
P(×105Pa)
1.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定容气体压强~温度曲线
将多个测量数据按次序分为数量相等的前后两组,后一 组的第一个数与前一组的第一个数相减,第二个数与第 二个数相减,依次类推,然后求这些差值的平均值。例如:在测杨氏模量实验中,每加一次砝码测一次 钢丝伸长量,共测8次,数据列表如下:
次数 i 0 1 2 3 4 5 6 7
Fi(× 10-1kg) 0 1×3.20 2×3.20 3×3.20 4×3.20 5×3.20 6×3.20 7×3.20 ni(cm) n
0 1×3.20 2×3.20 3×3.20 4×3.20 5×3.20 6×3.20 7×3.20
将 i=0,1,2,3 为一组; i=4,5,6,7 为一组,对应的 ni 值相 减,再求平均伸长量:
(n4 ? n0 ) ? (n5 ? n1 ) ? (n6 ? n2 ) ? (n7 ? n3 ) ?n ? 4? 4
逐差法优点:
第一,可消除零点误差。
第二,扩大了测量范围,实验中对应3.20×10-1kg伸长
量,现为对应4× 3.20×10-1kg的伸长量。
第三,使用了全部测量数据,有利于减小误差。
4 、数据的直线拟合(最小二乘法)
寻找最佳经验公式:y=a+bx
通过实验,等精度地测得一组实验数据
(xi,yi,i =1,2…n),设此两物理量 x、y 满足线 性关系,且假定实验误差主要出现在yi上,设拟合直 线公式为 y =f(x)=a+bx,当所测各yi值与拟合直线上 各估计值 f (xi)= a+bxi之间偏差的平方和最小,即
s ? ? [ yi ? f ( xi )] ? ? [ yi ? (a ? bxi )] ? min
?s ? ?2? ( yi ? a ? bxi ) ? 0 ?a
?s ? ?2? ( yi ? a ? bxi ) xi ? 0 ?b
xi yi ? xi ? ? yi ? x ? a? 2 2 ( ? x i ) ? n? x i
xi ? yi ? n? xi yi ? b? 2 2 ( ? x i ) ? n? x i
将得出的a和b代入直线方程,即得最佳经验 公式。
相关系数r :
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除给出 a、b 外,还应给 出相关系数 r , r 定义为
( xi ? x )? ( yi ? y) xi ? ? 其中 x ? r? 2 2 n ? ( xi ? x ) ? ( yi ? y)
r 表示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
|r|?1,x、y 间线性关系好, |r|?0 ,x、y 间无线性 关系,拟合无意义。物理实验中一般要求 r 绝对值达到0.999以上。
第三部分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1 误差的基本概念 §2 有效数字及其表示
§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物理学的基础
2,测量类型:直接/间接测量;等精度测量
3,测量结果: d=13.217±0.006(mm),k=2
数值 可靠性 单位
? 测量 对任选物体进行长度测量(10 次),并填入已经拟好的表格内。
次序 L (mm)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测量误差
1,测量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对某个物理量x作n个等精度测量,得到一个测量 列,其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期望值)
1n x ? ? xi n i ?1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过程的始终
2,测量误差的分类
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异常值(粗大误差)的剔除
国家标准GB4883-85推荐,判断一个异常值以 格罗布斯方法为准。此方法给出一个和数据个 数n相联系的系数。gn(?=0.05)系数表(见教材P10) 当已知数据个数n,算术平均值和测量列标准 偏差S,则可以保留的测量值Xi的范围为:
( x ? g n ? s) ? xi ? ( x ? g n ? s)
例:测得一组长度值(单位: cm )
98.28 98.26 98.24 98.29 98.21 98.30 98.97 98.25 98.23 98.25
x ? 98.328cm , s ? 0.227cm
n ? 10, g n ? 2.18
除去后再次计算
x ? g n ? s ? 97.833cm, x ? g n ? s ? 98.823cm
数据98.97在此范围外应舍去。
x ? 98.257cm , s ? 0.029cm ,
n ? 9, g n ? 2.11
x ? g n ? s ? 98.196cm, x ? g n ? s ? 98.318cm
审查测量数据均在格罗布斯判据范围内。
? 去除异常值 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平均值, 标准偏差,然后进行异常值剔除。
概念: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 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随着测量条件的 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来源:仪器因素 、理论或条件因素 、人员因素 研究系统误差的重要性:影响随机误差的估计, 有时比较大。请分析可能的产生原因!
在系统误差中发现问题
更值得分析!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氮气N2:
大气分离法:从空气中去除了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 剩余的就应该是氮气,测得其密度为1.2572g/L; 化学法:氨气制取氮气,测得其密度为1.2560g/L,比前者 小0.095% 反复进行了更加精确的实验,测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 的影响随着大量测量应该趋于0。那么这个差值是由系统误 差引起的。
1894年瑞利发现大气中存在惰性气体---- Ar氩气:
空气中发现了惰性气体 Ar氩气
1、正态分布规律:适用大量的随机测量误差
正态分布的 标准偏差: 表征测量值 的分散性 随机误差在 ? ? 范围内的概率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2、测量列的标准偏差:
定义测量列的标准偏差为:
? ( xi ? x ) n ?1
? p ? 68.3%?
统计意义: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测量列中任意测量值 与平均值的偏离落在区间内的概率为0.683。
3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考虑:算术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 ( xi ? x )
S ( x) ? n(n ? 1) n
? p ? 68.3%?
§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不确定度的定义 不确定度表示由于测量误差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 确定的程度。不确定度是一定概率下的误差限值。测量结果: d=13.217±0.006(mm),k=2
数值 可靠性 单位
不确定度反映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分布范围。分为两类:
A类分量uA(多次测量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的分量; B类分量uB是用其他方法(非统计方法)计算的分量。
二、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1、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 ( xi ? x )
S ( x) ? n(n ? 1) n
A类标准不确定度,
uA ? S ( x )
观测次数 n充分多,才能使 A类不确定度的评 定可靠,一般在置信概率为 68%时,认为n应 大于5。在物理实验中,n 一 般取6~10
2.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Δ仪 包含了仪器的系统误差,也包含了环境以及测 量者自身可能出现的变化(具随机性)对测量结果 的影响。Δ仪可从仪器说明书中得到,它表征同一规 格型号的合格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一次测量 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
?仪 B类标准不确定度uB: u B ? 3
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的评定
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 对直接测量
uc ( x) ? u A ( x) ? uB ( x)
(2)对间接测量
? ?f ? 2 ? u ( y) ? ? ? ? ?x ? uc ( xi ) i ?1 ? i ?
2、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扩展不确定度 U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 乘以包 含因子k得到 U=k uc
四、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1.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报告形式
报告的形式有多种,在我们实验中采用下面 形式:
Y ? y ?U , k ? 2
2.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uc(y)或U(y)通常最多为两位有效数字。首位有效数字为1或2,结果保留2位; 首位有效数字为3以上的数字,结果保留1位
注意:按JJF1059,在报告最终结果时,不 确定度有效位数的取舍可将其最末位后面的 数进位!
例题 U=0.02746g/cm3, U=0.0122g U=0.0321(cm) U=0.028 g/cm3 U=0.013 g U=0.04(cm)
结果的表达:
Y ? y ? U (单位) ,k ? 2
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由不确定度来确定。
采用同一测量单位来表述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 度时,它们的末位应是对齐的。
测量结果数字修约规则
测量结果只写到开始有误差的那一位数,以后的数按 “小于5舍去;大于5进位;等于5看左右”的法则取舍。
例:将下列数保留三位小数
2.88 2. 进位 2. 进位 2. 舍去
2.144 进位
中间运算结果的有效位数
加减运算的结果末位以参与运算的末位最高的 数为准。如 11.4+2.56=14.0 75-10.356=65 乘除运算结果的有效位数多少以参与运算的有效 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可比其多取一位。如 .6×104 2.000÷0.99=2.00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中间结果可不作修约或适 当多取几位(不能任意减少)。
例:表达结果?
? ? 2.6850 ( g / cm )
U=0.04 (g/cm3)
?=2.68±0.04(g/cm3)
五、测量不确定度计算举例
例2:用螺旋测微计测一铁球的直径 d 测量记录:螺旋测微计, 零点读数为-0.004mm, 仪器误差限为 0.004mm。数据如下表, 单位:mm
13.217 13.208 13.218 13.209 13.215 13.207 13.213 13.215
数据处理:
d ? 13.2127mm, S ? 0.0042 mm, S (d ) ? 0.0015 mm
n ? 8, gn ? 2.03, d ? (13.? 0.0042 ) ? 13.221 mm d ? (13.? 0.0042 ) ? 13.204m m
数据均可保留。零点修正后结果为:
d ? 13.2167mm,
不确定度来源
1.多次测量
uA(d)=0.0015mm
2. 螺旋测微计误差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uB (d ) ? 0.004mm
? 0.0023 mm
uc (d ) ? 0.0015 ? 0.0023 mm ? 0.0027 mm
U ? kuc ? 2 ? 0.0027mm ? 0.0054mm ? 0.006mm
d ? 13.217 ? 0.006 (mm), k ? 2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①计算出不确定度 ②写出测量结果的正确表达式
例3:测量圆盘的转动惯量,用卡尺(0.02L)测 得圆盘直径如下表:
1 2 3 4 5 6 次数 D0(M) 12.000 12.012 12.014 12.000 12.016 12.018
电子天平(仪器误差:0.02g)测得圆盘质量 M0=514.00 (g),求圆盘绕自身转轴的转动惯量。
解: 1、 D0 ? 12.010(cm), S ? 0.008(cm),
经格罗布斯方法判断,数据无异常。2、各分量的不确定度
u A ( D0 ) ?
0.008 ? 0.003266(cm), 6
u B ( D0 ) ?
0.002 ? 0.0011547 (cm), 3
2 2 u C (D 0 ) ? u A ? u B ? 0 . 004 (cm ).
质量:电子天平(仪器误差:0.02g),M0=514.00(g)
M 0 ? 0.51400kg, ?3 0.02 * 10 ?3 uC ( M 0 ) ? u B ( M 0 ) ? kg ? 0.012 * 10 kg 3
3、转动惯量
2 1 ?4 ? ? ? I0 M 0 D0 9.2674 10 kg.m2 , 8
? uc (M 0 ) ? ? 2uc ( D0 ) ? ?4 2 ? ? ? ? ? uC ( I 0 ) I 0 ? 0. kg.m , ? ? ? ? M 0 ? ? D0 ?
? U ? 2 u c ( I 0 ) ? 0 . 013 ? 10 4 kg .m 2 ,
5、结果表达:
I0 ? I0 ± U ? ( 9 . 267 ±0 . 013 ) ? 10
已知a,b,Uc(a)和Uc(b),给出面 积S(S=a*b)不确定度Uc(s) 的公式表达式,并给出S的表 达式。
小结:不确定度计算总结
1、评定各个直接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 xi的A类分量:
u A ( xi ) ? S ( xi )
(2) xi的B类分量:
u B ( xi ) ? ?仪 / 3
(3)则xi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 xi ) ? u A ( xi ) ? uB ( xi )
2、对y=f(xi),(i=1,2…,n)求偏导数
2 uc ( y) ?
? ?f ? ? ?x ? i i ?1
? ? uc 2 ( xi ) ? ?
3、求出间接量y的扩展不确定度 U(y),写出测量结果 的表达式为:
y ? y ?U ,k ? 2
4、关于间接量y的最佳估计值
y 的计算,先计算出 各个直接量xi的算术平均值 xi,再通过函数关系 得到, y ? f ( xi )
第一篇:地大物理实验导体尖端放电现象的应用 摘要: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称为尖端放电。避雷针,打 火炉,静电除尘技术都是运用了导体尖端放电现象。静电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也是尖 端放电。尖端放电利大于弊。关键词: 尖端放电; 面电荷密度; 避雷针; 静电除尘; 1.导体尖端放电原理 在这周的演示实验中,老师给我们做的其中一个演示实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就是 导体尖端放电的实验。老师用手摇发电机发电, 连接的两个金属小球接触时就发出噼里啪啦 的声音。小小的金属球,是什么赋予了它们神奇的力量呢? 答案是尖端放电原理。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称为尖 端放电。导体表面有电荷堆积时,电荷密度与导体表面的形状有关。物体表面曲率大 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物的顶端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当电荷密度达到一定的 量值后,电荷产生的电场会很大,以至于把空气击穿而发生放电。2. 导体尖端放电原理的应用 导体尖端放电这一大起眼的现象, 却让人类不得不因为他的强大用途而引起重视。估计当伟大的富兰克林手举风筝时,也在赞叹那风筝上那根小小的金属丝吧。尖端放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保护我们的避雷针。避雷针就是伟 大的富兰克林运用尖端放电原理发明的。我们的房屋上都会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一 种避雷装置。通常所见的避雷针由三部分组成:一根上端比较尖的金属棒,金属棒下端连接 着导线,导线连在一起埋在地下的金属板上。在雷电天气,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 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 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 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雷电的实质是 2 个带电体间的强烈的放电,在放电的过 程中有巨大的能量放出。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 地。这样,雷电就不能进入家里伤害我们了。常见的还有打火炉和打火机,电子打火机提供了电离条件,为某些易燃物点火,尤其 是可燃性气体, 以及容易挥发与空气充分结合的油, 而燃烧实质上就是氧化剂与燃烧剂的离 子结合,电离提供了这一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 靠尖端放电原理的静电除尘技术也服务了社会, 成为解决大气污染的 一种重要手段。静电除尘的原理是起电机起电后,产生尖端放电现象,导致空气分子电离成 大量正、负电荷,从而使烟雾中的尘埃带上电荷,被同它带异号电荷的物体吸收,然后让带 电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集结到电极上, 给以清除。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烟囱除尘也是应用 了这个技术。另外,导体尖端放电还可用来发电,静电电动机转动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导体尖端附 近的电场特别强, 会使空气分子电离,, “电风” 一般的电动机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 形成 。通电后,由交流电或直流电产生旋转磁场,促使转子按一定的转速不停地旋转。而静电电动 机,不用交流电,也不用直流电,而是用静电,不产生旋转磁场,而是通过尖端放电形成的 形成“电风” ,促使转子转动。从而发电。3. 导体尖端放电利大于弊
导体尖端放电在技术上有重要意义.高压输电导线和高压设备的金属元件,表面要很光 滑,为的是避免因尖端放电而损失电能或造成事故。导体尖端放电原理虽然有损耗能量这一 弊端,但是在生产生活中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福利,是名副其实的利大于弊。参考文献: [1] 龙丽红;避雷针工作原理的探讨[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 03 期 [2] 岳晓萍; 邢怀民;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尖端放电机理[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001 年 02 期 [3]蒙晋佳;张燕地面上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尖端放电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年 1 期
第一篇:地大物理实验中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实验题目: 班级 成绩 实验时间 实验仪器 年 月 日
《》出自:链接地址:/show/ay4KLPKbOlrkovAU.html对于这种指到0的应该读50还是0 什么时候读50什么时候读0 螺旋测微器以毫米为单位几位小数 厘对于这种指到0的应该读50还是0&&什么时候读50什么时候读0&螺旋测微器以毫米为单位几位小数&厘米为单位几位小数&求学霸回我
那什么时候读0
当那个左边刻度等同于其他间隔
就是左边螺旋的刻度位置相等的时候
不明白,,,
,,,嘿嘿,,,
就是左边的刻度相等的时候,右边刚好到零的时候
就是左边的刻度相等的时候,右边刚好到零的时候
比如说刚好到十那个位置的时候是吗
嘿嘿,没事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外径千分尺和螺旋测微器有什么差异_百度知道把可动刻度原来的50等分的刻度变成100等分刻度..(2)张丹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上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钉住.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人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s01=1.40cm,s12=2.15cms25=2.91cm,,s34=3.65cm,s45=4.41cm,s56=5.15cm.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打点计时器&原理类似.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v4=0.202m/s,小车的加速度a=0.188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板的厚度时的读数分两步:先读固定刻度,再读可动刻度.注意读可动刻度时要估读.了解该实验装置的原理,它类似于打点计时器,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这就像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就打一个点.数据的处理思路与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处理一样.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1)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把可动刻度原来的50等分的刻度变成100等分刻度.(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4=x35t35=0.202m/s根据逐差法求加速度:a=x36-x039t2=0.188m/s2.故答案为:(1)把可动刻度原来的50等分的刻度变成100等分刻度.(2)打点计时器,0.202、0.188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读数的方法: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注意读固定刻度时看半毫米刻线是否露出,读可动刻度读数时要估读.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1)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0.01mm,如图所示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5.620mm,请你在刻度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符合该读数的数字.(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应用的测量仪器是B(填序号).A.游标卡尺&&&&&B.刻度尺&&&&&&&C.天平&&&&&&&&D.秒表(3)给你下列器材:待测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RV约几千欧),电阻箱、滑动变阻器、6V蓄电池、电键、导线若干.试设计测定电压表内阻的实验原理图.
科目:高中物理
(1)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0.01mm.图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620mm,请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值以符合给出的读数.a=15,b=5,c=10.(2)估测某物体的长度大约5cm多,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如图,则由图可知其长度为50.15mm;图中d指示的数值是6.
科目:高中物理
螺旋测微器是一种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现有下列问题:(1)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0.01mm,下图是某次测量的读数为5.620mm,请你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值以符合给出的读数.(2)若另制一个螺旋测微器,保持其精密螺蚊的螺距为0.5mm不变,使其精度提高到0,05mm,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届全国大纲版高考压轴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1)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右图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请你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以符合给出的数值。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315m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