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现代交际杂志建筑最前沿的杂志有什么或者文献?

||论文发表咨询热线:400-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来源:位置:时间: 09:25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现代建筑设计也提出了全新要求。本文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进行论述,以探讨如何才能够使建筑设计能够符合现代人的需要。
  关键字:现代建筑,建筑设计,传统理念,创新理念
  建筑是人们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当然建筑本身并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可以利用的空间。广义的建筑不仅包括供人们利用的封闭的空间构筑物还包括诸如园林这样开放的空间,所以建筑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穴地而居到高楼大厦,从茅草之屋到美轮美奂的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无数次的转变,每次转变都是应社会变化的而起,应人们的新的需要而起。尤其是到了现代以后,人们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形式也跳出了几种经典的范畴变得多姿多彩。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流派和思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现代建筑设计的历史,远没有建筑的历史那么悠久,它兴起于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前后欧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这批设计师发起了一场新建筑运动以对传统的建筑进行革新。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打破了设计只为贵族服务的立场和原则,从而使得建筑设计开始面向大众,面向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新型的建筑材料开始使用,改变以了以往建筑完全依赖木材、石料和砖瓦的传统,从而引起了建筑设计的革命。
  现代建筑设计与以往的建筑设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与方便性。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推广六面建筑和幕墙架构,提倡标准化原则、中性色彩计划与反装饰主义立场。
  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反对在图板上、预想图上设计,而主张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规划,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1]
  同时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是以工业文明委基础的,这就使得其审美的哲学基础也和以往发生了变化,现代建筑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功能与技术的理性主义,这就使得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现代主义审美观,直觉被限定在一个必须严格遵循功能的、结构的、科学和逻辑原则的狭窄范围内&[2]。傅小娟、孙明还在其文章《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中将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分为三个层次:功能的审美、形式的审美和意义的审美。三个层次依次递增,每增一个层次就增加了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和难度。
  建筑界的权威曾经说过,21世纪的高消费就是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在21新的趋势就是远离工业社会早期的喧嚣浮躁,远离欧洲中心下的一体西化趋势。大量的建筑实践也给予了证明,自然和乡土在现代建筑中设计比重也愈加明显。这就意味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设计出更多的更好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建筑。
  我国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和发达的建筑文化,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入侵,传统的中国建筑开始被西方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在欧洲文明中心论的影响之下,中国的传统建筑乃至建筑文化受到忽略,甚至有着销声匿迹的倾向。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建筑文化,适合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时也在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积淀和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郑玉红在其文章《国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理念的传承》认为中国要想建立科学的中国现代环境艺术理论尤其是现代建筑理论的关键点&便是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的精髓,为现代设计所用,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本土文化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转。&[3]向乡土特色回归也正好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结合呢?
  要想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结合,就要了解中国建筑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比较中西哲学就可以发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哲学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其核心观念是&和谐&。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4]建筑风水思想只是追求天人和谐的建筑理念的外在的体现。随着新的建筑理念的出入,这种天人和谐的思想逐渐的让位与使用的西方建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国外建筑师&抢滩&中国市场,中国几乎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现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认真思考,对个人的创作以及中国建筑的发展都有现实意义。&[5]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把这种追求天人和谐的思想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郑玉红在其文章中关于如何在现代建筑中更好的是实现传统理念的传承提出了很好的的建议:通过形式的现代借用,以达到&使现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6]从而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 吸收传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7]从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郑玉红略有不同是李昱欧 宗莹两位则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去把握传统理性和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点,并对如何实现传统理性和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提出自己总结出来的建议:整体统一的文化精神;建筑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不局限于各种具体构成部件,空间重于构成&,实&为虚&存&,&实&为手段,&虚&为目的;明显的轴线感。有单轴线与多轴线,按地形地貌及功能与空间构图确定,有导向与引人入胜的作用,序列、层次、变化沿轴线展现;独特的群体概念,以&间&成&栋&,以&栋&成&院&,以&院&成&群&,栋虽小而群体大。&间&作为不可分割的单元体,自由灵活,因地制宜,不受程式拘;重视平面布局中序列安排与活动线上感受的变化。[8]通过这些总结,两位得出结论只有实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三性&的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经典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就为我们更好的将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融合起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向乡土回归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建筑设计。
  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和文化的了解为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基础,但是要想设计出好具有创新性的建筑设计作品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
  建筑设计是一种高智力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所以要想设计出好的建筑设计就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和心理。创造性思维和心理是做出现代设计的前提,同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要具备创新设计的灵感。设计的灵感是设计师思想火花的体现,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设计师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潜意识思维模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深刻的理解社会文化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将理论知识、现实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令人心仪的现代建筑设计。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和新理念的融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技术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越来越趋向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逐步实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各种梦想与蓝图,利用信息技术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各种事情。这就更加增加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就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技术在绘图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处理,这些包括二、三维动态显示及模数化处理,直到产生各种施工图的定位数据。计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理论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对整个建筑设计乃至建筑工程进行动态分析,科学的分析各种变量变化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处理并对图片进行分解、组合、缩放、移动或更换,最后作出修定,求出最佳方案。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李湘洲、杨军、才东明在其文章《现代建筑设计与计算机应用》中对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的作用给了很高的评价,&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及的,它代表了人类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水平。随着世纪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定能把建筑创作与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9]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环保、节能理念和人文理念。柴瑞琳,李华磊在其文章《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节能发展趋》中就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就做了很阐述。关于现代建筑中的人文理念更是不容置疑,因为建筑就是为人服务的。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现代、自然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设计和理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傅小娟 孙明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J]. 大众文艺 2010(24)
  2 郑玉红 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理念的传承[J]. 民营科技 2001(07)
  3李昱欧 宗 莹浅谈中国理性传统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J]. 黑龙江科技 2011(23)
  4李湘洲 杨军 才东明 现代建筑设计与计算机应用[J]. 吉林建筑设计 2001(01)
上一篇:下一篇: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流程
&&&&致力于为需要刊登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与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社合作。网站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
&&&& 中国鸣网,中国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中国期刊网。杂志社直接对接合作,上百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合作开展期刊、杂志征稿。中国鸣网期刊网,权威的职称论文、期刊、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发表论文、杂志发表论文、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写作指导、发表正规机构。是您,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杂志投稿、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收藏和推荐的期刊杂志全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多家期刊数据库上可以查到的正规省级以上刊物,具有CN和ISSN双刊号,发表程序正规,信息安全,有效保障作者的合法版权。作者来稿会在五个工作日之内给您回复,有效期十五天,五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回复,论文可另投他处。
如果您有待发表的论文成品,可直接向本网站投递,详细投递方式、要求等请参考网站首页的&投稿须知&栏目;如果您没有的稿件,请提供写作提纲或要求,本网站给予指导,内容原创,保证通过,详情请参考&写作流程&栏目。
凡是确定与本站合作的作者,须向本站提供50%定金(30000字符以上毕业论文),本网站提供相关收据证明。若论文未被杂志录用,本站退还全部定金,若客户不想发表了,此定金不退还。
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相关论文阅读
优质期刊推荐
优质论文推荐
 摘要:屋顶是房屋建筑中起覆盖作用的承重、围护结构,按排水坡度大小及造型要求分为平屋顶和坡屋顶两种形式。本文从隔热和保温方面对两种形式屋顶进行探讨。
  建筑材料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建筑界》,杂志(月刊),是由江苏商报社主管主办的省级建筑科技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118,国际标准刊 号:ISSN,邮发代号:27-128。全称:《江苏商报&建筑界
  摘要:本文就住宅小区变压器的容量计算及变压器容量如何恰当的选择提出一些见解。在设计阶段,如何恰当的计算住宅小区变压器容量并选择合适变压器,使其在工作状态不至于浪费和过负载运行。
  【摘要】本文试从自然界中的薄壳结构入手,谈讨建筑在结构方面的仿生:从圆顶薄壳探讨大空间建筑的抗压;从柱面薄壳探讨高耸建筑的抗风。同时针对几个具体的建筑浅谈薄壳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期通过本文,进一步激发我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结构构思的灵感。
核心期刊推荐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45-1210/TU国际刊号: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37-1085/C国际刊号:X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11-5979/G2国际刊号:单位: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42-1645/U国际刊号:单位:武汉造船工程学会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42-1645/U国际刊号:单位:武汉造船工程学会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52-5001/C国际刊号:单位:贵州大学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11-2178/TU国际刊号:X单位: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43-1257/S国际刊号: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半月刊国内刊号:CN 11-2961/D国际刊号: ISSN
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CN 23-1393/TD国际刊号:ISSN 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主办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CN 34-1190/R国际刊号:ISSN 单位: 中华医学会主办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旬刊国内刊号:36-1078/G4国际刊号: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
精品论文推荐哈工大图书馆建筑学学科服务博客
建筑新世力——建筑师李晓东:成为世界的中心
&&&&2010年建筑新杂志《artech》& kaleidoscope & up & coming 建筑新世力&&&&&西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轮到我们了。&&&李晓东&&&&&& (原文:)&&& &西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轮到我们了。&在采访的最后,李晓东这样说到。&&& 这位2010&阿卡罕&建筑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winner)以及2009年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 (AR emerging architecture awards winner)的获得者,仍然保持着他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热情,如果你每周三去清华的建筑学院,也许能听到他关于&创意思维&的有趣论调。&&& 但他的野心不仅如此,他希望把中国的建筑文化重新回到世界的中心,&两三百年前我们曾是世界的中心。&他这么说。&我不想用西方的建筑形式来填补中国的建筑空白,我也不想提及&民族形式&这类词汇。&这体现在他对于完成每个项目上倾注的心血以及明确的目的性上。&&&&& artech:你的新项目提到了&农村城市化&这个概念,能具体说说吗?&&& Lee(李晓东):这个项目提倡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环保,对下游生态环境也起到保护作用。农村土地不会减少,只是把宅基地置换出来作为城市用地。采用企业化管理,农民有股份在这个企业中,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基础设施投入集中,资源共享。距离很短,一公里内就可以采用任何交通形式去中心服务区。简单说,就是城市形态,农业生产方式。这种新城市形态叫&田中城&。&&& artech: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项目?&&& Lee:我们的城市化依靠的是经济增长,当经济不增长就没有新的就业机会。城市是脆弱的生态体,无论战争还是自然灾害,都无法抵挡这些危机。但农村却是相对稳定的。农村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把小农经济组织起来,西方农业产业链化的模式是深加工,其他产品的价值是原有农产品的2倍到30倍,而我们只有0.8倍。所以我们农业产品增加价值的余地很大,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就可以缓解城市压力。&&& artech:这个项目具体实践中会否产生困难?&&& Lee:实践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既保证了开发商最低限度的补偿费用,又保证了政府最低限度基础设施投入。并且保证回迁房的舒适度,使得农民愿意居住在里面。之所以在都江堰首先开始,也是因为灾后重建给了这个机会。&&& artech:这种理念能否被复制?&&& Lee:一个中心小城镇,整体是一个大的村落,以现代的基础设施把他们组合起来。&&这个概念完全可以在中国农村得到复制。&&& artech:为什么选择农村作为你的实践环境?&&& Lee:现代中国城市很难做出好的设计。西方的设计已经做了很多年,有了娴熟的技巧,而我们中国的设计如果要从边缘进入中心,就必须从观念上可以革新。农村只是一个载体。因为中国农村的问题很独特,城里的房屋拆迁太快,环境变化太快,所以我转向农村。当你把问题定义得很独特,解决方法也必然是独特的。&&& 中国最大问题是发展太快。这跟经济状态与政府行为都有关系。农村城市化是一个新的视角。&&& artech:你所说的观念革新,从你个人角度,是指&针灸疗法&?&&& Lee:是的。&针灸疗法&这个理念从中医学中获得启发,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体系,对症下药,头痛不一定医头。我把建筑也看成一个体系,针对整个环境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特定场所。&&&&&&& artech:以桥上书屋为例,如何实践你的这个理念?&&& Lee:比如桥上书屋所在的村庄。这个闽南村庄有着几百年的土楼文化,那时土楼是一个公共社区,能维系村庄的文化背景,持续生存,后来安全不再是村落的隐患,村民独立出来居住,也就没有了公共社区,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分解了,当一个村落没有了公共场所,失去了向心力,逐渐,这个村落便松散了,开始衰败。&&& 我找了很久,偶然发现了这个村庄,并且,我认为整个村庄的脉络在于重新复活这两座土楼。因为它们是文化的交集,连接两个土楼,可以重新凝聚以前的文化,建造小学和图书馆是为了吸引这一活力人群,活动便开始在这里发生。无论是物质和精神上,这里都变成了新的农村。&&& artech:那么桥上书屋建成后是否达到你当初的预想?&&& Lee:事实上,现在比当时预计还好,这里变成了旅游点,乡里自发投资建设了停车场。一边的土楼会改造成青年旅馆,另一边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这时,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是成功的,因为它用很小的投入激活了一整个社区。&&& artech:这种商业模式也是你当时的预想吗?&&& Lee:当时并未料到,但孩子们通过这里接触外界,这里成为了他们观看世界的橱窗,我认为这是好的。&&& artech:你是否仍然在寻求传统农村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Lee:建筑风格可以与当地无关,但它的功能是与当地环境对话的,既熟悉又是陌生的,这种陌生刺激人去思考。引起当地人对新事物的渴望。&&& artech:你是指传统与现代之间构成了对话模式?那么你对材质的运用也是为了实现这种对话吗?&&& Lee:是的。城市肌理和农村肌理是不一样的。在农村,石头从山而来,水从雪而来,木从树而来。材质与自然有了对话。建筑在自然面前要很谦卑、低调。为了凸显自然的美,我也强调水平线结构。建筑应该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生硬添加进去的。&&& artech:你认为中国的建筑如何从边缘进入中心?&&& Lee:两三百年前,中国还是中心,以文化为背景。西方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我们被边缘化。想成为中心,不可避免的就是抄袭,比如唐朝时期的日本。&山寨版&有个问题,当你开始复制别人的东西时,你会放弃自己的东西,而一旦放弃自己的中心思想,你就永远成为不了中心。由边缘变成中心,必须独立思考。&&& 以新加坡为例,1965年独立后,他们一直在寻找自身定位。他们开始讨论文化问题,请大师来做建筑设计,都是摩天楼,但摩天楼不能代表新加坡。于是他们发现,要讨论的不是一个文化进化的主观表达,而是一个环境进化的客观描述。比如,新加坡在热带,热带是建筑的功能问题不是文化问题,于是他们的建筑注重通风和遮阳,建筑出来后,他们发现,只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出发就能成为中心。&&& 中国建筑设计现状是,产量大,质量不够。但比例高,机会多。所以要认清自己的问题。&&& artech:你通过何种方式来寻找中国建筑的定位?&&& Lee: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求民族形式与现代化的融合,绑在一起就出现了奇怪的建筑形式,变成一种思维定势:要么东方,要么西方,要么传统,要么现代。但设计不是选择题,是论证题。从2000年后,奥运是一个契机,国际建筑团队的介入,最新的建筑理念引进,中国人开始学习技巧并且讨论建筑,也开始把西方搬过来,填补中国的空白。&&& 我认为,现在许多西方建筑形态还处于外形时期,但没有探讨社会问题、建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来寻找中国设计师自己的定位,而不再重复中国符号。民族形式和当代没有关系,只能证明对当代的不自信,或者媚俗。中国这么大,什么能代表中国?我们能讲的可以是地域。根据每个城市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建筑。不可能有标准的,只能探讨在一特定地域中如何做当代的建筑。&&& artech:你探讨当代的语言。&&& Lee:是的。当代是不需要粉饰的。当代的建筑思想可以复制,但可以产生许多形态。建筑师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否则就没有幸福指数,最好的永远应该是下一个。&&& artech:你怎么定义可持续建筑?&&& Lee:我认为最简单的可持续建筑就是:使用当地材质,由当地劳动力去做。金融危机后,我们不再以奢侈品为目的发展经济。这是金融危机带给全世界的反思。奢侈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形式上却可以是简朴的。两者之间的&和谐&永远是主调。
&&( 16:28:44)&&( 17:55:53)&&( 16:7:42)&&( 18:0:35)&&( 20:16:20)&&( 18:12:40)&&( 20:11:2)&&( 11:56:10)&&( 17:4:44)&&( 16:58:27)
手机二维码访问
建筑学学术资源发现
Powered By & Theme By现代的建筑都有什么风格?来自:
日分享至 :
现代的建筑都有什么风格?有人知道吗?分享至 :
下一篇:上一篇:其它类似问题相关文章相关帖子---现代的建筑都有什么风格?《建筑》杂志
《建筑》杂志征稿启事
《建筑》杂志信息介绍:
《建筑》杂志创刊于1954年,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建筑杂志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中国建筑行业权威刊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优秀期刊一等奖。
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11—1405/TU;邮发刊代号:2—83。
《建筑》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关注、行业、企业、项目、科技、文
《建筑》杂志投稿要求:
一、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45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理解“中国现代建筑是否需要中国式表达,怎样表达”的相关文献有哪些?本人要写一篇论文求相关文献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商业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