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制查询是什么?

重庆会计网校--会计资讯  网校指南: 网校搜索: 关键字:会计 上岗证 电算化 职称 你所处的位置: - 取消事业编制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先从高校、事业单位入手? 取消事业编制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先从高校、事业单位入手? 信息来源:转自网络&&作者:重庆会计网校&日期: 11:06:22 点击数:607 [字体: &&&&&& 高校、公立医院的“终身铁饭碗”率先破碎,工作人员即将告别“事业编”转为“合同工”。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人社部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曾明确提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今年1月,人社部相关部委官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下简称人事高峰论坛)上提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选择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差额拨款。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饱受诟病。编制内外两个世界,在事业单位“用工双轨制”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编内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和工作安稳度一直是编外人员无法企及的。取消事业编制将势必打破两个世界的隔阂,改变这一现状。   那么,取消事业编制为何从高校、公立医院入手?这一改革又会带来哪些具体影响?   “这是必要且适时的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表示,包括高校、医院在内的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实际上是为最终废除“铁饭碗”必须进行的改革,这样才能实现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便于社会化的流动和管理。   而选择从高校、公立医院入手,“其实是一个很稳健的改革。”朱恒鹏评价。   在我国,事业单位人数最为庞大的就是学校和医院。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忠曾在今年的人事高峰论坛上表示,全国事业编制约3284.4万名,在职人员2947.3万人,从行业看,教育和卫生占了大头,分别占总数的47.8%、15.7%。  “医院编制严重制约了医改进程,早就应该取消编制了,而高校本身在收入、吸引人才方面有较高优势,从这两类事业单位开始取消编制,使改革更容易进行。”朱恒鹏也提出,除以上两类事业单位外,编制比较多的还有中小学,但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提及,是考虑到中小学涉及的人员更为庞大,管理需要更加谨慎。   朱恒鹏认为,中国的事业单位编制本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很不正常的铁饭碗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下应该废除。“取消事业编制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人员流动、促进公平。此前我们制度一个很不公平的地方,就在于编制内外人员往往同岗不同酬,在职时编制内人员收入一般比编外高,退休之后的养老待遇更是差别巨大。”   此次改革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即现有在编人员仍按照编制管理,等到退休、辞退之后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而新人则不再有编制,实行合同聘任制,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对此,朱恒鹏也以“稳健”一词表达看法,“这个改革其实20世纪90年代已经提出,国企改革中已经实施过,实际上是没什么问题。”   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政策中,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情况。在取消事业编制后,国家对高校、公立医院的财政方面是否有改变?   朱恒鹏表示,取消编制以后,国家的财政补贴应该还会有,只是不再按照人头发放,而是按照需要和政府购买服务原则投入。他强调,财政投入不应该和人员编制挂钩,更不能成为一种财政养人的制度。   至于财政投入的具体方式,他表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高校和公立医院向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财政就可以对这些服务或根据服务量进行投入,比如师资科研、人才培养等。“学校的情况可能稍微特殊一些,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实财政根本不再需要投入,财政收入投入医保即可,医院通过挣取医保费用来获得支持。”   取消编制后,又会给高校、医院带来哪些影响?朱恒鹏认为,最明显的是会激励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工作,“以医院为例,没有了编制,医务人员就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来获得收入。所以提供服务多、服务好的医院会获得更多的收入,多劳多得。”其次,更有利于人才流动,有进有出,高校、公立医院都不再拥有“铁饭碗”的优势,编制也不再是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最重要的是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将不再有编内编外之分,大家同工同酬,在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上更加公平。“退休金将按照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和企业养老金制度交纳,退休金的高低与交纳养老保险时间长短、数量高低相关,多交多得,长交长得,这是非常公平的制度。”朱恒鹏说。 推荐阅读: 更多财务、生活信息关注重庆会计网校微信:cqkjwx0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重庆会计网校 总部:重庆九龙坡陈家坪帝豪名都26-3A,电话:023-。 本站学习资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联系电话:023- 重庆会计网校隶属于重庆财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查看: 4106|回复: 50 事业单位 八级管理岗位 相当于行政编制 什么级别哦?? 发表于 12-12-28 12:07 事业单位 八级管理岗位 相当于行政编制 什么级别哦?求解?& &省局工资审批表上面是这样填的 发表于 12-12-28 12:23 发表于 12-12-28 12:51 发表于 12-12-28 13:04 发表于 12-12-28 13:06 管理岗什么会无级别呢? 总比公务员一辈子的科员强吧! 发表于 12-12-28 13:08 回 毕业第三年 的帖子 :副科级 (12-12-28 12:23) 那以后可以竞选正科了吧?? 发表于 12-12-28 13:08 回 胜520 的帖子 管理岗什么会无级别呢? 总比公务员一辈子的科员强吧! 事业单位 八级管理岗位 相当于行政编制 什么级别哦?求解?& &省局工资审批表上面是这样填的 发表于 12-12-28 13:09 回 我要回家12 的帖子 :无级别 (12-12-28 13:04) 意思说2年后可以竞选正科吧??? 发表于 12-12-28 13:10 发表于 12-12-28 13:17 回 lchrain 的帖子 管理岗什么会无级别呢? 总比公务员一辈子的科员强吧! 事业单位 八级管理岗位 相当于行政编制 什么级别哦?求解?& &省局工资审批表上面是这样填的 发表于 12-12-28 13:34 正省& & 一级 副省& & 二级 正厅& & 三级 副厅& & 四级 正处& & 五级 副处& & 六级 正科& & 七级 副科& & 八级 科员& & 九级 员级& & 十级 发表于 12-12-28 13:36 事业单位是走职称路线,管理八级就是拿八级工资,无职务级别,除非你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例如乡镇财政所(现也改为财政分局)所长,就是事业单位里面的副科级,但工资增加不了多少,事业单位主要走职称路线,即使你是一级岗位,你还不是普通工作人员。职务没有还不是废的! 职称和职务是分开的! 发表于 12-12-28 13:43 回 wu301jing 的帖子 :事业单位是走职称路线,管理八级就是拿八级工资,无职务级别,除非你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例如乡镇财政所(现也改为财政分局)所长,就是事业单位里面的副科级,但工资增加不了多少,事业单位主要走职称路线,即使你是一级岗位,你还不是普通工作人员。职务没有还不是废的! 职称和 .. (12-12-28 13:36) 原来是这样哦!!谢谢详解! 发表于 12-12-28 13:44 回 毕业第三年 的帖子 :正省    一级 副省    二级 正厅    三级 副厅    四级 正处    五级 ....... (12-12-28 13:34) 恩& &谢谢 发表于 12-12-28 13:49 哦& & 谢谢 内容来自[短消息] 发表于 12-12-28 13:49 你不能走职称路线吗 发表于 12-12-28 13:51 回 wu301jing 的帖子 :事业单位是走职称路线,管理八级就是拿八级工资,无职务级别,除非你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例如乡镇财政所(现也改为财政分局)所长,就是事业单位里面的副科级,但工资增加不了多少,事业单位主要走职称路线,即使你是一级岗位,你还不是普通工作人员。职务没有还不是废的! 职称和 .. (12-12-28 13:36) 难道你不知道事业单位分专业技术岗和管理岗么? 发表于 12-12-28 13:55 回 毕业第三年 的帖子 专业技术评职称,管理岗呢?混年头?求解 发表于 12-12-28 14:13 正省& & 一级 副省& & 二级 正厅& & 三级 副厅& & 四级 正处& & 五级 副处& & 六级 正科& & 七级 副科& & 八级 科员& & 九级 员级& & 十级 发表于 12-12-28 14:22 回 毕业第三年 的帖子 :副科级 (12-12-28 12:23) 你觉得八级有意义不哦& &刚刚有的楼说没有相应的职务&&考正科不行的?? GMT+8, 16-10-12 10:26 Powered by Discuz!事业单位里的企业编制是什么意思?待遇和事业编制的有什么区别?以后能晋升啥的吗? 如题,事业单位里的企业编制是什么意思?待遇和事业编制的有什么区别?以后能晋升啥的吗? 编办干部来释疑: 一、事业单位一般使用事业编制,原则上不存在企业编制。在正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编,使用事业编制;二是无编,作为临时用工存在。 二、个别事业单位与企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城建投资管理中心,同时加挂了城建投资公司牌子,但一般只核定事业编制,不会弄出两种编制来。 三、你所谓的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很可能指事业单位无编人员,这些人未使用事业编制,不能购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只能购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职务上也基本升迁无望,经济和政治待遇正对较差,唯职称可通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托管来晋级。 就是非在编人员,但是给办理保险,工资较事业编制要低 工作时,三六九等,一个养老保险分为公务员类、事业单位类、城镇职工类、个体类、农保类,到老了,还是三六九等,官本位,工次之,民最贱! 就是非在编人员,但是给办理保险,工资较事业编制要低 编办干部来释疑:

一、事业单位一般使用事业编制,原则上不存在企业编制。在正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编,使用事业编制;二是无编,作为临时用工存在。

二、个别事业单位与企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城建投资管理中心,同时加挂了城建投资公司牌子,但一般只核定事业编制,不会弄出两种编制来。

三、你所谓的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很可能指事业单位无编人员,这些人未使用事业编制,不能购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只能购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职务上也基本升迁无望,经济和政治待遇正对较差,唯职称可通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托管来晋级。 编办干部来释疑:

一、事业单位一般使用事业编制,原则上不存在企业编制。在正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编,使用事业编制;二是无编,作为临时用工存在。

二、个别事业单位与企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城建投资管理中心,同时加挂了城建投资公司牌子,但一般只核定事业编制,不会弄出两种编制来。

三、你所谓的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很可能指事业单位无编人员,这些人未使用事业编制,不能购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只能购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职务上也基本升迁无望,经济和政治待遇正对较差,唯职称可通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托管来晋级。 就是非在编人员,但是给办理保险,工资较事业编制要低事业单位的干部编制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的干部编制是什么意思? 08-12-20 & 市政”两个字多了,市政管理委员会、市政设计院、市政工程公司、市政园林局、市政公用局等等。 干部是公务员,是科员、科长、局长、处长、厅长、部长。 以聘任的岗位而定,若聘你为干部,则为干部,若聘你为专业技术职务,则虽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但编制也非干部编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市政”两个字多了,市政管理委员会、市政设计院、市政工程公司、市政园林局、市政公用局等等。 干部是公务员,是科员、科长、局长、处长、厅长、部长。 以聘任的岗位而定,若聘你为干部,则为干部,若聘你为专业技术职务,则虽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但编制也非干部编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干部是公务员,是科员、科长、局长、处长、厅长、部长。 以聘任的岗位而定,若聘你为干部,则为干部,若聘你为专业技术职务,则虽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但编制也非干部编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干部编制是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而定。一般事业单位的干部编制包括已定岗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二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最后,说说档案,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编制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