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广东话同音字大全

这个字怎样读:(弋)广东话、帮我写个同音字在上面!谢谢!我不知这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这个字怎样读:(弋)广东话、帮我写个同音字在上面!谢谢!
意,飘飞之意
兲(tiān),一个古代生僻字,同天。网络用语中常将这个字要从上往下念,误用此字作王八解。
"?":kou,三声。
第二个字是 两个 龙 的繁体字;龖[dá]基本解释●龖  dá ㄉㄚˊ  ◎ 双龙:“龖之赫,霆之砉。”  ◎ 龙腾飞的样子。“龖”字是两个繁体的龙字组成的,属...
没见过这个字,帮你查了,没查到。
你自己再查查
大家还关注
在哪个网上可以看到? 想在网上看一些杂志,不知道哪个网站上有?谢谢">谁知道杂志<>在哪个网上可以看...从粤语词汇看广府文化
&#9678;罗康宁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粤语词迅速流行,例如“淡定”、“企稳”、“搞掂”、“埋单”、“爆棚”、“生猛”、“抢手”、“唱衰”、“手信”、“靓女”、“的士”、“炒更”、“炒鱿鱼”、“叹世界”、“无厘头”等等。人们谈起广东,就会提到这些粤语词;我们研究广府文化,也应探讨这些粤语词。
粤语是广府民系的交际工具,广府文化的主要载体。在粤语的词汇系统中,既有来自古代雅言与古俚僚语的传承词,又有根据社会生活变化而附加相关意义的变异词,还有根据历史发展与交际需要而创造的创新词,包括引进的外来词,它们包含着广府民系在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大量信息,从多个层面体现了广府文化的源流、特色与活力。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举例分析。
一、从粤语的传承词看广府文化的源流
在粤语词汇中,有不少从古汉语直接传承下来的词语,也有不少从古俚僚语传承下来的词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语言现象的叠置。在这些传承词中,有不少古汉字、古俚僚语音译字以及方言同音字。随着历史变迁,一些古汉字已经变得十分冷僻,因而被同音字取代;一些古俚僚语的音译字,其出处亦已鲜为人知。因此,考察这些传承词,追溯其本字及出处,可以从中发现广府民系形成的轨迹,作为探讨广府文化源流的佐证。例如:
其中的“淡”是个借字,本字是“倓”。《说文解字》解释:“倓,安也。从人,炎声。”《广韵》解释:“倓,安也,静也,恬也。亦作澹。徒滥切。”广府人将“倓”与“定”合成一个词语,表示不浮躁、不张扬、从容镇定的生活态度,后因“倓”字太冷僻而写为“淡定”。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生活态度受到不少外地人的推崇,“淡定”这个粤语词也就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近年还出现了不少以解读“淡定”为内容的励志书,例如《有一种力量叫淡定》、《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淡定的智慧》、《淡定:不浮躁的活法》、《淡定的女人最幸福》等。
其中的“企”是个借字,本字是“徛”。《说文解字》解释:“徛,举胫有渡也。从彳,奇声。”《广韵》释:“徛,渠绮切。立也。”现赣方言和潮汕话仍保存这种用法。而在普通话中,它已变成冷僻字,读音也变为ji。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粤语以同音字“企”代替。“企稳”本是广府人的日常生活用语,意为站稳;后被香港股评家用来表示股票在某一价位上趋于稳定。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出现股市,大陆股评人从香港引进了这个粤语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词语的意义也进一步引申为泛指整个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同时衍生出一系列术语,例如:经济运行处于盘整的阶段称为“企稳盘旋”,经济运行停止下跌并有上涨趋势称为“企稳回升”,
经济运行停止下跌并初步有开始上涨的趋势称为“企稳回暖”,经济运行停止下跌向好的方向发展称为“企稳向好”。“企稳”实际上已经成为汉语的通用词语,其含义远超出普通话的“站稳”了。
其中的“威”是个借字,本字是“媁”。《广韵》解释:“媁,於非切。美也。”这个字在北方汉语已经失传,在粤语中却继续使用,尤其在粤西一带,老一辈都用“媁”来表示美丽、漂亮,例如将漂亮的衣服称为“媁衫”、“媁裤”;形容女子长得美,便说她“生得好媁”。在珠江三角洲,这个字很少单用,多半跟“水”合成“媁水”。不过,“媁水”的意思并非“美丽的水”,这个词语中的“水”是个后缀,没有理性意义,其作用是给“媁”附加形象色彩。后因“媁”字太冷僻,故以同音字“威”代替,写为“威水”。粤语中带“水”后缀的词语很多,除了“威水”,常见的还有呖水(能干)、灵水(机灵)、醒水(精明)、静水(文静)、老水(老练)、嫩水(稚嫩)等,体现了广府文化“亲水”的特色,对此笔者将于下节具体分析。
其中的“标”是个借字,本字是“&#16762;”。《集韵》解释:“&#16762;,卑遥切,稻苗秀出者。”广府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广州就因流传“五羊含谷”的传说而被称为“穗城”,在广府人的眼里,稻苗秀出(抽穗)而茂盛,是最美的景象。后来,由于“&#16762;”字冷僻而改写为“标”,这个词所形容的对象也从稻苗完全转变为人,表示拔尖、出众,其本义也就变得鲜为人知了。
其中的“拍”是个借字,本字是“&#18335;”。《集韵》解释:“&#18335;,匹陌切,逼也。”而“逼”的本义如《说文解字》所解释:“逼,近也。从辵,畐声。”“&#18335;”字在粤语中常常单用,例如:“两人&#18335;埋行”(两个人并排走)、“&#18335;花阶砖”(拼砌花瓷砖)。由于“&#18335;”字太冷僻,故通常以同音字“拍”代替。广府人将市场的货摊称为“档”,如果两个货摊挨得很近,摊主之间互相照应,便称为“拍档”。后扩展到其他工作领域,凡是互相合作、互相照应,都可以称之为“拍档”。值得一提的是:广府人还别出心裁地在“拍档”当中加上个“硬”字,组成惯用语“拍硬档”,表示合作紧密,彼此关系牢不可破。今天,“拍档”一词已经通行全国,“拍硬档”则流行于广府地区,成为广府民系合作精神的写照。
南方电视台开设了一个小栏目叫“盏鬼广州话”,使得“盏鬼”家喻户晓,不过也有人对这个粤语词“一头雾水”。其实,“盏鬼”中的“盏”是借字,本字是“&#14138;”。《说文解字》解释:“&#14138;,白好也。从女,赞声。”“&#14138;”是古代一种绮,白色美丽,因此引申为白好。这个字在北方汉语中已经失传,在粤语中仍然使用,由于它太冷僻,故以同音字“盏”代替。例如薛家燕有一首粤语歌名为《乜都盏》。后来又将“盏(&#14138;)”和“鬼”合成一个词语,表示可爱、有趣、过瘾的意思。
本字是“崖广”,例如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这里的“广”字并非“廣”的简体,而是个古字。《说文解字》解释:“广,因厂为屋也。从厂。象对剌高屋之形。读若俨然之俨。”注:“厂者,山石之厓岩,因之为屋,是曰广。”“鱼俭切。”因此,“崖广”意为建于山崖岩石上的房屋,使人望而生畏。后因“广”字太冷僻而写为“崖烟”,最后便异化为纯粹记音的“牙烟”,其使用范围也扩展到各个生活领域,表示危险。今天,“广”字已经变成“廣”的简化字,其读音跟原字完全不同,“牙烟”的本字也就鲜为人知了。
&其中的“车”并非车子,“炮”也不是打仗用的大炮,它们都属于借字。“车”的本字是“奢”。《说文解字》解释:“奢,张也。”可见“奢”字的本义是夸张、吹嘘。现代汉语中有“奢谈”一词,其中“奢”所表示的就是它的本义。我们通常说的“奢侈”、“奢华”等词,其中“奢”所表示的是它的引申义。由于后一种用法越来越普遍,“奢”的本义逐渐变得鲜为人知;而在粤语中,“车”与“奢”同音,都念为ts‘ε,广府人便以“车”字代替“奢”。“炮”的本字是“奅”。“奅”是个古汉字,《说文解字》解释:“奅,大也。”段玉裁注:“此謂虛張之大。”《集韵》注音为“披敎切”,与“炮”字完全相同。由于“奅”字比较冷僻,广府人便用“炮”字代替。由此可见,“炮(奅)”的含义是“虚张之大”,即夸大;“大炮”就是极度夸大。以极度夸大的言辞进行吹嘘,就是“车大炮”。
又写作“冚办烂”、“冚巴朗”、“咸棚楞”等,意为全部、统统。这个词语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多年来颇受学者关注,特别是对其来源众说纷纭,有人甚至称之为“粤语研究中的一个‘谜’”。笔者认为:“冚唪唥”是个缀加式合成词,其词根“冚”[h&#592;m]来自古汉语,本字为“咸”。《说文解字》解释:“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注:“胡监切。”由于这个字的本义在今天北方汉语的口语中已经很少使用,读音也演变为xian,广府人便另创个方言字“冚”代替。“唪唥”[ba&#331;la&#331;]是个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词汇意义的叠韵后缀,其作用是增加“冚”的程度,同时使表述更具形象色彩;写为“唪唥”或者“办烂”等都纯属记音,跟它们的字面意义无关。这种叠韵后缀在粤语中大量存在,例如“尖不甩”[tsimp&#592;tl&#592;t]中的“不甩”[p&#592;tl&#592;t],“圆卜辘”[ynpoklok]中的“卜辘”[poklok],“掂&#9633;&#9633;”[timp‘utlut]中的[p‘utlut],“光&#9633;&#9633;”[kw&#596;&#331;ts‘&tl&t]中的[ts‘&tl&t]等,它们都是根据语音习惯约定俗成的,其中后一个音节由舌尖边音l与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拼合而成,有很强的规律性,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其中“唱”所表示的是它的古义。《说文解字》解释:“唱,导也。从口,昌声。”可见“唱”字的最初意义并非歌唱,而是通过说话引导众人。这一古义在今天北方汉语中已经失传,而在粤语中一直传承下来。因此,“唱衰”就是通过说话引导众人“睇衰佢”(蔑视他)。改革开放以来,这个粤语词流行全国,其使用范围也从日常口语扩展到经济用语,还经常出现于有关国际关系的文章通讯之中,例如新浪科技报道:“花旗唱衰苹果公司:第三财季业绩将低于预期”;《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唱衰新兴经济体不利全球复苏”。
其中的“黐”是个古汉字。《广韵》解释:“黐,粘也。又丑知切。”这个字北方汉语早已不用,却经常出现于粤语之中,例如“黐缠”、“黐家”、“黐手黐脚”、“黐餐黐食”、“糖黐豆”、“实食冇黐牙”、“波罗鸡——靠黐”等。电讯业发展初期,电话线经常缠在一起,致使通话者听不清对方说什么,或者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语,粤语将这种现象称为“黐线”。后引申到日常生活,指脑子裏的神经线黏在一起,导致思维功能不正常,说话混乱。过去,电话只在城市使用,“黐线”一词也就仅流行于城市,成为一种时尚。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词逐步通行于城乡各地。
&其中的“揾”是个古汉字。《说文解字》解释:“揾,没也。从手,昷声。”注:“没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笔者认为这里的解释不完整。“揾”字既然“从手”,即以“手”作形旁,其本义也必然跟手的动作有关,应系没于水中以手觅物。两汉六朝时期,西江流域居住着一种称为“獠”(现写为“僚”)的土著居民,他们多居住于水边,以捕鱼谋生。其捕鱼方法颇为独特,据《魏书·獠传》记载:“能卧水底,持刀刺鱼。”大约当时从中原南下的汉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觉得用“捕”或“捞”都不足以表述,便选用了个“揾”字,将僚民这种谋生办法称为“揾食”。后来西江僚民大部分与汉族移民融合成为广府民系,“揾食”一词也就成为粤语的常用词,表示谋生。随着时代的变迁,“揾”字在北方汉语已经不再使用;而在广府地区,它的使用范围却越来越大,不仅在水中寻找东西说“揾”,在陆地寻找东西甚至寻找抽象事物也可以说“揾”,例如“揾钱”(挣钱)、“揾工”(找工作)、“揾着数”(找便宜)等。不过,由于时代变化,今天老广所称“揾食”,除了谋生之外,亦指寻找美食。例如南方电视台有个节目就叫“揾食珠三角”。
屈大均《广东新语·土言》中说:“广州谓平人曰佬,亦曰獠,贱称也。”可见“佬”字过去写为“獠”,也有著作写为“狫”,如朱辅《溪蛮丛笑》;还有写为“蒌”的,如周去非《岭外代答》。这里的“獠”(现写为“僚”)读音为“魯皓切”,与“蒌”、“狫”同音,是古代西江水系一个土著族群语言中复数第一人称的音译字,跟现代壮语的raeuz(咱们)相似,史籍转用作这个族群的名称。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中原汉人进入西江流域,以广信(今广东封开与广西梧州)为中心传播汉文化。南朝以后,朝廷对南方土著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僚民中的一部分与汉族移民融合成为广府民系,“獠”字也被吸收入粤语,由这个土著族群语言中复数第一人称演变为平民百姓的泛称(多指成年男子)。由于这个字部首为“犬”,使人看起来不舒服,所以改用“佬”字。
意为合适、刚好,相当于河南话的“中”。古汉语没有这个字,而现代壮语中有个词“ngam”,表示“合适”,与“啱”字的粤语读音完全一致。我们知道,现代壮语是古俚僚语的直接传承者,由此可见这个词来源于古俚僚语。岭南古代俚僚土著居民与汉族移民融合成为广府民系之时,将这个词带入粤语,起初只用于口语,后来便创造了个新字“啱”来记录。广府民系中的汉族移民正是厌倦了皇朝更迭、诸侯争霸、中原逐鹿,才翻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岭南。他们所追求的不是飞黄腾达、大富大贵,而是合适的环境、合适的生活。“啱”这个词正好概括了广府人的取舍标准,因而成为粤语中的常用词,并派生出一批以“啱”构成的词语:“啱偈”(合得来)、“啱倾”(谈得来)、“啱听”(中听)、“啱心水”(合意)等。
古作“趁虚”,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柳州峒氓》:“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对于“虚”,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解释:“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这种解释其实是望文生义。据有关史籍记载,“趁墟(虚)”是古代俚僚土著的一种习俗,成书于南朝宋武帝时期的《南越志》说:“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说明早在南朝之前就有“墟(虚)”出现,后逐步发展成“五日一墟”或“三日一墟”的格局。“墟(虚)”不仅是贸易场所,而且成为人们交流与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不少青年男女在此日相会,通过对歌来联络感情,由此而派生出一年一度的“歌墟”。“墟(虚)”既是俚僚土著对当地集市称呼,这个字当然就是俚僚语的音译字,跟这些汉字的本义无关。今天柳江一带的壮语传承这一说法,称集市为hw,歌墟则称为hwbij,其中hw[h&#623;]与两广交界地区的粤语中“墟(虚)”[hy]字读音相似。同时,壮语ndaenj表示“挤”的动作,跟两广交界地区的粤语中“趁”[t‘&#592;n]字读音相近。两广交界地区是早期广府民系的聚居地,这一带的粤语保存着早期粤语的基本特色,早期广府人用“趁”、“墟(虚)”两字来音译ndaenj与hw,从而合成“趁墟”这个粤语词,表示赶集。从这个粤语词,可以看到广府地区“趁墟”习俗源远流长。
二、从粤语的变异词看广府文化的特色
广府民系中的汉族移民,无论是两汉六朝经湘桂古道进入西江流域,还是唐宋时期经梅关古道进入珠江三角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入乡随俗”。为了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他们在观念、习俗乃至语言方面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有些在古汉语中很常用的基本词,从中原传入岭南之后,由于使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当地居民往往在它们的基本意义上附加各种相关意义,造出一系列变异词。“水”便是其中一例。
“水”是汉语中一个很常用的基本词。对其本义,《说文解字》解释:“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释名》解释:“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由此可见,在古代汉人的认识中,水首先是测量平面的标准;同时是“五行”之一,代表北方。广府地区虽然不乏平如镜之水,而更常见的是青罗带般的河流,纵横交错的水网。早在百越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陆事寡而水事众”,“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大批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利用水上交通之便,开展海内外贸易,创出一片新天地,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载:“中国经商贾者多取富焉。”同时,这里五行多火,需要水来调节炎热的气候,其作用犹如树荫,因此在壮语中,水说成raemx,与“阴”、“荫”相同。因此,在广府人看来,水就是运气,水就是道路,水就是财富。在粤语中,有不少以“水”字合成的词语,其中“水”均表示钱财或与钱财有关。例如:
傍水:给钱。
度水:借钱。
扑水:筹钱。
回水:退钱。
补水:补钱。
掠水:骗钱。
叠水:有钱。
肥水:利益。
油水:额外利益。
食水:暗中获利。
过水:用钱应付别人。
抽水:抽取中介费。
跳水:大幅降价。
尾水:最后一点利益。
行水:买路钱。
放水:私下给别人方便。
色水:商品的成色。
缩水:商品货不对板。
差水:商品质地差劣。
吹水:吹牛。
睇水:把风。
通水:通风报信。
散水:散场。
收水:收场。
水头:手上资金。
水脚:路费。
水客:贩卖货物的人。
水鱼:容易上当的有钱人。
水皮:货物质量差。
水色:行情。
水尾:馀货。
水紧:缺钱。
一桕水:一百元。
一撇水:一千元。
一方水:一万元。
猪笼入水:财源广进。
顺风顺水:运气畅顺。
粤语中还有一些以“水”为后缀的词语,其中的“水”没有理性意义,主要作用是附加形象色彩,上节举过的“威水”便是一例,又如:
命水:命运。
心水:心意。
眼水:眼力。
呖水:能干。
灵水:机灵。
醒水:精明。
静水:文静。
掂水:犀利。
桥水:办法。
老水:老练。
嫩水:稚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带“水”字的词语大部分含有褒义,比如“命水”通常用来表示好命运,“心水”通常用来表示好心意,“眼水”通常用来表示好眼力,充分体现了广府文化的“亲水”特色。
“鸡”也是汉语中很常用的基本词。原写作“雞”,《说文解字》解释:“知时畜也。从隹,奚声。”“隹,鸟之短尾总名也。”岭南古代土著民族有鸟图腾崇拜的传统,鸡图腾是其中之一,广东考古中出土过多件鸡形壶,便是见证。鸡图腾崇拜后来演变成为鸡卜风俗,广府民系形成后,鸡卜逐渐消失,但鸡依然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地位,无论结婚聘礼、小孩满月、新居入伙都要有鸡,而且经常以鸡作为各种庙会的吉祥物,例如广州南海神庙一年一度的“波罗诞”,其吉祥物一直是“波罗鸡”。同时,“鸡”字在粤语中跟“机”字谐音,表示机会。因此,粤语中的“鸡”除了表示“知时畜”之外,还常常用来表示人的运气、状态、表情、性格及某些工具。例如:
捞鸡:得到好处。
走鸡:错失机会。
漏鸡:漏掉。
甩鸡:脱身。
溜鸡:溜之大吉。
偷鸡:偷偷离开。
揗鸡:惊慌失措。
滞鸡:笨头笨脑。
棖鸡:撒野。
曳鸡:淘气。
静鸡鸡:悄悄地。
执死鸡:意外收获。
一蚊鸡:一块钱。
二撇鸡:留八字胡的人。
小学鸡:小学生。
初中鸡:初中生。
三划鸡:少先队大队长。
黐脚鸡:老是跟着大人的小孩。
铁嘴鸡:能言善辩的人。
屈头鸡:没精打采的样子。
舂瘟鸡:做事盲目乱来。
霸兜鸡:霸道的人。
黄脚鸡:好色之徒。
揞鸡猫:捉迷藏。
捉鸡脚:抓住把柄。
发鸡盲:不看路。
鸡噉脚:走路急急忙忙。
野鸡:非正式的行当。
草鸡:插于货物上表示出售的草标。
竹鸡:竹节上的芽。
蔗鸡:甘蔗节上的芽。
银鸡:警笛。
火鸡:打火机。
吹鸡:吹哨子。
摱鸡:抠扳机。
焫鸡:烙铁。
鸡翼袖:很短的衣袖。
鸡仔饼:广府地区一种传统饼食。
鸡肠字:外文(拼音文字)。
鸡公车:独轮手推车。
三脚鸡:三轮机动车。
大眼鸡:原指一种鱼,引申为一种渔船。
其中“小学鸡”、“初中鸡”、“三划鸡”、“二撇鸡”等词语,从字面可以知道它们都出现于现代,虽属取笑却无贬意,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广州美院毕业作品展上,有一款名为“一蚊鸡”的VI设计作品。设计者是两位女学生,她们通过调查,发现粤语中有大量跟“鸡”字有关的词语,并且在广州的饮食、电影、吉祥物文化中看到许多跟“鸡”有关的现象,于是挑选出十种广州本土的手信,并选取了“小学鸡”、“大眼鸡”、“三划鸡”等十个带有“鸡”字的常用词语,根据词汇背后的意思,加入了广州传统的一些元素,设计出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小鸡形象,受到很多参观者赞赏。
三、从粤语的创新词看广府文化的活力
自古以来,广府地区一直处于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交会、交流的前沿,境外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风俗、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在此登陆,融进广府文化各个层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广府人在发展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创建经济特区等方面“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出现了一系列引领历史潮流的新观念,成为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精神财富。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粤语,也就相应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新词,其中一部分由原有词语变异引申扩展而成,一部分由外来语音译、意译或者改装而成。这些创新词充分表现了广府文化历久不衰的活力,其中一部分随着历史上几次南风北渐而通行全国,成为共同语的基本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在第四、五、六版的修订过程中,均收录了一大批粤语创新词。修订主持人晁继周先生指出:“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的粤语词,其中一部分前面加有方言标志,但可能过不了多久,这些方言就会变成普通话的一部分。”下面举些例子。
&其中的“掂”是个方言同音字,用来记录粤语中tim这个音节,跟这个字的本义没有关系。它的原意是直,引申为顺畅、妥当。用它合成的词语除“搞掂”之外,还有“倾掂”(谈妥)、“横掂”(横竖、反正)、“掂当”(妥当)、“头头掂掂”(有条有理)、“掂过辘蔗”(非常顺利)等等。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词随着南风北渐而流行全国。但由于普通话没有tim这个音节,北方人便用读音近似的“定”[ti&#331;]字代替。其实,“搞掂”与“搞定”不仅读音有区别,意思也有所不同:“搞定”的目标是确定,将未定之事确定下来;“搞掂”的目标是顺畅,将不顺的情况理顺。广府人喜欢说“搞掂”而不说“搞定”,因为“搞掂”更能体现广府文化的灵活变通特点。
从字面看,“爆棚”似乎不是好事;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语通常含有褒义,表示人气旺,场面热闹,具有轰动效应。究其来源,跟广府地区旧时一种“高栏式民居”有关。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传统广府民居,多半是三间两廊式的合院,两边是“镬耳墙”,这种民居兴起于明朝,且以珠江三角洲居多。而在明朝之前,主要是两层的高栏式建筑,今天粤西一些地区仍然保存着这种建筑形式。它继承古代俚僚“干栏”的主要特色,形制又有点像骑楼。通堂大屋采用金字架支撑屋梁,屋顶以陶瓦覆盖,墙壁用砖砌。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旧时用来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后人畜分住,遂演变为伙房与杂物间;上层铺木板,用榫卯技术钉接,称为“棚”,是居住与会客之所。如果这个家庭人丁兴旺,客似云来,便形容为“爆棚”。广府人有重商的传统,经商讲求人气,因而不仅希望自己居所“爆棚”,同时也希望自己经营的生意场所“爆棚”。“棚”爆了很容易重建,而人气一旦失去便难以复得。改革开放以来,这个粤语词从广府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从商业场所扩展到其他领域,出现“视觉爆棚”、“热情爆棚”、“信心爆棚”、“魅力爆棚”、“口碑爆棚”、“运气爆棚”、“母爱爆棚”等新说法,还衍生出“爆满”、“潮爆”等新词语。
&其中的“埋”是个古老的方言同音字,最早见于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方言》:“泊舟曰埋船头,离岸曰反船头。”在这里“埋”表示停泊、停靠,跟这个字的本义无关,由此衍生出“埋站”、“埋堆”、“埋柜”等惯用语。及至明清时期,广府地区出现以消闲为主要功能的茶楼,这种茶楼改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经营方式,采用先取食后付款的办法,从而出现“埋位”与“埋单”两个词语。顾客来到先入座,称为“埋位”;临走时将单子交给服务员拿到柜台入账,称为“埋单”。后来形成一种习惯动作:当顾客已将所上点心用完,便将单压在茶杯底,服务员看见,就会主动将单拿到柜台结算,再回来请顾客付钱。这是将“埋单”形象化,并非“埋单”之由来。现在茶楼已经很少见到这一习惯动作,但“埋单”继续使用,而且从茶楼扩展到各种商业场所乃至其他生活领域,从广府地区传播到北方各地,有些人不理解其中“埋”字的意思与来历,便改为“买单”,其实两者虽然读音一样,意思完全不同。“买单”是金融市场中由买方开户银行先行垫付款项从卖方手里买下全套单据的行为,“埋单”则是对已经完成的服务项目或已经选定的货物进行结账,后引申为事后承担责任。例如一则报道:“奥巴马要英国石油公司为漏油埋单”,意为奥巴马要英国石油公司为漏油承担责任。又如《圣都学苑》一篇文章标题:“浮躁啊,我拿什么为你埋单?”这里的“埋单”意为付出代价。
广府地区近海,广府人喜欢吃新鲜的海产品。粤菜馆的老板为了招揽生意,将活的鱼虾等海产品用水养起来,让顾客先观赏其活蹦乱跳的景象,进而从中进行挑选,即点即劏即烹,称之为“生猛海鲜”。为什么要说成“生猛”呢?因为光是活的还不够,还必须带点野性,才能博得顾客的青睐,充分体现粤菜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粤菜风靡全国,这种方法被各地餐馆仿效,“生猛”这一粤语词也就随之而流行全国。随着时代的推移,“生猛”的使用范围不再限于海鲜,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动物,可以用来形容人,还可以用来形容汽车,形容服装,形容企业、市场及其他事物。例如《南方日报》:“生猛,这是珠三角很多野蛮生长企业与生俱来的基因。”这个例子中的“生猛”形容企业勇于开拓进取。生猛,已经成为广府人“敢为天下先”开拓精神的写照。
这个词语中的“抢”指抢购,但“抢手”不可以解释为“抢购能手”或者“抢购到手”。粤语由于受到壮侗语的影响,词汇经常出现语素顺序倒置的情况,“抢手”正是这样,“手”在这里用来修饰“抢”,意为出手。“抢手”意思就是“众人纷纷出手抢购”,相当于普通话的“畅销”。广府人做生意或者其他事业都很注重人气,人气旺意味着信誉好,所以别出心裁新创了“抢手”这个词语。正因为它的语素顺序倒置,便烙上了姓“粤”的永久印记。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词语随着广东“先行一步”放开市场而流行,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传播大江南北。起初它多用于商品销售,与“货”组合成惯用语“抢手货”;后来使用范围逐步扩大,求职人员受到多个招工单位的欢迎,单身男女博得不少异性的青睐,都可以形容为“抢手”。例如有本书叫《让自己永远都抢手》,其中的“抢手”就应理解为“受欢迎”。
“靓”本是个不常用的古汉字,《说文解字》解释:“靓,召也。从见,青声。”注:“疾正切。”引申为妆饰艳丽。如《后汉书》:“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今字典注音为jing(汉语拼音)。粤语中的“靓”读为l&#603;&#331;
(汉语拼音为liang),跟古汉字同形不同音,属于方言学的“训读字”。也就是说,粤语中本来有个表示外型美、质量好的词l&#603;&#331;,由于没有相应的汉字记录,便借用意思相近的古汉字“靓”,换上l&#603;&#331;这个新的读音。用它合成的词语,除了“靓女”,还有“靓仔”、“靓衫”、“靓车”、“靓楼”等。“靓女”原指美女,只通行于广府地区;及至上世纪末,逐渐流行全国,指称范围也有所扩大。究其原因,恐怕跟“小姐”一词的内涵变化有关。改革开放之初,曾一度废弃的“小姐”一词重新使用,作为年轻女子的雅称,不久又被一些人用来指称娱乐场所的“三陪女”,在这种情况下,年轻女子都忌讳别人称自己为“小姐”,广府人便以粤语词“靓女”取而代之,这一称谓很快推广至全国各大城市及旅游区。由于“靓女”一词的流行,作为粤语训读字的“靓”也通行全国。今天,就连北方人也普遍将“靓”字读为l&#603;&#331;(liang),它的本音jing反而变得鲜为人知了。
通常解释为“礼物”。其实,“礼物”原指典礼文物,引申为馈赠品,而馈赠的目的是代表“礼”。“礼”是表示尊敬的动作及态度,因此,送礼物目的是表示尊重,以重为贵。“手信”所代表的则是“信”。《说文解字》解释:“信,诚也。从人言。”可见“信”的本义是“诚”,因此送“手信”之目的是以物表示诚心。广府民系特别重视“信”,
据《汉书·地理志》载,早在汉族移民进入岭南之前,生活在那里的俚人就“质直尚信”。《隋书·谯国夫人》载:俚帅冼夫人“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汉族移民与俚僚融合成为广府民系之后,一直保持着“尚信”的传统。“手信”正是广府文化“尚信”的一种体现。《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手信”也是如此,不需要富丽堂皇,不需要贵重奢华,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即可,用粤语来说就是“有心”。同时,“手信”是用手携带的,并非大件物品。例如到外地拜访他人时,带点家乡的特产,表示诚信;到外地出差或者旅游时,带些当地特产回来,送给家人及亲友,表示自己曾到此地,表达着对亲友的关心。与“礼物”相比较,“手信”体现了广府文化的平等观念和平民意识。
意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别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在“大锅饭”年代,在职人员不允许私自从事别的工作,赚取工资之外的收入更被称为“资本主义倾向”,受到口诛笔伐甚至组织处理。改革开放之初,广府地区率先改变“大锅饭”的格局,在职人员只要将本职工作完成,便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其他工作甚至第二职业,“炒更”一词便应运而生。“炒”字本有两个义项:一是烹调方法,如炒菜;二是炒作,如炒股、炒金等,“炒更”用的是第二个义项。“更”是我国古代夜间计时单位的名称,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为一更。因为在职人员通常是白天上班,兼职要在夜间进行,按时间计算报酬,因此粤语沿用了这个古代夜间计时单位的名称。古语云:“一寸光阴一寸金”;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特区标语也说:“时间就是金钱”。“更”是时间,也就是金,在当时与广府地区仅一河之隔的香港是可以“炒”的。因此,“炒更”可以说是对“时间就是金钱”的一种诠释。时间是有价值的,“炒更”就是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赚取时间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炒更”生动地表现了广府人从事兼职工作时有滋有味的乐观心态。因而很快随着南风北渐而流行全国各地。
原指一款粤菜,后来引申为职场用语,表示解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过去老板想要解雇工人,习惯上都会请他吃餐便饭,表示好聚好散。而餐桌上一般都有炒鱿鱼,被解雇者看到这款菜式,便领会老板的意思,吃完便卷铺盖走人。用菜肴来表示解雇,充分体现了广府人的乐观态度与灵活精神。正因为这样,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企业率先实行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炒鱿鱼”这一惯用语也就流行开来。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一词语也就传遍全国,家喻户晓,“炒”字也因此而增加了一个新的义项。不过,当今流行的“炒鱿鱼”内含远大于解雇。解雇完全是是被动行为,“炒鱿鱼”既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有的打工仔想“跳槽”,便主动向老细(老板)辞职,名之曰“炒自己鱿鱼”或者“炒老细”。
又作“冇厘头”。有人认为“厘”是“来”的粤语谐音,“无厘头”应写作“无来头”,其实不然。“厘”是一种很小的计量单位,在粤语中经常将它作为修饰语置于“无”或“冇”之后,“无厘”或“冇厘”意思相当于普通话的“毫无”,例如“冇厘正经”、“冇厘神气”等。广府俗语云:“冇厘头,撞穿头。”可见“无厘头”或“冇厘头”原先带有贬义,泛指那些毫无头绪和意义、使人莫名其妙的语言行为。上世纪90年代,香港兴起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喜剧影视作品及流行歌曲,作者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的效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星驰主演的系列电影。它们塑造了一系列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这些电影中的对白,尤其是流行的俚语,迅速在社会上形成一股风潮,人们称之为“无厘头文化”。随着“无厘头文化”的兴起,“无厘头”也就成为粤语的一个流行词语,从广府地区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一种特立独行的新风尚,成为部分年轻人减压的一种娱乐手段。
其中的“叹”是个方言同音字,用来记录粤语中t‘an这个音节,用它组合而成的短语除了“叹世界”,还有“叹茶”、“叹空调”、“叹美食”等。其中的“叹”表示轻松享受,跟“叹气”、“赞叹”等义项没有关系。至于“世界”,最初是佛经用语。《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由此可见,“世”的原义是时间,“界”的原义是空间。广府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最早接触并传播佛教。通过佛经的翻译,大量梵语中的佛教词语首先进入粤语,“世界”便是其中一例,由此而派生出“叹世界”以及“捱世界”、“捞世界”等一系列惯用语,其中“世界”所表示的是它的原义,而侧重于“世”:“捱世界”就是熬日子,“捞世界”就是混日子,“叹世界”则是享受时光。改革开放以来,广府地区经济发展领先全国,“叹世界”常挂于广府人嘴边,有人认为这是“小富则安”的表现。其实,人生百态,各有各的“叹”法。住靓楼揸靓车叹佳肴是一种“叹”,远离烦嚣笑傲江湖叹一壶清茶同样是一种“叹”。只要活得潇洒,活得开心,活得自在,就是“叹世界”。
&粤语有部分创新词系由外来语音译、意译或者改装而成,“的士”便是一例。它是英语TAXI的粤语音译。TAXI是taximeter(计程器)之略称,上世纪初,美国纽约首先将它安装于出租车,并在车顶加上“TAXI”的标志。由于这种办法可以避免司机跟顾客在讨价还价上发生争执,因此各地纷纷仿效。不久,在香港街头出现了有“TAXI”标志的出租车,由于港人对外来的东西喜欢用粤语音译词来表述,故称之为“的士”。1978年春季交易会期间,广东率先引进境外出租小汽车的运营办法,实行扬手即停。当地百姓采用香港的说法,将出租车称为“的士”。大约是这个音译词可以使人联想到另一个粤语——“的惜”(意为小巧玲珑),因而颇得广府人中意,很快被接受。与此同时,派生一批中西结合的“组装词语”,如将乘搭出租车称为“打的”,将出租车司机称为“的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扬手即停”的出租车逐渐为北方各大城市所接受,“的士”一词也就随之而传遍全国,并从口头语进一步发展成为报刊杂志的书面语。
粤语有一批创新词由中英文结合而成,“阿Sir”便是一例。其中“Sir”来自英语,本义是男士的尊称,相当于“先生”或“阁下”。这个英语词最初流行于香港,作为警察对其男性上司的称谓,也用来称呼老师。后来,人们在这个英语词的前面加上前缀“阿”(又写为“亚”),组装出一个新词“阿Sir”。由于“阿”这个前缀广泛用于粤语的称谓词,并无尊卑、辈分的限制,受其影响,“阿Sir”也就不再是下级对上级的尊称,而泛指所有警察及老师,同时给人一种随和感,体现了广府文化的包容特色,因此很快从香港传入内地,成为粤语的常用词,例如佛山市有个警民互动热议治安问题的大型系列活动就叫“阿Sir话你知”。此外,广府人还常常在对方姓氏后面加上“Sir”,来称谓老师及某些人士,例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陈扬就被称为“陈Sir”,他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也叫做“陈Sir扬言”。
参考文献:
《广州话本字考》白宛如,《方言》1980年第三期
《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蓝庆元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2.
《广州话方言词典》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编著,商务印书馆2010.8.
《广州话点解》周无忌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
《广府俗语探奇》潘永强著,中华书局2008.1.
《粤语口头禅》饶原生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
(载《广府人——广府文化论坛专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音字组词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