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送给冯玉祥的条幅内容:学吃亏,学做人善良一点不吃亏,厚厚钝钝。

五十余年的回忆 - 陕西法院网
|||||||||||||||
  当前位置: ->
五十余年的回忆作者:留坝法院
何泽有&&发布时间: 10:58:08
&&&&人生是一部书。一个人一生的历程,就是书写“人生”这部书的过程。当然,每个人写就的人生之书不尽相同:或长、或短、或繁、或简、或巨、或细……伟大就写伟大,平凡的书写平凡,一生阅历,十载面壁,百年事业,千秋文章,历代流长。正是这无数部长短不一,繁简各异,巨细有别,书城中有平凡,平凡中富伟大的人生之书,汇就了浩渐的人类历史长河,构筑了璀璨的人类智慧宝库,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文化力”源泉。&&&&不知不觉,自己的人生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了。就人生这部书面言,到此时似可以多部论之。农民出身,军旅日子,基层公务员履历构成了自己人生多部书的三个草章。虽然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经常会有变动,但是,自从入伍受军队这座大学校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受党性教育和修养之后,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过。苦干、实干从未间息过。如果要对自己人生前五十年作一个坦白的简要的回顾,与各位朋友相会,以诚相待,那么,略可归纳为“五个人”,即:“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公务员,一个学习者,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农民,是我人生17周岁之前的事情。我在农村生活了17年,仅读完了小学、初中,在我这年龄阶段艰辛农事和艰苦生活,也是很辛酸的。由于当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自己独特的家庭境况,迫使自己不得不过早地与父母一起分担做农活,春不避倒寒,夏不避酷暑,秋不避风雨,冬不避霜雪,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所幸自己从小得吃苦,自力自强,四季之间,旱地锄禾,春耕秋收,打草喂猪,放牛,酸甜苦辣,一个农民所经历的学习生活的艰难,劳动的艰辛,时常遭遇的窘境,时常受到委屈,自己能吃苦耐劳,会做农活,家务活。这样一段“艰难困苦”的童年生活,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铺就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一个士兵,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阅历之一,1969年12月入伍,在军队里4年,却没有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战功,日常工作就是打山洞,自己也经历了每一个士兵都必须经受必要的军事训练和严格的素质磨炼,拉练集训,劳动,文化补习,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等都一一亲历。自己在部队,起早晚睡,抢时间,高度的打山洞劳动,赤胆忠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工作。难得是能够近距发现历那个年代中国政坛上发生的一次次事件:能部分地受到当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之变幻以及矛盾与斗争的共锐复杂&,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胜千里的大智大勇,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将军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满腔热情,对人民无限深情,对从友义无反顾,对困难与挫折坚韧不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风亮节。使自己真正地学习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坦诚而务实,科学而管用,勤俭而大气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冲刷,使自己感受至深,刻骨铭心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忠肝义胆,刚正不阿,与人为善,诚实坦荡,光明磊落,大度豪爽,奋勇拼搏,不怕牺牲,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有勇有谋,坚韧不拨,任劳任怨,宏辱不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高尚品德与气质,这些无不遗留给我永世不可磨灭的厚重烙印,传承给我身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使我后来走过不平坦的,长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1973年退伍回家后,1974年9月被推荐到陕西师范大学,学习3年的时间,7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原留坝县文卫局当干事。在1978年2月调到留坝县法院工作。我荣幸到法院作审判工作,既是法律工作者,又是一个公务员。是我目前正在从事的职业。从事审判工作以来,没做出什么大贡献,取得什么大进步,事实上,由于自己生于农村,当过士兵,做过国家机关一般干部,国家公务员,在基层江口法庭有较长时间经历,对基层法庭工作体会较深,对基层群众很有感情。自己无论是在什么职级和哪个岗位上,都“未敢忘忧国”,特别是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一直牢记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词,勤奋学习,勤奋工作,以勤补拙,勇于任事,勇于承担,以勇补弱,全身心地投入组织上安排的各项工作,从不敢懈怠和大意,认真做一个好党员,奋发当一个好公仆。在本职岗位的履职过程中,自己常思为政之本;常忘百姓之难,常虑贪欲之害,清廉简朴,求真务实,于己低调做人,为民高效做事,一腔热血对本职工作用心至切,一片丹心,对人民群众用情至深:一身正气,对个人自身约束至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求自己必须保持坚强的党性,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忘我的履职境界,忠实履行宪法、法律,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急为当事人所急,为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工作,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自己感受温暖的事是得到组织上的肯定,老百姓的拥护和同志、朋友们的支持,帮助;寒心的事是遭遇不忠、不义之人。幸福的事是看到老百姓发家致富;不幸的事是看到老百姓受灾或生病;愉快的事是和富起来的老百姓聊家常;痛苦的是看到老百姓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我从老百姓中来,我一直是老百姓的一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息尚存,党性,良心,职责都让我不能不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心间,尽心尽力地从点点滴滴的具体事情中忠实地履行一个公务员,审判员的职责与义务。&&&&一个健康的人,是我身心锻炼和修养永无止境的过程,自己虽然是一个凡夫俗子,不乏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过着与常人一般无二的普通生活,也曾说过许多傻话、错话,办过一些傻事、错事。然而,自己从懂事以来,特别是参加工作步入社会以来,深切地体会到健康对于人是最重要的,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只有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的总和,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健康的人。保持体魄健康的同时,特别注重心理修养,笃信“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断地要求自己以先贤先哲先进为楷模,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心志,重正义,行大道,说真话,办实事,做好人,坚持独立人格,心理修养至上,精神境界的提升高于一切,人格形象的坚守比生命更重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自己奉行冯玉祥将军书赠张学良“要小心,要谨慎,学吃亏,学识人,遇事能忍,生活勤俭,不自夸,不骗人,诚诚实实,厚厚钝钝,仍是根本”的题词,践行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得理让人,从不计较他人的缺点和过错,严于律己,内省自责,凡遇到问题首先是向内用功检讨自己。自己能够经常地自觉地进行反省和忏悔,知错肯改,谨慎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是第一,如履薄水,如临深渊,所以在做人大节上尚未发现有什么瑕R。懂得感恩,善于团结,长于协调,“乐道之善”,人若有善,如己有之,自己步入社会以来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乐多贤友”,情感亦笃,令我宽慰。自己遵守法规和纪律,不会泄密,信守约定和誓言,从不做对不起组织和对不起朋友的事。奉献爱心和真情,不图回报,假如偶有人负我,我亦不负天下人。俯仰无愧不悔,堂堂正正地走人间正道,怀正气会坦荡荡。我深知自己骨头硬、血液热,心肠软,难免招致许多误解,却不会去计较人们的不理解,误会甚至嘲讽和忌妒,每遇到尴尬,委屈或不公平对待的事情时,大都能较快地进行自我调节,从心里上放开或化解,努力学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身肉之躯有灵魂,灵魂深处有阳光。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注意讲原则,讲感情,讲方法,做到诚实,朴实,务实,体现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柔有刚和独立见解,保持自己善良光明,诚实守信,宽厚大气,心态平和,任劳任怨,推功揽过,从容适度的特质。&&&&“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公务员、法官,一个学习者,一个健康的人”。严加注重修养自己的心理,不断地健全人格。宇宙浩洁,时光匆匆,人海茫茫,往事悠悠,重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的先人前辈通常视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之事。我认为,功不必求,亦不必计。但一个人立于天地间,德不可缺,行不可少,言不可无,因而立德、立行、立言是极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自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勉,并作为自己人生后半生的准则。我是农民,从农村来,自己退休后仍然想回农村,还过我的田院生活,现在的农民不是自己小时候的农民,现在农民是自由的农民,,经济条件比七十年代的经济条件好了多倍,我喜爱农村生活,我爱农民。&&&&现我离退休还有一年了,在尽一年里,我将还是一名人民法官,要坚持学习政治、精通法律,要继续坚持做到要有社会良知,人有善良的心,坚持在一件件小事上给当事人帮助与关爱,就会燃起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期待,对公正的期待,对社会和谐的期待。自己做为一名人民法官一生,将退休后,还要坚持做下去,保持人民法官的形象。第1页&&共1页编辑:文青&&&&
&&&&&&&&&&&&&&&&&&&&&&您的位置: &
冯玉祥与甘肃“雷马事变”读旧日记有感(4)()4-186)
读旧日记有感(4)4-186)
(174)日(星期六)人生祸福随国运,一已兴衰奈谁何
拟在外事办召开的会议上的发言提要,“对落实政策的正确态度”:
我把过去个人的不幸,看成是我们民族的大不幸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常想,许多功高望重的党国功臣,尚且在这个民族的大不幸中含冤死去,许多才能比我强千百倍的学者名流,都在这场民族的大不幸中遭遇灭顶之灾。我能活到今天,亲自蒙受党的正确政策带来的雨露的滋润,恢复名誉,恢复工作,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决不能把落实政策当作一个包袱,向党和政府提出非分的要求,这便是我对落实政策的态度。
当时,外事办公室正在筹备召开一个“各界献策建设井冈山”的会议,他们要我以侨属知识分子的身份在这个会议上发言,发言的要点就是“对落实政策的正确态度”。我虽然一向讨厌命题作文,但对落实政策一事却确实有自己的想法。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本来,我完全可以利用这次落实政策的机会,提出要求调出这个属于垦殖场的小单位,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个单位在我困难的时候接受了我,改善了我的处境,现在不能离开他们(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后来让自己和家属都吃了不少经济上的大亏)。以今人的眼光看来,我的这个想法也许有点“顺民”的味道,但人的思想是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的。顺民就顺民吧,让英雄们笑话去!()
(175)日(星期五)平时一派平民风,一朝为官气冲冲
人都是这个样子,未当官的时候,很自谦地说自己身上没有当官的细胞,可是一旦当起官来,却发现此人身上全是当官的细胞。
大凡在单位里呆过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在单位里,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类“平时一派平民风”,一被提上领导岗位时便“昂首阔步兴冲冲”,不把旧日同僚放在眼里的官们。这也许也是中国文化的另一种积殿吧!()
(176)日(星期一)
成仿吾《论译诗》:
“理想的译诗,第一,它应当自己也是诗;第二,它应传原诗的情绪;第三,它应传原诗的内容;第四,它应取原诗的形式。”
前三点是我所同意的,但第四点,事实上在前三点存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成仿吾(年),著名诗人、翻译家。
翻译之难,于今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翻译作品空缺一事可见一斑。高兴先生在《文学翻译六人谈》(见10月25日《文艺报》)中就说,翻译对他来说“是个痛苦的过程,起码对我而言,是力不从心的痛苦、寻找对应的痛苦,难以转译的痛苦。感觉总在较劲,同文本较劲,同语言较劲,也同自己较劲。总恨自己的文学修养还不够深,总恨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还不够强。常常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一动不动,琢磨一个句子,就这样凝固了我的时间,难以转换甚至不可转换。语言与语言的搏斗,个人与语言的搏斗,无限与有限的搏斗,近乎残酷,残酷得像自虐。”真是把认真的译者的难处和痛苦分析得入木三分,没有亲临其事的人,是不能领会先生这段话的深意的。
今年鲁迅文学奖的翻译奖空缺,除了没有及格的翻译作品之外,我想与作品的推荐方式也有关。按照规定,参加评奖的作品都由出版单位推荐,试想在翻译单位大多缺乏合格的编辑人才的今天,如何能希望他们推荐出合格的优秀翻译作品呢?我建议今后的文学奖,应准许个人自己毛遂自荐,推荐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参选,我不信泱泱大国,就没有合格的优秀的翻译作品问世!()
(176)-3日(星期一/三)萍水之交有知己,人生何处不相逢
今天乘南昌班车前往吉水,拜望曾祥瑚老师。他已脱离学界,现任吉水华侨投资公司经理。他主持的一家侨资商店今日正式营业,很忙,但他父子都很热情地接待我。
2日,乘空浏览吉水街头,景物依旧,五年前在此地卖西瓜的情景历历在目,旧地重游,确有人生无常的感叹。
3日,告别曾老回家。曾太太硬要送一只鸭子,她用纸箱包扎结实,却之不恭,只好领受。曾老又另送了两双尼龙长袜和两盒进口百花油,一直送上车方才离去。
曾先生是我此生命运转折的另一位贵人,79年上半年我在吉水水南中学打工种瓜菜的时候,他是该校刚摘掉右派帽子的教师,我们在此相识,从而结下了友谊。随着政策的落实,他的命运也随之变化,从乡下调往县城,并连任几届省政协委员。我也丢下锄头,到学校里当教书先生。在我为自己的问题平反期间,他也曾出手相助,在省政协开会时为我疾呼。他的太太甚善良,惜晚年得病,半身不遂,终日与轮椅为伴。当年江西地区经济尚未完全开放,物资也还匮乏,像尼龙袜和进口药品之类,都属贵重物品,先生将之赠我,可见先生殷情可鉴。近年因少联系,电话更改频繁,已与先生失去联系多年,心甚挂念。但愿先生健康长寿,事业兴旺。()
(177)日(星期一)人生路上阻难多,莫如书生过冰河
接L.L.信,本以为他时来运转,现在在新的地方得到了重用,谁知他走出了一个勾心斗角的场所,却又落入了一个是非之地。在把他吸收进领导班子的名单报省审批的这段时间,他受嫉妒者的诬告,以致批示至今未下,而他自己则落在是非潭中,至今尚无法辨清,真是令人齿冷。但不知陷害者所加之罪,又是什么?
L.君于年前调往省第二林校任教,他以纯粹的知识分子身份得领导器重,有望进入领导班子,但在审批过程中还是难免受挫。幸好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清白,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领导班子,以第二林校校长之职走完他工作最后一站,在此职位上光荣退休,在当年的同班同学中,还要算他的成绩最为可人了。知识分子当官,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是毫无背景专啮书本的知识分子!L.的经历,可谓知识分子成功的楷模。()
(178)日(星期三)惠特曼语录:珍惜生命抓机会,怨天尤人不可取
“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应该同样尊重别人的意志。我们应当了解别人的生活与理想和我们不同,应当倾听别人的诉说,找出他们的长处,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让它继续生长。”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甚至艰辛。但前途无穷,富有生机,充满机会,那些有希望的人,都不是怨天尤人的人。”
“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会使人退缩不前……每个人都随时发出一种呼唤,促使别人荣辱毁誉,生死成败。”
读后感:阿迪斯.惠特曼(Ardis Rumsey
Whitman)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和大学教师。她的这种珍惜生命、充满希望、鼓励人类互相帮助的人文思想,一直是鼓励我克服困难、努力向上的动力。愿一切怀有理想和抱负的人,认定一个目标,奋发向上,不要怨天尤人,终有一天,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79)日(星期五)小心谨慎遇事忍,芸芸众生有几人
日,冯玉祥将军给羁押中的张学良将军送了一幅题字,颇耐人寻味:
“要小心,要谨慎,学吃亏,学让人。遇事能忍,生活勤俭。不自夸,不骗人,诚诚实实,厚厚钝钝,乃是根本。”
冯玉祥将军
少年张学良
晚年的张学良 戎装的张学良
冯玉祥(.)和张学良()都是国人十分熟悉的政治人物,都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他们的政见都与蒋介石不合,但性格和命运却完全不同。张学良少年气盛,嫉恶如仇,一旦下定决心,便义无反顾,以致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终生脱离政界,以高龄逝于夏威夷;冯玉祥年岁较长,黯于世事,屯兵自重,不轻易上当,但寿命却没有张学良那么长。当他给张学良赠这幅题字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处于最紧要的关头。他给张学良的题字,是告诫,是劝慰,也是鼓励,犹如兄长之于小弟,令人动容。其实,他的这份告诫,适合作我们所有人的人生座右铭。人能做到这十点,庶几可称作完人。可是芸芸众生,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180)日(星期一)木秀于林风欲摧,夹着尾巴学做人
上午,宣传部的小王陪《江西日报》女记者胡**同志前来采访。我虽然自认为个人的经历和成就无甚典型意义,但于此际,也放下思想包袱,把自己前半生的苦难历程,向他们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中午由工会主席和一位副校长陪他们到饭店吃饭,我沾光作陪。他们还不肯放过我,说明天还要来。
11月13日/《江西日报》的那位女记者今天又来了,但显然已没有昨天那么浓厚的兴趣。我但愿她不要把我的事当真,在报端上宣扬一个不必宣扬的典型。树大招风,我如今已不得不招架来自各方的妒忌之目光,若真的见报,则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何苦?我但愿脚踏实地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愿靠捧场来增加不应有的名气。
最近两年,可说是我的业余文学翻译开始正式启步并获得较大成绩的年头。随着《拿破仑谋杀案》一稿在去年的《南昌晚报》上连载,接着又有《拿破仑外传》等后续篇章在《小说天地》上连载发表,以及许多科普之类的短文在国内的多家晚报和刊物上发表,我在本地已稍有名气。当年的稿酬标准虽然很低,但粗略统计一下,我这两年的确稿费收入已将近800元,相当于我正常的工资收入,这使紧张的家庭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所谓“树大招风”,这样的成绩也难免引起一些人的妒忌,什么“不务正业”的指责也接踵而来。这时忽然来了一位党报的记者对我进行采访,更难免引人注目,也引起了我的警惕。我宁可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愿抛头露面当什么楷模,这是我此生做人的原则,直到今天仍然未改初衷。()
(181)日(星期三)事业大门为才开,有才无劲进不来
拿仑仑有一句名言:“事业的大门为才能而开。”(The career open to
拿破仑·波拿巴(Napol&on Bonaparte,),
近代资产阶级、、。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
真正有才能的人或许会怀才不遇,湮没于芸芸众生中默默无闻。但只要时来运转,他的才能就能发出光芒,为赏者识,为你打开一扇事业之门,以后的事,就全靠你自己了。人世间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就全看你在“进门”之后的作为了。请记住这句话:Real
talent will make its way in this world. Sooner or later ,it’ll
happen. You’ll get what you want.()
(182)日(星期一)舍生取义是与非,老妪少女谁该救谁
小女说:“我知道学习韩余娟什么了,要学习她帮助同学。”老大却顶道:“学习她去死,保护老太婆么?人人都学她去死,都剩下老太婆了。”一个一年级,一个是四年级,他们理解的道理已有天渊之别。
韩余娟是江苏宿迁县塘湖乡中心小学学生。平时学习刻苦,热心为群众做好事。1981年起坚持照顾一位七十余岁的孤寡老人。1983年8月14日晚与老人同住,在房顶水泥檩条突然断裂时,迅速将老人推到安全处,自己不幸牺牲,只有12岁。1984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舍己为人小英雄”称号,在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学习韩余娟的活动。可是怎么学,老师和学生心里未必都很清楚,小女和她哥哥的这段争论,正是这个学习运动的反映。到底韩余娟该不该为保护一位孤寡老人而死,实在值得讨论。我觉得小女孩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保护老人而牺牲自己,精神固然可佳,但她若为保护自己而躲避被压的危险,也不应受到责难;她若为保护自己而逃生,与汶川地震时为自己逃命而舍学生于不顾的“范跑跑”先生的性质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183)/18(星期六)惠特曼论爱情
首先,爱需要时间。……成熟的爱就像树一样,要经过一个从在地下种子里萌动到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的缓慢过程,人也需要时间去加深感情,去理解对方的不同个性,去分享对方的喜悦,去分担对方的痛苦。(First,
love &need time....but mature love is like a tree,
moving slowly from the seed in the ground to the sheltering
splendor of its prime. People need time to deepen their affection,
to appreciate one another’s differentness, to share one another’s
joys and griefs.)
一旦容忍了所爱的人的不同性格,我们就会发现:正是这些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神奇感。想找到完美的人的念头是非常可笑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其关键在于认识人们的不同性格并从中得到乐趣。(When
we accept the differences of loved ones, we find that those very
differences provide the mystery and wonder of human relationship.
It’s foolish
it doesn’t exist. The key is to
recognize and enjoy our differences.)
阿迪斯.惠特曼(Ardis Rumsey
Whitman)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和大学教师。也许因为作者是位女性,所以她对爱情的论述就更值得我们注意。求同存异,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也是男女组成爱巢的原则。能掌这个原则并遵循这个原则的男女,他们自可白头到老;反之,难免中途离异,各奔东西。()
(184)日(星期三)乡音潮曲长伴我,缓我旅人鬓毛衰
这两夜断电,家属区一片黑暗。拧开收音机,听到一段潮曲,悠悠然便如置身于家乡的氛围。在一个地方长大的人,不论他走得多远,隔别的时间多久,一旦听到乡音,终难免情动于中。
一个出生于潮汕地区的人,对于家乡的戏曲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因为他儿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或多或少都与这种乐音有所了解。儿时的乡间,每逢夏天傍晚到来时,大家便到寨内的小场(不好说广场,因为这种‘场’实在太小了)纳凉,喜欢拉弦弹琴的大人们拉过几条凳子,便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演奏乐队,开始吹拉弹奏起来。最普通的乐器便是‘胖弦’(声音低沉),二弦(声调嘹亮,拉二弦的人是这个小乐队的首席),扬琴,外加一只“扣板”,于是什么“寒鸦戏水”、“浪淘沙”……的弦诗乐便飘扬开来,什么快三板、慢三板的调子也相继出现,一时间,在场内乘凉的男妇老幼,都会自觉地把笑闹的谈话声降低下来,空出一只耳朵来聆听这美妙的乐声。记得父亲的扬瑟弹得很好,他在家时便是这种小乐队中不可或缺的扬瑟手。我受父亲影响,也喜欢扬瑟,少年时也能在那上面弹一两支熟悉的曲子。细叔在世时,也能弹扬瑟,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他还有一架破旧的扬瑟为伴。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乡里人聚居在一个寨子的传统已经打破,老寨子逐渐没落,这种乡间特有的消闲乐队演奏,已不复见了!
想当年,我还买不起电视,因为有了一些稿费收入,便跑到吉安买了一架台式收音机(花了四百多元,记得在吉安汽车站上车时,还受到站务员的干涉查问,说包装的纸箱太大,不准随身携带,一定要我去办理托运手续),总算可以听听音乐和新闻。当时听到收音机里传出了一段潮曲,真如置身于流沙的戏院中,不知有多惬意了。近日在电脑上搜索,竟然发觉有许多的潮州弦诗和潮剧段子,可以调出来欣赏,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潮汕农村民间自发的乐队演奏虽已式微,但在网上,专业的潮曲演奏似乎还相当鼎盛,足堪慰藉。()
(185)日(星期六)人生苦短欢乐少,更衣换马又如何?
今天冬至,是我和妻结婚12周年纪念日。时间真是快得惊人,想不到我们已经同床共枕了十二个年头!为了表示纪念,特地买了两斤肉,亲自操厨,做了几个菜,作为小小的家宴,与孩子们一起欢庆(虽然他们还未能了解“我们今天结婚”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这是我们第一次为我们的婚礼纪念日表示庆祝。
这是我们婚后的第一张合影。
正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个12周年结婚纪念日过后,不觉间又已过去了26年,再过半个月,我们又将迎来38周年的结婚纪念日。记得8年前,那时三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便相约从外地赶回家,在这一天给我们庆祝结婚30周年纪念。人生苦短,欢乐无多,能有一个完整欢乐的家庭,着实不易。社会上有多少年轻人,把婚姻视同儿戏,动辄更衣换马,乐则乐矣,悲复何少?()
(186)日(星期一)84年年终总结:半生顺流今年始,稍有收成前景明
午夜十一点正,我完成了十七万多字的《拿破仑谋杀案》书稿,以此来迎接1985年元旦的到来。
1984年,也许是我事业上开始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其标志有三:
五月份和六月份,《小说天地》连载了我第一个编译的中篇传记小说《拿破仑外传》,接着,又在八月份发行的报纸版上,开始连载《外传》的续篇五章(8—12月);
江西人民出版社同意以《拿破仑外传》作为一个选题,列入85年的出书计划中。我接受了任务,于11月中旬如期完成十三万多字的书稿(包括四个可独立成篇又互有联系的中篇);
河南郑州的《传奇文学选刊》把《拿破仑外传》作为选文,选进了该刊85年元月份的创刊号中;
有两家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和北京出版社)都对《拿破仑谋杀案》一书表示兴趣,因此我紧追紧赶,终于在除夕之夜抄完了十七万多字的书稿,准备寄其中一家出版社。
新年的希望,首先当然是希望上述两部书稿能够顺利问世;其次是准备花一年时间,参加中国外国文学函授中心的学习,系统学习一些外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可能时争取再译一两个中篇。
从我的整个人生来自看,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顺畅的年头:事业稍有所成,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第一个单行本译著《拿破仑外传》,也在新一年里顺利出版问世。但人生的路是不可能有一帆风顺的,不过既然认定一个目标走下去了,就更要勇往直前有,义无反顾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人太善良了处处吃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