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看图写作英语第二单园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8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上传于||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一​、​字​词​:​形​近​字​:​锦​ ​棉​ ​绵​
​
​二​、​课​文​:​
​
 ​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分步揭题。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逐节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部分。(1)①指名读课文。②理解诗句意思。“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2、细读第二部分。(2-5)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③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细读第4、5节。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朗读第二部分。3、细读第三部分。(6)①齐读第6节。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二、课文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①反复。②押韵。③拟人手法。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探索大自然。)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2、引导当堂背诵。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注意:馨、襟、瀚、耘学生描红。五、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 (  )的绿阴 (  )的眼睛(  )的翠竹 (  )的松柏 (  )的色彩(  )的果园 (  )的风光 (  )的大海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板书: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5、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 理清文章脉络。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三) 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二.教学过程:(一)精读第一段。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3. 齐读第一段。(二)精读第二段。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3. 学习第一层。(1)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到什么?(2) 重点研读第二层。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四)总结谈话。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2) 用人名做题目。相关资料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法布尔(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资料来源于网上板书设计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
6、变色龙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7、金蝉脱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 脱壳后 习作2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1.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练习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 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 练习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 口语交际& &&&&&&&&&&&&&&&&&&&&&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教版一年级看图写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