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农委官领导尊敬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博望区新市镇人民政府的农民,现在主要产业就是种植业,并且成

&&&&&& & 正文
马鞍山市博望区首个农民文化乐园落成
&&皖江在线
  日前,马鞍山博望区新市镇新河村农民文化乐园正式落成,这也是该区首个村农民文化乐园。
  据了解,新河村农民文化乐园开建于2015年春,总投资130万元,是按照最高标准A级标准建设的,建成了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300平方米多功能礼堂、80平方米室外舞台,同时还建成了农家书屋、文化讲堂、科技培训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健身室,以及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文化墙等。
  新河村下辖14个村民组,全村有7支健身队,黄塘狮子灯和新庄皮老虎两支民俗表演队多次参加市、区民俗展演。新河村党总支书记邵新刚告诉记者,村农民文化乐园在去年底试运行以来,村里喝酒的少了、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吵架的少了、学习的多了,文化乐园成了村民们的好去处。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的要求,将农民文化乐园建设逐步向其他村推进,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民生项目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和乐趣。(慕继平 李大友 迟开红 陶广亨)
责任编辑:陈慧子博望区_百度百科
博望区隶属于安徽省,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江宁、、三区接壤。[1]
截止2014年9月博望区下辖、新市、丹阳三镇,共有37个村、3个社区,全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万人,常住人口17.2万人,[1]
2013年博望区生产总值70亿元。博望区是中国国家火炬计划博望剪折机床及刃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全国剪折机床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机床监督检验中心。[2]
博望区建置沿革
博望区建于南朝梁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3]
九年(589年)平陈后,江南郡县制变革,博望当时隶属扬州丹阳郡内。
北周以后,丹阳郡废除,设立(今),博望并入南京,隶属蒋州。其后变迁,或区、或乡、或镇,或江苏,或安徽,多达几十次。[3]
1965年,博望设为博望区。
1970年,拆区并社。[3]
1984年元月,设立乡镇建制,博望设为博望镇,新博设为新博乡,新博乡又划归为博望镇。
日,博望区成立。[3]
博望区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9月博望区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共有37个村、3个社区,全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政府驻地博望镇。[1]
博望区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博望区总户数54220户,户籍人口1849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78人,占户籍人口的8.3%;男性人口97333人,女性人口87612人,男女性别比111:100;男性出生1254人,女性出生993人,合计2247人;男性死亡674人,女性死亡561人,合计1235人;省内迁入308人,省外迁入416人,共迁入724人;迁往省内138人,迁往省外382人,共外迁520人。[4]
截止2014年9月博望区总人口20万,[1]
常住人口17.2万人,[5]
1个回族民族村(新禄村)。其余为汉族。[6]
博望区地理环境
博望区位置境域
博望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江宁、、三区接壤,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1]
博望区地形地貌
博望区北倚横山,南濒,东、北至马鞍山与南京边界,西至丹阳镇以西、丹阳新河以及军区农场地区,地势北高南低。[1]
境内横山最高海拔459米,为全市最高点。[7]
博望区气候特点
博望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C。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1]
博望区自然资源
湖面积198平方公里,盛产鱼虾、水禽、芡实、茨菰水产品。 [8]
2013年,博望区有农用地27960公顷,其中园地39公顷;建设用地5249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438公顷,交通用地27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575公顷。[9]
截止2013年1月博望区有林地面积近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56%。[10]
博望区交通
博望区周边有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宁杭高速、沪宁高速以及长江黄金水道。26公里内可达,马鞍山外贸码头、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芜湖湾里机场。[1]
截至2013年,博望区有民用汽车1698辆,其中载客汽车1648量,载货汽车50辆;有私人汽车1040辆,其中小型载客汽车982辆;有民用摩托车180辆;机动车驾驶员247人。[11]
博望区经济
博望区综述
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77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23.64亿元),引进内资21.37亿元、外资1673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4850万美元,完成财政收入3.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20元。[12]
2013年博望区生产总值70亿元,比2012年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0元,同比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0元,增长15.3%。
2013年博望区规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43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9500万美元。
2014年博望区生产总值增长1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0元,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实现财政收入6.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3亿元。[13]
博望区第一产业
2013年,博望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0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6.0%;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929亿元;全年完成11.8809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494亿元。[14]
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5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10.97万吨,同比2013年增长2%,农村耕地流转比重达65.8%。[13]
2013年,博望区耕地面积9397公顷,其中8756公顷,64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3080公顷,机电排灌面积8930公顷;总播种面积18398公顷,其中播种面积15498公顷,总产99112吨,播种面积1969公顷,总产4380吨,棉花播种65公顷,麻类70公顷,糖料3公顷,中药材30公顷,其他作物1公顷;完成农业总产值4.9217亿元,农业增加值3.400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3.3%。[15]
2013年博望区主要农作物播种及收获情况[16]
作物类别播种面积(公顷)单产(公斤/公顷)总产量(吨)97377899769155616378321246326125196503360168薯类63931758718762304432317200023121917345634143023325209877461833965163110670112979此外,2013年博望区生产绿茶21吨;园林水果1124吨,其中梨40吨,葡萄834吨。[17]
截至2013年末,博望区农业机械总动力7.332亿千瓦;其中有大中型拖拉机342台,总动力3.943亿千瓦,配套农具314部;小型拖拉机876台,动力8427万千瓦,配套农具1559部;有农用排灌机械16495台,农用运输车176辆。[18]
2013年,博望区水产养殖面积5.8万亩,水产品产量1.2263万吨,其中养殖产量2054吨,捕捞产量3832吨;鱼类6824吨,甲壳类3549吨,贝类1662吨,其他228吨;名特优水产品6580吨,占总产量的54%。完成渔业总产值4.2324亿元,渔业增加值2.70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4.4%。[19-20]
2013年,博望区有8749头,全部为;14090头,肉猪22382头;5850头,均为;91万只。肉类总产量4271吨,其中猪肉1556吨,羊肉83吨,牛肉6吨;牛奶产量39472吨,禽蛋1467吨,蜂蜜150吨。全年完成畜牧业总产值2.1054亿元,畜牧业增加值1.283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16.3%。[21]
2013年,博望区林地面积6370.7公顷,其中森林面积5183公顷,人工林5180公顷,森林覆盖率14.8%;活立木总蓄积量35.6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0.07万立方米;全年人工造林面积778公顷,成林抚育面积1556公顷,新增育苗面积34公顷;竹材采伐量5000根,木材采伐量600立方米;完成林业总产值1214万元,林业增加值666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0.9%。[22]
博望区第二产业
2013年,博望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8.6%;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1.282亿元。[23]
2013年,博望区有136家,其中国有及1家;资产合计52.272亿元,其中18.3347亿元;89.8664亿元,109.6924亿元,12.941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33.0297亿元,118.2432亿元;规模以上完成121.866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00万元,119.6334亿元,2.2329亿元,1.2451亿元。[24]
截至2013年,博望区有房屋工程建筑企业1家,固定资产合计508万元,主营收入240万元,营业利润480万元。2013年,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万平方米,从业人员0.02万人,建筑业总产值630万元。[25]
博望区第三产业
2013年,博望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4%;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9.3939亿元。[23]
2013年,博望区限额以上从业人员172人,其中127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购进总额3.5975亿元,销售总额4.1851亿元,其中批发额3.3009亿元,零售额8842万元;批发零售业建设项目投资2.1435亿元;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239人,其中202人;住宿餐饮业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实现11.407亿元,从地区看,城镇8.9329亿元,其中城区4.4819亿元,乡村2.4741亿元;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10.29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1.109亿元。
2013年,博望区实现9962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54.0%;其中总额9416万美元,总额546万美元。[26]
截至2013年,博望区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家,资产合计15.908亿元,营业务收入1.7971亿元,营业利润494万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298人。2013年,博望区房地产业建设项目投资12.70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9663亿元,其中住宅固定资产投资7.6209亿元;房屋销售面积90092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7619亿元;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2878元/平方米,90平方米以下4147元/平方米,140平方米以上1758元/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4687元/平方米。[27]
博望区社会事业
博望区科技事业
2013年,博望区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759人,R&D研究机构25个,R&D经费1.87亿元,经费支出5972.1万元,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6977.3万元,全部属类别;全年申请211件,其中32件,发表3篇,拥有56个,形成或9项。[28]
201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28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各1户,省级研发机构总数达9户;申请专利共430件,授权发明专利16件。[13]
截止2015年10月博望区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39个,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7]
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4.2亿元,研发经费占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出口额近4000万美元,专利授权量达200多项,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30%。[29]
博望区社会保障
2011年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6.6万人,参合率100%。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94万人,新农保总参保人数达到11.4万人,应保、续保率双双超过90%。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1.67万人,参保率94%;续保7.35万人,续保率87%。[12]
截至2013年,博望区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3处,社区服务单位7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520个。[30]
博望区城市建设
截止2012年9月总建设资金达4.8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5.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增加到1.6万人。建成镇、村两级道路15公里。丹马路工程北段2.907公里已完成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农贸市场改造交付使用,占地44亩的昕源公司地段改造启动建设。粮油厂地段改造已完成。170米长的丹向路改造全面完成。老街下水、集镇段314人行道改造已完成。占地70亩的建筑面积5.12万平方米的丹阳集镇危旧改正有序推进,总投资150万元的丹阳中学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兴建了日生产能力达6000吨的丰盛水厂。[12]
博望区教育事业
截止2015年9月全区现有小学31所(其中中心学校6所、完小17所、教学点8个),中学5所(其中初中4所,完中1所);民办学校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各1所);幼儿园42所(其中公办园17所,民办园25所)。2012年9月统计,在编教师1044人,在校学生18471人(其中小学生10802人,初中生6302人,高中生1367人),在园幼儿5043人(其中公办园幼儿1327人,民办园幼儿3716人)。[31]
区属中学:丹阳中学、博望初中、新博初中、新市初中、薛镇初中。[31]
区属中心学校:丹阳中心学校、博望中心学校、新博中心学校、新市中心学校、薛津中心学校、龙泉中心学校。[31]
民办学校:阳光学校、丹阳外国语学校。[31]
博望区文化事业
截止2015年1月先后新建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博望镇综合文化站,改建、扩建了新市、丹阳镇综合文化站,三镇文化站皆为国家一级文化站,三镇文化站在做好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科技培训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室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拓宽服务功能,吸引群众,如:举办广场舞、声乐、书法培训,举办乒乓球、象棋、歌舞比赛等活动,两年多来共接待群众10多万人次。[32]
2012年,先后邀请广场舞、腰鼓、太极拳、木兰扇等特色文艺团队来海港区进行展示,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全区有广场舞队伍120支,腰鼓队伍9支,参与群众1300人以上,每村都有1至2只队伍。[32]
2013年,联合秦皇岛市图书馆,开展全市机关干部捐书活动,共募捐到图书10000多册、杂志3000多册。[32]
2014年,区政府采取招标形式在市艺术剧院、市四季剧院、当涂县黄梅戏演艺公司三家专业演出机构共采购演出67场次。[32]
博望区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博望区有医疗卫生机构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站)1个,门诊部1个,村卫生室41个;共有床位183张,其中医院71张,出院1033人,乡镇卫生院112张,出院2024人;在岗职工合计404人,卫生技术人员269人,其中执业医师85人,注册护士84人,乡村医生2人。[33]
截至2015年10月博望区共有各级医疗机构70家,[34]
3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规模较小的民营医疗机构。[35]
医疗单位:薛津卫生院、 新市镇卫生院、丹阳镇中心卫生院、博望镇中心卫生院。[36]
博望区历史文化
博望方言与吴语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吴语特征很明显。例如语音声母有浊音,复韵母单元音化以及鼻韵母尾音的弱化和脱落,声调去声和入声都分阴阳。博望地区还通行一种黑话,当地人称“侃子”,本来是当地从事铁锡制作业的人之间所用的隐语,其中有些词语如今已进入日常词汇之中,对博望方言具有一定的影响。  博望方言实际上包括原新博乡的方言,博望镇上的方言为其代表。博望方言内部也存着一些差异,例如镇上称“母亲”为“姆妈”,长流则称“娘”。[37]
博望区丹阳镇的董山里村,是《天仙配》董永与七仙女动人的爱情传说源地,有1座董氏纪念馆。[38]
博望老街已有一百多年,位于博望区老314省道跃进桥北,沧波路、中河路、横山路、辽河路围合街区。[39]
博望区风景名胜
博望区下辖三镇都是千年古镇,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境内现存古迹有博望西林禅寺、大王庙、新市横山石门石刻、澄心寺、叶家桥、丹阳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
马鞍山市智峰生态园
马鞍山市智峰生态农业园座落在博望区内美丽的横山脚下,智峰生态园占地面积1000多亩,园区内主要有:以酒店餐饮服务为核心的休闲垂钓区;葡萄园和珍稀苗木种植园;绿色大棚果蔬园;珍禽家禽养殖园和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等多个特色生态农业项目。该生态园建有全市首个开心农场。[40]
横山风景区  横山又称“横望山”,因四望皆横而得名。横山主峰“太阳宫”为市区最高点(459米),登上主峰太阳宫,三十五峰依次环立。[41]
叶家桥横跨丹阳河,连接薛津、新市,是历史上当涂至溧水官道上的重要桥梁。桥身为青条石板结构,5个桥孔,长44米、高8.5米、宽8米。叶家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清代和民国时期曾3次重修。[42]
博望区荣誉成就
国家级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级出口机床暨刃模具质量安全示范区。[43]
全国剪折机床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44]
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基地。[13]
.马鞍山市博望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博望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50,53.
.安徽省统计局[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局)[引用日期]
.马鞍山政府[引用日期]
.马鞍山日报[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
.安徽新闻[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9.
.马鞍山日报[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31.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235.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4-236.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6.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
.博望区农业信息网[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238.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237.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3,231,237.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8-279.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4-307.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4,356,375.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99,109-110,113-114.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0-412.
.马鞍山市政府[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9.
.博望区教育局[引用日期]
.安徽省文化厅[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统计局编.马鞍山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9-435.
.马鞍山日报[引用日期]
.马鞍山市政府[引用日期]
.博望卫生局[引用日期]
.博望镇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皖江在线[引用日期]
.博望旅游局[引用日期]
.博望旅游[引用日期]
. 马鞍山市博望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引用日期]
.马鞍山日报[引用日期]
.新华安徽[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8月12日,市文旅委副主任陈晓虎带队来博望区检查验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副区长章兵、区文旅体局局长许泓陪同验收。
陈晓虎一行来先后来到八卦村、来龙村等1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地查看了文化设施、人员配备、档案资料等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各村关于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陈晓虎对博望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下一步工作,他指出,一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基层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明确专人,加强管理;二是要发挥文化阵地作用。要组织群众开展演出、读书、培训、讲座、健身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机构:
博望区政府(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在线链接地址:
相关信息:
信息格式:
关于博望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内容概述:
关于博望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提请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将博望区建设成为“皖苏边界明珠小城和特色小城”的发展定位要求,深入贯彻年初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提出的“聚焦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倍增”总体发展思路,把做大工业规模、扩大工业体量放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确保“11361”工程及“122”城市发展布局、“133”产业提升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一)总体态势平稳较好,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预期目标基本完成。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财政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36.5%;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77万美元,同比下降4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25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57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50元,同比增长14.1%。
工业倍增重点推进。制订《博望区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明确了实施“百亿产业工程、亿元项目工程、产业集聚工程、质量品牌工程、企业上市工程、两化融合工程、节能降耗工程”7大工程。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配套资金,用以计划推进。同时,通过继续实施工业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组织天马特钢、海通重工等多家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及时申报“税源贷”,组织星亚冶金、力源数控等40余家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引导华东耐磨、亚威机床等企业做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和省级新产品等申报前期等举措,积极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载体建设快速推进。新城建设方面,上半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计划新开工的10个重大项目已开工7个。高新区建设方面,上半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0.4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8.5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同比增长19.8%。新签约项目2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9个。横山风景区建设方面,全面完成博望横山旅游生态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花苑大道、石门游步道、石门广场及景观工程、博宁小道等基建工程扫尾工作。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建工业项目快速推进。33个重点技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55亿元。15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 7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2014年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标准化厂房项目进展顺利。华东创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园3处标准化厂房已开工建设,锻压机床、机械加工等标准化厂房正在推进。
农业经济增长平稳。上半年,我区农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良好态势。夏粮总产3.9万吨;农业总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招商选资成绩显著。累计新签约项目3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6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新签约项目中工业项目33个,占比达94.3%。
(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生态区创建快速推进。成立生态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博望生态区创建行动计划》和《博望生态区创建任务分解表》,建立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和考核督查等制度。目前《马鞍山市博望区生态建设规划》已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博望省级生态区创建申请已向省环保厅提交。博望镇和新市镇“生态建设规划”都已通过专家评审。丹阳八卦村、新市新联村等8村申请创建省级生态村,新博社区申请创建市级生态社区。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成功召开马鞍山成形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推动我区企业和各高校签订合作项目8个。1-4月申请专利12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件;授权专利3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项。共成功申报省专项资金10家;培育申报高企3家,组织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企业6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8家,市科技创新券企业70家。
质量强区稳步推进。召开全国剪折机床行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组织110余家规上企业参加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引导华菱西厨申报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16家,航天机床、华德机床等6家企业市名牌产品获批,支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定企业1家、行业标准制修定企业1家。
企业帮扶有序推进。上半年实地走访企业156家,共梳理摸排问题和困难125项。成立横山担保公司,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形成全区“税源贷”担保推荐汇总,缓解部分企业无抵押物,融资难问题;与马鞍山技师学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博望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及博望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解决企业技术工种用工难题。
(三)市容面貌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三线三边”扎实推进。紧扣“四治理一提升”目标,编制完成老314省道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共清除各类垃圾14817.3吨,移除乱堆乱建439处,拆除违章建筑31处,整治非煤矿山1处,绿化提升面积483亩,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开工源水工程建设。续建110千伏莲花输变电工程,配网建设前期工作正在进行。燃气管网铺设全面启动,实现三镇联网。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完成项目三通一平。实施道路绿化、路灯和信号灯、电子警察等城区道路7条。
美好乡村建设显成效。构建区-部门-镇-村-村民组五级推动工作体系,共整合水利、林业、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近300余万元用于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拆除乱搭乱建约1700平方米,沟塘清淤、垃圾清除350余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正有序推进。同时,成功引进玫瑰特色旅游园产业项目。
环保事业扎实推进。制定了《博望区2014年秸秆禁烧工作计划》,大力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划定重点禁烧区域,落实秸秆禁烧包保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新增造林面积1万余亩,创建绿色长廊15公里。
(四)民计民生得到改善,发展局面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逐步提升。累计发放低保金1345.4万元,实施医疗救助55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27.4万元。
劳动就业更加充分。上半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28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8.8%。其中下岗再就业799人,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27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38人。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累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55万人,续保率达85.2%。全面启动“社保扩面攻坚年”活动,新增参保企业27家,新增参保666人。
平安博望深入开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难点问题186件,杜绝了重大涉稳事件发生。破获刑事案件160起,打击处理61人,摧毁侵财犯罪团伙5个、恶势力团伙1个。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落实公办学校公用经费、民办学校免杂费补助等共计616.32万元。引进规范校车30余辆,实现了平安校车全覆盖。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累计组织文化下基层12场,放映公益电影145场次。积极开展龙灯、马灯、舞狮表演等各类民俗体育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近5万人次。
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已建规范化电子居民健康档案14.07万份,建档率达8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6.8万人。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持有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90%以上。
上半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需要予以重视:一是部分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36.5个和46个百分点,顺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有压力;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以及高企申报等目标任务的完成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在服务业占比地区生产总值22%的目标任务上更是有难度。
分析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其总体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随着市场有效需求持续减弱,工业品价格不断下跌,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项目资金到位趋缓,对下半年经济势必产生较大影响。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为完成2014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聚焦工业经济发展。力争全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超3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新增30户,工业性固投突破55亿元。重点抓好工业“小巨人”培育。完成隆润管业、技锋刀片等10个第二批“小巨人”培育企业初审,通过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项目申报、资金引导三优先给予重点扶持。企业扩能升级。再进行2-3批技改项目评审,力争恒威机床等50个项目通过评审,做好“小进规”项目储备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组织2-3次摸排调研,初步选定20-30家成长性快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通过项目申报等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明年扩面工作奠定基础。用好用活专项扶持资金。市政府安排工业经济倍增扶持资金有2个亿,区财政也为此配套了1000万元用以扶持激励。为此,我们将引导好企业积极申报战新产业、高企及规上企业等奖励资金。
(二)紧抓项目建设要进度。(1)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秦岭大道一期、五台山路一期、高潮河水系整治等续建项目的建设工作。调度规划一号路等道路建设,确保工程早日竣工。启动横阳路一期项目建设。全力保障水电气配套建设顺利进行。完成自来水源水工程,莲花变主网,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重点做好区领导牵头联系推进的74个区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工作,积极推进尚未开工的“861”计划新开工项目如期开工。继续实施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确保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15个项目的前期工作。(3)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新项目。围绕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再谋划推出一批全局性、前瞻性、牵动性的新项目。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攻关,促进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实施人才培育计划,与高校和职业培训学校建立战略合作,为企业输送各层次人才。下半年,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发明专利力争100个,培育、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载体2家。(2)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精确性和有效性。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实“两图一案”。同时将无进展的项目进行更替,并积极报告牵头领导协调、推进项目。(3)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进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推广工作,建立三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完成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000亩,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智峰旅游休闲、科农良种繁育、兴农大棚蔬菜、中江水产等6个农业园区提档升级。(4)做好生态区创建工作。对照生态区创建行动计划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创建指标达标及创建资料编纂工作,确保任务超前完成。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对接,做好省级生态区技术评审及初验收过程中各项准备。定期召开生态创建推进办公室成员会,统筹调度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进度,加大督查力度,保障创建工作按计划推进。
(四)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提速新城建设步伐。完成建材市场一期、润和广场一期项目的建设,力争年内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博新医院建设,一期投入使用,二期主体完工。完成重大招商项目2-4个,新开工重点项目2-4个,重大项目竣工2个。(2)推进高新区跨越发展。加快九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启动区建设,确保科创园一期年内竣工投产。加快6个在建标准化厂房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完成招商签约项目35个,开工项目20个,竣工项目12个。(3)加快横山风景区建设。举办长三角山地自行车邀请越野赛、“横山旅游”节庆活动,扩大风景区知名度。与各大旅行社及采石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加强合作,串联成线,共同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横山风景区A级景区创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4)统筹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和美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治理创建与新城建设、危房改造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有效结合,对严重影响城乡环境的垃圾污水、违法建设、矿山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1)加快财政民生支出拨付进度。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及时落实区财政3700万配套资金,并健全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护长效机制。(2)努力促进就业稳定。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对自主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一条龙”服务。(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重残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4)加快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提升各镇文化站文艺演出、培育业余文艺团体、新创文艺作品等各项免费文化建设水平。完成博望镇、博望社区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5)做好安全生产等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加大重点隐患治理督查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
此外,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做好两点:一是梳理我区“十三五”重点项目和重大政策诉求,同时加强对市直部门衔接,争取市政府支持;二是广泛听取三镇、各部门及专家意见,形成我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版权信息:市政务公开办公室主办 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协办技术支持: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鞍山新市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