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病全家吃药了,输液真的比吃药好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输液真的好吗?“过度输液”危害大
日 16:41:3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健康网7月18日讯(通讯员 蒋晓光 章燕 记者 郑宁)&医生,我儿子发烧了,你要么开点盐水给他,好得快点。&2岁的童童发烧了,童童的妈妈在医生检查完后,因为只是开了一些口服药而不满。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人们对于生病输液已是习以为常,特别是一些患儿家长,往往认为&只要挂了盐水,就能好得快些&,其实是一个不科学的观念。
  输液,又叫打点滴、打吊瓶,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种治疗手段。据卫计委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门诊输液率高达60%~70%。&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然而,国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存在&输液好得快&、&输液补充营养&等想法,一些人不论大病小病都要求输液,输液似乎成了治病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那么,有哪些观念误区需要澄清?怎样科学对待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大& 易引起不良反应
  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参与循环来治疗疾病,具有见效快等优点,但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据药监部门监测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在给药途径上,因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最多,超过七成。在超七成输液给药不良反应中,由于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不纯&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输液反应&,如高热、寒战、皮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其次,输液病人常较集中,病种复杂,交叉感染普遍,过度输液往往伴随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及细菌耐药性增加。此外,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因此,大家要有对症输液保健康的原则。以感冒为例,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最好的办法是适当休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或通过口服抗感冒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古人对感冒就有&吃药不吃药,都是七天好&的说法。当然,如果感冒患者症状较重,如高烧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时,就要及时请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对于&输液补充营养&,除非不能进食,一般是不必要的,尤其是老年人要慎重,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讯员 蒋晓光 章燕 记者 郑宁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瑞安新闻网您所在的位置:
&-&&&-&&&-&&
感冒咳嗽,吃药还是输液? 听听医生怎么说
来源:瑞安日报字体:
核心提示:
  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正是乱穿衣的节奏,年轻人说要&冻一冻&,老年人说要&多穿件&。同时此时节也是流感、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中招。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份《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广泛流传,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对输液的抵触。不过,也有人表示怀疑,即使病情很严重了,也坚持不输液吗?吃药还是输液?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不输液清单&靠谱但不可一概而论
  据了解,这份《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是由安徽省卫计委发布的,这53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内科疾病24种、妇科疾病7种、儿科疾病4种、外科疾病18种。以内科为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慢性浅表性胃炎等。
  该清单还列出了4种儿科无需输液的常见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对于53种常见病来说,不输液真的对身体好吗?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鸣华的回答是:&靠谱!&他认为,有上述疾病患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但患者病情轻重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是否输液不可一概而论,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判断决定是否输液。
  张鸣华介绍,以内科为例,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分别是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带&炎&的疾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饮食方面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马上跑医院或是死撑&两种态度都很极端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诊所,发现输液的患者还不少。&感冒发烧,打点滴好得快&、&挂盐水才能压得住高烧&,这似乎是许多人的共识。
  在一家诊所门口,刚陪孩子输完液的市民叶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6岁,发烧,已经输液两天了。&感冒还好点,吃点药慢慢养,但发烧不行,一定得打针,要不然人会被烧坏的。&叶女士说,&有病就要及时治疗,而且要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28岁的小陈说,只要生病就会输液。&之前生病吃点药就行,但后来发现吃药治疗效果太慢,最后还得输液,所以现在只要一生病,就会选择输液。&
  &80后&妈妈项女士则认为,&小孩子能物理治疗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输液。&她说,孩子从小体质好,很少生病,一般的感冒发烧,也坚持不去医院,&如果感觉发烧了或感冒了,我大都是让他多喝开水,多休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情况下四五天就好了。&不过,因为她坚持不去医院不输液的态度,跟家里人多次闹过矛盾,&我爸妈认为孩子有病一定要去医院打针才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应对一些常见病(比如感冒)过程中,不少市民的态度显得&极端&,要么一发现不舒服就去医院输液,要么&硬撑&不去医院。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但是该输液的时候,还是得输液。&张鸣华说,输液的优点是吸收好、见效快,但也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当然,吃药也有缺点,比如药物吸收慢,见效慢,但如果掌握得法,用药得当,应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是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采用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何时吃药何时输液&都有个界限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吃药,什么时候应该输液呢?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口服点药,多饮水、多休息就会好。&张鸣华说,在门诊,他给病人使用输液治疗的比例不到1%。&一般轻度的感染,都以口服治疗为主。中度感染以上的、急性的、非感染性的才会输液治疗。&
  瑞安云江中医院副院长、儿科主治医师徐心健说,个别家长在根本不需要打针的时候,仍要求给孩子打针。&孩子感冒,90%以上属于病毒感染,如果没有出现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打喷嚏、咳嗽,精神状态良好,只需口服药剂,在家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均衡,一般3至7天就会有所好转。如果超过一个星期,则需立即去医院就诊。&
  据了解,医生们都一致认为,患者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输液,如患胃肠道疾病需要禁食、消化功能受影响,可以选择输液。或者,患者症状严重到口服用药不起作用了,才予以输液治疗。具体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应视具体病情而定。(记者 蔡玲玲)
(编辑:林子涵)
新闻排行榜
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瑞安日报承办 瑞安市广播电视台协办  
温州网提供技术服务 瑞安网  版权所有
地址:瑞安市安福路瑞安日报社 电话:8 E-mail:75%的门诊病人不需要输液 能吃药绝不打针输液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90%的病人不知道输液的危害性,其中有75%的门诊病人其实不需要输液。”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袁兆康介绍,根据原卫生部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我国的门诊输液率高达60%至70%,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国际水平的10倍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患者根本不需要使用带有抗生素的药物。人们常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在现实中,顺序已经倒过来了。达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涛从医多年,据他所知,不管是在医院还是诊所,治感冒“打吊针”成为治病的首选。小孩输液成为主流郑涛介绍,达州市目前的医院和诊所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市民的心目中都有“输液可治疗一切病的想法,感觉病好得快些!”其实这是错误的。在吃药、打针还是输液的选择上,不少患者和医生都达成了默契:首选输液!而多数患者并不清楚,这种选择其实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从达州城区的输液的患者病人来看,成人输液大多数成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输液治疗的病人减少。相反,儿童在医院感冒输液的人数相对增多,每遇到天气降温或者季节变换,医院和诊所输液的儿童人数激增。相关视频:过度输液有危害来源:腾讯视频
经常输液影响小孩体质郑涛介绍,感冒流行输液不是达州才有,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感冒只是一个小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治病非要输液呢?郑涛说:“一是因为家长硬性要求,为求治疗好得快,选择输液;二是,在城区的部分医院和诊所,通过输液能够挣取更多的医疗费用。”如此用药,是患者的急于治疗病情的心理和不良医者的利益正好碰撞到一起。“特别是小孩子,经常输液,会造成身体体质减弱,容易造成亚健康身体。”郑涛说。他介绍,感冒输液其实主要是靠抗生素来杀死细菌得到治疗,但是抗生素也会杀死有益细菌,同时让患者的身体减弱,如果再次感冒,输液治疗会再次使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温馨提醒能吃药绝不打针输液吃药对人体的伤害相对来说比打针要小一些,因为药品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时,起到了解毒和屏蔽有害物质的作用;而打针比输液对人体的伤害相对又小一些,因为打针是肌肉注射,肌肉细胞代谢也可以屏蔽一些有害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输液,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郑涛表示,呼吁大家都要慎重对待输液,推崇并宣传“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样有利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我们还是无节制的使用抗生素,总有一天会出现一种细菌或者病毒,是我们所研发的抗生素把它没有办法的,到时候我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相关链接一、输液有如下不良反应,需要注意: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除下面三种适合输液的情况外),最好别选择输液。最好少输中药制剂:《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占中药的84.11%。刺五加、双黄连、茵栀黄……中药注射液的不良报告很多。二、什么情况下才适合输液?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欢迎收听“腾讯健康”官方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健康”(英文ID:qq-health)。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必须排毒的九个信号】1.便秘:排便多于3天;2.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3.黄褐斑:肝脏疾患;4.痤疮:可能是皮肤病;5.口臭:肺、脾、胃积热不化;6.皮肤瘙痒:未能出汗排毒;7.十二指肠溃疡:辛辣烟酒带来的毒素;8.肠易激综合症:排毒管道不通;9.湿疹:新陈代谢后废物不能及时排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巧虎生病吃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