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铸铁井盖多少钱个叫铁铸

全国有多少个叫张修强的_百度知道优质的铁水质量和最佳的孕育工艺是保证灰铸铁内在质量的基础(一)
作者: && 发布时间:
■ 中国铸造协会 马敬仲
&&&& 铸造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合格优质铸件,铸件质量包括三个方面:
&&& (1)铸件内在质量
&&& 包括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内部缺陷等。
&&& (2)铸件外在质量
&&& 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重量公差等。
&&& (3)铸件使用质量
&&& 即满足铸件在强力、高速、磨损、腐蚀、高温等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这部分质量与铸件内在质量关系密切,也可以统一的包括在内在质量内。
&&& 中国铸协在举行的铸造行业系列会议中之所以把提高灰铸铁的内在质量列入其中,不仅是因为灰铸铁件数量巨大,应用广泛。更重要的是在我国从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的过程中,提升难度最大的还是内在质量,尤其我国铸件在内在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较大的差距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一.我国灰铸铁的概况
&&& 灰铸铁在我国铸件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2005年占50.4%,2006年占49.6%,近1400万吨,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中国、2007年铸件产量
铸件类别 灰铸铁 球墨铸铁 可锻铸铁
铸钢 铜合金 铝、镁合金 锌合金 总计
2005年产量(万吨) 1230.3 583.8 51.4 322.4 41.6 188.6 23.7 2442.1
所占比例 50.4% 23.9% 2.1% 13.2% 1.7% 7.7% 1.0% 100%
2006年产量(万吨) &1392.8 &684.3 &51.7 &381.1 &47.0 &231.0 &21.4 &2809.4
&所占比例 &49.6% &24.3% &1.8% &13.5% 1.6%& 8.2%& 0.7%& 100%&
&2007年产量(万吨) 1546.0& 769.8& 53.5& 404.8& 57.1& 274.0& 21.7& 3127.0&
所占比例&& 49.4%& 24.6%& 1.7%& 12.0%& 1.8%& 8.8%& 0.7%& 100.00%&
&&& 美国&现代铸造&杂志(Moden Casting)2007年12期发表的2006年世界铸铁总产量为9136.8万吨,其中灰铸铁件为4253.9万吨。我国灰铸铁件占世界灰铸铁件总量的32.7%,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的总和,如表二所示: 表二 2006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灰铸件产量
国别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德国 英国
灰铸铁产量(万吨) 1392.8 425.5 348.0 283.4 258.2 42.1
&&& 然而同样是灰铸铁件,我国与国外的价格相差3倍到6倍,如表三所示:
表三 中国2006年灰铸铁件进出口
灰铸件类别
数量(万吨)
均价(USD/t)
数量(万吨)
均价(USD/t)
非工业用灰铸铁件制品
工业用灰铸铁件制品
&&& 2006年我国向日本出口了71744吨工业用灰铸铁件制品,均价为892.4USD/t。同年由日本进口144.9吨工业用灰铸铁件制品, 均价为6691.0USD/t。同样,向德国出口了14816吨灰铸件,均价为694.9USD/t。同年从德国进口了317.6吨灰铸件,均价为5522.6 USD/t,皆高出我国铸件出口的7倍多,进口的工业用灰铸铁件中,高级轿车的汽缸体、汽缸盖居多。
&&& 构成铸件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铸件的质量,尤其是内在质量是优质优价的基础,认真分析我国灰铸铁件内在质量的问题所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其内在品质是目前铸造界的当务之急。因为它产量最大,涉及的铸件类型也最广泛,更重要的是不少铸造企业将灰铸铁件的内在质量仅限于抗拉强度和硬度的达标,对涉及内在质量的概念、指标及差距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正是我们需要研讨和重视的问题。
&&& 在去年的一次铸造行业的系列会议上,某铸造企业发表了一篇论文,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该论文不以抗拉强度和硬度满足灰铸铁材质要求为目标。而是以灰铸铁材质的品质系数GZ稳定在 1.2~1.4的范围表示其材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图1所示,该企业出口国外的机床等铸件因内在质量优良而受到国外用户的好评。
&&& 目前,国内外高强度灰铸铁发展的趋势是: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与加工性能,因此在要求抗拉强度、硬度达标的同时,还要求共晶度、成熟度、硬化度(或相对强度、相对硬度)、品质系数等.即将强度、硬度、石墨化三者联系起来,达到力学性能、铸造性能、加工性能的统一。
二.灰铸铁的内在质量
&&& 1.灰铸铁的冶金质量&&灰铸铁的内在质量之一
&&& (1)共晶度Sc:
&&& 共晶度是铸铁含碳量与共晶点的实际含碳量之比,表示铸铁成分接近共晶点的程度。传统的高强度灰铸铁以降低共晶度达到强度指标。共晶度的降低,意味着碳当量的降低,虽使抗拉强度提高却导致铁水流动性的降低,收缩与内应力的增大,硬度的增加等。近代先进的高强度灰铸铁采用熔炼高质量铁水和强化孕育手段在较高的共晶度下提高铸铁强度及综合性能,在同一共晶度下对比强度高低或在同一强度下对比共晶度高低比其单一地考核强度与硬度指标更全面更有价值.。共晶度Sc按下式计算:
&&& 共晶度Sc=C总/(4.3-(Si+P)/3 ) &&& 对比我国与日本机床铸件在同强度下的共晶度,可明显看出我国机床铸件材质的差距,如表四所示:
表四 同样强度下 中、日机床铸件共晶度对比
铸铁抗拉 强度Mpa
碳当量CE=C+1/3Si
日本FC25 中国HT250
3.25~3.35 3.10~3.30
1.85~2.05 1.50~1.80
3.95(平均) 3.75(平均)
0.90(平均) 0.85(平均)
日本FC30 中国HT300
3.15~3.25 2.90~3.20
1.80~2.00 1.40~1.70
3.83(平均) 3.61(平均)
0.87(平均) 0.82(平均)
日本FC35 中国HT350
3.10~3.20 2.80~3.10
1.75~1.95 1.30~1.60
3.76(平均) 3.43(平均)
0.85(平均) 0.77(平均)
从表四可以看出日本的FC35与中国的HT250共晶度、碳当量相当,而抗拉强度却与中国的HT350相当。从表三也可看出相同的牌号日本的共晶度却比我国高出0.05~0.08,碳当量高出0.20~0.33%。正因如此,目前国外机床铸件比我国同类型铸件高一个牌号,正因为其强度高碳当量也较高,国外机床不断地向轻量化方向发展,机床铸件主要壁厚从20~25mm减至14~20mm,比我国机床铸件薄5~15mm。再比较我国与德国生产同牌号HT250的汽缸体、缸盖的碳当量与共晶度,反映了同样的差距,如表五所示: 表五 中国、德国汽缸体、缸盖、共晶度、碳当量之对比
德国 单缸缸盖 双缸缸盖 6位缸体 柴油双缸缸盖 M.A.N M.A.N M.A.N Motortex 3.4~3.5 3.5~3.55 3.4~3.5 3.4~3.45 1.9~2.0 1.7~1.8 1.7~1.8 1.8 4.10 4.10 4.03 4.02 0.94 0.94 0.93 0.92 Cr0.15Mo0.25 Cr0.3Ni0.75 Cr0.3Cu0.3 Cr0.3Ni1.1 &250 &250 &250 &250
中国 缸盖 EQ-140缸体 缸盖 195缸盖 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二汽车制造厂 红岩机器厂 常州柴油机厂 3.2~3.4 3.2~3.4 3.1~3.3 3.19 1.8~2.0 1.9~2.1 1.6~2.1 1.58 3.93 3.96 3.81 3.71 0.90 0.90 0.86 0.85 Cr0. 5Mo0. 5 Cr0.3 Cr0.3Cu0.4 Cr0.33Cu0.9 &250 &250 &250 &270
&汽缸体在发动机工作时承受很复杂的负荷,要求铸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汽缸盖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热负荷,要求高强度及良好的热疲劳强度,两种铸件结构复杂,壁厚又薄又不均匀(最薄为3.5~4mm)最近为使发动机轻量化,壁厚最薄处已达2.5~3.0mm。对这种大批量生产的壁厚复杂铸件,不仅要求良好的力学性能,还要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与加工性能,对其产品要求马力大重量轻,图2为国外某厂柴油机单位动率重量逐步下降的情况,因此采用较高碳当量、高共晶度高强度的铸铁是多么的重要。用保持强度下的共晶度高低来判断灰铸铁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成熟度和硬化度
在上世纪50~60年代,铸造学者对灰铸铁的共晶度Sc,抗拉强度&b及硬度HB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统计和计算,总结成下列计算公式:
&b =Sc (A)
HB=530-344Sc (B)
这两个计算公式表示了上世纪60年代前期的灰铸铁的水平,这种计算出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被称为正常强度和正常硬度。随着近几十年熔炼技术和孕育工艺的发展,实际的强度远高于计算出的正常强度。因此,用实测的强度与正常强度的比值RG来表示实际的强度高出了多少,这个比值RG被称为成熟度,即
RG=实测的强度/正常强度=&b测/Sc
如RG>1,表示通过熔炼技术和孕育改进的铸铁在较高的共晶度下获得高强度。同样,技术的进步也使实际硬度低于计算硬度。用实际的硬度与正常硬度的比值HG来表示实际硬度比正常硬度低了多少,这个比值HG被称为硬化度,即
HG=实际硬度/正常硬度=HBS/530~344Sc
如HG<1,表示在保持强度下有较低的硬度。因此成熟度RG若>1,硬化度HG若<1,则它们的比值Qi=RG/HG必然>1。一般以Qi为1.2~1.4最佳,这个Qi被称为品质系数。这个品质系数Qi>1,则表示灰铸铁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与加工性能。
也有用相对强度与相对硬度来表示的质量指标
相对强度RZ=实际强度/用实测硬度计算出的强度即为
RZ=&b测/2.27HB测-227
RZ>1,表示强度高,硬度低,材质综合性能好。
相对硬度RH=实测硬度/实测强度计算出的硬度即为
RH=HB测/100+0.43&b测
RH<1,表示强度高,硬度低,性能较好。
德国铸造工作者用成熟度RG,相对硬度RH、共晶团数及A型石墨含量来衡量孕育的效果,如表六所示: 表六 德国灰铸铁孕育与未孕育的RG与RH之比较
铸铁牌号 成熟度RG 相对硬度RH 共晶团数(个/mm²) A型石墨(%)
GG20未孕育 GG20孕育 1.06 1.22 1.02 0.94 200~400 350~500 35~55 75~85
GG25未孕育 GG25孕育 1.04 1.20 1.02 0.94 150~300 300~500
40~60 70~90
从表五看出,该孕育铸铁RG=1.20~1.22,说明在同样的强度下有较高的共晶度,RH=0.94,说明在同样的强度下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同时也可用共晶团数与A型石墨的数量表示出来。 近年来,一些国家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即用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之比,m=&b/HBS,来表达灰铸铁的切削性能指标。m值大,则表明在强度高时,硬度低,切削性能好,一些国家用m值作为内控标准,根据不同的牌号铸铁将m控制在1.0~1.4范围内。 目前国外通过大量数据计算已成功地用热分析仪和有关表格,在浇注前就已知道质量控制指标是否合格,步骤如下: 1.通过热分析测出液相线温度Tl和凝固温度回升值△T(相对过冷度); 2.通过图3,预测出&P30试棒上的&b和HBS。
3. 通过图4得出相对硬度RH
4.通过m=&b/HBS值在表七查出弹性模数和共晶团数。
表七 灰铸铁、&b/HBS、弹性模数、共晶团数三者
弹性模数E0(Gpa)
共晶团数(个/mm²)
1.0 1.1 1.2 1.3 1.1 1.5 1.6
122.5 127.5 133.0 138.2 143.7 148.7 154.0
45 75 130 210 360 600 1000
例如热分析得出Tl=1210℃,△T=5℃,通过图3查出 &b=260Mpa,HBS=210,则m=260/210=1.24,通过表六查出弹性模数E0135Gpa,共晶团数160个/mm²,通过图4,得出相对硬度RH=1。 近代灰铸铁为什么除了强度以外,对硬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是因为随着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精密化、切削高速化、铸件硬度对机床的切削速度和刀具磨损影响变得更加突显,如图5、图6所示:
因此,在灰铸铁的内在质量中,力学性能以抗拉强度&b为指标,铸造性能以共晶度Sc为指标,加工性能以HB为指标,这三者的关系用成熟度RG>1,硬化度<1,品质系数Qi>1来表示灰铸铁的内在质量的优良程度。不过,这还不是灰铸铁内在质量的全部,
灰铸铁的内在质量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
① 化学成分、抗拉强度、硬度:这三者的关系由灰铸铁的冶金质量来表示。
② 灰铸铁的金相组织:以金属基体、石墨、晶界共晶物来表示。
③ 灰铸铁的使用性能与内部缺陷:以试验的性能指标和无损探伤的结果来表示。
2.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灰铸铁的内在质量之二
由于在灰铸铁的技术文件或订货合同中,金相组织不作为铸件是否合格的判断依据。使一些铸造企业忽视金相检验,即使检验也流于形式,甚至干脆不检查是常有的事,这是目前最应纠正的倾向。
在机床铸件中实际上对金相组织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导轨部分,要求石墨为无方向分布的A型石墨,其大小为4级至5级,基体应>95%珠光体,片间距(500倍)皆在2mm以下。在实际生产中,当导轨硬度低时,金相组织中往往是石墨粗大,珠光体量低,片间距大,当导轨表面硬度差超过规定值时,往往发现金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冷石墨。虽然A型与D型石墨皆为片状石墨,但因其石墨大小与分布不同。即使在碳当量相同下灰铸铁的硬度影响也不尽相同,对淬火后的硬度也不同,如表八所示:
表八 石墨类型和分布对灰铸铁硬度与淬火硬度的影响
铸铁硬度HRC
淬火后硬度HRC
&不少机床铸造厂发生的导轨硬度不均,硬度差超标或需要淬火的导轨在淬火后硬度不均或有小裂纹,实际皆与金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冷石墨有关。虽然随着机床铸件强度的提高,碳当量的降低,出现过冷石墨的倾向增大,要完全不出现过冷石墨有一定难度,但对在HT250至HT350中的过冷石墨数量仍是有所限制的,如表九所示:
表九 高牌号铸铁的金相组织
灰铸铁牌号
85~95%片状石墨 5~15%过冷石墨,其余A型石墨长度0.06~0.25mm,石墨含量3~6%
珠光体>9.8% 中细片状 二元磷共晶&2%
80~95%片状石墨 5~20%过冷石墨,其余A型石墨长度0.03~0.12mm,石墨含量3~6%
珠光体>9.8% 中细片状 二元磷共晶&2%
75~90%片状石墨 10~25%过冷石墨,其余A型石墨长度0.03~0.12mm,石墨含量2~4%
珠光体>9.8% 中细片状 二元磷共晶<1%
但对于严格要求硬度均匀的机床导轨,其过冷石墨仍应以少最佳。为了提高导轨耐磨性,不少铸造企业采用高磷铸铁和钒钛铸铁,对其金相组织检查更为重要。前者的磷共晶必须呈断续网状分布,否则连续网状分布的磷共晶极易脱落,形成磨粒,导致机床耐磨性失效。后者金相组织中细小的V.Ti.C-N高硬度化合物必须是高度弥散分布,否则会造成整个导轨磨损的不均匀性。在调查中不少机床厂的协作厂机床铸件几乎不作金相检查,甚至连金相仪器都不具备,这是十分危险的。
对于钢锭模和汽车,拖拉机排气管等灰铁件,金相组织与其需要高的热疲劳强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A型石墨优于D型石墨,其耐热疲劳强度高出1倍,如图7所示。石墨长度较长者优于石墨长度较短者,如图8所示:
石墨长度120um者比石墨长度50um者,耐热疲劳强度高出4倍。实践证明,对这类铸件金相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的孕育铸铁在与美国的密烘铸铁的金相组织对比中,也有较大的差距。同样是A型石墨,美国的更细小,分布更均匀。同样的珠光体,美国的珠光体片间距更小,珠光体更致密。而实践证明,石墨的大小,珠光体的粗细对灰铸铁的强度影响甚大,当金相中出现D、E型石墨的时候,或出现较大形状碳化物和磷共晶的时候,或出现连续网状磷共晶或合金的硬质点分布不均匀的时候,即使是抗拉强度是合格的,其金相组织中出现的问题仍会对铸件的性能与加工性能带来不良的影响。金相组织不是要不要检验的问题,而是作为铸铁各种性能变化及加工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分析依据,是控制铸件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其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3.灰铸铁的使用性能与内部缺陷&&灰铸铁内在质量指标之三
随着近代机械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各类铸件的使用性能和内部缺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高强度机床铸件要求有较高刚性,则对其弹性模数要进行测试,对精度及精度稳定性有要求的机床对其铸件的内应力及精度稳定性要进行测试,对导轨耐磨性有要求的,又不采用镶钢或镶型导轨的机床铸件要进行耐磨性测试,对不同的耐压件,根据不同要求,要分别进行液压、水压、气压试验,对耐热件进行热疲劳强度试验等。此外,如发动机的缸体、缸盖、减磨件的汽缸套,活塞环,内燃机的排气歧管等皆有不同的使用性能,进行满足不同类型铸件使用性能的试验与测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铸造企业中对铸件使用性能方面各类相应的测试亟待加强。例如:弹性模数测试,耐磨性的测试,内应力的测试、铸件精度稳定性的测试、耐高温、耐热疲劳强度的测试,尤其是铸件的寿命测试等皆大幅度地减少了。虽然,进行这类测试需要较大的物力、人力和时间,如机床导轨耐磨性研究前后10年,低应力铸铁耗时8年,铸件精度稳定性测定也达6年,孕育铸铁使用性能与工艺研究连续十几年,要提高效率缩短时间进行试验是必要的。但要从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却是必需的。
今年7月在银川召开的铸造系列会议上,全国代表看到共享集团对铸件的各种缺陷探伤仪器及进行的对缺陷的莹光探伤、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从一个侧面看出他们对铸件质量尤其是内在质量的重视。以上就是灰铸铁内在质量组成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在认识灰铸铁内在质量概念之后,在生产实践中,要在以下两个环节精细操作,以确保其质量,这就是熔炼出优质的铁水和采用最佳的孕育工艺。
待续:优质的铁水质量和最佳的孕育工艺是保证灰铸铁内在质量的基础(二)
&|& &|& &|& &|&|&
中国铸造协会版权所有。中国铸造协会信息中心运营维护 ICP经营许可证030667号
Copyright 2009 by China Foundry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金牌供应商
金额9520.0元 批发商-三利
金额60200.0元 批发商-富康
金额7800.0元 批发商-金泰
金额6540.0元 批发商-东铁
金额12000.0元 批发商-美特
原价 &1,740元 /吨
促销价 &1,600元 /吨
原价 &8,640元 /吨
促销价 &8,500元 /吨
重视$红宇新材(300345)$ 的开始理由:传统产业中铸造生铁价格的细分职业龙头,职业内部具有技...
单品通管理APP
单品通管理APP日-25日,由中国金属学会《连铸》编辑部主办、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高品质钢连铸生产技术及连铸坯质量控制交流会”在青海西宁顺利召开。
自《连铸》期刊2014年在长沙举办“高品质钢连铸生产技术及装备交流会”以来,关心连铸的技术人员围绕高品质钢的连铸技术、连铸工艺装备、连铸坯质量检测、连铸坯缺陷控制等问题经常与《连铸》期刊的编委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很多源自企业很好的连铸技术问题,诸如:连铸坯裂纹和偏析控制、连铸装备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生产、连铸过程夹杂物控制、连铸坯表面质量检测等的讨论都极大的吸引了连铸科技人员的兴趣,同时开放的技术交流也为连铸技术人员在生产中解决企业遇到的相近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此次会议就连铸生产中的热点、技术瓶颈、特钢连铸技术和连铸前沿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凝练企业需求和关注的连铸共性技术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三十多家钢厂、十余个院校、五个院所,一个媒体单位和十余个设备厂家的二百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24日上午8点半,会议正式拉开帷幕。西宁特钢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陈列致欢迎辞,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于杨致开幕辞。
上午会议由《连铸》编辑部主编、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包燕平教授主持,下午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钢铁冶金系主任张家泉教授主持。
会议宣讲技术报告23篇。
围绕连铸生产技术和质量问题的热点发表了高质量的论述
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董瀚教授,作了“钢的高性能化技术发展评述”的大会主题报告。
报告从钢铁优异的性能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钢铁高性能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报告指出,钢铁材料是不断发展的新材料,在轻量化、极限化研究方面仍然大有可为。钢铁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目前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华菱集团副总经理、美籍华人蔡焕堂博士作了关于“中美钢铁工业分析”的报告,介绍了蔡先生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以及中美钢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的报告让我们更清楚了国内钢铁工业的现状,以及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感谢蔡先生给我们作了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
张立峰教授的“轴承钢中夹杂物和碳偏析控制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成国光教授的“非调质曲轴中氧化物对MnS析出行为的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包燕平教授的“中间包冶金新技术”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恩刚教授的“新型电磁自动技术的研究”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谦教授的保护渣研究新成果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祭程副教授的宽厚板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的论述
,钢铁研究总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张兴中教授的“方坯免加热直轧技术”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徐学华教授的连铸模拟分析平台建设
等等,为与会者讲述了新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
宝钢中央研究院前沿技术研究所的首席工程师周坚刚、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祖康、首钢技术研究院刘国梁、上海宝钢梅山炼钢厂汪洪峰、唐钢技术中心侯明山、邯宝炼钢厂安领军等企业代表的发言汇报了各自企业的生产技术情况:
宝钢薄带技术进展和展望,连铸板坯边角部裂纹浅析,连铸板坯缺陷遗传性研究、连铸工艺与质量控制,唐钢薄板坯高拉速技术优化,倒角结晶器技术发展
。以连铸为中心的生产模式思考,高端超低碳钢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等,这些生产单位的发言受到特别关注。
25日,会议在西宁特钢集团会场进行。
上午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连续铸钢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刘青教授主持。下午会议由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祖康主持。
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在生产厂实地研讨技术,讨论更深入、更具体。
会后,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西宁特钢去年新投产的生产车间。很多代表都说,这座西部地区的钢铁企业在艰苦的条件下,一边配合着国家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一边调整结构发展自己,体现着钢铁人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大家称之为“新西钢”,并衷心祝愿西钢的明天会更好。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是技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
中国金属学会《连铸》编辑部致力于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者专家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激荡学术思想,交流技术经验。两天的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报告务实新颖。与会代表感谢《连铸》杂志举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交流会,感谢主办和协办单位周到细致的组织工作。希望编辑部继续团结和联络连铸科技人员,繁荣学术,加强交流,办好杂志,服务大家。
(《连铸》编辑部现场报道,小编小Q)
更多企业详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铸铁井盖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