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一中天津爆炸捐款名单单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欢迎您!
你当前位置:&>&&>& 学校概况
乌鲁木齐市一中简史()
乌鲁木齐市一中简史
&&& 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久负盛名的重点中学,也是新疆最早的一所中学,她的前身博达书院成立于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八月十四日,一九零六年改名为新疆省立中学堂,一九二四年更名为新疆省立第一中学,一九三四年,改为新疆省迪化第一中学。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五年同时又招收民族学生,成为新疆历史上第一所民汉合校的中学。一九四六年学校发展成为&三三&制完全中学,一九四九年新疆解放后,一中成为新疆第一所男女合校的完全中学。一九五三年被国家列为新疆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学校几经改革,一九五七年九月定名乌鲁木齐第一中学,隶属自治区教育厅,七十年代后期文乌鲁木齐市教育局领导至今,改名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一九八二年重新被列为国家首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
&&& 百年来,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为祖国、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累计三万二千余名。一批又一批的校友肩负时代的重任,牢记母校的教诲,奔赴长城内外,扎根天山南北,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民族的解放;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新疆,每一块土地上几乎都有一中学子的足迹,每一行业中几乎都闪现着一中校友勤奋的身影。
&&&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是新疆教育的执牛耳者,在新疆各历史发展时期,它都以崭新的面貌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她的业绩更加灿烂辉煌。
&&&&&&&&&&&&&&&&&&&&&&&&&&&&&&& (一)
&&& 解放前的新疆,封建色彩和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经济文化极其落后,近代教育起步较晚。
&&& 一七五五年(清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又在各地广设义学。
&&& 一七七三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为适应迪化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迪化州,并增设学正,办理地方教育。首任都统紫诺木策建立旧学宫(在巩宁城,为满营子弟开办的旧式学宫)。
&&& 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清政府下令地方官员整顿学宫。迪化镇迪道周崇傅改旧学宫为新学宫(府学),迁址至省城西大街。
&&& 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新疆正式建省,首任新疆巡抚刘锦堂为发展新疆教育事业,恢复和新建议学五十七所,以高薪延聘教司,对学生供给笔墨书籍。经过七年的休养生息,于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八月十四日,新疆巡抚魏光焘创设乌鲁木齐博达书院。书院地址在乌鲁木齐北梁(现一中校址)。书院定名&博达&。&博&是众多、广阔的意思,古称《多闻日博&。&达&是通达,即对事理认识得透彻的意思,古称&达不离道&即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意在勉励师生专心致学,学有所成。从此开始了新疆中等教育的端倪。这便是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前身。
&&& 博达书院是当时新疆的最高学府,亦是选拔贡生登科的场所。书院设有学舍、斋合等供儒生学习、居住。学生选拔皆各县义学、私垫精华者,主讲亦皆社会学者名流;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习字为主,培养科举应试人员。书院设&山长&主理院中事务;前几任山长多是湖南籍官吏,有一位曾在书院大门上抒写对联,上联为&东风西渡&,下联是&吾道南来&。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高中甲午科举人的巴里坤学人刘嬉被当时的学台和学生邀请来乌鲁木齐出任博达书院山长。他在办理博达书院和讲学方面颇有建树,深得地方人士的赞许。
&&&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实行变法,新疆巡抚联魁为推行新政,奏请将博达书院改为学堂。一九零二年至一九零四年(光绪二十八至三十年)清政府相继颁布了两个学制,开始废科举。由于受全国各地兴学的影响。于一九零五年(光绪三十一年)由巡抚吴引孙奏请,一九零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一月四日,正式改博达书院为省立中学堂。博达书院校址、设备、学生,全部转入省立中学堂,校址仍在北梁,(现一中校址)刘禧继续任教,书院名称虽改,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与书院一脉相承。
&&& 博达书院根据当时新疆教育实际因时制宜,除讲学传授儒学知识培养文人科举应试外,还承担了为各县义学启蒙教材的编选和校订任务。如用维文字母注音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李,经乌鲁木齐印书局板刻印刷,发往全疆各地作为识字课本,为沟通民族语言,培养翻译人才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 博达书院的建立,促进了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博达书馆应运而生,当时新疆政界,教育界人士很多来自博达书院。其中有任俄文法政学堂学监的清末秀才李资荫;国会议员,新疆驻京办事处处长张风九;国会议员,英国驻京路透社翻译蒋举清;国会议员、县长、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刘效黎,省督办处、公暑处处长朱炳;安集海石油厂委员杨希恭;博达书馆经理、绥新汽车公司经理等,市区建设自然地在博达书院大门前形成了一条长约百米的小巷,名日&书院巷&一直延续至七十年代,并记载在新疆地名录中。
&&& 博达书院改为中学堂后,新疆提学使杜彤任学监,招中学班和师范班各一。学生共一百一十二人,教师十一人。新设学科不完备。直至一九零九年(宣统元年)冬,由北京调来理化算学教师四人,才开设理化、博物等学科。因各地各类学堂开设,各州县官吏纷纷请派&教习&所以自一九零七至一九一零年期间,中学堂主要培养&派往四道充教师&的师范生。
&&& 辛亥革命后杨增新任新疆督军之职。地处边睡的新疆,政局动荡。杨增新一时无暇顾及教育,致使中学堂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时停时办的状态。
&&& 新疆与邻国接壤甚广,与俄国、英国等国际事务,交涉案件甚多,而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杨增新在吏治方面最感棘手的便是外文官的缺乏。为了造就新疆外交人才,培养一批可靠的门徒僚属,也不顾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反对,决定由地方筹款建立俄文法政专科学校。为了给这所省立高等学堂招生做好准备,一九二零年杨增新勒令中学恢复招生,即中学第一班。地址在小东门(现建国路口大菜场一带)。学制定为四年,学生由全疆各县选荐。经过考试录取了四十名正取生,二十名备取生,经过补考又录取了八名学生。开学时,各厅道大员亲临现场,连杨增新本人也参加了开学大典,当场点名并给师生讲话。中学第一班开设课程有国文、数学、博物、历史、地理、修身、体操、音乐、手工、俄语。所请的教员皆是当时省城名流,如前清举人宋兴国、钱绘辰、王云评任国文讲授,俄语课聘请帝俄驻迪化副领事米杰德担任。每日四学时,第四年中学还开设法制、经济二门课程,为以后学习法律打下了基础。
&&& 中学第一班开办初,校长由教育厅长刘文龙兼任。学监由徐正本担任,并管理全校教务与事务。而刘文龙是前清时期兼营商业的后补道尹,他在迪化设有&盈丰豫&商号,在天泽、北平也均有分号,对于办学他兴趣不大,只是着意于生意,连杨增新也说他是&唯利是图的生意经&。因而不久,中学校长易人,由王鷺洲继任。以后又由杨学渊,广钧相继任校长。
&&& 中学一班学生入学后,全部是官费。除供给伙食外,还有津贴。每人每月伙食费银子八两,津贴二两,另外加发灯、油、笔、墨费一两二钱五,冬炭三百斤。为了服装整齐,学校为学生垫款制做统一服装,其费用,由学生津贴申按月扣除。每年二、入月的丁祭日,学生服装整齐,列队往孔庙致祭。
&&&& 一九二四年,第一班中学毕业,杨增新亲自来校参加毕业典礼,并与全体学生合影,同时给前十名学生赠送一本谢彬的《新疆游记》,一本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让学生熟悉新疆的过去和当时情况,理解他的&无为而治&的统治理论。毕业典礼盛况空前,通过严格选拔。四十余名毕业生中有三十三名被俄文法政专科学校第一班录取。
&&&& 一九二四年秋招收第二班。同年经教育部批准改中学堂为新疆省立第一中学。学制、课程不变,但学校体制有了新的改变,取消学监,改设教务主任和事务主任各一人。当时教务主任朱佐政,事务主任为杨文际,后王汝翼任教务主任时,严格学生纪律,关心学校的体育运动,增添体育器材。
&&& 体育教师多聘请有专长的人担任,先由杨增新的军官张子青教授,以后由吴清谦、朱筱武教授。学校每天授课六小时,其他时间学生均参加体育活动。当时学生还盛行练拳、击剑的风气。一九二八年褚民谊来疆,曾参观省立一申学生的体育表演,特别欣赏蔡宗贤、张敏英等人的拳术,因此褚返关内时,将蔡宗贤、张敏英等三名学生一齐带往南京,参加第四次全国运动全,蔡宗贤于一九四五年回新疆后,曾任第一师范校长、新疆学院训导长、教育厅副厅长。
&&& 一九二五年又招收中学第三班,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入年陆续招收第四班、第五班。每班人数大约三、四十名不等。这期间,教员变化很大,你来他往很不稳定。其原因是多数任课教员是候缺官吏,一俟出缺即弃教从官。同时,这些教员虽然能文善诗,满腹经伦,但不懂教学方法,只是照本宣科,所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 一九二六年,学生人数增多,校舍不够,故迁回北梁原校址上课。同时,学校新聘任了一批任课教师,国文教员鲁伦是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生,由南洋归国后来疆,在校教授三、四班的国文课。他讲授得法,课间还穿插一些国内外经典作品,启发学生的智慧,指导学生写作,深受学生欢迎。他来疆时,随身带来了篮球、排球、足球,至此学校破天荒才有了球类运动。同学们非常喜爱。这也大大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活跃了中学生活。新疆的球类运动由此开始。平时,鲁先生与同学们一起打球锻炼,师生关系融洽。可惜的是他后被盛世才派往伊犁和张培元谈判,被张的部下杨正中枪杀,数学由讲武堂毕业的锡伯族学生穆特善接替原任教的何光汉。穆特善的教学方法新颖,数学知识渊博,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历文教员刘士贞讲课生动,常以课本外的历史题材为补充教材,用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等爱国英雄抗敌业绩,激发同学们奋发学习,爱国爱民的激情, 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地理教员刘泽英是北京师范大学女毕业生,刘老师的任教开新疆女性上讲台之先河,在当时实属首创,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她受聘到校第一次上课,教室外观者如堵,成为校内外的佳话。
&&&& 由于这些教员的致力任教,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校的面貌也有新改观,学生思想也较前活跃。
&&&& 一九二入年,中学第二班学生与省立俄文法政专科学校第一班学生同时毕业,杨增新在俄文法政专科学校学生毕业典礼上遇刺身亡。金树仁继掌省政,继续推行杨增新时期的教育政策,教育发展缓慢。自一九二入至一九三三年金树仁执政约五年多时间内只招收了六、七、八三个班。一九三三年&四&一二&政变,盛世才攫取新疆政权。
&&&& 一九三三年五月招进第入班,校长由穆特善担任。一九三四年招第九班。将省立第一中学改为新疆省立迪化第一中学。校长由北京大学毕业的崔果政担任;他是当时社会上的&十大博士&之一。教务主任由董万朝担任、兼教音乐。不久校长易人,由也是&十大博士&之一的何语竹担任。学校机构和任课教员都有所充实、设教务、训育、事务、体育主任各一人协助校长工作,并增设军训课。
&&& 不久,校长由马仲英的高级幕僚,苏联中山大学毕业的刘佛吾担任。郭普定担任训育主任兼管教务,廉介如任事务主任。国文教员李佩坷;李跃武,数学教员陈藩、俄文教员吴启钧和郭普定,物理教员何风梧,维文教员瓦海提&阿守仁,体育教员姜作周、邬兆民,音乐教员王彩南(女),地理教员刘子平(中共党员)等。他们在教学中都加进了一些新的进步的内容。如王彩南上音乐课时给学生教唱:《开路先锋》、《大路歌》、《伏尔加船夫曲》、《渔光曲》等进步歌曲。
&&& 自一九二零年恢复招生至一九三四年十四年间,共招收九个班,每班学生三十到四十不等,其中也有兄弟民族学生。十四年间,培养的学生虽不多,但学校还是在逐步发展。
&&&& 盛世才执政初期,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政权,从建政、军事援助到物资供应,主要都依赖苏联,他审时度势,提出&八项宣言&&九大任务&和&六大政策&等进步主张,实行亲苏联共,反帝抗日,民族平等,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各项政策,成立各民族文化促进会,反帝联合会新疆学生联合会,兴办各民族的文化教育。教育一度繁荣,第一中学也进入了她发展的强盛期。
&&& 一九三五年,苏联政府应盛世才的请求,派出俞秀松(化名王寿成)等二十多名联共党员(中共党人加入联共)和一批政治军事、经济专家,来新疆帮助建设。盛世才均委以重任。俞秀松担任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兼任新疆学院院长和省立迪化一中校长等职务。
&&&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上海组发起人、共青团创始人之一,他胆略过人,学识渊博。在他任职期间,学校公开讲授马列主义,并把马列主义设为必修课,学生学习革命理论蔚然成风。他工作十分繁忙,既要主持公务,又要组织各种活动,既要撰写社论文章,还要给大中学校授课。俞校长为省一中学生讲授马列主义理论、&六大政策&、时事政治和民族问题理论时,教态平易,教法灵活,多采用上大课的形成,由学生做笔记,随后分组讨论,学生有问必解,即席作答,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省立迪化一中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俞秀松校长讲授&树立革命人生观&。他从鸦片战争讲起,讲到帝国主义侵略,满清政府的昏愦,讲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讲到&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联系到青年一代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创建新社会的艰巨任务。他谆谆教导学生们,要把革命放在第一位。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到适当年龄再解决恋爱婚姻问题,平时,他还给同学们做其他专题报告,如&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革命的前途&、&青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肩负的任务&等,报告见解精辟,立论鲜明,同学们心悦诚服,这些报告对三十年代的新疆青年来说,无疑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生印象极为深刻,一时间,学校勤学向上,刻苦钻研成为时尚。许多好学生在他的正确教育和领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坚强斗士。
&&& 俞校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他能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隧时进行教育,他更重视结合国家大事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西安事变&发生时,新疆电台收到消息的当天,他立即代盛世才革拟电报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抗日主张,并于第二天组织学生到街头张贴标语、演讲募捐、宣传抗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蒋介石停止内战,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七&七&抗战爆发,俞校长领导反帝会,新疆学院和省立一中师生走上街头讲演,大力宣传抗日。
&&& 俞校长特别重视新疆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提倡少数民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经他与一批进步民族上层人士协商,陆续开办了各民族文化促进会及民族学校。在他的领导下,省立迪化一中一九三五年秋第一次招收民族班。学校在文体活动,安排住宿等方面,都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民汉同学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大家亲密无间,不分珍域,民族团结气氛浓郁。省立迪化一中成为新疆第一所民汉合校的中学。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五年间共招收十一个民族班,约450名来自全疆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从一中毕业或考入新疆学院或出国留学或走上工作岗位。省立迪化一中为新疆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和大批经济文化专业人才。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三区革命&的卓越领导人、阿巴索夫便是在这里学习知识,接受革命理论,树立起自己的志愿和理想的。作家乌铁库尔、伊敏&吐尔逊、党政干部哈力克沙克、已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沙迪诺夫、原乌市市长牙森&胡达拜尔地、原自治区农业厅厅长买买提依明、原自治区统战部部长阿不都热合满&木衣提、原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厅长兼书记热介甫&托乎提、原自治区人民银行副行长阿不都&卡的尔、原畜牧厅厅长阿里甫&艾斯甫等都在这是学习知识,接受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的。
&&& 一中曾多次向苏联分批选派留学生。一九三四年从中学毕业班中选派一批留苏生。他们是沙蕴金、胡智申、刘竹溪、戴鸿烈、常家书、康守信、李泰玉、闰学古、孙家禄、富鼎创、王任新、吴讨河、李芳春、俗广元、邵家曙、张家秀、博大正、马放、高纬、兰彦俊、李学仇。后于一九三五年在王寿成校长主持下,又选派一批留苏生,他们中有:冯兆毙、李含芬、吴广金、李瑞、潘万元、周顺、胡昌中、李富荣、末寿福、黎邦本、钱振鸿、肖作本、赵文明、麻登汉、马骏、李树云、裴振杰、安大华。赴塔什干医学院学习的有刘德俊、孙绪昌、张嘉斌等,赴萨玛尔汉农业专科学校学习的有铃明昭、谢启萌、于大新等。一九三七年十月又派出第三批留苏生,前后共二百入十多人到苏联系统学习哲学、经济、农牧业;医学、水利等,他们学成归来,对新疆的农牧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对新疆和平解放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培养各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一九三五年招十、十,两个班,这两个班到后来因为人数关系,合并为一个班。虽然学生是公费,但学校伙食己远不如过去。一九三六年秋,又招收十一、十二两班,学生共入十名。一九三七年冬又招收十三、十四班。这年寒假期间,俞秀松校长与郭普定主任被捕,学校哲时处于混乱状态。
一九三八年春,应盛世才的要求,中共中央派大批干部到新疆工作。这些共产党人到新疆后,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他们贯彻&以民族为形式,以六大政策为内容的民族文化教育&的方针,把正确执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唤起民众,提高各族人民民主意识,教育人民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忠于民族解放事业,建设新疆作为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其中,李云扬(化名李志梁)同志任迪化第一中学校长。李校长到校初,便大刀整顿学校机构、建立工作秩序、重整校风校貌,他发动学生打扫卫生,粉刷教室,搞卫生比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在劳动申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团结友爱的可贵,组织性、纪律性大大增强。继而李校长规定每周举行一次班级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延安作风带进了宁静的校园。从此一中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新疆的文化教育舞台上。
不久,李校长为学校制订了&团结、质朴、耐劳、勇敢&八字校训,做为学生的行动准则,同时他又为学校谱写校歌。歌词大意是:
&&& 我们新新疆的青年,
&&& 来自天山南边,北边
&&& 一堂欢聚,携手并肩。
&&& 六大政策的新青年,
&困结、质朴、耐劳、勇敢,
&&& 不怕重重的险阻艰难。
&&& 我们锻炼新的青年。
&&& 我们勇向前,向前!
&&& 新的社会就在前面!
&&& 这首校歌在全校教唱,鼓舞师生努力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奋发向上的蓬勃斗志。同时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诸如学唱抗日歌曲、组织歌咏比赛、演街头戏、唱文明戏、开展组织体育比赛、军事训练等。活跃了校园生活,宣传了革命思想,改变了学风和校风。
&&& 为了表达爱国激情,同学们努力学唱抗日歌曲。李云扬校长每日早晨都要亲自教唱,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抗战歌曲,如《大刀进行曲》、《五月的鲜花》、《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为祖国而战》、《松花江上》等二十多首歌盼。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气热磅祷,激人斗志。成为宣传抗日,支援抗战的重要精神武器。在一九三九年全市歌咏比赛中,省一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 为了配合抗日募捐、献金、节约支前等活动,第一中学的歌咏队、宣传队活跃在街头巷尾,同时还深入到市郊大小地窝堡、南山、东山等地进行宣传,号召人们困结起来齐心抗战。一中、女中和师范等学校掀起的教唱抗战歌曲的热潮,使一向暮气沉沉的迪化古城顿时活跃起来。歌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歌声鼓舞了人们斗志。
&&& 一九三八年,为了庆祝&五一&和&七一&,李校长先后组织学生在大十字演出街头剧《奸商》、《放下你的鞭子》和《抵制日货》等。由于演员表演逼真,使观众如临其境,学生马振芳在《奸商》一剧扮演发回难财的奸商,因为演得形象真实,把观众完全带入戏剧情节中,愤怒的群众指着演员的鼻子怒骂&奸商&,并要将他担送公安局。学生杨文茂在《抵制日货》一剧中扮演私销日货的汉奸,剧情发展到高潮时,观众不约而同地高呼&打倒汉奸&,由此可见,街头剧的鼓舞作用。
&&& 同年秋,全市各大中小学举行话剧比赛,在李云扬校长的组织领导下,省立一中演出了《宁着我们的家乡》、《重逢》、《牺牲》、《电线杆子》等剧目。《牺牲》一剧由师克、师和两兄弟扮演剧中父子俩,演出收到了不寻常的效果。观众从剧中人物的悲惨遭遇申,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兽行,恨上心头大大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这次比赛,省立一中得锦旗一面,为新疆的话剧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抗日支前活动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省立一中参加了由反帝联合会发起的抗战募捐戏剧义演活动。学生倪恩选、张志远、曹瑞元等参加演出了京剧《捉放曹》、《空城计》、《姑苏台》,学生王秉武、杨文茂、冯志华等演出秦腔《梅降雪》、《闹书馆》等戏曲。学生爱国义演,广大群众深为感动,每次演出座无虚席。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促进其他行业纷纷组织起来,开展义演募捐。一时抗日热情空前高怅,全疆募集巨款,购买飞机十架,送往抗日前线。
&&& 一九四零至一九四二年期间,省立一中在刘子平导演下演出戏剧有《凤凰城》、《大平天国》、《大风》、《在原野上》、《中华儿女》等,其申《大平天国》是一出借古讽今的历史剧。在皖南事变当年的十二月演出,群众清楚地意识到剧本所指,更增加了对蒋政权同室操戈卑劣行经的憎恶,点燃了同仇敌忾,奋起抗日杀敌的怒火。这期间,一中学生与影星赵丹同台演出话剧《战斗》、《佃户》等,精彩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灯光布景,使迪化的观众耳目一新。
&&& 省立一中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一样名冠全疆,学校篮球、排球、天桥、跨栏、单双杠等简单器材都有,每天下午课余时间,同学们几乎都投入体育锻炼申,同学们体质增强了,素质提高了。在每年九月举行的全省运动全上,一中学生在田径、球类比赛中都名列前茅。刘成林、苏永庆等则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李云扬校长也积极倡导体育活动,多次举办校内体育竞赛,同时,亲自率领学生背着行李,进行野营训练。在一中担任体育教师的姜作周、郸兆民都对新疆体育运动发展做出过贡献。
&&& 在李云扬校长领导的这段时间内,学校各方面都生气蓬勃、蒸蒸日上。
&&& 一九三八年秋,学校招收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五个班。一九三九年一月,李云扬同志被调往南疆,在离开一中赴巴楚工作时,全校民汉师生为表达对李校长的培育之恩,赠送金牌一块作为纪念。后校长由南开大学毕业的姜作周继任。同年秋十一、十二两班毕业;又招进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四个班。一九四零年十三、十四班毕业,招进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四个班,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室房合不够用,由地方政府拨款添建两栋土木结构的学生宿合,大大缓解了校合的紧张状况。一九四一年,十五、十六、十七、十入、十九五个班毕业,同时招收二十入、二十九两个班。一九四一年,姜作周被捕,由李砍平担任一中校长。这期间,学校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任教,其中有中共党员、著名音乐家陈谷音教音乐,刘百听教美术,戴彭荫、方靖远教语文,共产党员刘子平教几何,红军战士杨梅生担任军训教官。新疆大学教务长林基路等也曾来校讲学,同时新疆轰轰烈烈的支援抗日活动吸引了关内一大批进步人士,他们相继来疆工作。(大凡到新疆的进步学者,大多都到过一中任教或讲学)。沈志远、张仲实、杜重远、沈雁冰、史枚、高滔(齐国)、赵丹等知名学者、作家、艺术家在新疆学院讲演报告时,一中学生首先参加听讲(因为当时一中与新疆学院在同一校址上课)。现代杰出作家沈雁冰同志做《子夜是怎样写成的》报告,杨梅主同志做《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报告,还有其他学者的精彩演说,对一中同学的知识深化,理想前途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心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 这期间,盛世才为表示对教育的&关心&,曾两度亲临一中。第一次是一九三九年秋天,盛督办找校长姜作周谈话月解学校的情况。第二次是一九四一年冬某印晨,数十名武装卫士簇拥着全身披挂的盛世才来到学校,给李氓平校长作&指示&,解决教室取暖问题。
&&& 自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一年的六年多时间,由于共产党人的领导,以及许多进步爱国人士的任教,省立迪化一中的各个方面都有较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是一中校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新疆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学校高举反帝反封建文化的旗帜,学习革命理论宣传马列主义,编演进步话剧,举办歌咏比赛,体育竞赛,开展抗日宣传,成为新疆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这一期间,学校还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如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禹占林,新疆军区副政委曹达诺夫,革命烈士乔国仁、田敏桂等,他们都是当年学校抗日救亡活动的积极分子。一中为推动抗日救亡高潮,发展新疆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 一九四二年,国际国内形势更加险恶。盛世才背叛&六大政策&,背叛统一战线,投靠蒋介石。是年九月将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全部软禁,后逮捕入狱。并对学校也实行了法西斯管制,大批师生先后被逮捕入狱,学校笼罩在自色恐怖中,省立一中也走向衰败。
&& &是年,盛世才为了开辟街道,将一中校园从中间挖开,学校被分成东西两院,被占用面积散千多平方米,拆去宿合房屋数十间。以致教室分散,造成了教学秩序严重的混乱。
&&& 一九四二年,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四个班和民族八班同时毕业,招进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班。一九四三年春又招进三十五、三十六班。秋又招新生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三个班。学校领导也有所变动,校长由金珠担任。教务主任关仁锌,陈番代理训导主任,不久由盛世才弟弟盛世华接任,总务主任由袁昌庆担任。此外,从关内调来一些教员,其中李镇、李恩绵、程沪生等教学水平高、学识渊博,讲授得法,颇受学生欢迎。同时,对学生加强了军事训练,每天除上两小时课外,均为军训时间。军训主任由温世珍(维族)担任。另配有两名教官。军训课有步兵操典、班排战斗教程和马术训练等。这段时间,学校成了一所准军事学校。
&&& 在这恶劣的形势下,省立一中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追求真理的愿望并没有削减,师生们仍旧怀着抗日救国的炽热情感,继续拿起话剧这一战斗武器打击敌人。一九四三至一九四五年他们先后演出了被国民党所忌恨的名家剧作:阿英的《春风秋雨》、沈浮的《重庆二十四小时》、陈白尘的《大地回春》等剧。
&&&& 一九四四年六月,盛世才离开新疆之前最后一次大逮捕,他把新疆学院、一中、一师三校学生全部集中在督办公署西大楼前,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后,强迫三校师生承认参加&阴谋暴动&。当无人自首时,盛世才宣布参加&暴动案&的名单。省立一中教师除军训教员及个别人外,几乎全部点名,学生中也有不少人被点名,其中二十八、二十九班为最多。被点名的全部投入监狱,严刑拷问,逼其认罪。从此学生心惊胆颤,教师也严重缺员,学校处于半瘫痪状态。
&&&& 一九四四年秋,盛世才离疆,一中虽然照常开学,但学生人数锐减,班级合并。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班毕业,又招进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个班。校长也易人,由当时教育厅长计连溪兼任。教员从新疆学院附属高中文理科毕业生中选出优秀者担任。被关押的一批知识分子释放后,大都到各校任教,到一中的有国文教员从达山,他是蒙古族教育家,北师大毕业,懂心理学,教学效果好;英文教员于惠亨,燕京大学高材生,态度庄重,很受尊敬;地理教员流治平,他地理知识渊博,能说会道;历文教员张雅韶,他毕业于苏联中山大学,原为马仲英的高级幕僚,在代表马仲英来迪化与盛世才谈判时被扣留,他学问渊博,古今中外事,上下五千年,说来汩汩滔滔,妮妮动听,深得好评。
&&& 由于补充了一批教师,教学又趋于正常。同时学校也完全按国民党公立中学的体制办法。取消自先至后的班级排列方法。改成以年级按甲、乙、丙、丁的排列方法。自一九二零年至一九四四年,学校共招四十二个班,先后又招进十一个民族班,一九四五年又招进三个班,校长由李恩绵担任。
&&&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抗战胜利,师生欢欣鼓舞,游行庆祝。一九四六年秋,新疆学院迂回南梁红楼,附属高中汉族学生划归省立一中,同年将十中的民族学生拔入当时的三中(迪化维族中学),从此一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巴成为新疆三区革命领导人的一中学生阿巴索夫以&新疆省联合政府&成员身份到南京参加国民党国大。十二月五日阿巴索夫到中共驻南京办事处受到董必武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向中央汇报了新疆革命形势,阿巴索夫返回新疆后按照董必武同志指示的中共中央的意见,将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七日由一中张志远、王笃从等发起成立的&新疆共产主义同盟&和三区的&人民革命党&合并成&民主革命党,在迪化简称&战斗社&,&战斗社&在迪化集合了各民族的进步分子,凝聚了困结反蒋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新疆和平起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九四七年,张雅韶任一中校长,丁克昌任教务主任,丁育祥任训导主任,苏永庆任体育主任。同年七月的一天,新疆省联合政府主席张治中到学校高中部视察,并召集学生讲话,勉励学生学好知识,团结建国。
&&& 随着革命形式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一中播下的革命种子开始发芽了。一大批青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追求进步,向往革命。刘一匡、王怀品、杜芳等青年学生冲破重重阻碍,于一发四六年七月十四日抵达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新疆三青年投奔延安&的新闻。还有学生奔赴东北解放区、华北解放区、苏北解放区,投入到解放战争中去。一中师生纷纷参加了进步组织&战斗社&。张志远、李玉祥、赵明、王笃丛、李泰王、陈锡华、等&战斗社&成员,出版进步刊物《战斗》,秘密散发革命传单,传递解放战争消息,积极从事情报搜集和对国民党的策反工作,为推动新疆和平起义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一九四八年,&战斗社&在一中建立支部,当时教员李应昌是这个支部的负责人,其他成员有教员董仲瑞、咎玉林、翟廷柱、赵景龙、肖如谦、王树智等。一中支部为更广泛的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发动群众,团结了一批要求进步的学生,并指导高中学生创办《自由谈》油印小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不久,高中部学生吴素华、杨炳森、张富仁等加入&战斗社&,一中支部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开展反迫害的学潮和罢课斗争,均取得了胜利,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起到了宣传作用。
&&& &战斗社&一中支部在迪化影院多次散发革命传单,宣传解放全国的消息引起当局的警觉,他们立即进行搜捕,并在电影院增加军警,加强戒备。正当此时,迪化女子中学举行校庆,晚上在迪化影院放映电影以示庆贺。一中学生持票入场时与检票人员发生争执,检票人员仗势用钢丝鞭打伤学生韩广文,激起一中师生的愤怒。第二天(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三日),一部分学生要求影院主管惩办凶手,向伤者赔理道歉,但对方不予理睬,而且还向迪化警察局报称&共产党&煽动学生闹事,国民党当局下令镇压。因学生与影院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维持秩序的军警竟然开枪射击,赤手空拳的学生与他们扭打到一起。学生张树庭被当场打死,学生王宝雄被打伤,学生被抓走十余人,影院内外一片混乱,学生、观众纷纷逃出。军警还将一中校院包围,扬言捉拿共产党。
&&& 学生的惨死,国民党的暴行,激起迪化市大中院校、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战斗社&一中支部抓住这一时机,大刀掀起学潮,&战斗社&区委会亦发动各大中院校成员积极声援。大家推举陆广智、马福寿、王维新、刘卓非等六名学生为代表同当局进行谈判。当局唯恐事态扩大,答应了学生的要求:一、抚恤被害学生家属;二、惩办凶手;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和摈弃仪式。
&&& 在&战斗社&的组织下,当天各大中院校代表和迪化各族各界人士到会致哀并送来了数百幅挽联和花圈。一九四九年的&六&一三&事件以其斗争胜利而宣告结束。
&&& 一九四九年七月,张雅韶去关内,李玉祥接替校长之职。
&&&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新疆和平解放,一中师生自发上街游行,他们昂首阔步,满怀激情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欢迎解放,一中从此步入了新的发展天地。
&&&&&&&&&&&&&&&&&&&&&&&&&&&&&& 四
&&& 新疆省立迪化一中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及新疆的和平解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整顿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引下,这所古老的学校焕发了青春。
&&& 解放初,陈方白、肖如谦相继担任校长。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废除军训处,训育处和体罚制,成立教导处、学生会,设班主任协助学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教育。
&&& 一九五一年九月,郭槛周代理校长。这期间教育厅将女中、女师高中部并入一中,并开办干部夜校,开展扫盲运动,为工农干部业余补习文化。同年年底郭去职,董高智代理校务。一九五三年三月,黄珍之任校长,同年被国家定为全疆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一九五四年八月,根据省教育厅决定,将一中高中部迁出,成立乌鲁木齐高级中学,一中改校名为乌鲁木齐第一初级中学,高长久任校长,王元庆任教导主任,王宏文任总务主任,张树荣、赵中华任教导处副主任。一九五七年,学校恢复为完全中学,定名为乌鲁木齐第一中学,教职工合计九十八人。一九六零年,校长高长久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一中荣获全国红旗学校称号。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期间,第二小学划为一中附属小学,形成一条龙教学。由教导处副主任张文东主管二小工作,刘文义为小学校长。一九六六年五月,学校有教职工一百零五人,二十四个班级,在校学生一千零四人。
&&& 解放初期,一中教师多为原留任老教师。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学校进行了师资队伍的改造。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一九五零年省政府颁布的《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一九五零至一九五二年连续三年举行暑期学习班,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觉悟,树立了拥护党的领导、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刚毕业新教师,学校采取以老带新、集体备课、听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方法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 一中作为重点中学,肩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普通的劳动者。为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学校领导遵循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优良传统和劳动教育。一九五一年,全国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当时全校师生都积极参加了捐献活动与宣传活动,不少教师捐款都在百元以上。同时师生以各种形式,如板报、快板、秧歌、舞蹈、小型话剧等形式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这些活动使全校师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工作,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我校在抗战时期的优良传统教育,鼓励学生热爱祖国和勤奋学习,并号召学生向中外历史上优秀人物和当代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初,学校曾掀起了&学英雄模范&和&学习雷锋&的高潮。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一九五零年至气九五二年不少师生参军、参干,走上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岗位。
&&& 学校发挥在培养学生能力,师资、设备、经验方面的优势,开展综合技术教育。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全校出现习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这一段时间内,一申在教育教学中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1)抓学校管理,建立规章制度:旧学校经过改造,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和健全各教研室组。一九五四年在&向苏联学习&的高潮中,学校主要按苏联的模式管理学校,采用他们的教材、学制、经验和理论,采用五分制。党支部发动本校教工讨论并制定了&思想教育、集体备课、教师业务学习、体育卫生、学生奖惩、尊师礼貌&等规章制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学校还多次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学大纲就是该科的法律&。由于受当时&全面学习苏联&的口号的影响,这些规章制度中有一些脱离实际的东西。但总的来说这一措施把学校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推进了一步。以后逐年修订,日臻完善。不少制度形成了一中的教风学风,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使学校走上了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教学轨道。
&&& (2)领导深入第一线,抓教育理论学习。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制订了学习马柯连科&凯洛夫《教育学队毛泽东《实践论》的计划和学习安排,并经常组织辅导,交流学习心得,参加观摩教学。领导不仅带头学,而且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上公开课,以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马柯连科&凯洛夫教育理论有不足之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抓教育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大大提高了教师改进教学的自觉性。
&&& (3)全面抓教学,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全校师生全力以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一方面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参加大炼钢铁运动和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义务劳动,取得了办好社会主义普教的许多以验,培养了许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约有文化的劳动者。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学校也经历可曲折的发展过程。一九五七年王信中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 从一九五八年春开始,学校大搞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全校师生第一次走出校门下厂下乡,支援农业合作社,参加夏收、修青年渠、义务修建红山公园、修铁路等。学校还白手起步创办了水泥厂、木工厂、电机修理厂、化肥厂、汽车修理厂等,不久全校师生开进八道湾又投入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师生们也了解了社会,接触工农,亲身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加强了劳动观点、提高了思想觉悟,但是频繁的体力劳动使师生疲倦不堪,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此,学校重申&教学是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明确了校办工厂,各种活动要&向综合技术教育方向发展,停办与教学联系不紧密的工厂和其他活动项目。
&&&& 自一九五九年中央教育部发布当前学校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重点课的教学指示以后,学校党组织决定大搞&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成绩俏群众运动,同时提出&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教学让路&的口号。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六十年代,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形成了学校教育的第一次飞跃。一九六零年五月,自治区召开文教群英大会,一中集体和教师个人都受到了大会表彰,并且我校作为先进学校代表出席了在首都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红旗学校光荣称号,张文东副主任、王克迈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育工作者、全国标兵。
&&&& 一九六三年,中央制定了《中教五十条》,从这时起直到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一中在《中教五十条》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
&&&& (1)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重视青少年特点,提倡生动活泼的形式,强调教师既管教又管导,注意通过教学进行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 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发动团、队组织和各班举办主题班会、团日、队日、校会,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群众性活动。结合春游进行&我爱伟大祖国&的教育;结合清明祭扫进行&继承苹命先烈遗志,继续前进&的教育;纪念&五四,学校举办&让青春发出光芒&的营火晚会;毕业班举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让祖国挑选&的教育等。这类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生动活泼,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 (2)课外活动方面,在贯彻《中教五十条》中,学校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学大纲,领导深入课堂指导基础知识的教学。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学校恢复和重建了各种体育代表队、文艺队、合唱团、军乐队、科技兴趣小组等,并坚持经常性的活动。当时的文芭队,特别是合唱团、军乐队、各种体育队名冠全疆。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智趣和才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其中,体育教师安勇新老师、作曲兼指挥赵照老师、科技辅导员汪海清、李云生、郭东霞教师等做出了成绩。安勇新教师一九六二年被评为自治区最早的国家级篮球裁判。
&&& (3)重视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教师业务。学校成立可以校长、教导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研究委员会,采取分兵把关、深入教研组开展活动并狠抓班主任工作。当时学校领导以治学严谨闻名全疆。
&&& 由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不片面追求升学率,狠抓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五年高考升学率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 &&&&五
正当学校工作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发展之时,十年浩劫开
&&& 一九六六年五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打倒一切,停课间革命&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秩序遭到全面破坏,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政治课内容被取消,用背语录,读报纸,大批判所代替,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弥漫起来,学校纪律松弛,秩序荡然,&四人帮&鼓吹学&白卷英雄&张铁生,学反师道尊严的&小英雄&黄帅,在&读书无用&的影响下,许多青少年元@$学习,思想遭到严重毒害。学校全面停课,领导、教师被揪斗,学校公物、财产被打、砸、抢。
&&& 七月二十八日,校长高长久被迫害致死,之后又有老师被迫害致死。学生或出外串联或掇学在家,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使学校进入无政府状态,学校工作全面陷入瘫痪。
&&& 六月初,自治区党委派工作组进驻一中,队长宋发宏主持日常工作,后由贺登文主持。
&&& 十九六八年,军宣队进校,一九七零年,工宣队进驻学校。在军宣队、工宣队的领导下,学校依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的精神,加强了学生的劳动,一部分学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部分学生留校进行学工、学军的活动。一九六九年学校成立革委会,袁转运任主任,下设教育革命组、政工组、办事组、学校交市革委会文教处领导。学校工作结束瘫痪状态,恢复了招生,当时招收三十三个班。学生以排、连进行编制。
复课后开设毛泽东思想课、军事体育课、革命文艺课、维语课、语文课、数学课、农业基础课及工业基础课等。
&&& &五&二零&声明发表后,全校投入到挖地道的战略活动中去。一九七一年四月至七歼在&四人帮&控制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及后来大搞&开门办学&,&工农兵占领讲台&,&知识分子接受上农兵的再教育&等,又不断冲击着学校的正常秩序。
&&&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一中广大教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千方百计坚持教育教学工作。
&&& 一九七一年六月,张映枢调任革委会主任。学校遵照毛主席&学生必须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学校教学工作逐步恢复正常,针对当时教学质量低,学生学习基础差,思想混乱的现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抓双基训练,在班级管理上,要求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到一九七六年十月,有教职工一百四十六人,班级四十五个,其中初中班二十六个,高中班十九个,在校生二千四百五十六人,民族学生一百五十一人。
&&&&&&&&&&&&&&&&&&&&&&&&&&&&&& 六
&&&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了&四人帮&,全校师生员工迎来了政治上、精神上大解放,学校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通过拨乱反正,全体师生提高了对&文革&认识,既有&把颠倒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的历史责任感,又有把耽误的十年时间夺回来的时代紧迫感。一个&为革命而教,为革命而学&的良好校风迅速形成,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 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招生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广大师生努力学习的有效措施。为迎接中断十年的首次高考,校领导重点抓提高教学质量,迎接高考的工作,组织各科教师协调复习计划、交流复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提倡教师为参加高考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和利、习文化课。数学教师采用&缺啥补啥&的辅导方法,语文组开展了字、词、句教学评比活动,理化增补了&教学实验&。广大教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各科教学工作中,学生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积极性高、自觉性强。一九七七年入月,首战告捷,高考成绩名列自治区前茅,考入大中专院校五十二人。
&&& 一九七八年,张映枢同志调离一中,教育局副局长樊志斌同志代理校革委会主任。
&&& 一九七入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指明了方向,使学校的教育工作重新走上了正轨。一九七九年九月,撤销革委会,改组党支部,重建校长制。王子廉任党支部书记,董高智任校长,张文东任副校长。
&&& 新的领导班子首先清除了&左&的影响,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取消一切强加于教师身上的不实之词,平反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了对&两个凡事&的批判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反复学习邓小平同志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动员教师&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根据一些教师德才条件委以重任,担任领导工作。先后提拔主任级非党干部五人,学校还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符合条件的知识分子入党,先后有入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校领导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调资、住房、子女入托等方面,优先照顾在教学第一线上的骨干教师,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积极性。这期间,学校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乌市模范党支部。
&&& 其次是大胆抓教学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以教学为中,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三是修理校合,增添课桌和图书仪器设备等,加速学校基本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教学工作走上了正常的、健康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九七九年高中毕业生中有七十六人考入大专院校,一九入零年有一百三十入人考入大专院校,一九入一年有一百五十一人考入大专院校,一九入二年有九十四人考入大专院校。这几年的升学率分别为百分之四十四点四,百分之六十点五,百分之五十四点七,百分之四十六点五(均不含考入中考数字),在这段时间里,学校被定为全疆首批办的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 为了加强学校的领导,一九入四年十月市委调李伯森同志任书记兼副校长。
&&&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学校继续发扬&严格治学&的教风。抓基础、基本技能等课棠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抓重点、攻难点,从学情出发,运用不同教法引导学生学好每一堂课,教师也要教好每一堂课。课堂做 到&精讲、多思、勤练&,从培养学生能力着眼,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学校开始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安排教师下班根据实际进行辅导,抓两头带中间、狠抓后进生的辅导。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采取脱产或半脱产方式,选派教师到高校进修,先后进修人数达三十人次。全校教职员工把主要精刀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习风气越来越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一九入三年高中毕业的一百九十四人中有一百一十三人考入大专院校,升学率为百分之五十入点二四;一九入四年有一百九十六人毕业,考入大中专院校达一百
四十一人,升学率百分之七十一点九;一九入五年高考成绩令人注目,升学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二点七,二百七十四名高中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的达二百五十四人;一九入六年升学率为百分之七十三点四,考入大中专院校二百零七人。
&&&&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继续发扬严格治校的优良传统,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德、智、体一起抓,以高度的负责精神教书育人。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学校逐渐形成了尊敬师长、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好风气。
&&&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巩固发展,学校在原有的科技活动基础上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中@$,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多方位培养&四有&新人。学校建立了计算机、航模、美术、文艺等二十多个学科、科技小组,组员二百多人,每年开展专题活动约三十个,开展普及临时性活动十五个,参加人数近千人,学校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园内真正出现了&科学的春天&。一九入三年,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受到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的表彰。一九八五年获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集体奖,受困中央表彰。
&&& 同学们在学科小组活动中,兴趣浓厚,求知@$切,成绩突出,受其影响,许多学科小组的同学就报考了该学科的高等学校,成为研究、发展该学科的专门人才。
&&& 一九七九年末,全国首次青少年科学讨论会及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我校气象小组学生王跃东及辅导教师汪海青参加了大会。王跃东同学写的《单站天气预报》一文在会上讲演并答辩,弓l起到会科学家们的重视,被授'予银质奖章。地震测报组参展的&土地电自记仅&获铜质奖章。他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一九八二年马彬同学写的《媒是怎样形成的》一文,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出席答辩会,被评为三等奖。
&&&& 一九八六年,汪王红写的《病虫防治与气象》一文,参加西北五省区竞赛,荣获一等奖。马彬所写论文《浅谈乌市污染》一文获西北五省区竞赛二等奖。
&&&& 同年自治区举办地学知识竞赛,我校高中组在竞赛中夺魁,进一步激起地学组同学们的志趣,在高考中该纽的夏囊国、罗男同学分别考入北大地球物理系的地震地质专业和岩石化学专业,罗勇后来还获得该校的岩化专业硕士学位,他们现在均成为研究,发展地学的专家学者。
&&&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入四年获奖情况
&&& 一、全国科技竞赛获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
&&& 二、全国数学竞赛(新疆赛区)一等奖五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
&&& 三、全国化学竞赛(新疆赛区)一等奖一名。
&&& 四、全国物理竞赛(新疆赛区)二等奖七名,三等奖三名。
&&& 五、西北五省作文竞赛一等奖一名。
&&& 六、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
&&& 七、首届全国青少年业余测向赛精神文明奖。
&&& 一中体育工作有着优良传统,这几年仍是威风不减。学校除搞好常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课外活动外,还抓了体育达标工作,体育达标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市中学体育达标的先进集体单位。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学校在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多次取得高中、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
&&& 由于师生共同努力,学校树立了尊师爱生、勤奋读书、团结实干的优良校风。学校出现了五个好风气:勤奋、团结、实干的好风气;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的好风气;部门之间互相支持、谅解,扎扎实实为教学服务的好风气;积极向上,为集体争光的好风气;探索规律、讲究实效的好风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基本上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为发展边疆教育事业,从关内大中城市来到祖国边隆,元私地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才华。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使他们消除余悸,全力以赴投入到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为振兴一申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尹应合老师于一九入一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田径裁判员,一九八五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一九入三年汪海清老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王德先老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九八三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一九八五年学校荣获全国田径、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
&&& (七)
&&& 一九八六年,按照自治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一中成立新的领导班子。李德法任副书记;毛由金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李伯森任副校长。
&&& 由于历届领导和几代教职员工的努力,学校形成了&勤奋学习、遵纪守法、艰苦朴素、全面发展&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一中办成名符其实的重点中学,办成新疆有光荣传统,有特色的一流窗口中学而不懈努力。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群策群力,把学校办出特色来,办出成绩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思想教育形成特色。
&&&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领导一班人,组织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共同参加,形成网络、齐抓共管。组成了一个思想教育领导体系。以德育大纲为依据,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为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常规教育。重点抓爱国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国情形势教育及前途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等。学校还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成才教育结合起来,要求全校教职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自始至终抓好行之有效的专题教育。起始年级高一、初一新生的《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光荣传统》的校史报告;《守则、规范与校规、校纪》的入学教育;毕业年级的《高考形势和我们的对策》、《以优异成绩结束初中阶段的生活》的专题报告。其他年级的《生活的理想与理想的生活》等理想前途、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等,常抓不懈,卓有成效。
&&& 学校从实际出发,要求学生从爱亲人、爱同学、爱师长、爱集体、爱人民做起。校团委和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以&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同学&为主要内容的争当校园小主人的活动,组织了&我为学校添光彩&的种树种花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 学校坚持开展学先进、读好书的活动。学校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在这里闪光&、。学赖宁、学十佳&的讲演会、手抄小报、黑板报、义务劳动、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讲演知识竞赛&好书天地&、&读书讲演会&等活动,广泛开展了阅读《少年百科知识丛书》,这些活动有力推动了学生中读书风气的形成。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寒暑假中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做一件好事。全校一千九百多学生积极参加了几项活动,这项活动对塑造具有金字塔式知识结构的一代&四有&新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文意义。一九九一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 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
&& 九零级身患绝症,意志坚强,在同学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王津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学校党支部作出决定,在全校开展向王津同学学习的活动,一个顽强奋斗、互助王爱的风气在学校蔚然成风。
&&& 张昭同学,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九二年被《半月谈》杂志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九零级的付强、九一级的俞洪波、九五级的马磊、初九四级袁艺等同学,均因《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而被各级组织选派出国参观、学习,成为我校优秀学生的杰出代表。
&&& 九一级谢小云同学被评为市上&学雷锋、学赖宁&好少年。
&&& 从一九八八年来,学校共表扬三好生七百六十七人,优秀学生干部五百一十八人,共有二百三十七名同学获学校奖学金,全国优秀学生一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一人,市级三好学生五十一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四十人。
&&& 广大同学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的疾苦,曾踊跃为一九九一年灾区人民捐款,是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捐款最早,数额最多的学校。我校又是全疆中学里第一个向亚运会捐款的学校,被评为迎亚运先进单位。
&&& 二、毫不动摇抓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
&&&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教学工作做为全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坚持&六个一齐抓&的指导思想:即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在全面布置教学力量上,在全面关@$培养学生上,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在全面安排教学活动上,在全面执行教学计划上,坚持德智体美劳一齐抓,高中初中一齐抓,好中差一齐抓,知识能刀一齐抓,课内课外一齐抓,必修课选修课一齐抓。
&&& 1、抓教学常规管理,向45分钟要质量。抓教学中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查复习五个环节。
&&& 2、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支持学科教改实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切实改变填鸭式的满堂灌。大力提倡自学辅导性的各种形式的教改实验,培券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提倡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 3、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坚,学校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多层次多形式的进行各种教改教研活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重点抓青年教师的培券,抓&以老带新&、&拜师&、&以新促老&的活动,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示范作用和青年教师&拜师听课&活动。从一九八九年起,学校决定用几年时间,让高级教师轮流上一堂示范课,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这一活动对青年教师有很大的启发、指导作用,对高级教师本人来说也有再提高的促进作用。学校在教改教研活动中,提倡各教学流派的竞争,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老中青教师的教学工作特长。
&&& 4、抓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
&&& 学校成立以校长、书记为首,由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纽成的学捉&评优&评课小组。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仅一九八九年第一个学期就有十六人在全校上谋,经评审选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以后每学年都开展这样的评优课活动。
&&& 示范课,评优课活动在校内外影响很大,这是一次规模大、参加人数多的教学盛会。通过这些活动,大家认识到老教师是一中的财富,青年教师是一中的希望。
&&& 学校还有计划组织近四十名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脱产业务进修(包括国外学习的二名老师)。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5、抓好第二谋堂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券创造性人才。学校在过去的科技活动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开展活动,做到&四定&:定人员、定活动内容、定时间、定奖励。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航模、气象、摄影、生物、地学、微机、元线电、美术等小纽。为培养小科学家、小作家、小歌唱家&&打下了基础。
&&& 开展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自觉参加社会调查、军训、各种夏令营活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水塔山植村学校每年都去。
6、进一步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充分发挥图书、实验在学生成长中的作把阅读课列入课程表,为高三年级同学另设阅览室。
7、切实抓好提高四率:及格率、转化率、优秀率、升学率。
8、重视高三、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争取大面积丰收。
9、抓校内外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教学总结工作,建立教师的业务挡
&& &由于我们一如既往狠抓教学这个中心,由于全校师生共同努刀,自一九八七年来,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注目的。
&&& 一九八七年,高考录取率为百分之六十七点三,(考入大专以下学校的学生未计在内,下同:
&&& 一九八八年,高考录取率为百分之六十六点九;
&&& 一九八九年,录取率为百分之六十点九,李小虎同学以一百二十分获全疆高考理科数学第一个满分;
&&& 一九九零年,升学率为百分之木十四点四三,其中赵亮、王小龙、唐雪嶸分别获得全疆理科状元和并列第二;
&&& 一九九一年,高考升学率为百分之四十一点六,俞洪波同学以六百二十二分为我校第二次夺得了全疆理科状元;
&&& 一九九二年,高考升学率为百分之六十三点一四,李新义同学以六百二十分,张昭同学以六百一十五分的好成绩第三次夺得全疆理科状元和第一;
&&& 一九九三年,高考升学率为百分之八十四点九;罗号同学获全疆文科状元,韩或获全疆民考汉理科第一名;
&&& 一九九四年,高考升学率为百分之七十四点九,王晓玉同学以六百五十丁分夺得全疆第一名,曹使以五百六十四分获得民考汉文科状元。
&&&& 自一九七七年来,我校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三千零八十六人。
&&& 九十年代以来的五年申,我们不仅四次夺得了全疆的高考理科状元,一次文科状元,一次民考汉理科状元,一次民考汉文科状元。中考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九四年的十三年中,有十次在乌鲁木齐地区获中考总分第一。在学科竞赛上,成绩也是喜人的。一九八九年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的张小阵同学,被复旦大学免试录取;一九入九年全疆物理竞赛第一名的付强同学,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一九九零年全疆物理竞赛第一名的张波同学,被复旦大学免试录取;一九九一年全疆数学竞赛第一名的誊云同学,被新大破格录取;一九九二年全疆教学竞赛第一名的徐浩渊同学,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一九九三年全疆化学竞赛第一名的虞雷同学,被复旦大学免试录取;一九九四年教、理、化全疆竞赛,均取得好成绩。数学第一名王欣(全国三等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第二名方滨(全国三等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第丁名冷先利(全国三等奖)保送到复旦大学;第二名谢飞(全国三等奖)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一九九五年崔男同学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取得新疆赛区一等奖,参加全岛物理奥林匹克选拔赛取得全
国竞赛一等奖,在物理竞赛方面开创了新疆前所未有的成绩,己被国家集训队录取(保送到清华大学);一九九五年新疆赛区化学第一名高岩,第二名宫卫江,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均获三等奖,宫卫江已被天津大学录取。
三、继续开展好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文体卫生工作成绩可喜。:
&&& 学校体育工作坚持贯物&三主&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性的镀炼为主。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坚持镀炼一小时,坚持校体育代表队选拔制度,吓两操&检查制度。卫生上坚持每天&两扫&制度。每学期学生要学会几首革命歌曲,坚持每年一次市级和校级田径运动会,每年一次冬季长跑制度,每年一次文艺汇演,每年二次芭术节活动。抓校田径队、篮球队;韵律操队、舞滔队、合唱团等的训练,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要全卫生相结合。&在开展群众性文体卫生工作的基础上,培养专门人才,为高级学校输送体育、音乐、美术后各力量。
&&& 一九八八年首届市申学生美育市活动,学校选送十个项目九个获奖。其中舞蹈《黄河少年小获一等奖第一名;一九八九年市上文艺演出获优胜奖;一九九零年在市美育节上,获高中组讲演比赛第一名,韵律操一等奖,学生书法、摄影、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多人次获奖。
&&& 体育工作大面积丰收。
&&& 一九八八年,校男女篮球双获市中学篮球赛冠军。
&&& 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策一名,初中组获第四名。
&&& 一九八九年,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获高中组第三名,初中组第六名,并获得运动员体育道德风尚奖,文明观众奖,以及大会颁发的最高奖精神文明学校奖。
&&& 一九九零年,在二十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高申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初中组获第三名,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文明观众奖,精神文明学校奖。
&&& 一九九一年,在二十五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高中纽获困体第四名;初中组第三名,同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文明视众奖,精神文明学校奖。&&&& 、
&& &一九九二年,在二十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获高中组团体第一名,初中组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 一九九三年,第二十七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高申组、初中纽双获团体总分第一,同时获得精神文明学校称号。
&&& 同年,第三次全疆青少年运动会上,学校九名运动员,共拿回十五枚奖牌,其中金牌九枚,为乌鲁木齐地区夺得全疆总分第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一九九四年,第二十八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获高中纽团体第一名,初中组团体第四名,男子4x100米接力破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纪录。
& &&&这几年来,全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学生参加体育达标锻炼,达标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二以上。学校完全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评价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督促每个学生上好体育课,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九九零年获新疆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一九九三年,尹应合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桑利刚老师被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
&&&&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校园基本建设初具规模。
&&&&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为了解除教工的后顾之忧,这几年,学校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在自力更生,争取外援的基础上,开始学校的初步规划。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工一道,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校园基本建设。
&&& 在校园建设上,学校经过三个三年计划。
&&& 在第一个三年里(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学校修建了目前在乌鲁木齐地区属第一流的科学馆。总面积为五千五百八十五平方米,总造价在二百万元以上。早在一九零六年博达书院改为新疆省立中学堂时,当时的新疆地方政府就从日本国购进一批教学仪器及标本。主要有地球仗、地理模型、生理模型、生物标本等。还有少数几件博物仪器。这是早期一中实验室的雏形。这些初级简陋的教学设备,在本世纪初的新疆确曾是一批宝贝,在当时的新疆省立中学堂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设备质量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维修跟不上,到三十年代已损坏殆尽;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当局为一中添置了部分图书、仅器设备,但数量很少,质量很差,设备结构不很合理,使用起来很困难,达不到帮助教学的目的。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新疆的中等教育事业,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四年新疆省教育厅为一中配各了二套中教仪器;一套是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分配的;一套是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的。所以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中的实验教学很活跃,为各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十年浩劫&使一中的大量图书、教学仪器、体育器材损失惨重。
&&& 学校现在的所有设备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上级部门配备和陆续购置的。新的实验图书大楼&&科学馆,内含五个物理实验室、四个化学实验室、二个生物实验室、二个语言教室、三个微机室、一个演播厅、一个文地陈列室、一个美术教室、一个形体房、一个阶梯教室;还有七个课外科技活动室。一九九二年一中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实验室,受到区市二级教委表彰奖励,马松寿同志荣获&自治区中小学实验室先进工作者&称号。
&&& 学校图书馆历史悠久,是自治区建立最早的中学图书馆。其前身是一八九一年开办的博达书院图书馆,一九零六年更名为省主中等学堂图书馆。一九三一年时,馆内藏书达六千一百册。解放初,馆合面积仅有一百六十八平方米,到一九六六年,藏书近四万册,后被洗劫一空,七十年代后期复馆,八十年代有较大发展。目前的新馆是市属中学早期落成的标准馆之一。图书馆内蕴外秀,小而完美。图书馆内设教学资料室、采编室、过刊室和三个学生阅览室等。馆合总面积七百五十二点七六平方米,阅览室座位二百九十四个,馆藏书四万六千册(其中外文书一千二百四十一册),期刊
五百一十三种,报纸六十入种,有部分语文、外语、教学录音磁带。图书馆主要收藏与基础教育有关的参考书、工具书及其他科普、文学艺术类图书报刊资科。
&&& 在这三年中,学校还辅整了操场,重修了传达室、水房、浴室,勤工俭学用房建设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学校自筹资金六七十万元。
&&&& 第二个三年里(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二年),修建两栋四十八户教工宿合,计三千五百五十二平方米,造价一百三十四万元,全是自筹资金。开发西院,建勤工俭学用房约一千五百零五平方米,四号住宅楼一千二百入十平方米,约花费一百六十余万元。
&&&& 第三个三年里(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新建一栋七千一百五十三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合用的教学大楼&&逸夫楼。
&&&& 经过八九年的基本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职工住房率达百分之七十四点八。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教工从各个不同角度给予支持的结果,也是一中这个多年形成的集体形象在全自治区全市人民心日中产生无法估价的影响,从而得到政府、社会、家长、校友各方面支持的结果。为稳定教师队伍做出了贡献,为进厂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五、健全完整科学管理体系,开展学杖内部体制改革。&&&&&
&&& 一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学校,在日前的形势发展中还存一些弊端,为了使教学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学校进行了一些改革,搞活了内部机制,加强了科学管理。
&&& 1、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 2、修订学籍管理办法。
&&& 3、抓教职工职称评聘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
&&& 4、调整增设必要管理机构,落实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
&&& 5、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在一九九三年八月的第三次职代会上,学校制定和通过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执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等。学校本着&&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重责多得&的原则,从二九九三年九月开始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调动和发挥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
&&& 目前学校占地约二万厂千四百平牙米,四十年代一条马路从校园穿过,把学校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新建的教学大楼(七千一百五十三平方米)和科学馆(五千五百八十五平方米刀庄严地屹立在校园,成为学校的教学区;西区是教职工住宅群,由六幢住宅楼一百四十户组成。全校教职工一百九十余人,在职一百四十八人,其中特级教师五人,高级教师五十七人,三十三个教学班,学生一千八百余名
&&& 教职工队伍稳定,业务精湛,&敬业、勤业、乐业&,全心全意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各科教学的优秀教师。一九八七年,马松寿老师获自治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体育教师尹应合、张萍被评为全国传统项目学校优秀工作者,一九八九年,李惠安、王君同志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三年陆月琴教师、顾锦章老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十九九四年,郭德荣、王德先、顾锦章三位同志又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学校还有一大批全市有名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教研带头人。
&&& 现任校长毛由金系我校三十四任校长(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工军宣队学校领导未计算在内)。副校长李伯森、程明轩。党总支书记李德法系解放后第十任书记。
&&& 由于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一九八九年校长毛由金同志荣获&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一九九四年评为自治区中小学优秀校长之一。九九三年李德法同志荣获乌鲁木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在形势和机遇问题上,应当有这样的态度:要有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要有历文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正是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抓住、珍惜、用好机遇的体现。一中人的气魄、一中人的水平、一中人对下一代真诚的爱也正体现在&时代紧迫感&、&历史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这三个方面。不论今后前进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只要全校上下团结一致,齐1$努力,就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走向辉煌。
&&& 回顾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建校百年的历史「硕果累累。一百零四年以来,共培养了二万一千八百余名高初中毕业生(其中高中生约一万零五十七名),为国家培券了五千五百四十余名大学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高校输送了三千零八十六名优秀毕业生。一中有光辉的历程,一中也经历可曲折的道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即使环坑变了、师生员工成分变了、领导班子变了,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优夜校风没有变,积极尽职、努力向上的精神没有变。展望未来,仟重道远;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中将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勇往直前。在改羊的大潮中,继往开来,开创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局面,谱写群英荟萃、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一中将努力做到小平同志所教导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大刀发展,为开发新疆、建设新疆作出更大的贡献,力争
将一中办成教育质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办学条件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的学校,争取早日踏入全国先进中学的行列!
&&&&&&&&&&&&&&&&&&&&&&&&&&&&&&&&&&&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校庆办公室
& &&&&&&&&&&&&&&&&&&&&&&&&&&&&&&&&&&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初稿
&&& &&&&&&&&&&&&&&&&&&&&&&&&&&&&&&&&&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九日修订
上一条: 下一条:
单位电话:&&单位地址:乌鲁木齐健康路一巷9号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捐款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