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赫鲁大学能否授予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后学位

留学尼赫鲁大学的感受
  尼赫鲁大学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清华北大之于中国,它占地1000英亩,是一所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探索未知世界,而不是简单重复现有的知识。尼赫鲁大学建校40多年,但已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国内很多政治家都毕业于尼赫鲁大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大胆实验,不断追求,以及意见多样性。
  虽然在这里仅学习了一个学期,但感触颇多。
  这里不注重外表。虽然属于世界名校,但学校的大门很简朴,只在右侧由字母拼出校名。学校的建筑都很朴实,清一色由红砖盖起的房子,没有豪华的外表,坐落在树丛之间,不时能看到松鼠、孔雀、野鹿等动物穿行其间,像是走在公园里的感觉,这是我入校后尼大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有点像印度人的品格,他们往往都不太注重外表,更多的是向内寻求升华。2010年8月初我入学注册的时候去学校招生办,我简直不敢相信,办公室没有空调,也没有电脑,就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文件柜,而且大都很破旧,这就是他们的办公条件。我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的办公室,还能看到一台老式的打字机,简直可以当文物收藏了。
  尼大最好的建筑是图书馆,有空调,而且内部装修得很好,环境干净整洁,我想大概是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来学习;其次是教学楼,我们上课的大教室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有背投,座椅还比较新,每天早上上课之前都有清洁工打扫座椅和地面卫生。宿舍条件和国内高校的住宿条件差不多,一间屋子住2个人,有书桌、书架、衣柜各1个,有电扇,但是窗户没有窗纱,来了一段时间被蚊子叮了好多次,据说这边登革热很流行,特别是夏天,这让我很烦恼。
  在尼大考试居然还有茶喝。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叫卖茶的给我们送来印度特有的奶茶,在国内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从没有这样的待遇,考场严肃得就像战场,这里的考试倒是给人一种别样的轻松。学校的教材全是资料汇编,没有国内那种很规矩的教科书,篇章结构很乱,我的教材都是自己到教学楼地下室的复印店购买的,复印得很不清楚,我选了4门课,光是书就厚厚的一摞,虽然使用上很不方便,但能促使你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我读的硕士属于课程型,老师的授课有点像国内的本科学习,每次上课都要讲很多东西,但他们基本都不看教材,而且每月都要考试,月考的成绩将成为最后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的参考。留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如果不及格,就要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因为尼大是国立大学,所以学费低廉,印度的学生交很少的学费即可就读,不会因为没钱上不起大学,而且还有补助,根本不用向家里伸手。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尼大有很多学生来自印度的穷人家庭。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通过入学考试的只要交100美元学费,没有经过入学考试的则要交600美元。残疾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道路崎岖不平,学校为残疾人修建了很多专用通道,保障残疾人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大家对残疾人都很友好,上下课途中,总能看到有人在帮助那些行动不变的残疾人去图书馆、教室、宿舍。
  我们留学生在这里和印度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学校里经常有老师或学生因为某些事情罢课,例如反对学校涨学费,为学校校工争取更高的工资等等。原来我住的宿舍是专门提供给留学生的,但是印度学生觉得这不公平,于是他们游行示威,向学校提出要求,最后他们成功了,于是留学生就和印度学生住在了一起。尼赫鲁大学充满了民主气息,自从来到尼赫鲁大学,我经历过两次选举,一次是外国留学生会的,一次是食堂和宿舍的。虽然都是小选举,但整个流程一丝不苟。选举前会有很多候选人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正式选举前要举行正式的会议,众多选民参加,有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演讲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正式的选举遵循严格的程序,凭学生证进入选举区域,领取选票,在相对封闭的地方填写选票。选举场所有选民代表和候选人代表双方的监督,最后是唱票和公布结果。通过这样的选举胜出的人,基本和学生都保持着友善的关系,有什么事情他们总是会通知你。你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找这些人帮助解决。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食堂老板做饭买东西,有时是需要通过食堂委员会的学生委员同意才行的。我们的一个师兄当选了食堂委员会委员,为了履行竞选的承诺,还让食堂做了中国菜,但是遭到了来自印度学生的不满,他们都不喜欢中国口味。
  还有很多让我感到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校长的专车只是一辆印度国产的小轿车,学校的行政人员很多都不教课,某些印度节日校内要举行宗教仪式等等。这就是我留学的尼赫鲁大学给我的印象,不知是否能代表印度的大学,虽然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我认为在很多方面还是值得学习的。(李新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
  尼赫鲁大学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清华北大之于中国,它占地1000英亩,是一所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探索未知世界,而不是简单重复现有的知识。尼赫鲁大学建校40多年,但已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国内很多政治家都毕业于尼赫鲁大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大胆实验,不断追求,以及意见多样性。
  虽然在这里仅学习了一个学期,但感触颇多。
  这里不注重外表。虽然属于世界名校,但学校的大门很简朴,只在右侧由字母拼出校名。学校的建筑都很朴实,清一色由红砖盖起的房子,没有豪华的外表,坐落在树丛之间,不时能看到松鼠、孔雀、野鹿等动物穿行其间,像是走在公园里的感觉,这是我入校后尼大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有点像印度人的品格,他们往往都不太注重外表,更多的是向内寻求升华。2010年8月初我入学注册的时候去学校招生办,我简直不敢相信,办公室没有空调,也没有电脑,就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文件柜,而且大都很破旧,这就是他们的办公条件。我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的办公室,还能看到一台老式的打字机,简直可以当文物收藏了。
  尼大最好的建筑是图书馆,有空调,而且内部装修得很好,环境干净整洁,我想大概是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来学习;其次是教学楼,我们上课的大教室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有背投,座椅还比较新,每天早上上课之前都有清洁工打扫座椅和地面卫生。宿舍条件和国内高校的住宿条件差不多,一间屋子住2个人,有书桌、书架、衣柜各1个,有电扇,但是窗户没有窗纱,来了一段时间被蚊子叮了好多次,据说这边登革热很流行,特别是夏天,这让我很烦恼。
  在尼大考试居然还有茶喝。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叫卖茶的给我们送来印度特有的奶茶,在国内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从没有这样的待遇,考场严肃得就像战场,这里的考试倒是给人一种别样的轻松。学校的教材全是资料汇编,没有国内那种很规矩的教科书,篇章结构很乱,我的教材都是自己到教学楼地下室的复印店购买的,复印得很不清楚,我选了4门课,光是书就厚厚的一摞,虽然使用上很不方便,但能促使你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我读的硕士属于课程型,老师的授课有点像国内的本科学习,每次上课都要讲很多东西,但他们基本都不看教材,而且每月都要考试,月考的成绩将成为最后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的参考。留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如果不及格,就要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因为尼大是国立大学,所以学费低廉,印度的学生交很少的学费即可就读,不会因为没钱上不起大学,而且还有补助,根本不用向家里伸手。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尼大有很多学生来自印度的穷人家庭。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通过入学考试的只要交100美元学费,没有经过入学考试的则要交600美元。残疾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道路崎岖不平,学校为残疾人修建了很多专用通道,保障残疾人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大家对残疾人都很友好,上下课途中,总能看到有人在帮助那些行动不变的残疾人去图书馆、教室、宿舍。
  我们留学生在这里和印度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学校里经常有老师或学生因为某些事情罢课,例如反对学校涨学费,为学校校工争取更高的工资等等。原来我住的宿舍是专门提供给留学生的,但是印度学生觉得这不公平,于是他们游行示威,向学校提出要求,最后他们成功了,于是留学生就和印度学生住在了一起。尼赫鲁大学充满了民主气息,自从来到尼赫鲁大学,我经历过两次选举,一次是外国留学生会的,一次是食堂和宿舍的。虽然都是小选举,但整个流程一丝不苟。选举前会有很多候选人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正式选举前要举行正式的会议,众多选民参加,有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演讲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正式的选举遵循严格的程序,凭学生证进入选举区域,领取选票,在相对封闭的地方填写选票。选举场所有选民代表和候选人代表双方的监督,最后是唱票和公布结果。通过这样的选举胜出的人,基本和学生都保持着友善的关系,有什么事情他们总是会通知你。你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找这些人帮助解决。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食堂老板做饭买东西,有时是需要通过食堂委员会的学生委员同意才行的。我们的一个师兄当选了食堂委员会委员,为了履行竞选的承诺,还让食堂做了中国菜,但是遭到了来自印度学生的不满,他们都不喜欢中国口味。
  还有很多让我感到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校长的专车只是一辆印度国产的小轿车,学校的行政人员很多都不教课,某些印度节日校内要举行宗教仪式等等。这就是我留学的尼赫鲁大学给我的印象,不知是否能代表印度的大学,虽然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我认为在很多方面还是值得学习的。(李新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
标签: 尼赫鲁大学
责任编辑:pengyu
04-14 08:55
04-11 13:58
04-11 13:03
04-11 12:29
04-11 12:27
04-16 08:48
04-16 08:47
04-15 14:53
04-15 14:22
04-15 14:09
01-17 08:56
12-25 09:54
12-25 09:05
12-12 09:31
11-26 12:45
02-13 08:48
02-12 09:32
01-06 09:17
01-03 09:59
11-19 09:02
【印度社会】
【印度经济】
【中印交流】
【贸易资讯】
本日热点关注
近期热门关注[转载]印度令大学降级的勇气值得学习
专升本,系升院,学院扩充大学,普通大学变成综合大学……这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流行的发展模式,而印度和我们却截然不同。
不久前,印度人力资源部发布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公告:在印度现有的126所“准综合大学”中,将取消44所被发现不符合要求学校的有关资格;勒令另外44所大学予以整顿,整顿期为3年;其他38所被认定合格的学校则可以继续保留其地位。
  印度的大学好比种性制度,也分成三教九流。从性质上说,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目前中央直属公立大学有18所,邦属综合大学200多所,还有126所“准综合大学”。
  从类型上看,印度的大学则分为单一教学的大学(比如尼赫鲁大学)、拥有附属学院的大学和联合大学(例如德里大学)。大学和学院的最大区别是,大学可以对其所附属的学院规定课程、举行考试并授予学位,而学院只承担本科生的培养,教学质量由大学来监督,所以一般来说学院大多附属某个公立大学。
  在90年代中期,印度涌现出一批拔尖的学院,它们希望自由改变课程或者扩大校园。为此印度中央政府于1994年颁布规定,允许表现最突出的学院升格为“准综合大学”。
  这意味着,它们经过10年左右的考察后便可以转正成为大学。在过去的十年,印度的准综合大学呈爆炸式增长。根据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公布的材料,从1956年到2000年印度一共有41所准综合大学,而在2000年之后获得提拔的准综合大学已经达到80多所。
  萝卜快了不洗泥。尼哈所在的基督教学院原来附属于班加罗尔大学,升格后该校学费窜升,招生人数增多,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面临严峻的压力,学校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发现一批“升格”后的准大学均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印度人力资源部下决心要整肃秩序。
  听到这样的消息,令人非常感慨,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已经超过了我们,却还有让大学降级的勇气,而我们呢,却在不是就里的情况下忙不迭地盲目给大学升级,大学的级别由此是升上来了,可教学质量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双宏_百度百科
安双宏,男,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人,教育学博士。浙江省二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博导。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黑龙江省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安双宏个人资料
安双宏,男,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人,教育学博士。浙江省二级教授,[1]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3]
。兼职博导。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任全国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国家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通讯评议专家库成员,联合国咨商人员专家库成员(中国科协)。 师从我国比较教育学著名学者刘树范教授、教授和教授、教授。[4]
曾任印度普通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学者,并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黑龙江省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5]
安双宏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
1. 5.7 英语系获本科文学士学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2. 8.6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获硕士学位,专业。
3. 5.12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育系,公派普通访问学者。
4. 0.1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育系,公派高级访问学者。
5. 1.6 教育学院获博士学位,比较教育学专业。
6.2008.9 在中央党校参加由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等5部委举办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理论研修班”。
1.8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助教、讲师、副教授。
2.2.3,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
3. 9.9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教授。[6]
4. 8.1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系主任。
5.9.9,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
6.9.9,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7.9.10,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科博士生导师。[7]
8. 2009.10至今 教育科学研究院任教,教授。[8]
9. 2014.1至今,浙江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学科。
安双宏研究方向
安双宏主要成就
1.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印度专题研究”,2002年。
2.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充的后果及其启示”,2002年。
3.教育厅“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印度高等教育:问题与动态》,2004年。
4.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印度高等教育:问题与动态》,2004年。
5.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海外学人联谊会“第二届黑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报国奖”,2005年6月(本年度哈师大惟一获奖者)。
6.中共黑龙江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全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2005年9月。[9]
7.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论印度大学考试制度的弊端”,2006年。
8.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2006年。
9.教育厅“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2008年2月。
10.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奖”,2008年9月。
11.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突出成就奖”,2009年7月(10年中的文科前十名)。.[10]
12.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安双宏个人作品
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如下:
1.试析当前日本教育改革中的道德教育,《》1988年第2期。
2.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初探,《》1989年第1期。
3.台湾道德课教师谈道德教育的成败得失,《道德与文明》1990年第6期。
4.尼日利亚农民的教育观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1991年第1期。
5.论全面主义教育——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方针,《外国教育动态》1991年第3期。
6.印度教育的法制问题,载《教育管理研究》(现名《》),1993年第3期。
7.论印度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第1作者,与合著)。
8.印度教育近况,《》1997年第5期。
9.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教育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第1作者,与崔秀芬合著)。
10.印度研究生的失业情况及其对策,《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第2作者,与李长吉合著)。
11.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充的后果及其启示,《》2000年第8期。
12.影响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几个因素,《》2000年第4期。
13.印度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谈印度理工学院的制度创新,《》2000年第22期。
14.印度高等教育的经费紧缺及其对策,《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15.印度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16.印度落后阶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17.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18.论印度大学考试制度的弊端,《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19.论印度普通大学内部管理的特色,《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20.论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21.印度高等院校中的双语教学问题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第1作者,与耿菲菲教授合作)。
22.印度国立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23.论印度“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计划中的幼儿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24.印度基础教育发展热点问题评析,《》2010年第4期。
25.印度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26.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2010年第5期。
27.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ndia – A View from China. Think India, Volume 12, Number 2 (April – June 2010), New Delhi, India.
28.印度教育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29.印度高等教育私营化:进退两难的战略抉择,《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第1作者)。
30.印度阶段的教学语言政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出版著作10部、参编4部,代表作如下:
1.《比较教育学》,,1997年6月(第1编著者,与白彦茹合著)。
2.《印度高等教育:问题与动态》,,2001年2月。
3.《教育学教程》(中等学校部分),,2004年12月,主编。
4.《中国与美国、印度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第1编著者),,2006年12月。
5.《印度教育研究的新进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编著者。
6.《当代比较教育学》,,2008年8月,参编(15000字)。(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重点教材,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推荐使用,全国14所著名大学联合编写。主编:,,)[11]
7. 《印度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多视角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编著者,与、曹光德等合著).
8. 教材:“印度学制”,《比较教育》(第四版,全国图书奖获奖教材),、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版(参编)。
9. 《印度教育战略研究》,,2013年8月版(独著)。[12]
主要的科研项目
1.1990年度,黑龙江省哲社“八五”课题: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2001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借鉴外国经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3.2001年,黑龙江省项目,“印度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4.2003年,黑龙江省海外学人项目,“关于考试现代化的研究”。
5.200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骨干教师项目,“印度软件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6.2005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7.2006年,黑龙江省人事厅“2005年度省级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择优资助”,“印度软件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8.2006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印度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研究”(年)。
9.2006年度,教育部:印度软件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0.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国家重点课题: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教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比较研究”子课题负责人。[13]
11.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印度培养软件业人才的教学环境研究”。
12.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学类教育部重点项目:印度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13.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主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印度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4.201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印度教育公平战略及其实施成效研究。[14]
安双宏人物评价
安双宏教授致力于研究印度教育2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并于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多年来,安双宏教授的研究得到了比较教育学科同仁们的热情关心、大力支持和真诚认可,在全国教育学界享有较高声誉。[15-16]
.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引用日期]
.浙江师范大学师资队伍.[引用日期]
.浙江师范大学组织部.[引用日期]
.浙江大学缅怀王承绪先生.[引用日期]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引用日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师资队伍.[引用日期]
冯增俊,陈时见,项贤明.当代比较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8:121-135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引用日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师资队伍.[引用日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引用日期]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引用日期]
.浙江师范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引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引用日期]
.浙江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比较教育在中国.[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去印度留学没被批准为何?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学位授予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