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与《梅花魂》相祖国的山在不同的地方方

梅花魂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_百度知道《梅花魂》教案(第二课时)
|&&&&&& 《梅花魂》教案(第二课时)
《梅花魂》教案(第二课时)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637
《梅花魂》教案(第二课时)
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贺利云
一、教学目的: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不同情境,多法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令人感动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师生共同搜集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读赏梅花,了解人物
1、创设情境,赏梅读题,
(出示配《梅花三弄》曲的梅花课件)欣赏梅花,引导再读课题(读出梅花的朵朵冷艳、缕缕幽香),三读课题(读好梅花的精神――傲霜斗雪)
2、回顾旧知,感知文本
课文围绕着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表达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分别找外祖父对梅花的情有独钟,对祖国的眷恋之心的段落。交流反馈――评议小结
&分步出示文字课件
二、珍爱墨梅图
四、递梅颂梅图
一、吟诗词落泪
三、忆国而哭泣&&&&&& 眷恋祖国
五、送别赠梅绢&&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情境,赏梅读题,读出梅花的形象、品格、骨气。再质疑问难,感知文本的的主线。知课文是从华侨老人爱梅颂梅、眷恋祖国来叙述的。这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作铺垫。)
(二)、珍爱梅花,读懂人物
1、引导自学第三节,质疑: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2、反馈交流:研读珍爱墨梅的句子
A、各自汇报文句
B、出示珍爱梅花重点句
C、指导感悟品读(语气、语速、词语重读)
指名读――评读――品读(示范读、齐读)
4、师生共同小结;外祖父爱梅情感,文句的表达效果及语言特点(运用语言、行动细节描写,注重语言对比效果)。
5、练读这一部分。
(三)、赞颂梅花,赞颂人物
1、出示递送墨梅图录像(配12、13自然朗诵)
2、感悟想象其动人情景,亲去倾听外祖父所说的话,思考图文内容。
3、再读这一部分,找划自读喜欢的句子。(思考: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4、反馈交流、评议品析:临别赠梅、品颂梅花的句子(品读文句方法同上)
(1)、各自汇报文句;
▲、学习写赞颂梅花的句子(结合“梅花傲放”课件);
A、出示赞颂梅花的句子(放“梅花傲放”图与文字映配的课件)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B、指导感悟品读(结合梅花怒放的情景图指导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读――品读(示范读、齐读,注意语气、语速、词语重读等)如“愈”读时由慢到高,由低沉到坚定,读出梅花的坚强不屈;“最”重读,这一句读出排比气势。
C、师小结:这就是梅花魂,也就是梅花的精神,它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
▲、学生品读赞誉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的句子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读句――评析――品悟――联想
A、在品读评析中感悟;
B、在感悟中联想:古往今来,你想到了哪些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C、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如岳飞、文天祥、方志敏等人物图;如当“非点”袭来时,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图景;还如汶川地震来临时,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们不怕危险,坚强不屈图景……师引导学生赞美这具有梅花品格的民族英雄们。
D、在品悟想象之后总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就是民族气节,民族魂,也就是“梅花魂”。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2)、师生共同小结;外祖父临别赠梅颂梅句子的表达效果及语言特点(运用语言、行动细节描写,)。
(3)、练读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文本的精髓,教学目的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教学时,既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赞梅诗句,又采用读句―评析―品悟―联想的方法,感悟梅花的秉性及具有梅花魂的民族人物,并拓展例举。让学生“溶情”地品读文本,感悟文情。)
(四)、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过渡:然而今天,外祖父作为漂泊他乡的老人,那么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中国人,却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这是一种多么么令人感动的思念之情啊?
1、选择性地交流品读三次流泪的内容
(1)、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最喜欢一件事(吟唐诗宋词而落泪,因不能回国而哭泣,离别赠梅绢而伤感)自读自学注意读书方式:个人静读、与同学交流读、邀伙伴读。
(2)、出示自学交流要求:(文字媒体)
自学交流要求:
1、自主读,找思念祖国而伤感落泪的句子;
2、合作探究,评议读句说体会;
& 3、汇报交流,品读展示&&
(3)、自学读找句段;
(4)、合作探究,评议读句说体会;
(5)、汇报交流,品读展示
★、品读展示“吟诗词而落泪“这一部分(第2节)
A、质疑:(1)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
(2) 为什么“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
B、读悟品(出诗句――读诗句――悟诗情――品人思)   适时出示图文并文字课件(《思乡曲》配乐)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山中送别》)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的《浣溪沙》)&
C、小结:读中悟,品思情
★、汇报展示:(4―11自然段)
(1)、品读感悟(读文句――悟句情――品人思)
(2)、指名读,分角色读,感悟外祖父的思念之情、爱国之心
★、汇报展示自学情况(14―15自然段:离别赠梅绢而伤感),
(1)、(同法)展示读文句――悟句情――品人思
(2)、扣“血色的梅花”这一字眼,再一次品梅花魂,爱国之心
(3)、想象练写训练(配《故乡的云》出示赠绢图):这位华侨老人面对离别的亲人,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朝思暮想的祖国,心里在想什么呢?当他把那块手绢郑重地递到我的手上,又想说什么?把这位老人心里话写下来。
A、学生小练笔;
B、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扣“爱”“颂”“恋”设计课件,运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进行情境教学,引学生感悟外祖父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五)、总结拓展,作业快餐
1、师总结:是啊!悠悠天宇旷,切切思故乡。外祖父这位海外游子好想回到自己的故乡。老师搜集到的一首为老人写的《乡愁》诗,与大家分享,走进华侨老人的心灵,感悟老人的爱国之心、民族之魂、赤子之情。
2、配乐放《我的中国心》,这何尝不是千百万海外华侨的心中的呼唤呢!吟唱海外游子的中国心――《我的中国心》,唱出心中涌起的强烈的爱国激情。
3、放录像(梅花图)出选择性的课外作业大餐。(文字媒体)
课外作业大餐
1、用情品读全文,倾听华侨老人的心声;
2、妙笔生花写诗或文:倾吐你想对海外游子的话;
3、搜集赞颂梅花的诗句。,学做有梅花的秉性的人。
(设计意图:总结之时,和学生分享搜集到故乡诗,走进海外游子的心灵,吟唱出对祖国的魂牵梦萦。而选择性的课外作业大餐了,既体现多元化教学的人文性,又为这一节课延伸拓展画上点睛之笔。)
板书:&&&&&&&&&&&
&&&&&&&&&&
(品格、灵魂、骨气)
&&&&&&&&&&&&&&&& 民族气节、眷恋祖国&
(民族魂)
外《梅花魂》教后记
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得以广泛交流与共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因此,在《梅花魂》的教学中,依据教与学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联想迁移法等教学方法,适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正确的体态语言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新模式课堂,达到一种文本、语言、情景画面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中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让学生在读赏梅花了解人物中感知文本;珍爱梅花读懂人物,品颂梅花赞诵人物,品悟眷恋魂牵人物中感悟文本;总结拓展,作业快餐中延伸文本。整个堂课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文本的情感,升华文本的精髓。也真正形成了一种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积累写的有效的课程教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最新10篇热力推荐文章
[6060][4553][5122][4507][5641][5030][5273][4519][4148][4206]
[1588][1772][2007][1484][2172][1745][3496][1755][3012][2220][3631][5265][1889][2349][4420]
语文课堂网友情提示:如果你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就会找到更多的相关资料!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课文中哪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什么之情 《梅花魂》_百度知道(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梅花魂》同步练习题
  一、读下列词语,在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
  A.yōu fāng xū chū x&n ch& zhān wū xī hǎn
  幽 芳 吁 出 训 斥 玷 污 希 罕 ( )
  B.g&nm& t&n yǐ li&olu&n shū lǐ shuāilǎo
  干 吗 藤 椅 撩 乱 梳 理 衰 老 ( )
  C.shǒu ju&n hu& qi&o ju&nli&n mǎ t&u bǐngx&ng
  手 绢 华 侨 眷 恋 码 头 秉 性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
  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三、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 ) 颇副盛名( ) 蜡月天气( )
  眷峦祖国( ) 好好宝存( ) 顶天力地( )
  四、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叶明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1.吴小东说:&我要像赖宁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警察说:&让我来调查。这商场到底是谁抢的,我一定要把这坏蛋捉拿归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在括号里画&&&,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不是的画&&&,照抄一遍。
  1.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
《五年级上“梅花魂”同步练习题》摘要:(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三、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 ) 颇副盛名( ) 蜡月天气( ) 眷峦祖国( ) 好好宝存( ) 顶天力地( ) 四、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梅花魂》知识重点
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3、《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美化的精神,梅花魂。
▲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也要会分析。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唐代王维《山中送别》),(“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国风景优美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