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利益的公共利益名词解释释

名词解释题模块
一、名词解释题模块(105题)
1、&产品观念;2、市场营销;3、营销观念;4、市场;5、社会营销观念
6、潜在需要;7、营销管理;8、定制营销;9、关系营销;10、顾客让渡价值&
11、消费者市场;12、市场占有率;13定性预测;14组织市场;15生态营销
16、定量预测;17、市场需求潜量;18、家庭生命周期;19营销信息系统;20、宏观环境&&&&&&&&&&&&&&&&&&&&&&&&
21、微观环境;22、分群随机抽样;23、分层随机抽样;24、市场开发;25、密集型增长
26、一体化增长;27、多样化增长;28、市场渗透;24、市场营销战略;30、产品开发
31、后向一体化;32、前向一体化;33、同心多角化;34、水平一体化;35、水平多角化
36、集团多角化;37、市场定位;38、市场营销组合;39、集中市场营销;40、无差异市场营销;
41、市场细分;42、目标市场;43、差异化市场营销;44产品组合;45、市场专业化&
46、产品专业化;47、产品改良;48、新产品;49、形式产品;50、附加产品
51、核心产品;52、产品生命周期;53、整体产品;54、产品线;55、产品组合密度
56、商标;57、产品组合深度;58、产品组合长度;59、产品组合宽度;60、品牌化&
61、现金折扣;62、交易折扣;63、
交叉弹性;64、产品差异化65、快取脂策略&
66、慢取脂策略;67、快渗透策略;68、慢渗透策略;69、商品比价;70、商品差价&&&&&&&&&&&&&&&&&&&&&&&&&&&&&&&&&&&&&
71、需求收入弹性;72、需求价格弹性;73、成本导向定价法;74、满意定价策略;75、分区定价;
76、需求导向定价法;77、撇脂定价策略;78、渗透定价策略;79、统一交货定价80、基点定价;
81、分销渠道;82、渠道长度;83、渠道宽度;84、销售代理商;85、企业代理商;
86、广泛性分销;87、电子商务;88、复式分销渠道策略;89、垂直营销系统;90、水平营销系统;
91、经销商;92、代理商;
93、广告; 94、选择性分销;95、专营性分销;
96、人员推销;97、促销;98、促销组合;99、营业推广;100、公共关系&&&&&&&&&&&&&&
*101、国际市场营销;*102、间接出口;*103、许可证贸易;*104、FOB价;*105、CIF价
&&&&&&&&&&&&&&
名词解释题模块答案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经由市场交易程序,导致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盈利目标的企业经营销售活动全过程。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顾客最喜欢那些质量最高、性能最好、特色最多的产品。产品导向组织中的经理重点开发优良产品并加以改进。
3、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的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思想,它以整体营销为手段来取得顾客的满意,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4、&市场:市场是一定场所或领域内现实和潜在商品交换的总和。
5、社会营销观念: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并由此获得企业的利益,而且要符合消费者自身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要正确处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6、潜在需求:指许多消费者都有不能由现有产品来满足的强烈需求。
7、营销管理: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8、定制营销:指针对目标市场上一个顾客设计一个具体营销组合的超市场细分化营销模式。
9、关系营销:是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活动和艺术。
10、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11、消费者市场: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消费品的个人和家庭组成顾客群。
12、市场占有率: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占该产品市场销售总量的比重。
13、定性预测:是根据经验和分析判断对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和状态进行预测的方法。
14、组织市场:组织市场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机关等组织作为买主,以非个人消费为目的的需求的集合。
15、生态营销:指企业以生态环保为经营理念,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实现商品生产和营销的无污染化、无害化、清洁化的营销模式。
16、定量预测:根据历史和现状完整的统计资料,应用数学方法对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
17、市场需求潜量:指在一定市场环境条件下,当行业营销费用逐渐提高时,市场需求达到的极限值。
18、家庭生命周期:指一个新家庭组建起至这个家庭解体消亡为止的整个时间历程。
19、营销信息系统:指有计划有规则的收集、分类、分析、评价与处理信息的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提供有用信息,供企业营销决策者制定规划和策略的,有人员、机器和计算机程序所构成的一种相互左右的有组织的系统。
20、宏观环境:若把所有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时,它们外部影响因素的集合,
21、微观环境:对个别企业有直接影响的,变化范围较窄的环境因素。
22、分群随机抽样:实现把调查对象总体分成若干群体,要求每群之间保持相同特征,而每群内部则包含具有明显差异的各种特征的个体。然后按随机方法整群抽取样本。
23、分层随机抽样:把调查对象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每个层次之间必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每个层次内部各个个体又要有齐一性,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样。
24、市场开发:指企业将其现有产品推入新市场,满足一些新市场需求。
25、密集型增长:指企业以现有产品或市场为基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
26、一体化增长:指企业将其营销业务拓展到产供销不同环节,以求得不断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27、多角化增长:指企业尽可能增加产品种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和业务,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生产范围,是企业人财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增长战略。
28、市场渗透:指企业在其尚未完全开发的现有市场上,采取种种措施增加现有产品销售的
29、市场营销战略:指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达到的市场营销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
30、产品开发:指企业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改进满足顾客需要,增加企业销售额,扩大市场占有率。
31、后向一体化: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若干供应来源,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行供产一体化。
32、前向一体化: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对其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拥有或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销一体化。
33、同心多角化:指企业利用原有设备、技术及其资源上的优势,发展与原来产品结构相似而用途不同的产品。
34、水平一体化:指企业收购、兼并处于竞争地位的同类型企业。
35、水平多角化:指企业利用原有市场,根据顾客需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跨行业开发新产品。
36、集团多角化:指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把业务扩展到与现有业务毫无关联的其他行业,形成一个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
37、市场定位:根据目标市场的竞争者、需求者状况,旨在为企业及其产品在顾客心目中建立预期形象和特色,从而确立企业及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38、市场营销组合:指企业可控制的各种市场营销手段的综合应用所形成的整体营销策略。
39、集中市场营销:指企业实力不足,资源受限时,集中所有力量,以一个或几个性质相似的分市场作为目标,采用相应营销组合手段服务于该市场的策略。
40、无差异市场营销:指企业只经营单一产品,运用单一市场营销组合,力求吸引尽可能多的顾客为整个市场服务。
41、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把某种产品的整体市场化分为若干细分市场的过程。&&&&&&&&&&&&
42、目标市场:在细分市场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决定既能发挥企业相对优势,又能提供获利机会,值得进入的市场。即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具有特定需求的顾客群。
43、产品组合:企业生产经营全部产品的有机结合方式,即质的结构和量的比例。
44、差异化市场营销:企业同时为几个分市场服务,提供不同的产品,并以不同的营销手段相适应,分别满足各分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5、市场专业化: 企业向某一顾客群体提供它所生产的各种产品。
46、产品专业化:企业向不同的顾客群体提供同一种产品。
47、产品改良:以整体产品各层次的改变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48、新产品: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过去没有生产过或与原有产品不同的产品。
49、形式产品: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
50、附加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
51、核心产品: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实际效用和利益。
52、产品生命周期:指从产品进入市场到最后被淘汰出市场的全过程。
53、整体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
54、产品线:是指具有相近技术类似功能但规格型号不同的密切相关的一组产品项目。
55、产品组合密度: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产品系列之间的相关程度。
56、商标:品牌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注册登记后,获得专用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57、产品组合深度:产品线中所含产品项目的数目。
58、产品组合长度:产品组合中的产品项目总数。
59、产品组合宽度: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线的数目。
60、品牌化:企业为其产品设计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并向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一切活动。
61、现金折扣:企业对于现金交易的顾客给与一定的折扣,目的在于鼓励顾客提前付款。
62、交易折扣:根据各中间商在营销中的作用和功能差异,分别给与不同的折扣,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市场营销功能。
63、交叉弹性:因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其他相关商品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
64、产品差异化: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而突出产品的一种或数种特征,以增强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巩固其产品市场地位的一种策略。
65、快取脂策略:企业在制定高价格的同时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的策略。
66、慢取脂策略:企业在制定高价格的同时支付少量促销费用以获取更多收益的策略。
67、快渗透策略:企业在制定低价格的同时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迅速打开市场的策略。&&&&&&&
68、慢渗透策略:企业在制定低价格的同时压低促销费用,以廉取胜的策略。
69、商品比价:同期同市场相关商品之间价格的比值
70、商品差价:同种商品由于流通环节、地区、时间以及品质不同形成的价格差额。&&&&&&&&&&&
71、需求收入弹性:由于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变动率。
72、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73、成本导向定价法:企业从主观意愿出发,以成本为基础制定价格。
74、满意定价策略:在新产品上市之初,采取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价格策略。&&&&&&&&
75、分区定价:企业将买方分布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价格区,把同一价格区内所有有关买方的费用作为平均数计入产品价格,同一价格区实行同一价格,不同价格区分别定价。
76、需求导向定价法:企业以市场上的需求和消费者对商品理解价值为基础制定价格。
77、撇脂定价策略: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很高,尽可能在短期内赚取高额利润。
78、渗透定价策略: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很低,甚至可能低于生产成本,以便于市场渗透,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79、统一交货定价:卖方不分买方路途远近,一律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送货,一切相关费用由卖方承担。
80、基点定价:企业选定一些中心城市作为定价基点并确定基点价格,按基点到所在地的距离收取运费。
81、分销渠道:产品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流通环节构成的路线和通道。
82、渠道长度:企业在纵向上所配置的不同类型的中间商的数目。
83、渠道宽度:企业在横向上每个层次所配置的同种类型中间商的数目。
84、销售代理商:一种独立的中间商,受托负责代销生产企业的全部产品,不受地区限制,且有一定的售价决定权。
85、企业代理商:受生产企业委托,签订销货协议,在一定区域负责代销生产企业产品的中间商。
86、广泛性分销:生产企业通过尽可能多的经销商推销其产品。
87、电子商务:买卖双方利用互联网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各类商务交易。
88、复式分销渠道策略:生产企业通过多条渠道将相同的产品销售给市场。
99、垂直营销系统:有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一种统一的联合体。&&&&&&&&
90、水平营销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联合开发一个营销机会。
91、经销商:指从事商品交易业务,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
92、代理商:指接受生产企业委托从事商品交易业务,但不具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
告:营销者以付费方式借助媒体向目标受众传递企业产品信息的促销方式。
94、选择性分销:生产企业在某一地区通过少数几个经过精心挑选的中间商来推销产品。
95、专营性分销:企业在一个地区只选择一家中间商推销自己产品的分销策略。
96、人员推销:企业派出推销人员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促使顾客购买商品或劳务。&&&&&&&&&&&
97、促销:指企业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消费者传递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使潜在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产生兴趣、好感和信任,促进其购买企业产品的活动。&&&&&&&&&&&&&&&&
98、促销组合:将各种促销方式精心组合、配套使用所形成的整合促销决策方案。
99、营业推广:企业为刺激需求,扩大营业额所采取的能迅速产生鼓励作用的促销活动。
100、公共关系:企业通过宣传报道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种间接促销手段。
*101、国际市场营销:企业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并实现战略目标而从事的多国性市场营销活动。
*102、间接出口:通过国内出口商、出口代理商、出口管理公司等独立的国际市场营销中间商将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
*103、许可证贸易:企业出售某些工艺、商标、专利等的使用权,允许国外企业生产本企业产品。
*104、FOB价:装运港船上交货价。
*105、CIF价: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交货)价。名词解释:差别利益_百度知道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成本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_百度文库
成本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生产费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以及供应非工业性劳务要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些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产品成本: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
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的科学管理工作,起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等的科学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以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作为各项费用消耗的限额,在生长经营过程中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及时揭示实际与标准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消除差异,保证目标成本实现的过程。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相关成本:是与决策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成本概念的总称,如机会成本、差量成本、专属成本、重置成本等。
专属成本:又称为特定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特定备选方案的固定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为现性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差量成本:又称为差别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计未来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量成本有人将其称为增量成本,是指由于方案本身生产能量(产量的增减变动)利用程度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沉没成本:又称沉入成本或旁置成本,是指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定额法:是以产品的品种(或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产品的定额生产费用以及实际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用完工产7.基本生产车间直接费用计划和制造费用计划在编制上有什么区别? 答:车间直接费用计划应分别不同产品按成本项目进行编制。在编制的成本计划中,应按成本项目反映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期的生产费用总额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
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包括费用预算的编制和费用分配计划的编制两个方面。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应根据规定的明细项目和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编制方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计划,则应按一定的标准,将制造费用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
8.企业为什么要编制成本报表?成本报表有什么特点?
答:编制成本报表是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成本报表对于有铲监督和管理企业经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和主管企业的上级机构(或公司)利用成本报表,可以分析和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通过对成本报表的分析,还可以提示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此外,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成本资料,还可以作为企业确定产品价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对实际成本的水平、构成情况,采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其完成情况、差异额、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的过程。
成本管理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国家宏观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的分析和评价体系。 费用要素: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
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成本费用责任制度、成本费用考核制度。
产品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再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项目,称为产品成本项目,简称成本项目。
直接分配法:是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简称交互分配法,它是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步进行分配的方法。第一步,根据各辅助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部门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费用分配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按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实际耗用产品或劳务数量乘以预先规定的各种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一次全面分配。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费用之间的差额,确定辅助生产成本的差异。
代数分配法: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组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各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顺序分配法:该种方法是在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相互耗用产品或劳务的多少,存在着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采用的。其特点是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费用时,先按各辅助生产部门的相互耗用产品或劳务的多少排列一个固定顺序,受益少的排列在最前面,依次类推。
约当产量法:是先将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产量(即在产品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别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 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净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 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
分批法:也称定单法,它是以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
当月分配法:分配间接费用(主要为制造费用)时,不论各批次或各订单产品是否完工,都要按照当月分配率分配其应负担的间接费用。
累计分配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只对当月完工的批次或订单按累计分配率进行分配,将未完工批次或订单的间接费用总额保留在间接费用明细帐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不进行分配,但在各批次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要按月登记发生的工时,以便计算各月的累计分配率和在某批次产品完工时,按其累计工时汇总结转应负担的间接费用总额。
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及其各步骤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
成本还原法:是从逐步结转分步的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产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它是各步骤不计算半产品成本,而只归集各步骤本身所发生的费用及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各步骤应记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半成品种类较多,又很少对外销售的企业。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计算半成品成本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至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本管理中需要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企业。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成本,但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职工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倒扣测算法:是在事先确定目标利润的基础上,首先预计产品的售价和销售收入,然后扣除价内税和目标利润,余额即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 目标成本: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应达到的成本目标。它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及可修正性之特点,是企业未来在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 保本点:是企业刚好保本,没有赢利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价值系数:表明每一元产品成本能够获得多大的产品功能,它反映功能和成本的比例是否合适。
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品的定额成本,加上或减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定额差异: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实际生产费用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它反映了各项生产费用支出的合理程度和现行定额执行情况。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由于对旧定额进行修改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定额变动差异的产生,说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组织的改善对定额的影响程度,它是由于定额本身变动的结果,与生产费用的节约或超支无关。
标准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的各项标准消耗量(如材料,工时等)及标准费用率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
标准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在计算时,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工资成本差异,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等三个方面。 作业成本发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倒退成本法:亦称逆算成本法,倒流成本法,是一种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简单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计划的编制:是根据各种产品直接费用计划,制造费用分配计划以及预计的产量进行编制。反映各种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车间成本计划的编制:是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不同进行的一种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车间成本计划编制有辅助和基本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编制,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编制包括辅助生产费用计划的编制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计划的编制。基本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编制包括车间直接费用计划的编制,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和车间产品成本计划的编制。
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用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及其水平,考核和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书面报告。 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执行情况的报表。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分析的目的不同,所需的资料不一样,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也不相同。成本的分析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的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是成本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审计:是指对生产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检查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审计。 质量成本: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 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预先规定企业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 复习思考题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价格制度。 2.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1)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应否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是否都计入本期,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应计入本月损益的期间费用数额。(2)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如何核算制造费用?有哪些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答:制造费用是旨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1)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单独核算,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3)生产单位(车间、分厂)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机器工时比例法;(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采用哪几种分配方法? 答: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价法七种。
5.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
品种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分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企业。 6.编制成本计划的步骤包括哪些?为什么应按这一步骤进行编制?
答:步骤:1)收集和整理资料;2)预计和分析上期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3)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4)正式编制企业成本计划。
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需遵循的原则:1)编制成本计划应以先进行合理的技术经济定额为基础,并有具体的措施作保证;2)成本计划的编制,要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注意成本计划与成本核算的一致性。3)必须同其他有关计划密切衔接,相互促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4)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尽量吸收计划执行者参加。
格,进行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制定有关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编制成本和利润等计划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
工业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一般有以下几种:(1)商品产品成本表;(2)主要产品成本表;(3)制造费用明细表;(4)期间费用明细表。 9.编制成本报表有哪些要求?
答: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报表的作用,成本报表的内容既要满足企业微观管理与成本分析的要求,又要适应宏观管理的需要;企业应按有关规定编制成本报表,并要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编制及时。
10.什么是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如何编制主要商品产品成本表? 答:主要单位产品成本表是反映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执行情况的报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结构: 方表分两部分,上半部分按成本项目反映报表期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及其合计数,即生产成本;下半部分反映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各种主要原材料的数量和生产工时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便于考核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各成本项目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别列示了本年计划、本月实际、本年累计实际的单位成本和单耗。如是可比产品,还应增列历史先进水平、上年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和单耗。
11.什么是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包括哪些内容?不同的成本分析之间有什么关系?P294 答: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分析的目的不同,所需的资料不一样,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也不相同。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的分析。
成本分析包括(1)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2)产品成本效益的分析;(3)产品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4)成本厂际对比分析。
成本分析的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这三者之间也有主次之分。一般情况下,事前分析和事中分析的作用大于事后分析,但事后成本分析对于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工作业绩等方面都有着事前成本分析和事后成本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成本分析的原则包括哪些?如何理解成本分析的原则?
答:成本分析的原则是指组织成本分析工作的规范,是发挥成本分析职能作用,完成成本分析和成本分析方法的准绳。成本分析的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3.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一些不利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答: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固有因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等三个方面。
克服一些不利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这就是成本分析的任务。成本的事后分析就是为了如何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成本分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降低成本成本。因此,应结合每个车间、部门的具体情况,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4.什么是对比分析法?如何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需要计算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如何计算?
答: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提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提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
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15.什么是因素分析法?你认为因素分析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答: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优点: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各项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的数据,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同时可以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找出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缺点:(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2)顺序替代的连环性(3)因素替代的连环性(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16.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如何检查因素分析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答: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将各因素分析结果相加验算。
17.什么是相关分析法?这些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贡献者:米沙熊GG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生产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