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蔡英文 华盛顿邮报英文

图文-华盛顿赛罗迪克轻松晋级 怒吼终再见明星气质_网球频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图文-华盛顿赛罗迪克轻松晋级 怒吼终再见明星气质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4日消息,总奖金额为1,402,000美金的ATP500赛华盛顿开始了第二天的争夺。美国一哥罗迪克在稍遇挑战后以两个6-4击败斯洛文尼亚人泽姆加,顺利跻身16强。下轮他的对手是13号种子西蒙。
相关专题:专题  用户名/邮箱/手机号
请输入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外媒:美对华崛起感到茫然 是不是要退让一点?
导读:日,美军华盛顿号核航母与日本自卫队出云号准航母离开横须贺基地,在西太海域拍摄合影照片,随后华盛顿号将返回美国本土,里根号航母将接替华盛顿号。美军士兵在甲板上摆出了“さようなら”字样,意为“再见”。华盛顿号2008年部署在日本,以横须贺港为基地,用于执行警戒中国、朝鲜日
美日最大战舰拍摄合影并对外公开,耐人寻味
中美围绕南海中国在建岛礁的争议随着美国高官政客的挑衅言论以及美军新的侦察行动有逐渐升级的趋势。美国副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22日在海军学院毕业典礼致词时,批评中国南
日,美军华盛顿号核航母与日本自卫队出云号准航母离开横须贺基地,在西太海域拍摄合影照片,随后华盛顿号将返回美国本土,里根号航母将接替华盛顿号。美军士兵在甲板上摆出了“さようなら”字样,意为“再见”。华盛顿号2008年部署在日本,以横须贺港为基地,用于执行警戒中国、朝鲜日美日最大战舰拍摄合影并对外公开,耐人寻味中美围绕南海中国在建岛礁的争议随着美国高官政客的挑衅言论以及美军新的侦察行动有逐渐升级的趋势。美国副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22日在海军学院毕业典礼致词时,批评中国南海的行动挑战“航行自由”,并扬言增兵驻守亚太。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和里德一起提出要求五角大楼取消对中国参加明年环太平洋军演的邀请,以此作为对中国在南海“采取挑衅行动”的惩罚。美《华盛顿自由灯塔》则透露中国曾对在南海上空进行侦察的美“全球鹰”高空无人机进行了干扰。中美在南海争端的升级,令世界担忧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地区面临着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而美国各界则认为一切争议的根源在于美国到底应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德国媒体猜测,美国最近的举动在为遏制中国制造一个借口。中国海洋问题学者刘锋2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必须正视中国正逐渐成为海洋大国的现实,正视中国维护自身海上权益的决心,避免将南海搞成“亚洲火药桶”。“美国的茫然,中国的崛起”“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强权,美国是一个既有强权,‘美国是不是要退让一些?中国是否会步步进逼?’这是美国下一任总统必须面对的重大议题”。近来关于南海的争端也成为美国外交学界的热门话题。对于南海问题近来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美国学界普遍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美国正在重新思考如何面对中国强势崛起。“在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美国,政界和外交界眼下正在为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所困扰。”“美国之音”22日题为“美国的茫然,中国的崛起”的文章称,在讨论美国是否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国家”的问题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让人感到茫然:美中经济紧密相连,但许多人认为,崛起的中国正借助经济力量和迅速增长的军事力量,“从多方面挑战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并试图跟美国分庭抗礼,建立另一套世界秩序”。对美国眼下这场针对中国的大辩论,报道引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肯贝里的话概括称,美国“一种看法是强硬派的,虽然我不知道强硬派是否会提出把中国请出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主张,但强硬派观点是‘绝对要设法遏制中国’。另一派的观点认为,中国跟世界体系接触,也正在以它自己所没有预料到的一些方式改变自己,从而倒逼了中国改革。”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中国在南海建设岛礁的问题,美国内部存在分歧。美国军方希望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因为在美国军方看来,中国在这么多岛礁上建立飞机跑道,很有可能是为了今后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这样的话,以后美军侦察机在南海的侦察就更难了。但是美国国务院不希望在南海作出针对中国的军事冒险。中国海洋问题学者刘锋称,从理性角度来说,中美都会试图管控分歧。但是,冲突依然有可能发生。他说,美国在严重地人为制造对中国的干扰,希望打扰中国的步骤。在南海问题上,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定力。美国人来看几眼侦察一下,无损于我岛礁的实际功能,更无法拖延中国的施工速度。“在华盛顿和北京的外交沙龙里,美中地缘政治冲突——‘冷战2.0版’现在是头号话题”。美国《新闻周刊》称,军事演习、打嘴仗,南海当前的紧张局势就像是新冷战正在形成。这对于华盛顿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华盛顿对抗北京的“冷战2.0版”将与上一次大不一样。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北京在这场竞争中将更多运用经济力量。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3楼8楼4楼 算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为你的回答赞一个5楼10楼拥有制海权的老美是不承认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自然也不承认他国的领海了。当年苏联人也是被迫——我舰奉命撞向你舰的,起因也是老美要“通航自由”!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IMG alt="从看志愿军用啥武器杀敌卫国?" src="http://small2.itiexue.net/middle/2.jpg" width="141" height="102">从看志愿军用啥武器杀敌卫国?现代故事3则--外婆叫华盛顿--再见,母亲--生命的精度
现代故事3则--外婆叫华盛顿--再见,母亲--生命的精度
外婆叫&华盛顿&如果有一天外婆再也不像孩子,不需要我们为她操心,为她欢笑,生活会多出一大片空白。白天,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外婆。空荡荡的房子里,两个人总是如影随形。母亲走到哪里外婆就跟到哪里。母亲在厨房里烧菜,她就帮着做下手;母亲在客厅里读报看电视,她就陪在一旁织毛衣。外婆是母亲的尾巴,她害怕一个人,怕闲下来的孤独不适感。但口头上外婆拒绝承认这点,当母亲劝她多休息时,她一本正经地说:&我总不能白吃小辈啊!&听第一遍觉得好笑,后来就觉得心酸。外婆的子女儿孙们忙于事业,平日都不在家,最后留在身边的是头发也开始花白的老女儿。每次我回家,看着两位老人欣喜的样子,有说不出的自责。我和外婆最亲密的接触只在晚上。白天,她和母亲的活动场所在一楼,晚上我们回家后母亲才有机会上楼。每当这时,外婆赶紧起身要跟着母亲一起上楼。她是小脚,上楼梯容易跌跤,我小心抱着她上楼。可如果有客人在家,老外婆一定不让我抱。她仿佛少女一样羞涩,&客人看着呢,你慢慢扶我就行。&即便在美国生活了10年,外婆骨子里还有岁月抹不去的上海滩名媛的矜持。也因这份矜持,她一度无法接受自己衰老、&日渐没用&的现实。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说,对老人好,不是买礼物或者劝她多休息,是让她觉得自己有用,最好能保持以前的生活习惯,这样也能远离老年痴呆。因这番话,我和母亲对老外婆劝得少了。八十高龄的老外婆像个孩子,什么都由着她,得哄着。老外婆喜欢检查抽水马桶,经过卫生间就会去抽一下,再一下,然后回头问母亲:&水怎么老是抽不完,总会剩下些呢?&水哗啦啦流走,母亲心痛水费也烦那时时响起的水声。可谁会真去阻拦老外婆的好奇心?再譬如,外婆总要和我们一起出门购物。大舅怕她路上出意外,总会笑嘻嘻费尽口舌劝说她留下。可老外婆多会扮可怜,她知道怎样的表情最能让我们心软同意。逛街时的外婆最天真可爱,我们偶尔瞒着大舅带她逛商场,那是她最快活的时间,像夏日里吵吵闹闹后终于吃到冰激凌的孩子。她记性衰退,看什么都充满初见的新奇。我每每指着入口处那架正在工作的录影机的大荧幕,逗她:&你看,我们全家都在里面呢,被拍成电影咯。&外婆撇一撇嘴,回答也从来不变:&哪里是拍电影,明明是大镜子,你当我不知道吗?&多数时候,老外婆坐在家中做她最有成就的事。家里大人小孩的绒线衫甚至沙发套、床罩,都是外婆一手编结的。她闲着没事,生产量惊人,多出来、穿不了的那些我们就当礼物送人。亲戚朋友听说是老外婆编结的,收下后都当宝贝放着供着,谁真会舍得用呢?没有人告诉老外婆真相,她觉得自己有用,干劲比年轻人还足,我们后来只得悄悄拆散她的成果,再绕成线团当做新买回来地放到她手里。老外婆的针与线就像命运三女神的纺车,如果哪一天真的停下来,那一定是令人伤心的事发生。外婆的记性很差,却始终没有忘记在国内的小舅。10年前,大舅将30余年未见面的外婆从大陆接到美国定居。那时母亲护送外婆一起到了美国。我和弟弟后来也举家到了美国。小舅成了留在祖国的孤家寡人,他曾办理探亲手续却没被批准。让小舅来美国一家团聚,是老外婆最强烈的心愿。我们努力许多年后找到的唯一法子就是让外婆加入美国籍,再由外婆申请小舅来美定居。入籍必须考试。大舅给她布置了三道作业题:一,会签自己的姓名;二,记住美国的国父是谁;三,记住来美日期。第一题看似容易,外婆也苦练三周才让签下的姓名不歪歪斜斜。第二题倒不难,外婆念过私塾,小时候就知道华盛顿其人。第三题好比学唱英文歌曲,外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哼曲子般地用洋腔调背出了她的来美日期。还有最大的一难,是必须听得懂移民局官员用英文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刚学会英语不久的曾外孙女同外婆一问一答,忙得不亦乐乎。考试那天,外婆提心吊胆进了移民局。高鼻子蓝眼睛的官员问外婆:&你叫什么名字?&或许是洋人的打扮太吸引人,也许是他的口音同曾外孙女相差太远,外婆呆了一会,脱口而出:&华盛顿。&考试宣告失败。外婆皱巴着脸一路无话。大舅在外婆耳边轻轻地说:&别急,还可以考第二次,下次再来。&她一声不吭,像是没有听见。晚上外婆拨通了小舅的电话:&儿子,你自己想法子出来&&&话没说完已老泪纵横。天真可爱、语出惊人笑料不断的外婆,此时不过是个见不到孩子、伤心多年的老母亲。再见,母亲回家的理由妻子怀孕时,鲁平常常在梦里挣扎。烈日炎炎,他剃了小平头,校服裹在身上像透不过气的浓雾,汗水滴在回家的青石板路上。不远的前方是穿白衬衣的丰润背影,一样的利落发髻,脖颈上一样的黑痣,一样微微外撇的八字脚。鲁平嗓子发紧追上去,董姨!董姨!妻子用力推醒了他。自从知道自己要当父亲后,早已没有联系的继母频频入梦,他心里有很多话,可就是堵在嗓子眼儿,一个字也吐不出来。鲁平想这也许是怀念母亲了。因为许久都没回老家看她心有愧疚,投射到梦里阴差阳错变成了继母。这个理由其实说不过去,可它成了他请假回家的理由。母亲在小城的小跨院独居。鲁平进门就看见她坐在天井里择菜。漆已经掉光的木凳,磨平了折痕的洗衣池,还有母亲佝偻的背影。他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12年,然后20年过去,一切都仿佛没有变,除了母亲老了,房子旧了。鲁平搬张凳子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母亲闲聊。晚饭吃什么?上次带回来的腰痛贴用完了吗?效果怎么样?去年修葺好的屋顶还渗不渗雨?问完了,他觉得似乎无话可说。当儿子的总是口拙,想了又想,吞吞吐吐终于说出心里压抑了很久的话:&妈,我昨晚梦见她了。&他还是对在现实里说出&董姨&二字有心结。以前一起生活时,鲁平不屑于吐出这个称呼,似乎一出口就是对母亲的背叛,是自己原谅父亲、投靠到继母那边去的证据。母亲只淡淡地&哦&了一声,神色如一潭静水,丝毫没被投进去的这枚石子激起任何涟漪,#from 现代故事3则--外婆叫华盛顿--再见,母亲--生命的精度来自 end#她端着菜筐下厨。鲁平惶恐不安。他开始庆幸自己刚刚说的是&昨晚&,而不是&经常&。最单纯的报复父亲,母亲,董姨,这三个人的感情纠葛笼()罩了鲁平整个青春期。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爱于微时,却在婚姻里做了冤家。那些至今还完好保存在鲁平记忆里的童年片段,母亲的多是眼泪和叹息,父亲的少不了烟熏酒臭,还有压抑后凭着酒劲抡给母亲的巴掌。12岁那年,母亲离开这个家,父亲牵着他的手到了另一个女人家里。&叫董姨。&父亲温和但不容辩驳地命令儿子。回应他的是沉默。董姨这个后妈并不像电视上演的、街坊四邻口中说的那样强势而凌人。她时常在鲁平面前流露出略显卑微地讨好和母性关切。董姨比父亲了解他,知道他最爱吃鸡腿,讨厌去学长笛而钟情画画。尽管多数时间他都以冷漠和挑衅回应继母的温情,但也会在某个时刻放下姿态,用孩子气的别扭要求继母:你,去开家长会。鲁平知道,只要来的是董姨,老师再怎么告状她也会替自己兜着。人心不是铁石,他有一百个理由接纳继母的善意与关怀,可鲁平总在动摇时拼命回忆母亲的眼泪,他告诫自己:是这个女人逼走了妈妈。在继母初上门时,他跑去找母亲,&是不是因为她你才走的?&在一个自诩是大人的少年心里,沉默和不予否认就是最好的承认,他认定生母的离去一定有继母插足的原因。电视上都这么演的。这是鲁平多年来恪守的信念,强烈的信念屏蔽了董姨对他所有的好。并非真的再无瓜葛大一那年,鲁平接到父亲猝然离世的电话。他脑子一片空白,悲痛之外还有说不出的如释重负。回家后,他才知道如释重负来自于继母的诀别。从此他和这个女人再无联系,不用在对母亲的愧疚、对继母的好与恨之间纠结。鲁平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此时他已成年,在即将到来的未来里有能力为母亲撑起一片天。至于继母,他拒绝再去想。大学那年春节,在一片烟火和爆竹声中,一个念头飞快闪过:自从父亲走后,继母也是一个人过活,她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这个年她过得怎样?这个念头一旦生出,就在情感最隐秘处扎了根,在为生存忙碌、为爱情惊喜时发芽抽枝,最后蔓伸进鲁平的梦里。20xx年春节,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左耳垂下居然有一枚跟董姨一模一样的红痣。初为人父,鲁平对生命对生活有了更深层面的感知和体验。12岁少年对婚姻家庭的理解,与自己成家立业后的感悟截然不同。爱的对立面并非一定是恨,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有时并非全是外来者的作用。鲁平再也无法忽略对继母的复杂情感。她现在还好吗?一种空前的迫切感紧紧攥住他的喉咙。直面才能解开心结董姨还住在以前父亲的老家属楼里。开门的她老迈得就像深秋的山楂树,腰弯背驼,不停咳嗽。鲁平的突然到来让董姨欣喜不已,一个劲地擦眼角,颤颤巍巍开抽屉拿钱,要上街买菜为继子的到来准备大餐。这不是鲁平想象的再见面场景。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他干笑着把继母扶回屋。印象中这是他第一次扶着董姨。她激动得身体有些打颤,像个被从天而降的宠爱弄得不知所措的孩子,连带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你这么忙,难为还惦记着我,你来看看我我就念佛了,干吗还带这么多东西来,怪沉的,我什么都好,你不用操心。&鲁平鼻子发酸。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正视爱与恨的矛盾。无论她与有过多少情感纠结,她对自己是好的,尽心尽力照顾了自己6年。可是自己说走就走了。而多年后再见面,她竟然以更加卑微的姿态表达感激之意。他想弥补,想为多年前的少不更事道歉,想说点煽情的话。但最后,他只是说出了在梦里追赶时的呼喊:董姨,董姨。剩下的又茫然了,最后终于挤出句完整的:&姨,今后我有空就会常回来的。&她笑得露出豁牙:&回来时候来个电话,姨给你炖上排骨。&远处站在窗台上挥手的身影已经和梦里判若两人。她比母亲年轻,老得比母亲快。恨是最无意义的事鲁平彻底放下,是对董姨也是对自己的原谅。12岁时选择恨,却不知上一辈的恩怨他其实插不进去,更解决不了。恨是太沉重的东西,用恨来提醒爱,却也时刻在提醒父母和自己还有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苦的不只是才12岁的鲁平,是两个家庭的4个人。他觉得幸运,明白恨其实毫无意义时,有些人和事都还来得及。20xx年清明,他带着妻子女儿踏上回归故里的火车。一家三口拜访了母亲和董姨。&叫董奶奶。&他对女儿说,依稀想起当年父亲让自己叫&董姨&的情景。女儿很乖,扬起笑脸甜蜜蜜喊&奶奶好&。当晚,鲁平梦到了父亲、母亲和董姨,他们什么都没说,只是微笑颔首,渐行渐远。再见,母亲。再见,那些早就该放下的过去。生命的精度电车上,两老妪对话。一个问:你孙女满月了吧?一个道:没呢,只有廿七天。你外孙倒是快满周岁了呀!一个回:要下个月三号呢!到时候请你来吃饭。不在意的,这话也就从耳边滑过去了。可是,仔细想想,却是可以教人感动的。婴儿的生命,我们居然是以月月、天天来计算的。在人生最初的时光里,居然有人为你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地数!好像是一种习惯,但对于一个小小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初涉人世的荣幸?人慢慢长大,生命的精度随之也变得粗略。活到了中年,最容易把自己的生日忘却,好像一岁一岁的数,也嫌得不必,只过大生日吧。于是,生命的精度变成了五年、十年。有了下一代,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父辈终于要一一离去,然后是孩子们为他们一七、二七地数,好像只是一种习俗,然而,在离开人世的最初光阴里,有人一周一周地眷恋和纪念着,又何尝不是在人间走一遭的安慰。人生长途中,每当我们收到一份生日祝福的时候,都要万分地珍惜,它至少意味着你的生命精度,因为有人关心而未曾变得太粗疏。现代故事:头条推荐
热门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盛顿邮报英文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