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命题设计有哪些理念

初中阶段学科考试命题的基本策略
初中阶段学科考试命题的基本策略
一、初中阶段学科考试的性质
考试是教育测量学的范畴。通过“考试”手段对教育的质量进行量化评定。“考试”的对象至少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学生成绩”是办学效益的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成绩”是教师是否“教好书”的具体体现。
“学生成绩”反映出学生完成学业课程的水平状况,是考试的客观主体。
1.考试的分类
考试主要分为标准参照考试(水平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选拔性考试)二大类。
2.初中阶段学科考试要求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强制性教育。因此,初中阶段的考试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反馈和激励功能。通过“考试”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因此,一般有以下要求:
A.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评价因素。
&B.要立足于反映(检查)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C.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D.特别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3.初中阶段三类考试的区别
从“考试”的功能来看,一是平时进行的单元检测,半期、期末质量检查等过程性考试;二是九年级末(含八年级的地理、生物)进行的学业终结性考试;三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
过程性考试应重点突出其检查和激励作用。
终结性考试应突出其评价功能(水平检测)。
高中招生考试突出的是选拔功能。
目前,我省各地初中九年级“两考合一”。因此,“中考”是兼有两种性质的考试(终结性和选拔性)。但终结性考试的性质占主导地位。
二、学科(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1.命题的指导思想:“四个有利”
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高中阶段招生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2.命题的依据
A.《课程标准》
B.福建省学科考试大纲
C.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精神)
D.中学教学的实际
三、近年来学科(中考)命题的特点
1.对试题的总要求:注重试题的基础性、思想性、科学性、导向性。遵循易、中、(稍)难的比例为8:1:1原则,不能有繁、难、偏、怪的题目。做到及格不难、高分不易、满分极少。难度系数控制在0.7~0.75,合格率70%以上,力争80%,平均分70—75分。
2.地理学科试题特点:
(1)立足基础,给足基本分
(2)注重全面考查,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3)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有明显的导向性。
(4)关注时政热点,注重试题呈现的“生活化”,体现“两个”有用的地理。
(5)强化“地图能力”的考查,试卷具有鲜明学科特色。
(6)优化试题结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当前中考试题的共同性(普遍性)特点:
A基础性。基础性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命题的最根本的特点,这是由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决定的。只有突出基础考查,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业考试的合格水平;才能确保考生合格率(成绩)达到70%以上。因此,命题中各科试题都提出要立足基础,给足基本分。评价一份试卷,首先要命题者说明哪此是基础题,哪些是基本分。基础题、基本分要落实到每一考查的知识点。试题不超标、不超纲,没有繁、难、偏、怪的题目。
(命题宗旨:与其用低分数泯灭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不如适度分数激励学生学习,让他们抬头做人,拥有面向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B全面性。同上所述,这也上由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决定的。“福建省学科考试大纲”中要求各学科全面考查学生学业水平,基本上规定了各科中每一知识块的分值比例。例如语文科满分150分中:积累与运用35分、阅读理解45分、写作70分。地理科规定:地球地图约15%,世界地理约30%,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共约55%。历史科试题中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和乡土教材等内容,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知识点均要考查。
C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命题中各科十分注意根据本学科特点,体现时代性,找出时政热点与本学科的最佳结合点,命制“时政热点”类或“社会生活”类试题。
例如语文科07卷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龙岩传递”,阅读材料《最温暖的墙》等。&&&&&&&&&&&&&&&&&&&
历史科09卷中“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经济危机,古田会议80周年”等许多社会热点在试题中均有体现。
地理科10卷,包含有“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龙岩”,“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与巴西”,“温家宝总理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旅”,“武广高铁”,《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玉树地震”,“中国西南大干旱”等
国家大事和国际热点以及资源、环境、灾害问题。
D导向性:导向性是各类考试都具有的固有特性。据笔者的理解,目前的学科考试的导向性最少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课程标准》中学科学业要求是指导性和全国性的,专家、教师对各学科具体要求的解读也不尽相同。“考试大纲”同样只是纲目性的。而各区域的教育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业实际存在着很大差异。命题中既要依照《课标》和“考纲”,又要根据全市的学生实际。才能命好一套《课标》、“考纲”、“学生实际”三者最佳结合的试题。因此,在把握初中阶段的各科教学的难易度方面起着导向作用。
各学科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命题中也尽可能地体现这些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例如,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地图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数学学科的“注重分析探究,体现数学本质”;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因此,在体现学科特色方面起导向作用
近年的试题题材广泛来源于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学生体现。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渠道,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落实“三维目标”,改变教学和学习方法方面起导向作用。
学业考试试题在全面性的基础上,也体现了各学科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或系统性知识)。所谓的“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就是这一含义。因此,在梳理学科知识系统,把握重点内容方面起导向作用。(笔者把05—10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块归类,分析,很容易找出知识点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E突出学科特色。各学科在命题中最大限度的突出本学科的特色,以考查学科素养。如数学科注意设置考查实验、分析、探究等要求题目,考查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探究、验证等数学活动,进而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学科本质。
地理学科强化了“地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能力之一。2010卷共使用地图14幅,依托地图重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以及信息提取、信息分析能力。
F体现人文关怀。“考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大至卷面设计、试题结构、问题情境、图表素材、干扰信息;小至每一考点的陈述设问、文字(语言)表述、标点符号、答题空隔(答题卡)都要从学生角度考虑,为学生着想。最大限度地营造一个“考场氛围轻松,答题思维活跃,情绪和谐稳定”的应考环境。以调动学生应考积极性,减少学生答题失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语言表达用词准确,陈述设问科学规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表清晰,答案的唯一性,不产生异义,卷中的温馨提示,容易失误的关键字词下加注着重号)
五、学科(常规教学)命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命题”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每位教师,不但会“教书”(备课、上课、改作、辅导),更需要会“命题”。因为你的每一次“命题”,对你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可谓“上课认认真真、作业一套一套、学生忙碌不停”,可每次的质量检查,学生“成绩”与师生的“付出”相距甚远。真可谓“方向错了,越用功离目标越远”。当然其中原由很多,但与教师对本学科“命题”不熟悉有极大关系。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目前教师在“命题”方面普通存在着下列问题。
1.“考试”的定位、目的有偏差。
平常考试的是过程性(水平性)考试,还是选择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检查教学,还是分化学生?因此。有的教师认为试卷面向全体学生、基础题多的不是好“试卷”,反之试卷难度较大,学生分数不高的,才是好“试卷”,“命题”者才有水平。我们应该清楚考试的目的是检查教与学,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根据“考试”,调整教学过程和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分数”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利用“分数”的评价功能,引导学生分析某段学习中的得失,明确学习的方向;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成绩之目的。“考试”首先是检查教师的“教”,其次才是评价学生的“学”。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的“反思”应是第一位的。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能力培养诸方面都起着“导航”作用。
2.《课标》、“考纲”、“教学实际”三者结合不佳。
《课标》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宏观规定。由于全国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具体内容和要求上也存在不一致之处。“考纲”则是依照《课标》,结合全省实际而规定的各学科考试范围、考试内容、目标要求、考试形式、试卷难度、试题结构、分值比例等。是“命题”的最主要依据。而“教学实际”,即各区(市)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与“学”的实际。它主要体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和学生整体素质的不同。在控制试题的区分度、难易度、合格率、平均分方面起主导作用。评价一份试卷,不只是分析这份试卷是否遵循了命题原则,是否体现了《课标》要求,是否符合“考纲”规定;还要看是否适合当地的教学实际。只有三者的优化组合,才能起着“考试”应有的作用。恰恰在这方面,我们的师者或对《课标》、“考纲”研读不深,理解肤浅;或是对教学的现状、学生的学习实际分析不到位。由此命制的试题质量欠佳。
3.命题行为不严谨,缺少人文关怀,容易诱发学生
“考试”的厌倦心理。
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行为上的不严谨。一是不遵循命题原则、指导思想;不根据“考纲”要求;不按照命题的基本程序,不能较好地控制试题质量。二是生搬硬套。从网络、复习丛书、试卷汇编等媒体上下载、摘录试题,不加分析、取舍、改造,全面照搬。三是“往常试卷年年用,陈旧题目次次考”。“考纲”调整了,形势变化了,学生不同了。而没有新情景、新角度、新立意;四是试卷的卷面设计欠规范、图像信息较模糊、文字表述不精炼、问题设置易误解、答案多重性(主观题、多解题、开放性题除外)。人为造成考生“情绪低落、思维受阻、失误增多、得分率下降”的后果,长期以往诱发了学生“考试”厌倦心理,降低了“考试”的激励功能、评价作用,背离了“考试”的初衷。
“命题”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命题专家”。但我们应该去学习命题基本方法,去分析、研究本学科中考试题的走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一起“同学习、共进步”,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设计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欢迎您的到来!
2014年上期郴州市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说明
发布时间:日
一、指导思想:
在命题选材时角度要广,选取古、今、中、外的素材,多角度考查。
命题的立足点,要面向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选取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兼顾农村和城市),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价值观的确立。
二、命题原则
三、考试时间与试卷总分
四、预计难度
1.难易度比例:基础题、中档题与难度题的的比例大约为:721
2.难度系数: 0.70-0.80
五、考试范围:
六、试卷结构:
单选题(48分)、主观题(52分)
八、具体说明
上一篇:[ 05-22 ]
下一篇:[ 05-22 ]
没有相关信息!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窝窝恶少66iz
多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政治课在教学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不愿意学,要么睡觉,要么看课外书,一部分学生愿意学,但不能理解和接受,课后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点击:1115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政治学科思维导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