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和生理盐水洗鼻反应

现有①石油 ②石墨 ③生理盐水 ④小苏打 ⑤硫酸 ⑥干冰。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_百度知道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有什么构成的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是由什么构成_百度知道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_百度文库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
简单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几种重要的盐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3、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否发生。
一、:常见的盐:
1、氯化钠(俗称食盐)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经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2、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受热或高温时能够分解出二氧化碳,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
4、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高温时或与酸反应能够分解出二氧化碳。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二、盐的化学性质:
1、某些盐与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单质(该金属一定要比盐溶液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如:CuSO4+Fe=FeSO4+Cu(湿法冶金的原理)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如:BaCl2+H2SO4=BaSO4↓+2HCl(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如: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分解为二氧化
第1 / 12页
贡献者:惜一丝晓风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当前位置: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醋B.干冰C.医用酒精D.生理盐水-九年..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醋B.干冰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吉林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醋B.干冰C.医用酒精D.生理盐水-九年..”主要考查你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洒精能够溶解碘等。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对溶液概念的理解: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溶液属于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溶液与液体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 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 NaOH和H2SO4,因此溶质是NaOH和H2SO4,而不是 Na2O和SO3;将足量锌粒溶于稀硫酸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ZnSO4),若将蓝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是硫酸铜(CuSO4),而不是蓝矾。溶液的导电性: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试验一些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养到蒸馏水、乙醉不导电,而盆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能导电。 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酸、碱、盐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带正(或负)电的阳(或阴)离子(如下图所示)。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蒸馏水和乙醇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醋B.干冰C.医用酒精D.生理盐水-九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8499290533122990526962932424688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物质的构成的奥秘及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物质的构成的奥秘及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物质的构成的奥秘及变化复习建议
1.本主题的地位与作用 隆兴初中教师:李小波   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2.有关本内容的简要说明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考虑到微观概念较为抽象,《标准》只要求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初步学习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加深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对有机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只需要结合常见有机物,使学生认识其组成特征,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使学生了解元素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了解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可粗略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元素概念的学习,介绍地壳中、生物体内的元素分布等知识,这不仅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扩大知识面的需要,也是形成物质客观存在的观念所必需的。   关于元素化合价的概念,《标准》不要求记忆,只要求学生了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体现这种比例关系的数值就是元素化合价。在此基础上,只要求学生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理盐水洗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