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难用尺书传什么意思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第三十一卷
冠蓋遊梁日,詩書問誌年。佩蘭長阪上,攀桂小山前。結交淡若水,履道直如弦。此歡終未極,於茲獨播遷。赭衣登蜀道,白首別秦川。淚隨溝水逝,心逐曉旌懸。去去逾千裏,悠悠隔九天。郊野間長薄,城闕隱凝煙。關門共月對,山路與雲連。此時寸心裏,難用尺書傳。第三十一卷
rì , shī
nián 。 pèi
shàng , pān
qián 。 jié
shuǐ , lǚ
xián 。 cǐ
jí , yú
qiān 。 zhě
dào , bái
chuān 。 lèi
shì , xīn
xuán 。 qù
lǐ , yōu
tiān 。 jiāo
báo , chéng
yān 。 guān
duì , shān
lián 。 cǐ
lǐ , nán
chuán 。 dì
鉴赏杜淹(唐)的《寄赠齐公》选自全唐诗:卷30_21。这是一篇关于代简的五古。
(小提示:如果您想查询《寄赠齐公》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诗词检索”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
杜淹的其他作品鉴赏同朝代其他作品鉴赏历代名人咏洪雅的诗词
:”“”“”
历代名人咏洪雅的诗词
何灵太收集整理:眉山市洪雅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眉山雅文化研究院
转录请注明:眉山雅文化研究院新浪博客
  胶西高处望西川①,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②,峨眉翠扫雨余天③。
  治经方笑春秋学④,好士今无六一贤⑤。
  且待渊明赋归去⑥,共将诗酒趁流年。
  ①胶西——时作者在密州。密州在胶河以西。西川——四川西部。作者的故乡眉山,以及诗中所咏的瓦屋峨眉都在四川西部,故云。
  ②瓦屋——山名。今属眉山市洪雅县,国家级森林公园。
  ③峨眉——山名。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④春秋学——(ch&n)是一位研究《春秋》的儒者,曾著有《》。这时执政,王安石素不喜《春秋》,说那是一本古代的“断烂朝报”。
  ⑤六一贤——以“藏书一万卷,集采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曾经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⑥归去——晋弃官归隐,曾作有名的《》,这里作者以此自况。
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密州任上寄赠黎錞的。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几年不作月岩游,万里重来已白头。
云外连娟何所似?平羌江上半轮秋。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45/poem_227419.shtml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平羌江上月,伴我故山来。
幽兴依然在,浮云正尔开。
清秋才几日,黄叶已成堆。
未醉江楼酒,扁舟可得回?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45/poem_229895.shtml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天风吹发冷飕飕,独向沙边上钓舟。
愁绝平羌江上月,向人依旧半轮秋。
洪雅葛仙砚
作者:【宋】
异砚出汉嘉,温润苍玉质。
因形作兽背,得墨如点漆。
才高德亦全,终月不更笔。
蛮溪大沱辈,乌敢相甲乙。
从我归吴中,略计将万日。
摩拂不去手,有若琴在膝。
名晦知者稀,体重盗计窒。
惟当草太玄,不污管商术。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岁月相寻岂有穷,早梅唤醒醉眠翁。
坐中酒量人人别,花底春风处处同。
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
锦囊空复残诗在,分付悲欢一梦中。
年代:【宋】
作者:【陆游】
黄鹤楼前逢剑客,青衣江口见诗人。
天涯莫起漂零感,物外终为自在身。
卖马求船虽少日,阻风中酒动兼旬。
中原早晚胡尘静,缑月嵩云要卜邻。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21/poem_107094.shtml
年代:【宋】
作者:【冯时行】
草树烟云满眼秋,长河横岭共悠悠。
觅归未得登临怯,与世相违俯仰愁。
万里音书无过雁,百年心事倚危楼。
西风早晚催征驭,却向青衣江上游。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11/poem_56983.shtml
次韵代答刘文潜司业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平羌江上首空回,慈姥岩前定把杯。
纵使石肠都忘却,也应风雨送愁来。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瓦屋诗魂何绍基
雄峙于四川洪雅西南隅,宛若一巨大之诺亚方舟。其山形体雄伟、气势磅礴、幽壑深谷、飞泉天落、流瀑千仞、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此地千古独风流,文人雅士,群贤独钟,代不乏人。今人不论,专说古人,就其荦荦之尤者,晚清何绍基实为不可湮灭之第一人也!
现将何之生平简述于次: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年又号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被时人誉为清代第一大碑学家,又被后人称为清代书学第一大家。其家学渊源甚为深厚。父凌汉公为当朝吏部尚书,从小与其弟绍业,绍清受知于著名学者吴荣光、程恩泽、阮元等,诸时贤□皆大为延誉之。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与曾国藩同榜。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并主持过多省乡试和续修过《四川库全书》。他毕生勤学不倦,博古通今年内,学识醇厚。对于书法艺术,更是心慕手追。其根柢乃具体颜平原,上溯先秦三代古隶篆籀,下至南北碑版文字,遍临诸碑。对此,无不身体力行之,竭笔冢池墨之力,至老年犹日必书五百碗口大字也。一生行书楹联数千,无一同者。书法自成一体,时人拱若珍璧,为世所宝。凡人评骘先生,至今皆以书而论之,大多文名皆为书名所掩也。平心而论,先生并不独以书名擅世,其画、天文、律历、算经、小学、经史、子、集;金石、文章、诗词歌赋尽皆精妙。迭经兵燹后,仍遗留至今的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文钞》、《东洲草堂诗钞》、《惜味道轩笔记》等。其论诗文则首推苏轼、黄庭坚。故先生为清代中宋诗之代表。当先生还在孩提时,除习时文制艺外,对于历史、文学、地理、方志、游记也有极大的兴趣,这对于他后来之漫游名山大川,不能不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除了以上条件外,还有一条必不可少的因素,即先生的爱国主义之心。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的著名诗人,每行一处必有诗文,光游瓦屋就留下了数十首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广阔富饶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古以来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所以数千年以来锦秀中华一直是中国人民生养休息的源泉,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无不为其纵情歌唱,用以表达对他的无限深情。先生在他的游瓦屋诗中,亦普抒情地倾吐着对她的讴歌,并在广大读者之中引来强烈的共鸣,这就是有肋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上的许多爱国诗人,通常总是从热爱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开始,扩大而之,表现为对祖国河山的讴歌。他对祖国一山一水充满了爱恋之情,并用饱含情感的生花之笔,描绘瓦屋山的爱恋之情。诚如其高足朱鉴成在《峨眉瓦屋游草叙》中云:“
东洲先生视学蜀中,三年既去官,乃得作峨眉、瓦屋游”。旧有诗盈卷,授其弟子鉴成曰:“峨眉之闻,天下久矣。瓦屋则古无人迹,唯采笋者往焉。径险仄悬,峻类鸟道。余侧身横踏、或直走偃树背数里。两人前后翼以行颠,且不测矣!所产磐石灌木,密不见日色。形状恢诡,不与人间类。蒙苔藓数尺,如虬螭鳞,如兽牙爪鬼,神猛厉状,令人悸而不怡,非余盖莫能游也!”
据史乘所记,与先生同游瓦屋者,原有三人,为清同治乙丑进士,钦点兵部主事,邑人傅大贞和先生之门生(今瓦屋山下炳灵人,秀才史济,史氏后人原藏有先生遇雨于史家所作诗文,后毁于文革)。傅因体力不济,于中途返回。瓦屋风光,先生得之于傅氏。傅为之介绍,引起了先生极大兴趣,遂决意前往,探个究意。先生往往登山时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足登芒鞋,走在前头,连仆人不敢前往者,亦不能动摇先生信心。辄屏退仆人,独自前往,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先生对瓦屋真可谓慧眼识宝,情有独钟。朱氏又说:“维天地之奇,待人而辟。峨眉未显之先,一瓦屋也。峨眉以浮屠重揽胜者,乐之愚夫村妇之嗜利徼福者,亦趋之。而瓦屋负其突兀奇者或莫举其名。兹山之灵,亦必有拂郁而不自得者。先生追幽险以著文章:辟草昧而新日月,非豪杰之士乌能夫……瓦屋自兹出云气,以霖雨苍生,蕃材林以备物利用不独无愧于峨眉而已!”
先生一反众说,并对峨眉与瓦屋各自的特点作出了比较。真可谓发人振聋发溃,一语中的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平心而论,两山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为蜀中名山,自古就有瓦屋与峨称姐妹之说,可谓公允。峨眉以殿宇宏丽著称,瓦屋则以幽奇险雄擅扬,真可谓积各有千秋。
这里千岩竞秀,万壑争异,山体雄伟无比,流水奔腾不息,给渔樵牧采打者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如能亲临其境,则使人心旷神怡,如坐春风。读了先生游瓦屋诗,更是情景交融,物我为一。
朱鉴成又写道:“先生以文学热服海内外四十余年,鉴成何足尽先生唯世之论诗者于游山必称灵运,窃笑其卑陋。夫言岂一端已耶!先生之诗,固不必类谢,然诚不必类也!有人者无我,奚可哉!奚可哉!鉴成更感于岳读之炳灵:文章之升降矣。三代而后,辞章与孰开其原,非楚之屈宋乎?孰扬其皮,非蜀之扬,马乎?中原吴越盖未有先之者也!屈宋秉湖湘,云构泱漭浩潮幽秀之精,发为忠爱缠绵雄厉凄清之作,至今不奉其土风。而蜀自扬,马及唐宋来,数君子后闻者闻如生材,固不古若,何至遂无一人,得毋江汉。峨眉泄华已尽,瓦屋者又沉没于荒野之墟,虽有奇特之姿,无为之拂拭,亦闷其光,而弗显乎?先生自瓦屋而归也,人多笑且骇以为嗜奇癖。嗟乎!人身安于卑陋,赏人所共赏,而乃骇赏为厅耶!韩昌黎古豪杰人也,登华山而痛哭,彼有所惬怯,盖忠爱缠绵之隐,登高望远或人迹所不到,无可与语,盖怆于怀模山范水之材,盖不足以知之。先人以楚人为蜀人师,士化于诚而民喻其德,今将去而此诗适成,蜀人士诵之,亦必有忠爱缠绵厉凄清之作相继而兴者……“。
大凡古人论山水诗,言必称谢灵运。鲁迅早在《坟·科学史教篇》中有言:“世之评一时代历史者,褒贬所加辄不一致,以当时人文所现,合之近今,及其差池,因生不满。若自设为古之一人,返其归心,不思近世,平意求索,与之批评,则所论始云不妄”。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关于瓦屋山水诗最多的一人,这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瓦屋山地处偏远,导致了声名不显彰一事,又加上有些文人的肤浅之见,使瓦屋几于蒙上一些尘埃,先生以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为瓦屋山的历史地理地位进行了奔走相告,大声疾呼,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这不能不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以下将重点谈谈关于先生瓦屋山诗的文化内涵。
公元一八五三年(即清咸丰五年(癸丑)于四川学政三年后,先生利用卸任后即将回湖南的空闲时间,应友人傅大贞之邀从眉州至嘉定后,在游历了乐山大佛及峨眉山,又开始了对夹江千佛崖的游历,从夹江石面渡过青衣江,当晚宿三宝寺,翌日过江优游了金釜古观并留下了墨迹。惜五十年代初期皆毁于一旦。又于当天下午宿费雅南之五峰书院,第二天游历了临江寺和纯阳观后渡江至洪雅傅府作客。应知县伍芸青之请游了月珠寺,田公书院及雅雨楼。在其《伍芸青大令邀游月珠寺田公书院雅雨楼》诗中写道:“东南避敌计迁延,剩有藩蓠在两川。铁铸寿山兼福海,题名留得绍兴年。有山有井号修文,旧闻犹传谏议君。书院尚存遗直碣,野人争指状元坟。峨眉瓦屋两峥嵘,日对奇山待政成。启牖交户卢雅雨,甄□文献宋梅生”。
从以上诗中得知先生在对瓦屋游前是翻阅了洪雅地方文献的,所以对于县之历史掌故较为熟谙。诗中将天下名山与瓦屋相并列,不失为先生之高人一筹矣。
在《山中即景》诗中对瓦屋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及老百姓生活之困苦都着了描述:“单夹轻棉取次加,新凉先到野人家,天时大有城乡别,开编深山老桂花。线路如丝引未休,山行无处计庚邮,崖腰乍转人舆笑,已出嘉州到雅州。远树团烟个个圆,新晴泼出浅兰天,飞泉百道暄如雨,汇作回潭转寂然。负戴官铅项背弯,艰辛彳亍互牵攀。危崖万仞人偏聚,止为天生大宝山”。
瓦屋早在西汉前就以铜铸业名闻天下,南北朝时又以开银为业。盛产铁铅矿,一为官办,二为民间采取,矿工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先生对此无能为力,但哀生民之艰辛之叹,跃然纸上,关心民瘼于诗可见。又在《梅坡》诗中写道:“峭壁梅坡险,轻烟柳应遮。黄垂蛮蒜子,红经鹿葱花。路曲因泉直,崖深易日斜。雨声来恐客,灯火辨人家”。先生以白描手法绘出了瓦屋的自然景观,诗中毫无雕饰,真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与孟东郊之诗相比,亦毫不逊色。又在《铁索桥》诗中对于古代西蜀的交通工具作了记述,亦表现了先生为了揭开瓦屋山的神秘面目,不辞辛劳的大无畏精神。诗云:“五里一铁索桥,十里一铁索桥。一步一凝视,桥实不摇人自摇。我手缘索心正静,晚瞰波流自见影。过桥又上山坂行,止当过路足毋骋”。这是中国古代诗中对西南特有的交通工具的较为详尽的描述。亦可从中知道先生为了探奇访幽,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其《双洞溪左右铜厂不见一人》对于瓦屋铜矿之兴衰及不与民争利于市作了详尽的剖析,这是先生游瓦屋诗中最具政治,经济,历史价价值的一首。是政治讽谕诗,虽然过去一百余年,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先生猛烈地打击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侩恶习和竭泽而渔的对于盲目开矿的急功近利的作法。这是古人中较早地提出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一位先知先觉者。
又有描写瓦屋天险的《钻天坡》:“又向钻天坡上行,篮舆攀陟野人惊。穿云一线无行处,问路惟凭笋子棚”。笋子棚,大概是古代义舍的遗风吧!
再看对于瓦屋的光学现象进行描述的《早上睹光台,□临金刚石》:“何佛是辟友?何相是光相?步上睹光台,神光几时放,红日到人面,乃知步东向。蒙气扫盈余,诸天来照旷。峨眉若拱揖,东西屹相望。须臾白雾起,如绵复如浪。熔作一天云,匿尽千重嶂。唯有金刚石,突兀不相让。疑疑峙吾前,刚正方夫将。吾见亦悚然,有念不敢妄”。
这种光学现象,古人称之曰光相,即以光亦相之意,类似于海市蜃楼。早在宋代的范仲淹在其《吴般录》中已对瓦屋光相作了记载。佛光出现都在午时。过午以后,太阳高悬天空,瓦屋山中的云气布满山谷,在平平的云海上会出现一个径过数公尺的彩色圆环,颜色越来越浓,外红内紫,至为美丽。如观者以背向日,光环中会出现自已的影子。而宝光的种类亦多,高低,大小,远近往往不同。这些变代都决定于太阳的部位和云海的变化。光相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全圆。(2)圆而下部稍缺。(3)似彩虹,在虹下另有一圆环。(4)双层圆环。佛光最难的有两种:(1)清观:山谷中没有一点云气,突然出现一个彩环,对衬在下面的是青山翠谷。(2)反现:佛光不在下午而在早上出现,而且不出现在东方岩石下而出现在西方,这是佛光中最奇特的,极为少见。佛光的出现,一定要在太阳下被云遮时,这是日光反射的关系,与雨后天空出现虹的道理相同。
其中《水星崖》是明志诗:“兹山如佛母,胸肋具百乳。法注空中尺,滋养万儿女。众窃外发中相通,悬流声出初日东。八功德水真无量,一洗人间烦恼空”。从诗中看来先生还是朋有烦恼的,先生之忧患是什么?傅大贞先生在《和何子贞学使桂湖留别原韵》中可见其难言之隐,诗云:“忽听骊驹一曲声,临歧山水雨含情。弋人空有冥鸿慕,最怜两同野鹤盟。斗经望尊如吏部,剑南诗半为苍生。公门况复多桃李,三载春风满蜀城。桂湖湖上别开筵,竞取今人例昔贤。世谱两家名父后,文章千古彩毫颠。谪居旧发滇池藻,使节新题蜀国笺。一样江湖廊庙志,料应同病各相怜。故里曾闻屐履声,奇探瓦屋故多情。也如佳士经题品,好与峨眉共主盟……。”
先生与傅兵部在朝为清流源,直言敢谏,不避权贵,故为当政者所忌。两人交至深,论最契。何道州经因得罪了大吏,被罢官后以授徒著书,从此不再出仕。故二人均有同病相怜之感。先后瓦屋诗为瓦屋山后来的声名远播和走向世界真可谓夺人先声。
先生足迹极其广,东至日本,西至邛□,北至燕北,南至岭表,真可谓泰山看云海,岭表借笠屐,足幼扶桑岸,大雪出燕宽。一路之上耳闻目睹,无异于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清代山水画至四王而大盛,并带动了山水诗的发展。这是与士大夫及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想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通过国破家亡渗变后,对祖国山河增添了无穷的情意,而先生则是其代表。先后的《双洞溪左右铜厂不见一人》有着明显的功利目的,这是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警言利思想的挑战。他清楚地懂得它是我们洪雅人民的衣食之源,笔端所描绘的山河之美,正足以体现千百年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赖以生养休息的风水宝地。何道洲先生对于瓦屋山的诗文,正是他留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珍视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文学遗址。如果说孔子是思魂;公治长是乌魂;屈子是诗魂;杜康是洒魂;陆羽是茶魂;吴道子是画魂;王右军是书魂;李隆基是戏魂;潭讴是乐魂;那么何绍基就是瓦屋诗魂。
瓦屋山赋[明-张维斗]
睠(ju&n,同“眷”,回头看)邛崃之故墟兮,天积险而屯昏;惊九折之纡回兮,怀叱驭之雄心。孰是弹丸之界,而有瓦屋之神奇兮,适得井鬼之灵气,融结而成形。留辟支之遗蜕,传禅惠之机神。岂鳌(&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戴之胜任,陋娲补之无经。铁瓦兮雄峙,香像兮长春。其刹则鸡峰鹫岭之崚嶒(l&ng-c&ng,高耸突兀)。宝楯(shǔn,栏杆的横木)岑楼之联络,晨钟漏呗(b&i,和尚诵经)之缤纷。其水则崩流喷玉,地底雷惊。阿耨(n&u,锄草的农具)之池通霄汉,恒河之泻漾金绳。其花则娑罗之深红粉白,缀岌嶪(j&-y&,高峻),矗巃嵸(l&ng-zǒng,山势高峻、云气蒸腾),炫晓霞之晕艳,剪天女之绯群。托根者无着,令人憶(y&,想念,记得)望帝之猩魂,其木则杉、松石楠,之如伞、如盖、如鬚(xū,须,人面上的毛)、如戟(jǐ,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如卧释、如坐禅,层层焉,囷囷(qūn,积聚,聚拢;古代一种圆形谷仓)焉,螭蛟蟠错。到处干宵而参云。其石匪磷、匪砾、匪碉、匪硁(kēng,敲打石头的声音),岐岐(q&,通“崎”,崎岖)嶷嶷(y&,高耸的样子),且峥且嵘。摹(m&,仿效)金刚之怒目,肖罗汉之飞升,俨(yǎn,很像真的)宰官之端笏(h&,手板)而垂绅。骇狮虎象豹之彪怒,磨牙伸爪而狰狞。其山则嵌番汉之络脉,擘(b&,分开,割裂)邃(su&,深远)古之浑沦。擎(q&ng,向上托,举)岷(m&n)嶓(bō,古山名)之雄胜,渺玉垒之云岑。羊肠千转,磨回嶟(zūn,高峻陡峭)。丛碨(w&i,石不平)垒之青葱,细霄汉之纤尘。东盼三峨,即如拱亦如揖;西瞻雪岭,依稀白马疋(pǐ,同“匹”)练之氤氲(yīn-yūn,烟气、烟云弥漫;气或光混合动荡)。夜飐(zhǎn,风吹颤动)神灯之闪煜(y&,明亮),聚流萤其如银。朝探火焰金城之烁烂,弄云烟於(y&)太清。五色兮转变,现之法轮。瞥(piē,眼光掠过)目兮制赤蛇之长洹(hu&n,古水名),谓返照而不肖,拟月晕亦非真。岂其石华之所映,抑如来法相圆明,耀垂虹之磅礴而流精。雨来兮普空濛(m&ng)之一壑;飙(biāo,暴风)动兮,舞佛顶之珠英。相与蹑(ni&,追踪,跟随,轻步行走)肩盘陟(zh&,登高)凭杖徐蹬(dēng,上,升)。浩浩然落落然,上方雾霭,下界翻盆。骇裘葛之条换,摘日月於玄冥。澒(h&ng)洞(弥漫无边,虚空混沌)洪钧,齐物殇彭。纵哲人之达观迎八面之嶙峋(l&n-x&n,形容山石峻峭、重叠),怜苾(b&,芳香)蒭(ch&,喂牲畜的草)之苦行。感灵鸟之长鸣,羽人兮丹丘。大道兮广成。占天兮指节,察地兮掌文。伊蒲兮作供,与隶(l&)兮无声。欲挥袂(m&i,衣袖,袖口)以长啸,震幽谷与丰林。便欲乘鸾跨鹤去,还愁翅软不能胜。怅(ch&ng,失意,不痛快)矣临风而莫写,聊酬一往之深性。崖深径窄行偃(y&n,堤坝,仰面倒下)蹇(jiǎn,行走困难),追随玄宴荷知音。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
戏请黄鲁直学士秦少游贤良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
青衫半作霜叶枯,遇民如儿吏如奴。
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妻啼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须。
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归来瑞草桥边路,独游还佩平生壶。
慈姥岩前自唤渡,青衣江上人争扶。
今年蚕市数州集,中有遗民怀袴襦。
邑中之黔相指似,白髯红带老不癯。
我欲西归卜邻舍,隔墙拊掌容歌呼。
不学山王乘驷马,回头空指黄公垆。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有书来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
青衫半作霜叶枯,遇民如儿吏如奴。
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妻啼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须。
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归来瑞草桥边路,独游还佩平生壶。
慈姥岩前自唤渡,青衣江畔人争扶。
今年蚕市数州集,中有遗民怀裤襦。
邑中之黔相指似,白髯红带老不臞。
我欲西归卜邻舍,隔墙拊掌容歌呼。
不学山王乘驷马,回头空指黄公垆。
本文来自:字博缘网_古诗词赏析(/shici.html) 原文及注释参考:
登洪雅明月楼与陈舜弼杨养源任道夫孙彦和探
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秋风吹征衣,我来亦何有。
长笑泉石间,邂逅得良友。
飞屐凌长烟,相与濯世垢。
净宇閟寒藤,杰阁架层阜。
登临意象宽,轩豁拟高厚。
江山来拱揖,似欲问安否。
岌岌环翠屏,蜿蜿托绿绶。
欣然为酬对,举此一杯酒。
憩心自莹莹,领要语不莠。
浩歌激岩谷,郎畅孤月口。
晴窗镜万类,忧乐随所偶。
向来事朱墨,伏案茧生肘。
郁郁成底事,一腹负百丑。
及兹谢尘绂,未及休五柳。
暂与真赏惬,荣辱已刍狗。
况复老烟霞,循寄日云久。
颇闻葛稚川,芝朮幻衰朽。
至今杖屦地,历历传白叟。
欲往从之游,静守一气母。
丹成跨明月,咫尺上南斗。
顿首排天关,丐天解祸纽。
日落寒雁哀,云归暮晶黝。
此意竟何如,乾坤一搔首。
[ 结果来源于:/Html/Poem/31263.shtml
送孙远仲知录解官归洪雅
年代:宋&&作者:李流谦
锦官碌碌牛马走,邂逅僧庐欣握手。
尝忆观灯夜相过,一时胜辈同樽酒。
孤云岑绝西南陬,牢落重来说旧游。
不知宦情薄如纸,掉头忽作商声讴。
蚤年提笑战多士,晚岁功名梦相似。
底事人生真足夸,华发犹能彩衣戏。
霜空木脱秋山明,高风驾帆秋浪轻。
细雨重阳好天气,红萸紫菊正思君。
http://www.dehua.net/shici/988_1.shtml
李流谦()字无变,号澹斋,汉州德阳(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著由子廉榘编次为《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为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於卷末。
《寄洪雅令孙良臣》
志士居世间,要为鹤鸣皋。
谁能如羊豕,料拣充豢牢。
吾邦孙卿子,闭门长蓬蒿。
慨然请治剧,不惮簿领劳。
地虽百乘小,名与九顶高。
老翁喜相语,得见今官曹。
令行有盗奔,冬暖无儿号。
君岂求人知,知亦未易遭。
大哉龙伯国,乃欲举六鳌。
区区毕吏部,竟日把两螯。
且当置是事,痛饮读离骚。
晁公溯:一写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干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年代:【宋】
作者:【黄然】
清音妙绝东坡老,方响名高太史公。
水绕乌尤谈笑外,江连洪雅画图中。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51/poem_255397.shtml
眉州太守刘公忽於池中获东坡所作远景楼碑乡人费洪雅有诗美之因率同赋次其韵
东坡沦没文委地,艺圃书林荒不治。
遗编禁锢学无师,木不从绳金失砺。
高楼远景尚崔嵬,妙琢雄词非骫骳。
几年困厄在污池,照夜寒光空水底。
有如钟磬传不朽,壁间字字摇科斗。
雷霆破蛰里耳惊,龙{左虫右戾}蟠泥神物守。
丰城剑气异青黄,一遇雷公难秘藏。
僵碑植立岂偶尔,文章政事两荧煌。
旧俗千年蒙教化,濯以江汉暴秋扬。
明代邑人、山西巡按张鹏写的《游月珠》诗:
月珠古名蓝,草树何葱茏。偶携绿玉杖,一上金仙宫。
石磴盘细云,衣袂吹长风。峨眉弄秋色,瓦屋凌晴空。
平羌水如练,直下扶桑东。叠岭俨如城,万象开鸿蒙。
悠然俯阑槛,宛在图画中。多病久不出,始觉神境融。
尊酒杂剧谈,况复陪群公。心垢忽以灭,禅机坐能通。
乃知浮生劳,百岁无时穷。愿结清净缘,何当谢樊笼。
清代御史熊相留有《月珠小集次韵》四首:
眼前景物倩诗收,一局争夸是弈秋。
有兴如君能有几,照人蜡烛亦风流。
山色峨眉晚更浓,城头灯火几家红。
游人高兴如山色,夜半开尊坐草中。
笑向梅花人更清,盈盈远渚白鸥轻。
牧童何处归来早,牛背时闻笛一声。
山高衣薄晚风微,执手庭前步夕晖。
明日过江寻诗伴,一双白鹤绕巢飞。
清代洪雅县令敖立榜也作有《游月珠寺》诗:
春光点染化工敷,谱出晴岚古寺图。
千载寿山连福海,双峰凉月映明珠。
残碑剩字闲中认,曲槛横桥醉后扶。
万户人家新雨露,群公一路颂醍醐。
从古人的诗词中,可知月珠寺环境之幽静,风光之秀丽。
从洪雅城关去月珠寺,必经虎啸桥,此处可观赏九莲山色,聆听瀑水啸声,被列为“洪雅八景”的“虎啸秋桥”,明代邑人、云南弥勒知州祝之至有诗吟咏:
瀑水吐风助啸声,多时冷翠护幽情。
闲来桥上换秋色,会遇仙璈壑底生。
李白、杜甫、岑参、苏辙、杨慎、田锡、祝之至、邵捷春、袁文藻……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7/poem_38011.shtml
《宿洪雅》
郑思虞:先生以一身而兼教授、学者、书画家、诗人、记者多种角色,真可谓纵横百家才大如海,广涉六艺而得其环中。郑思虞先生首先是一位教授、学者。他博学多通,通英、日、俄数门外语,于古典文学尤其《诗经》研究有着突出成就,曾为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他的《毛诗天文考》、《毛诗车乘考》、《毛诗合音字》、《论语天文考》、《宛丘巫舞辨》等文章有着相当精深的文献功底。
网罗突破向天涯,
暮宿雅江暗自嗟。
寒夜灯前儿女泪,
鸡声茅店梦中家。
岁月相寻岂有穷,早梅唤醒醉眠翁。
坐中酒量人人别,花底春风处处同。
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
锦囊空复残诗在,分付悲欢一梦中。
洪雅县汉王乡纪兴
(2009年5月)
乡名汉王有来历,刘邦孙子拟驻跸。
  行宫方好命却断,改宫为祠志追思。
  望风跪拜似可笑,却是先祖当时礼。
  未考祠堂何时毁,现存残碑一丝迹。
  王爷短寿无福来,土民繁衍永世栖。
  总岗大山似舞台,演尽人间千古戏。
我今能来定是缘,得共此地悲和喜。
闻说山间有古道,一时游兴勃然起。
  石级看似缓缓样,登过半里却生惧。
  虽有凉风汗湿衣,三步两歇也喘吁。
  软软只感腿难抬,嘭嘭更觉心跳急。
  仰望路犹插云上,遥想古人何奋力。
  人马踏石石皆破,盐茶压背背应曲。
 &&不在此道走几回,翻烂史书无深知。
  这般艰辛为哪般?各有所需即经济。
  利益驱动命可舍,人轻财重不足奇。
近世古道荒百年,不是再无大生意。
只因道旁辟新路,汽车飞驰马不敌。
而今闲道又重生,流淌滚滚旅游币。
  沧桑如此便如此,叹息不必真不必。
  悟得此意步下山,香樟溪边农家憩。
  细啜清泉泡茶芽,深吸山风带草气。
  待客殷勤语无华,山民朴实名不虚。
  凉拌土鸡味十足,炝炒野菜香四溢。
  大嚼香油炸湖虾,豪饮家酒浸枸杞。
  身轻犹觉心未醉,神惚只感眼欲眯。
  乡官谈兴仍自高,历数汉王乡中奇。
  韩山浑似阳阴器,无言造化说孕育。
  深凿真卿绝壁书,精刻普贤危崖立。
  四十八洞唐桥留,笮人坑是古羌遗。
  恍兮惚兮听他言,真兮假兮我未知。
  今已醉兮无力兮,容我醒来究根底。
  假如小子是乱编,治他欺友吃不起。
  至少先罚三大杯,醉落湖中伴鱼戏。
  总岗湖水清又平,云天山形映湖底。
  堪笑华清水太少,一桶半坑洗凝脂。
  倘若明皇知汉王,应入此乡经营之。
  我今既醉且由醉,流连够了才回去。
  迷迷盹盹作诗词,呈请汉王乡友批。
卢见曾(),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又号道悦子,山东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人称“矮卢”。学诗于王渔洋,有诗名,爱才好客,四方名士咸集,流连唱和,一时称为海内宗匠。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因收受盐商价值万余之古玩,被拘系,病死扬州狱中。著有《雅雨堂诗文集》等,刻有《雅雨堂丛书》。长女嫁卢见曾之孙。盐引案发,纪昀因漏言获谴,戍。
卢见曾一生不仅勤于吏治,“有吏才”,“所至皆有殊绩”,是个典型的循吏,而且爱才好士,擅长诗文,“主东南文坛,一时称为海内宗匠”,又是清代有影响的文学家。直隶总督在给乾隆皇帝的荐表中曾称他“人短而才长,身小而智大”,著名才子甚至将长女嫁给他的长孙卢荫文,足见其才智与威望。他平生著述丰富,所著《雅雨堂诗集》、《雅雨堂文集》、《雅江新政》、《雅雨山人出塞集》、《感旧集》、《金石三例》、《雅雨堂石集》、《山左诗钞》等统称《雅雨堂丛书》,共计11种128卷,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再用喜雨韵三首
年代:【宋】
作者:【吴潜】
古说云香雨亦香,天工岂是色苍苍。
雨瓢假手何烦靖,斗酒开眉不换凉。
{儡亻换禾}{左禾右散}已欣登杵臼,綌絺渐可纳巾箱。
拟赓周雅鱼丽什,堆案文书未暇皇。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31/poem_155205.shtml
沁园春(乙未代寿尤制帅)
天下中庸,千载一灯,传之自公。有涵洪雅量,陂澄千顷,坚凝定力,壁立孤峰。佐鼎调梅,参帷借箸,略试斯文经济功。听淮鹤,暂素丝揽辔,玉帐分弓。
朝来鼓角声雄。庆元帅新除初度逢。任西风局面,人皆氵项洞,福星堂上,我独从容。草檄传燕,开门释蔡,了却中原公衮东。归廊庙,把格天勋业,与宋无穷。
绿云拥路到花溪,旧院门墙与树齐。循岸婆娑古榕里,横斜酒旆舞长堤。
旧院为民国曾艺澄舍。曾学于重庆大学建筑系,其舍皆自设计,中西结合,结构轩敞,甚有特色,今大部完好。
斜檐曲巷出山隈,石板铺街生绿苔。童叟皆知世间事,高车一日几回来。
作者:何 崝2009年4月20日至24日,文史馆馆长张在德、副馆长康济民率馆员数人考察川南井研、洪雅、丹棱三县,余亦预焉,得诗数首。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不上峨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
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
长江阔处平如驿,况此介然衣带窄。
欲从谪仙捉月去,安得然犀照神物。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若水逢降君。
穷桑属惟政。
不哉驭帝箓。
郁矣当天命。
方定五云官。
先齐八风令。
文昌气似珠。
太史河如镜。
南宫学已开。
东观书还聚。
文辞金石韵。
毫翰风飙竖。
清室桂冯冯。
齐房芝诩。
宁思玉管笛。
空见灵衣舞。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年代:【唐】
作者:【杜淹】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
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
年代:【唐】
作者:【杨炯】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代结客少年场行
年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骢马金络头。
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
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
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
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
表里望皇州。
九涂平若水。
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
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
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
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
埳壈怀百忧。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
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
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赠送郑钱二郎中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梅含柳已动,昨日起东风。惆怅心徒壮,无如鬓作翁。
百年飘若水,万绪尽归空。何可宗禅客,迟回岐路中。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年代:【唐】
作者:【杨炯】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
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
玉槛昆仑侧,金枢地轴东。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
宜城放琴客歌(柳浑封宜城县伯)
年代:【唐】
作者:【顾况】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头髻鬈鬌手爪长,
善抚琴瑟有文章。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巴猿啾啾峡泉咽,
泪落罗衣颜色暍。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人情厌薄古共然,
相公心在持事坚。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年代:【宋】
作者:【无名氏】
景云披靡。露浥轻寒若水。尽是游人美。陌尘润、宝沉递。笑指扬鞭,多少高门胜会。况是。只有今夕誓无寐。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9/poem_45711.shtml
年代:【元】
作者:【段克己】
数椽茆舍大如蜗。老生涯。寄山家。遮眼文书,随分有些些。自愧行年如伯玉,思往事,尽堪嗟。从他*吹沸鸣蛙。鬓霜华。晓来加。南北东西,泛若水中槎。此去存身知有道,深自隐,效龙蛇。
年代:【宋】 作者:【冯时行】
草树烟云满眼秋,长河横岭共悠悠。
觅归未得登临怯,与世相违俯仰愁。
万里音书无过雁,百年心事倚危楼。
西风早晚催征驭,却向青衣江上游。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岁月相寻岂有穷,早梅唤醒醉眠翁。
坐中酒量人人别,花底春风处处同。
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
锦囊空复残诗在,分付悲欢一梦中。
年代:【宋】 作者:【陆游】
黄鹤楼前逢剑客,青衣江口见诗人。
天涯莫起漂零感,物外终为自在身。
卖马求船虽少日,阻风中酒动兼旬。
中原早晚胡尘静,缑月嵩云要卜邻。
次韵代答刘文潜司业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平羌江上首空回,慈姥岩前定把杯。
纵使石肠都忘却,也应风雨送愁来。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几年不作月岩游,万里重来已白头。
云外连娟何所似?平羌江上半轮秋。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平羌江上月,伴我故山来。
幽兴依然在,浮云正尔开。
清秋才几日,黄叶已成堆。
未醉江楼酒,扁舟可得回?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天风吹发冷飕飕,独向沙边上钓舟。
愁绝平羌江上月,向人依旧半轮秋。
年代:【宋】 作者:【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月珠寺明月楼
年代:【宋】 作者:【程少逸】
楼面环开紫翠屏,峨眉瓦屋共前楹。
莫嫌鸥鹭时来去,正要微云滓太清。
登大峨绝顶睹圆相佛光成长句二十韵
年代:【宋】 作者:【王之望】
峨眉峻极西南著,万影庄严诸佛住。
高标天柱八宏张,雄镇坤维百灵赴。
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喧三月暮。
上方解冻僧人岩,远俗来游客填路,
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
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
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
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幽岩得照石发彩,阴洞有声雷蓄怒。
楞伽仙音好鸟语,兜罗绵界神龙护。
沧海潮回波浪平,蓝田日暖烟霏布。
长虹欻放白毫光,淡墨俄瞻紫金聚。
应真飞锡众共睹,圆相摄身人自顾。
六牙白象恍当空,三足赤乌潜隐雾。
琉璃瓶莹秋月白,优昙花净含晓露。
瑞境旁连瓦屋起,合成一界如相附。
神灯夜从九顶朝,散作千山无尽炷。
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惊。
欲寻傅说箕尾间,休访君平斗牛度。
便排阊阖陟高圆,扰扰人寰何足寓。
年代:【宋】作者:【陆游】
忧患无穷生有涯,惟须百事屏纷华。
人谁敢侮修身士,天不能穷力穑家。
频唤老僧同夜粥,间从邻叟试秋茶。
结茅林下从来事,瓦屋三间已太奢。
年代:【宋】作者:【陆游】
地辟天开斗柄回,今年红日遍池台。
新阳苏醒春前柳,轻暖医治雪後梅。
瓦屋螺青披雾出,锦江鸭绿抱山来。
衰翁也逐儿童喜,旋拨文书近酒杯。
年代:【宋】 作者:【阮阅】
门横路断竹为篱,雪色漫漫瓦屋稀。
黄领青腰墟市罢,尽沽红酒夕阳归。
年代:【宋】 作者:【张弋】
一间瓦屋荒山里,山路萦回夕照明。
只有比丘头雪白,旋收经卷入相迎。
丞廨之后正瞰城城上有古木十数株盛夏五六月
年代:【宋】 作者:【喻良能】
地静城荒可当山,士衡瓦屋两三间。
作亭领略吾何暇,留待来贤涉笔间。
叔度贤良再用游字韵见贻复次韵谢之
年代:【宋】 作者:【喻良能】
夕郎分阃镇东秋,幕下挥毫秦少游。
一代风流今不泯,百年文物尚堪求。
交情莫逆人谁似,吟事方殷岁又遒。
他日约君为伯仲,三间瓦屋住东头。
戊子除夕追和陈简斋除夜一首
年代:【宋】 作者:【喻良能】
世事年来已饱更,百年今夕两分平。
窗间蜡炬偎人暖,瓶里梅花照眼明。
瓦屋三间聊足喜,鬓霜千丈总堪惊。
明朝同上西山望,应有江湖春水生。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退之送穷穷不去,乐天待富富不来。
政须青山映白发,顾着皂盖争黄埃。
何如父子共一壑,庞家活计良不恶。
阿奴况自不碌碌,白鸥之盟可同诺。
三间瓦屋亦易求,着子东头我西头。
中间共作老莱戏,世上乐复有此不。
问梦膏肓应已瘳,归来归来无久留。
竹林步兵非俗流,为道此意思同游。
年代:【宋】 作者:【胡仲弓】
南地无寒脉,胡为雪载涂。
草池方积玉,瓦屋又跳珠。
鱼冻难争水,鸦饥懒哺雏。
玉堂与茅舍,随分有红炉。
敬礼瓦屋和尚塔偈
年代:【宋】 作者:【勾令玄】
大空无尽动马尘,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国来寻彼岸,洞山林下过迷津。
流流法乳谁无分,子子教知我最亲。
一百六十三岁后,方於此塔葬全身。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宋】 作者:【陈与义】
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
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字书。
十二月十三日三桥小雪
年代:【宋】 作者:【方回】
晓楼衾薄梦回频,辟户寒光绝点尘。
各各一篷船未动,差差万瓦屋如新。
高门定有丰醪饩,下里畴能馈粲薪。
邻叟踏泥共煎茗,早云多有望晴人。
年代:【宋】 作者:【员兴宗】
君起西南思,为予叠前篇。
我兴乐东西,珍烹口同然。
佳哉有蛤氏,商略依舜泉。
马刀形则古,瓦屋虫能天。
入手意便韵,况余谢荤膻。
何必逢麴车,为君口流涎。
冬夕会饮联句
年代:【宋】 作者:【梅尧臣】
与君数夜饮,唯恐酒盏空。
今我苦欲浅,语志难此同。
陈编侑欢适,间谑何魁雄。
婢子寒且倦,主人哦不穷。
灯青屡结花,煎响时鸣虫。
穴鼠暗出没,风雁高雍容。
冰霜覆瓦屋,貂狐输贵翁。
孤床乏暖质,苦语有淡工。
咀嚼患{炙火换肉}小,煨炮惊壳红。
落蟾斜入窍,远漏微递风。
醉心欺睡魄,细书刺昏瞳。
吽呀闻争犬,哮吼厌啼{左马右蒙}。
拨火乱赬豆,附炙双弯弓。
乾果硬迸齿,寒齑酸满胸。
枯蛤擘无肉,淡脯烧可饔。
语必造圣贤,乐已过鼓锺。
纸窗幸未曙,絮被令旋缝。
冻痹两股铁,跑抓双鬓蓬。
脬尿既懒溺,{左衤右昆}虱唯欲烘。
器册足缺齾,捧执无夭穠。
儿女寒不寝,僮仆困欲瞢。
岂无贵富徒,笑此饥寒踪。
丈夫固有负,道义久已充。
墨子不黔突,齿辈且得封。
勉哉梅夫子,塞者终自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此时此刻 乱了方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