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水博物馆地理

《济南泉水地理》附件一(1)
&&&&&&《济南泉水地理》附件一
&&& 部分专业人员关于济南泉水的论述(1)
&&&&&&&&&&&&&&&&&
801390.3m48.45m157.9m3/d7313700m3/d
540m100700m3/d
500010000m3/d
20011822m3/d35m24m23m0.51m20
801987520m3/d5
20036761/15620780.36m5
200472120348
80119891996250kg22kg19901989
1987826100300mm4m3080
&&&&&&&&&&
19919529.65m28.40m101031.55m28.55m
199082520023128.30m28.42m26.97m27.05m199242219921110199942629.05m28.85m29.04m26.7026.80m0.3m
&&&&&&&&&&&&&&&&&&&&&&&&&&&&&&&&&&&&&&&&&&&&&&&&&&&&&&&&&&&&&&&&&&&&&&&&&&&&&&&&&&&&&&&&&&&&&&&&&&&&&&&&&&&&&&&&&&&&&&&&&&&&&&&&&&&&&&&&&&&&&&&&&&&&&&&&&&&&&&&&&&&&&&&&&&&&&&&&&&&&&&&&&&&&&&&&&&&&&&&&&&&&&&&&&&&&&&&&&&&&&&&&&&&&&&&&&&&&&&&&&&&&&&&&&&&&&&&&&&&&&&&&&&&&&&&&&&&&&&&&&&&&&&&&&&&&&&&&&&&&&&&&&&&&&&&&&&&&&&&&&&&&&&&&&&&&&&&&&&&&&&&&&&&&&&&&&&&&&&&&&&&&&&&&&&&&&&&&&&&&&&&&&&&&&&&&&&&&&&&&&&&&&&&&&&&&&&&&&&&&&&&&&&&&&&&&&&&&&&&&&&&&&&&&&&&&&&&&&&&&&&&&&&&&&&&&&&&&&&&&&&&&&&&&&&&&&&&&&&&&&&&&&&&&&&&&&&&&&&&&&&&&&&&&&&200161m199181020&&&&&&&&&&&&&&&&&&&&&&&&&&&&&&&&&&&&&&&&&&&&&&&&&&&&&&&&&&&&&&&&&&&&&&&&&&&&&&&&&&&&&&&&&&&&&&&&&&&&&&&&&&&&&&&&&&&&&&&&&&&&&&&&&&&&&&&&&&&&&&&&&&&&&&&&&&&&&&&&&&&&&&&&&&&&&&&&&&&&&&&&&&&&&&&
0.81.0m0.7m1992102511150.6m0.7m
199841999122004411200591123m20039620038161060.5
m910.22m0.38m960.04
m200378200396
0.20.4g/l,3060ppm
19899D-63.1-61.4-58.3-60.8
19902001818300.36m50.18m1/33.25m818190.7m3/d0.13m2527293091395893556mm91217172002320010.22m
199720004818301.79
m1.21m0.48m0.63m1.03m2001818300.36m0.36m2001818300.36m
2005418771.55m3/s1610m30.200.30m
8070201822m3/d20
2001930m3/d20m3/d12m3/d
400m501m3/d13m70m
0.52m1997226
2g/l1400km220051012
129m3/d60m3/d
19868016.4m3/d0.40m0.38m
2、关于泉域东边界——兼析济南泉水与济东地下水关系
&济东地区是工业用水大户、已有水源地最为集中的地方。为保泉目的,是否停采济东地区地下水,要看济南泉域东边界在什么地方。
试验证明东梧断层透水,捕虏体与区域水位差不证明该断层阻水
1987年7月在东梧断层西侧500m的铁厂、炼油厂供水井同时抽水3.69万m3/d,抽水井附近水位下降2m,断层东侧下降0.5m,证明东梧断层中北段是透水的。往东、西方向影响程度不同,是由于地貌位置不同,岩溶发育程度差异造成的,与东梧断层的存在无关。
开采条件下黄台电厂一带形成了低于海平面的岩溶水漏斗,是因该地段灰岩为被火成岩包围的捕虏体,富水性虽好,但与区域岩溶水连通较差,在开采量达8万m3/d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补给所致。与东梧层以东及区域岩溶水存在的水位差,并不说明该断层阻水。
2.2白泉一带排泄不畅,济南泉域地下水只能从城区一带集中涌出
为什么天然情况下不在东北郊集中排泄呢?因为这一带分布着70~100m厚透水性微弱的第四系亚粘土,盖在下面的岩溶水无法喷出地面,只有一小部分在地形低洼的纸坊等地顶托渗出形成了湿地,这就是所说的白泉等泉水。而高程相近的城区趵突泉地段第四系厚度仅8m,主要为裂隙发育的胶结砾岩,岩溶水在压力水头作用下,沿裂隙带喷涌而出,形成了独特的泉涌景观。
东北郊白泉一带地下水运动滞缓,在水化学方面也有表现,天然条件下(50~60年代初)地下水矿化度、硬度均明显高于城区及东南部山区(东北郊的上游),分别高0.15g/l和2~3德国度;而城区与东南部山区矿化度、硬度等却非常接近。说明在天然条件下东南部山区地下水直接补给城区泉水。
2.3“白泉泉域”是济南泉域的一部分
&假如东梧断层至埠村向斜之间600km2白泉泉域成立的话,天然情况下30余万m3/d的地下水补给量哪里去了呢?历史上白泉、葫芦头泉、杨家屯泉等常年流出量之和仅2~5万m3/d,往北、往东的排泄途径已被天然封闭,其余地下水出路何在?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事实上,“白泉泉域”大部分地下水正是穿过透水的东梧断层(主要是中北段)直接补给城区泉水!所谓“白泉泉域”,只不过是济南泉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前已述及,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从东南往西北的总体流向,和济南岩体西南——东北的(与天然地下水流向垂直)总体走向,就决定了城区泉水与济东水力联系密切,而与济西水力联系不密切。尽管东部近郊工业南路至工业北路一带有火成岩穿插,部分地段导水性相对较弱,但由于来水方向过水断面较大,在从东南到西北流向的水动力场作用下,天然情况下城区泉水的补给通道是畅通的。
济东地区地下水与济南泉水属同源补给
1982、1987年减采城区增采东郊的措施之所以对保泉不见成效,是因为济东地区与城区属同源补给。从近20年来实测的等水位线图看到,在济东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35万m3/d以上),使来自东南部巴漏河、巨野河诸流域本来补给济南泉水的地下水,未达城区就改变流向,朝东郊两大开采区汇集。在济东地区开采地下水,实际上是袭夺济南泉水。
要从根本上保泉,必须全面停采济东地区地下水。
2.5埠村向斜构造分隔了明水与济南两大泉域,构成济南泉域东边界
位于济南东郊至明水之间的埠村向斜构造,轴线在埠村至城角头一带,核部为阻水的石炭——二叠系地层。翼部为奥陶系、寒武系。北端开口倾伏,南端收敛扬起,地貌上呈簸箕形构造盆地。东翼被文祖断层切割,西翼的煤系地层呈北西向一直延伸到白谷堆、滩头一带,在东北郊(俗称东郊)与济南火成岩体呈侵入接触。使来自巴漏河、巨野河流域的地下水,受向斜西翼煤系地层阻挡在埠村、谢家庄一带转向西北,朝着东北郊、城区一带汇集。由于埠村向斜的分隔,使明水泉域与济南泉域成为各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两大泉群的出露标高相差30m以上。济南泉域的东边界,正是该向斜西翼的有效阻水地带。泉域的东边界为相对隔水边界。
&3、关于泉域南边界—兼析济南泉水与玉符河流域地下水关系
勘察研究发现,与上述西边界相连接,从分水岭村往东,经兴隆山、矿村、龙湾(小清河诸支流与玉符河流域分水岭)往东南延伸,直至长城岭东段(巴漏河与莱芜盆地的区域分水岭),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岭接近一致。只是由于地层向北缓倾的原因,使寒武系分布区地下水分水岭多位于地表分水岭的南侧,二者并非完全吻合。该分水岭西段南康、兴隆山、白马洞山、黑峪顶一带,中、上寒武统石灰岩岩溶发育不良,致使兴隆、南康、九曲等地地下水位长期高于与符河干流催马庄10~60m,因此玉符河回灌补源不可能穿越分水岭不到城区;大涧沟、矿村、龙洞、北侯、王北等地的抽水试验和长期观测资料也证明地下分水岭的存在;分水岭中段龙湾至虎门南山一带,中、下寒武页岩起到阻隔地下水的作用;分水岭东段四角城(七星台)、南麦腰至垛庄南山(东长城岭)一带为隔水的太古界变质岩。在东、西边界已确认的前提下,受这条区域分水岭控制的地下水分水岭作为泉域的南边界也就确定了。泉域南边界为隔水边界。
4、关于泉域北边界—兼析火成岩体的形态对泉水形成的作用
分布在城区至东西郊北部的济南火成岩体为公认的泉域北边界。该岩体的分布范围,西起位里庄,东至冷水沟、滩头,南达刘长山,往北跨黄河至桑梓店,面积330 km2。有效阻水界面(奥灰顶板埋深大于400m)呈北东走向。该岩体西部、西南部形态为岩基,东部、东南部为岩盘、岩床。在东北郊滩头一带,与连续稳定的阻水煤系地层呈侵入接触。
泉域北边界在火成岩体纵向有效阻水界面及与之呈侵入接触的煤系地层。由于火成岩体西南部呈岩基形态向南延伸,因此不仅构成了北边界,而且也是泉域西边界组成部分。
岩体的形态对迎水的一侧岩溶水富水程度影响很大。从富水性分布清楚地看到,在火成岩凹进(灰岩被火成岩三面包围)的地段最富水,如东北郊冷水沟、城区一带富水区;而在火成岩凸出的地段,地下水则较为贫乏,如段店、刘长山至八一礼堂一带均为贫水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济南泉水地理》附件一(2)
&&&济南泉域范围综述
5、济南泉域范围综述
综上所述,济南泉域的范围,东从埠村向斜西翼(埠村、白谷堆、滩头一带)的煤系地层,西到城区西部火成岩体和与之相连的郎茂山——万灵山岩溶弱发育带,南达小清河诸支流与玉符河流域的分水岭(分水岭村、兴隆山、矿村、龙湾至虎门南山一带)及与莱芜盆地的分水岭(七星台、南麦腰至垛庄南山一带的东长城岭),北到济南火成岩体北东向阻水前沿(济南火车站、黄台板桥、洪家园至小许家一带),济南泉域面积818.5km2,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其次为寒武系为主,仅东南部巴漏河上游地段有太古界出露。见图7.5。
济钢、黄台电厂、炼油厂等重工业用水大户自备井,东郊水源地、东源水源地、章丘圣井水源地、张马屯铁矿、埠村煤矿、狼猫山水库、垛庄水库、东部新城地下水强渗漏区都在济南泉域范围之内;玉符河流域(包括卧虎山水库、渴马至催马强渗漏区、济西古城水源地、西郊水源地)、巴漏河冲积扇都在济南泉域范围之外。
济南泉域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及河道渗漏补给,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44万m3/d。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从东南往西北运动,受阻于济南火成岩体,在排泄条件最好的城区溢出地面形成集中排泄的泉群,50~60年代在城区少量开采地下水的背景下,泉水平均总流量40万m3/d。由于四周边界均为隔水、阻水性质,其它天然排泄量甚小,故济南泉群为全排型岩溶大泉。
随着东部新城在济南泉水的直接补给区(强渗漏区)大规模、大比例硬化地面,济南泉域地下水的补给量将大幅度减少。
搞清了济南泉域范围及其边界条件,保泉供水的工作就能有的放矢。只要从济南市水资源的实际出发,严格控制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强渗漏区)硬化地面,全面合理开发泉域外济西地下水作为主要替代水源,以其它水源作补充,停采泉域内(主要是济东地区和城区)地下水,定能在确保城市、工业供水的同时,恢复并保持济南泉水长年正常喷涌。
(1)济南泉水来自东南部,名泉断流是东郊和城区过量开采所致
研究保泉供水方案必须先搞清泉水成因及泉域边界,否则保泉供水无从谈起,20年济南保泉的曲折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谓泉域,是指天然状况下泉水的汇流及蓄水范围。
研究成果表明,济南泉水来自东南部以石灰岩为主的山区,地下水在从东南往西北运动的过程中,受阻于火成岩体在城区溢出地面成泉。泉域的范围,东起埠村向斜西翼(埠村至滩头),西至郎茂山、万灵山岩溶弱发育带,南达兴隆山、四角城至长城岭东段区域分水岭,北到济南火成岩体的北东向阻水前沿,面积818.5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660mm,地下水补给量44万米3/日。东郊和城区都在泉域之内。
泉水连年长时间断流干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泉域内东郊和城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近20年来,东郊地区开采量达35万米3/日,城区12万米3/日,长期超过泉域内地下水补给量,导致泉水断流。2001年9月以来城区流量不大的泉水复涌,主要是城区水源地停采的结果,而与泉水同源补给的东郊地区地下水并没有停采,因此泉涌仍是短暂的。至2001年12月24日黑虎泉停喷,2002年3月3日趵突泉停涌。2002年8月25日城区地下水位23.56米。
当前情况下,若改用泉域外不影响泉涌的替代水源,停采泉域内东郊地区地下水,济南泉水将迅速恢复正常喷涌。
km2123/200km25
642.9mm97.93/88.13/
0.20.5/PH78.5819
23/23/133/213/103/403/
196030.891998199931.4530.512001112628.9240
1203/2273/203/3133/
km2596mm24.23/223/13/
198953/1999153/
1223/1103/203/753/853/1003/
198920001503/
1988753/801173/1985
20018200232001
(3)开辟济西地下水源乃保泉供水当务之急
纵观20年保泉的曲折历程,从减采城区增采东郊,到投巨资引黄停采西郊水厂,以数十亿巨资和20年的宝贵时光为代价,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至今名泉远未达到常年喷涌的水平,保泉远未成功。济南保泉供水究竟有没有条件解决?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合理开发泉域外济西地下水源,同时停采泉域内东郊地区地下水,保泉供水问题就能圆满解决。
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全面开发济西地下水源是保泉供水的最佳措施。可行性条件如下:
a.济西地区为独立于济南泉域之外的地下水系统,以郎茂山——万灵山岩溶弱发育带为界,与济南泉水不存在水力联系,不开发则主要流入黄河北。
km2广大区域补给,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122万米3/日,富水区可开采量110万米3/日。从南部补给区到黄河北全淡水区,地下淡水总储存量在100亿米3以上。不仅有充分的补给保证,而且调蓄能力极强。即使遇上连年干旱,也能保证正常连续供水。
c.单井出水量大(达1~2万米3/日),可用管井集中开采。取水成本低,管理方便。
d.水质优良,水温恒定,是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较理想水源。
e.地面高于市中心6~12米,可自流输水;无须复杂的处理,运行成本低。
f.输水距离近,开发成本低,工程工期短。拟建往济南市供水的古城、王宿铺、坟台、西辛四处水源地距济南城区分别仅为8、18、28、35公里,且分布在一条线上,工程造价低;沿途地形平坦,施工条件优越。长清区供水则可就近开采。
g.开发济西水源,一次投资,长期受益,不存在遗留问题。
h.在解决保泉供水的同时,还能使齐河、东阿等地的盐碱、渍涝灾害得到有效治理,减轻济西煤田的治水压力,实为一举多得的好事。
济西地区地下水源之丰富,调蓄能力之强,水质之优良,供水条件之优越,为我国北方所罕见。在全面开发济西水源之前,片面地强调资源型缺水是不恰当的。
开发济西地下水源的总投资,不会突破引黄工程的1/10,工期将不超过其1/5。直接效益将是从根本上解决济南保泉供水问题,包括满足泉城市民长期饮用优质地下水的问题。济西地下水源在济南保泉供水当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是其它任何水源都无法替代的。
由于济南市迟迟不开发济西水源,德州、聊城正加紧从黄河北大规模开发。
由地下水的共性所决定,济西地下水是再生式动态资源,不开发则流失掉,无法蓄存起来留给子孙后代用;只要开采量不超过常年补给量,就不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会出现不良环境问题。济西地下水源的开发及相应的恢复泉涌的进程已耽误了20年,在这一问题上切不可再优柔寡断、坐失良机了。开辟新水源,应首先立足当地,不可舍近求远。众所周知,开发济西地下水源,投资少,见效快,受益持久。当前,保泉到了攻坚阶段,全面开发济西地下水源已刻不容缓。
二、关于引黄供水
近十几年来修建的几处引黄供水工程及拟建的东湖引黄水库,造价太高。一动就是几十亿,太不值得。从长远一点看,引黄供水是靠不住的。一是黄河断流时间增长、来水量减少大势已定。
1995、1996、1997、1998年断流时间分别达122、141、226、137天,若不是1998年以来全流域统一调配,断流时间还将加长。既然黄河来水没有保证,水库蓄水能力和使用寿命都很有限,那么引黄供水的保证率能有多高呢?二是泥沙处理缺少长远的根本解决办法。三是全流域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将难以遏制。为什么还放弃使用济西优质地下水,而饮用水质较差的黄河水呢?四是引黄供水成本是地下水的十几倍以上,要长期达到设计供水量,难度是非常大的,甚至不排除在较短年限内工程报废的可能。1986年上马1988年竣工曾声势浩大的引黄一期工程,从酝酿阶段我们就曾竭力劝阻。结果该工程不仅远没达到过设计供水能力,累计运行不足5年,除水厂部分设施外,总体工程就已废弃。玉清湖引黄水库启用不到1年,因渗漏在大旱之年就已淹没农田10500亩,正常年及丰水年份必将更甚。防渗处理难度重重且耗资巨大,给济南市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地下淡水极为贫乏的沿黄城市,引黄供水可能是主要途径,而在地下水条件得天独厚的济南市,情况则完全不同了。
如果济南市以单一黄河水源为主供水,关掉所有地下水源地及自备井,一旦遇到黄河特枯年系列,或突发事件停止供水,将发生严重水荒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
从以优质地下水供水到改用水质较差的黄河水,使泉城市民的生活质量、部分行业的产品质量均明显下降。如果喝黄河水能换来名泉常年喷涌,泉城市民还是能服从大局的;如果一边喝着黄河水,另一边泉水还是涌不上来,又怎能让泉城市民无怨无悔?若继续放弃济西地下水源的开发利用,这种难堪的局面将会反复重演。此事本应早做筹划,未雨绸缪。济南市现状城市生活用水量只不过12~15万米3/日,饮用水需求量更小。事实上,在确保名泉常年喷涌的前提下,泉城市民完全有条件长期饮用优质地下水。即使济南市城市人口再增加几倍,泉域外围(主要是济西地区)的优质地下水也完全能满足生活饮用水需求!
实行分质供水非常重要。在济南市,岩溶地下水水质最好,是生活饮用水及酒类、饮料等工业用水的理想水源;而引黄水源可作为一般工农业用水及环境用水。
&三、关于利用巴漏河冲积扇调蓄引黄补源
(建地下东湖)
历城唐王至章丘宁家埠一带的巴漏河冲积扇,由于多年来第四系地下水超采,枯水年已形成700 km2漏斗区,水位平均埋深大于10米,中心埋深已达21米。该漏斗区已腾出较大的地下库容,又临近黄河(仅10公里),真正具备引黄补源条件。可把黄河水引到田间路边沟坑滞留渗漏,同时还可采用大水漫灌增加渗漏。在这方面,我省的兖州、滕州等地已取得了20多年成功的经验。若使地下水位平均上升4~5米,就可储存黄河水1.5亿米3以上,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称之为地下东湖。若以此调蓄引黄,可新增40万米3/日的持续供水能力,长期用于东郊工业区供水。既节约土地,减少蒸发,又能调节水温,简化繁杂的泥沙处理问题,同时避免因吸引水鸟、增加降雾、产生湖陆环流及侧向风(风切变)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影响。比投9亿元巨资修建地上东湖(引黄平原水库)优越得多。建地下东湖,投资少(相当于地上东湖的1/20),见效快(工期相当于地上东湖的1/5),如此适宜的条件应及早利用。应尽快立项建设,并以此取代正酝酿上马且弊多利少的地上东湖。
四、关于保泉的目标和先观后用
若以济西地下水作替代水源,停采东郊地区及城区地下水,限制农灌及排水,可在三年之内恢复群泉喷涌壮观的泉城风貌。除特枯年外,城区水位可达28~31米,城区泉群总流量在30万米3/日以上,达到50年代泉水流量的80%,这就是较理想也较现实的保泉目标。保泉的标准不能太低,似冒非冒、季节性出流决不是济南泉水的特色。保泉与供水并不矛盾,涌出后的泉水也是一笔可观的水资源,一定要先观后用。泉水可利用量平均20万米3/日。
恢复后的泉水先观后用,已基本形成共识。这是有效利用泉水资源,促成良性循环的最佳措施。若只观不用,让清冽甘美的泉水与污水混在一起排掉,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更让游人为之不悦,让泉城人心里不安,实际上降低了名泉的观赏价值。我们高兴地看到,市有关部门正加快推进先观后用工程的进程,多年来先观后用的设想即将成为现实。但先观后用的前提是泉水常年喷涌,在开辟济西水源之前,常年喷涌是难有保证的。
五、关于济西水源开发与长清区当地发展的关系
1988年,经地矿、城建部门勘探证实,济西地区南、北大沙河下游隐伏灰岩区,在不影响当地发展用水的情况下,分别有条件形成13万米3/日、20万米3/日规模的供水水源地。正当市里准备开发这两处水源时,在1989年7月的专题研讨会上,遭到一批引黄派人士的反对,其理由就是济西水源应留给长清县或留给子孙后代用,济南保泉须靠引黄解决。此后,潜力巨大的济西地下水源的开发问题被长期搁置,济南保泉供水继续走漫长曲折之路。
工业落后的长清县城当时供水需求量只2万米3/日,直至目前连同乡镇企业供水也不过4~5万米3/日。尽管长清县的水资源足够几十个长清县城用的,但主张引黄的人士坚持要留给子孙后代用,而无论如何不能用于济南保泉。
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清澈的地下水从长清西关外、老张庄等地自流井涌出地面四处流淌;水文地质专家们更是痛心地注视着数以亿计的优质地下水白白流入黄河北成灾。而闻名遐迩、中外瞩目的济南名泉,却年复一年地断流干涸。
如果十几年前济西水源就得到全面合理开发,毫无疑问,济南保泉供水问题早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从那时就恢复了泉城风貌,济南市将是多么充满活力!
把这块决定名泉枯荣、关系到泉城发展之大计的济西水源长期闲置起来,留给长清县的子孙后代用,究竟能给长清带来什么?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长清的发展离不开济南市的带动,长清与济南同兴衰、共命运。恢复泉城名泉常年喷涌同样是长清的大事。
六、关于恢复济南名泉正常喷涌若干措施的建议
1.根本措施
主要是开辟济南泉域外济西地下水源,长期取代泉域以内东郊地区和城区地下水开采。在满足城市、工业供水的同时,确保名泉正常喷涌。
(1)全面合理开发济西地区地下水源,可增加优质地下水供水量75万米3/日。
(2)在城区停采的基础上,关闭东郊地区水源地和自备井,减采地下水35万米3/日。重点关闭裴家营水源地、中李水源地、宿家张马水源地、解放桥水源地和济钢、黄台电厂、炼油厂、化纤厂、化肥厂、塑料实验厂、重机厂、肉联厂、客车厂、制药厂、造纸厂等用水大户自备井。对井口标高低于32米的井孔施行严格封闭,防止未来自流涌水分流济南泉水。正在准备开采的武家水源地、黄土崖水源地(章丘)、及早封井,严禁在这两地段袭夺泉水。
(3)恢复后的泉水先观后用,即先用于观赏之后用于供水。
(4)严格控制埠村至孙村一带煤矿排水和泉域范围内农业开采。
(5)利用唐王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引黄回灌,建地下东湖。
(6)扩大污水处理,实行分质供水。
(7)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节约用水。
(8)建立南部山区水源保护区。
2.辅助措施
辅助措施也很重要,须认真落实,常抓不懈。
(1)现有引黄工程降低供水成本,扩大供水。
(2)狼猫山、垛庄两水库适时往渗漏河道放水,增加济南泉水补给量;济西水源开发后,卧虎山水库也要适时放水,增加西郊地下水补给量。
(3)调整工业结构,压缩工业用水。
(4)植树造林,绿化南部山区。
众院士肯定济西抽水试验
时报5月17日讯(记者 张定业)日前,“济西抽水试验与济南保泉供水研究报告”通过了由两院院士张宗祜等国内16位水文地质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专家指出,济西抽水试验,将抽出的大量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不仅使市民喝上了优质地下水,而且为济南市供水保泉的优化调度,分质用水和保泉供水提供了实践依据。
济西抽水试验最早开始于2003年6月8日,后于2004年7月重新启动。抽水试验布设抽水井26眼,观测井120眼,平均每天抽取27.3万立方米地下水,试验控制面积覆盖市区周边1280平方公里,是“国外少见,填补国内空白”的超大型抽水试验。
专家们认为:济西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边抽边用,将抽出的大量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不仅使市民喝上了优质地下水,而且为济南市供水保泉的优化调度——开发济西、停采城区、减采东郊,分质供水和保泉供水提供了实践依据。专家们还就保护和健全本次抽水试验监测网络、全面合理开发济西地下水源、落实保泉与节水措施等提出了建议。
济南地下水条件优越,特别是泉域之外地下水供水潜力巨大。泉域外的西部地下水可实现长期稳定供水60万立方米/日,泉域外的东部巴漏河冲积扇先期可开采供水20万立方米/日。济南市饮水、保泉问题,不仅正常年份能解决,而且枯水年份照常能妥善解决!
在2006年11月8日的名泉保护会议上,鲍志强市长指出:“坚持让市民喝上优质水和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并举方针,在不影响市民喝优质水前提下,最大限度用济西水置换泉域内地下水开采量;在不影响工业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用黄河水源置换泉域内工业用地下水开采量”。11月28日市供水安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确定:确保济西水源(一期)往城区供水量不少于20万m3/d。市政府采西停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使济南保泉供水驶入科学化轨道。
21世纪是水的世纪,谁占有优质水源,谁就具备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当今世界工厂里能造出核武器和登月飞船,却永远造不出与天然地下水相当的优质水源。为让居民喝上优质水,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国内外众多的城市一直在不惜代价、前赴后继地寻找地下水。
从2004年7月21日重新启动至2005年12月下旬的17个月。济西一期加上恢复开采的西郊水源,开采量30多万m3/d,累计达1.5亿m3,地下水监测面积达1280
km2,地下水监测井120眼。这是一次超大型的开采性抽水试验,其抽水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监测范围之广,监测项目之多,在国内外尚不多见。
在2005年济西、济东降水量同比减少24%、25%的情况下,2005年10月份济西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持平,城区地下水位较上年同期略高。说明济西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巨大,实际开采量明显小于地下水补给量;在大部分泉城市民喝上了优质地下水的同时,济南泉水已连续两年多喷涌不竭,并继续保持良好的喷涌势头。2005年10月,济南泉水持续喷涌时间、涌水量、水位均创下近30年来同期最高纪录。说明济西抽水试验对济南泉水喷涌没产生不利影响;说明济南供水集团贯彻省市政府采西停东的决策,采取的开发济西地下水,停采城区地下水,减采东郊地下水的保泉供水措施见到成效。
试验期间还选择受降水、开采影响较小的时段连续停采1个月,由此引起地下水位上涨的范围仅出现在济西水源地附近的富水区,郎茂山——万灵山岩溶弱发育带以东的城区地下水、济南泉水动态未见影响。
2005年旱季卧虎山水库以1.5~5
m3/s放水补源两个多月,共放水1610万m3。监测数据表明,与历次放水补源一样,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仅为玉符河中下游地段,对济南城区地下水动态、济南泉水动态未产生影响。
抽水、停采和补源等试验监测资料进一步表明,济西地下水补给量巨大,富水性强,水质优良,与城区地下水联系微弱,在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有条件形成长期稳定供水的多处特大型、大型水源地。全面、合理开发泉域外济西地下水源,以客水水源作补充,停采泉域内东郊和城区岩溶地下水,困扰济南多年的保泉供水问题有条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泉水水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