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做一个什么什么的人,匹马为财”

1.做人的规则
避免成为“爱挑毛病”的人躬自厚而薄责与人。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古语说人要“躬自厚而薄责与人”,意思是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修养,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责,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确,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爱挑毛病,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惟有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非的标准。我们有时也难免会犯这种错误,认为自己做的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别人做什么都是错的,习惯以教训人的语气指责别人。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别人去做。要是做得不好,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他做不好事。这种人其实是很招人厌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德,教导人们要对他人有爱心,要宽厚,但对自己却要很严格,这样的人,他的人格是健全的,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孟子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锄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去挑别人田里的草,这种人是很讨厌的。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胡适就是这样的人,他很有长者风范。在一段时间,他的家里总有客人。有人写文章说,无论谁,学生,共产青年、安福余孽、同乡商客、强盗乞丐都进得去,也都可以满载而归。穷苦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者,他肯指导门路;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谈几句俗话。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胡适才执笔做他的考证或写他的日记。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女子面前都是道貌岸然的,但是胡适不是那样的,他很有人情味,到别人家里,必定与其太太打招呼,上课见女生穿的单薄,必亲自下讲台来关教室的门窗。在这些对待他人的地方,胡适可以说对别人是很宽容很随和的。但他对自己在私德立身上又是很严格的。当时很多学者在留洋以后都把家里包办的乡下太太都抛弃了,但胡适对母亲包办给他的发妻却始终如一。有一句话叫“从自己做起”,意思是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事事走在前面,以行动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这样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情或不要做什么事情时,你的话你的要求就显得有份量。有时即使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能苛求别人也做到,因为人和人毕竟是有这样那样的差别的,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人不一定能做到。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你体谅别人的难处,容忍别人的弱点,宽于待人,才能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为人讨厌,反讨人喜欢。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在生活的细节当中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挑人毛病的人。别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你是否就没有呢?别人犯了错误你那么不满,难道你自己就不犯错误了吗?你不原谅别人犯的小错误,当你自己犯错的时候,你能够要求别人原谅你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人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舞台,人与人之间又是如此的不同,如果各自为政,整个人的世界就会四分五裂,相互争斗不已;人人都挑毛病,互相指责,人生也就会永无宁日。人生本来就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艰辛,如果再在人际关系上如此的互相龌龊,钩心斗角,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的艰辛,充满不幸。人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何必在互相嘲笑和指责中度过每一天的时光呢?何不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社会面对别人呢?忍一时,退一步,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美好的。不求事事完美,但求轻松做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你总是如履薄冰地与别人交往,而且在别人面前从不犯错误,当然会树立你自己的美好形象,但是更多的是带给别人莫大的压力,对方在你的面前会极其不自在。我们的世界原本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周围有些人则总是生活在追求理想完美的世界中。他们以为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因为大家都认为被别人发现弱点,就会被对方揪住小辫子;或是以为被别人看到短处,能力就会受到怀疑。总之,无法在别人面前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不值得的。这可真是浅薄的看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你总是如履薄冰地与别人交往,而且在别人面前从不犯错误,当然会树立你自己的美好形象,但是更多的是带给别人莫大的压力,对方在你的面前会极其不自在。而你自己为了维护好不容易树立的形象,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有时会看到这种无懈可击、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这种人时常都保持着警醒的姿态,即使身边已经没有其他人了,他还是不允许自己犯一丝错误。有的人把完美主义看作自己为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相信实现完美是他达到理想高度的惟一途径。可是实际情况怎样呢?他对失败的恐惧使他做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工作效率远不如他的同事。完美主义也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都会受到损害。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主义者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别人却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陷入孤独的境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这弱点早晚会暴露在别人面前。况且,“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之所以可爱、可亲就在于他是个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与其刻意地把缺点掩盖住而伪造出完美的外表,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性情。有些人很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护短、有些人很容易见异思迁、有些人极度地爱慕虚荣、有些人则嗜好杯中物,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缺陷,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斤斤计较。自身的缺陷还是尽可能不要被别人看见为好。但是,在人际关系上却是不妨偶尔故意地留下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弱点,这样反而能让彼此的交往更兴致盎然,只要你留下的不是授人以柄的大缺陷就可以了。做人不一定非得做得大满贯不可,有时候输赢平衡就够了。要持续健康的友谊关系就必须偶尔表现出不伤大雅的小缺点。可能是在自己的事业中追求完美和卓越是无可厚非的,完美主义者可能是最有天赋、最具创造力的。你可能有音乐、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才华。亚里士多德说:“所有天才都是完美主义者。”你天资聪颖,若能被恰当激发,得以发挥,便会有杰出的成就。当然,在人的一生中,取得最佳成就的可能只有一次。把它作为每一件事的标准,怎么可能实现呢?相反,如果你的目标客观而又现实,你会常常感到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富有创造性,工作效率卓著,因而充满自信。当你为自己远大的目标切实地奋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干得是多么出色!做人行事不要求全责备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憾,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矫枉过正,反而失去事物的本原。“大行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一件事情,只要主题是正确的,就没有必要过多注重格式和细枝末节。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虫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虫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木材。有一个关于伯乐相马的故事: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里,有能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好马可以从外貌、筋骨上看出来。但千里马很难捉摸,其特点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我的儿子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马,但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什么是千里马。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您召见他吧!”秦穆公于是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现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问他:“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取,结果是一匹公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于是将伯乐召来,对他说:“真是糟糕,您让我派去的那个寻找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马呢?”伯乐长叹一声说道:“他相马的本领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选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原因啊?选他抓住了千里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现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领,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应该看到的,而没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观察到了他所要观察的,而放弃了他所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才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匹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很多男人常常会埋怨陪伴妇女买东西,既费时间,又很劳累。她们不是对花纹不满意,就是对式样百般挑剔,或者觉得虽然式样勉强过得去,可惜质料实在不行,因为各种因素而犹豫不决,结果常常空手而归。其实,这些毛病并非只有妇女才有,一般人在工作或读书的时候,也会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迷惑。一个人对于某事犹豫不决时,就会发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这时候,如能针对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问题来研究,就可以发现一条排除迷惑的大道。例如,你要选购西装,不妨先明确地限定是何种花纹、式样、布料,如果决定以花纹为主,那么,式样和质料就可以作为次要考虑的条件。如果抓住重点来研究,自然能果断地选购,而且,以后也不会遭到别人的埋怨,自己也不会后悔。总之,最重要的是要先抓住问题的核心,其他问题则可列为次要。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自问:“这真的很重要?”在每次激动之前,问问自己:“这事值得我那样大动干戈吗?”没有比这一提问更好的治疗为麻烦事而烦恼、激动的药方了。如果我们碰到麻烦事时,问自己一声:“这事真的重要?”则最少90%的争吵与不和将不会发生。不要掉进琐事的圈套中。在解决问题时,多想那些重要的事。不要为一些表象、肤浅的事情所淹没,要集中精力于大事。装糊涂人,做聪明事聪明是一件好事,因为聪明的人明白如何解决问题,少犯错误,但是“聪明”也不尽是好事,尤其是自认聪明、聪明过头,将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常言说“聪明难,糊涂更难”,是说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难,但要在适当的时候糊涂也更加难。聪明是一件好事,因为聪明的人明白如何解决问题,少犯错误,但是“聪明”也不尽是好事,尤其是自认聪明、聪明过头,将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装傻不仅是一种艺术了,更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大智慧,是真正的聪明。装糊涂人,做聪明事,是明哲保身非常有用的办法。汉朝的萧何是一个很精通儒家勤政、谦抑谨慎的窍门的人,他侍奉大杀功臣的刘邦多年,最后得以善终,这和他知道如何装糊涂有很大的关系。刘邦在灭楚之后,论功行赏,萧何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他非常谨慎。在他官拜宰相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都登门向他道贺,惟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提醒萧何:你的灾祸可能会从此发生。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封你为宰相,掌握护卫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备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封赏,献出自己的财产作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减少皇上心中的疑虑。萧何仔细一想,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便按召平的建议去做,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中随刘邦作战,又把自家的资财捐输前方做军费,得到了高祖的欢心。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又带兵亲自去讨伐,让萧何留在后方。萧何全力安抚百姓,巩固民心。有人见他勤勤恳恳,非常担心,劝他说:相国小心一家人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入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注意你的动向,惟恐你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从今天开始就要破坏自己的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安心。萧何细一思量,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没收百姓土地,扰民、乱民,使百姓对他怨声载道,萧何的威信下降了,可是刘邦却对他放心了。伴君如伴虎,萧何正是用了装糊涂的招术才得以保全性命,如果是其他居功自傲的人,则早就人头落地了。所谓世事无常,即使你拜相封侯,位极人臣,也不敢保证你会永远辉煌,永远平安。当你辉煌之时,如果无一点缺点瑕疵,这样也会遭人猜忌。他人防备的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才干,如果你不知道激流勇退,以装糊涂的方式明哲保身,难免会被压制,甚至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在现实生活中,装傻也是需要的,并不是说你要对所有的事情视而不见,而是那些你难以预料后果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力解决,该糊涂的时候还是要糊涂的。装糊涂甚至是一种需要,不光你需要装糊涂,就是别人也希望你装糊涂,在一些与你干系不大的事情上住嘴。这样你自己平安无事,别人也开心,因为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别人干涉自己的事情。当然,装糊涂也是有个界限的,在大是大非上,我们当然要站稳立场,所谓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才是糊涂的境界。装傻是一种人生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当你具备了相当的品性,有了一定的修养,才能达到那种境界。装傻不等于真傻,有很多外表看上去聪明得很,做事也很精明的人实际上是真傻,因为他已把自己的优劣长短暴露得一览无余。装傻的人实际上很多是极聪明的,尽管他们也许比那些公认的聪明者不知要高明多少,但他们深知不必要的锋芒毕露有害无益,因此才装起糊涂来。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就是这个意思。为人处世应该“信”字当先无论是爱情、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反感;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处世的根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例如“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等句子,都为大家所普遍认同,成为人们的处世格言。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孔子的门徒曾子,听说妻子为了让孩子听话哄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吃,就真的杀了家里惟一的一头猪,怕的是大人说话不算话,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因为他深深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失信。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推行改革,在国都南门口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很多人不相信。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搬到北门口,商鞅果真当面赏了他五十金。商鞅的这一举动意在树立威信,取得百姓的信任,让百姓相信他是个说话算话的人,而他更深的目的在于推行自己的改革。后来果然商鞅的变法取得了成功,使得秦国逐渐的强大起来。这和他言而有信有很大的关系。那些轻易许下诺言而又失信的人也很多,他们成为人们嘲笑和谴责的对象,而失信的人也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明代《郁离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一个商人因失信而丧命的故事:某商人过河船沉,他拼命呼救,渔人划船相救。商人许诺:你如救我,我付你100两金子。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后,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谴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而斥责渔人太过贪婪,渔人无言而走。后来商人又乘船遇险,再次遇上渔人。渔人对旁人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众渔人停船不救,商人被淹死在河中。我们虽然不提倡见死不救,但可以看出商人的死和他不讲信用密切相关。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在人们的眼中淡化了,然而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人类仍然需要相互的交流,不断的交往,因此,诚信在现代社会还是很重要的,是无以替代的。假如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孔,假如人与人之间都在编造谎言,彼此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那么世界定会暗无天日,我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不知道该如何在世界上立身。因此诚信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品德,它应该而且必须在现代这个经济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人需要拥有的品质很多,但是以诚信为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的人受到尊重和信任事情很多,但因失信而遭人唾弃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无论是爱情、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反感;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做聪明人,但不要说你比别人聪明人们可以接受外貌、身高、收入、地位上的差距,却很少能接受智力上的差距。因此,你尽量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常言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在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干时,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场合是否恰当,因为有的时候,显示聪明并不比装糊涂好到那里去。人们可以接受外貌、身高、收入、地位上的差距,却很少能接受智力上的差距。人有时是高度敏感的,你当着众人的面指出别人做的一件错误的事或说的一句错误的话,会将你们之间的关系闹僵,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恶劣的后果。当你发现有人犯了错误,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指责别人——用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就像话语那样明显地告诉别人——他错了,你以为他会同意你吗?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和自尊心,伤害了他的感情。这只会使他反击,决不会使他改变主意。有位年轻的纽约律师,在最高法院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案子牵涉了一大笔钱和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他说:“海事法追诉的期限是6年,对吗?”这位律师蓦然停住,看了法官半天,然后直率地说:“法官先生,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庭内顿时安静下来,”他后来讲述他的经验时说:“气温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我是对的,法官是错的。我也据实告诉了他,但那样就使他变得友善了吗?没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这一边。我知道我讲的比过去的精彩。但我并没有尊重他的感情,用讨论的方式据理说明我的观点,而是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错了,从而引起争端和误会。”其实我们要显示自己的聪明也是可以的,不过要讲求技巧。你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错误,但却没有让对方感觉到你比他聪明,这才是你的真正聪明之处。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即使你知道是错的,你一定这么说更好:“噢,这样的!我倒有另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有时候用“我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这一类句子,确实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我们许多人都会犯武断、偏见的毛病。许多人都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的缺点。多数人都不愿轻易地改变对宗教、爱好和信仰的看法。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指责别人的毛病,请在每天早晚前,坐下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我们有时会毫无抗拒地或在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若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而且会毫无根据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富兰克林曾经是个非常好辩的人,但是有人指出他的这一习惯的毛病后,他加以克服,最后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练的外交家。他的传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本,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教训的态度。他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也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习惯。“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决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当然’、‘无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我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在这里,我们强调一个众人皆知的原则:正确使用你的聪明,诚恳而委婉地说服反对你的人。不要跟你的顾客、丈夫或反对者争辩,别老是指责他错了,也不要刺激他,而要运用一点技巧,讲究一点方法,来说服别人。这样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做一个大方得体、风度翩翩的人大方得体,仪态不凡,品味高雅,言语幽默,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你。人的财富与荣耀会失去它的光辉,但是人的智慧、气质与风度却无人可以剥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破口大骂,或者是为了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喜欢贪图小便宜顺手拿些公家的东西,常显得小家子气;有的在公共场合也是污言秽语,满口脏话,既不扶老携幼,又不讲究卫生,完全不顾社会公德。这样的人和别人一接触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厌恶,属于没有教养、没有风度的人。那么在社会交往中,要怎样才会给人以风度翩翩的感觉呢?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言语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手段之一,一个人如果口齿伶俐,用词准确,语气恰当,又能根据情境恰如其分得表达,将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是在重要聚会上的致辞,好的演讲稿是必不可少的,它将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演讲时要注意语速适当,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必然给听众以清晰明了、论据有力、打动心弦的感觉,自然会给听众留下“风度迷人”的印象。煽动性的演讲,则要看准时机,待到需要鼓动情绪的时候,以慷慨激昂的声音、夸张的表情伴以强有力的手势,则更掀起热情的高潮。在咖啡屋、酒吧这样的休闲场合,则要适当压低声音,缓声细语,以免打搅他人,这也是风度所在。语言中加入适当的幽默,则更显风采与智慧,令人轻松愉快。生活中有些人言谈举止轻松自然,往往能一语缓解紧张或尴尬的场面。人生如戏,如果能看到人生的轻松面,也就能以平常心对待生活。遇有需要解嘲、缓解紧张或尴尬局面的情况,幽默是最好的帮手,风度也就随着幽默产生。但是运用幽默要注意不要过头,否则成为一种讽刺只能让大家更加尴尬,也不要成为一种浅薄的滑稽,那样无法凸现出智慧和庄重。虽然它是风度的好帮手,但它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成份的笑料和动作,充其量只能算是可笑。但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沉默却是保持风度的最好方法。在观点交锋、局势混乱、胜负不明的情况下,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是不明智的。如果没有打定主意,最好还是保持冷静,不露声色,静观其变。有的人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争论,急于表现自我,与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就将自身观点强加于人,导致最终不欢而散,都是不注重风度的表现。所以遇见这种情况,请牢记沉默是金。其次,注重礼仪,讲究礼貌,是表现风度的重要方面。人们形容一个有风度的人通常说:“这个人彬彬有礼”,指的就是个人礼仪的修养。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正式场合中,礼仪成为了与人交往的基本手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注重礼仪的人则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最典型的实例就发生在周恩来总理身上。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上,周总理见到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虽然中美两国当时仍然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但是在外交场合,周总理仍然非常有礼貌的希望和杜勒斯握手,但却被杜勒斯当众拒绝。场面令人非常尴尬,很多人包括美国人在内都认为这是极没有教养和风度的表现,但却高度评价了周恩来总理。20年后,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尼克松总统那“穿越世界上最广阔海洋”的手从刚下飞机悬梯的那一刻,就伸向了周恩来总理,为的就是弥补当初杜勒斯的过失。一次简单的握手,差点影响了两个大国的关系,由此可见礼仪、风度的重要。再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一个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人是与“风度”无缘的。哪里都可以看见这种人,一步三晃,斜叼烟头,四下张望,随处吐痰,见到女人眼睛就发直。有的人,坐没有坐像,站没有站像,在办公室里喜欢在转椅上扭来扭去,两脚搭在办公桌上,嘴里吐出一连串的烟圈,故作轻松地听着下级汇报,觉得这才是领导者的“风度”。还有的人喜欢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说话也是一口“港台腔”。这种故作姿态的人还以为这是风度和时尚,其实他已经陷入风度的误区,埋没了自身的质朴。要有品味有风度,就要磨砺自身的语言、姿态和礼仪,当成就了非凡的风度之后,你就会象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一样得到人们的瞩目,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知己者明,知人者智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讨厌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人,但当生存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对环境的变化、对人情世故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映还是应该的和可行的。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如果你想在社会上拼杀一番,想有所成就,就不得不做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充分掌握周围人的人情变化。当然,我们了解人情变化不是为了刺探别人,窥探别人的秘密,而是为了了解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使自己处在有利的形势下。人性似乎是永恒的,但有时它的表现却是千变万化,难以捉摸。而人情的阴晴风雨变化,比热带雨林的变化还要剧烈。只不过这些变化既无声又无形。因此对人情反应迟钝免不了要吃一些亏。所以,身处人类社会之中,对人情的变化不能不加以注意,如此才能进退有据。所谓人情,简言之就是人之常情。常情就是喜怒哀乐与好恶。要了解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好恶不难,难的是当这些人情发生变化时,你从何得知?老于世故的人不会把人情的变化说出来,也不会摆在脸上。你以为他还是像以前那般,可是真正接触之后,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要不就是如坠满天大雾里,弄不清是怎么回事。这倒也不是老于世故的人喜欢故弄玄虚,而是他们熟知人性的游戏规则,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先求保护自己,所以才不得不让他人猜哑谜。难道人情变化就这么难以捉摸?人情变化是有迹可探的,只要我们细心加以注意,就可以掌握其中的奥妙。一般说来,方法有下:先做细致的观察,观察其平常的言语及行为,这些资料经大量累计之后,自然可理出对方若干思维模式及行为格式。当发现对方的言行有了异常,如由近而疏,由热而冷,由疏而亲,或由冷而热时,就可以了解事有蹊跷。接下来要小心求证,以免判断失误。求证的方法很多,可开门见山,可旁敲侧击,也可迂回向第三者进行了解。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看事件的重要性,你的目的及你和对方的关系。不过一般来说,开门见山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你无法测知对方的反应,有时反而会把事情弄得不可解决,使得双方都很尴尬,甚至产生误会。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最好是能迂回尽量迂回,能旁敲侧击则尽量旁敲侧击,这样才能使事情圆满解决。我们时时刻刻要牢记,了解人情变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探别人,窥探别人的秘密,而是为了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使自己处在有利的形势下,做出合适的反映。如果你怀着窥探别人秘密的心态去察言观色,那么你就会被认为是心怀叵测,反而处处被人提防,使自己处在被动尴尬的地位。你不但不能掌握机会,也不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很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成为落败者。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了解人情的变化,可用来检讨自己的处世方法,因为人情的变化并不完全是对方因素,有时仅仅是你的行为所起的反应,并不见得含有心机,你若不能及时修正你的作为,很可能就会失败,失去机会。当然,做个迟钝者也无不可,所谓大智若愚,只要你没有想做一番大事业的想法与欲望,只想平平淡淡的过日子,那么就没有必要那么辛苦地去察言观色,在这方面花费很多的心思。如果你想有所成就,那么作为一个不了解人情的迟钝者,你是不会有太多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成功属于那些掌握人情世故的变化并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人。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也为其所影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要掌握人情的变化,做出自己的反应。我们讨厌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人,但当生存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对环境的变化、对人情世故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还是应该的和可行的,这是个需要人们跟上它的发展与变化节奏的时代,那些落伍者必将被淘汰。为人要有大气度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襟怀坦荡、胸怀宽阔的人善于宽容他人,因为他们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心胸狭窄只能加深误解和折磨自己。有一种人在工作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较多的阻碍,他们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而且还让周围的人看着很不顺眼。久而久之,这种人变得面目可憎,四面楚歌,成为众矢之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总是以爱憎交往来处理人际关系,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只有设法改变自己的观点,否则在强调团队与合作的今天很难生存。历史上不乏这种人甚至是名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性格中的这种原因,导致了变法的失败。他只顾推行新法,忽略拉拢旧派以求政治上的妥协,结果变法遭到旧派的极力反对,使得变法阻力重重。其实旧派重臣名流是否支持新法,本身都是一大问题,他们自己内部原本也是矛盾重重。偏偏王安石个性固执冥顽,自认“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议论不足恤”,不肯联合旧派中的开明人士,也不设法沟通以获得谅解,甚至不容忍接纳改革派内部的不同意见,大大丧失人心。尤其不在意来自谏官的弹劾攻击,使新法的推行成为党派相争的口实。一旦旧派抬头,新法也就全面废弃了。王安石的才智、勇气与理想,在历史上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在器量、政治运作技术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所显示的缺失,也成为了很大遗憾。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性格、喜好、立场、行为不一致的人在同一范围内生活相处,是很正常的。特别不能是各个方面都符合你的喜好和要求,如果纯粹以个人的爱憎来选择交往的对象,那你倒要警惕了,这样的人只能是厚颜无耻的小人或者是别有用心的恶人。如果你总是挑剔讨厌别人,自然地会对你不喜欢的人处处刁难。这样你所不喜欢的人与你嫌隙愈深,而且周围其他人也会对你有所不满。但是实际上这个你不喜欢的人或许在某些方面对你有所帮助,但由于你的敌意,结果失去一个好帮手。你除了把自己彻底孤立于大众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为人要有大的气度,要有容人之过的雅量。纵观历史,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能够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因为这些小小的错误在巨人眼中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要容许别人犯错误,也给别人机会改正错误,更不能因为某人有过失,便对别人另眼相看。这样很容易形成偏见,从而干扰自己的判断能力。人孰能无过呢?谁都可能犯错误,这样一般而论,“容过”可能比较容易。“容过”讲的却是这样一种“过”,他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有关,即使这样,仍要有宽容的胸怀。春秋时期的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大家都喝得有点醉意了,正在这个时候,一阵大风把大厅的蜡烛都吹灭了,大厅一片漆黑。正在此时,楚庄王的宠妃把他拉到一边,说有个人乘乱调戏她,但是宠妃已经把他帽子上的盔缨折了下来,要楚庄王狠狠地惩罚他。楚庄王马上传令:先不要点灯,群臣统统把盔缨折下。群臣有点不明白,宠妃也埋怨庄王,但是庄王却不以为意。果然,有一次在战场上,敌人把楚国军队团团围住,情势万分危机的时刻,有一员战将不惜万死救出了楚庄王。庄王非常感动,要重重封赏他,但是这位将军泪流满面地告诉了庄王实情:他就是那位调戏宠妃的将军。今日死战,便是为了报答当日庄王的宽宏大量。可见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会成为一种人格上的权力,可以让人为此而拼死效命。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往的都是普通人,甚至有的是小人,品质不好,行为不太检点,因而令你看不惯和讨厌的人来说,和他过不去难道不应该吗?和他们交往岂不是降低自己的身份吗?就感情而言,这种人的确很令人憎恶和讨厌,但这并不等于非和他别扭,更不应该置之死地而后快,只要他不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的人,就应当真诚地接近他、提携他、感化他、帮助他。这并不是降低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品德的明证。相反,要是人家一有缺点和不足,就把人家往死里打,往绝路上推,这不但暴露了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显得心胸也太过狭窄了。还有就是与那种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缺点的人格格不入,会对他们立即产生厌恶的感觉。这个时候最好能反躬自省,正视自己的缺点,或是扫除厌恶对方之感的根源,这才是最重要的。有求于人时,不妨迁就一下;有些鸡鸣狗盗的人,我们虽然不爱与之相处却又有求于他们,我们应该渐渐地容忍他们令人不悦的地方,同时警惕自己不要与之同流合污。勿让成见左右自己的言行人不能没有主见,但不可有成见。我们千万不要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让成见左右了自己的言行。有时候它会给你在工作上和人际交往中带来始料未及的麻烦。要有主见,但不能有成见。独立思考,虚心求教,这是你开始独立与人交往时必须注意的。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但是人们的思想却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这本身就会导致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误差。在生活中就表现为看人看事抱有成见,或是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对人对事做出错误判断;或是凭以往经验,不了解实际情况,主观武断,将人将事看死了;或是保守陈旧,不肯改变自己已经落后的观念,还常常显得很有主见,深信自己的看法没有错,对别人的建议或意见并不在意。日子长了,朋友们就会说这样的人难于交流,“太固执”、“太武断”,事业上不好合作,生活中也不容易成为相互信赖、共同帮助的好友。可是当事人本人却常常感觉不到这些。他们认为人一定要自己有主见,要能够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做一个没有主张、没有头脑的人。从表面上看,这种道理似乎也说得过去。其实这是把“主见”和“成见”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了。人不能没有主见,但是最好将自己的“成见”减少到零。八面玲珑、毫无原则地待人处世看待一切,当然是不足取的,但是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也只能把事情办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周围的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昨天还是一个愣头愣脑、不通世事的毛头小伙子,今天却能要挑起重任;昨天还是一个一方权贵、封疆大吏,今天却有可能已经沦为阶下囚……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某某吗?不就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家伙,什么本事也没有,只知道发牢骚、讲怪话,刚刚被公司开除了。”可是几年之后,或许别人已经闯荡归来,功成名就,成为某一公司的总裁。或者说:“某某公司不好,待遇不高,人际复杂,你要是陷进去可就惨了。”这样的话,不能偏听偏信,也不知道是传过多少遍了,权且听着,不能过于相信。事情都在发展变化,现在究竟如何,还要多方打听,不能对这种抱有成见的话深信不疑,要好好分析。其实有不少人的这种想法和说法,不过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或者是凭自己的一点点有限经验所做出的臆断罢了。这些言论都是半真半假,因为当别人告诉你的时候,这些材料都经过了他人的加工处理,加上想象夸张,你真正身临其境后就会发现,真实的情况与所有人的说法都有差异和出入。对某个地方、某个行业、某个群体、某个人的成见,或多或少地包含在我们的头脑中,一段时间过后,要努力更新这些资讯,才不致于做出错误的判断。现在变化最快的产业就是IT产业了。世界上制造电脑芯片最著名的两家企业,一个是Intel,一个是AMD,他们制造的芯片都曾经出现过重大的缺陷。Intel最早制造的pentium芯片,在浮点运算和除法上容易出错;AMD制造的芯片一度发热量奇高,以至于可能烧毁芯片,有人开玩笑说可以在AMD的芯片上煮鸡蛋。但是它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修正自己的错误。可是有的人听说了这些事情后,就是会抱着这样的成见来选择电脑芯片。殊不知,即使是IT的业内人士,在1年之内也要把知识更新一遍,而我们如果抱有成见,就只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可以看出,所谓成见常常表现为一种结论性的判断,就好像是对一种事物、对一个人写的评语一般,可是这种结论实际上却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或者早已经“失去时效”了。所以,“不要把一个人看死”这句话,既说明事物和人的变化发展,又提醒我们避免抱有成见,简单而武断地下结论、做判断。我们千万不要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让成见左右了自己的言行。有时候它会给你在工作上和人际交往中带来始料未及的麻烦。要有主见,但不能有成见;独立思考,虚心求教,这是你开始独立与人交往时必须注意的。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礼物我们无法完全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微笑来装点自己,因为微笑就是一种最容易为人所接受的礼物。有一则故事,林肯总统的顾问向林肯推荐了一位内阁候选人,林肯总统见过这个人以后拒绝了。问及理由时,林肯答道:“我不喜欢此人的脸。”“但这可怜的人对自己的长相是不能负责的啊?”顾问坚持道。林肯说道:“每个40岁开外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脸负责。”于是,这项提议被弃置一边了。这似乎非常不合情理,难道一个人的脸长得不合总统的胃口就不能为国家做事情吗?林肯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说的话不妨作这样的解释:在世上生活了40年的人,应该有许许多多东西在他脸上反映出来——他的欢乐、悲哀、失误,还有生活中经历的风雨、痛苦、孤独和失望的感情,还有战胜困难的意志。这些都能够通过人的容貌展现出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对于人的认同和判断更加迅速。一般说来,人与人的第一次见面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容易形成判断,而这种判断有的时候更多是建立在一种感性的基础上的。当然,如果人与人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接触,通过对你为人处事、行为举止、态度涵养等多方面考察,能够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断,但是这些是影响你的长期因素。有的时候,要在起步阶段就抢占先机。比如你去面试找工作,刚开始别人只能对你形成感性印象,而这将是决定你能否能进入这家企业的关键。因此,如何在别人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就喜欢你、认同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很关键的因素。叔本华说:“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因为嘴巴说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容貌的重要。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英俊漂亮。有些人的长相非常一般,有些人甚至长得十分难看。但他们之中同样有取得巨大成功的。就拿林肯总统本人的例子来说吧。林肯的脸长得并不好看,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受到一些人的嘲讽。但为了竞选总统,还是要出来见人,并到各地巡回演讲。就在大选的那一年,有一个小女孩写了一封信给林肯,她说她非常希望林肯能够成为总统,但是她认为林肯的脸太瘦了,这样不好看,如果能够蓄上连鬓胡子的话就会好很多,这样妇女们就会拉着丈夫去投林肯的票的。林肯虽然半信半疑,但是后来的结果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如今,我们看到的林肯总统的形象,那一张充满皱纹的脸,环绕着饱经沧桑的大胡子,给人成熟、坚毅、凝重、富有智慧的感觉。林肯的形象本身已经成为美国历史的经典。每个人对自己的容貌都有个大致的印象,因此要设计一个符合自身气质和特点的形象,才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那么,一个人脸上到底是什么使得您讨厌或喜欢他呢?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不一,但90%的人会告诉您,他们首先是被一个人的微笑吸引住的。然而,我们还是不要忘记,世上有各式各样的微笑。有虚情假意“交际”式的微笑,就像水龙头一样能够随意开关;有常常为掩盖不愉快或不自在的心情而勉强摆出的微笑;也有真诚、热情、感激的微笑,这种微笑使得一个人普遍受到欢迎。当然,也只有这种真诚的微笑才永远对我们有益。其他各种笑都只能欺骗极少数的人,并且很快就会露出原形。这种微笑意味深长,要培养这种正确的微笑并不十分困难。如果你能养成一种习惯,常常畅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且只记住美好的经历,那么这些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你的脸上。众所周知,一张美丽的面孔并不能代表一颗美好的心灵。历史上有些臭名昭著的罪犯和阴险毒辣的人就长得英俊潇洒。毫无疑问,美貌是一种财富,但就它们本身而言,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像的那么重要。真诚的微笑比美丽的容貌更能够打动别人。人们愿意看见一个乐观、快乐而相貌平常的人,但却对冷若冰霜的美人敬而远之。要知道你的微笑就是告诉别人,我很乐意帮助您。这样的人谁不愿意接近呢?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处世规则》| 3.50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掌阅客户端购买: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一句话叫陪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