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怎么种几月份种植

安康农民挖野生白芨种植 两分地一年赚10万元_新浪陕西_新浪网
  记者 王永锋 通讯员 陈延安
  若不是亲身见闻,真不敢相信,眼前这毫不起眼的山旮旯里的两分菜地,年产值竟超过12万元,纯收入达10万元!
  春节前,记者见到了菜地的主人——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村民王富国。只见他正在忙着翻另一块地。旁边,便是他两分地的白芨种植大棚,竹竿做拱,塑料为膜。看上去,这块“宝地”并无特别之处。
  “哇,长得很旺盛啊!”王富国揭开棚角,记者第一次见到白芨,青株翠叶,活像幼时的玉米苗。王富国介绍道,白芨是一味中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能。“我种的这些白芨,都是在山上挖来的。”
  “那这么说来,这些都是野生的啰?”
  “是的。从2013年就有商贩上门收白芨,大伙儿就去山上挖,然后卖给商贩,每斤六七十块钱。”
  “都能卖多少钱?”
  “有卖几百的,有卖几千的,还有卖上万的。”
  “你呢?”
  “我没卖,挖回来之后都种到这里了!”
  “为啥不卖?”
  “卖了就没有了,如果都在山上去挖,挖光了也就没有了,把它种植起来,不就年年都有了。”
02-22 20:34|分享
02-22 19:57|分享
02-22 19:20|分享
02-22 11:17|分享
02-22 09:31|分享
02-22 08:07|分享
02-22 07:59|分享
02-22 07:56|分享
02-22 07:36|分享
02-22 07:30|分享
新浪地方站最近更新 标题热度
推荐阅读 标题热度
植物趣闻 标题热度  白芨近几年的走势及未来的市场如何  白芨这几年的走势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云南祥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     一 、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及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庆幸的是,有企业在人工繁育上面突破了这个局面,例如云南祥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选发起白芨人工产业化种植的首家白芨组培和人工种植的企业,目前在云南贵州四川推广,开发了很多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白芨种植基地。实现了白芨人工组培苗种植的先河;告别了传统的分株切块繁殖方式的种植,从而解决了白芨传统用块种植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的种植模式。  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云南祥琬生物科技一直致力于白芨新一代组培苗种植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4、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1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2个,第四年再增长4个,是典型的1 1=2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四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及假鳞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5、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白及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及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而自然晒干须月余。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透明体。  综上所述,白芨资源越来越稀缺,在云南祥琬生物科技经过多年的实验种植,已经解决了白芨中对白及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技术已经成熟,而大田产业化种植已经开始了,已经掌握了完整的生产技术。  二、产地变迁史佐证稀缺  回顾白及野生资源的稀缺历史,白芨资源灭绝进程历历在目,从北往南一个个产地的资源灭绝了,一个个产地也就消失了。  可是,真实状况如何?建国60多年以来,我们仅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全国大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如今又过去26年了。白及的家底我们其实并不清楚。只能依据地方资料,提供一些相关数字仅供分析和研究: 陕西省60-80年代产量30-40吨,最高年产量56吨,而后开始下滑,98年产10吨,99年5吨,2000年不足2吨,如今陕西省已经无资源可采挖。陕西应该从白芨产地中抹去了。  同样,河南西部伏牛山区90年以前,也曾年收购过白及10-20吨,如今难觅白及的踪迹。广西天峨、大新两县,在70-80年代,每年以3-4元的收购价格,可以收购35吨左右,97年13元的价格只收到10吨,2003年收购不足1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同上述等省都是最先开发的老产区,现在已无资源可供。开发较晚的云贵川三省,如云南丽江鸡足山和贵州独龙,曾在2000年-2003年年产百吨,如今,也无大货。2003年以来白及主产区移至四川人迹罕至的凉山州西昌市,开挖两年后资源又被扫空。到2006年上市的白及新货寥寥无几。白及产区呈现从北向南灭绝的大势,从空间上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严重性。    三、质量越来越次可鉴稀缺  80年代采挖的白及个头大如银币(光洋),饱满,白色,半透明,坚实。到了90年代,能够筛选出10%左右质量好的,基本上都用于出口了。如今,个小如指头,干瘪,空泡,不去皮,色棕黑。并且掺假十分严重,白及饮片掺假是公开的秘密。假货从最初的水白芨,发展到小黄精、土黄精、甜黄精、扁白芨等10多种。假货的价格从10多元也涨到100多元。这种现象折射出了白及商品的稀缺!  四、价格走高可证明稀缺  白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市价一直大势趋升。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年年缓升。-1.20元,86-87年2-3元,88年3-4元,89年-91年4-5元,92-93年5-6元,94年6-8元,95年8-9元,96年10-11元,年12元。这16年白及市价上涨了11倍,但是剔除通涨因素,还是缓升。  2、大幅震荡。2001年白及市价12-15元,年16-18元,2004年上半年突然暴涨到50元,年回落35元左右。  3、月月暴涨。进入2007年白及市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4月涨到40元,5月涨到50元,6月涨到60元,7月涨到70元,因为全国各大药市,云贵川产地,大货走空。  4、百元天价。2010年白及出现百元天价,到2013年3月一直维530元左右,且有价无货。 价格是衡量资源稀缺的尺度,物以稀为贵,贵则稀。白芨资源是稀缺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5、人为造就稀缺  1)白芨需求量及增长。 白及在中药商品中本属于小品种,在50-80年代,全国入药需求不超过200吨。1986年全国中药普查,白及的资源状况和商品产、供、销、存等情况没有列入统计范围,因为在当时是可以忽略的小品种。 但是,今非昔比,我国目前白及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需求达到数仟吨。
  2)广泛的用途。 白芨可作为染布时作粘合剂使用,也作为高级卷烟的粘合剂,装裱中国字画粘合剂,中药材野山参断须的修复剂使用。白芨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入药,其主要功能是敛疮止血、补肺、消肿生肌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白芨鳞茎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白芨多糖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同时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此外,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日化产品中,替代化学增稠剂,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就导致了白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3)灭绝式的采挖。 由于价格的刺激,野生白芨采挖时,大小不留,价格越高,挖得越干净。因为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繁衍的,这种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种群发现一片挖一片,随之也就灭绝一片的重要原因。白芨本应在10-12月采收,这时其假鳞茎个大饱满,含胶量高,质量好,鲜货折干率高,可是,由于市价高悬,种质资源稀少,近年来总是提前到4月花期时采挖,结果不成熟的假鳞茎瘦瘪,鲜货折干极低,根本达不到药用的质量标准。这样年年因抢青的减产减收,也人为地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4)白芨生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 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荒地草丛越来越少,白芨的生态条件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云贵川等山区发展林果经济,大量开垦荒坡,种果种茶种药多种经营,破坏了白芨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白及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空间条件,存土资源越来越少,白芨商品也就越来越稀缺。  5)无可替代的神奇疗效和广泛的用途。 白芨的稀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白芨神奇的疗效,其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机功能。用于结核吐血,支气管扩张咳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还可以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白芨神奇的疗效,广泛的用途也加速了白芨资源的灭绝。  6)稀缺的未来价格。今后白及市场价格走势如何,我们认为: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价格必涨已成定局。 白芨市场价格暴涨是由于野生资源奇缺,野生改家种还没有真正起步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如果国家投入专项科研资金,加大研究白芨野生变家种的科研力度,然后规范化的扩大生产面积是可以缓解白及商品供应紧缺的局面的。但是从实验室走向商品化大批量生产,这个过程最少还需要4-7年的时间。  白芨市场需求量巨大,野生资源枯竭,人工种植尚未发展成熟,物以希为贵,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将获得丰厚的利益。  白芨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几乎为零,以前人工种植都依靠块茎繁殖,投入成本高,块茎切块容易腐烂发芽率只有50%~70%,种植效率低,趋于此状况,我公司自2012年初开始研究白芨组培,至2012年年末成功出苗,2013年实验种植,跟据实验种植效果逐步完善组培技术,2014年组培技术基本成熟,白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5%以上,同时开始向种植户供苗,一年内发展种植户十多家,种植面积100余亩。通过结合实验种植对组培技术的完善,使我们拥有先进一流的组培技术,同时也积累丰富的白芨种植技术经验,挑选纯正优质的种源,保障了种苗高成活率和品种的纯正,提供完善的种植技术指导,为您发展种植的财富之路保驾护航。  《云南天鸿生物科技》  公司地址:昆明市五华区红云路商业广场旁(欢迎致电咨询或直接来访面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湘草堂浅谈白芨的种植前景--岳塘新闻网
首页新闻中心民声直通车莲城手机报视频岳塘微博岳塘通讯员理论摄友团专题单位上稿排行手机报上稿排行通讯员上稿排行
-& 内容阅读
湘草堂浅谈白芨的种植前景
来源:&&&时间: 17:07:22 &&&作者:
  白及价格逐年走高影响,激发了各产区药农对白及的采挖积极 性。由于药农多是只顾自身利益,导致在采挖过程中不会考虑资源的再生性,及不会管白及大小只要发现均会采挖出来。再则,近三十年来国内为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白及的生长空间也越来越小。使得白及野生资源走向枯竭。
  在白及价格开始走高后,国内很多地方均有人尝试白及家种实验。但是由于白及种子繁育能力差,组培苗繁育方式成本高、生长缓慢等因素,导致白及家种技术一直推广开不开。近几年有人开始尝试,用野生小个白及移栽的方式驯化白及家种,但是由于白及生长过于缓慢,导致目前市场上仍未见到家种货源供应。
  白及目前仍然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为主,虽然其在历史上为中药材中的小三类品种,但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白及在不同领域的相关需求也不断得到开发,需求量呈现不断上升态势。目前白及不仅仅在药用领域有需求,其在工业方面也有一定量的需求。目前由于白及前端的供应量无法跟上其上升的终端需求量步调,导致白及市场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直接促使了其行情的上涨。
  白及行情呈现出的不断上升状况,激发了产地农户的采挖热情,但农户们没有长远的全局观念,看着白及不断走高的价格,就想象着自己不断丰满的荷包,眼前的利润驱使他们疯狂地滥采滥挖,从而忽视了白及资源再生的问题,导致目前白及产区资源紧张,部分产区已达到资源严重枯竭的境地。
  作为野生资源的白及生长分布十分零散,这无疑加大了农户采挖的难度。在本来采挖就不容易的情况下,受到破坏后的白及更是难觅踪影,导致现在的采挖农户每日所能获得的收益远远不如从前。如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们外出打工相比采药来说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使得白及产区出现少人采挖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白及的减产形势。
湘草堂浅谈白芨的种植前景
[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排行
内容加载中...
民声直通车热帖
内容加载中...
党委群团政府部门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红网分站其他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芨亩产多少公斤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