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 月字草书怎么写写

民国草圣于右任_书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9,025贴子:
民国草圣于右任收藏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又是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创建者;亦是元老级的政治家,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3年;他还是颇具才情的诗人。他对后世最杰出的贡献莫过于对标准草书的推广及其高超的书法艺术。于右任的一生,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始终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2010年初夏,一则有关于右任的消息刺激了国人的神经:陕西咸阳人卓登1986年捐献给咸阳市政协的120余幅祖传于右任书法作品,有数件下落不明。一时间,舆论大哗。在一片质疑声中,咸阳市政府介入调查,也只查证落实了112件。因为于右任的作品在市场上炙手可热,人们怀疑咸阳市政协将其中一部分或送人或侵占,变公为私了。  作为“一代草圣”,于右任生前致力于标准草书的推广,他独创“于体”草书并留下了上万幅书法作品,后人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  于右任还是一位著名的党国元老,为革命奔走奋斗50多年,最后却遭遇家国分离,客死台湾。他用血泪吟成的《望大陆》一诗,更让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40年后还被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激情吟诵。  西北奇才  1879年,于右任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河道巷,原名伯循,字诱人。“诱人”二字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1905年,他在《新民丛报》撰文批驳钱基博《中国舆地大势论》中的荒唐论点,首次署名“于右任”。“右任”,既是“诱人”的谐音,亦暗含反清之意。中国一向以“左衽(rèn)”来指受异族统治,故“右任”之“任”,系从“衽”而来。  于右任之父于宝文,虽只读过两年村塾,但勤奋好学,长期刻书、校书,与当地学者接触较多,学问见识反较一般科举中人为高。于宝文与于右任常挑灯夜战,读书不辍,并不时对其作一些画龙点睛的教导:某书当读,何处当得其要旨云云。于右任有一首杂诗,生动地记述了当时情景:  发愤求师习贾余,东关始赁一椽居。  严冬漏尽经难熟,父子高声替背书。  1896年,17岁的于右任考中秀才。不久,叶尔恺出主陕西学政。他给秀才们出了几十道试题,涵盖了各门学问,限一月交卷。于右任在“冬寒无火,夜间呵冻所书,忽浓忽淡,甚形潦草”的情况下,草草写成了十多篇。想不到呈上去后,深得叶大人激赏,认为于的诗文策论,见识襟度,卓尔不凡,非时流可及。叶尔恺欣然批道:“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作者奇才妙笔,可以自成一家”,并大书“西北奇才”四字,推崇备至。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国难当头,慈禧太后与光绪出逃西安。陕西巡抚岑春煊命学堂师生恭迎圣驾,跪道侧一小时。国家已成这个样子,慈禧还要摆架子,血气方刚的于右任愤愤不平,致书巡抚岑春煊,希望他“手刃西太后”,拥护光绪皇帝重新实行新政。信写好后,被同窗王麟生发现,极力劝阻,才打消了于右任“上书”的幼稚念头,于右任幸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3年后,于右任进士及第。他来到照相馆,披散开长发,光着上身,右手提一把刀,摆出一副赤膊相拼的姿态,要求摄影师给他拍一张能够存照言志的照片。这时的于右任,“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血气方刚,慷慨激昂。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他的这幅“革命造反披头像”在当地广为传播,后来落到了三原县令德锐手中。德锐恼怒之下,诬其为“革命党”,下令通缉。于右任离家出逃,来到“志士云集,议论风发”的大上海。  于右任只身逃到上海时,口袋里只剩下两块钱。他化名刘学裕,就读于马相伯的震旦学院,深受马相伯赏识。1905年震旦学生反对洋教会,集体退学,马相伯也脱离震旦,决意与同学们一道组建一所新学校。于右任建议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复旦”两字,作为校名。马相伯采纳了他的建议,创建复旦公学,也就是现在复旦大学的前身。老年于右任与家人在一起    于右任在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期间,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连载了江苏人钱基博写的《中国舆地大势论》,提出所谓“长江流域民族处置大河流域民族”的两种方法,挑拨南北方人民。这一谬论使于右任 “始而惊,继而怒”。他担心钱氏的妄说,可能在种族之争以外,又添以省份之争、南北之争,一气之下,著文痛加驳斥。他在文中痛心地说:“以为吾人日日唤同胞,不料同胞刻刻谋处置我,视我如异种,而贱我若奴隶也。”这篇政论文笔晓畅,气势如虹。梁启超等人收到后,全文刊登,还公开道歉,认为“于君所言,字字敬佩”,承认《新民丛报》刊载钱的文章是有失检点,不敢辞责,并代钱基博感谢于右任的匡正。  这件事使于右任深感倡导舆论的重要,他对报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四种报纸,由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报人生涯。1963年,于右任84岁华诞时,台湾“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元老记者于右任”的纪念邮票。票上印有于氏的亲笔题词“为万世开太平”。端详这枚纪念邮票,于右任感慨万端:“在我生活的历程中,最使我难忘的也最使我怀念的还是从事新闻记者时期。”  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不幸遭遇火灾,化为一片灰烬。日,他创立《民呼日报》,自任社长,在创刊启示中,于右任称:“此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故曰‘民呼’。”创刊号一面世,即被抢购一空。发行量此后扶摇直上,仅用3个月时间,即居上海群报之首。  《民呼日报》不仅针砭时弊,揭露清廷的腐败,更注重关心民瘼。是年甘肃大旱,《民呼日报》针对此事发表《论升督漠视灾荒之罪》,揭露陕甘总督升允只顾个人保官,不管人民死活,三年匿灾不报,以致田赋不能豁免,灾荒无所赈济,甘肃辖境赤地千里,树皮草根挖掘殆尽,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  于右任一面揭露社会黑暗,一面发起募捐赈灾活动,开我国报业参与社会赈济事业之先河。升允恼羞成怒,诬陷于右任和另一负责赈灾事务的陈飞卿“侵吞赈款”;一面与上海道台蔡乃煌、公共租界巡捕房私通,拘押于、陈二人。一时控告《民呼日报》“诽谤罪”的就多达14起,造成轰动中外的“民呼报案”。于右任等被关押月余,审讯7次,身心遭到摧残。《民呼日报》被迫“自行停刊”,只存在了92天。  性格刚强的于右任毫不退缩,越挫越勇,《民呼日报》执照被吊销不到两个月,于右任就又创办《民吁日报》。有一种说法认为,于右任改“呼”为“吁”,少了两点,象征已去双眼。他顽强地表示,即使双眼被挖,仍要为民吁天。是年10月26日,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死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上海数十家报纸装聋作哑,唯《民吁日报》在显著版面刊发了这条大快人心的好消息,称伊藤为“土匪流氓头子”、“大浑蛋”、“死有余辜”。读者拍手称快,日本驻上海领事松冈则暴跳如雷,让上海道台蔡乃煌查禁《民吁日报》,判令“永远不得出版”。  《民吁日报》前后存世仅48天,被封后,上海市民在报馆门上贴悼词者众多,甚至有焚香痛哭者。与此同时,于右任时时处在被监视之中,过着东躲西藏、度日如年的“流浪”生活。  天无绝人之路。终于,上海南市商会会长沈缦云仗义疏财,送给于右任一大笔钱,支持他继续办报。于右任接着又创办《民立报》,亲撰“发刊词”,提出“有独立之言论,始产生独立之民族”,这篇文章气势雄健,思想邃密,在今天读来,如雷贯耳,使“有心人当之,顿生无穷之感”!  《民立报》社是同盟会中部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从海外归国,他抵沪后首次拜访的客人就是于右任。为答谢《民立报》宣传革命之功,孙中山题词“戮力同心”四字,还送给于右任一只炮弹筒作纪念,鼓励他像炮弹一样直飞猛进。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还提到了《民立报》。他说:“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份革命的报纸。……这份报纸是于右任办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于右任陪孙中山去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并出任交通部次长,由报人涉足政坛。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日,他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直到去世,前后达33年之久。  挟持去台  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时,于右任在日曾提出辞去监察院院长职务,但在一片“挽留”声中,不得已仍留任监察院院长。  南京解放前夕,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来到于公馆,对于右任说:“报告院长,共军已经突破江防,请院长即刻离开南京。飞机已经准备好了。到广州或是先到上海,由院长决定。”于右任说:“现在我身体不好,等一等再说好了。”那军官坚持说:“情况紧急,必须马上离开南京!”没等于右任把衣服穿好,就强使他上车驰往机场。  于右任十分不想走,他早已看透了国民党,看透了蒋介石,不想去当随葬品。他在上海没住多久,解放军就大兵压境,不得已又同次子仲岑、儿媳周宝珠及两个孙子一道去了广州,最后在蒋介石的催促下,辗转飞往台北。  1949年11月下旬,于右任得知发妻和女儿仍在重庆等他,又从台北飞到了重庆。可是,妻子、女儿因等不着他,于前几日去了成都。为此,于右任十分后悔,他对随行人员说:“我要是早来几天,就见到夫人了。”在重庆,于右任一直设法与妻子取得联系,想让她们返回重庆,但没有成功。  11月29日,解放军攻城的炮声越来越紧,于右任在众人的劝说下,不得不乘飞机飞返台湾。这一走,他就再没有机会回大陆。在台湾继续做了15年的“监察院院长”,直到去世。  这15年间,于右任的监察院长形同虚设,几乎无所事事。他在1953年“监察院”年度总检讨会上曾说:“年来我也多病,大声讲话头部便会作痛,老天爷留我是罚我,作苦工的日子尚未完满。”从这些话中,可以想见他当“监察院长”的心绪。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于右任弹劾“行政院长”俞鸿钧。1954年6月,俞鸿钧继陈诚之后担任“行政院院长”。俞之出任此职,乃因其在1949年将价值数亿美元的黄金白银从上海运往台湾,从而受到蒋的器重。俞鸿钧当了“行政院院长”,还占着中央银行的总裁公馆,公馆里一应开支(饭菜、木炭、煤气、水电等),均由中央银行支付。当时中央银行已基本没有业务,还雇用司机、工友多至120人,仅房屋的租费每年就多达36万元以上。  “监察委员”了解这些事实后,向俞提出质问,多次约请俞鸿钧到“监察院”来回答质询,俞均置之不理。于右任对俞鸿钧目无“监察院”的行径极其愤慨,乃于日亲自来院主持会议,弹劾俞鸿钧,“监察委员”们也认为俞欺人太甚,群情激昂,通过了对俞鸿钧的弹劾案,并将弹劾内容向新闻界公布,俞处境颇为狼狈。这事终于惊动了蒋介石。日,蒋介石在台北中山堂召集中央委员、评议委员和国民党籍的监察委员近两百人开会,公开袒护俞鸿钧,称弹劾中所列各点,许多事不能责备俞院长个人。蒋还在会上当面斥责于右任:“院与院之间发生争执时,可由‘总统’召集有关‘院长’会商解决之。我一直在等你们来报告我,让我召集两院院长会商解决,你们大可向我作此请求。”他厉声问道:为何不走这条途径?  俞鸿钧弹劾案对于右任打击甚大。从此以后,他寄情于诗词、书法,日读《四朝学案》,既不打老虎,也不拍苍蝇,每日到“监察院”去的例行公事是批阅文件。不管怎样复杂纷纭的文牍,到他手里都只批一个字,如“是”、“行”、“商”、“阅”等字眼,绝少用两个字以上,加上签名用的“右任”二字,批文总共不超过三个字。德风堂于右任书法作品  民国草圣  于右任从11岁开始,在毛班香私塾里师从毛汉诗学草书,练习王羲之的《鹅字帖》,是习行书、草书之始。后来他又醉心于遒劲峻拔、庄重茂密的北魏碑帖,废寝忘食,不遗余力地练习。中年以后,又专攻草书,自称:“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即每日一个字写无数次),两三年间,可以执笔。”  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于右任最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形成名闻天下的“于体”草书。他的初期草书,沿袭魏碑的磅礴之气,用笔险劲峭拔,大刀阔斧,旁若无人。随着年岁渐高,后期草书渐入宁静恬淡之境,晚年更臻成熟,达到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境地,信手拈来,皆成佳构,被尊为“一代草圣”。20世纪20年代,书坛有“北于南郑”的美称,“南郑”指郑孝胥。  台湾有人评论于右任的字说:“有的沉静如处子,有的飞腾如蛟龙,有的勇猛如武士,有的圆美如珠玉,有的苍劲如奇峰,有的柔回如漪波,有的憨态逗人迷,有的痴态使人醉,有的跃跃欲起飞,有的如瀑布直流,有的如野马狂奔,有的如古树悬空……每一个字,莫不神话。”于右任把写字当作一种运动,一种乐趣。他自己曾说:“写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我觉得每个字都有它的神妙之处,但是,这种神妙,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有,若是写其它字体,便失去了那种豪迈奔放的逸趣。”  由于求他写字的人很多,他每天常常要写三四十张纸,虽然劳累,但却乐此不疲。他写字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唯一考究的就是不用墨汁写字,必须现磨现写,而且一定要用开水磨墨。每写到痛快处,辄大呼“取墨来”。著名学者罗家伦吟成七绝一首,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  拂须卷袖画中身,取墨频呼更入神;  此是前生欢喜债,行藏围满索书人。  作为“一代草圣”,于右任的书法作品极受欢迎,不问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每有所求,他都来者不拒。抗战期间,他访问西安时,答应为西安王曲军校下级军官写一百幅屏条。回到重庆,他很快写好,并自己花钱装裱成轴送到西安。他到医院慰问伤兵,礼品就是写字,一晚要写几十幅。秘书见他太累,欲摹其笔迹代劳,还被他批评一通。  于右任还为《新华日报》题过报头。他一生写得最多的条屏是“为万世开太平”,达一二千幅之多。这是他的心声。如果是比较了解的人,于右任则特为撰句,他给张大千的对联是:“富可敌国;贫无立锥。”送给蒋经国的则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复旦大学校友黄季陆去台后,掌管教育,有一次请他书赠数语,于右任挥笔题书:“将中国道德文化从根救起,把西洋文明迎头赶上”。  于右任为人写字,不看来者的职位与身份,标准是他喜不喜欢。宋子文很喜欢于右任的字,特置一把精贵的扇面,托人请于右任题墨。于右任拒绝。但南京夫子庙大集成酒馆的女侍求字,于右任并不因她的职业低微而拒绝,当即写了一副:“玉壶卖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不过,他的字也有不顶用的时候。1948年,于右任竞选副总统。竞选的对手们或请客或用汽车接送代表,或提供宾馆服务或送红包。于右任没有钱,就写“为万世开太平”拉选票,结果当然落选了。他的一位同乡代表一语中的:“纸弹是敌不过银弹的。”  于右任一生写的书品,有人粗略估计在1万件以上,作品之多,当代无双。为此,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曾当众调侃于右任:“于院长的字不如我的字值钱,因为于先生写得太多,而我写得少。”于听了不以为忤,笑着说:“物以稀为贵嘛。”  说笑归说笑,于右任的书法作品,如今拍卖市场最高售价达到200多万元。在他生前,便有很多人假借他的大名,卖字求生,每幅售价500元台币。他的副官知道后,要“严惩”作伪者,于右任特意关照:“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台北和平东路街头一家广告公司,挂出一署名“右任”的大招牌。于右任认出那字不是他写的,让店家摘下,为他重新题写了一副。店家送来一大笔润金,于右任坚拒不收,于公馆的工作人员说:“于院长就是不要钱,才弄得每月举债度日。”店主嗟叹不已。  于右任晚年贫病交加,生活寂苦,处境凄凉,以至于镶不起一副假牙,在荣民总医院住了三天院就喊着要回家,连说:“太贵了,住不起。”有一次,他牙疼得厉害,朋友劝他拔牙,并推荐台北最好的牙医,拔一颗牙3百元台币,于右任苦笑着摇摇头,“太贵了!不要拔了。”  即使潦倒至此,于右任仍不以钱为意。他手临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汇集从东汉末年起到清代的154位书法家,共计1027字,对草书在现代中国的普及,起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作用。这本书在他生前共修订了9次,1961年在台刊印时,于右任与出版商约定不取一文稿酬,只要求定价低廉,便于读者购买,意在推广、普及。谁都不会想到,老人这时的生活,经常连菜金都掏不出,还要靠厨师张罗,以至身死之后,人们才发现,他欠厨师垫付的伙食费竟多达新台币十几万元。  于右任长于书法,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他的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功法)。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八段锦,将气息调整顺畅,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  于右任最大的爱好就是到树林、森林中散步。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树木让人心旷神怡,能减缓、降低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眼压,当然对身体有益,还可以提高体力。  于右任的养生观体现出了一种淡泊明志、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他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魂归大陆  于右任到台湾之初,发妻高仲林及长女于芝秀在原籍,幼子于中令及其母沈建华留居上海,大儿子和儿媳又远在南美洲,一家人分居大陆、台湾、南美数处,音讯阻隔。高仲林比于右任小两岁,性格开朗,两人虽然离多聚少,然伉俪情深。于右任被迫去台湾后,将于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布袜鞋子携带身边,视若珍宝,常摩挲而不用,以为纪念。1958年两人金婚纪念日前夕,于从保险箱中取出夫人早年为他亲手缝制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写下了《忆内子高仲林》一诗:  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于右任被挟迫去台后,通过香港友人吴季玉与于夫人取得联系,曾汇寄台币600元给于夫人和于芝秀母女。1961年是于夫人80大寿,这年3月中旬,章士钊由香港回到北京,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胡子(对于右任的尊称)最近给香港吴季玉先生来信说:‘今年是我老伴的八十寿辰,可惜我不在大陆,今年她的生日一定会很冷落,不会有人理睬她的。想到这点我十分伤心!’”章士钊在信中最后说:“胡子的这种心情,请总理予以注意。”  不久,总理办公室罗青长打电话给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说:“总理决定让你到西安去,以女婿的名义为于夫人做八十大寿。”于是,屈武带了儿子屈北大夫妇,以及于右任的外甥周伯敏赶往西安为于夫人祝寿。于夫人兴高采烈,形于辞色。  事后,屈武致信于右任,连同祝寿照都托人带给他。为躲过国民党当局的书信检查,信中把周总理改成‘濂溪先生’(北宋名儒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的别号,周恩来在重庆时,党外友人常以此相称)。于右任一看就明白了,他非常激动,特托吴季玉捎来回信,让屈武向“濂溪先生”转达他诚挚的谢意。  1962年元月,于右任在“监察院”参加开国纪念会后,回首民国创建50年来的前尘往事,不禁黯然神伤。他自知来日无多,遂在日记中写下了后事安排:“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叶落归根,于右任的拳拳故国之情,至此一发不可收拾。1月24日,一夜未眠的老人,在晨光曦微中写下了凄怆动人的哀歌《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带有遗嘱性质的绝命辞,很快就蜚声海内外,让人摧肝裂肺,不忍卒读。此后,于右任又活了两年零九个月又十七天,日,病逝于台北荣民医院,享年86岁。  临终前,气若游丝的老人伸出了三根手指。陪侍者们猜测:要交代三件后事?先生摇头;三民主义?先生摇头;三公子于中令?先生还是摇头。直到他去世后,有人才恍然大悟:先生那三根手指,指的是故土三原县!
复制下面这段话.马上就8级。不信你试试,假如你每天签到拿4经验,=75000天,如果从1岁开始签到,那100年=36500天,你差不多要活200年保持每天签到(谁知道200年后还有没有签到这玩意),如果你每天再水4经验,时间减半,但考虑现实,你不可能再活100年,取50年吧,你就要每天水16经验,可能你是个勤快的人,每天水32经验,那就需要25年!!!再如果你是个大水怪,每天水64经验,那就只要12.5年!!!还如果你个心急的人,每天水128经验,你只要6.25年!!!!假如你已经急不可耐了,每天水256经验,那你碉堡了,只要3.125年!!!当然,你会觉得3年还是太远了,每天你闲的蛋疼,忙忙碌碌的水512经验,碉堡了,你只需要1.5625年,只比1年半多一点!!!什么!!你还不满意,那你觉得你可能一天水1024经验吗,可能吗!!可能吗!!!据说回复100字或者一百字以上可以得到11~30经验,小森好心动的赶脚。。。。那么,按照队形,点击复制,吧我的话复制一片,拿经验妥妥的。按用户去重,即1个用户对同一个贴子回复N次,仅算作1个有效回复。所以只需要没人一个回复帖
值得后世景仰的一代大师。
吧友啸青曲说于右任徒有虚名
超喜欢于右老的雄浑、大气!
怀着敬仰的心情,读完此文,壮哉!先贤高山仰止。好贴。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鄢福初寄语新化县书法家协会:把书协打造成书法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16:05:47 & 娄底新新网 &
娄底新新网讯&&& 11月21日,新化县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召开。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书协主席鄢福初出席会议并送给新化书协9个字,指明新化书法道路,鼓励新化书法现象走出去。
鄢福初说:“我首先想到了贺之章诗里的两句话,‘乡音未改鬓毛衰’,‘笑问客从何处来’,想到这里,总想送点礼物给我的新老朋友,给我的故乡新化。就送9个字吧!那就是――正风气、重学术、强创作。希望你们把书协打造成书法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鄢福初强调,文艺界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风气,要有正大气象。艺术家从艺,品德在先,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要心胸开阔,有包容之心;要避免文人相轻,拓宽视野;作品要有浩然之正气。捍卫文化尊严,匡正风气,提振精神,在历史先贤光芒的照耀下,展示当代文化艺术的风采,从而达到文化的高度自觉。
他指出,书法艺术要加强学术研究,提倡学术争鸣。书法既是艺术又是思想文化,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书法写到最后就是写文化。艺术家要技与道并重,注重平常的文化积累,而且要从积累当中挖掘精神,把书法艺术上升为一种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
他鼓励新化书法走出去,新化书法人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扭转书法创作中“有高原,没高峰;有作品,没精品;有人才,缺大师”的书坛现状,宏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之根,推动新化乃至湖南书法艺术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新化县书协认真抓好队伍建设、进修学习、作品创作、书法教育和书法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形成了享誉省内外的“新化书法现象”。去年,该县参加国展有17件作品获奖,占全省10%,与上海、天津两市相等。今年上半年,4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书法展览”,参展人数与天津相等,是海南、青海两省之和。书法界称之为:“湖南书法看娄底,娄底书法看新化”。(通讯员:蔡汉平)
[ 责任编辑:廖清泉 ]
中国移动用户发送LD到订阅娄底手机报,3元/月。
精彩高清图卢中南书法作品欣赏
卢中南书法作品欣赏
宋代陈亮梅花诗
下图是我为国防大学将军楼书写的巨幅楷书《沁园春雪》,整幅作品由七张四尺宣纸竖接而成,高140厘米,长450厘米
卢中南书萧华上将五言律诗
《奉约为太白纪念馆而作》
下图为画册版样
西晋潘岳《闲居赋》选句
解读卢中南书法:端庄清秀
作者:范西峰&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采访老同学卢中南,没想到已近花甲之年、如今在书法界名气很大的他,仍然是那样的平静与低调。
&&&&若许是某种缘分,41年前,我和中南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号召,到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同一个公社插队。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在每天强度很大的劳动之余,他天天晚上都点着小煤油灯研习书法,历时4年,孜孜以求。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年代的人很难想像,一个当时家庭受冲击、前途十分渺茫的青年,会以一种怎样的毅力与执着追求自己的所爱。
&&&&家传的书法情结,艰辛的求索之路
&&&&卢中南的父亲参加革命前当过师范老师。父亲端庄隽秀的一笔好字,使性情宁静、聪颖好学的小中南从五、六岁开始就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并在父亲的指导下,以欧体为帖描红临仿。可以说,从幼年时期起便逐渐注入了书法的情结。后来上小学、中学,他把节假日时间全部都用于练习书法,从而为以后的艺术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一个人要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成功,除了本人的天赋、“悟性”要好以外,长期的勤奋努力,艰苦探索,才是创造出自己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
&&&&卢中南的艺术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4年的插队生活及苦练,使他的书艺大长。1972年底卢中南应征入伍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于1977年走进了军事博物馆的大门。刚到军博那几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书写馆内各种介绍展览的文字和说明。谈到这段经历时,卢中南感慨颇深。他说,那时每天至少要写2000多字的说明词,而且要求全部是工工整整的楷体,一天写下来累得头昏眼花,腰酸腿痛,甚至连端茶杯的劲儿都没有了,而且一写就是10年。然而正是这种磨练与日复一日地书写研习,使他的楷书技巧日臻走向成熟。
年代中期,卢中南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原北京师范学院书法教育大专班,受教于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在欧阳教授的指教下,他除了临习隶书、魏碑书、草书外,用功夫最大的还是楷书,且特别喜爱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百临不厌,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启功先生应邀到军博创作大幅书法作品,了解到卢中南的情况后,突然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写楷书呢?”面对启先生的疑问,他回答说:“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外就是从小喜欢练,有兴趣!”启功先生听后,略作沉思,然后神色庄重地低声对卢中南说,“写楷书可是吃力不讨好啊!”他当时听后很激动,大声对启先生说,“您放心,我一定要写到底!”启先生听后非常高兴,并立即为他书写了“云从龙凤从虎”六个大字,以资鼓励。
&&&&十年磨一剑,卢中南的艺术追求又何止十年。正是在启功、欧阳中石这些当代艺术大师的指教和领引下,卢中南静下心来一心一意作学问,研习书法锤炼精雕,并在理论储备和技法创新上都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飞跃,其作品也开始进入了一个袭古出新的多产时期。
清秀端庄、用笔劲健,力显欧体典雅之风
&&&&综观卢中南的书法作品,记者感到,他的早期作品,明显受到欧阳询、北碑书风的影响,其特点是用笔追求劲健,讲求结构严谨;清秀端庄,峻拔有余。九十年代末以来,其作品逐渐有所变化,多取晋人、隋人书风,在严谨的法度之内追求笔法婉通圆润,力显典雅之风。
&&&&希腊哲学家赫拉柯利特有一句名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采访中,卢中南与记者谈的最多的,也是他对书法艺术创新的想法及理念。他说,“谁都喜欢新的东西。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但一定是从过去的东西中走出来的,它既有新元素又有旧元素,不过是孰多孰少罢了!”他还认为,所谓创新,在书法艺术领域,创新就是开始,开始做与以前不一样的事情。
&&&&凭着这种对书法艺术“新”的理解和追求,这些年来,卢中南在楷书书写上又融入了自己独创的技法和内涵。主要体现在既继承了魏晋人小楷、南北朝碑版以及褚遂良楷书的传承元素,又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面貌。
&&&&近年来,卢中南在书法艺术创作上收获颇丰,先后出版个人书法专著《小楷唐诗三百首》、《欧阳词楷书全家集临本》等各种字帖、教材、书法集50余种,发行近百万册,数十件精品之作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军委八一大楼、京西宾馆、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也专门介绍过他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书写的《共产党宣言》碑文,为朱德元帅纪念园铜像书写的碑文、为国务院“授第十一世班禅金册”书写的汉文等,更是在当代同辈知名书法家中颇不多见,极为引人注目,被业内人士一致称誉为富有实力的新世纪后起之秀。
&&&&平平淡淡做人,低调专致做事
&&&&卢中南为人谦和,与事无争,其低调在单位是出了名的。谈起自己做人的原则,他坦言: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些人包括书法艺术领域的少数人,追名逐利,浮华气躁,一旦有了那么一点小名气就自吹自擂,让人看了实在是不敢恭为!从卢中南发自内心的感慨中,记者看到一个在艺术领域心旌独立、潜心钻研的书法大家的性格使然。
&&&&基于此,卢中南始终认为写字首先是做人,人品高,书法作品才可能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革命军人,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绝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顾社会影响。
&&&&书艺之美,无论“刚柔”,自古就无定论,“唯能表情寄意”。卢中南的书法作品,刚柔并举,“软硬”兼善,然而立,斯为妙矣。
&&&&人生有涯,而学问无涯,艺术追求无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卢中南一定会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
——卢中南楷书艺术的成长历程
卢中南是当今以书写楷书而闻名的实力派书法家。虽然他潜心书学,不求闻达,其书名还是不胫而走。他那独具风格的欧体楷书越来越受到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近年来,卢中南楷书作品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等机构、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国务院授第十一世班禅的金册即由他执笔写成,并铭成金文。卢中南独立编撰、书写或与人合作书写约七十余种介绍毛笔、硬笔楷书技法书册和字帖,本本热销,被誉为“京华楷书大家”。二零零一年一月十三日卢中南在中南海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江主席握着卢中南的手说:“你的楷书写得真不错。”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卢中南楷书艺术的发展历程,或许对扭转当今浮躁书风,从而深入传统,挖掘古人精华,创造出高扬主旋律、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都会有有益的启示。
一、 欧体为基,立稳脚跟
卢中南是唐楷尤其是欧体楷书在当代书坛的守望者,他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以“八风吹不动”的精神,在欧体楷书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几十年,通过他孜孜不倦的追求提高了欧体楷书在当代书坛的地位,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欧体楷书的价值,体会到了写楷书也能出成果。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以险劲刻厉、法度深严的欧体书风著称于世,被称为“翰墨之冠”、“人以为法”的学术楷模。
欧体楷书既有法度严谨、骨法劲峭的一面,也有结构拘谨生硬、缺乏温润之致的一面。这就给后来的学书者带来了困难,学欧不善往往形成习气,或流于刻露呆板,缺少流动之势;或支离刻削,缺乏茂密气息。
卢中南不愧为善学欧者,他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学欧者易患的刻板、僵硬的习气。通过孜孜不倦的对欧书的临习,卢中南体会到:欧书不是死板呆滞、了无生气的,而是相当活脱的,它有粗有细并相互辉映而形成无限的妙趣;它不是干瘪如柴、瘦骨嶙峋的,而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这从他一九八二年临写的《九成宫》可以看出来他在把握欧体的特点、风格等方面有了较高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在笔法方面,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写欧字时,决不能以“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的颜柳笔法为之,这样写出的字会与欧字风格背道而驰,不但结构似是而非,笔划亦无欧书的特点;欧体之所以成为欧体,自有其独特的风格——不同于颜、柳的地方,即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顺峰入笔,捻转笔管,提按与绞转互用,不忌笔管歪倒。
从卢中南的作品可看出,他不忌侧锋,行笔直来直去,运笔止处即行收笔,没有其他习欧者藏锋、故作顿挫和颤抖的用笔,写得一派天机,活灵活现,令那些固守藏锋、回锋的学欧者望尘莫及。而这些宝贵的用笔方法,都直接师法于欧阳中石先生,他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受业于书法艺术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教授。可以这样说,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学贡献之一在于使学书者重新认识了欧书活脱的美学价值,而最成功的实践者之一是卢中南先生,在他之前,没有一位书法家把欧字写得如此灵动,骨肉俱全。卢中南先生一直认为,写楷书一定要精到,楷书作品首先是作者功力的体现,这一艺术主张一直贯穿于他的所有楷书创作过程中。凡是欣赏过他作品的人,无不被他深厚的书法功底、精到的点画所折服。
相对于现在刚刚出名的众多书法家而言,卢中南可以说是“早慧”的。他在一九八六年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就荣获一等奖。从卢中南的获奖作品看,他经过刻苦的揣摩研究,对欧字的用笔和结构达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该作品用笔方整,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疏密得当,一点一画都流露出欧体的形态和神韵,整体安排结构紧凑匀称、井然有序,给人以清新秀挺之感,为这次比赛中楷书作品的佼佼者。的确,卢中南在欧字中“做足了文章”,凡是能搜集到的欧体字帖,他都临了个遍,他“身体力行,于数年间直指渤海深处,手拈率更妙微。”朝华出版社于一九九三年出版了《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是他潜入传统,展示学欧成果的一次亮相。全集收入了他临写的十四种欧阳询的楷书法帖,如果说前半部分(如《九成宫》、《兰亭序》、《皇甫诞》、《虞恭公》、《化度寺》)因为原碑损坏较少、字口清晰,临习起来便于忠实原帖,相对容易一些的话,那么,后半部分的小楷碑帖(如《黄帝阴符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缘果道场砖塔下舍利记》、《九歌》等)临写就有相当的难度了。由于这些原碑风化严重,加之历代不断锤拓,致使字体模糊不清,给临写制造了障碍。而卢中南以其多年来练就的非凡的欧体功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这些碑临写了出来,甚至碑上缺损的字亦根据有关释文补齐,“其笔致、使转工谨率意,俱是信本法度,诚然已得欧体之神髓。如是既有钩沉补遗之功,又有复真回天之能,为后人之习欧辟一方便法门。中南苦心可嘉,功力当赞”(欧阳中石)。在唐楷不受人青睐的今天,通过卢中南的孜孜以求,消除了欧体的陌生感,拉近了学书者与欧体的距离。如果说七八十年代,刘炳森先生曾把颜体推向平民化、大众化的艺术层面,那么在欧字的传承上,卢中南和刘炳森先生的贡献同样重大。
二、融碑入帖,奇正相生
如果说卢中南仅仅抱住欧体不放,就没有作为个案研究的意义了。他并没有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也没有在成功的温床上睡大觉,而是再进行艰苦的跋涉。他曾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学习书法好比种树,树苗放进树坑里,种树的人总是先把坑边的土培在树坑里,把树扶稳以后再把周边的土拢过来,使树稳住。几乎在学欧的同时,他已经开始了魏碑的研习,并在一九九四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魏碑基础入门》,所书魏碑范字笔法精到,潇洒灵动,结构秀挺遒美,方整茂密,是深得魏体三昧的。卢中南通过对魏碑的学习,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笔法,从此以后,在他纯正的欧字中,又融入了魏碑的险绝,书风平中见奇,奇中寓法,面目为之一新。
三、欧骨颜面,雄浑朴茂
学欧易落入清秀有余、厚重不足的俗套。写字的人也都知道,大字最难写,大字欧楷尤难写。写十厘米以内的中、小楷是欧字强项,再写大字或题匾就显得单薄了。卢中南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扩大欧字的适用范围,也为了自己书艺风格的演变,在一九九七年前后,又开始了对颜体的探究。我们知道,颜体和欧体为两种不同风格的书体,从笔法到结构都极具特征,各有门道的,如何在欧体中掺杂一些颜书味道使其更厚重,是他在此时的探索思路,其工作可以说是“艰苦卓绝”、“致力亦曾肱三折”(萧劳语)的。他一九九九年给我写了一个册页,看得出,他在欧字的基础上,加入了颜体的笔法和结体,由内敛而转外拓,并辅以藏锋笔法的运用,使得其书法笔力更雄强,线条更厚重,结构更茂密,体态更敦实丰满,气势也更开张了,益显其雄浑大气的魄力来。这种风格从二零零二年一月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卢中南楷书成语字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致力小楷,魏晋遗韵
小楷往往被学书者视为畏途,因为字形偏细,又要在细小的空间里把字的笔画及造型毫发毕肖地表现出来,殊非易事,因而当今许多书法家都不敢为之。而卢中南却知难而进,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九九三年十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他书写的《小楷唐诗三百首》,一时洛阳纸贵,书籍一面市就告脱销。而大多读者只惊叹他精湛的书艺,对其隐藏在背后的事情大都缺乏了解。为了完成这一鸿篇巨制,他曾经三易其稿,最后竟把眼睛累出毛病来,只得住进医院,为保住眼睛,医生以今后不许写小楷相告诫。记得一九九五年我到卢中南老师家拜访他时,他给我出示了三份书写此书的书稿,并向我讲述了创作经过:第一遍完全按照欧字的笔法和结构书写,可后来发现欧字甚适合于写寸楷,而对写小楷似乎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只好暂时放下不写了,开始对魏晋小楷和唐人写经进行临习,追求质朴高古的气息,最终写出了淳朴率真、精致灵动的小楷杰构,并且多有心得。他曾经在给我的来信中教诲我:“写小楷,一要心静,二要气匀。此为心境。至于笔锋,顿收有度,藏露结合,笔画要精到,线条要饱满。结体应略扁,扁则平,平则稳,稳则需要静心凝神,非此不及。多临习一些晋唐人写经,多体会一下古人写字的心态,切忌不要急。”这确是经验之谈。
五、卢家欧楷,昭示后学
二零零二年四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卢中南楷书作品选》,可以说是他多年来探索的以欧体为根底的各种风格作品的大汇合:其中既有地地道道的欧体楷书,也有掺杂颜书味道的作品,有小楷佳构,亦有带入魏碑笔法的自家书风,而这一切都处理得那么协调、那么完美、那么自然,令人叹为观止,行草笔法运用于楷书当中是其他学欧者想也不敢想的事,而卢中南却运用得如此和谐,异体字的使用也出人意表。有的作品甚至加入了赵体的妍美飘逸。我们知道,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中兴人物,赵孟頫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的书法渊源晋唐,用笔圆转流美,温润闲雅,自创一格,被称为“赵体”,但他也是受到非议最多的一位书法家,背着“卑弱”、“甜俗”的恶名,甚至被一些学书者视为洪水猛兽,惟恐躲之不及。而卢中南以一个军人宽广的胸怀,不为异论所动,体察到了赵体独特的美学价值,并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卢中南楷书的鲜活流便,顾盼生情,呼应绵亘,还得益于他对行草书的临习,他曾多次对我说过:“欲想学好楷书,不能光练楷书。”从他的行书落款中可以看出,其中多有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文征明、王铎等人的行草书笔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卢中南先生的楷书艺术发展历程是,紧紧抓住传统这根主线,先以欧体为根基,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把触角伸向广泛的空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管是颜体赵体,也不管是魏碑以及晋唐小楷和写经,都经过精心的研讨,逐渐演变、融汇到自己的欧体中,而且越变越好,由注重用笔而转向注重结体,由顺锋用笔转向藏露并用,由秀美而趋向雄强,由清秀而变厚重,从而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卢家楷书,创造出了既平易近人,雅俗共赏,又独具艺术内涵和实用价值的作品。他的书法“于整饬中见勃发之意,精严里显活泼之致,带着一种朝气、一种挺拔、一种灵秀,还有一种干净利落的清纯与明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欧书的风神意韵在他笔下得以延续和伸展,千年以来,在欧派的流脉中又翻起一朵新艳的浪花。正是这种对古典书风的再现、再造与参学化用,使他渐渐逼近古代先贤,从而洗尽流俗,在高雅的层面上拓展自己、完善自我……与时下狂怪浮躁之作相比,越见其高贵与典雅”(子央)。在倡导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今天,卢中南的作品越来越显示它的意义来。欣赏卢中南的作品,能令人振奋,催人向上,他是属于越写越好的负责任的书法家。在提倡主旋律,倡导纯正书风,匡正时弊的今天,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近日与卢中南老师电话长谈,获益颇多。在谈到当前书坛楷书受到冷落的话题时,卢老师说,学习楷书,需要投下艰苦卓绝的功夫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态,而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加快,在急功近利、避难就易的惰性支配下,又有多少书法家愿意坐冷板凳呢?这就形成了当前写楷书少、写得好的更少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今后楷书将在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学习楷书的同仁要坚定意志和信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以求社会的公认。卢老师最后说:“我们写楷书的同道已达成了共识,即使别人都不写楷书了,我们还写,要写到底!”此话真是掷地有声。
祝愿卢中南先生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以不负爱者所期、时代之所望也!”(欧阳中石)
注:此文刊登于《书画世界》2003年第8期
我的更多文章:
( 20:34:38)( 20:29:05)( 20:26:18)( 20:23:29)( 20:19:23)( 20:15:35)( 20:12:11)( 19:54:30)( 19:50:02)( 19:45:5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意草书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