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与乡村旅游

您的当前位置:>>>>正文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如何发展?
来源: 时间: 12:32
作者:龙景园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概念
乡村旅游:所谓乡村旅游,简单而言就是旅游者在整体农村地区从事游憩休闲之旅,旅游区域涵盖整个农村地区,即所谓乡村,包含许多个别村庄所涵盖的村庄及田野。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主要是结合农业和农村等有形资源及其背后隐含的休闲观光、教育体验与经营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休闲服务产业,其发展除了继续维持农业产销活动,从事农业经营,并保持原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特性外,另一方面则结合由农业与农村资源为基础延伸出去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提供休闲游憩的机会,将农业由初级产业提升至三级产业,从传统农业生产走向农业休闲服务业。
休闲农业的重点在于农业产业的保留,是农业经营、游憩服务并重的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的潜力与困境
(一)发展的潜力
1、农业拥有自然的环境和开阔的空间,可满足人们舒展身心的企求,这是城市所不具备的。另外,它们一般处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捷,来去方便,特别适合周末游,这又是一般的传统风景区不具备的。
2、其生活性的特质可满足人们回归淳朴生活的企求,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农业相关,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天天伴随自己的衣食住行的源头,可以享受栽种及采摘的乐趣。这是城市公园、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 &农业休闲与其他旅游项目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3、技术性的特质可满足人们求取知识的需求。其高含量的科学文化信息和科技务农的示范性是一般生态旅游区不可比肩的。
4、其丰富性的特质可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要求。农业资源的种类包括农作物、农具、农宅、农业活动、农村庆典以农村中的动植物等等,包罗万象。
(二)问题及困境
1、农业资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休闲农业为与地区产业结构结合的新兴休憩产业,但由于各农场发展相互模仿,设置以游乐为主的设施,缺少对农业资源的运用,丧失了地区农业环境特色。
(2)目前多数农场的经营趋于选择商业化、娱乐化的活动型态,对于农业生产、教育、文化的意涵,本应有而竟无,休闲农场的休憩活动失去休闲农业的精神。
(3)休闲农场设施项目缺乏明确的定性与规范,导致农业环境充斥过多与农业本质无直接关联的人工化娱乐设施。
2、综合人才问题:
最了解农业资源的农民不了解休闲旅游,而了解休闲的人不了解农业资源。这就造成了做休闲农业的农民拼命地&迎合所谓城里人的需求&,把城里的东西搬过来;而城里来的开发商带着传统旅游区做法的偏执,没有深度地挖掘农业资源,不考虑农业产业链的打造,最终建成过度商业化、城市化的产品。
3、游憩模式与管理模式问题:
(1)高技术性的农业与休闲活动根本上的冲突,其实就是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冲突,比如外来游客带入病毒,打扰正常的生产等。
(2)农业资源运用不当,可能造成对农业或对游客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采摘折损果树树枝,乱摘未成熟果实,虐待家禽家畜等。
4、资金问题、习惯问题:
其他常见的问题还有资金问题和习惯问题。以习惯问题为例,农村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不良现象:不良建筑物构造物的侵入,垃圾处理问题,不注意卫生问题,抢游客问题等等,不仅影响乡村风貌、游客观感,有时还会影响邻里关系。
(三)根源及思路
图1:休闲农业问题根源及解决思路
农业资源及其应用
(一)农业资源分类
农业资源可归纳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等三大领域,其内涵各有不同,可发展为各式各样的游憩资源(但并不包含专业生产的林、渔、牧业)。专以狭义的农业为研究范围,可为游憩利用的休闲农场资源有:
图2:农业资源分类图
①农业生产资源: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源一般指农作物,与农作物密切相关的耕作活动,与耕作活动相辅相成的农具,及农家畜养的家禽家畜等。其具体分类如下:
图3:农业生产资源分类图
②农民生活特色资源:有关农民生活方面的资源,包括多种农村文化、活动、农村空间、农民特质等,在表现乡村特色及打造节庆活动方面应用极多。其具体分类如下:
图4:农民生活资源分类图
③农村生态资源:农村的生态资源一般常以自然资源来探讨,但配合农业的特性而论,可利用的生态资源为农村气象、农村地理、农村生物及农村景观。其具体分类如下:
图5:农村生态资源分类图
(二)农业资源应用举例
农业资源在旅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列举如下:
①农宅利用方面
保存与参观&&如古农宅、客家宅院、制茶室参观。
民宿&&如现有农宅装修。
陈列馆&&如一般农具、茶之古农具。
图6:在山中民宅,可以看星星,可以喝茶,这份清闲是城里茶馆享受不到的
②农具利用方面
参观&&如陈列于相关设施附近或陈列馆中。
操作&&如推磨制米浆。
游具&&如牛车乘骑。
图7:农家的鸡公车也成了有机产品展台
③农产品利用方面
采收&&如柑橘、杨桃、葡萄、草莓及各式蔬菜等。
餐饮&&如健康蔬菜餐点、客家餐饮、乡土野味、竹筒饭等。
展示&&如果园、丝瓜棚架、中药园等。
教育&&如如何烤地瓜、茶叶教室、分辨植物等。
贩卖&&如农产品展售中心等。
其他&&如摘桑养蚕。
图8:西充国家有机生活公园有机蔬菜肉蛋类展销
④家禽家畜利用方面
畜舍参观&&如猪棚、牛舍及养殖过程等。
观赏&&如鸡之觅食、母鸭带小鸭、鹅之游水、火鸡等。
喂食&&如鸡、鸭、鹅、牛、羊等。
活动&&如迷你猪赛跑、牛车载客。
餐饮&&如鸡啼、挤牛奶等。
图9:西充国家有机生活公园中采用林下养鸡,形成立体式农业养殖种植
图10:西充国家有机生活公园中小猪赛跑是很好的娱乐活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8号楼1702
免费电话:400-030-1357
24小时电话:;
邮箱:bjljy_;
龙景园经典案例推介
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
[服务项目]
旅游策划 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 创意建筑
[核心业务]
宗教景区 遗址公园 影视基地
智慧旅游 名胜古迹 温泉养生 度假休闲
TEL:400-030-1357
Copyright &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号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山市委 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市机关各有关部门:&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作为新型农业产业业态和新型消费业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值“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黄金期,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加快推进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推动深化“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旅结合互动发展,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培育新型产业业态和新型消费业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农业产业为依托,以农村田园为空间,以农民参与为主体,以城乡居民为客源,是一种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接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丰富农业发展类型,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资源流向农村,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农民可就地就近就业,是有效拓宽农民创业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实现我市“四个三倍”目标的重要抓手。&  2、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巩固转化“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成果的内在需求。我市“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在省内外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创建了一批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的品牌新农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就是要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巩固和转化我市“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成果,展示我市一批美丽乡村的魅力,丰富拓展“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内涵,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建设“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实际行动。“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是我市的城市定位。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利用我市农业、农村和旅游资源,挖掘休闲农业发展潜力,丰富旅游内涵,适应当前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实现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休闲旅游转变的有效举措,是把我市打造成“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实际行动。&  二、正确把握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  4、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消费为核心,以“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为方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注重特色、规范管理”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融入旅游元素,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建设融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把江山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一流、特色鲜明、以农为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5、发展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建成一批集创意农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至2015年,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个以上,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企业(园区)20个左右;培育市级美丽田园品牌10个左右,争创省部级美丽田园品牌1个以上;争创衢州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10个、特色点20个、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经营户(点)100家;力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60%以上,从业人员30%以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接受过专门培训。国内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达38亿元。&  三、进一步明确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工作重点&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规划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围绕休闲农业示范区、农家乐乡村游集聚区和乡村休闲旅游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八大行动,加快创建一批美丽田园、休闲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示范村,致力打造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  6、美丽田园创建行动。围绕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仙霞关(戴笠秘宅)、廿八都古镇等旅游景区,以稻田创意、梯田风光、茶园绿波、百花争艳、瓜果飘香等为创建载体,通过示范带动,创建一批富有江山特色的美丽田园,培育美丽田园品牌。抓好创意农业,继续开展彩色稻艺创作,并有计划扩大彩色水稻种植范围和规模。通过油菜花、桃花、梨花、樱花、向日葵、茶园等农作创意,建设百亩梯田风光、千亩向日葵观赏基地、万亩油菜花观光园等“百千万农事景观带”,形成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为一体的农事景观,打造江山风光农业、魅力农业。&  7、休闲农业示范园创建行动。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园(点)创建活动。围绕生态农业、种养体验、果蔬采摘、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等不同特色,强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塑造,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打造田园风光景观,利用农业高新科技,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创建休闲度假式、参与体验式和DIY式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示范园(点)。加快提升现有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和家庭休闲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农家乐转型提升,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突出体验乡村农事和田园生活功能的休闲农庄。&  8、农家乐示范村创建行动。大力推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娱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示范村建设,发展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自然村落为主的农家乐特色示范村。重点建设碗窑乡、石门镇、清湖镇(花园岗村、和睦村)、峡口镇、保安乡(乡政府所在地村)、廿八都镇、大陈乡(乡政府所在地村)等具备现代服务功能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  9、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行动。依托山水资源、地方文化和幸福乡村建设的成果,按照“全县域做品牌、风景线做特色、精品村做个性、农家屋做乡土”的要求,串点成线,根据我市“美丽乡村”品牌建设特点,在全市域范围内创建几条“中国幸福乡村风景线”,提升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水平,丰富乡村旅游内涵。重点打造“二横二纵”四条精品线:从长台镇至双溪口乡,突出“生态山水”主题,打造“山水风景线”;从上余镇至碗窑乡,突出“民俗文化”主题,打造“民俗风情线”;从清湖镇至廿八都镇,突出“古道文化”主题,打造“仙霞风韵线”;从贺村镇至新塘边镇,突出“田园风光”主题,打造“田园风光线”。&  10、农事节会品牌推介行动。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创新休闲农业农事节会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做好特色产品推介。继续做好特色农事节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继续办好蜜蜂文化节、江山绿牡丹茶开茶节、江山精品果菜展示会、江山彩色稻艺观光节、江山猕猴桃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每年向社会公开推介12个左右农事节庆活动,重点推介江山白菇、蜂产品、猕猴桃、山地蔬菜、竹笋、西砚、米糕、廿八都豆腐、铜锣糕、江郎山石斛等乡村旅游地方特色商品,不断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1、乡村民俗农耕文化开发行动。加强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农民参与度高的农耕文化活动,继续办好廿八都古镇民俗文化节、礼贤古城文化节、大陈麻糍文化节、大桥三山民俗文化节、峡里风文化节、太阳山庙会、凤林南坞“三月三”等农耕文化节会,举办美食大赛,推介各类乡村特色土菜、名菜、招牌菜,提升乡村旅游餐饮服务水平。&  12、乡村游特色产品开发行动。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组合,全力打造江山特色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开发江山风情摄影游、徒步毅行体验游、乡村购物自驾游、陶瓷文化感知游、康体运动休闲游、休闲农庄体验游、修身养性悠然游、快乐美食江山游、四季水果采摘游等休闲旅游特色产品。通过专场促销、旅交会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江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13、基础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有效整合农业、旅游、新农村、交通等项目资金,着力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干线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旅游点沿线及周边房屋外观改造,规范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完善旅游点标牌、标识设置。改善旅游景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教育、文体、卫生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点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档次。&  四、切实强化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保障措施&  14、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建立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协调管理。农办、旅游、林业、财政、交通、国土、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服务,形成合力,确保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序推进。各乡镇、街道要从提升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层次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认识,充分挖掘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主动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5、编制规划,引领发展。强化规划引领、调控和指导作用。精心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建设起点要高,要充分挖掘农业内涵,体现以农为本的理念,彰显区域特色,准确功能定位,优化分区布局和景观设计,实行规模经营,促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和谐统一。&  16、制定政策,强化扶持。在整合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国幸福乡村创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农家乐、服务业项目推进等现有政策资源基础上,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列入本市“美丽田园”创建计划,比较农作物普通种植需要增加投资,并通过验收的,每个项目给予3-5万元以奖代补;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美丽田园”相关奖项的,分别给予5万元、8万元的奖励;对认定为本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按3-4星级企业(园区)10万元、5星级企业(园区)或全国示范点2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17、加强培训,规范管理。将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的业主和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作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农办、农业、旅游等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训计划,开展灵活多样、实用性强的专业培训,使我市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在自身素质、管理能力及服务水平上能有一个大的提高。加快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努力培育一批风格独特、拥有自主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市场拓展、行业交流等活动,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18、营造氛围,扩大影响。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环境,引导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投入。农业、旅游等部门要帮助经营者,加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善于营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品,重视策划包装,打造品牌产品,注重网络平台,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做大、做精、做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  &  2013年6月9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年10期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摘要】:正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中的先锋角色,对于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励创业、扩大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3.4;F592.3【正文快照】: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中的先锋角色,对于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励创业、扩大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
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郴州乡村传统聚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条件下,郴州地区成为中国传统聚落相对集中而又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其聚落最观的乡村旅游价值突出,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特有优势.为此,当地应抓任机遇,依靠政策,做大做强;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创造品牌;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其传统聚落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LIU Tian-zhao
YANG Zai-tian
LIU Pei-lin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421008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421008;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衡阳421009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衡阳市社科规划项目,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湖南省人文地理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人文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项目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思考--《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2011年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思考
【摘要】:介绍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对休闲农业旅游提出发展建议,希望国家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给予更大的支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592【正文快照】:
伴随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蓬勃兴起的旅游产业以及全社会对三农的关注,一个以农业和乡间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农业产业、乡村文化产业为载体,以农民或农民与企业相结合为主体的旅游业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我国迅速发展。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达114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国良;;[J];农业知识;2011年13期
许道宝;檀基良;;[J];安徽科技;2011年05期
;[J];乡村科技;2010年10期
;[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年12期
梁宝忠;;[J];北京农业;2011年04期
周应华;;[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07期
钟秾;;[J];致富天地;2009年12期
;[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2期
宁启文;;[J];北京农业;2010年25期
梁宝忠;;[J];中国乡镇企业;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秀晨;;[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陈彰德;;[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郭焕成;;[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熊选福;鲁蓉;;[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黄爱莲;魏小安;;[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学臣;张碧海怡;叶淑贤;;[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史亚军;;[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覃祖鸿;欧乾德;;[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陈彰德;;[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郭焕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宁启文;[N];农民日报;2010年
今季;[N];青海日报;2011年
杨杰 实习生
王熠;[N];新疆日报(汉);2010年
李力 乔金亮;[N];经济日报;2011年
肖黎亮 熊亮 记者 尹玲玲;[N];南昌日报;2011年
苏宝瑞;[N];农民日报;2011年
储白珊;[N];福建日报;2011年
娄方进;[N];贵州日报;2011年
刘秀鸾 记者 张黔泉;[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张晶 实习生
付婷;[N];江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美琪;[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王继庆;[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杨丽;[D];新疆大学;2009年
李锦宏;[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李华敏;[D];浙江大学;2007年
潘顺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钟平;[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王铁;[D];兰州大学;2008年
周春发;[D];上海大学;2009年
吴云超;[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彦;[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张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隽妮;[D];浙江大学;2010年
于晓俊;[D];西华大学;2010年
甘飞云;[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董丽丽;[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王芳;[D];新疆大学;2011年
韩冉冉;[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段云国;[D];西南大学;2010年
薛贵儒;[D];安徽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休闲旅游策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